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带有近义词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第1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等第________小朋友,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你已经学会了很多知识了吧?别着急,仔细看清题目,再认真答卷哦!一、 卷面整洁,书写端正。(5%)二、 看拼音,写词语。(20%)chōng pò zài jiàn xiū xi mù mín qiān niú huā

zhòng yào xiān jìn shì jiè shēng yīn zhēn néng gàn

三、把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写在花朵里。(3%)

四、想一想,把成语补充完整。(6%)春暖 满园 天长 根深 路远 在乎 五、读一读,想一想,把正确的字写在蘑菇房里。(8%)坐 座 位 请 下 入快 块一 儿 飞 跑 方六、读一读,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9%) 的银河 的梅花 的节日 地跑步 地做工 地说话七、读一读,写出带点字的近义词。(6%)1、早上,我和小东一起去上学。 ( )2、星期天,我和伙伴快乐地做游戏。 ( )3、上课铃响了,我赶快回教室坐好,等老师来上课。 (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12%)1、 我放学回到家 看见小民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熊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九、按课文原文填空。(15%)1、我 喜 夏天 地的鲜 ,这里一朵, 里一朵, 比 。2、这个数 孩子名叫张衡, 汉朝人。 以后刻苦钻研 ,成为 学家。3、沙沙 ,沙沙 , 洒在 檐 。 檐 ,挂 珠,好像 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 燕子, 盖新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我家的大公鸡头上长着一簇(cù)像燃烧的火焰似的鸡冠子,十分好看。它那双圆圆的黑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短又尖的嘴巴。它全身的羽毛有淡黄色的,有朱红色的,还有金黄色的。人们都说我家的大公鸡真是美丽极了。1、这篇短文一共有( )句话。(1%)2、短文写了大公鸡的鸡冠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3、把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用“——”画出来。(4%)4、照样子写词语。(3%)又短又尖 又_____又______ 又______又_______ 又_______又________ 十一、练习写话。(5%) 蚂蚁搬粮食有一天,一群蚂蚁在____________。他们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干得_____________。试卷命题意图学科 语文 北师版第二册序号 项目 命题意图 备注一 卷面整洁,书写端正。 督促学生认真答卷,从小练出一手好字。 大概40%的人不扣分。二 看拼音写词语。 复习汉语拼音,考查对生字的掌握程度。 三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掌握偏旁部首,根据偏旁意思进行归类学习。 四 想一想,把成语补充完整。 考查对练习中的读读背背的掌握情况以及生字组成的成语的了解情况。 五 把正确的字写在蘑菇房里。 辨析同音字,能根据意思进行选择。 六 填上合适的词语。 对课文中的形容词进行复习,并灵活运用。 七 写出带点字的近义词。 复习近义词,能够在句子中灵活替代。 八 把句子补充完整。 会根据句中提示进行补充,注意加上句号。 九 按课文原文填空。 考查学生对美文的熟读、背诵程度,并能正确地写出来。 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能阅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一些相关的词语进行填空,并仿照着词语练习,训练灵活应用的能力。 十一 练习写话。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了解图意,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进行填空式写话。 参考答案二、看拼音,写词语。冲破 再见 休息 牧民 牵牛花 重要 先进 世界 声音 真能干三、 把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写在花朵里。亻:伙 伴 们 忄:怀 情 快 艹:花 落 萝四、 想一想,把成语补充完整。春暖花开 春*满园 天长日久 树大根深 山高路远 满不在乎五、 读一读,想一想,把正确的字写在蘑菇房里。座位 请坐 坐下 入座一块儿 快飞 快跑 方块六、 读一读,想一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闪闪的银河 美丽的梅花 快乐的节日飞快地跑步 认真地做工 大声地说话七、 读一读,写出带点字的近义词。一同(一块儿)、朋友(同伴)、立刻(马上)八、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1、我放学回到家,看见小民正在看书。2、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3、我告诉妈妈一个好消息。4、小东和小月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九、按课文原文填空。1、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2、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为的天文学家。3、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房檐上,挂水珠,好像串串小铃铛。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这篇短文一共有( 4 )句话。(1%)2、短文写了大公鸡的鸡冠子、黑眼睛、嘴巴和羽毛。 (3%)3、淡黄色 朱红色 金黄色4、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十一、看图写话。 有一天,一群蚂蚁在草地上搬粮食。他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扛,(有的抱,有的搬)干得满头大汗。(十分认真)(多么起劲)

第2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行测部分考查的重点,具体考查内容有:(1)词语的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词语的语境义,即“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2)词语的运用方面主要从词语的恰当搭配和组合的角度考查;(3)词语的感彩的变化和关联词语的使用;(4)近义词的区分;(5)正确的使用成语。

知识要点:

1.词的构成和分类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词的分类主要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

单纯词是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可分为连绵词、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叠韵连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和译音词。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

2.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色彩意义(感彩和语体色彩)。

词义的分类:

(1)从词义的多少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其中多义词的意思包括本义、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2)从词义的远近程度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3)从词义的感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词义的古今变化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感彩的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3.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是选词填空中常见的题型,这个问题的把握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这是近义词的重要差异。名词同义词的侧重点区分往往在所指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

动词同义词的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

【2014年广东省上半年行测真题第25题】

将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人都有心中最值得()和喜欢的地方,或许是城市小巷,或许是山林大川,总会有个地方值得你去向往。

②他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河中,救上三名落水儿童,全体师生都在()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A.留念传诵B.留念传颂C.留恋传诵D.留恋传颂

【答案】D。解析:留恋:非常舍不得,非常眷恋,非常想永远留下来。留念:留做纪念(多用于临别馈赠)。传诵:流传诵读。传颂:传播颂扬。则留恋和传颂更能符合题意。所以选D。

(2)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处罚”与“惩罚”,“显著”与“卓著”等等。后者要比前者的词义重一些。要注意的是,在词义相近时,双音节的词常比单音节的词义要重一些,比如“瘦”和“消瘦”,“假”和“虚假”,“奸”和“奸诈”等等。

【2014年湖北省行测A类真题第9题】

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能够把《论语》背下来,这真是一件啧啧()事情。

A.竟然称道B.竟然称奇

C.居然称道D.居然称奇

【答案】D。解析:“竟然”和“居然”都是副词,都表示由于事情的结果因与原来的预期相反而感到意外的语气。“竟然”侧重表示“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居然”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本句表示的是“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故用“居然”。“称道”:称赞,夸奖。“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根据句意,本句填“称奇”比较恰当,故本题选D。

(3)词义的范围不同

有些同义词指称同一事物或现象,但所表现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题:新闻发言人说:SARS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积极防治。(现时现实)

【答案】现时。解析:“现实”与理想相对,指客观实际;“现时”指当前。“现实”要比“现时”词义的范围大些。

词义的范围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如“河、书、树”。

(4)感彩不同

近义词可以从它所表达的爱憎的感情和褒贬的态度上区别。词从感彩上可以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

例题:文莱旅游发展局总监赛贾玛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将组团巡访各国,宣传2014文莱观光年。(大事大肆)

【答案】大事。解析:大事,大力从事;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大事属于中性词,大肆属于贬义词。

(5)语体色彩不同

即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普通话与方言的不同。

例题: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步子步伐)

【答案】步伐。解析:“步子”指脚步,多用于口语。“步伐”指行走的步子,多用于书面语,因此,应填“步伐”。

例题:最近几天,美英两国政府高级官员频繁,共同磋商伊拉克战后的重建事宜。(会晤会面)

【答案】会晤。解析:会晤:会见,书面语;会面:会见,口语。

(6)语法功能不同

词义上相近或相同,但词性却不同,在句子中的成分也不同。如“勇敢”和“勇气”,“勇敢”属于形容词,可作定语、状语、补语,作谓语时不带宾语。“勇气”属于名词,多作主语、宾语。

(7)适用对象不同

【2014年浙江省行测B类真题第30题】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相关部门多次派人来这个公司的财务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

②在我结婚的那天,妈妈拿出一个翡翠镯子给我,说那是祖上下来的。

A.检查流传B.检察流传

C.检查留传D.检察留传

【答案】D。解析:检查:为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检察:检举核查、考察,特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法律监督活动。流传:传下来,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8)词的搭配习惯不同

如“保持”与“维持”,两个词都有保持原状,不让改变的意思。但轻重程度和搭配习惯不同。前者侧重于不使事物因时间延续而消失或减弱受损,常与“清洁”、“作风”、“传统”、“水平”、“联系”等词搭配。后者侧重于使事物在一定时间和限度内不改变,并使继续存在下去,常与“纪律”、“现状”、“生活”、“秩序”等词搭配。

注意:无论是做近义词填空和选词填空必须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角度入手,正确使用语境中的词语。把握一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4.成语和熟语的复习

成语和熟语类题型近几年出题次数逐渐增多,对于此类题型的把握需要大家正确的识记和运用。在备战考试时,如何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

(1)弄清成语和熟语的意义

运用成语和熟语时必须掌握其确切意义和用法。不仅要弄清字义,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体意义。成语一般来源于古代典故和历史事件,可以从成语本身具有的特征去记忆,掌握本义和比喻义的差别。

例题:我生来性格倔强,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解释:“似是而非”是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不能用来修饰“态度”,应将改为“模棱两可”。

熟语包括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熟语通俗易懂,口语色彩较浓,熟语的识记需要了解其出现背景,联想其语意。

(2)弄清成语和熟语的感彩

成语有褒义的和贬义的,感彩非常鲜明,使用时要加以辨析,不能乱用。如“自食其力”与“自食其果”,一字之差,褒贬不同。熟语中惯用语大多带有贬义,因此要注意适用的对象和场合。

【2014年四川省法检行测真题第21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

B.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生,浪费了青春,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D。解析:选项A中“每况愈下”是情况越来越差,形势越来越糟糕的意思,与句子所要表达的交通好转的意思不符;选项B中“纸醉金迷”是用来形容奢侈豪华,腐朽享乐的生活,与句子所要表达的赞扬的意思不符;选项C中“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与句中的大学生不符;选项D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却一团糟,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相符,所以,本题答案为D。

(3)弄清成语和熟语的使用对象和场合

成语和熟语的使用同词语一样,都有适用的对象和场合,适用于一定的语义情境。尤其是成语,有它紧密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要规范运用成语。

【2014年重庆行测真题第16题】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之功。

A.来之不易

B.开天辟地

C.翻天覆地

D.筚路蓝缕

【答案】:D。解析: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开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所以选D。

5.关联词语的辨析

关联词语的辨析在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中较为常见,把握关联词语需要明确其前后语句关系及其使用方法。关联词语的结构较为固定,适用对象和场合明确,需要大家日常的积累和识记。

【2014年江西行测真题第17题】

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奋斗,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我们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就

B.只有才能

C.只要就

D.倘若也就

【答案】C。解析:从句意分析,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关系的复句,应该选C。B显然不正确,“才能”和“能够”重复,句意不通顺。A、D代入也不通顺。常见近义词:

沉湎:沉溺,指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约束。

协调:配合得适当,多指抽象的内容。

协作: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来完成任务,多指具体工作。

系数:科学技术上表示某种性质、程度或比率的数

指数:表明经济现象变动程度的数。

评估:评议、估计。

评价:评定价值高低。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作客:寄居在别处。寄居在他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表现:表示出来。

兑现:(1)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这张支票不能~

(2)比喻诺言的实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

奉行:遵照实行。

执行:贯彻施行;实际履行。

标识: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

标示:显示

剔除:把不合适的去掉

排除:除掉、消除

局面:一个时期内事物的状态。

格局:结构和格式。

偏激:指意见、主张等过火

褊急:指性格而言,气量狭小,性情急躁

消逝:包含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的意思,强调结果。

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强调从存在到不存在的过程

品位: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味: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启用:开始使用:~印章/~新秀

起用:⑴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⑵提拔使用

关切:强调关心

关注:偏重重视

熟习:对象常是某种技艺、技能

确立:稳固的建立或树立

爆发:多用于抽象:战争

暴发:多用于具体:山洪

敦促:催促

督促:监督催促

鉴别:辩别(真假好坏)

鉴赏:鉴定和欣赏

损坏:使失去原来的使用效能

损害:使事业、利益、健康、名誉等受损

款式:格式、样式

款识:①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②书画上的落款

裁定: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决定。

裁断:裁决判断。

抵牾:矛盾。

抵触:跟另一方矛盾。强调双方之间的矛盾关系。

诉讼:检察机关、法院以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等在解决案件时进行的活动。

申诉:特指个人或团体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

申明:郑重说明。

表明:表示清楚。

标记:名词。

标志:此为动词

披露:发表。

透露:泄露,显露。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偶尔:间或,有时。

贯注,一般+抽象概念

灌注,一般+具体对象

侵吞:暗中非法占有“金钱物资”等。

鲸吞:多用来比喻吞并土地等。

迄:(1)到迄今

(2)始终、一直(用于“未”或“无”前)

讫:(1)完结收讫付讫验讫

(2)截止起讫

籍:狼藉狼籍慰藉

藉:书籍籍贯党籍国籍

反复:再来一次或多次,但已不定按原样。

重复:按原样再来一次或多次。

庇佑:一般指神灵保佑。

庇护:袒护,保护。

施行:①特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②执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增值:资产价值增加

增殖:①增生②繁殖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

简捷:①直截了当②简便快捷

误解:理解不正确

曲解:故意解释错误

甄别:(1)审查辨别(优劣真伪)

(2)考核鉴定

鉴别:辨别(真假好坏)

漫游:随意游玩

周游:到各地游历;游遍

夺冠:不能带宾语

问鼎:可带宾语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敬赠:给对方(财物)

墙脚:墙根,基础

墙角:两墙相接形成的角。

搁置:放下;停止进行:事情重要,不能~

搁浅:(1)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2)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谈判~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贯穿:穿过,连通

培植:扶植(势力)使之壮大

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囊括:把全部包括在内。

抵御:着重于抵抗

防御:着重于防备。相同点:抵挡、抵抗

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

整治:着重于整理、修理

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如思想、文化、大桥等

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

违反:不符合法则、规章等,轻

违犯:违背和触犯国法,重

大肆:无顾忌做坏事。贬

大事:大力从事中性

屯聚:聚集(人马等)

囤聚:储存聚集(货物)

损害:多指利益

伤害:多指对身体或心灵

抉择:挑选、选择,多用于书面语

搜缴:缴获东西

搜剿:指剿除

废弃:抛弃不用

废止: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

筹办:筹划办理

筹措:设法弄到(款项、粮食)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别人或机构代为执行。

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

试行:实行起来试试。

整合:着重于几种关系的调整、组合

调整:改变原有状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不含合并。

机制: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

开脱:推卸或解除(罪名或对过失的责任)贬义

解脱:摆脱。不能带宾语

全力:全部精力或力量。

鼎力:大力。敬辞,多用在表示请托或感谢。

中止:过程中停下来

终止:最终的停止

形迹:举动和神色/礼貌

行迹:行动的踪迹无定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浅薄

第3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异想天开,汉语成语,读音是yì xiǎng tiānkāi,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中性词;含讽刺意味。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异想天开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异想天开成语解析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二、异想天开成语反义词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

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三、异想天开成语造句1、为什么这些失败者总有那么多异想天开的计划?

2、凡是了解她的人,都觉得她想入非非、异想天开,有时对她的高谈阔论一笑了之。

3、只要认真去做,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事也会变成现实。

4、这个异想天开的设想引得玛基先生笑了起来。

5、他对每一种异想天开感到满意。

6、他经常异想天开地想拥有一双翅膀。

7、你别异想天开了,人怎能像孙悟空那样腾云驾雾呢?

8、他不能指望异想天开的功效。

9、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10、这种新的异想天开究竟是什么意思?

11、尼姆突然异想天开地想到他是否正陷入情网。

12、我们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老是异想天开。

13、这一回桌子上没有摆出什么带有异想天开种种名目的酒来。

14、小红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三,这次他说他一定能考全班第一,这不是异想天开嘛。

15、他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像电视里的神仙那样,御剑飞行,这简直是异想天开啊。

16、我气喘吁吁的告诉妈妈:"刚才我看见一个人横七竖八的倒在地上!"妈妈说我异想天开!

17、"为什么这些失败者总有那么多异想天开的计划?

18、亏你想得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划。

19、从理论上看这是说得过去的,可实际上却有点异想天开。

20、他寄出一万封信对人说自己将于一年内发达,要求别人向他投资,这种异想天开的人,可能是精神上有些问题。

21、他想自己拥有一架飞机,真是异想天开。

22、以前,人类登上月球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事,如今已成为了现实。

23、你可以把我这些想法称为异想天开。

24、小明整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异想天开的可以飞。

25、她对社会改革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

26、他能办到的事,你末必就能办到,别再异想天开了。

27、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样异想天开的故事。

28、贝伦森是个异想天开,不受拘束的人。

29、炙冰使燥的近义词是异想天开。

30、你如果有让老师不给我们留作业这样的怪念头那真是异想天开。

31、你说你要骑车游遍全中国,还是这只是你的另一个异想天开。

32、当莱特兄弟说他们能造飞行器时,人们都认为他俩异想天开。

33、他们早期的电影试图通过离奇古怪异想天开的形象来进行革命宣传。

34、他觉得他上辈子一定是个皇帝,大家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

35、史提夫计画骑脚踏车环游全世界,恐怕又是异想天开罢了。

第4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现状;策略

1.引言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是语言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没有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正如语言学家Wilkins所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很少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传达”[1]。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词汇量的大小可以表明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

2.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宏观角度来看,词汇教学并非仅涉及单个的词语,词汇的教学离不开它的语用意义及其与语境的关系,即重视它在句子、语篇中的组构作用。Laufter认为词汇的发展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词汇知识可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从表面发展至深层。词汇的发展也不只是熟悉新词而已,它还包括深化已知词的知识,词汇知识的深度和词汇量有着同等重要性[2]。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无法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可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多数学生积累词汇的基本方法也许能增加词汇量,但在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词汇的活用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理想。作为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掌握词汇运用词汇的能力,因为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际能力。

3.词汇教学的现状

虽然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很多学校的词汇教学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词汇教学脱离语境。在英语词汇中,有许多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义不尽相同,正是由于词汇的多义性,所以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孤立地教单词、孤立地讲解,忽视了语篇层次上的整体教学,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传统的词汇教学流于形式,方法枯燥,效果欠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缺乏系统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教生词时仍然遵循传统的词汇教授方式-先领读生词,然后通过翻译和造句等方法讲解词义和用法,同时让学生记笔记,讲完后再领读几遍,然后利用配套词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最后通过默写进行单元词汇检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脱离了课文所提供的语境。显然这种简单的词汇处理方法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造成了学生对单词学习的厌倦情绪。即使在老师讲解之后,学生依然对课文的生词词义和用法含糊不清。

再次,对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教与学的有机整体,是教学相长的有力体现。事实证明,由于缺乏科学的、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使得学生记忆词汇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多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4.国内外词汇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针对这些现象,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词汇教学的策略做了研究。Laufer于1990年提出,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即直接词汇教学和附带学习。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个人可操纵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少西方学者主张加上独立发展策略这个途径。Oxford和Scarcella(1994)指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明确的词汇策略,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策略来扩大外语词汇量[5]。NorbertSchmitt在《语言教学中的词汇》一书中介绍了词汇教学的若干策略,包括社会策略、决定策略等[6]。虽然在外语教学领域,对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外语学习人数的空前大增,而外语词汇学习又成了很大部分学习者继续深入学习的主要障碍这一实际情况的出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词汇教学策略的研究。我国学者王笃勤在《英语教学策略论》对词汇教学策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系统的词汇教学策略观,介绍了“课堂组织”、“课堂评估”、“学习激励”及“策略培养”等宏观教学原则和微观实施措施[7]。骆永聪在其论文《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中指出,高中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他们所使用的策略较为单一,偏于死记硬背。因此主张教给学生语言学家推崇的许多记忆手段和学习策略,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而对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忽略[8]。

5.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9]。所以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在长期的词汇学习中独立于教师,自己有效地学习词汇;也才能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本人就现阶段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语境策略

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汇或语篇的前后关系。语境影响着词义的理解,词义表达依赖语境。词汇与语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不同的语境表达的词汇的意义也不同。词汇意义通过具体的语境表达和确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词汇不仅仅只有一个意思,一词同义、多义甚至反义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的意义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和其他的词相结合而产生,没有语境就很难确定词汇的意义。正如张维友先生所言:“脱离了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词汇的含义。”[10]

(2)构词法策略

英语最常见的构词方法有派生法、转化法、合成法、缩略法、变音法、词缀法等。利用构词法进行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找出单词内部、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地巩固、扩大词汇量[11]。词根、前缀、后缀是构成单词的三个元素,是扩大词汇量的三把钥匙,在教学中都是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如前缀只改变词的意义,但并不改变词类;后缀不仅改变词的意义,而且使词由一种词类转变为另一种词类等[12]。一旦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联想策略

联想思维是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即其中的一些表象一旦在意识中出现,便引起另一些表象而展开的思维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联想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记忆,提高词汇学习的能力。联想法具体包括生活联想、音形义联想、构词法联想、释义辨析联想、搭配联想、类属联想、情景联想、想象联想等。[13]

(4)近义词策略

同义词(synonym)是指同一语言中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英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学生在学习中对同义词常会感到似是而非,因而往往误用、错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同义词反映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和特征,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完全准确的对应词。同义、近义辨析教学法能明确词在使用时的细微差别,对于词在语境中的运用很有意义。

(5)词块策略

词汇法(lexical approach)认为,词汇是许许多多词块(chunk)的集合,它们分布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连续体(Spectrum of Generative Power)上,这个连续体描述的是词汇创造新活话语的能力。语言板块理论说明了词项搭配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14]。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把短语板块当成词汇的最小单位来教和学,解决我们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加强学生对词汇含义的准确理解,避免语言搭配不当,并能准确理解与应用同义、近义词,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记忆,有利于语言的准确输出,为灵活应用语言创造条件[15]。

(6)字典策略

字典是重要的学习英语的工具,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使用字典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选用合适的字典。目前中学生常用的字典有英汉字典和英英字典两种。学习字典是更理想的字典,是语言学家专门设计给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士使用的。

正确使用字典。一方面要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对词汇习得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滥用字典,否则会使学习者产生“字典依赖”。

(7)下义词策略

上下义关系是指在一对有包含关系的词中,一个上义词(super一ordinate)与一个下义词((hyponym)聚合在一起,或在一组有包含关系的词中,一个上义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聚合在一起,其中表示一般概念词的词义包在表示个别概念词的词义中。

6.结论

词汇教学是一件复杂且需要技巧的过程,也是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词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词汇教学。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把词汇学习从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给学生创造更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同时,我们必须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和特点,不断创新,力求探索出更好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真正学有所得。(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骆永聪.中学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策略探讨1[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4] 续林浅谈“二十四字教学法”之单元词汇集中教学[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第105-109页,2006.

第5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 ) ( ) ( ) ( )

( )中 ( )断 ( )疑 灵( )

二、请选择合适的拼音、汉字或词语填空。(7分)

1. 削( )弱 河畔( )

2.谦 歉 燥 躁 费 废

( )意 ( )虚 ( )水 浪( ) 干( ) 急( )

3.陶冶 陶醉 增加 提高 展示 显示

(1)( )能力 ( )风采

(2)法布尔整天( )在昆虫世界中。

(3)好的文章能( )人的情操。

三、请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3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安然无( ) ( )断丝连 ( )负盛名 风( )雪压

顶( )立( ) 低头( )节 能( )善( ) 守望相( )

用画“ ”的词语写一句话:

由画“ ”的词语我想到了 、 等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浮云终日行, 。 (2) ,春生江上几人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杂秋雨, 。 (6)自在飞花轻似梦, 。

四、请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2.根据“欣赏”一词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欣赏: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B.认为好,喜欢。

(1)

(2)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4.根据带点词的提示补充句子。

(1)如果同学们勤查字典, 。

(2)我们上课不要三心二意, 。

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梅花魂》,其中“魂”指的是 ,“梅花魂”指的是 。

2.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没有 ;一类是 ,有 。( 选自《鲸》)

3.“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六、阅读与感悟。(22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片段,轻松完成练习。(8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魂》节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欺凌( ) 秉性( )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1分)

3.当读到“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时,我不由想起了 、 、 等人。(3分)

4.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认真阅读课外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我住在水晶宫里非常安全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在陆地上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的意思。(2分)

各执一词:

其乐无穷:

2.给短文的第四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2分)

3.初读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完短文,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问题:

答案:

4.短文中的角色有: 。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3分)

5.找出描写雄鹰、骏马和鲤鱼神态的词,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2分)

6.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独特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3分)

七、语言表达。(5分)

考试的时候,你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想叫你给他看看答案,这时你该怎样拒绝呢?

第6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 作 做 词义 语法 语用

1.“作”、“做”两字的起源

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作”的记载。“作”字,起初与“乍”同字,“乍”是“作”的声符,先秦时期“乍”、“作”同部。在《说文》中提到:“作,起也,从人乍声。”但在古代典籍中,有时一个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解释。如,同是诗经《毛传》,对“作”字解释不同。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秦风・无衣)。《毛传》解释为“作,起也”这与《说文》中的解释是相同的。

思无荆思马斯作(鲁颂・o)。《毛传》对此的解释是“作,始也”。

作,谓牧之,可使乘驾也(郑笺)。可见这个“作”是牧养的意思。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周颂・天作)。《毛传》解释为“作,生也”,又说道,“天生万物高于山,大王行行道,能安天之所作也”,这里的“作”是出产的意思。

词在长期运用中会逐渐分化出新意义,形成一个词义系统。到隋唐时期,“作”已生出很多义项。《广韵》中,“作”有这样几个义项:“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此时,“作”出现了书面语与口语的差别,因时地不同,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语音,从而在语义上代替了“造”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做”的产生。

吕叔湘认为“做”是文白异读的产物,“做”和“作”本来是一个字。古代只有“作”字,是入声字,后来在口语中变成去声,可是书面语中的读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出一个“做”字来代表口语中的去声读音。

王力认为,“作”字是在唐代产生,而对于“做”字产生的时代,他主要依据了明代的辞书《正字通》,推断出“做”字早在北宋前期当已产生。当时辞书《广韵》虽未收“做”字,但对《广韵》加以修订,成书于北宋仁宗宝元二年的《集韵》则加收了“做”字。

2.现代汉语中的“作”和“做”

许多词典对于“作”和“做”的区别有过论述。但解释粗略而雷同,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依然无法掌握“作”、“做”的用法。下文将从词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这对典型的同音近义词进行辨析。

2.1“作”、“做”词义区别

对比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作”、“做”两字的解释可以看出,“作”“做”两字明显的区别是:

“作”的义项中有名词性的解释,而“做”则没有。“做”有充当、担任的意思。因此可在后面加上代词、称呼或职务等。如“做爸爸、做媳妇、做经理、做演员”等。“作”和“做”都有假装的意思。但是“作”后一般接抽象的内容,如“作态、装模作样”,而“做”后一般接具体内容,一般头脑里容易联想起来的东西,如“做鬼脸、做苦状”。“作”、“做”两字都有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但如“自作自受、作孽”等,其感彩大多为贬义;而“做”构成的词语,如“做工、做事”大多为中性词。“作”、“做”两字都有写作之意,如“做诗”也可以写作“作诗”,但“作曲”和“作书”一定要用“作”。

从动作性强弱的角度上看,“作”、“做”勺指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做”给人的印象一般是一个比较具体的动作,如“做手脚、做操、做礼拜”。而人们看到“作”字时,反映在头脑中的常常是一些名词,比如“作家、作品、杰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做”字的动作性比较强,“作”字则相对较弱。

从具体与抽象的角度上看,“作”字的构词,后面多带有较为抽象的内容。例如“作案、作弊、作废、作品、作曲、作别、作难、作恶、作梗、作怪”。而“做”字的构词,后面则多带有较为具体的内容。例如“做礼拜、做满月、做寿、做圈套、做手脚、做生日”等。

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新词新义中出现了“炒作”和“作秀”。而“炒作”的“作”的意思接近于“起”的义项,因而用“作”,并非“做”。

而“作秀”一词,是指表演、演出或者为了销售、竞选等而进行的展览、宣传活动。“秀”字是的“show”的英译词,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说―个人“作秀”,并非强调具体的动作,而更多是指这个人不务实、虚荣,所以用“作”。

2.2“作”、“做”语用区别

“作”、“做”两字词义上的动作性强弱的差异造成了两者在是否可以重叠方面的区别。“做”字可以重叠,加以丰富,使动作更加生动,增强句子的动作性。

2.2.1“作”、“做”重叠的情况

在对1000万字语料库进行统计后,发现“作”没有重叠的例子,而“做”重叠30例。

(1)平日念念报纸,传达传达文件,也不过是做做样子,保住位子。

(2)如果我能每天什么也不想,洗洗衣服,做做饭,打扫卫生,那该多幸福。

通过以上两句例句,不难发现重叠后的“做”字动作性大大增强。

2.2.2“作”、“做”在书面语与口头语上的区别

对语料库进行统计后,罗列出以下词语:

成语:作壁上观、作法自毙、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威作福、做贼心虚、做小伏低

书面语:作物、作业、作乐

专用语:作文、作案、作保、作弊、作价、炒作

文言古语:作祟、作态、作乱、作古、作色

口语:做活儿、做买卖、做满月、做派、做圈套、做人家、做人、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从以上词语中可以看出,成语中只有“做贼心虚、做小伏低”使用“做”字,其余成语、专门用语、文言古语一律用“作”字,口语则一律用“做”字。因此,在语体色彩上“作”多用于书面语,“做”多用于口语。

2.3“作”、“做”语法功能区别

在1000万字的自选语料库中带有“作”的例句共28862句,而带有“做”的例句共10475句。可见“作”字的使用频率比“做”高。此部分主要是考察“作”和“做”两者加宾语的情况及两者构词的情况。

2.3.1“作”、“做”所带宾语词性的区别

在对“作”、“做”两字后带宾语的情况分析后,可以发现“作”、“做”后宾语的词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作”名词代词性宾语有522例,动词动名词性宾语有186例。“做”名词代词性宾语有4915例,动词动名词性宾语有1053例。如:

(1)1980年冬季,东北师范大学请来了部队英模报告团作报告。

(2)你刚来,怕一时找不到工作,用这些钱暂作支撑吧。

(3)陈道明反复研读剧本,认真做笔记同时准备了多种方案。

(4)她用话回绝了杜鲁门的求婚,只表示可以做朋友。

从上表和例句中可以看出,“作”后大多加动名词或动词性宾语,而“做”后大多加名词性宾语。这些特点应该和“作”、“做”两字动作性强弱程度的差别有关。“作”动作性比较弱,所以后面加动词性或动名词性宾语强调动作性;而“做”本身动作性强,所以后面带的宾语大多数是名词或代词性宾语。

2.3.2“作”、“做”后接职务、职业或称呼的情况

经统计语料库,我们发现,“作”后接职务、职业或称呼的情况有20例,“做”后接职务、职业或称呼的情况有98例。“做”在句中所带宾语可以是表示职务职业或称呼的名词或代词。而“作”一般不可,即便可以,也是“作为”之意。“作”在解释为“作为”的时候接代词或职务有类似于担任的意思。如:

(1)看来他做爸爸的梦想破灭了。

(2)17岁的于梅经人介绍来到胡家做保姆。

(3)做爸爸的怎么能对孩子的情况这样不闻不问呢?

2.3.3“作”、“做”后不加宾语单用的情况

我们发现,“作”后不加宾语单用的情况有14例,“做”后不加宾语单用的情况有602例。

(1)我们要对所有的人说,你们只要敢把人送回来,我们就敢这样做。

(2)“你真该下地狱!”当他放开她时,凯瑟琳说,“你不应该这样做!”

本文分别对“作”、“做”两字的语料库进行统计大致得出了以下结论:“做”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单音节的动词,因而可以单用,不加宾语也没问题。而“作”仅仅是一个语素,很少单用,一般加宾语使用。

2.3.4“作”和“做”构词的特征

“作”字的构词,后面多带有较为抽象的事物和书面色彩的语素。例如:作案、作弊、作废、作品、作曲、作别、作难、作恶、作梗、作壁上观、作怪,等等。而“做”字的构词,后面则多带有较为具体的事物和口语色彩的语素。例如:做事、做礼拜、做满月、做寿、做圈套、做手脚、做寿、做生日、做客、做伴、做人等。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两个字的起源来看,“做”的产生晚于“作”,是由“作”发展而来的,在意义上承担了“作”的一部分,因而在拿不准用“做”还是“作”的情况下可写作“作”。

(2)“作”字动作性比较弱,因而一般不能单用,所接宾语一般是动名词或动词,较多使用在书面语中。

(3)“做”字动词性比较强,可单独使用可以重叠。所接宾语一般是名词,也可接表示职业、职务或称呼的名词或代词,内容比较具体较多使用在口头语中。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于“的、地、得、得”和“做、作”[J].语文学习,1981(3).

[2]秦其良.辞书中“做”与“做”释义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2).

[3]秦其良.对“做”字的再认识[J].开封大学学报,2007(4).

第7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语感;直觉;听读;诵读;品读

“语感”一词最早于20世纪20年代夏丏尊提出——“对于文学应该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命这感觉为‘语感’。”教学上,语感被定义为“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仅从课堂教学中“读”的角度谈一下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一、听读训练感知语感

语感具有“语音感”,可通过听觉对语言的外部音律美进行感悟。“听”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更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信息的过程,是直接感知语感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常常采用音频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不同方式进行听读训练。

情境一:

在教学《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动听的语音伴随着轻柔的音乐缓缓流淌,让学生陶醉其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配乐范读,以柔缓、抒情的语调读课文,学生仿佛被我带入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完全沉醉其中。之后,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听到了对春天的盼望,春天来临时的欣喜,小草刚刚长出的新鲜,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柔,鸟儿叫声的清脆婉转……课文描写的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活了起来。

在听读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敏锐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语声旋律美,还可锻炼学生创造性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朗读的技巧。

二、诵读训练积淀语感

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美学老人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情境二:

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我先播放音频朗读,让学生倾听在激昂顿挫的古筝音乐中倾泻而出的铿锵有力的诵读,使他们初步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及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之后让学生自由读,借助注释正音、疏通文义;再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奏、重音大声朗读;最后要求学生因声求气,诵读课文。学生在诵读中,更好地体悟了木兰的英勇、亲人的企盼及木兰回乡后的女儿态。

诵读不仅丰富了语感材料的积累,也让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语感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品读训练深化语感

品读是语感由感性直觉步入理性直觉的关键。学生通过对精彩语段反复品读,对关键词语反复推敲,对语气变化细细品味,对语句深意深入揣摩,可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挖掘出作品背后深藏的情感和意蕴,从而进一步深化语感。

1.比较中体会语句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哪些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习得语感敏锐性的有效手段。下面以《安塞腰鼓》为例,谈谈比较领会的几种方法:

(1)换词比较

可把文中使用精当的词语替换为它们的近义词,让学生比较。如,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狂舞”一词可否改为“飞舞”?以此来感受作者用词的贴切。

(2)换位比较

张志公先生说:“词序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文章中有时改变一个词语的正常位置,句子反而更有表现力。让学生试着把文殊语句调换语序,看看文章会不会顺畅。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可不可以改为:“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可体会此处比喻的倒装不仅起强调作用,而且更富有韵律感。

(3)缩减比较

对于文中那些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的词语句子,我们可引导学生先删掉一些,再比一比,从而感受语句的独特魅力。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能否改为“容不得束缚、羁绊、闭塞?”“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能否改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急速地,大起大落地搏击着?”以此来体会这样的排比可增强气势。

此外还可使用增补比较,体会用词精要。课文中这样的语句有很多,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细细推敲,在比较中领会语言文字之美。

2.品味中体验语句的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主旨与精髓。品析语言的语调、语韵、语味,有助于进一步体验文章的情感。如,《紫藤萝瀑布》:“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好不活泼热闹”及“忍俊不禁的笑容”都写出了生命力的旺盛及作者的欣喜,“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急转而下,体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并不愉快,而是充满忧虑。“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体现出作者重新振作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中。语言与情感相依存,要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语言里蕴含的情感。

3.揣摩中体悟语句的深意

语言往往有“弦外之音”,只有通过反复揣摩才能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本身就语含双关,表面指爸爸所种夹竹桃的败落,实际象征天花的爸爸离开人世——含而不露、哀而不伤。文中也多次暗示爸爸将不久于人世,可让学生寻找出来,细细揣摩体会。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加强对这类语义因素的咀嚼品味,理解它们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才能使语感有深度。

四、美读训练升华语感

美读使语感美妙。它要求学生在读文时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辅之以表情、动作,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重新表现文章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从而形成语感的美度。

情境三:

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指名一女生美读第三小节。开始学生读得平淡生硬,没有读出诗中表现出的那种轻柔、飘远的感觉。我轻声地提示了一句“这样的秋天能‘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吗?”学生顿有所悟。我让她再读一遍,她把野草的“寥廓”,溪水的“清冽”读得轻柔婉转,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读得更甜美含蓄,读出了微妙的感觉,连她的眼神也更柔美、明澈,像诗中那纯洁的“牧羊女”的眼神,充分领略到作者笔下牧羊女的思恋情感。

教材中有很多语言精美、内蕴丰富的文章,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语感材料,指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潜心美读,使其步步深入到语音的节奏韵律和作者的情感意趣中,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深刻内涵。

语感是通向语言文字更高境界的桥梁,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营造各种“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用不尽。

参考文献:

[1]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作法[J].语文学习,1990(09).

[2]杨春鼎.直觉、表象与思维[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李海林.李海林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第8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文化作文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成为新世纪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不可否认,最近几年,由于高考中所谓的文化作文的热捧,高中生作文中的文化出现了泛化的倾向,并成了虚假文风的始作俑者。曾有这样一段阅卷老师的感言:“每年高考,谁最忙?历史名人最忙。屈原又开始跳水了,苏武又开始放羊了,文天祥又开始过零丁洋了。李白又开始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疾又来到了江南喝醉了酒……”

这种泛化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功利化。指的是学生之所以钟情于文化,并非出于内心的需要,完全是为了考试的分数,基于这狭隘的原因,他们的写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中学语文教育专家顾之川在一次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后指出,现在高中生作文写得越来越空泛,华丽的词句多,扎实描写少,具体事情写不清楚,基本功下降了。尤其突出的弊病是出现了大量事先准备好语句优美的范文,考试时匆忙搬上去,甚至抄袭现象也出现了。余秋雨也直言不讳地批评说:“近年华文写作进入虚、假、大、空,无数形容词、成语汇成了滚滚滔滔的激流,这不是方向。尤其中学生作文应以质朴的文字作为主干,以质朴的写作作为主干,用质朴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心情写出来,这是最主要的。”他还告诫说:“写作不是职业,是人生技能;文学不是职业,是素质。有文学信仰和素质是幸福的。”

二、浮夸化。自高考作文放宽限制以来,各种胡里花哨的文风在高考中层出不穷,并进而影响到学生平时作文。这种浮夸的文风可追溯到2004年重庆卷满分作文《独上高楼》与《诗人・明月・黄花》,两文经媒体披露后,其华丽的语言、大气的行文、丰厚的文化深得广大师生赞许。自此,每年高考总有不少考生群而仿之。一时间,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不关乎自我、不关注现实、不抒发真情、一味追求浮华文风的倾向。这种文风有如下特点:故作深沉、语言浮华、追求新奇、标新立异,能在短时间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实际上,这些文章往往不联系现实,不表达自我,文章的观点,不是来自于自我感悟,不是自我思想的外露,往往是贴标签式硬粘上去的,总给人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的感觉,没有做到水融地化为一体,非常生硬。文章所缺少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感情的,逻辑的,内在的。于是,中学生作文真情实感少了,矫揉造作多了;朴实自然不见了,花哨浮华大行其道。这些都与作文的本真之路愈行愈远。

三、程式化。这种程式化,浙江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将之称为“套话作文”。陈教授归纳了“套话作文”的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陈教授接着指出,根据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这种“新八股”文风,将文风的虚假推向了极致。

四、伪圣化。“伪圣化”这个概念是清华大学附级教师韩军先生提出来的,指作文立意上虚假地表达一些崇高、神圣的意义,甚至违心地说些貌似崇高的话,其实内心一点也没有这种思想。“伪圣化”的近义词是“伪崇高”“伪神圣”“伪高尚”。应该说,“伪圣化作文”的表现与“矫情作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更加注重思想意识的表露。从中学生近年的作文实际看,这种伪圣化更多地与文化名人扯在一起,其本质又是伪文化。

五、浅显化。好的文章的文化成分应该是内敛的,是潜而不显的,需细加品味才能读出趣味来。但现在不少文章,往往通过大量的铺陈排比来达到显示文化的目的,有“掉书袋”的嫌疑,如下例:

你能体味出“六根弦架成的桥通向心渊,弹落了多少春花秋月”中的无奈吗?你能体味出“一粒千年的老盐,腌咸了爱的花苞”中的辛酸吗?你能体味出“思念在风中弥漫,空气中充盈着湿湿的感动”中的诗情画意吗?你能体味出“雪花尘封天地的季节,爱是一枚单程邮票”中的感动吗?你能体味出“百花伤尽了春,只有一朵秋”中的悲伤吗?你能体味出“在遗忘的过程中,漂泊的月光经常来我的梦里栖息”中的孤寂吗?一句句轻灵的诗句让我体味到了一种语言上的诗意美而又不缺乏哲理,让我在飘香的花园前,感受着现代小诗的清新秀丽。

文章堆积了大量的诗句,显示的是外在的别人的诗意,缺少的是自己内心的感悟,引用诗句与自己的感悟未能合而为一,是典型的为文化而文化,过于浅显。如果再分析一下其语句与标点上的种种问题,人们有理由怀疑:这段文字是不是有备而来?

对于这种“文化”,正如某老师所分析的,真正的文化关怀应与关怀者的生命原创力密切联系,没有沸沸扬扬的生活热源,就没有精神的广度与深度。文化绝不是刻意制作的塑料花卉,它必须扎根于丰沃的土壤。还没读完几首古诗,就言不由衷地放言“太白”“东坡”,亲热得像在谈论他家隔壁的二叔,那不是真正的文化。

第9篇: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法律商务合同 专业用词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80-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英文商务合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贸易场合中。作为一种约束力很强的契约形式,商务合同涉及交易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合同条款要求用语严谨、易懂、句子结构严密、意思明确无误,既要把阐明的事项面面点到,又要在语义结构上做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基于此,英语商务合同首先必须具备法律性文件严谨规范的特点,此外其文体的特征还表现为内容专业性强、语法结构平行、间接性指代、语义重叠、频繁使用长句和被动语态,等等。为了充分履行法律文件和商务文本的双重职责,英文商务合同经常使用非专业人士比较陌生的合同标志性词汇或短语,因此掌握这些常见的短语和词汇,就成了攻克合同翻译的关键。

二、词语特点及其翻译

(一)正式词语的使用

商务合同的用词十分讲究,其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正式、严谨的词语来显示合同的规范性、约束力和庄严性。

例如:Party B shall not be required to pay forthwith any liquidated damage by virtue of Free Trade Agree.

参考译文:根据自由贸易协议,不应要求乙方立即支付任何违约金。

在本例句中,“forthwith”是公文体,意为 “即刻,马上”,比“at once”或“immediately”正式、严谨;“by virtue of”和“according to ”都有依据的意思,但是前者比后者更为正式。除此之外,英文合同表示“签署”之意时,应用“execute”而不是“sign”或“make”;在表示“但是”之意时,用“provided that”而不是“but”或 “however”;在表示“按照”之意时,用“along the lines of”或“in the nature of”而不是“like”;在表示“开始”之意时,用“commence”而不是“begin”或“star”。另外,还有很多意思相近的词,须从句法要求、单词内涵及合同文本上进行选择。在翻译英文商务合同时,应选择正式、严谨的词语使译文和原文在最大限程度上达到用词和风格上的功能对等。

(二)专用词语

作为一种特有的法律文本,商务合同的用词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法律术语,另一类为商务术语。

(1)法律术语

例如:In case that Seller isfailed to make delivery on schedule on account of force majeure, Buyer shall be informedpromptly. Provided the case is duly verified by authorized agency, Seller shall be partially or entirely exempted from the liability and Indemnification for breach of the contract.

参考译文:若是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卖方不能按期交货,应及时向买方通报情况。卖方在取得授权机构的有效证明之后,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违约责任和赔偿。

这个句子并不难理解,主要是其中的几个法律术语:force majeure、liability、Indemnification和exempted from。这些词,在专业法律英语中的含义分别是:不可抗力、责任、赔偿和免除。

还有一种合同专用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很少出现在日常口语和普通书面语中,这类词语主要是由here、there或where加上介词构成的古体语,现在这类古体语基本只用于合同英语和法律英语中。例如:whereunder(在那下面)、therefrom(从那里、从此)、hereunto(迄今、到此为止),等等。对于此类词语,可以将后面的介词前置,加上“here、there或where”所指代的this、that或which,最后再根据上下文翻译。

(2)商务术语

商务术语的概念涵盖面比较广,还可以往下细分为国贸、物流、保险、旅游、金融、财政、传媒等专业的术语,如antidumping duty(反倾销税),documentary bill(跟单汇票),free on board(离岸价格),tax exemption(免税),carrier(承运人),inquiry (询盘),等等。

另一类商务专业术语,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仅用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英语缩写字母来表义,即缩略词。比如CIF由“Cost, Insurance, Freight”这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中文意思是“成本、保险费以及运费”;CFR则是由“Cost and Freight”中的三个字母组合而成,中文意思是“成本及运费”;同样,FOB也是由“Free On Board”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表示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FAS的全称是“Free Alongside Ship”,中文意思是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即货物只运送到船边,在指定的装运港交货,之后货物丢失和损坏的所有风险须由买方承担。

英文商务合同中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在进行合同翻译时,译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外,还需要对相关商务专业的背景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在着手翻译前应尽量多查阅相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士,搜集平行文本,做好充足的译前准备工作。对一些疑难词汇的翻译,不能凭主观意测,而应根据合同条款的分类进行分析、区别语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该词的意思。

(三)一词多义的选择

在合同英语中还有大量我们平时熟悉但不能按照普通英语含义理解的词汇。比如“abandon”,在日常英语中,我们使用得最多的就是“放弃”这一意思,但在法律合同英语中,它应作为“弃权”和“解除”来理解,例如: Alter or abandon the agreement(变更或解除合同)。在商务保险合同中,“abandon”又可译为“委托”。又如“advise”,普通情况下是“提建议、劝告”的意思,但在法律合同英语中被特定地引申为“通知”,与“notify”同义。

例如:Party A shall advise Party B all the information and details with regard to the delivery after shipment.

参考译文:甲方应在装船后将所有交货的信息和细节通知乙方。

在合同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词与词之间、段与段之间、款与款之间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我们在翻译时,绝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去理解条款中的词义,而是应全面、客观地根据词性、专业、词的搭配进行判断。

(四)情态动词

英文商务合同频繁大量地使用情态动词,以精确地规定合同双方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传达严谨、正式的合同态度,其中“shall”的使用频率最高。在表示“应当”或者“必须”等带有强制性的意思时,大多用 “shall”表示,也有少数时候用 “will”表示,但 “will”的语气和强度要比 “shall”弱得多。 “should”在合同文件中意为“如果”,相当于日常使用的“if”。

例如:The election shall be called and presided over by the president. Should the president be absent, the vice-president shall, in principle, call and preside over the election.

参考译文:选举大会应由主席召集并主持。如果主席缺席,原则上应由副主席召集主持。

除了 “shall”,情态动词 “may”、 “can”和 “must”在英文合同中的使用频率也颇高。“may”旨在约定当事人的权利,表示许可,即“可以做什么”,没有强制性的意思。

例如:Should negotiation failed, the dispute may be referred to arbitration agency having jurisdiction on such issue for settlement.

参考译文:如果谈判失败,可以将争议提交具备管辖权的仲裁机构解决。

相比之下“can”的语气要比 “may”强一些,可译为“可以,有能力”。尽管 “must”有“必须”的意思,表示强制性义务,但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例如:In the event of accident whereby loss or damage may result in a claim under the policy, party B must be informed for inquisition promptly.

参考译文:所保货物如发生在保险单项下负责赔偿的事故,应立即通知甲方进行勘验。

(五)同义词连用

英文商务合同中常常会出现同义词或近义词并列使用的现象。比如: null and void(无效)、arising or resulting from(引起)、made and signed(签订)、acknowledge and confess(承认)、force and effect(效力)等。这是由于在英语中,许多单词都有多种意思,因此为了使合同表述更加精确、严谨,便通过并列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的词来限定其唯一词义,避免词义含混不清,使行文表意清晰,正式庄重。

例如:For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mutual covenan?鄄

ts and agreements contained herein, it is agreed by and between Purchaser and Seller as follows:

参考译文:鉴于买卖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特此订立以下条款:

句中“ covenant”和“agreement” 同义,均为 “协议、合同”的意思,“by and between”同义,表示“在……之间签订”。

三、结语

在进行英文商务合同翻译时,译者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与之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此外还要认真研读合同文本,把原文的内在含义理解透彻,坚持严谨、简明、精确、专业的原则,兼顾中英商务合同在表达形式、词汇意义、句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对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的理解与翻译必须经过仔细推敲,找到最对等的语言转换方式,做到句式结构严谨,遣词准确、鲜明,使译文具有专业化、法律化的水准。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普健.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浅析[J]. 现代商业,2010(23):275-277.

[2] 莫再树.商务合同英语的词汇特征[J].山东外语教学,2003(6):69-70.

[3]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4] 胡庚申,王春晖,申云桢编著.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5] 夏欣,姜奕.商务合同英语词汇特点分析[J].当代经济,2006(6):106-107.

[6] 朱国星,刘庆元.浅析商务英语中的合同翻译[J].大学时代(B版)2006(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