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生物学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是是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又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动物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生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水平,才能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掌握重要的专业技能,为成为一名创新型专业兽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很多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已认识到兽医微生物实验课重要性,为了突出其实验教学的地位,将其单列,独立设课,不再依赖理论课。但是教学体系还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课前准备——课堂实验——实验报告;每个班次每周安排一个实验。虽然经过不断地教学改革,整合实验内容顺序,但每班学生两次实验之间要间隔一周,实际到第二次上课时候,上一次的内容又联系不起来了。在随机考核实验技能的时候就发现,学生掌握技能不充分,甚至很多同学对于微生物实验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无菌操作还是很茫然。
教育部多次提出对高校实验课进行改革,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安排往往需要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只有一个实验室,难安排,班次多,安排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还是太少。在上完实验课程后,给8个平行教学班级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习周,就占用了1个月的时间。但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后,对学生进行技能的随机考核和调查发现,对比实验课期间的考核结果,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掌握专业技能也更扎实。
2 构建实验教学内容新体系
针对原有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体系陈旧,综合设计性实验太少,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必须打破原有教学体系,构建新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安排,加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压缩整合验证实验内容。
验证实验内容包括了微生物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学习,是初接触微生物学习必不可少的,但是占用了太多的课时,且比较分散,可以将原来的实验中基本的技能压缩到1~2次实验课。设立“兽医微生物实验须知和基本技能学习”模块。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涂片的制备和染色、细菌的分离与移植、无菌操作、细菌的鉴定、生化与药敏、培养基的制备等技能操作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课上通过录像结合示范的方式进行集中传授,将这些技能相关录像计算机保存或上网,在后续的实验学习或课余可供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直到掌握为止。
2.2 增设综合设计性实验
在原来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2个综合型设计实验,共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涉及内容更广,除了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以外,应包括病毒学和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两方面的内容。每一项内容可以给学生多个平行项目选择,c# 图像识别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组成小组,自己查阅文献,自主完成具体的试验技术路线,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完善后,最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以论文的格式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3 应用新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渗透到教学课程中,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采用新科技、新技术,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兽医微生物实验新技术。
3.1 及时采用新技术,更新实验内容
比如培养基的制备,以往的教学内容繁多,包括把各种培养基成分分别称量,再电炉加热溶解,调节PH值,棉塞制备,包扎,高压灭菌,冷却,倒置平板等。步骤繁多,耗时长,制备棉塞耗费时间且效果参差不齐,往往需要5个课时,学生才能勉强做完这一次实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且学会了也已经落在了时代的后面,在生产科研中早已不用这样的制备技术。笔者便改革了实验内容,培养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自学,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改革为半成品培养基的配置。购买半成品培养基,应用电子天平代替普通天平进行称量,不需调节PH,电炉加热溶解改用微波炉加热,更加安全,购买硅胶塞替代棉塞。经过改革后,实验效率大大提高,原本要拖延2个学时才能完成的内容,现在3个学时就可以完成,且学生积极性更高,从考核的结果来看,掌握的技能更全面。
3.2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以往教师采用的是板书+讲解+示范操作的模式来进行实验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后来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教学PPT。比如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通过计算机,就可以把很多细菌、真菌图片收集到PPT中,形象直观,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不同的形态特征;细菌运动力的检查不易成功,就可以把拍摄下来的录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播放,讲解。一些重要的实验技能操作,学生只通过一次实验课不能完全掌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课后或下一次上课时进行复习和练习。应用计算机后,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3.3 显微成像系统的应用
微生物实验中细菌的形态观察是一个难点,传统授课必须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指导,用目镜指针指示细菌,对细菌在所处视野内的位置、形态等描述很难准确,教师工作量大。购置一台显微成像放大系统,系统可以将细菌图片通过显微镜直接连到电脑以及投影仪上,将学生的疑难问题放大,鼠标一点就能讲解清楚,不仅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也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3]。
4 与科研结合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的前沿基础学科,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程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课题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科研的过程,为学生揭开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科研课题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本教研室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来自于生产应用[4]。所选的科研课题,都包含了所有兽医微生物实验教学要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分离与移植以及微生物的培养观察技术等,通过科研来学习,可以使学生以立体的形式全面掌握兽医微生物实验的各项技术,专业技能掌握更牢固。
5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微生物实验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出勤率和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综合评定。由于实验报告往往存在抄袭,除个别外出勤率基本无差异,期末技能抽签考核的形式,学生考核项目太少,并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而教师备考的工作量很大,最后的实验成绩表现缺乏公正,在学生成绩上拉不开档次,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成绩却平平。
这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份实验课程成绩档案,其中包括平时表现考勤(10%),实验报告(30%),论文(20%),随机技能考核(20%),期末考核(20%)等。改革以往的期末技能抽签考核方式,采取平时的随机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考核项目,更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掌握的真实情况。对于增设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学会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结果,并把成绩包括在期末成绩中,这对促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
有条件的教研室还可以应用多媒体试卷进行考核,将微生物学实验考核内容如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结果处理分析、以及综合设计性试题等以图片、录像、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制成电子试卷,利用电脑对微生物学实验进行考试。实验考试时,应用联网计算机机房,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将答案写在纸质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教师将答题纸收回进行批改[5]。
参考文献
[1] 武文艳.论高校人才培养理念[J]科教文汇,2011(1):26.
[2] 林雁冰,颜霞,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10(10):31-33.
[3] 李 影,钱爱东,胡桂学,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1):87-88.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的。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角色适当交换法
1.课前复习采用学生相互提问互相学习法
课前复习是每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就中学生物课而言,概念和知识运用较多,记忆性知识较多,因此可将课前3分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复习方式改为学生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营造一个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在讲新课“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前,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讲述上节课所学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主体作用,使以往教师唱主角戏的课前复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复习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快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短短3分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一节课的开端营造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让学生当一回教师
对相对较简单和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可先让学生预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然后请学生上讲台来讲,充当一回老师。采用这种方式,刚开始时,学生仅仅能做到对教材内容的重述,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胆子大了,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所接收到的新内容、新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他提问,教师只适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予引导和帮助。例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类型”时,让学生先进行预习,上课时就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授。讲授时,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生殖中的无性生殖讲得比较生动、比较准确。只是在讲有性生殖时,表达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学生讲完后,我就补充讲述有性生殖,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学们都觉得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他们自学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还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在生物课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实验,在上实验课时,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惟恐学生出错。因此,在课堂中花很多时间反复讲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但对于在实验室上课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好奇心比较强,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认真听讲,单凭教师讲解的效果并不好。 当教师停下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时,一节课的时间也就差不多完了,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因此,在上实验课时,只简单介绍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采用竞赛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只是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并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赢得较多的时间来操作,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讲“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堂课时,我只利用l2分钟时间把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给学生讲清楚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练习怎样使用显微镜。仅在此过程中检查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情况,并即时给予指导和纠正。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从学生的观察结果来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显微镜中找到比较清晰的图像,并能睁开右眼用左眼观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下谈些粗浅体会。
1 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是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提
教师是决定实验课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前提。微生物实验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能否上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重要环节之一是做好实验准备。微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内容较多,操作性强。例如,做好实验用品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示教用阳性标本的留取、制作,染色液的配制等都需要提前保质保量准备到位;有些实验还要做好课前预备实验。这是由于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试剂的放置时间或培养基因生产厂家不同,实验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预备实验是很有必要的。笔者通常是提前3~4 d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做好预备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找出问题,及时处理和分析,直至准备无误后才拿到实验课上去。此外,带教老师还要先复习每次实验课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如原理、操作步骤、影响因素、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中巧妙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可使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总之,只有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
在实验课的带教中,对带教教师来说,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不论是从接种环的握持方法、细菌的接种,到涂片染色、生化反应结果的观察,或是从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到菌种活力的检测等,都要给学生正确示教,并结合基础理论、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将自身的体会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技能。要做到这点,带教老师必须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应加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除跟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外,还要经常注意国内外的新实验和新方法,及时将最新的技术方法渗入到实验课的内容中介绍给学生,改变传统的“讲解-示教-模仿-总结”的实验教学方法,同时应注意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3 精心组织实验,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要讲明实验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努力使实验成功的要求变成学生头脑中的指令,使每位同学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实验当中去。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抓住实验课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教师一定要以严谨的学风为学生做好示范。如:接种环使用方法、平器盖和棉塞的正确放置、细菌的划线接种等。教师均应以规范的动作完成,对分组实验由学生操作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具体指导,对于每个学生应该完成的操作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独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经常巡视,具体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在做细菌染色、细菌的接种等实验时,因要接触到活的细菌,教师要重点强调无菌观念,建立无菌意识,防止污染。只有通过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才能完成实验课的目标,为学生将来做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实验中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验教学大致分为2部分:①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主要是安排一些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所学的某一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带教老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当实验获得预期结果时,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问题和体会,未获得预期结果时,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分析,查找失败原因;如对同一种细菌进行革兰染色,一些同学染成革兰阳性,另一些染成革兰阴性;此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染色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原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兴趣,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临床微生物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几种基础实验操作技术。如无菌操作技术,教师应采取边说边做的演示方式,耐心示范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要积极巡视,仔细观察,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予以表扬肯定,让其给其他同学做示范;发现操作有错误时,要及时指出予以纠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来提高其操作技能。
5 督促做好实验记录,仔细批改实验报告
一、激发兴趣,在兴趣中识字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使用了许多游戏方法,如:“猜字谜”游戏: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如:一头牛走在独木桥上(生)。大口里小口藏(回)。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编字谜让大家猜。有的编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后面跟(从)。有的编出了有个人,他姓王,袋里装着两颗糖(金)。井里一只大青蛙(因)。十月十日(朝)等。虽然有时候学生编的字谜比较粗糙,但是他们的创造力还是不得不令我们折服的。翻牌游戏:学生把生字制成生字卡片,然后几人一小组,边出牌边读字音并组成词,谁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的冠军,奖励一个五角星。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另外还有“摘苹果”、“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学生在愉快地情感状况下学习,其乐无穷。
二、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发现中识字
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独立地去掌握他们。汉字是最古老,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劳人民智慧的结晶,识记汉字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在指导识记生字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你还有更好的办法记吗?”以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实践证明,学生有许多识记方法。如: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雨”字,有的小朋友说:“那四点就是雨点”。又有的小朋友说“我在家里,通过窗子看下雨,门就是窗子。”小朋友的想象力真是丰富,说得多捧。演一演:如“看、着”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我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想办法辨清楚,有个学生这样记的: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再问“着”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指头伸上头去了。编一编:顺口溜和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好记,比较受欢迎。例如学习“力”,我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字一撇写出头变成“力”,让学生编顺口溜。有的学生编出了“刀字出了头,力力力。
三、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识字
关键词:高师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205-01
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学校生物学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要给予学生基础的、系统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随着现代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变得异常活跃。与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变得日益密切,这必然对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生物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而显示出与其他院校生物类专业不同的教学特色,本研究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生物教育专业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和探索,现总结如下。
1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人才。作为教师,要成功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该学科的最新进展情况,尽量成为该学科的专家。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指导原则,以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1]。在微生物形态结构中强调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分子组成和功能,突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为以后各章节中介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遗传变异、免疫等生物学规律做好铺垫,而在后继内容的讲授中又时时与微生物结构的特点、功能相联系。通过这条主线,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我们密切关注本学科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应用,关注与之有关的各种新闻报道,适当地增加一些当前的新技术、新问题、新知识,如“超级细菌”、“甲流”病毒,细菌可利用“毛发”清除铀污染等,这些内容在以往的通编教材上都没有,需要及时给学生传达,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最前沿。
2 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改革实验教学
高师大部分毕业生将来都要走上中小学教育岗位,所以在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实验教学的组织安排上应密切联系中小学生物教育实际,体现师范性和自身特色,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首先应扩大实验课时所占比例,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探究问题,锻炼实验操作技能,为毕业生尽快胜任以后的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因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安排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25%增加到占总学时的50%。以安排较多时间进行实验,并力求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训练。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把握实验教学目标,(1)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教师在讲课时只需讲明该实验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力求少而精,多设疑、启发、引导,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主动思考、探讨和发挥,对于实验演示,教师需要在实验之前进行,学生在周围观看,可能造成少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演示或记不住等的情况,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错误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及时纠正,容易养成不好的实验习惯,所以指导教师经常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从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技术娴熟,动作规范,体现出师范性;(2)新课改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高师微生物学实验的改革把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作为日常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每一位准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
传统的板书、话音、挂图和实物,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弊端,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多媒体课程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将枯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图形、图像,辅助以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以声图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把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增加信息量和信息密度、提高授课的效率[2],在同样的课堂,可以拓展课外知识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又会出现容量大,难以吸收等弊端,因此,我们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达到“优势互补”,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建立健全学生的评价机制
过去的微生物学仅进行理论课考试,对实验操作能力没有很好的进行评价,为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对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考试内容由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理论加操作,考试增加操作技能考核部分的权重,有利于全方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其次,微生物学课程建立了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因此在课程开始进行之初就给学生明确说明考核制度,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好好学习、认真操作的好习惯,对改变一些懒惰、投机取巧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师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高师的培养目标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每一位准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很多,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Ⅰ、巧设引言 ,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牢牢地吸引住。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 ,我采用了幻映图式法,开课伊始就出示了一组有遗传病患者图片的挂图:与常人有异的患者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生了什么病?他们为什么会生这种病?这种病能否治疗?……,当他们脑子里充满了疑虑时,新课讲授也就开始了,效果当然很好。
Ⅱ、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生物学概念通常是比较复杂的,许多概念包含着很难看得见的生理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我在讲授《肺的通气》一节时 ,用两个气球,锥形瓶,单孔橡皮塞,Y字形玻璃管自制了膈运动的模型,通过对这个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很好地感知了“膈”运动时,“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 。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它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生物学内容是很大的一个知识体,其二是科学家们在思考生物学问题时,他的思维方式也是在不断改变的,教师应该把生物学教成像“品尝”生物学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去闻,去鉴赏,或者说是去欣赏它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探究式的教学法。
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中,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法。观察小肠绒毛通常采用的材料是猪的小肠,把小肠洗净后切成几段,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但在实验时很难看到清晰的小肠绒毛,于是在实验时,我要求学生对实验作一些改进,于是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有学生想到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在温度高时要舒张,于是他提出建议:用温水浸泡小肠,温水浸泡2--3分钟后,取出观看,这时一条条突起的小肠绒毛随水摆动,清晰可见。
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119-02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各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努力方向。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的实验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此谈些粗浅体会。
1 改革实验教学观念
1.1 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增强实验主动性
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主动预习并且书写预习报告,使其对实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明确实验操作程序。在实验课开始前,教师要针对本次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质量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其关键步骤。通过要求书写预习报告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稀里糊涂地动手实验以至于实验做完后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现象,而且也减少了实验失败导致的实验材料消耗,大大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
1.2 增加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引导学生实践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实验员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实验时也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学生只需被动地按规定的步骤机械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弊端: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实验性质偏重于验证理论,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为此,转变教学观念,尽量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比如实验材料、实验仪器的准备等,这样无形中更进一步促使学生提前预习并主动思考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在开展实验时,也是首先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性,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比如,在进行细菌的分布及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这一实验项目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自主设计的授课方式,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操作时须注意的各种事项,培养了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无菌操作意识。此外,不少学生反应以这种方式上实验课,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2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
2.1 调整实验课内容,引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开设的实验课内容多为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在完成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逐步引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素质。如增加尿液标本、血液标本、痰液标本和脓液标本的细菌学检查等实验内容,通过临床模拟,要求学生从标本采集、培养基配制、微生物分离培养,到对所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血清学及毒力等方面的鉴定,均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由于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开设设计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他们认为设计性实验虽然做起来困难大,但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完成实验后有强烈的成就感,是科研工作的初步尝试。
2.2 关注前沿、联系临床,更新实验项目
针对很多学生提出所学的实验内容到临床检验能否用上以及实验室条件是否能紧跟科技发展的问题,注重更新实验项目,及时补充专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并且定期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由临床检验人员从标本的采集分离到最后出结果,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常用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学到很多新技术、新方法,极大地缩短了今后进入临床工作的适应期。
3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3.1 利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
目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在理论课上已被广泛采用,而实验课上的应用却甚少。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教师将本门实验课程的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制作成PPT或Flash课件,化复杂为简明\变抽象为具体,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而且极大地弥补了由于学生层层包围而难以看清教师示范细节等缺点,显示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此外,增设1台数码显微镜,可对形态典型、染色效果较好的细菌涂片等标本进行数码拍照并保存在电脑里。此后,利用计算机输出系统将典型涂片投影到大屏幕上,直接进行动态讲解。这样可以指导全体学生准确观察,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实验观察效率,并且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提高。
3.2 改进实验室管理方式
实验教学方式采取集中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础型实验主要采取统一集中教学的方式,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对于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则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周一到周五实验室全时段开放,周六和周日可以预约开放,并由实验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教师仅仅起辅助作用,负责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这样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不仅使全体学生掌握了必备的实验技能,而且分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尝试。
3.3 听取学生意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出发,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建设。日常教学中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听取学生建议。并且专门设置实验开设项目、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室管理意见箱,建议每位学生交一份建议或意见的书面稿。虽然有些学生的建议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立即解决,但诸如实验的安排、学生轮流担任一日实验管理老师等意见,则被欣然采纳。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创新教育为目的,实验室的此项改革获得良好的效果。
4 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验素养,摒弃以往期末考试之前仅通过一项操作考试来记分的方法,而是采用分项记分的考核方式[2]。
1)实验预习成绩(10%):检查预习报告,考核其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内容的熟悉情况。
2)实验操作成绩(30%):考核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
3)实验报告成绩(3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认真记录实验结果,能否认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实验平时表现(10%):主要通过观察日常实验,考核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期末成绩(20%):不是考查对实验指导上操作步骤的记忆,而是通过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操作实验,综合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考核方式不但检验了学生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以上是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上做出的一些积极探索与尝试,从学生反馈的意见来看,这些改革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笔者希望这些粗浅体会对同行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及时、准确的病原菌诊断
(1) 提高送检标本质量。 ①痰标本:由于痰标本绝大多数仍以自然咳痰方式采取,因而易受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因此,确定痰标本的质量非常重要。根据痰涂片镜检中的白细胞,鳞状上皮的量来判定标本是否合格。②脓及分泌物标本,取材不好往往培养出多种细菌,少则2~3种,多则6~7种,实际这些细菌并非引起感染的真正病原,而多是在创面上生长的杂菌,因此一定要采深部分泌物,必要时采取创面和健康部位相接的少量组织进行培养。③中段尿标本:“中段尿”培养结果往往和临床不符,其原因一是病人未经消毒,直接留取标本;二是尿液不做细菌计数,而以培养结果为准,因而造成假阳性;三是尿液标本未能及时送到实验室,尿液中营养物质丰富,使得污染菌大量繁殖,造成细菌菌数假性增高,从而导致错误的病原学诊断。
(2)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等。从咽拭子、脑脊液和血液等标本中很难分离出这些细菌。因此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不仅是临床迫切需要,而且是衡量一个细菌室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重要标志。
(3)厌氧菌培养: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开展厌氧菌检验不广泛、不深入。实际上临床厌氧菌感染范围广、感染率高,近年资料表明,肌坏死、腹膜炎等厌氧菌感染率分别高达100%、94%,如果不开展厌氧菌培养,就漏掉了感染的病原菌、延误治疗。
(4) 做好在职人员培训和再教育 这关系到学科的发展和梯队建设,并与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和水平密切相关,应积极鼓励青年技术人员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和新技能,要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并定期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为进一步与国际拉轨,实行实验室认证和操作人员资格认定做好准备。
(5)做好临床微生物质量控制工作 质量控制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我们要从标本质量、检验人员的操作质量及实验所作仪器和试剂质量、结果解释和报告等入手,坚持不放过每个影响质量的环节。
医院感染的监控
医院感染的监测包括:病人的准确统计、病原体和耐药性的精确分析、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相关病区重点监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及时发现和控制以及病人、医护人员和环境的消毒隔离。
细菌耐药性监控
与国外相比,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国内此项工作开展不够普遍;另外有些监测工作还缺乏规范性的连续性,我们不仅要进行各医院的监测,还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地区性监测,甚至全国范围的监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和交流,鉴于目前耐药性问题及耐药性问题的日趋严重,应准确地做好常规的抗生素敏感试验,并保存有关的菌种和数据以便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只有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真正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
1、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就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中学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发展的趋势,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才能有助于健康,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意识地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调节身心。体育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为此,中学体育课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健康进行,不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运动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努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进入中学,青少年变进入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这一时期身高、体重增长速度惊人,伴随着学校、家长、社会的教育、影响,世界观在逐渐形成,意志力在增强,足以控制自己,因此,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施以新课标教育,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无疑是事半功倍。就这一点来说,“中学体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是令人信服的。
3、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学校体育不只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练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项目。凡是有利于健康的内容都可以纳入所选择的范围之内,而不必局限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的限制。
4、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过去,由于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化比较少,学生在体育课上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按兴趣分组教学,一是在原有的班级基础上分成若干兴趣小组,按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原有的班级变化不大,易于管理,不利的因素在于教师在各小组的指导时间相对较短,参与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也正是由于各班在一节课上被分成了若干兴趣小组,教师在每个项目上不可能都精通,部分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两个方面都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做法是在同年级按项目重新分班,每个教师进行一项擅长的项目教学。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女生,选健美操的比较多,也能很好地进行练习,效果比较明显,不利的因素是不利于管理,学校行政领导持反对意见的比较多。
5、改革体育考试的方式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考试应更趋向于考核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等方面。体育考试应采取过程分加测试分,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课改的精神。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锻炼习惯和技能掌握有各个学校负责考核;学生考试是再从规定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考试。这样考试的优点在于少数身材矮小,身体素质较差,但认真学习,刻苦锻炼的学生也能取得好成绩,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也可增强他们平时参加锻炼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
综上所述,要改变人们传统的观念,真正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在人们的头脑中确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去,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去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如此,我们应精选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和改革体育考试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