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课程设计感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设计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设计感想

第1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关键词:手绘表现;简练;透视;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23-02

随着全球范围iPhoine5的发行,iPad、iPod、iPhoine4s的热销,乔布斯与苹果智能手机被人们日渐传颂熟悉。 高职高专院校中的青年学子更是不乏热衷向往的“果粉”,他们或多或少的拥有不同版本的正版或山寨智能手机。紧随而入的设计理念日渐被人探究、学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在讲授《设计表现(手绘)》课程时为化解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症结,发现乔布斯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消融学生的学习认识偏差,促进他们在艺术审美、空间表现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法。

一、高职高专学生在设计教学中的学习认识状态

据统计,高职高专层次的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招生规模大致与本科相同,其中2012年湖南省有全国1503所普通高等学校共计录取新生31.35万人,录取率为86 .4%。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的滑坡现象逐渐显现,学生的整体素质令人忧虑。特别是部分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也知道要多画、多设计才可能提高,但就是行动没有建树;学习上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日上网、闲逛得过且过。其次自主学习意识较淡薄:只对喜欢的科目有所行动,对于要下一番气力的功课则漠然处之。除了书本知识,对其它知识倒比较好奇,对改变了我们“玩”的方式,能把“聪明代码和极致美学专注结合在一起的前沿科技结晶”——苹果智能手机很是追捧。这种造型简练但富内涵的平民化设计作品折射的美学至上原则也正是我们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的美化生活的目标与设想。

二、市场竞争中的乔布斯设计理念

由于苹果的产品将面向普通平民,为有力推动苹果产品的大众化,乔布斯秉承简单实用的理念,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了独特的优势。为了更好的获得商业利润,乔布斯特别重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用户体验”,他自己摆玩这些新技术,并记录下自我的反应;对仅仅读了半年大学的他,其本身就是焦点用户小组,是苹果的理想消费者。他形同门外汉一样思考,测试苹果产品,为使设计作品完美,他关注窗口、小按钮等等细部,提出“细节就是一切”的口号。如今这些成功的理念都值得每一个将要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环境艺术专业的师生留意借鉴。

三、乔布斯设计理念与设计表现(手绘)课程的交融贯通

(一)“简练化、平民化的设计”就是 Keep?it?simple?stupid(尽量简单)的亲民反映。乔布斯始终坚持最简单的设计,苹果电脑的鼠标只有一个键,iphone也只有一个键。有研究表明美国消费者平均会花20分钟时间来摆弄一个新产品,如果还不会用就会放弃,退还给商店。这都说明简洁设计的重要性,其实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师要面对的客户绝大多数是投资方的商人、居家的业主及七姑八婆之类的非专业人士,与他们交流时准确简练的东西能够马上打动这些人。相对于手绘表现时首先就是要有简练的线条,明白有据的落在空间的转折处。例如家装室内设计师要在做好设计方巡查和完成平、立面图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透视原理,将室内三维的视觉效果“准确真实地”表现出来。因此,严谨的透视运用是我们在快速手绘表现中最基本的保证。对于高职高专的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绘制快速手绘效果图时,常见的毛病就是透视概念模糊,不是消失点视平线东扯西拉不敢肯定;就是墙线脚线过于奔放,结构线竟然不能聚集于消失点。这样就需要我们用有分析力的线条来说明空间与装饰。线条的方向、力度、快慢、轻重、起止都是我们要着力表现的因素,一根有感染力的线条是经过多次反复、提炼才能得到的,都是要我们不计其数的练习而有所感受来表现的。类似于苹果的一键启动,在人们看似普通的表象下,而乔布斯设计团队的历经几个月的辛劳才完成的单窗口模式。所以看似一般的细节是需要平时的积累,这样没有多余的线条,画面就会简单实用,才能方便那些非专业人员的理解,特别这些都市白领工作繁忙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父母代劳操心,只有关键的简单线条才能让他们明宗达意。

这期间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平时我们对手绘表现要非常熟练,能够信手拈来,随意表达。手绘注重由线条练起:画准确的长线,刚挺的短线,柔美的弧线,当不能达到要求时就要进行分布练习----先画短线,再在平顺的基础上再注意肘部要微悬,不能落于桌面,眼睛快速扫描起始的A点,终结的B点,手指握笔外实内虚,运笔速度要偏快(若偏慢一般的人就会因气息换接而出现断、折、抖的现象),为了增强线条的感染力要注意运笔的力度一般是缓重到轻快至稳重的实虚实的变化,不能出现露锋入笔,拖笔收尾等败相。只有当线条有一些表现力之后与正确的透视框架相结合才会利于客户看图读意。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态度于学习自律的综合情况,院校排课通常为4周左右的时间,相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课时比较紧促。一般上手绘课前几课时都会学习巩固透视内容。

一点透视比较容易表现装饰框架但稍显呆板,二点透视虽然生动但构架线条偏难且可观为4个界面,学生甚至工作了的设计师都有在客户观候身旁的短时间内快速表现不正确的可能。为使客户能够预览到多的设计界面装饰效果,可以多采用“一点斜现象”的构图布局方法。一点斜透视是在一点透视的基础上观者在原中点位置上的或左或右的微向移动后的观测点而引发的二点透视的一种微动透视,它有2个消失点,1个在很远(不是无限远——那样就会变为平行透视、一点透视)的画面左右方,另外1个在画面偏左或偏右的内墙周围即画面内部。这样画面就会比二点透视多出一个界面,画面也会生动些。对于某些出版社的手绘教科书中提到的“一点斜现象”属于一点透视,我觉得它有2个方向的消失现象就很难说服画者,它还会是一点透视?(故此在这里持保留意见)。况且当画者熟练后再来描绘类似的情况,内部的那一个视点就可以慢慢外移,这样绘者逐渐熟悉一点斜透视,并掌握由一点斜加大观察视点而演变成二点透视的画面。

画外部环境当然还可以运用三点甚至四点透视来表现建筑与环境。一般室内用三点比较少,毕竟要考虑的视点越多就越耗时间,对于快速手绘表现就越是挑战。为了让高职高专的学生简练准确的表现装饰效果,还是建议多用一点透视或者一点斜透视,恰当运用二点透视。

当学生练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简单而准确的线条不仅利于快速表现也利于客户理解画面,从而达到平民化设计,人人都懂的效果,进而可利于设计方案的深入勾通交融统一。

(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用户体验”理念其实也是以人为本的观念的体现。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强调体验生活,体验有主题的装饰效果的快乐惬意,这与现代“轻装修、重装饰”的大环境相吻合。这就要求绘制者“纸上无兵,心中众兵”,与客户谈及某一部分时可以随时添加装饰品、陈设物。这种边谈边画的注重客户交流的手绘图像就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他们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尊重与贴心服务。虽然在平面的纸质上还需要靠客户的理解和想象,但是通过绘制陈设品而出现的疏密搭配、曲直交融的线条就丰富了原本简洁的画面,使表现图即变化又统一。相信在画小部件小陈设的这种练习中,高职高专的学生是能够通过练习画活手性,画出对设计表现(手绘)的一些兴趣。毕竟他们中间的多数还是喜欢画画和专业的。

(三)“智能化设计”理念的扩展,其实在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环境艺术方面的设计就带有智能化的因素,例如大家熟知的家居设计,已由普通意义上的可视对讲、防盗、红外探头等简单安保系统,升级到人们对居住理念的改变——如自动窗帘、自动照明、职能卫浴、远程关闭水电煤、外地声光报警等个性化服务将逐步采用到家庭的设计中,而这些高科技产品也已经被设计应用到了中上层的普通家庭里面。智能化设计在更新换代的层面上说类似于长久的设计发展,接近人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如同人们在居室中3、5年更换一套新家具,7、8年变换一套新装饰一样。为了可持续的、绿色的设计,我们就需要多费脑力,多留预案,使设计即表现眼前有可以展示未来的主题。相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就是要有这些设计理念,在画面处理中这些科技产品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绘制着色,只需要在空白处引出说明,沟通时表述清晰、形容生动。所以这样我们的学生还要适当注意语言交流,不仅要注重手绘表现的线、面、体、色,也要加强文学艺术的研修。使画面之外的吸引力如绵绵长江水,阵阵沁心波。正如苹果手机的一键启动后,画面一幅幅生动的展开,抓取了人们的深入玩摹之心。

(四)“美学至上”原则的始终如一。它使苹果手机的外表与内在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高职高专的学生在设计表现中也要有这种意识,首先力求通过平时多练多看,使画面作到给人以形色兼备,美的感觉。手绘表现目前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与客户交流,完善方案。故此时间有限,结合学生是美术有些基础的情况,建议多用彩色铅笔绘制,这样学生易于表现近似色系的深浅、远近的图相变化,大体有效果后略加马克笔的亮彩(特别提醒学生要干净利落,不要反复过多就会画面发灰),画面恰当的留白、高光使画面具有黑白灰、亮色、复色等一些层次。其次千万千万注意把控好画面的色彩程度,不需要全色调绘制(那是长期手绘效果图的标准),只需要半色调描绘,省去很多的中间层次,这样才能精炼感人。注意计白当黑,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最后突出重点抓住两、三个亮点,其它地方则一笔带过,画面吸引客户后室内尽量使用装饰装潢和艺术陈设来展开。同时也给给消费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使之可以根据流行而随意改变。

学习设计表现手绘图是有一个中长期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除了练习画面的表达能力外,还要让学生参与教学,上讲台自评或互评,培养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智能化时代,有的学生忽视手绘,认为只用电脑来表现就可以,其实那是没有处理好手绘与电脑绘制的关系,没有好的素描,手绘色彩作基础积累,电脑效果图最终的艺术感染力是不会有突破的,只有绘者达到了优美的境界才能来表现优美的电脑效果图。所以当学生明白这层内在联系之后,思想上的触动会带来手绘表现上的行动,相信只要肯多思巧绘就能够寻找到其规律,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会有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任文东.室内设计与表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赵国斌,赵志君.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第2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关键词:宴会设计;课程设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宴会设计课程开设的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综合素质均衡,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基本创意设计、组织协调能力、国际化酒店服务能手和基层职业经理人。

宴会设计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素质拓展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熟练掌握饭店宴会设计策划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使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基础策划、成本收益管理知识;具备宴会活动策划创新能力、策划文案的写作能力;高超的销售谈判技能的宴会设计与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

(一)原有课程的分析。我们在对酒店行业的调研中发现,高规格宴会设计策划人才正是目前行业的紧缺人才。而现行的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很多学校并未把宴会设计单列为一门专业课程,而是在餐饮管理类或服务类课程中以章节的形式出现。由于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同和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餐台的设计上和菜单的设计上,没有真正按照宴会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来设计和开发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系统的学到这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体现为学习了知识,却难以完成实际宴会的整体设计和筹划工作。

(二)现有课程的设计理念。宴会设计课程应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根据职业要求,和企业专家共建课程标准,以酒店承接会议和宴会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以项目或产品作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

宴会设计的课程设计应遵循酒店管理专业“课堂即店堂,学生即员工”的原则,提供一次完整的宴会设计与服务工作任务为教学的逻辑主线,以“典型宴会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反映出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等。该门课程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思路,基于真实的、完整的工作过程,设计了各类宴会产品为学习情境,以宴会设计与服务管理工作过程为教学逻辑主线,以模拟真实工作任务、酒店岗位实践为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宴会设计服务学习领域课程。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宴会设计以宴会设计工作过程的整个流程为线索,以不同宴会的种类为载体,从简单的单桌宴会到复杂的大型宴会,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由易到难的层层递进的任务设置方式,将宴会所涉及的各个组成部分统筹入整个教学设计之中。每个学习情境均为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学生在不断重复工作过程中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最终达到能熟练掌握宴会设计全部流程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宴会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宴会设计的预订、策划、餐台设计、菜单设计、台型设计、场景设计、宴会服务等具体内容,并设计了四个典型的宴会设计情境,这些情境紧紧扣住当今宴会设计热点,并且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四个学习情境设计由易到难,由老师亲自指导学生设计,到学生完全自主设计,在不断推进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会议和宴会厅领班在提供会议和宴会设计与服务的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结合学生已掌握餐厅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情况,重点加强对主题宴会及其流行的主要方式的展示、研讨和设计,使学生达到高级餐饮策划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教学重点:当今宴会菜单设计、台面设计、场景设计、服务设计、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各种不同宴会宴会设计的侧重点、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餐饮创新策划能力;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餐饮基层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该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解决办法:在教学中重技能训练及实训,让学生技能过手,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讨论和作品制作,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讲授法:教师条理清楚地陈述理论观点,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加深理解。这是在单位时间内收获最大的一种方法。

(二)互动教学法: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明确对客接待、销售谈判以及宴会策划的要领及原则。

讨论活动: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各抒己见,平等、民主的交流探索,形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彼此尊重,宽容、民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掌握宴会设计的知识。

情景模拟表演:要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富有感情、激情,目的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与组织管理和创新能力等得到训练与提高。

组织知识竞赛: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渗透着丰富教学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轻松的状态下提高。撰写主题宴会设计的论文或感想: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布置成作业,并推荐相应的书目,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论文或感想,作为作业反馈给教师。更多地开发和自主设计有关的作业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良性互动有助于学生领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

(三)现场实训指导法:以实作项目为实训的内容,使学生面对真实的任务和环境进行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技能应用能力。教学场地为餐厅实训室、调酒实训室或户外等。餐厅技能教学以情景教学法和学生模拟练习为主进行指导。更多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来强化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能力培养。

(四)多媒体教学法:在本课程理论课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录相播放、示例演示,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五)习跟踪指导法:在行业接待旺季,将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大型宴会的接待工作,进行宴会服务实习或管理实践,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开阔视野。有效实现校内课堂与企业店堂的双向交替。

五、课程改革实施的体会

(一)教学方法运用方面。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同时贯穿“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思想,在教授的过程中,课堂的主体从老师转向学生,教师的角色从主讲位置转变为学生学习设计学习情境,准备项目或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导演和指导员,学生的角色从主听、主看位置转变为做中学、学中做的真正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

(二)教学地点选择方面。根据情境需要,选用中餐实训室和西餐实训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尽量使用真实的教学场所,实现教学的课堂向企业的店堂的转变。

(三)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宴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必须要形成校内教师队伍和校外的专家队伍,才能让课程实施效果突出。应注意引进酒店的基层管理人员,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走入课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学生的理念进行更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四)程资源整合方面。宴会设计教学的核心任务都是创意和设计,学习者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源支持在需要时才能得到创意思路的牵引和灵感的触发。应形成多个种类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设计思路。为学生在课上实施工作任务,课下自学,课后自主学习实训项目提供学习指引。而学生的创意恰恰也是无限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收集酒店相关资源外也要注意收集学生的作品,形成学生的优秀作品库,从而形成该门课程的创作资源库。

总之,宴会设计是酒店管理专业一门新兴课程,集中实践、策划、技巧为一体的极富创造力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准确设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多方运用资源、科学设置情境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酒店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级技能型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匡家庆,汝勇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项目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2]刘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11).

第3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学科类别:

综合实践

活动地点:

先农坛太岁殿

资源利用:

1.学科资源:利用综合实践课学生的活动能力及活动习惯。

2.人力资源:请古建筑博物馆专家给学生讲解斗拱知识和进行活动评价。

3.地域资源:利用先农坛太岁殿作为课堂环境。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建筑结构中的斗拱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分散支撑屋顶的力量,防止沉重的屋顶出现下陷等损坏情况的发生。

2.过程与方法:从古代建筑当中发现问题――斗拱存在有什么价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推测,在实验中寻找问题答案并检验自己的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斗拱的重要功用以及一般的力学常识,同时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研究问题、进行实践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古代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智慧,将经验智慧用于生产生活、造福人类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1.引入:由学生谈自己对斗拱功用的看法并说出道理,可以对自己的意见进行补充,并对斗拱的功用进行推测。

2.探究:在活动中怎么研究巨大的建筑?学生思考,随后给学生出示一些古建筑实验模型,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案。通过模型让学生比较一下建筑有斗拱和没有斗拱的区别:没加斗拱时,学生发现由于屋顶太重,柱子把屋顶“戳”得凹陷进去了。此时请学生推测:如果加上斗拱,屋顶是否还会出现凹陷。最后用古建筑模型加上斗拱进行实验,看看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思考原因。

3.专家解密及点评:由古建筑博物馆的专家对斗拱知识进行普及,评价学生的实验活动并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4.总结与拓展:由学生自由谈对本节课的感想(有学生反馈自己的收获是:增加接触面积可以分散力量),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你能多去找找这方面问题吗?我们从古人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链接

2013年9月,北京市育才学校成为遨游计划实验校。三年来,育才学校围绕遨游计划的主旨和学校培养目标,开发、制定并不断完善课程方案。育才学校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包含国家必修课程以及学校规定必修的课程和德育课程。发展性课程包括实践体验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和小课题研究,是学校根据每个学生进一步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学生量身开设的课程。

北京市育才学校“4+1”课程结构图

第4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关键词:网络编程;程序设计;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0-0018-04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程序设计和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对引导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也非常感兴趣:一方面通过上网接触到大量的网络应用程序,对其中的原理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则是有主观愿望去动手编写网络程序。

本文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的“网络程序课程设计”为例,系统地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探索。第2节和第3节介绍了课程的相关情况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第4节介绍了课程综合实验的设计和考核等相关内容,第5节评估了教学效果,希望能对“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课程概述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内容包括TCP通信等网络编程基础、ASP/PHP/JSP等动态网页编程语言、Brower/Server模式、J2EE等等,所需的预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初步等系列课程。整个课程包括32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课内上机16学时。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在教学和实践中存在如下几个难点:(1)课程涉及面广,涉及到网络通信、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2)课程涉及的新技术多、内容更新快,无法一一讲授和实践;(3)课程时间有限,课堂上无法讲授太多知识内容,也无法安排大型综合实验。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学习最新的网络设计技术,并通过综合实验锻炼学生们的各方面能力,较好的解决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3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网络编程基础

了解和掌握Client/Server模型和Brower/Server模型;网络应用和数据库系统;网络应用基本架构;HTML/XML和网页设计基础;网络编程技术基础。

要求:掌握网络通信的两种典型模型,掌握网络应用基本架构,掌握HTML和XML以及相互间的主要差异,了解各种主要的网络编程技术和优缺点。

2)ASP编程基础

了解和掌握ASP编程基础、重要组件、错误处理与调试;ASP数据库编程;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ASP工具;

要求:掌握ASP的编程的技术和方法,掌握基于ASP的数据库应用编程技术,熟悉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熟悉主要的ASP工具的使用。

3)PHP编程

了解PHP编程基础、语法概述、PHP函数、类和对象;基于PHP的数据库操作技术;基于PHP的动态网页实现技术;基于PHP的网络应用实现技术;

要求:掌握PHP编程语言的基本成分,熟悉PHP在网络应用中的使用。

4)COM+组件编程

了解COM+组件、接口原理、DLL和类、COM+组件的包容与聚合;ATL;ActiveX控件;COM+组件服务器;对象缓冲池;消息队列;

要求:掌握COM+组件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COM+组件实现自动化的技术,组件的管理和消息队列。

5)J2EE技术

要求掌握Java服务器模型,JSP简介;Java Servelet,Java Beans,JDBC;Java分布计算技术、JSP标签和EJB技术

要求:掌握JSP的主要技术,掌握基于J2EE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因为课时有限,不可能对以上内容面面俱到的讲授,因此我们选择了1)网络编程基础、2)ASP编程基础和5)J2EE技术作为讲授的重点,并且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推荐合适的教程和指导书,引导学生们自学课程内容,并积极开展动手实践。

4课程综合实验设计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在讲授有关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使学员熟练掌握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网络应用基本框架、网络程序设计主要过程等知识内容,并具备设计和编写大型网络程序的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课程综合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4.1课程综合实验

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出于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课程综合实验,要求同学们自由分组协同完成。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Windows平台上,选择JSP、ASP或者PHP等动态网页语言,设计并实现一个呼叫中心(Call Center)管理系统。

综合实验具有较为现实的研发背景:自来水公司等公共服务行业公司每天都要面对大量市民的咨询和投诉,人工接听电话已经难以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通过建立24小时的呼叫中心系统,提供“来电来信来访”三来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统一规划的呼叫中心管理平台,是满足公共服务企业为广大客户提供服务的窗口、互动的平台。

综合实验中的呼叫中心管理系统包含停水查询、水费查询、投诉举报等业务功能(如图1所示),并可以最终扩展成为一个技术专业化、具备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行业服务流程和特点的呼叫中心平台,为来自电话语音用户、互联网用户、灵通短信用户提供全方位不间断的业务受理、业务信息反馈、问题解答、费用和账务信息查询、水费催缴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业务服务语音信息平台。

我们设计的这个课程综合实验考察同学们对网站规划、数据库、网络通讯、网页设计等多方面知识的掌握,考察同学们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综合实验实现平台的选择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课程综合实验,要求同学们用动态网页语言、数据库和Web服务器一起构建和设计实现一个中型的网站。动态网页语言是课程学习和实践的重点,它也往往决定了综合实验的实现平台。现在常用的动态网页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这几种动态网页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并且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因此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动态网页语言,成为确定讲授内容和课程实践手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为学生们大多没有接触过这几种动态网页语言,而8周的课程实践也无法要求学生们全部掌握和精通这几门语言,因此在课程讲授时必须重点分析这几门语言的优缺点、适用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最合适的动态网页语言,并最终确定与之配套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

4.2.1PHP

PHP是一种跨平台的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它大量地借用C、Java和Perl语言的语法,并耦合PHP特有的特性,使Web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写出动态页面。

PHP是完全免费的开源产品,可以从PHP官方站点(http: //)自由下载。PHP与同样是开源产品的Web服务器Apache和数据库MySQL搭配使用,可以快速搭建动态网站系统。因此国外有众多的网站系统由Apache、PHP和MySQL一起构建,这些免费软件降低了建站的成本,其搭配后的执行效率也比Windows平台中的常用搭配IIS、ASP和ACCESS要高。

PHP中有一套常用的可以提供一般数据库事务需要的基库PHPLIB,程序员也可以利用PHP编写函数去间接存取数据库,具备较好的灵活性。但是PHP提供的数据库接口支持彼此不统一,比如对Oracle、MySQL和Sybase的接口都不一样,处理起来就不方便了。

PHP作为一个开源程序,具有简单的语法和丰富的函数,但是PHP缺乏规模支持和多层结构支持,导致PHP只适宜于编写小型网站。

4.2.2ASP

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Web服务器IIS系统自带的脚本语言,利用它可以执行动态的Web服务应用程序。

ASP使用VBScript 和Java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ASP可以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进行编辑设计,而无须编译,即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ASP程序具有与浏览器无关的特性: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客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网页内容。ASP还可以通过服务器端的脚本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ASP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兼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ava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它脚本语言,如Perl和Tcl等。利用COM/DCOM技术,ASP可以拥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可扩充性。

ASP简单易学、易于维护,在国内非常受欢迎。ASP与IIS和SQL Server/ACCESS构成了构建网站的一种很好搭配,是小型网站应用的最佳选择。但是ASP局限于Windows平台,不能很好的跨平台重用。

4.2.3JSP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动态网页开发语言。JSP可以在Serverlet和JavaBean的支持下,完成功能强大的站点程序。

JSP本身虽然也是脚本语言,但是却和PHP、ASP有着本质的区别。PHP和ASP都是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而JSP代码却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

JSP在技术结构上有着其他脚本语言所没有的优势:JSP可以通过JavaBean等技术实现内容的产生和显示相分离,有助于保护源代码,并保证任何基于HTML的Web浏览器的完全可用性;JSP强调可重用和跨平台的组件,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进而完成企业级的分布式大型应用,而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也能大大加速总体开发过程。

因此,不少国外的大型企业系统和商务系统都使用JSP技术。作为采用Java技术家族的一部分,JSP技术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

4.2.4比较和实践

ASP 、PHP、JSP三者都是面向Web服务器的技术,客户端浏览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软件支持。ASP、JSP和PHP三者都提供了在HTML代码中混合某种程序代码、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的能力,其中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JSP代码会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

在应用范围和跨平台方面,ASP只能运行于Windows平台下的Web服务器IIS或PWS上,在Unix下运行需组件支持,实现起来很困难,功能也受限。PHP可在Windows、Unix、Linux的Web服务器上正常执行,还支持IIS和Apache等常用的Web服务器。用户更换平台时,无需修改PHP代码,即可直接运行使用。JSP 同PHP类似,几乎可以运行于Windows、Linux和Unix等所有平台,并获得了Web服务器Apache的支持。因为Java字节码与平台无关的,因此在平台移植时,JSP和JavaBean甚至不用重新编译。

因此JSP和PHP都有很好的跨平台部署能力。ASP和JSP都具有支持数据库的统一接口,而在数据库操作性能方面,JSP要远远领先于ASP和PHP。

目前在国内PHP与ASP应用最为广泛,而JSP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ASP是刚接触Web编程的初学者的很好选择,而JSP在性能、分布式部署、跨平台移植和可扩展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是开发电子商务等大型网络应用程序时的很好选择。

4.3考核

合理评定课程设计的成绩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完成整个综合实验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我们在该实验课程中采取全面考核和综合评定的办法。通过上机考核和设计文档等多方面的考核,并根据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总结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使课程设计的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同学们按3人一组自由分组,要求每组提交如下文档及软件:1.需求分析文档;2.设计文档;3.数据库设计文档;4.测试文档;5.用户使用手册;6.系统源程序。我们对每个组都进行面对面的上机检查,要求同学们演示并推介他们自己的作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关于系统架构、程序代码和实践感想的各类问题。

综合同学们提交的文档和上机考核的情况,我们根据文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结构和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源代码的规范性和界面美观程序等各方面情况评定分数。我们特别强调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同学们在系统结构、编程技术、界面设计等各个方面大胆创新和实践。

5教学效果

在2007年度春节学期的课程实践中,2004年级129名学员参加了“网络程序课程设计”课程学习和综合实验考核。129名学员中有46名网络工程专业学员作为必修课参加,83名计算机专业学员作为选修课参加,占全部86名计算机专业学员的96.5%,说明这门课程受到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因为有部分同学选择了2个人构成一组,所以129名同学最终分成了45组。我们对所有同学都进行了面对面的检查和提问。结合最终提交的各项文档,我们发现所有同学们都掌握了必需的网站设计、网络编程、数据库操作的知识内容和动手能力。

从动态网页语言的选择来看,45组中有18组选择了ASP,20组选择了JSP,7组选择了PHP(如图2所示)。选择ASP和JSP的同学合计占84%,符合我们的预期。选择ASP的同学们看中了ASP语言简单易学、容易上手,选择JSP的同学们则是喜欢JSP的跨平台性能和可扩展性,并认定JSP和Java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7组同学们选择了PHP让我们有些意外,询问后才知道因为PHP语言与C语言在语法、结构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点,许多对C语言兴趣浓厚的同学们就选择了PHP。

参加了学习和课程实践的129名同学最后全部通过了考核。其中部分同学们除了掌握了课程知识外,也深入学习了最新网络编程技术等课程外的相关知识,并将之付诸于实践,体现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有一组同学在系统中使用了Ajax技术,使得管理员所做的信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示在页面上,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实时性(如图3所示)。他们利用Ajax框架构造的Web应用程序,直接从浏览器与后端服务进行通信,使应用程序更加动态自然和响应灵敏,从而提升了用户的浏览体验。他们还在网络安全和系统可扩展性方面做了很多的考虑,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例如,对于所有页面都进行会话权限保护,将用户密码加密保存在数据库中,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系统设计,统一封装数据接口,使系统具有很强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6结论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领域,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网络程序课程设计”在讲授有关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实验使学员熟练掌握有关网络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网络程序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新技术多、实验时间有限等难点。通过设计合适的课程综合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介绍的课程内容确定、实验平台选择、综合实验设置和教学效果评估,是我们在教学和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探索,希望对“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虽然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员们的好评,但是有些学员反映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网页设计和美观上面,并希望能增加一些网络通信方面的实验,以了解网络底层通信原理。我们也考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设置多个小型实验,帮助学员们对自底向上的整个网络通信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实际接触,掌握更为全面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

参考文献

[1] 林宏基. WEB开发技术教程: ASP//JSP程序设计[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蔡翠平. 网络程序设计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黄斐. 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5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都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样的实践环节,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工地,这样的综合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建设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没有体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状况;二是实习时间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施工现场的局部施工现状;三是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口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安全管理的需要,许多施工现场已不接收实习。目前学生实习,多数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主要由他们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缺乏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与作用大打折扣。有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结合相关课程,也搞一些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强制性地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统一规定设计范围与内容。课程设计是否做、怎样做、完成的内容范围是什么,完全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决定,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工程背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使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甚至于将实践时间变成为假期。

二、建立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互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针对现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实践环节、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由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持,切实地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1.实践环节应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把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的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明确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教学形式及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形式。

2.实践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安排综合性的实习,还应该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把理论应用落到实处,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整个实践环节应包括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划分为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参观性实践阶段,以讲座、参观为主;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实践活动应属于课程实践阶段,以对应的市场调查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技术设计和管理文件的编制;大学本科四年级属于综合实践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全面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参观实践是课程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践是参观实践目标,课程设计是局部的知识应用,综和实习是系统的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三阶段的内在联系。

4.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全面、互动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地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场所。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实现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互相推动,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活动互相结合。这种全面、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了解项目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管理目标,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实践模式。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提出他们的问题与要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参观活动,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楼盘项目、公用设施项目。(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有相关专业人士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认识恳谈会,使其正确认识专业和树立信心。(4)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从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该阶段的实践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的实践范围,和大一的实践相比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技术课程内容,设立了独立的课程设计。(2)深化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规范与实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3)邀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经理人举办讲座。许多企业经理人都非常热爱其工作,有许多感悟想与学生分享,但他们常常不明白从何讲起。为了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形成讲座专题,发送到相关讲座人员手中,在经理人做了准备后再进行讲座。

3.大学三年级的实践活动

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大二相比,不仅要继续设置课程设计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还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参观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

(1)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案例,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案例教学中应该区分教学性案例与讨论性案例,教学性案例是为了直观地表达理论内容、表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以教师介绍为主;讨论性案例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应该阶段性的进行,并在讨论之前发给学生。案例讨论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二、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协商与沟通能力。案例讨论中可以采用模拟讨论的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项目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理解,案例中的各方合同当事人角色,由学生扮演。讨论小组的学生以十个为一组,让学生自行安排扮演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项目的了解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发表意见并编写讨论报告。模拟案例讨论,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要注意对管理事件的证明和证据收集问题,又存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合同条文引用问题,同时还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2)提供一些专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项目企业的管理状态与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活动。在三年级学生中公开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鼓励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

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已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综和性实践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切实搞好毕业实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时间较长,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与专业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指导书,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结。三是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由各位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的要求与技巧,向学生发放实习指导书;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工作日志与实习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评分。

(2)重视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与深化,它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往往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论文与设计题目。在2007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就以学校一栋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设计背景,向学生提供了以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与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四、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使得实践环节的控制成为一个难题,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和社会公共关系。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书,不知道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应付了事,教师疏于指导。

第6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网络教学的基本原则入手,阐述了网络课程设计流程,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开发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

网络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直接表现为提供给学习者大量便捷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则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评价。使传统的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实现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由大众化教育趋向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环境的完善,以及高质、高效、满足个人需要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教师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的学习研究探讨,无疑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征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宽带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

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络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络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设计学习过程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方法

在医学、管理学等科学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注意应用案例的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定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积蓄力量。

9.以评价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

针对网络课程特点,我们建议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自适应测验的方法,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由课程的内在处理程序给不同的测验进行评估,做到学习评价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同时,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对网络课程进行调整,使评价的作用尽早地体现出来,使之成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之一。

10.以电子学档案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

二、基于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范围

1.学习内容支持的设计

学习内容支持是基于自主学习的网路课程设计核心部分,可以分为下面三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将学习目标分层次细化,设计多级学习目标,如课程学习目标、章节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合理地传递给学习者。

(2)学习内容设计:在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特点,反映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同时,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内容呈现上,注重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3)学习辅助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设置的提示性、辅内容,如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者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前沿,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了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确立学习目标。

2.交互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交互是在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下,为了达到教与学或建立社会关系的目的而进行的双向或单向交流。使课程教学网站根据角色不同设计相应栏目,提供人机交互窗口,如疑难提问、交互课堂、课程BBS等,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师生交互。且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络的音、视频授课与辅导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难点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就像在传统的课堂上一样,生动、亲切,使远程教学的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

3.学习活动支持的设计

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研究与分析、专题探究活动,让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或设置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提供记录工具,方便学习者将活动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性评价,另一类为总结性评价。在该课程中,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讨论、调查、练习和章节测验等形式进行,且实施评价时,运用技术及时反馈。如某一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模块,学生点击进入后可进行学习效果自测;自测完毕并提交后,能够给出评分标准和考试成绩;当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给出适当的提示信息(但不是答案),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清问题,形成一种自我建构的能力;或给出错误分析,引导学习者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期末阅卷考试,现已开始部分机考,逐步过渡到期末全部机考。

5.导航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设计清晰、明确、简洁的导航,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常见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浏览图导航、演示导航等,导航策略的设计应遵循明确、便捷、动态的原则。

三、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的关键开发技术

网络课程最终需要通过各种软件技术来实现,教师掌握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将有助于网络课程的开发,下面就介绍几种有用的关键开发技术。

1.流媒体播放技术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和常规视频媒体不同,流媒体可边下载边播放。以宽带为基础,流媒体不仅可以进行单向的视频点播,还能够提供真正互动的视频节目,如互动游戏、三维动画等。

流是连续传输的数据,典型的流有音频流和视频流。一般而言,流采用类似于广播的方式,以恒定的速率传输数据,播放的时间与传输以及原始记录的时间是完全相同的。目前主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有ASF、RM、MOV等。

2.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 8.0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是一款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工具,是建立Web站点和应用程序的专业工具。它将可视布局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和代码编辑支持组合在一起,操作界面美观、功能面板高度整合、功能强大,使得各个层次的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都能够快速创建吸引人的基于标准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Dreamweaver及所选择的服务器技术来创建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从而使用户能连接到数据库、Web服务和旧式系统。

3.网页动画制作技术Flash

Flash有许多的优点:首先,它是基于矢量的图形系统,我们只要用少量向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使用。同时,矢量图像可以做到真正的无级放大,无论用户的浏览器使用多大的窗口,图像始终可以完全显示,并且不会降低画面质量。其次,它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要安装一次插件,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不必像Java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Flash生成的动画一般都很小,所以调用的时候速度很快。Flash Plug-in也不大,只有170k左右,很容易下载并安装。它还提供其他的一些增强功能,比如,支持位图、支持声音、支持渐变色、Alpha透明等。拥有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网页站点。最后,Flash影片是一种流(Stream)形式文件,在观看一个大动画的时候,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而是随时可以观看。

4.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在多种平台中使用。

四、结束语

网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我们在设计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时必须意识到,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工作,对于不同教学情境,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都要给其提供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并注意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课程具有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向互动、便于合用等方面的优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探索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和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国强.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 2001(4).

[2]陈庆章, 张 健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基于 Web的教学课程的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2).

第7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关键词: 《Linux基础及应用》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Linux基础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几年来,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认真研究课程的基本要求,完善课程设计并制定教学大纲,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

一、让学生忘记Windows的思维方式

思想性的转变比暂时性的技术提高更有用,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加快学习速度。现在很多人用Linux,但是,他们用Linux的方式完全是Windows的那一套方式,骨子里都是Windows的思想。这样是不能领悟Linux的精髓,体验不到它的优越性的。用Linux时要完全摈弃Windows的思维方式,如果单纯地学习如何使用桌面,那就不是真正地学习Linux。

二、教学生多掌握命令

学生在入门以后就要开始学习掌握Linux中的命令了,单靠学习各种命令来掌握这门课是不可能的,但不会命令就学好这门课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学英语,什么语法都不懂,只捧着单词手册背单词是学不会英语的,但是没有一定的单词词汇量,英语水平也是提不高的。在Linux中学习命令的最好办法是学习bash脚本编程。它的功能十分强大。通过教授bash编程,学生能掌握大量的Linux命令。另外,借阅Linux命令参考手册,学生在遇到不知道怎么用的命令可以随时查询,这要比查man文档(Linux中的帮助文档)快。特别适合英语水平不高,看不懂man文档的学生。

在Linux中,命令可分为系统基本命令和应用程序命令。系统基本命令是所有的unix(《Linux基础及应用》的前身)类系统都支持的命令,只要是unix类系统上就肯定有。比如Ls,rm,rmdir,cp,cd,mv,cat等。这些命令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有些命令不常用,因此学生通常记不住它的用法,对于这些命令至少要知道有这个命令,脑子里有印象,需要用的时候查一下手册就可以了,但是绝不能不知道这个命令的存在。因此,在教授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适当地走些捷径。

三、教学生学会管理Linux系统

等到学生有了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量的命令用法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管理系统。这些内容教材上有,教师认真教授并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步。学习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器,用Linux搭建网络,这些都是学习Linux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的好方法。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让学生经常上网查查资料,看软件的官方网站文档和FAQ,看论坛精华区文章。但是切忌不能本末倒置,多看书还是根本。书籍和官方文档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而论坛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小知识、小技巧。教师也应该经常到论坛上去看看,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小技巧,这也是网络给教学带来的好的资源。

四、让学生学习了解系统结构

学生有了一定的系统管理知识,知道了/etc下那些配置文件有什么用,知道了一般的网络服务器如何配置后,就可以开始了解系统结构了。了解系统结构不是要学生去看什么文件夹放什么内容,而是要学习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比如系统是如何引导的,引导后启动了哪些东西;系统中哪些是最基本的库文件,有什么用,等等。从根本上来了解系统结构,继而能达到真正掌握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教学方法的设想

真正教好这门课还需要在教法上下工夫。我们首先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协作与会话环境”、“自主学习环境”、“自主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的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循环式教学。

1.教、学、做相结合。

这里所说的“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黑板上一味灌输知识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受教者的积极参与。例如,第一堂课可以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目标、教学特点和考核要求,然后向学生提出学习课程的要求,告知学习的一般方法,评价学习的方式等。特别是要提出Linux系统在现今社会的广泛应用,多举些具体的实例。这样一节课时间学生就能初步了解学这门课有什么用?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这门课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里的“学”也不仅仅是学会教师所教的知识,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应让其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是集“教”与“学”于一体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从一个应用实例开始,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例如:在书本上介绍一个操作可用多种命令来完成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针对自己最佳的命令,这样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就有了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里的“做”不是简单地做验证性实验,而是要求学生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完成每一个阶段性实验,最后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另外,课程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实践证明,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一致认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由于针对性、实用性强,平时认识肤浅的内容得到了深化,概念模糊的地方彻底弄清了。通过实践的途径复习和巩固理论,理解透、印象深、记得牢。完成课程设计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对这方面知识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循环式教学。

在教学中采取循环学习的方式,这一点实践证明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们学院生源的特殊性,他们的基础不是很扎实,对《Linux基础及应用》操作的多次重复,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充分消化,并且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以循环向上的方式达到更高的程度。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在实验中首先接触,通过如何安装,了解它的界面与基本功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熟悉它的特性;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分析,对其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种通过实验得到感性认识、定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上升到理性认识、定量认识是一次重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各种应用实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基本掌握《Linux基础及应用》的使用方法;通过课程后续部分在实际应用操作系统多次重复出现及在课程设计中的典型应用,最后使学生能比较自如地使用此操作系统来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管理。这种“循环式”的教学方法,符合人认识事物的规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们经过多年《Linux基础及应用》教学实践后得到的一些感想,并对以后的教学提出的一些设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姚强,黄昙,胡锋.Linux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8).

第8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关键词:竞赛;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根据Intel资深院士Gene Meieran博士的看法,汽车是20世纪的工业产品代表,集成了大量的以能源密集型的工业技术;而计算机则代表了21世纪工业发展方向的集成,信息密集型技术成为关键,两者对比如图1所示。

更进一步的解读,可以发现以上的对比说明,20世纪工业效率高低依赖于能源的分发(Energy Distribution)是否高效,其效果特征是粗放式的功耗管理导致能源的浪费,典型后果是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21世纪工业效率高低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Knowledge Distribution)是否高效,其效果特征是计算需求剧增而同时存在大量信息浪费和分布不合理,典型后果是知识爆炸和垃圾信息的困扰。

从IT技术的角度来看,如何面对上述对比而扬长避短来迎接这种挑战现状呢?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要让知识和信息更高效的传播,既要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来应对信息爆炸,还要让计算所依赖的能量消耗得到更精细的控制,两者的结合点就在于并行计算和嵌入式的计算的融合,而汽车和计算机恰恰是嵌入式系统在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从技术进步的现实来看,汽车上的嵌入式计算系统越来越多,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可以对能源的消耗有更精细的管理和控制,现代的节能汽车依赖于计算能力的进步;另一方面,随着计算能力提高而增加的功耗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架构来相对降低。“2008年英特尔杯国际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恰恰就是一个体现这种思想的竞赛活动,其竞赛内容对并行计算和嵌入式系统计算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具体的竞赛系统实现上则要求两者很好的融合。

近年来,中国嵌入式系统市场发展十分迅猛。在这种背景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03年初为我院本课生和研究生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Intel公司的大力支持。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重视对基本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验课程的重要位置。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除了设置较高课时比例的实验课程内容,在“嵌入式系统”课程中还体现在与完整具体的实际系统设计需求相结合。更进一步地,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由于应用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需要结合多种硬件、软件、工具和设计方法来完成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考察更具意义,故本文以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和相关教学工作相互的有益影响为着眼点,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本文以我院2005级本科生参加“2008年英特尔杯国际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与本课程关系的案例,谈谈竞赛与课程建设相互支持,促进创新的几点感想。

2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设计为:本科三年级春季学期,48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课24学时),2学分。为配合该课程的教学需要,自主编写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教程》。课程实验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实验中心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该实验室得到了美国Intel、Microsoft、Altera、Mentor Graphics等公司的支持和赞助。实验室设备先进,软硬件功能齐全,实验理念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设计与开发的实验场所。主讲教师受到Intel高校合作计划的资助,多次参加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教学研讨会。 本科生的实验课包括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由学生独立提出、设计并实现,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为3~5人一组,设计并实现一个嵌入式系统,鼓励学生提出原创性的内容,同时结合实验平台的特点提供部分备选题目,如POS机、游戏机(Game Machine)、ATM机、打印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空闲情况,自由安排其实验时间。项目实验的题目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因此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又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项目式的实验管理过程是本课程实验部分的一个亮点。并非所有实验小组都能取得试验资格,需要根据其对选定方向所作调查和准备工作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评估,合格者方可获得实验资格。为便于上述评估,实验小组应按顺序提供下列实验文档,格式符合相应软件工程文档的规范。

(1) 实验项目申请书(Project Proposal)

实验项目申请书应该是一份描述试验计划的报告,说明实验者选择的试验方向,为何选择该方向,感兴趣的地方何在,可行性如何。该申请需要答辩通过由任课老师及助教组成的评审团的审查。该报告中应该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 实验动机(Motivation for the project);

 设计目标(Description of what it does);

 技术路线(Description of how you plan to do it in brief);

 需要的支持(Help needed);

 概要步骤(Possible steps in brief)。

(2) 实验计划

在实验者上述的试验申请获得批准后,应该完成实验项目计划书(Experiment/Project Plan)。

实验项目计划书应该包括:

 项目需求(Requirements);

 系统结构(Architecture);

 测试方案(Testing);

 实验时间(Time estimates);

 可能的检查点(Checkpoint)。

(3) 实验的仿真验证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内容都可以并且需要真的完成目标系统的真实功能,所以实验者应进行实验的仿真验证,即通过在实验平台上以仿真系统的形式来验证实验计划中提出的系统结构。该仿真系统应该包括与目标系统一一对应的软件和硬件,能够完成目标系统的基本功能,并最终作为本实验的演示系统。

(4)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The Final Report)

完成实验后,实验者应提供关于试验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The Final Report),该报告同样必需通过最终的答辩,获得评审团的评价,以便结合实际演示给出实验成绩。具体内容应该包括:

 实验环境介绍(Environment);

 准备情况(Preparation);

 设计流程(Design Process);

 难度分析和评估(Difficulty);

 实验结论(Conclusion);

 经验体会(Experience)。

以2008年春季课程本科生第四次实验为例,共60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并完成试验,实验中分为12组,每组5人,其中11组在课程内完成实验,完整提交了上述所有要求的文档,符合每个检查点的要求。另有一组参加“2008年英特尔杯国际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未能参加所有基础实验,但由于竞赛成绩突出,最终给予该小组优秀成绩。

3案例分析

2008年3月~7月,我院3506大班的沈悦雯、朱沥可、慕腾飞3名本科三年级学生组队参加了“2008年英特尔杯国际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参赛项目为“TransCube-基于Visual Hull算法的立体传真机”,指导教师为张炯博士。该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承办。邀请赛邀请中国大陆,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及美国共72所高校,160支队伍参加。全国专家组于2008年7月15日至21日对参赛项目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回顾竞赛的过程,我们认为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

(1) 充分利用“嵌入式系统”课程同期开设的有利条件。由于本次比赛是属于面向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竞赛,所以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既能锻炼参赛选手,也对未参赛的同学有所帮助。在实验课的部分,由于本课程鼓励原创性设计,并采用项目式的实验管理模式,而且同样需要进行文档整理和演示答辩等环节,与竞赛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颇有相似之处,使得参赛选手非常适应这种锻炼方式。

(2) 注意分析竞赛要点从而强化参赛项目中相应的关键点。本次竞赛首先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但由于竞赛项目的硬件平台是Intel公司提供的双核处理器平台,所以本次竞赛与前三届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增加了多核并行编程的得分点。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在3个参赛选手别安排了1名同学来专门进行这个得分点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由于在本课程建设内容中已经包括了“多核计算架构”等课程内容,所以该同学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关基础,使得这个工作得以很好地完成。

(3) 重视项目的创新性,鼓励参赛选手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竞赛的创新性和公平性,我们在得到竞赛通知后没有任何项目基础甚至项目创意的情况下组队,之后用了一周的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3名参赛选手一起进行多次头脑风暴形式的讨论会,逐步明确了项目创意,并初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由于创意来自个人灵感和集体批判,充分体现了参赛选手的创作意愿,所以在以后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大家都积极而乐观的去克服。几位参赛选手多次表示,由于对项目本身很有兴趣,所以积极性很高,是否得奖反而不成为关注的重点。图2是参赛选手自己动手制作“立体传真机”的“传送箱”。

(4) 注意与参赛过程的生态环境充分互动。参赛过程是动态的,有时间跨度,也有空间的转换。给参赛选手创造便利的时间和空间是必要的,所以我院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非常有帮助,前者如允许他们在“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实验课时间进行参赛项目的研发,后者如我院特别为他们提供了专用实验场所。

4结束语

本次竞赛参赛经历和“嵌入式系统”课程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与工业界和市场需求结合,面向实践的教学实验模式的建立与实施,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高度统一,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理想的课程建设应该在满足课内授课目标的基础上,尝试从能力锻炼的角度以竞赛等形式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牛建伟,张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07(7):64-65.

Embedded System Designing Contest Supported Each Other with Related Curriculum

ZHANG Jiong, NIU Jian-we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第9篇:课程设计感想范文

慕课在帮助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实现了两者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一种可以参与的体现学习本质精神的过程,如一些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由师生共同解答等。慕课设置的这些互动环节为收集、分析数据,开展大数据应用提供了翔实的数据[2]。如通过记录鼠标点击,可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发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反应:某一知识点的学习用了多少时间?哪些知识点需要重复或强调?哪种陈述方式或学习工具最有效?有人把慕课称为“高等教育陷入了互联网狂热中”,慕课与大数据的结合可以研究世界各国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为在线教育打造更好的平台。

2014年5月,“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正式开通,桥梁工程慕课课程将在近期上线,人民交通出版社联合四所高校建设的高等教育桥梁工程课群教学信息化资源服务平台2015年10月建成。本文结合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慕课与大数据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互补。

一、慕课与传统教学的相交模式

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采用慕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的相交形式,即以本校的课程设计为主,将慕课的课程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嵌入或引用,从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减少教师在课堂的灌输,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引入慕课后,通过慕课的大数据收集,教师可整合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练习题出错率、提问率等,掌握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难点,总结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并将学习内容分为课堂板块和慕课板块。

桥梁工程课程教材内容丰富,大部分高校桥梁工程方向或路桥方向的课程教学计划为64~80学时,建筑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地下铁道等方向桥梁工程选修课教学计划为32学时或24学时,较实际所需还远远不够。慕课的课程设计不受限于教学计划的学时安排,可讲授全部所选教材内容。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计划,选择不同的慕课模块,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学习,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讲授时间。选择模块时,教师可结合教学计划,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结果重点关注点击率较高的模块,同时还可加入与这些模块相关的知识点,将这些模块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可参照大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修改。此外,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可根据学生兴趣,倡导学生拓展学习,选学更多的模块,模块学时的累积值超过教学学时的学生可奖励学分。教师通过网络查看学生的上课记录、练习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课堂板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难点的讲授;学习慕课板块遇到的问题答疑;出错率较高的习题讲解;对慕课内容的补充,如一些新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的介绍;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讲解;有关规范的一些补充讲解等等。

将慕课板块与课堂板块相结合的教学,可极大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也便于学生比较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与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环节设置进行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大数据统计结果综合比较慕课与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改善教学方法。慕课的“微课程”也方便学生将零散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课程学习。

二、翻转课堂与仿真模型

慕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翻转,课程教学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将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教师的帮助而完成。

慕课与普通的教学模式有个共同点,即讲授方式是二维平面的。就桥梁工程课程而言,有些知识点通过PPT演示等二维平面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掌握,对此,教师可列出教学需要制作的仿真模型列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兴趣报名,分组自制模型,教师利用模型授课使讲解更加直观,更易理解。例如讲解简支梁桥主梁内力计算方法与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时,可以布置学生以教材示例的一座标准跨径20 m的简支T梁桥为参照,利用木板、泡沫塑料等材料制作该桥梁的T形简支梁桥的缩尺模型。课堂上先让制作模型的学生介绍此类桥型的受力特点、模型的构造特点、模型制作过程中的感想等。教师讲课时通过学生的介绍导入问题,以桥梁模型和一辆模型小车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模拟车辆在桥梁不同位置移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车辆沿桥纵向、横向移动时,5片主梁与车辆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其上分配荷载值的变化,从而理解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概念和主梁内力计算方法。教师讲授后,预留时间给学生进行答疑。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他们对教材内容繁杂、难以引起兴趣的结构构造部分有深入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于不同类型桥梁的受力特点有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在学生制作模型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听课时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引起重视。更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学。

三、国内外慕课的比较

西方高等院校一般没有专门的桥梁工程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以讲义为主,同时为学生提供多本参考书。国内桥梁工程课程教材与一些西方高等院校的讲义有较多差异[3-4],如在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分析中,西方教材和规范将混凝土结构划分为B区和D区分别对待,对于D区采用基于拉压杆模型的设计方法,而国内教材对D区设计问题几乎没有涉及。Model Code2010 是欧洲FIB(前CEBFIP) 组织面向未来制定的混凝土结构规范,包含全寿命周期设计、可持续发展、基于性能的设计等理念,国内桥梁工程课程教材大多未介绍相关内容。教师可通过节选部分国外慕课的内容以弥补国内教材所欠缺的部分,并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设计理念、相关规范的不同之处,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可针对相关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实现翻转。

四、教师与慕课

教师,尤其是工科类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技能培训,许多年轻教师进校入职就直接走上讲台,在把握课程节奏、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等方面有所欠缺。观摩名师讲授的慕课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把握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诸多问题,有利于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五、慕课与课堂教学

慕课视频会越来越标准化,但学生是个性化的,因此需要教师承担起线下的辅学、导学、答疑、互动、评价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幕课与大数据的发展是对课程教学的补充,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精力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但慕课缺乏师生面对面的密切互动环节,这些环节仅通过网络完成,对学生影响不够。面对屏幕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此外,慕课教学以一对一的模式为主,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就某些问题组织深入讨论集思广益的优势。

桥梁工程课程内容与实践密切相关,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日新月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增加新的内容,以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此外,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很多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工地现场实习,也需要教师现场讲解和指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