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愚公移山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路导引 课堂实施 语文自学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首先,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1)也明确规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其次,具备很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是初中生将来适应高中教学的要求。《大纲》还明确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纲要》规定,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这就说明,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再次,具备语文自学能力是时展对中学生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宣言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会学习也就是不具备自学能力,不具备自学能力的人将来在竞争中是要落后的,由此可见,语文自学能力是初中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应当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那么,在课堂中应当怎样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以我校为例,我校主要通过“学路导引”教学范式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该范式由“文本制作”和“课堂实施”两部分组成。其中,文本制作由四大部分组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提示、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过程导引(分为课前导引、课堂导引及学后拓延)。
众所周知,在课堂实施中,教学过程是教学的核心,即学与教的过程,如果学时能专注并发现问题、教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那便是教学的有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实践证明,“学路导引”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操作流程可作如此表述:教师集体设计学路导引——提前发给学生自学——学生带给问题上课——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帮助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培养活动——当堂反馈小结——师生课后反思。这种课堂模式的优点是:一、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为学定教,以学而教”;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大程度关注学生学情;三、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针对性施行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保障,以“课堂有效性”作为最终评价标准。
下面我以教课文《愚公移山》为例,谈谈怎样利用“学路导引”在教学中的实施:在提前发给学生的“学路导引”文本中,教师提出详细的学法指导(同时也是整个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一、多层次朗读
1、小声读课文,给生字注上拼音,把课文读准。
2、大声朗读,把课文读顺畅。
3、有节奏朗读,读得有板有眼。
4、有感情朗读,读得有情有境。
二、多形式说读
自读自说:结合注解,边读原文,边逐句说出它的意思。
互读互说:老师读原文,学生翻译;同学之间互相读译。
三、多角度品读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深层次解读文本。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前作业,如《愚公移山》的课前作业包括:生字学习、实词解释、重点虚词用法、重点句子翻译等,学生要完成这些作业,就要预先对课文进行学习。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三部分:
一、读课文,多层次朗读
二、疏通文句,多形式说读,注意重点句子。
重点在品读课文部分:
三、多角度品读,问题提纲挈领法。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用原文回答)?
3、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表现愚公有什么作用?
学生找有关语句,进行比较(对话分析比较法):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提问:说说他们的理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提问:你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4、思考: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段文章。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5、你如何看待愚公?
课堂设计一定要体现“先学后教”的设计理念,这样,学生每一步都必须通过独立思考才能解决和完成,教师的文本紧紧围绕目标来进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始终是主线,而“教”是副线。在课后练习巩固部分,教师会精心设计多维度的练习,包括收集往年一些中考试题来练习等。
“学路导引”文本是把指导学生课前自学的学案与教师上课用的教案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优化学与教过程的方案。设计“学路导引”来进行教学,目的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强调的是教师由“教会”变为“会教”,学生从“学会”逐渐发展到“会学”;把课前自主学习与课上合作探究相结合、学生提问质疑与教师启发点拨相结合、基础知识学习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等等;实现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领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的转变;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实处,始终把“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有效性”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
当然,对于对于语文学习而言,除了抓住课堂,课外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我们认为,对学生来说,这是提出良好自学习惯的标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授知识,数量有限,培养能力,受用无穷。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们应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多下功夫,教师“会教”,教得轻松,学生“乐学”,自然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 实效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学记》中就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的论述。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精巧、闪耀智慧的教学语言,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准确简洁,教学语言要有知识性
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语言必须准确简洁。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语文课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要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做到语音清晰、语句完整、简洁精炼、表达准确、逻辑严密;表意要深思熟虑,字斟句酌,言简意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对教案上的词句的合理运用,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的字词,把书面语言改成学生化语言,把深奥的语言简化成学生容易听懂的语言;上课时,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都要收发自如,准确有序,强弱得当,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思想之弦,始终随着自己语言的指挥棒跳动。
二、幽默风趣,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具有生动、含蓄、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消除学生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达到回味无穷、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著名演说家海因慈·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教育家魏书生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的和谐的气氛中受到鼓舞”。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极力主张“要把课上得情趣横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时地穿插一些谚语、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力,尽量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文采斐然。
但必须注意,幽默只是一种语言技巧,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而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应该考虑教育对象、内容、重点以及感情基调,否则会浪费时间,甚至给人一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感。
三、适度点拨,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则言明了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越过障碍,除去纷繁冗杂,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因此,教师的讲课,要常常保持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以此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例如,《愚公移山》一文,文章结论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领会,教师不妨这样点拨:(1)愚公为何决心要不遗余力地移山?(2)智叟对他这一举动是什么样的看法?愚公是怎么针锋相对作答的?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深入浅出,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眼,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难题迎刃而解。
四、恰当评价,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语气的诚恳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信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哲学家詹姆士就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又是一座桥,能沟通师生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更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在语文课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表情呆滞默不做声。分析其原因,默不做声者,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思维受局限,对教师的提问不能领会其实质,把握其要领。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有些话语影响学生的一生。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五、情理交融,教学语言要有感染性
语文教材情文并茂,语文课堂也应情趣盎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切、感人至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语言发于情,意寓于情,情理交融,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即所说的话、所讲的课,尽量与学生的经历、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经验相贴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触动学生心弦,引起共鸣,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才会愿意听,乐于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舍近求远,曲高和寡,是永远也走不进学生心灵,自然引不起共振。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重视语言艺术魅力,掌握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发挥语言艺术的特点,才能开启学生心智,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学语文,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学记.
[2]范旻琦.教师语言艺术.
[3]张隆华.语文教育学.
[4]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课堂由学生来主导,教师在课堂上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交流,同时,又以朋友的姿态主动而坦诚地问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要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让学生能各述其见,注重赏识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在许多家庭都得到了普及,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教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展示学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蕴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美术是一直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欣赏晋代的书法、元代的山水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欣赏现当代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师的爱国精神。艺术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下里巴人”的通俗,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高雅艺术殿堂,也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衣、食、住、行无处不包含美术的成就。包括现在学生非常喜欢的卡通动漫、3D设计、影视特效等都是美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件美术作品都倾注了画家的心血,都是美术家精心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创作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追求一种形式美感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山人的作品等,我们要挖掘这些作品的意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意图。
三、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作品它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介绍画家生平的电影,如《达芬奇的一生》《梵高》等,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逐步领悟画家的的胸怀和理想;在讲现代设计时还可以把一些电脑美术在影视作品的运用效果、优秀的时装秀等进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创设课堂情境,为接下来开展学生的自主欣赏奠定基础。当然,如果美术教师能把课件中每张幻灯片都做得具有艺术美感的话,那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非常集中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43-01
每个时期,教育的体制、教育方式都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变化,当时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当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特点,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相统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从实行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这样素质教育也就提上了日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与选择,势在必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教师为本,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掌握和运用好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解放思想、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树立创新意识。那如何进行创新呢?结合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得到一些体会,简单谈一谈: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可用八个字给概括: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即我们常说的“填鸭子”式教学,有很大一部分老师有这种思想,认为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向学生灌输,把该讲的重要知识点都讲完,认为这样就尽到职责。有时讲得手舞足蹈,唾液纷飞,而不去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我行我素,面对这样问题,老师是有责任的。
是的,课堂上老师是应该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述,但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机器,我们要改变过去的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让他们在课堂上以一个研究问题的学者身份来参与学习,即研究性学习,让他们由过去被动的接受改为主动的研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把学生研究的疑点逐渐的向教材靠拢;把学生研究的难点逐渐与教材接轨;把学生研究的重点逐渐向教材渗透。
其次,教学理念的创新,摆正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位置。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往往忽略了学生。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像火车沿着铁轨运行一样按部就班的讲下去,实际上这就违背了我们的教学原则,只重视了前者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后者的主体地位。不知你有没有想到:学生对你所讲的问题是否有疑问?对你所讲的问题是否有新的见解和看法?是否对?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考虑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文言文单元,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这句话的意思是:愚公面对门前两座阻塞交通的大山,打算和家人齐心协力搬走大山……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质疑:老师愚公为什么不采取搬家的方式来躲避大山。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也是经过学生思考后而提出的,面对问题,教师不能用一两句话敷衍过去,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善问的积极性,但解决问题不能脱离教材,要把握中心。当时我思考一下,反问学生们,当你们遇到困难时,是面对还是退缩,他们异口同声:面对困难。对,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善于解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铁人”王进喜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困难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文中的老愚公遇到困难,他会退缩吗?他有什么理由选择采取搬家的方法去躲避困难呢?同学们都点头默许,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们提出的疑问,又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培养了他们知难而进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恰恰又是本文所要赞扬愚公的思想,与本文的主旨是相吻合的。
再次,教师观念要更新,做到更好的尊重学生。
关键词: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92-0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展示了集体智慧的优势,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切实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认清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并且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体现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作的团队意识,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不仅对于教育教学,而且对于人性的发展都展示了巨大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意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明白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顺应时展的,是符合素质教育创新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在课堂上摸索出一套比较恰当的组织方案:
1.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人数以六人一组为宜,每组的人员要兼顾男女生比例,同时还要考虑到组内成员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让每组能够基本上均衡,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座位情况,尽量能够采取就近组合,这样能够减少学生交流的障碍,便于课堂教学操作。
2.组内进行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发挥带头学生的作用,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工作给每一名组员,如,记录人,发言人,搜集资料人,并且轮流更换,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都能展示自己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3.改变课堂座位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座位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现在开会都采用圆桌会议,因为圆桌便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形式,让几名组员围在一起,或者是把几张桌子并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面对面坐,营造良好地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乐于学习,自发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动力,要想最大效率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要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完成的工作,笔者是这样来实施的:每一节课前都让每一小组进行内部分工,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查出本文的作者,写作的背景,生字词,重难点句子,上课时,小组上台来交流展示,分组讨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一课,上课时,检查小组预习的情况,有的同学介绍作者叶圣陶,有的同学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有的同学上黑板列出本文的生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丰收成灾的问题,让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通过交流展示,概括出本文的主题,如此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的意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思维能否被调动起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良好地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放松,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情况,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不去,与学生谈心,例如,笔者在一次和学生谈心中,得知一位学生的父亲在车祸中刚刚去世,于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班干部到他们家进行祭悼,从此这名学生改掉了过去好欺负人的恶习,变得乐于助人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多鼓励,多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往往教师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扬,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给予学生的讨论题目要难易适中,既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又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而考虑时间,不能匆忙的提问,这样挖掘不了学生的潜力。总之,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保护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把握学习的时机,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问题是个人无法解决时,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1.当遇到教学的重难点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人物的形象,故乡的衰败和作者的希望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因为这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只要重难点突破了,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遇到突发的、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愚公移山》时,有的学生一直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提倡,笔者为此组织一场辩论,把小组按照不同的意见分成正反方,各自搜集材料,展开激烈地争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到了愚公精神的价值,也认识到有些事情只要变化一种方式,往往会柳暗花明的道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更能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尽显初中语文教学的本色。
参考文献
[1]杨晓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家族企业;发展;职业经理人
人们都普遍认为,家族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有的甚至认为家族企业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事实上家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实它本质上与各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绝不相矛盾的!而且,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家族企业已发展成为最普遍、最主要的企业形式之一。
1家族企业的概念
纵观国内外学者在界定家族企业概念时,基本上认为它们都是从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家庭与企业的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定义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却反而易被忽略,即家族企业可以是所有者的家产,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都可以向后代传承。向家庭后代传承所有权与经营权,恰恰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最独特之处。
家族企业是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归属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而且具有将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
2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族成员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
在我国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家族成员既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又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而在这个过程中,鉴于家族成员血缘关系维系的因素,难免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竞争的加剧,家庭和家族观念的转变,以及职业经理阶层的兴起,老式的家族型经营难以适应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被迫退出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台。也就是说企业的两权分离会从根本上动摇家族型经营的基础。
(2)家族企业家的素质偏低。
家族企业的成长,实质是企业家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即企业家突破个人经营能力和控制能力的约束的过程。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素质问题令人担忧,先天的不足再加上后天缺乏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国工商联在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主中有70%左右的竟然不懂财务报表,有90%以上的不懂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读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这种家长式管理的局限性和随意性,极易造成经营决策的盲目性,使企业发展偏离正确方向,致使企业衰落。
(3)用人机制落后。
由于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落后,我国家族化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大弊病是亲情代替规则。管理受到血缘关系的限制,用亲人而不用能人,只能急功近利而不能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内部丧失竞争机制。
对家族企业而言,一方面人才难得,另一方面又由于激励机制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这种用人机制上的僵化性特点,主要表现为用人观念错位以及家族企业在用人上没有长远计划上。
(4)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低。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倡导、信奉同时必须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也是企业永续经营、充满活力的内在源泉。其主要内容是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企业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有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而在家族企业中,权力往往集中在以创业者为核心的家族成员手中,这种极权的决策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督、反馈和制约机制,不利于决策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民主化,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这是一种制度安排上的缺陷。
我国的家族企业不仅其经营管理存在着与现代经济的不协调之处,而且其在家族制管理模式下衍生出来的家族企业文化同样与现代经济环境存在着不适。有些家族企业即使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但企业文化的建设处于低层次水平,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宗旨和目标的了解和认识,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并不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3解决我国家族企业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面对家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以及如何使这些家族企业尽快摆脱低级形态而向高级阶段加速迈进?除了选择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外,还必须对这条道路加强建设,才能使家族企业在这条路上走得既快又稳。经过归纳总结后主要有以下五个解决途径:
(1)让职业经理人走进家族企业。
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把经营权交给其他专门的管理专家进行管理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也就势必出现了两权分离的现象。而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之后,企业能否成功,能否长久的发展,其归根结底是人才的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及约束机制是家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现阶段职业经理人阶层还不成熟,合格的职业经理人还相当匮乏,而且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缺乏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选拔机制,在挑选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常常会落入一些误区。诸如重学历,不重能力;重能力,不重素质等等现象,给家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家族企业要引进职业经理人,但是千万不能盲目冒进。
(2)让几代人把一个产业做下去。
在中国,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像国外尤其是德国的一些优秀的家族企业一样百年长青,经久不衰呢?德国的诸多企业家活得相对较滋润一些,就踏踏实实的从事一份行业,专注与某个很细小的领域,做专做精,做成世界老大;而并不像中国的某些企业家那样浮躁,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而是几代人,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专注与一个产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发展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实、做精!
(3)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用于接收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的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海南自2007年起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
据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介绍,海南省辖18个市县,11个是贫困县,教育发展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水平低、质量差,薄弱学校比重偏大,优质资源稀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南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截至目前,海南省财政投入14亿元,建设了24所思源学校,改扩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14所,新增优质学位4.57万个。数万名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贫困孩子得以走出大山,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
记者在王榆芳就学的屯昌县思源学校看到,这是一所全新的现代化校园,拥有绿草如茵的花坛、标准化的篮球场、明艳的塑胶跑道、一流的教学设备。学校接收的学生90%以上来自贫困、少数民族家庭。
更让贫困孩子和家长笑逐颜开的是学校强大的软实力。思源学校建设改变了过去只重硬件投入的教育扶贫方式。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石秀慧说,思源学校招聘的校长均为市县级以上优秀校长,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事业心强,工作投入,加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教师和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特岗教师”,各思源学校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山里娃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课程。“思源学校真好,可以免费学钢琴,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绘画课、书法课、舞蹈课,大家可以凭兴趣选择。”王榆芳笑起来很灿烂,她说今后要上思源高中,继续学钢琴。
黎族小姑娘王玉宝告诉记者,在她们以前就读的山里小学,往往一个老师要教很多门课程,音乐、美术课则让他们自习。
由省、市县财政和香港言爱基金共同投入建设的一期10所思源学校经过三年的顺利运行,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教学楼下,展示着孩子们精美的美术、绘画作品;篮球、排球场上,山里娃挥汗如雨;学业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上学期末,第一批10所思源学校中,有7所平均分高于所在市县平均分,9所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萌芽阶段,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人生和未来的目标。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不可否认,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自主的去学习、钻研、发现。而学生的这一系列表现也会同时促进语文教学创造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终将形成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的教学和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威廉•亚瑟•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好的老师是讲解,优异的老师是示范,伟大的老师是启发。”显然,教师的作用更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成果。如在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首先在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一首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接着再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几个体现伟大母爱的片段,由此先让学生进入一个温馨的母爱情境中,学生此时心中会思绪万千,很有可能想到自己和母亲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再把学生从万千思绪中引导出来走入课文,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会提高很多,在课堂结束之前,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母爱的理解,最后,还需要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具有自觉性、方向性、长久性,这样慢慢的转化为稳定的内部动机,把学习语文的兴趣转化为一种习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十分精通如何从继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教师首先都是深通心理学,能恰到好处的把握学生的心理。例如:古代教育学家孔子通过多年的育人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方法,当今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漪等也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一定要创新语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这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关键之一。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质疑精神
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要注意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合二为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出来,留下一些值得学生去自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敢回答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去和老师辩驳。爱因斯坦认为,“问题的提出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教师要从创造教育的本质来出发,着重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提问能力。我们都知道“问题”来源于好奇,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甚至可以让学生们大胆地对既成的结论提出质疑。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不选择搬家,为什么要连累子孙受这样的苦?这个问题最为能被学生所质疑,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总结答案的时候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上,要做到有质疑有答疑,有答疑有交流,有交流有深度。在每节课结束之前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还要互相比一比谁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形成了自主参与意识,不要担心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争论的面红耳赤,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加以引导,耐心的为学生讲解,而学生通过这种争论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和论辩能力,从而学生的创造意识也在不经意间形成了。通过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不单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教师也会及时得到反馈,加强日后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通过自己热情的教学来激发学生,让学生们带着疑问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学习水平。
三、语文教学方法要求新立异,开展创新活动
中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注意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一定不能死搬硬套,更不能一成不变。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不拘一格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教师在教授同一种体裁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有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有的可以从文章的标题、作者入手,有的文章可从人物的特点入手,还可以从文章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入手,学生们会感觉到上语文课新鲜、好奇、有趣。教师在在教学方法上经常变化更新,灵活多变,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学习语文的新鲜感,同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将与日俱增。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堂情况改变把学生关在课堂里死啃书本的旧观念,特别是中学的学生,处在青春萌芽期,大多数的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有一些男同学,贪玩,进入学习状态很慢,要想让他们快速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如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可以带学生到教学楼下仔细观察学校的草坪,树木,盛开的花朵。回到教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物然后再走入原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并鼓励学生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人类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必由之路。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沃土,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学语文创造教育的保障。
四、深度把握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