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局始终把深化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了常抓不懈。认真落实了相关文件精神和目标任务,成立以单位第一责任人为组长、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完成生态污染防治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及成立我局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2、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持续监督管理工作。对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构筑良好生态屏障为目标,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开发范围,支持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等产业,防止成片蔓延式开发扩张。
3、简化部分审批程序。依据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探索环评文件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即报即受理,现场办结;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即报即受理。
4、严控重污染项目。不予审批《工业项目分类清单》中二类、三类工业项目(矿产资源点状开发项目和符合我县重大产业布局的项目除外)。
5、特殊环境敏感区管控。我县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以及依法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以确保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实施强制性保护,严守生态红线。一是在主体功能区划的禁止开发区内,不予审批任何有污染物排放或造成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除文化自然遗产保护、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环境保护和生态以及必要的旅游、交通、电网、通讯、防洪、管道等基础设施外,原则上不予审批其他基础设施工程。 二是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不予审批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减少审批前置、提高审核效率、推行网上审批、完善联动机制、健全同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机制完善工作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长效机制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执行“三同时”制度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各项环评要求落实到位。
3、配合省、州环保督查组完成环保督查工作有效推进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
4、落实污染防治方案制度2017年推工作计划。
1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首先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数量,同时减缓森林资源下降速度,能够逐渐改善我国环境内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我国森林资源在提高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推动林业经济化建设,增加地球上面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调节地球内的生态系统;最后,正是由于林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在出现自然灾害植被,由于受到绿色植被的保护,能够有效减少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减少自然灾害影响面积[1]。
2生态文明和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紧密关联
首先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仅仅具备十分显著的环境效益,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文明最为基础内涵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对于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在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对于林业资源需求的情况之下,保证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因此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工程中,生态文明就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首要环节;其次生态文明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及基本要求,是林业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需要尊徐的准则,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才能顾保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2]。
3关于促进中国林业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方法的思考
在充分认识到林业生产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情况之下,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性研究与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方案,在提高林业生产建设经济效益的情况之下,制定林业建设改革方案,进而保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建设。
(1)国家完善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林业部门提高重视首先我国林业在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对于林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性研究与分析,对于林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科学合理方案及方法进行分析总计,再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对其进行完善,生态文明有关文件内,也同样需要添加与林业可持续性发展内容,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制定规定规则,保证林业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能够拥有正确方向作为指导;其次,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于该地区林业进行统一性建设,保证林业结构完整,特别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内,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该地区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突出发展重点;最后,林业部门应该提高对于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程度,有关负责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调节到生态文明所具有的作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充分彰显出林业所具有的作用,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3]。
(2)提高发展林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林业规划的科学性首先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林业难以可持续性发展建设主要限制因素有两个,分别是重视水平及技术水准较低,在这两个因素内,技术水准较低是所占据的比例较高,因此我国林业建设有关人员在提高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重视程度之后,还需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第一就是提高在植被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水平,将植被种植技术与现代基因技术相连接,植被种子内在具有基因分子之后,能够在抗旱及抗寒等方面性能显著提高,进而培育出性能更加优良的植被,提高植被在种植之后的成功几率。第二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林业生产建设内,对于林业区域进行整体性调查统计,在了解到林业区域内的水土情况及动物类别等等因素之后,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数据上面的保证,要是林业发展区域内拥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在该林业区域内就可以积极发展水果及坚果等等产业;其次,技术水平在提高过程中,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保证与实际情况紧密连接,最好做到在线模拟,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每一个环节之间都能够科学合理,进而真正将林业可持续性发展落实[4]。
4结论
简而言之,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的基础条件,我国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对于林业可持续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字对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较为有限,还可以将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添加到教育领域内,提高学生自身生态文敏观念,为我国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加高素质的人才。
作者:张敬松 周伟中 袁运爱 单位: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双桥分场 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林茂公司 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总场
参考文献:
[1]娄志敏,娄俊义.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吉林农业,2010,11:169.
[2]王本洋,罗富和,陈世清,刘锡辉.1978年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
一、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夯实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继续开展打击乱砍滥伐、占用林地、毁林建房、非法乱捕滥猎、经营贩卖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禁止在25度以上坡地及山体种植经济作物规定,确保森林生态“红线”内天然林安全。严格执行新颁布的《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规定,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的运行机制,在确保重点公益林和“红线”内天然林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理顺明确行政区划调整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权属关系,充分发挥区农林局作用。
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推进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二期建设(8个前端);争取市政府对我市防火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工程的建设;营造16公里长,20米宽的防火林带。
三是实施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恢复并改善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在河、青梅港、铁炉港人工补植红树林1000亩(其中包括建设红树林苗圃基地100亩);编制河、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总体规划。开展椰心叶甲防治、椰子织蛾防治和开展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加强古树名木管护。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登记核查,养护管理。
二、继续开展“绿化宝岛”、退果还林工程,着力提升造林绿化质量
一是继续开展“绿化宝岛”工程。对2011-2015年绿化宝岛造林59679亩苗木进行抚育补植。二是继续实施退果还林、还草工程。推广生态果林种植模式,今年完成退果还林、还草8000亩。三是实施废弃矿山修复工程。对抱坡岭1#、3#、5#共66881.1㎡的山体和亚龙湾A1、A2共26174.51㎡的山体进行管护,对抱坡岭废弃石灰岩矿山70104㎡治理恢复项目和半岭温泉度假区周边受损山体70801㎡生态植被恢复项目进行治理恢复。
三、扩大森林生态补偿范围,让生态受到保护、农民得到实惠
按《生态效益补偿财政补贴暂行办法》,继续在对育才抱安村、那会村、青法村及天涯区扎南村等4个村委会实施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将育才生态区雅亮村委会生态补偿范围,受益农民将达5400人。
四、继续扶持花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一是积极推进兰花世界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建设。二是对柏盈兰花基地和玫瑰谷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三是扶持花卉产业的发展。推进花卉产业发展资金安排使用,做好第十届兰博会筹办工作。
五、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一是加强临春岭森林公园管理,做好临春岭森林公园管理的招标工作和公园续建的规划设计。二是推进《市热带森林旅游发展规划》的报批工作。完成大竹岭森林公园规划修改工作,完善落实大竹岭森林公园环评报告书报批工作,加快大竹岭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权的招标程序,协调相关职责部门完成公园建设的相关审批工作,按照公园总体规划要求加快公园的建设。三是完成抱坡岭城郊森林公园总规、可研、环评、评估等编制工作。
六、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切实强化科技兴林
实施《河沿岸红树林引种栽培及示范研究》项目和《特色经济林诺丽(NONI)示范基地建设》等培育珍稀树种项目。开展《热带珍稀树种树木园建设》技术推广项目。
七、深化林业改革,不断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按照省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方案,结合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管理办法,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做好林业不动产登记,发展林农合作组织,拓宽林农投融资渠道,规范林权流转。做好省国有林场改革衔接工作,推进市国有林场改革。
八、落实廉政责任,促进队伍建设
一、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组织
根据《公路法》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意见》规定,本着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由各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成立乡村公路管理所,由主管乡镇长任所长,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2名,负责辖区内乡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该行政村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工资由县区财政列支。在管理人员配备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管理组织到位,管理人员到位,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与管理
根据冀政办〔2006〕16号文件精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市、县级政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进行统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保证农村公路得以正常养护。
县级公路养护资金执行省厅下达的养护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县级公路的养护、养护工程和养护管理;乡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补助部分和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配套组成,主要用于乡级公路的的大中小修工程;村级公路养护工程资金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补助部分和市县交通主管部门按规定配套组成,主要用于村级公路的的大中小修工程。
乡级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人员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按《承德市乡级公路养护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承财综〔2003〕37号)规定的县区财政每年从农村税费转移支付中按每公里1000元的补助标准予以列支,用于乡道的日常养护。村级公路日常养护由所在乡镇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采取“一路一议、一村一议、一事一议”的方法筹资,进行养护。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组织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力度,组织村民委员会制定《村民护路公约》,树立村民爱路护路意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帐户,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养护节余资金须结转下年度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
三、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承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检查考核评比办法》及有关要求,做好乡村公路日常养护和管理的督导、检查、考核验收工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也要加大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管理力度,设专人对辖区内乡、村级公路的桥梁、涵洞和地质不良路段进行经常检查,特别是汛期要经常进行巡查和检查,发现桥梁、涵洞重要部件存在明显损坏或不良地质路段存有安全隐患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的,要采取限制交通或断交绕行等措施,同时向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报告。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采取乡镇每月检查、县区交通主管部门季度检查、市局半年检查、年终联查的方式进行,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编报
年初各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要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对乡、村级公路进行摸底排查,合理编报乡、村级公路的大中小修和日常养护计划,适当安排桥涵、排水设施配套项目,经县级交通主管部门现场核实后审批报市局备案;县级公路养护计划由县区交通主管部门编制后报送市交通局审批,每月25日前报送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质量及进度情况。
五、做好乡、村道路的绿化工作。
各县区、乡镇政府应本着“谁栽、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宜林路段县乡道路进行绿化;由各行政村本着“自养、自得”的原则进行村级道路绿化。建议林业部门尽可能的将有关资金安排在农村公路绿化上,为农村公路绿化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逐步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的效果。
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1、日常养护: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不设置专门的养护道班,也不设置专职养护作业人员。乡级公路由乡镇公路管理所根据实际情况划分养护标段,采取招投标形式择优社会养护公司进行养护,也可通过招标形式择优养护专业户进行养护;村级公路日常养护由乡镇公路所组织各村民委员会采取划分养护责任段、分路到户到人等多种形式进行养护。乡镇公路管理所负责日常检查工作,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依照养护合同和养护完成工作量计量支付养护资金。
2、大、中、小修工程:乡、村级公路的大中小工程,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协同乡镇公路管理所采取招标形式,公平竞争,择优施工队伍,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参与公路养护大、中、小修工程竞争。农村公路大、中、小修工程将逐步实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养护工程技术管理和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按批准的计划,依照养护工程合同和工程进度计量支付养护工程资金。
3、对那些未改造且路况较差、交通量较小的路段,经过充分论证后可采取季节性养护形式,但也要采取招标形式确定养护责任主体,签订合同,明确标准和要求,定期检查和验收。
七、加强行业管理,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针对乡村公路养护点多、线长、面广,从事养护工作人员构成复杂、工作经历短等特点,各县区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重点培训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技术要求、养护作业施工操作规程等。尽快建立起一支责任明确、素质优良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
关键词:基本情况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一、鸡东县林业基本情况
鸡东县下辖8个国有林场、1个国有苗圃。林地总面积158880.5公顷,其中国有林地110907.9公顷、集体林地47972.6公顷,森林覆盖率46.05%(县属)。经普查,8个林场有土地总面积9020.6公顷,其中有争议土地2050.3公顷(因四山、西南岔林场未清查、凤凰山林场未清查完,不含在内)、未收费面积657.8公顷(包括职工补贴田、合同未到期田、退耕田、沙化地等)。林业系统现有正式职工1152人、离退休职工1050人,全系统开档案工资329人(机关财政补贴99人)、岗位工资423人(专项管护人员300人)。
二、鸡东县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破坏严重,土地沙化,亟需退耕还林。九十年代以来,职工开垦的土地资源,为林场经济发展助了一臂之力,在短时间内林场经济创收有了保障,但实质并不乐观,开垦的土地95%以上是山坡地,目前已耕种十余年,土质脊薄、石头遍地、水沟纵横,现60%的地无法继续耕种,职工种地艰难,广种薄收。目前平房林场在册土地最多,但却有180多公顷土地严重沙化、超坡,无法正常耕种,而且无法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职工强烈要求对土地进行重新调整。
2、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亟需理顺。当前林场人员结构庞大、臃肿,由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作风、精神面貌滞后,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混工资、等退休现象普遍存在。此外,管理机制也缺乏科学性。制度虽然上墙,检查监督不够;责任虽然签订,执行兑现不力;目标虽然分解,自觉履行不足;工作虽然完成,质量标准不高。因此转变林场体制和机制迫在眉睫。
三、深化鸡东县国有林场改革的意见建议
林场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稳妥推进,对此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以培育森林资源为重点,加快推进国有林场分类经营和管理。从森林资源上看,依靠大量的采伐来维持林区经济发展是不可能的,天然林数量减少,可采资源不足,人工林逐渐成为木材供给的主要来源,但是采伐量与生长量不成正比,难以形成供需平衡,国有林场要以培育森林资源为重点,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核心,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多业并举。生态公益性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商品型林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尽快落实林场分类经营政策,及时落实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差补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护,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2、推进退耕还林,加强生态保护。将林区土壤沙化、坡度过大、肥力降低的地块全部退耕,利用好国家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增加投资搞产业的能力。要将国家政策宣传到位,让职工充分理解退耕还林后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为国家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林场的清查情况来看,以土地为收入的林场尤其是平房和红旗2个林场,普遍呈现出“地中海”表象,“山脚都是地,山尖有点绿”,主要是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土地的过度开垦,森林植被遭受极大破坏,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恢复难度较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理将严重影响林场的发展。
追究消息面,市场下跌当天,最引人注目的传闻是“I PO改革方案在即”。然而,证监会很快澄清了上述谣言。央行也主动新闻稿与市场进行沟通,表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供应总体上仍然比较充裕”、“房地产信贷政策方向未变”等偏积极的信号。分析人士认为,有关部门透露的最新信号,存在较为明显的呵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意愿。未来一段时间,出台对证券市场构成较大压力政策的可能不大。
显然在三中全会前夕市场已经进入所谓维稳时期,但维稳之后的情况呢?
近期,在对此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时,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发展还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对此,有专家表示,所谓经济回升势头尚不稳固,是指在国内需求还未得到改善的前提下,三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主要依赖短期的微刺激政策,不具备持久性。业内人士预计,由于当前经济增长不稳固,加上上半年财政数据等增速缓慢,因而为维持经济增长,短期细微刺激政策会延续到四季度。
有专家分析,今年下半年出台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需要至少半年时间来消化,这些刺激政策产生的效果会延续到四季度,对接下来的四季度以及明年年初的经济增长带来利好效果。尽管专家普遍对明年年初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但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明年全年经济增速要低于今年。9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出口等数据指标都显示出一些下调迹象,这可能导致四季度经济增速较三季度小幅回落至7. 6%左右,明年经济增速还要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底将出台何种改革措施。如今市场已有共识:GDP不是越高越好,为提高质量,宁可牺牲一些数量。但偌大的经济体也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GDP降下去以后,会否持续走低,仍令人担心。十八届三中全会目的不是简单解决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累积的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公平公正、收入分配的问题,环境方面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等。经济上着重解决转型问题,而不是从增长速度着手的。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职能
1、全县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归口国有转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指导和服务职能。
2、对供电公司和用电企业的行政执法职能。
3、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停撤企业办公室的行政职能。
4、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培训中心的行政职能。
(二)划入职能
1、原县环保局承担的拟定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职能。
2、原县体改办承担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职能。
(三)转变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区域经济调节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政策的研究、制订和督促实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制订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劳动就业等调控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全县的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
(二)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以及经济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生产力布局和资源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负责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监测和发展趋势分析,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信贷、价格、地方储备等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对全县经济的调节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施。
(四)负责全县经济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投融资、计划、价格、招投标等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审批或转报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招投标工作。
(五)负责编制全社会建设资金平衡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骨干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工作。
(六)负责牵头制订全县产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策划产业结构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
(七)负责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审批或转报,负责生态环境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审批、转报和组织实施;协调农业农村经济和以工代赈的重大问题。
(八)研究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监控价格总体水平和重要基础性产品价格。指导和监督重要商品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引导和调控市场。
(九)研究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制订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负责全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协作的有关工作。
(十一)指导本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负责管理和指导县物价局、县安监局、县企业发展局、县濑溪河整治公司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实施。
(十三)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设4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规划科(挂**县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牌子)、固定资产投资科(挂**县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体制改革科。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正副科长职数7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名。纪检监察干部按县委有关规定配备。
五、其他事项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09年全县林业工作作一简要回顾,对2010年林业工作讲几点意见。一会儿,张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一、2009年林业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林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大林业、成就大生态、支撑大*”为目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狠抓林业资源管护,全县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自去年8月份启动以来,全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局面。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还山、还林、还利于民”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业务培训,规范操作程序,有序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年来,县林业局与新闻、广电等部门紧密配合,先后投入宣传经费近100万元,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林改宣传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知林改、人人谈林改、人人关注林改”浓厚氛围。全年组织业务培训会68场,累计培训干部达6000人次,参训群众达12.8万人次。通过系统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林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各级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县已有32个村制定了改革方案和林地承包方案,有20个村完成了外业勘界工作,完成集体林地勘界面积184.6万亩。
(二)造林绿化任务超额完成。2009年,全县累计投入造林资金3000多万元,直接向农民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808万元。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4.4万亩,超过计划任务20%,其中人工造林4万亩,飞播造林10万亩。全民义务植树暨“三个一百”工程完成植树90万株。改造国营林场低产劣质林地1200亩。全面开展道路两侧、重点村镇周围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在包茂高速公路黄蒿界、天赐湾境内长22公里两侧各100米的范围内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栽植常绿树种大苗20.6万株,绿化乡村公路82.3公里。在11个村实施“绿色家园建设”工程,完成植树11万株,身边增绿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三)林业产业开发成效显著。全年在南部山区栽植优质核桃1.04万亩,高枝嫁接改良山杏1.3万亩,引种长柄扁桃500亩,育苗5000亩,出圃苗木1.5亿株。加快高海则林沙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步伐,引进适生经济林新品种16个。县内兴办木材加工企业(个体户)52家。国营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大力发展绿化业务,不断开辟林场增收新途径。
(四)森林资源管护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全县共组织开展林业政策宣传活动21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万多人。坚持依法管理、严格审核,积极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年共审核征占用林地34宗,审批临时占用林地57宗,批准采伐林木1865m3。面对干旱天气,落实责任,加强预防,把森林草原火灾控制在最低水平,全年无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加强林木疫病检测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年检疫苗木1.2亿株,检疫木材1578m3,检疫林木种子86吨。严格林政执法,全年共查办林业违法案件104起,调解林地权属纠纷13起。狠抓封山禁牧工作,查处违法放牧案件532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林业建设和发展任务还相当艰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造林绿化任务仍然很重,造林绿化后期管护不到位。目前全县仍有100多万亩荒山荒沙急需治理,而且林牧发展矛盾十分突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难度很大。个别地方盗伐林木、林地放牧、毁林种地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林业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和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林业建设施工阻力多,造林难度大。受土地升值影响,土地经营者或管理者的植树造林积极性不高,甚至百般阻挠林业建设的工程进度。四是集体林改进展缓慢。由于我县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较多,林地确权工作困难。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10年林业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林业建设取得突破发展的关键一年。2010年全县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县委十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和中、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大林业、成就大生态、支撑大*”的目标,按照“科技兴林、产业富民、依法治林、改革活林”的思路,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着重抓好植树造林、产业开发、资源管护三项工作,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深入实施。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10年全县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年完成造林1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育苗6000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4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1‰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重点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兴林是林业发展之本,富民是林业发展之基。只有兴林,不断增加森林资源,不断壮大林业产业,才能发挥林业巨大的经济效益,让务林人致富;只有富民,让务林人在林业建设中增收致富,分享林业发展成果,才能奠定兴林的良好社会基础。必须把兴林与富民结合起来,让栽树的人受益,让务林的人得利。坚持兴林富民,既要富农民群众,也要富林业职工,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林业建设的强大力量。
二是切实解决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在生态建设中要注意发挥产业功能,在产业发展中要兼顾生态需求。要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域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着力营造生态公益林,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关键掌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单纯强调保护,对利用限制过多,林业只能是一潭死水,没有发展活力。我们必须要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途径。林业部门要申请商品林采伐指标,有序推进农田防护林网改造,注重营造用材林。
四是努力把握好荒地造林与身边增绿的关系。对远离人群的荒山荒沙以营造灌木林为主进行绿化,这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面貌的重要举措;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要栽大树、栽好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身边增绿”活动,这是城乡居民崇尚绿色、追求绿色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名县”的客观要求。
五是力争衔接好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就必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操守,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是林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推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010年是我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兴林富民的根本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林业工作,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按照市政府要求,今年我县必须全面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林改一线。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逐级夯实林改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场)长是林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中要积极推行乡镇(场)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和林业技术员联合包组负责等制度。林业部门领导要包片负责,成立督查组深入乡村组一线指导林改工作,使林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二要搞好宣传培训。宣传部门要把林改作为今年的重点宣传内容之一,力争做到“报纸期期有图文、电视天天有声音”。林业部门要大力宣传林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乡村林改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林改政策,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林改工作。林业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农民意见,摸清摸透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加强对林改业务人员的培训,要让他们吃透政策,了解现情,建设一支“政策清、业务精”的林改工作队伍。三要抓住工作重点。林改工作的重点在村组一级,乡村两级作为林改工作的实施主体,一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重点抓好勘界确权这个主要环节,把功夫下在处理林权纠纷上。全县务必要在6月底前完成外业勘界和确权任务,9月底前完成建档发证工作,11月底前完成自查自验和总结完善工作。在工作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权属清楚的先确权发证,权属不清楚的要明确主体后再发证,有纠纷的要做到先调处、后确权。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林改动态,各乡镇(场)林改办必须严格执行月报告制度,于每月20日前将本乡镇(场)林改最新进展情况上报县林改办。四要规范承包方案。林地承包方案事关每一位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林改办和各乡镇(场)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在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认真细化和规范林地承包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家庭承包这个核心,充分征求群众个人意愿,确保方案符合政策、切合实际、公平合理,杜绝简单粗放、强迫命令和以会议记录代替承包方案的做法。对不按照政策、制定不合理、群众不满意的林地承包方案,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重新制定,确保方案符合政策、切合实际、公平合理。
(二)深入开展造林绿化。一要完成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今年,天然林保护工程要完成3万亩飞播造林,播区流动沙地搭设条式障蔽,涉及到的乡村要积极配合,确保6月中旬完成造林任务。同时,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任务,加快国土绿化步伐。二要完成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工程任务4.6万亩。全面加强退耕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稳得住、能成林、有效益、不反弹”。要及时、准确地完成2010年度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认真查处退耕还林案件,严肃处理政策兑现过程出现的优亲厚友、弄虚作假、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三要积极争取“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低产劣质林地改造,防止土地二次沙化,切实维护我县生态安全。四要启动20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项目。集中在城区周边和国营林场宜林地范围内栽植樟子松小苗,增加科技含量,公开竞价承包,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五要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年完成包茂高速公路两侧18公里绿化任务,其中天赐湾至乔沟湾段两侧直观坡面栽植1米侧柏5.5万株,横山界至黄蒿界政府驻地两侧各100米范围内栽植1米樟子松5万株。乡村公路400公里两侧栽植白皮柳16万株。六要启动实施“万棵大树进县城、全面绿化张家畔镇”城市绿化工程。按照由县政府统一领导,林业局牵头,各部门分工负责实施的运行机制,计划两年移植大树2.5万株,其中今年移植10050株,主要集中在入城公路、在建街道、居民小区、机关学校及其它人动集中的场所。七要积极引导驻靖企业参与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根据《榆林市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市政府今年2月27日召开的企业造林绿化座谈会精神,中省市驻靖企业今年要完成4万亩造林任务。油气开采企业主要以井区、厂区、井场道路绿化为主,其它企业主要在国营林场划定地块绿化为主。林业部门要提前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搞好作业设计,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检查验收并通报结果。八要努力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履责率。今年凡是城区居民、在校学生、县级机关(单位)和驻靖单位(企业)的适龄公民,都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城镇居民植树由张家畔镇政府组织,在校学生植树由教育局组织,林业部门要划定植树地块,并负责技术指导。为了节约成本,切实提高树苗成活率,提倡城镇居民和干部职工通过缴纳绿化费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每人每年缴费标准不得低于150元。九要启动五台森林公园建设。完成公园入口大门门庭、主入口公路、环路森林景观带、生态休闲运动场建设,对森林观光淋浴区的树木进行保育管理,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是维护生态体系稳定的基础,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保护才能发展的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资源保护。一要严格依法管理森林资源,认真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大苗大树采挖管理,尽快建立良性的采伐管理机制。二要制定金鸡沙湿地、芦河湿地、海则滩湿地保护规划,建立保护制度,采取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颁布《*县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收集革命旧址、历史古迹周边生长的名木资料,建立名木档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尔德井村神树涧的千年古柳群。三要切实加强森林草原防火,落实防火责任制。乡镇(场)长为本辖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森林草原防火负总责。各乡镇(场)要及时成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机构,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内要坚持领导带班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做到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搞好火源监测,定期开展火灾扑救应急预案演练,完成森林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力争“有火不成灾,有灾不扩大”,确保全年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四要着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抓好重大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封锁和除治工作。加强松褐天牛、杨树病虫害、经济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推行联防、无公害防治,努力将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五要严密防范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处违法采伐、非法狩猎、乱采滥挖和乱占林地等违法案件,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四)加快林业产业开发。林业工作既要立足于大地“增绿”,更要着眼于农民“增收”。必须在严格保护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和林业产业建设新途径。一要加快核桃基地建设。制定并出台《*县南部山区核桃基地建设实施办法》,今年在南部山区栽植优质核桃1万亩。二要推广山杏嫁接改良。继续在中、南部退耕还林区开展山杏嫁接改良,年内嫁接改良山杏1万亩。三要加快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步伐。全县育苗面积保持在6000亩左右,其中本年新育2000亩。积极引进适生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科学育苗技术,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完善市场服务机制。四要加快经济林树种引种推广。引种推广沙地桑、长柄扁桃等经济林树种,促使农民在从事林业生产中发家致富。五要加强灌木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服务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利用灌木资源,推广灌木生物发电、灌木资源气化技术,解决灌木平茬的问题。
(五)狠抓封山禁牧工作。通过全县人民多年来的努力,我县封山禁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刮风扬沙等现象大为减少,植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县以灌木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14%。封山禁牧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使草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封山禁牧的实施推动养殖业由分散养殖向舍饲养殖、规模化养殖转变。我县羊子饲养量由禁牧前的51万只发展到2009年底的158.5万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经济产值达到7.07亿元。封山禁牧不仅没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让更多的农民通过舍饲养畜富裕起来。但去年以来,我县的封山禁牧工作严重滑坡,不尽人意。乡村两级领导的认识错位、措施不力,甚至行政不作为,林业部门督查不够、方法不当、工作松懈是去年封山禁牧工作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和今年一段时期,全县要开展封山禁牧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落实好五个措施: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必须把封山禁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各乡镇(场)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场)封山禁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充实封山禁牧工作力量,打造一支精干的封山禁牧工作队伍。乡镇(场)与村(分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村(分场)与户签订保证书或承诺书,层层落实责任。二要加大对《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等林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继续推行“以草定畜”和“档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认识,在全县掀起宣传封山禁牧、植树造林的新。三要严格执法。沙石峁和冯家峁两个森林警察大队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快查快处,依法打击自由放牧行为。在执法过程中遇到难缠户、钉子户,要即使会同公检法部门现场办公,严肃查处暴力抗法、袭警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加大扣减乡镇(场)封山禁牧责任金的力度,林业部门要掌握好证据,财政部门要及时兑现,严格落实扣减责任金政策。四要强化考核。县封山禁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联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办室、县考核办对各乡镇(场)的封山禁牧工作做到“一周一检查、半月一曝光、一季度一通报”,该扣分的扣分,决不姑息。逐级落实封山禁牧领导责任制,采取打防结合、奖优罚劣的办法,从源头上抓好封山禁牧工作。五要加大、加重自由放牧的惩处力度,严格执行处罚上限标准,增加自由放牧的违法成本。全县的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严禁给违法放牧者说情、拉关系,这要作为一项工作纪律定下来,监察局要建立专项监察制度,及时查处违纪行为,为封山禁牧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经济理性;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6.002
20世纪60年代,当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结合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出发,揭示和批判了科技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功能之时,西方中产生了一支重要的新兴流派——生态学,他们主要是在以经济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试图以新的危机理论——生态危机理论来修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
生态学直接吸取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异化消费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一致的是,生态学既是对苏联式革命的,“红色”的之批判,又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之“人道主义”式的批判。
但是,在“生态危机理论”方面,二者的研究视域是不同的,从而,二者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不同,所得出的理论结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法兰克福学派是在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视域下来建构异化消费理论的,其将科技视为扭曲人的需求而造成了“异化消费”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实质是文化批判的理论,其对资本主义现存制度的批判是脱离于现存政治结构的抽象批判,其理论也就缺乏建构性。这样,在“科技是意识形态”的论断下,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否定了无产阶级自我解放需求的同时,并没有发展出一种新的需求结构,“没有提出一种新的能重新评价人的需求的新的危机理论”[1]487
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不同的是,生态学不是在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而主要是在以经济理性为特征的工具理性批判的视域下,来建构其异化消费理论的。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与其说是技术理性,还不如说是决定技术理性的经济理性。经济理性以资本理性为原则,表现为对资本利润的追逐,对以资本积累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维护,以及利用科技促进国家经济与工业持续增长的国家资本主义逻辑。经济理性的逻辑不仅是个别资本的逻辑,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它内置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体现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策略和行为,异化消费是这样的社会结构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异化消费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是对异化劳动的遮蔽,那么,在生态学那里,消费异化不仅掩盖了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而且异化消费“并没有消灭生产领域中的异化,消费异化反而还支持着异化生产制度”[1]499,维持着资本的积累。为了维持现存的资本积累和工业增长速度,资本主义不得不提供满足异化消费的不断激增的商品,于是,经济危机虽然得到缓解,但是随之出现的却是生态危机。进而,生态学者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上升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成为了新的社会危机。通过对经济理性逻辑所决定的社会结构之分析,生态学进一步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并试图以新的危机理论——生态危机理论来修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社会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变革设想。
二
生态学的重要创始人莱斯,从“控制自然”观念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莱斯批判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的生态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对自然的控制是对人的统治的基础和前提,他认为,控制自然与控制人这两方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表面来看,当代社会中的生态问题根源于人对自然的控制的方式,但实质上却根源于人对人的控制方式。他提出“由于陷入社会冲突,技术构成了一种把控制自然和控制人联系在一起的手段”[2]。莱斯所强调的是要在人对人统治的方式下,在社会冲突的背景下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进而,莱斯认为“控制自然”的观念同资本主义有着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控制自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并被其所强化,“控制自然”因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莱斯批判了法兰克福学派将科技视为生态危机的根源的思想,而从经济理性批判的视域出发,批判经济主义的观点。经济主义把环境问题仅仅作为一种经济核算问题,认为环境问题是“经济代价问题”,进而,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种商品。经济主义的这种观点是与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相联系的,这个社会结构体现的是“市场取向标准的普遍性和对工业技术革新能力的崇高信仰”[3]。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伦理和人性的角度,莱斯提出控制人的需要与欲望的思想,并对“控制自然”观念重新作了解释。异化消费作为人的生存方式,同样地也与当代资本主义有着逻辑的和历史的联系,形成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样是经济理性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异化消费,另一方面,异化消费给予人获得虚假的满足感,人们将消费与满足和幸福等同起来,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同时,由于异化消费是维持资本积累的手段,因而消费也受资本所控制的广告传媒所牵引并由国家所干预,人们甚至不是为了满足而消费,而是为了消费而消费。
如果说莱斯对异化消费的批判还主要停留于概念层面的话,那么,高兹、福斯特则进一步批判了“异化消费”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
高兹将经济理性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当代资本主义以消费异化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这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和生态危机的出现。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生态理性”为原则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4]。
相对于高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而言,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为深刻和全面,他直接把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经济理性思维不仅体现在其传统经济学中,还体现在其环境经济学和技术革新的生产活动中。传统经济学“自命是有效利用稀有物品的科学”[5]2,其“物品”被狭义地界定为“市场商品”。这就意味着为了追逐资本利润只需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即使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生态自然匮乏和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恶化(在人类生存的时限内)”[5]2等问题,也是无需受到谴责的理性经济行为,因为生态问题并不是传统经济学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经济学将生态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中,作为投资的成本来考核的话,那么生态危机是否能避免呢?对于环境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改进,福斯特依然不看好它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的任何实质性作用。环境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赋予自然界以经济价值,将环境因素转化为可以自由销售的商品,那么社会的生产活动就会考虑生态因素,生态环境就可以得到保护。福斯特指出,环境经济学家以自然的经济价值作为理论预设,但是生态环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是整体性的,自然的整体性“内在价值不能简单化成市场价值,也不能用于成本效益分析”[5]24。福斯特批判环境经济学家的理论预设实质是“自然资本化”,他们将整个自然界及其组成部分看作为“自然资本”[5]27。这种借助于自然资本化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6]。经济理性所建构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无休止的自我扩张本性,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市场作用必然是低效的。“任何试图把自然看作商品和让自然从属于自我调节市场规律的做法都是非理性的,都会由于自然赖以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再生产能力的丧失而导致生物圈的严重破坏”[5]33。因此“自然资本化”的方案必然是一个市场乌托邦的神话。福斯特后来把“自然资本化”发展为“自然私有化”。他指出,当今全球经济正逐渐将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变成了可以买卖的私人商品,“这种自然私有化的趋势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并且激化了我认为对资本主义来说是特有的那种环境问题”[7]。
福斯特认为,不仅仅环境经济学的方案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是无效的,同样地,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任何技术革新活动也不能拯救生态环境。福斯特以“杰文斯悖论”①为依据,批判以技术来解决生态问题的技术决定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进步服务于资本积累,新技术的运用必然要服从资本增殖的经济理性原则。技术革新带来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在减少个别消耗的同时,并没有减少对资源的总体消耗,因为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相伴随的是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资源的更大需求,资本利用技术革新来获得更多的利润,技术革新的结果是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新技术的运用也要服从资本增殖的经济理性原则,即使新的技术能有效地抑制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但新的技术可能会遇到体制性的障碍,而无法得到运用。福斯特由此得出结论:能解决环境问题的不是技术,而是社会经济制度本身。技术决定论的观点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没有看到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仅仅是追逐资本利润的手段,技术的运用和生态的破坏是同一过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预设和技术决定论的批判,福斯特揭示了现代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走“自然的社会化”的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通过民主的程序将自然置于人民的保护之下[7]。
三
生态学正是在继承马克思生态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得以发展的。生态学既反对把生态危机简单地归为科技的“原罪”和人类中心主义,又批判“高度精神化和唯心主义的方式来对待环境的非人类中心主义”[7],强调环境保护不能离开人的尺度,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试图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开辟出一种现实的环保主义方案。生态学者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以“消费异化”理论来补充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这无疑是对的发展。因此,在对待当代生态危机问题上,生态学,无论是相对于西方未来学派还是相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更具有现实意义,这表现为生态学对全球生态问题与未来的人类活动行为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探索。
但是,由于生态学者以异化消费理论取代了异化劳动理论,并以生态危机理论来修改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从而抛弃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理论,因此,即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作了深入的批判,并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设想,但是他们在理论上依然存在严重不足和内在的矛盾。其理论的不足突出地表现为,生态学依然在资本主义民主的框架下探讨未来社会改革方案,其生态社会主义也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原则和工具理性原则的批判。其理论的内在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生态学者批判经济理性所建构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批判资本对利润无限度追逐的贪婪本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框架下倡导消减工业生产的“稳态”、“无增长”的经济模式。既要取消资本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同时又要保留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是生态学者所倡导的生态社会主义方案的实质,这样的方案显然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
但是,生态学在理论和实践上所作的探索对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生态学是对苏联式革命的,“红色”的的批判,其理论家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传统社会主义存在着片面追求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现实的意义。其次,生态学也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理论家试图从的理论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他们看来,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生态问题表面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虽然我们的社会制度不是反自然的,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存在着严重的对抗,但是,当代中国走的是工业化与市场经济的道路,在“注重效率”的原则下可能会忽视社会公平,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无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与人关系与生态文明并不是完全协调一致的。中国依然存在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尽完善的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旨在调节多种人群之间的关系,从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从制度、技术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入手来解决生态问题。再次,切实推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要以经济理性为原则又要用工具理性来发展经济和科技,同时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政治改革来促进民主建设,以运用民主监督机制来合理地规范科技、经济和生产活动,从而促进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我们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最后,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消费观,生态危机与“控制自然”、“异化消费”的观念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在引进西方的科技与民主的同时,必然也会受到西方的有悖于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倡导符合生态文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① “杰文斯悖论”:英国经济学家发现,虽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了自然资源(比如煤炭)的利用率, 然而这只能增加而不是减少对煤炭的需求,因为效率的改进会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技术革新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生态危机。参见福斯特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参考文献]
[1] 阿格尔.西方概论[M].慎 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 William Leiss.the Domination of Nature[M].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94:147.
[3] 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
[4] Andre Gorz. 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M].London:Verso,1994:32-33.
[5] 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 Foster J B.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2002:40.
[7] 福斯特,瑟龙.生态学与资本主义[J].刘仁胜,译,刘庸安,校.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3):155-158.
The Criticism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Theory of Society on Ecological Marxism
GUAN Jin-xiu
(School of Marxism,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Hubei,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