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tpr教学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tpr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tpr教学法论文

第1篇: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1.幼儿英语教学的兴趣导向与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2.此风不可长——评幼儿英语教学

3.浅析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试论幼儿英语教师职前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5.浅谈幼儿英语教学的方法 

6.论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特殊知识与能力

7.近二十年国内幼儿英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8.浅谈幼儿英语教育 

9.浅谈幼儿英语教学 

10.国内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深层研究分析及思考

11.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12.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13.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究

14.故事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5.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影响及促进策略

16.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17.幼儿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

18.我国城市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19.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的探究

20.浅析幼儿英语教学

21.西班牙幼儿英语教材的编排体例研究——以穆尔西亚地区所用教材为例

22.国内幼儿英语教学微观维度的深层研究 

23.幼儿英语游戏式教学之研究 

24.幼儿教育中激发幼儿英语学习兴趣探微

25.浅谈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6.幼儿英语兴趣教学法初探

27.浅谈幼儿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28.全身反应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9.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30.基于认知理论的幼儿英语教材对比分析

31.兴趣性方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2.幼儿英语教育的几个误区 

33.幼儿英语学习中游戏的应用探究  

34.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35.基于兴趣激发的幼儿英语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省内幼儿园为例 

36.幼儿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职前培养

37.幼儿英语故事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38.浅谈新型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39.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40.幼儿英语教学初探  

41.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的特征 

42.浅谈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3.珠海市香洲区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44.浅谈幼儿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45.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46.齐齐哈尔市幼儿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7.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 

48.幼儿英语学习有效性探讨  

49.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  

50.从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幼儿英语课程改革  

51.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之我见  

52.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53.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与应用

54.外来幼儿英语教材的本土化  

55.歌曲、歌谣在幼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选择

56.幼儿英语教育的定位思考 

57.多元智能视域下的幼儿英语游戏教学设计

58.浅谈对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认识 

59.试述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适应性 

60.全身反应法教学模式下的幼儿英语教学

61.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62.基于浸入式的幼儿英语教学探讨  

63.岳阳市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64.音乐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65.论体态语言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66.当前农村幼儿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 

67.三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目标的比较 

68.幼儿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素质研究 

69.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0.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运用 

71.幼儿英语习得实现的主要途径 

72.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73.浅议高校幼教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培养

74.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75.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6.浅析幼儿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77.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游戏” 

78.浅谈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9.谈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 

8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81.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82.幼儿英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研究 

83.略论幼儿英语教学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84.西安市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 

85.三种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86.多元智能与幼儿英语教学 

87.原型范畴化理论框架下的幼儿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88.幼儿英语师资现状与培养策略探讨 

89.父母期待对幼儿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90.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91.幼儿英语教学法探析 

92.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韶关市为例 

93.幼儿英语学习与环境相结合的策略研究

94.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意义 

95.充分运用教育媒体,促进幼儿英语教学 

96.监控模式理论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97.不同英语教学法在中国的幼儿英语教学环境中的运用

98.浅谈父母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影响

99.构建多维立体的幼儿英语学习空间

100.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01.高职应用型人才视角下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102.试析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实践 

103.从图式理论看幼儿英语教学与母语习得 

104.幼儿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措施分析

105.幼儿英语学习的“准习得”方式

106.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07.岳阳市幼儿英语师资状况研究 

108.多媒体辅助幼儿英语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09.第二语言习得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

110.浅谈幼儿英语学习 

111.“幼儿英语教学”探究

112.幼儿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13.幼儿英语教育与国家语言文化安全

114.专业化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策略探索

115.别再幼儿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南辕北撤 

116.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导向及培养

117.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118.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说对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119.幼儿英语玩教具的应用策略探究

120.论提高幼儿英语教学质量之对策

121.幼儿英语戏剧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22.探究全身反应法TPR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理性应用

12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24.幼儿英语教学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125.浅谈体育游戏对幼儿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促进

第2篇: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言游戏”说;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遵守规则

中图分类号:BO;HO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2004年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中,会议的一个议题是“语言哲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可见将语言哲学中的理论与语言的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语言哲学的创始人,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著作《哲学研究》中主要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试图消除哲学上的疑惑。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著作中对语言学习进行了研究,我们也可以认为他的整个后期哲学思想就是围绕语言学习这个论题展开。[1]维特根斯坦的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发表后,他认为自己已经从根本上成功地解决了该书所论述的所有问题。维特根斯坦一度弃哲学而从教。从1920年起直到1926年,维特根斯坦在远离维也纳的南方山区的好几个山村小学教过书。[2]维特根斯坦的这段教学经历似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经常用一些语言的习得事例来阐释哲学道理。国外语言学界对维特根斯坦相关思想的研究比较深入,如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关于语法任意性的对比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和维特根斯坦的关于语境的对比研究、乔姆斯基和维特根斯坦关于语言规则的歧合、塞尔对维特根斯坦有关意向性思想的发挥、奎因的翻译的不确定性等等。[1]国内学者钱冠连等在其论著中提及到维特根斯坦或对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进行了介绍。关于“语言游戏”学说与语言习得的研究尚不全面。国内学者范连义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的分析认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可以总结为哲学视角下的语言习得观。[3]杨佑文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谈论对二语习得的启示,但是并没有对照具体的二语习得理论。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具体的理论对照入手,探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对二语习得研究的指导作用。

2. “语言游戏”说相关概念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灵感来源于一场足球比赛,他想到语言的使用与足球游戏相类似。正像足球的意义体现在足球赛中那样,词语的意义也只能存在于语言游戏之中,亦即体现在其具体使用的语境之中。[4]然而,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是没有本质的活动,因此,他并没有给“语言游戏”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在其后期的笔记中通过一系列的事例来说明。维特根斯坦断言,真正说来我们根本就不能给出语言游戏概念的定义,而只能通过一系列例子来例示它。[5]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蓝皮书》里提出来的,最初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在《哲学研究》的第七节,维特根斯坦给出了这样的描述:“我也将语言和这样的活动――语言与他们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那个整体称为‘语言游戏’。”[6]同样,在第二十三节中,维特根斯坦说道:“‘语言游戏’这个词在此当时在强调如下之点:语言的说出是一个活动或者一个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6]生活形式是与“语言游戏”相关的一个概念。语言游戏存在于生活形式之中。谈论“语言游戏”说,必不可少地要引入与其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活形式”、“家族相似性”、“遵循规则”等。“语言游戏”说的具体运用也蕴含在这几个相关概念中。

2.1 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形式。[6]同语言游戏一样,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给生活形式具体的定义,也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例明示的。例如:建筑者A与助手B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呢,A在用建筑石料建一座建筑物,所需的材料有方石、柱石、板石、条石。A需要哪个石料的时候只需要喊出它来,B就会递给A。那么,“板石”究竟是一个词还是一个命题呢?因为喊出“板石”的人是想表达:“递给我一块板石”,而B却能直接领悟A的意指。在这个建筑事件的语言游戏中,A与B的交流是置身于一种生活形式之中,即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语言的意义存在于语言的使用中,在于具体的生活形式之中。生活形式是语言游戏中非语言的部分,而语言的具体意义也只有通过生活形式才能得以体现。语言游戏等同于生活形式。生活形式是一种场景是一种社会的规约。

2.2 家族相似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一种东西,它为所有的语言游戏所共有,并且因为它我们运用同一个词来称谓所有这些语言游戏,然而这些语言游戏彼此不同却又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例如: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战争游戏等等。棋类游戏中的许多游戏具有很多相似性,但是棋类游戏与纸牌游戏类比,棋类游戏本身的许多相似之处消失了,而别的相似之处出现了。以此类推,想象一下众多的语言游戏,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许多与彼这里相似,与此那里相似的情况。我们看到一张由彼此交叠和交叉的相似性构成的复杂的网。大的方面和小的方面的相似性。[6]这些相似性可以称为“家族相似性”。

2.3 遵循规则

维特根斯坦说:“‘遵守规则’是一种实践。相信自己在遵守规则并不是:遵守规则。因此,人们不可能‘私人地’遵守规则,因为,否则,相信遵守规则便同于遵守规则了。”这说明规则是一般性地,不是个别的。[6]“‘但是,一条规则如何能够教导我在这个位置必须做什么?无论我做了什么,经由某一种释义,它可是都可以与这条规则一致起来。’――不人们不应当这样说,相反,人们应当说:没一种释义均与被释义的东西一起悬于空中;它不能用作后者的支撑物。孤立地看,诸释义并没有决定意义。”[6]我们的一切行动都是按照规则进行的,但是又不能用规则去解释这种行动。在语言游戏中,规则的存在使得语言游戏具有意义,而使得语言游戏具有意义的过程是一种摸索规约的过程,最终具有意义的规则获得认可。

3. “语言游戏”说及其相关概念对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指导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了解,可以从二者的研究中发现一些具有映照性的理论关联。维特根斯坦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语言学家,他在分析语言的基础上试图解决哲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语言哲学思想能够给语言学习带来一定的哲学思考。

3.1 “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对应的理论

3.1.1 语言游戏与全身反应法(TPR)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应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阿歇尔(Asher)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语言教学方法。TPR 教学法强调对儿童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儿童在接受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后,经过自己的内化,达到一定量的输出。TPR 教学法以听力为切入口,眼、耳、口,全方位刺激儿童大脑,儿童的注意力得以改善和保持。

当小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他们便运用这样的原始语言。在此语言的教学绝不是解释,而是一种训练。[6]维特根斯坦称这种训练为“语词的实指教学”。这种训练是在具体的生活形式中的训练。这个实指教学与不同的场景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而TPR主要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语言的学习,那么较为复杂的语句的处理则不适合使用此方法,那么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主要在于语言习得的样板设计方面。维特根斯坦认为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像一种生活形式。[6]摒弃传统的语言习得样板,注入“生活形式”这一重要因素。从实词开始,运用语词的实指教学,变换不同的语言环境。在具有实指物的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虚词的运用,通过训练使得习得者掌握语言。每一个语言环境的变换是不同生活形式的体现,而语词的具体意义存在于使用中,存在于不同的生活形式中。语言习得应该把握住这个重点,语言样板的设计应该配合变换的语境。在具体的使用中,训练习得者习得语言。

3.1.2 遵循规则与显性/隐形学习

显性学习是自觉、有意识的目标明确的学习模式,是外语学习的主要方式。隐性学习则是不自觉、无意识的目标隐晦的学习模式,具有自动、稳定等特征,是母语学习的主要方式。[8]显性与隐形学习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显性学习也能够过度到隐形学习。那么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之间的过渡如何来促成呢?

维特根斯坦说:“当我遵守规则时,我不做出选择。我盲目地遵守规则。”[6]“盲目地遵守规则”类似于隐性学习。维特根斯坦认为能够说清楚的都可以说清楚,不能够说清楚的应该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与盲目地遵循规则具有相似性。人类具有统觉能力,能够通过认知对事物获得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也许并非是完善的,我们所感知到的现象只是通过我们的认知获得的,也许还存在着许多不可被我们所认识的客体。那么人类通过认识迅速习得的语言,是他们容易获得认识的部分,而不太容易习得的语言部分则是显性学习的阶段。如何将显性学习转向隐形学习?则需要在遵循规则中把握规则,加强认知意识。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教学是一种训练。从遵守规则中也可窥见一二,通过语言训练,加强认知能力意识,将语言的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从而实现对目标语道地的运用。

3.2 “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研究相关联性的理论

本文探讨的关联性理论是语际共性,由语际共性这个概念联想到语间共性。语际共性指的是母语对目标语的正迁移,是在目标语习得过程中所得益于母语的迁移之处。语际共性指是目标语和母语之间具有相似性的地方。相对于语际共性,语间共性是从宏观的角度考察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从母语习得整个过程中的方法等宏观因素入手,考察母语对目标语的正迁移。语间共性是一个尝试性的提出,将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与语间共性联系起来。

杨佑文曾从微观的角度论述过家族相似性对二语习得的启示。他认为应重视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在各种语言活动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充分利用学生已经习得的母语,促成在目标语学习中的正迁移。[9]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指出家族相似性对二语习得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将母语和目标语分别想象成两种语言游戏,从宏观的角度,类比两种语言活动的相似性。将母语习得过程中的有效方法选择性地运用到目标语的学习中。不是从语际共性的角度出发,而是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间寻找相似之处。

4. 结语

2009年在四川外语学院召开的第三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语言哲学是否一定要与语言教学结合?2014年在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五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中,会议的一个议题则是“语言哲学理论与语言教学”。可见将语言哲学中的理论与语言的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本文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出发探讨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希望能够给之后的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给二语习得研究提供又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范连义.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视角下的语言学习[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9.

[2] 艾耶尔. 二十世纪哲学[J]. 1987.P146.

[3] 范连义. 从 “生活形式” 到语言习得――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思考[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 16(3): 4-8.

[4] 刘龙根.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 (7): 34-36.

[5] 韩林合. 维特根斯坦论" 语言游戏" 和" 生活形式"[J].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1: 101-108.

[6](奥)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M]. 韩林合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7] 范连义, 周明芳. 从语言哲学角度论语言习得――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思考[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31(3): 105-114.

[8] 盛仁泽. 显性, 隐性学习视野下认知派与社会文化派之比较[J]. 外国语文, 2012, 28(2): 115-119.

[9] 杨佑文. 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 与二语习得[J]. 外语学刊, 2011, 2: 20-24.

第3篇: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可理解性

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就是老师的语言输出对于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当老师的语言输出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时,在低年级的课堂容易引起纪律上的混乱,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当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级的课堂也许不会出现纪律混乱的问题,但是当学生没法听懂老师的指令时,就没有办法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教师的语言输出一定是可理解的。当老师的口头语言出现学生不懂的单词或词组从而导致语言比较难理解时,这时老师应该灵活地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此分析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的运用。但是在使用肢体语言之前,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为有时候即使是肢体语言也很难发挥作用。

二、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参与性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具备趣味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主要原因是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和经历。他们刚开始学习英语是抱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接触的。因此,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英语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直接的也是不稳定的。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是否有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延续和巩固。另外,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利用学生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使活动具备多样性,尽量避免在同一个活动上花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感到疲劳而注意力转移。另外,教学活动除了具备趣味性、多样性外,还要具备参与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学生感到自己是参与者时会集中注意力而当觉得自己是旁观者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老师的活动设计要尽可能地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让他们都有参与感。

首先让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做动作。学生很积极也很认真地边大声跟着录音读边做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投入。然后教师采用了TPR教学法,也就是老师发出指令,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老师的指令下迅速做出反应。接下来是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老师所做动作的相应词组。这时学生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声喊出自己的猜测。最后老师把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每次请出一组学生,每组学生中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猜。

举手要求参与的学生很多,不过老师只是请出了两组。在这个活动进行时,课堂安静了下来但是气氛没有了之前那么活跃。表演的学生很认真但是台下的学生很多没有看他们的表演,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东张西望。前三个活动的设计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这些活动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三个活动同时具备了趣味性、多样性以及参与性。小学生一般都生性好动,喜欢通过活动学习胜于安安静静地听课。另外,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猜测类型的活动,往往这类活动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四个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大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这个活动只有四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都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参与当中的学生体会到了愉,但是没有能够参与的学生觉得于己无关没有趣味。如果老师多选几组学生参加或者修改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成为活动当中的一员,教学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第4篇:tpr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情景化 生活化 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指的就是以情景为基础、以生活为依托,尽量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更好地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加强学生双基的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与生活实际联系少,学生感受到的是深、难、烦琐、枯燥,只为升学需求被动地学习,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恐惧心理。这样的情况在农村高中尤为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情景化、生活化”的思路,也就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贴近生活,注重生活素养的x择和运用,注重英语交流的情景化;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双方共同感受,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试验,实践证明,英语“情景化、生活化”有较大的成效。

一、英语教学“情景化、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还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通过反复练习、训练才形成的[1]。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是通过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受习惯支配而是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环境,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把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1]。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必须经过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就要求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满足青少年的多元化的特殊需要。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模式无疑是满足这特殊需要的有效手段。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提出,那些有意识地选择和安排的活动的作用就构成了思维。尤其是那些解决问题的活动,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真正的训练。要使活动具有价值的条件是:首要的是激发和支持学生的兴趣。如果活动没有情感的参与,没有愿望,孩子就不会感觉到活动的意义。产生了兴趣之后,还要考虑能够维持兴趣的持久。其次,活动应当具有内在的价值。如果仅仅是琐碎的活动,除了暂时的娱乐以外,不会有长久的效果,所以,应当涉及富有情趣,同时代表生活中某些有价值的事物。再次,活动过程中应提出问题,以唤起新的好奇心和求知的需求。另外,要关注态度在活动中的重要意义[2]。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获得有用的知识。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3]。

英语,作为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4]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身边的英语,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高中英语“情景化、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营造“情景化”的语言教学氛围

“情景化”语言教学氛围的营造,就是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外语,让生活走进课堂。

1.遵照生活规律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了如问路、过生日、购物、看医师、打电话、旅游等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有些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务,因此缺少真实的体验,在讲“I’m helpful.”时形不成情感共鸣。于是,教学前教师先将教室“布置”一番:地上扔了许多纸团纸屑,讲台上布满了粉笔灰等:“The teachers’ desk and the floor is so dirty, what can you do now?”自然地引出: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desk,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边做边说:“I can clean the teachers’desk/ sweep the floor / water the flowers...I’m helpful! ” 让学生通过真切的体验进行自然的表达,久而久之,学生运用语言交流就水到渠成了。

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创造动感语言情景。

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创设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模拟各种各样真实的情景,构成一幅视听立体英语画面,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方位介词on, under, in front of, behind, in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生活片段:今天要上体育课,可是李东却找不到自己的鞋,就问妈妈:“Where are my shoes,Mum?”妈妈说:“Are they under the bed?”“Are they behind the door?” “Are they in front of the sofa?” “Are they in the wardrobe?” 李东找得满头大汗,最后发现运动鞋在窗台上呢……我们可以对这段话进行配音,突出那种找不到运动鞋的焦虑心情和找到了松了一口气时开心的表情。究竟哪一个同学是最佳的配音演员呢?学生均跃跃欲试,连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也高高举起手,这比在课堂上机械地操练要有效得多。这样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了教学效果。

3.模拟生活,扮演角色,进行语言实践。

例如教学高中人教版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中的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部分,我们的做法是:提供一些人们日常交流的图片,让学生积极讨论然后分角色对图片上的情景进行描述,说明在什么场合用这些手势,接下来给出日常交流的陈述,让他们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Teacher(教师):Now let’s do some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ctivities together, I hope you will enjoy them and have fun as well. Touch your head / face / eyes / nose / mouth / ears / cheeks / forehead / shoulders / stomach / legs / feet / toes ...Shake your head / arm / hand ...Wave your arm / hand ...Open your eyes / arms /mouth ...Close your eyes / mouth ...Twist your wrist / waist. Cross your arms / fingers. Nod your head. Bow your head. 教师说指令让学生一一做动作,让他们直观感受身体的各个部位,在实践中掌握英语单词和句型。

(二)教学内容体现“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全方位把学生英语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1.让学生描述生活内容。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爱好、性格、思想等许多方面。我们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的情况,或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见到或碰到与英语有关的,如与人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购物时:“Can I help you?”还有一些英文标志,如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等。让学生多方接触英语,激发求知欲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让学生领悟校园的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所以,校园内设置了许多设施,如playground, library, science museum, computer room, music room, fountain, slide,等等,都是学生必须弄懂也很想学到的语言。当然,我们也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让他们学会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比如“Miss Chen is our Secretary of the group. She’s active and easy-going...”,“What subjects do you prefer throughout high school?”, “Do you like the canteen meals?” 等。

3.学生表达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且乐于了解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交流:“These are my grandparents. They’r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oldiers.”“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n engine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doctor.” “This is me.” 等等。又如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房间或家具:“My room is big and bright. There is a bed, a bedside table, a desk, a bookshelf, a chest of drawers. 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 All kinds of books are on the shelf.”等。 也让学生进一步表达对家庭温馨幸福的情感,如“My families love me and I love my families. May everything is beautiful and best. I sincerely wish my families happiness...”等。

(三)让课外作业实现“情景化、生活化”教学的再扩展

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尽量做到有实用性、趣味性、创造性,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听说读写:让学生每天坚持早起读课文及相关的课外读物,晚上听课文录音及英语广播(如青少年英语节目、英语之声等),让学有所长的学生听,然后说给自己或家里人听,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评比。鼓励、培养学生看英语VCD,欣赏英语歌曲,尽可能多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2.坚持课外交流:要求学生课外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把所学的内容进行表演,互相平分;让学生预先精心设计节目,在每节课前,轮流表演,再让全班同学给以评定奖励。

3.坚持随性学习:让学生随时随地留意身边的事物,摘录、收集英文交通停车标牌、英文徽章海报、英文广告、英文商标等,做到随时随地学英语。如学生玩电子游戏能记住Ready, Go, Game over, Congratulations等;喝牛奶时,学到pure milk,sweet milk;走在街上能发现Bank of China, Noparking! Turn right!等;休假日外出会发现People’s Square, People’s Park, cinema, theater等。让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欣喜,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4.坚持创造性发挥:让学生配对或组合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材内容改编成人物对话并排演短剧。让学生大胆创作,精心策划、编辑一些英语小报,投稿一些刊物。

三、高中英语“情景化、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一)教学改革的效果

英语的“情景化、生活化”教学应该说有实质性效果,这一点从教师本身的感受、学生的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得到验证。“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新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了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交流活动的参与意识,主动积极动口、动手、动脑,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起来,从而带动了英语成绩的提高。

1.听说能力有了突破性提高。

(1)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主动、积极地用英语交流,营造英语氛围。比如上阅读课时,学生都做到“听―读―说”的教学程序,他们先听课本录音,再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轮流复述(retelling),或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英语的语音及英语语义先于翻译进入学生的大脑,从而摆脱了学生学习英语时对母语的依赖,从根本上摆脱了“哑巴英语”现象。

(2)在参加英语讨论活动和表演活动中,学生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如高中教材中的《百万英镑》、《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学生表演的题材。经过听、读之后,学生分组分角色扮演《百万英镑》,进行台前表演,表演内容既生动又形象,过后让同学们民主评选最佳男女主角,此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在教完“wildlife protection”这单元后,我们让全班学生就保护野生动物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兴致勃勃,踊跃发言,激情PK。就这样,我们坚持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开展听说训练,既实现了围绕课文理解的任务型教学目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达到了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听说训练得到了重要的补充,学生增强了英语语感。组织学生看原声影院、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听英语歌、唱英语歌、校园英语播音活动、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学生都能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并自如地运用英语。

(4)在高科技高效率的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羞涩的尴尬的被动者。对于平时不敢涉触英语听说的学生,已经可以进行流利的人机对话,甚至跟英美朋友无障碍交流。

2.写作技能有了飞跃性进步。

(1)通过“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新模式,学生已能自主地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情达意,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及写作水平。如2016年秋季潮汕三市高中生英语专题写作大赛中,我校获得了《地球是我家,环保靠大家》集体一等奖。

(2)熟练掌握了五种基本句型的表达,这五种句型是:S+V,S+V+O,S+V+O+O,S+V+O+C,S+V+P。F在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进行扩句,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增强了英语语感,达到了一种意思多种表达的效果。我们所教的班级学生,经常撰写英语学术论文、英文海报、英语短篇小说等,并向各种社刊投稿,屡屡获奖,很多学生还被聘为特约记者。

(3)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已经养成了参与意识,学习热情、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也高涨起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大胆设想,自主探究学习,对一些问题提出独特的看法,甚至敢于挑战教师、权威和教材,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情景化、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使我们夺得了课堂,获取了知识,赢回了自信!”

(二)需要注意的方面

1.应该彻底改变旧模式教学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状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唱主角,教师只是导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每一节新课从备课、课堂到课后总结反馈,都以学生为本,学生说教师听、学生做教师看;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对还是错,教师先不急于评判,让学生自己评判与总结;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及时鼓励,决不因为他们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就否定并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2.教师要永远明确: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必须让学生亲临其境,直接参与,亲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情感对认知的动力功能。营造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3.“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许多生动的场景,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使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增加,有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培养学生的相似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经常性地感应课堂,鼓励学生,催动灵感,调动气氛,对学生体现或反映出来的困难及时排解,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及时加以调整,使“情景化、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6,81.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0.

[3]任恩刚,张卫苹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93.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