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镇挂职锻炼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年轻干部 乡镇挂职锻炼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农村的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产生在中国农村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也俨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要想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国情,中国更多的年轻干部都应该充分认识中国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规律,认真了解中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因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的。尤其是中国乡镇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众多问题,因而,高效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不仅对于高效年轻干部自身发展,而且对于我国整体年轻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意义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年轻干部自身的素质与条件发展亟需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中国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十分期待这些高校年轻干部的加盟与帮助,但这仅仅表明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可以更好的锻炼我们长期处在高校环境气氛中的年轻干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又是我国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同时,没有经历过基层锻炼的干部们往往不具备比较开阔的工作眼见,导致我们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别的工作的全面展开,因此,只有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才能更好地提升这些年轻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选派年轻干部,尤其是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挂职锻炼,也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县的重要举措。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高校的年轻干部都是经受了十分全面扎实的理论学习的高素质人才,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解决了乡镇对一系列急需人才的需求。再次,选派年轻的高校干部前往乡镇基层进行挂职锻炼,是促进我国高校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在乡镇基层的挂职锻炼中,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更好地摆脱学校书生意气的严重影响,对我国基层的社情民意进行更全面,更通透的了解和掌握,才会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改善人民生活,富强国家发展的实际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个人的求真务实观念,更好地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培养驾驭复杂社会环境与局面的能力,提升其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该有的能力与水平。
二、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做法分析
选派高校年轻干部前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是很好地提升我国干部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件十分谨慎与浩大的工程,我们对于高效年轻干部前往乡镇挂职锻炼的选派是十分谨慎的。首先,在对挂职干部人员的确定上,我们一定要在高校年轻干部可以接触到的范围内张贴十分醒目的通知,在高校年轻干部们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根据原干部对年轻干部骨干的推荐过程中,积极结合各个岗位的现实需要,选取适宜岗位需要的年轻干部下到乡镇基层去进行更好的锻炼,在整个高校年轻干部下乡镇基层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一定是结合所涉及人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挂职岗位的岗位特征决定的。其次,在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挂职锻炼之前一定要对高校的年轻干部实现定点定量的培训,将所前往乡镇的基本情况告诉被派遣的高校年轻干部们,从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明白派遣到乡镇的主要目的,这样的派遣活动才是更具有针对性的,也是对于高校年轻干部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再次,要对这些接受选派的高校年轻干部们的岗位进行全面的运行情况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有利于将这些岗位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也可以将这些参与岗位培训的年轻干部们在乡镇挂职锻炼的全过程进行一个整体的评价和考察作为他们今后提升的标准之一。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这些参加培训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与参与精神。也只有这样,这些被派遣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才可以在乡镇的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最后,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挂职锻炼结束后,建议所有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进行一个比较完整的后续交流会,这种小型的交流会有利于参与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一个整体的检讨,在多方的相互交流中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自身工作的全面认识,也可以将这些经验更好地运用于其它的工作过程中。
三、 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赴乡镇进行挂职锻炼并取得成效的分析
在将高校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一方面无疑取得了更好地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无疑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与完善我国现有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乡镇工作的效率和可行性。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被普遍认为进行比较好的自身素质,责任心和事业心乃至竞争意识都比较强,他们具有相对而言比较开阔的视野,具有比较敏捷的思维方式,在这些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高校年轻干部们一旦对乡镇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体验后,便开始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高素质、高责任感、高效率的特点,能对自己所分配的相对适合发挥自身专业能力的岗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甚至可以更好地提出一些相对而言具有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乡镇许多以前没有解决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使得乡镇许多并不属于常规化的工作进入正轨,提升了乡镇工作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为推动乡镇经济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十分有利于培养与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们,长时间的深入了解与讨论,这些年轻干部们自身的能力与特点都完全被人们所认同与熟知,同时,他们在面临新的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与所作出的反应都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一个完整的交代与展示,对于增加我国后备干部的储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乡镇工作复杂、工作条件又相对比较艰苦,在对多种情况的体验与考察中,对年轻干部们各项能力的集中锻炼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大家都很清楚的明白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中国干部的能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将高校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不仅锻炼了中国干部的自身潜质与能力,也有利于中国未来的进一步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将这些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抽调到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的透明程度,这是因为将一些年轻干部们选派到乡镇去进行挂职锻炼,由于他们对乡镇的情况不甚了解,需要乡镇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配合才能将乡镇的全面情况更好地展示给这些刚刚融入乡镇集体的新干部们,在整个乡镇情况的介绍管理过程中,乡镇的各个部门更需要更好更全面的配合,这样就有利于乡镇许多情况的公开透明,同时,将这些思想相对比较公平正义的高校干部们派往乡镇本身就对乡镇的许多工作是一个很好的监督过程,在对整个挂职锻炼的总结过程中,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们也纷纷表示乡镇的工作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这也是侧面反映了我们所强调的将高校年轻干部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还是十分有利于乡镇工作行政管理的公开透明的。
四、针对高校年轻干部被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不足的解决措施分析
在将高校的年轻干部们派往乡镇进行挂职锻炼的过程中还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改进。结合一些已经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一定要尝试着提升挂职锻炼工作的科学性,这主要体现在进行挂职锻炼的前期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乡镇岗位的需求实际,要结合所选派干部们的自身实际实行分配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第二,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主要是针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干部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与嘉奖,从而提升干部们对挂职锻炼的积极性。第三,一定要尝试着积极提升挂职锻炼的力度,经过我国干部管理办法的总结,挂职锻炼对于提升干部的素质队伍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因而,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对选派干部队伍进行把关从而更好地提升干部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文涛,年轻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一、端正思想,实现角色转变
挂职锻炼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是终生难忘的重要经历。对于刚走出校门几个月的我,在接到组织的挂职安排后,矛盾过,犹豫过,退缩过,不是因为吃不了苦,不是畏难,是怕自己不能完成好这一项工作。上级部门为了帮助挂职干部更好地开展挂职工作,做出了指示工作:要做好“四员”。这使我的挂职工作找到了方向,逐步努力做好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和谐调解员以及党建指导员。在挂职期间,我深入走访农户,了解村情民意,利用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村情民意。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村民对一些国家开展的惠民政策有不理解、不了解的地方,于是我找到村里开展这一块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解,并将我所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村民。通过走访,我积极向____村寨老,村能人了解其致富情况,希望将他们的创业经验进行传播,希望以部分村民的致富之道带动____村大部分人的发展。当然,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村民之间、村民与村集体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为了化解矛盾,我们摸底细,了解情况,努力化解矛盾。在挂职工作中,我收集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发二号文件相关精神,向村支两委的党员进行汇报,大家共同学习,并借党员大会,七一吊唁革命先烈之机与____村党员学习,希望听到大家关于____村建设及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二、认真落实四访四问五落实工作
____村共有560多户,2008余人。大部分青壮年为了发展都外出打工。利用这次挂职的机会,我走访现任____村村支两委干部以及____村的老书记,和他们交流,了解____村发展的障碍以及____村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村建设都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____村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稍显薄弱。交通问题,水资源匮乏等问题都制约了当地的发展。现在由于____村不涉及征地的问题,因此民众的矛盾还不突出,因此现在做好房屋确权工作尤为重要。土地是农民的全部,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村里想修机耕道、窜户路或多或少都会占到农民的土地,这给我们的协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此外,为了了解村里生计负担,平安和谐、增收致富以及干部作风问题,我对村民进行了走访。村民反映,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都很关心,除了耕种土地,也会选择到附近的一些三产公司打工贴补家用。但____村还存在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部分人群没有足够的劳动能力。我单位在春节时也对____村较为贫困的十户进行了慰问。在得知村里一个企业属于未批先建项目后,我单位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了环保手续。____村一直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期望,但是现有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在了解到____村现在的生活垃圾都是随地堆放后,我单位领导作出指示,摸清情况,希望帮助其建立垃圾收集站,现在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挂职工作开展之初,我们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规划,我们希望在____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农业的建设方面进行落实。
三、工
作亮点在挂职期间,我的派出单位——____市环保局对我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了解到____村部分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后,我单位取消党支部的活动,将活动经费拿出来对村民进行慰问。在了解到____村生态农业建设的计划后,我单位领导做出指示,希望通过调研,给____村村民聚集地带修建垃圾收集池;我单位领导张毅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何晓丽多次到____村进行调研,希望在____村找到一些生态农业的建设机会,并通过立项的方式为____村的生态农业建设献上我们的一点微薄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挂职开展的过程中,____镇党委、政府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多次召集大家开例会,让大家将挂职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经验进行分享,将存在的问题汇报,并记录,协调各部门帮助挂职干部开展工作。制作____镇挂职人员通讯录,建立____挂职交流群,使得文件学习,精神传达更为高效得传达。此外,还将挂职干部的工作汇报进行收集、存档、上报。
四、存在的不足
为了正确评价我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来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及德才表现情况,充分发挥考核工作评价、激励作用,调动工作人员投身滨湖新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安徽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皖组字[2008]2号)和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20****年度考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核范围
全区各级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区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其他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区人事局统一安排。
二、考核时间
20****年年度考核工作,自本文下发之日起,至2008年4月10日前结束。
三、考核等次
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设立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
本次考核工作,全区优秀指标数控制在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5%以内,实行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优秀指标数统一下达(见优秀指标分配表)。区直部门、单位和各街镇、工业区,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单位评定,分别上报;全区区管干部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考核组按照规定的比例,在征求区委、区政府相关分管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相关负责同志的意见基础上,分别提出各组的区管干部评定等次建议,再提交区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
20****年年度考核,区管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区管干部由区委考察组进行考核,一般干部采取评分量化进行,即对被考核人通过民主测评确定分值。民主测评基本分设置为总分100分。民主测评平均分值达到90分以上的,可确定为优秀等次(考核优秀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在下达指标数内);平均分值在70-89分之间的确定为称职(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60-69分之间的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59分以下的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等次,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认真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思想品德20分、履职能力25分、服务态度10分、工作实绩35分、廉洁自律10分)五个方面。考核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廉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具体各类人员考核基本标准见附件)。
五、考核方法
考核工作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定期)考核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量化考核。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考核方案,注重多层面考核,要把量化测评结果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
各部门、单位在开展考核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一)区管领导干部和其他区管干部的考核程序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区考核组分单位组织实施。
(二)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公务员总结本年度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是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情况,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测评;
2、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公务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年度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3、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4、机关负责人或考核委员会根据主管领导意见、民主测评情况和优秀等次名额,确定考核等次;
5、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并由公务员本人在填写考核等次的《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上签字。被考核公务员拒不签字的,由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作出书面说明,并在《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上注明。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者按照考核内容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并报直接主管领导审阅;
2、在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会上述职;
3、进行群众民主评议,本单位的全体人员对其进行逐项评议打分;
4、根据测评情况和优秀等次名额确定考核等次,并对拟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进行公示。
5、反馈考核结果,由本人在填写考核等次的《年度考核登记表》上签字。
六、几种特殊情况人员的考核问题
1、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2、新调入人员(含调任或转任的公务员),由其调入(调任或转任)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入(调任或转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3、挂职锻炼的公务员,挂职锻炼时间在半年以上的,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锻炼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挂职锻炼的其他人员,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锻炼结束的当年由挂职的单位提供有关情况,原单位进行考核。
4、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由原单位负责考核并确定考核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在本考核年度内,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不在工作岗位时间超过半年的,不进行年度考核。
5、军队转业干部,由转业后所在单位考核,其转业前的情况,可参阅干部转业时的鉴定,一般当年确定为称职(合格)等次。
6、本年度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或事假连续超过3个月的,擅自离职半个月以上,超假一个月以上的,或留职停薪超过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7、机构改革中离岗退养人员,本人自愿可不参加年度考核,由单位直接定为“称职”等次。
8、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考核的人员,不确定考核等次,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9、涉嫌违法乱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工作人员,参加年度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10、受处分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按《安徽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执行;受处分的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合纪发[2002]18号《关于转发〈关于纪律处分执行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执行。
单位对受到处分的人员情况(何时、何文号、何处分),要在《被考核人简明情况登记表》备注栏中注清楚。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二)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三)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四)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
根据组通字[2008]4号《关于实施〈安徽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嘉奖,奖金标准为800元;自2005年起,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一次,奖金标准为1500元。
(五)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单位领导成员或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四)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降职决定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在三个月内作出。降职后,职务、级别工资按有关规定调整;无职可降的,其级别工资降低一个工资档次;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四)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应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八、几点要求
1、考核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发扬民主的原则,按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2、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审核备案。报区人事局审核材料,公务员应提供年度考核结果审核表、被考核人简明情况登记表、考核量化测评汇总表各一式两份,年度考核登记表、公示材料各一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提供考核结果统计表、考核花名册各一式两份,年度考核登记表、公示材料各一份。
3、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当年考核为称职以上的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行绩效工资前,仍然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机关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数额为当年12月份的基本工资。奖金所需经费仍按原经费供给渠道解决。奖金审批程序,各单位在报送考核备案材料时一并报区人事局审批。
凡事业单位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于审核结束10日内办理考核优秀证书,逾期不予受理。
1、立足“三个配备”,建强各级领导班子。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围绕区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100%、镇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100%、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50%的目标,抓住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换届契机,选拔优秀女干部进入领导班子。目前,区、镇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镇正职女干部占同级正职干部比例为9.38%,有女性的区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的比例为64%。
2、坚持“三个优先”,选优育强骨干力量。把发展女党员、培养女干部纳入全区党员干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储备、优先发展、优先使用。目前,全区女党员数量为11521人,占党员总数比例为20.17%,其中2014年新发展女党员比例达34%;现有科级女干部82人,占科级干部总数的11.6%;乡科级后备干部中女性比例为32%。
3、围绕“三个贴近”,锻炼提升能力素质。贴近发展需求、岗位需求和女干部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高起点、精品化、多形式推进女干部的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安排百余名女干部赴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学习考察,邀请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教授开展法律、经济、人文修养等专题培训,每年举办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后备干部培训班都能够保证女干部的比例。同时,坚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招商引资、园区开发、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维稳等一线推进工作,让她们在实践中开拓视野、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一、明确村级后备干部的条件。
在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数量,更要考虑质量,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尤其是村主要岗位的后备干部,必须要有较高的质量,包括政治素质、业务潜能,以及必要的专业文化程度,否则在今后的培养中就会遇到问题,具体来讲,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一是政治素质好,即拥护党的领导,能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镇党委的相关文件精神,遵纪守法。二是本区域内人(常州或新北区人)。三是热爱家乡,热爱农村工作,要有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和信心。四是要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济或管理类专业毕业,年龄在35周岁以下。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以上四个条件是必备的。
二、规范后备干部的选拔程序。
对于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个人自荐,即符合条件的优秀青年或部队退伍或大专毕业生自荐(向镇党委)。二是组织推荐(村级、事业单位),根据条件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三是党委根据自荐和推荐的人员组织统一的考试(请区人事局出题,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形式),对根据选拔计划从合格青年中按1:2的名额从高分往低分录取。四是组织考察。由党委组织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入围者进行考察,进行面试,从中选优,最终确定后备干部人选。
三、丰富后备干部的培养路径。
后备干部队伍建立后,下一步的关键便是培养,再好的玉也需要雕琢。一是由镇级组织对其进行培训,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使他们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新农村建设要求、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可以采取短班与长班相结合,分批与集中相结合。二是分配岗位,适当负压,促其成才。对于村级后备干部采取三个方面让其在岗位上锻炼,上挂可以与区政府部、委、办、局联系,让一部分人到区级机关挂职锻炼;下派,一部分人直接到相关行政村任主任助理,这样更直接了解农村,熟悉工作;再有一部分就直接到乡镇事业单位挂职,辅助做一些工作。
四、加速后备干部的使用,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采取了多样的培养路径后,对于已符合条件的,要根据培养目标,适时提拔任用。一是要抓住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机,最大限度使用后备干部,让能力强的尽可能早点到岗位上来。二是可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和全镇的重要部署,在届中班子成员调整时,优先使用后备干部,要建立村干部能进能出的通畅机制。
五、完备后备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正式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必要采取个人和集体分担的办法,帮助村干部交纳养老保险,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更是确保村干部的出口通畅。同时对于后备干部也要按比例逐步参加社会保险,让其能够安心工作。
六、加强管理,落实考核责任制。
对于后备干部到岗后,必须要加强教育管理。要求每月能够写一份工作小结,必须要有所在单位负责人签字,让他们自己每月作一次总结进行书面汇报。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座谈会,要求他们面对面的汇报工作。主要是要他们汇报所做的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对本单位工作有何好的建议等。镇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将根据他们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必要时与其所在单位进行必要的沟通,总之组织人事部门要时刻跟踪后备干部的成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对于极个别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要坚决给予清理。同时要制定考核细则,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对于不能胜任或考核不及格要坚决辞退。对于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可直接转入镇属事业单位编制,身在行政村工作,享受行政事业单位待遇。
七、加大对村干部创业的激励。
对于大学生后备干部担任村干部后,如何让其能够安心稳定长期在基层农村服务,这也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在许多村干部都是“双强型”,他们除了政治素质强之外,发展能力也很强。在他们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政府有没有一些激励政策,如果能够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或政策优惠,让其在创业上有所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其扎根农村,长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
(一)学校管理一体化
切实加强科学化管理,是办好农村学校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发挥镇中心校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镇内各下属学校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资源、管理经验、管理成果共享,构建管理共同体,使区域内所有学校迅速形成一个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团队。
1、管理机制统一。
积极创新管理机制,努力创造条件使片校升格为镇级小学,改现行的三级管理机制为两级管理机制,减少管理层面,使上下联系更加紧密。
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由中心校牵头,定期召开由中心校、片校校长或镇级小学、完小校长参加的工作例会,汇报交流各校情况,统一安排新的工作。
建立完善校级领导联系制度。中心校(或镇级小学)校级领导,分工联系下属学校,指导帮助下属学校工作,并抓好下属学校班子建设。
统一建立镇内学校的工会组织和退教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开展各项活动,共建和谐校园。
2、人事调配统一。
全镇教职工由镇中心校根据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不隶属中心校的完小由其所从属的镇级小学调配),镇中心校在安排下属小学的人事前要认真听取下属学校校长的建议意见,以使人事安排更加合理。
3、工作部署统一。
镇中心校根据市教育局、镇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订学校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以及作出每月、每周工作安排时,都应涵盖对下属学校的工作要求,并利用校园网及时各类管理信息,使中心校各项工作及时得以落实,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统一考核检查。
4、财务结算统一。
全镇小学实行一本账管理。所有各校均不得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二)资源享受一体化
1、共同享受师资资源。
要以校本培训一体化来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中心校的校本培训活动要做到全镇一盘棋,统一组织,统一要求,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要以教科研一体化来促进教师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中心校优质师资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鼓励骨干教师、老教师积极做好“扶、帮、带”。要进一步完善三级教科研网络,经常组织全镇性的各类教科研活动,共同备课,共同评课,共同探讨,实现共同提高。
要以人才管理一体化来加快师资培养。镇中心校要建立区域内教师轮岗支教制度,经常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送教支教,或选调年轻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到艰苦岗位挂职锻炼,加快人才培养。
2、合理配置教学装备资源。
要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完小的办学条件。要大力关注扶持完小的校舍改造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为提高完小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努力缩短完小与中心校的差距,达到区域内学校硬件配备均衡化。
要合理开发、利用物质资源。中心校及各片校的图书设备、教辅资料、实验器材及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资源要积极提供给区域内各学校共享,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装备资源在全镇各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各校也要加强对各类物资流动的管理工作,及时登记,防止人为流失损失。
(三)福利待遇一体化
规范农村学校福利津贴发放行为,使区域内教师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是调动完小教师积极性,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实现农村学校均衡化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1、各镇都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按年度确定镇域内小学统一的教职工人均福利标准,并做到逐年提高。
2、要根据对全镇各小学教师全年福利发放审核结果,并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情况,确定各校发放底额。再按全镇统一的福利标准结合各校发放底额,统计好各校教师的年度福利差额,由镇政府进行差额贴补,以达到全镇小学教师福利待遇一体化。
3、全镇小学教师一体化福利的差额贴补部分由镇财政支付,市教育局酌情补助给镇财政。
(四)督导评估一体化
1、各镇中心校、镇级小学都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制度,对各学校的生源情况、师资状况、办学水平、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质量和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等每年进行一次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差距,研究改进措施,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化。
2、要进一步完善年度督导评估制度。镇中心小学要制订统一的督导评估标准,统一组织检查考核,以促进镇内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镇中心校组织的各类优秀教师、先进集体评比及技术职务晋升,都要面向全镇学校和全体教师,做到统一评比,公开公正,择优推荐,并在全镇范围内公示。
二、指导思想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对农村小学实行区域内学校管理一体化,资源享受一体化,福利待遇一体化,督导评估一体化,以强带弱,努力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办学差距,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水平。
三、实施要求
1、要切实加强对“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建立“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帮助镇政府做好实施工作。
各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镇分管领导任组长,镇级小学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实施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 科创竞赛 创新 人才培养 途径
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在全国高校中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上海市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前身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是由上海团市委、市学联共同主办和上海金融学院承办的一项面向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大型校园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经过五年五届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逐渐成为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大赛以“参与、实践、创新、成长”为主题,旨在激发大学生探索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促进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拟从组织、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高校科创竞赛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有效作用进行论证以及对竞赛实现途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科创竞赛是高校创新教育体系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动力因素
何谓创新人才?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型人才的七条标准,简而概之,创新人才包括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则更要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在以上几方面有效的推动了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动力因素。
1.竞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系统中的新动力
根据激励理论的目标引导原理,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伸一伸手再努力跳一跳就可能摘取的目标物时,他就会受到正面的激励并努力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学生科创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可激励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渴望。于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新动力。首先,通过竞赛学生们感到自己受到关注,自身的创新潜质被激发,自信心增强。上海市市场营销大赛先后有近400支小组约2千多名同学参赛。参赛学生的整体表现和素质获得了专家评审团和各高校以及媒体的高度赞赏和好评。其次,通过竞赛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成为参赛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团队精神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创新团队的灵魂。上海市大学生市场营销策划大赛要求参赛项目以团队为单位开展竞赛,要求学生至少5人组成一个竞赛小组,开展至少为期一年的市场经营实践项目。从寻找项目到开展实施项目计划,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密切合作。没有集体合作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参赛项目就无法开展,更无法走向竞赛的舞台。
2.竞赛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是助推教育体制改革的引擎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学生人格的自我塑造,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理论上皓首穷经,实践上循规蹈矩,只能从业,不能创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正像徐匡迪院士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是读书、做题目、考试。这种办法注重的是继承,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填补了这部分空白,为学生创新人格的自我塑造提供了有利机会。一方面,学生通过竞赛磨炼了意志,增强了竞争意识,明白了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放弃,而这些正是创新人格中重要的内涵。2008年,上海市市场营销策划大赛特等奖“甘肃苦水玫瑰”的项目组成员曾经利用寒暑假在甘肃省苦水镇进行实地调研,历时两年在长江三角洲一带积极营销推广甘肃苦水玫瑰,并为苦水镇当地的农民带来了的经济收入。项目组成员普遍认为通过竞赛自己的意志坚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也增强了。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体制因竞赛逐渐改革。长久以来,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以“德、智、体”评定学生的在校表现。如今,学生科技竞赛的奖项也得到大部分高校的认可,将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一项考察要素。当然,目前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和培养,除获得竞赛奖项以外,学生的创新素质很难被量化进行评定。
3.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助燃器
拥有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关键要素,举办竞赛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创新实践的机会,从而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整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美国大学的研究证据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 首先,竞赛增强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上海市市场营销大赛要求学生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目标,撰写和陈述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注重考查学生在课外所作的调查研究,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如新闻晚报的评论所说,通过参加市场营销大赛,参赛的学生更加注重实际问题。其次,竞赛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从毕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那些在校园里接受过市场营销大赛锻炼的同学,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沟通、合作和工作能力;2009年,上海金融学院的两名毕业生成功地开办了两个创业项目,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正是在参加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
4.竞赛有利于在校园内营造创新的环境,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的催化剂
创造性是由主体生活在其中的那种“社会气氛”即“创造性环境”培养出来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的潜能,当其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就需要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大脑功能的开发是很不够的,尤其右脑的开发几乎没有进行。因此,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在校园中营造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参赛学生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第二课堂,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参赛学生总结参赛项目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回到第一课堂学习,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断创新。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带动了整个第一课堂的创新氛围。
二、完善大学生科创竞赛,引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探讨
大学生科技创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重视,其有效性也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得到验证,许多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院校都将组织学生参赛和举办校园竞赛活动作为激励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新途径。但由于各种限制因素,这种作用和效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第一,数量有限的竞赛活动无法全部覆盖到全体大多数学生,竞赛的受益面还偏小。经调查,上海金融学院5.8%的学生曾经参加过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第二,随着科技创新竞赛的不断增加和拓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到竞赛中来,教师资源越发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对辅导老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第三,各高校的教师激励机制还没有健全,缺乏针对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从长期来看会抑制教师的热情和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限制大学生科创竞赛的重要物质因素。当前,学生科技竞赛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和企业赞助。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第五,各个学校由于历史、专业地位和行业背景等原因,拥有的企业资源差异很大,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借助更多企业的力量。就上海市市场营销大赛而言,大赛可依靠的企业资源相对有限。随着大赛的发展不断壮大,竞赛宣传不断扩大,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第六,参与竞赛的部分学生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没有经过系统性的长期项目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报名参赛,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竞赛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竞赛的功利性追求。
为了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使竞赛进入到良性发展,笔者针对目前竞赛中的限制因素提出几方面完善建议。
首先,多途径提高竞赛参与率,扩大竞赛受益面。如学校依托某个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大型综合性的校内外竞赛活动,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和办学特色及自身条件,创办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竞赛活动。只有竞赛项目的多样化,更多数量的竞赛平台,获奖项目的增加,学生才会有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热情,竞赛活动的覆盖率和收益率才会提高,科创竞赛才会有价值。另外,组织一些辅助竞赛的科创活动,使学生们更加了解科创竞赛,提高竞赛在学生中的知晓率,例如以辅导竞赛项目为内容的讲座,参赛项目交流会,得奖项目总结宣传会等。
其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辅导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以提供教师培训和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作为激励的手段,学校应该设法为教师培养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提供必要的资金、条件和机会。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而是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
再次,提供物质保障,维持竞赛的良性发展。必要的资金、场地、实验设备和实践基地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学校加大对学生科创竞赛资金投入的同时,学校更应该拓宽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展校企联合、校校合作,更多的整合社会资源,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充实的物质资源保障。
最后,注重竞赛项目的实践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非获奖的能力,尽量减少比赛的功利性。竞赛除了规定参赛项目前期开展的时间(一般应至少一年),还应该重视参赛团队开展社会调研的过程和质量。一届竞赛的结束并不表示参赛项目的终结,一个科创项目一般在两三年后才能发展成熟,显现它的实际效益。因此,竞赛更应该关注参赛项目的持续发展,培育出能够产生具体社会效益的科创项目实体,而不是仅仅以评比出获奖项目为结果。
参考文献:
[1]余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研究,2002,4
身在大连感受突泉,更感到县委、县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实现突泉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性。
跨越式发展概念是在八十年代末期,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根据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经济增长的新方式,特别是在总结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超常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来的。纵观国内外发展经验,突泉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条件的。只要我们把资源整合好,把潜力发挥出来,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出来,淮北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一,经济发展功能要相对集聚。开拓新的经济功能区域,这是我们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载体和基础。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工业富县为目标,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地上、地下和域外三种资源,抓住基础产业,解决瓶颈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做强支柱产业,在谋划大项目上寻求突破,使全县工业经济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发展。这个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目标,两个市场,三种资源,四个产业。
第二,培育我县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产业龙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凡是符合产业政策导向,并能实现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带动就业的,就要想办法引进来。
第四,要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十六大报告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一个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一个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淮北最重要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鼓励、扶持和发展非公经济,积极调整改革国有经济。
第五,要坚持发展中小企业的主导取向。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有利政策,以中小企业发展为主导,为中小(文秘站:)企业发展服务,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第六,要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突泉来说我们要自觉接受科教兴县观念,科教兴县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关键是人才,目的是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七,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真正发挥城镇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和空间。通过城镇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进一步增强突泉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围绕如何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如何体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特别是队如何做好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等方面应开展一些有效探索,为突泉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正视差距加快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挂职学习,大连这个沿海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经济腾飞的快速,人才经济的场景,项目制作的精细,各项管理的科学和规范,求真务实的作风,发展经济的胆略和大手笔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挂职锻炼,我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来自于时展的呼唤,来自于职责的要求。对比大连与兴安盟,我认为:自然发展的规律都是优胜劣汰,沿海发达城市在厚实的基础上快速发展,我们如果不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如果不自己加压、自我提速、超常规发展,循规蹈矩只能使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一)在规划设计和产业导向的定位上,请“高人”借“外脑”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路子千万条,关键的是如何向大连学习,借用别人的智慧脑袋为地方的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进行科学定位,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群,进行错位竞争,然后做到换人不换思路、换届不换目标,实现管理的明确性、一致性、连续性的原则,向一个既定的目标作不懈努力,通过二至三届的努力,一个像样的产业链无论如何是会做起来的,城市的功能、形态会充分显现。
(二)关于学习与竞争。在大连这段时间,我深感学习的重要和必要。就是在这样一个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各种培训班、专题讲座经常举办,不断吸收比较前治的理论和理念,整个城市有浓重的学习氛围。有识之士认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按照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竞争最终是学习力的竞争。管理学家曾说过,一棵大树就是一个组织,庞大的树冠上结满果实代表产品和收益,树根就好比学习力,没有了学习力,失去了创新,所有的成功和果实都将昙花一现。因此在我县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社会极其必要,关键是形成人人讲学习的氛围,提升我们整个县域的竞争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三)学连经验要因地制宜。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经济状况、区位等等方面都与大连完全不同,不可能照抄照搬,但其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精神和理念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如一个方案的提出要有“开创性和可操作性”,只要是认准的东西,在实施中要有“坚韧性”和团队精神等是比较适用的。再者,政府各项工作都围绕着发展经济,净化投资环境,服务于企业,招商、亲商、留商而展开,是很值得提倡的。
走进大连感受先进
走进大连,所到之处,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经济发展强劲,市场繁荣活跃,城区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景象。在大连挂职的时间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对我来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经济发达,特色鲜明:大连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属于“三、二、一”的发展模式,其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一是经济规模大、实力强;二是经济结构合理;三是区域经济发达,特色经济鲜明;四是发展后劲大。
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大连不仅仅是大连人民的大连,也是全国人民的大连,是世界的大连。大连人的综合素质、文明程度、开放意识、发展理念、创
业精神和热情友好的态度展现了大都市的风范。挂职期间,从领导到一般同志纷纷伸出友善之手,生活关心备至,工作倾心交流,指教不遗余力,既有组织的温暖,又有同志的情谊。先进是一种综合性的折射,而宽广的胸怀则是重要的方面。求真务实,注意实效:倡导实事求是反映在工作中就是求真务实,从参加的大、小会议上,充分得以体现。他们不说空说、套说,直奔主题,分析问题非常客观,处理问题非常实际,提出问题有时甚至很尖锐,但没有空的、虚的东西,解决问题要取得的效果很明显,目的很明确。
敬业认真,工作扎实:同大连湾镇同志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中的认真态度很让人钦佩,就连聘用的工勤人员也有很强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
做事规范,讲求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连人的法制意识很浓厚,处理事务规范认真,讲求规则,讲求程序,避免了那种“决策拍脑袋、行动拍胸脯、走人拍屁股”的无序所为,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加入WTO后的规则意识。
远离土地的学农女生
以前,石嫣是绝对不会“晕楼”的,她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早就习惯了各种高高的“水泥盒子”。
去美国之前,她甚至早早就定下了要去国际大都市纽约看“水泥森林”的计划。
石嫣本科读了四年的“农林经济”,两年研究生的方向是“农村发展”。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被保送就读博士。同年4月,当知道学校有一个公派去美国当半年农民的名额时,她当时想也没想,就报名申请。
去美国的想法非常简单,去美国提高一下英语口语,也是动机之一。不过,对于石嫣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读农学的博士了,还对最基本的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一无所知。
在中国,一个学农林经济的不了解农作物生长,似乎非常正常――“学农未必一定要知道怎么种粮,毕竟农学有很多方面,不知道也不影响我们搞科研。”
2002年高中毕业的时候,石嫣这个文静瘦弱的女孩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要去学农。这还得从石嫣的爷爷说起,爷爷喜欢给她讲家族故事。石家祖上好几代都是粮商,规模还不小。祖辈怎么去农村收购粮食,怎么和农民打交道,粮食又是怎么种出来的……这让文静的石嫣内心充满了好奇。
不过,大学里学了四年的农林经济专业,石嫣并没有多少机会去农村,粮食、农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到了大学毕业,她也没搞清楚。
2006年,学业优秀的石嫣被保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成为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的研究生。“温老师做研究的风格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尤其是对于农业,他更强调一定要沉下去,要用脚去丈量土地。”到了人大,石嫣这才意识到,学农不可能轻松,一定下到农村,要和实践相结合。
读硕期间,石嫣开始做农业课题研究,跟着老师下乡搞调研。那个时候,石嫣他们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周下乡搞调研,吃住都在农村,每天也的确是和农民打交道。但她总感觉自己只是农村的过客。下到地里,跟着农民做些农活的机会非常少。
石嫣一直不知道农作物是怎种出来的,“毕竟学了那么多年农,即使不会做,起码也要会说。”
被美国的土地改变
石嫣是2008年4月份到的美国明尼苏达州的EARTHRISE FARM,这是一个CSA农场,刚到农场,尚未开耕,望着一大片光秃秃的土地,石嫣很怀疑,这个样子,能种出什么。
除了她,农场还招募了另外两名实习生,再加上农场经理夫妇,一共5人,要完成一年16英亩地的耕种和收获。因为是CSA农场,要保证农产品绝对不能施加农药化肥,也不能使用能耗大的机械。农场只有一个小型拖拉机,其他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人工完成。
农场的劳动强度大大超出石嫣的预料,身体上的疲惫一直持续到她结束美国农民生涯的那一天。但是,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劳累中,石嫣发现,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却在加深。
她已经习惯跪着干活,“当你跪在那一片土地上的时候,世界是不同的。”她说。
刚到美国一个月,农场遭遇了一次非常大的风暴,大风雨把树龄五十多年的大树都刮倒了,地里栽种的各种植物也东倒西歪,遭遇严重破坏。负责管理农场的经理夫妇当晚都没回家,一直在做保护工作。第二天说起这件事情,农场所有的人都像自己的孩子遭遇不幸般难过。
石嫣参加过美国农场的地球安息日庆典,在这一天,人们聚会在一起,有专门的时间安静下来,细细聆听土地的声音,思考自己ν恋刈龉些什么。
安息日还有很重要的环节,农场的人都聚集起来讲述地球的故事,对地球被破坏的问题进行研讨寻找对策。过去,石嫣这个专门学农的研究生从来都不去想这些问题。
石嫣会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到附近其他的CSA农场考察。那些养殖场、菜地……总会让石嫣有一种身处优美风景区的感觉。这是善待土地的结果,“土地最诚实,你呵护它,它就回报你,你糊弄它,它也糊弄你。”接触了土地,石嫣才知道这个道理。从美国回来之后,只要是谈起土地,她都会不自觉地神色郑重起来。
实习完之后,她给自己放假去纽约旅游,她发现,离开了活生生的土地,她已经不习惯了,她开始有些“晕楼”。
美国之行,不但让石嫣懂得了土地的珍贵,更重要的是,她看到了一个与保护土地密切相关的新农业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这种农业模式最早源于日本和瑞士,是指将城乡社区紧密结合,发展本地农业生产的小区域经营合作方式。农民在每个种植季节之初,就与居民签订一份购买协议,居民把本年度购买农产品的钱先期支付给农民,农民与居民要共同承担种植风险,并分享种植利益。
“小毛驴”农场
美国的经验,石嫣可以选择一个最简单、最学术的办法来“交差”――交一个调查报告或者论文。
不过,已经被土地激发热情的石嫣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把CSA模式搬到北京。恰好,导师温铁军所发起的公益机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在北京西郊凤凰岭下有一块刚承包下来的200亩的土地,就在其中给她辟出20亩土地。石嫣亲热地把那块土地称为“小毛驴”。
尽管有在美国半年扎实的劳动经验,石嫣心里也打鼓:虽然CSA是公认的能够让土壤避免再受化肥农药伤害,让土壤恢复活力的很好的模式,但在国内,这一套行得通吗?
在美国,更多人认同“b u y local,buy fresh”(越当地,越新鲜)的理念。许多参与CSA的社区居民更多考虑的是,一年掏出460美元,这笔钱既支持了本地的农民,来年自己又能分享到自然健康的蔬菜。
CSA是一种全新的耕作模式,要求社区居民和农民之间互相信任;社区居民为来年的收成提前买单;农民则努力劳作,提供给居民最好最健康的蔬菜。这在喜欢眼见为实,以锱铢必较为主要消费习惯的中国是否可行?
出乎石嫣意料的是,第一位客户竟然是在她还没拿到地的时候,就通过导师温铁军主动找上门来的。接着,通过老师、同学和客户们自己的口口相传,不到一个月,居然有五十多户家庭选择了和“小毛驴”合作。
50多个客户选择了两种方式参加CSA。“劳动份额”客户提前交纳1000多元,并需要定时到“小毛驴”参加耕种。“普通份额”客户提前交纳2000到2500元的菜钱。“小毛驴”要为这50多户城里人提供20个星期的新鲜蔬菜。
凤凰岭下后沙涧村的村民们,也有些纳闷,看看石嫣和她的同伴,似乎也没干什么特别的事情,也就是在后山下种了一块20亩的菜地吧,地不大,种地的方法一点都不现代、先进,最传统的人工耕作;种的菜也都是应季常见的品种,也不见得有多好。
但听被他们雇车去送菜的村民说,每周六,这些年轻人就会带上满满一面包车的现摘蔬菜,满北京城给人送菜,从西六环到东五环,从南六环到北五环。有些客户拿到菜的时候,都是下午了,但人家似乎也不生气,还和年轻人们有说有笑的,关系热络得很。
7月的一天早晨,“小毛驴”发现了一个废弃农药包装袋。这让石嫣非常震惊,拿着包装袋,她把一起干活的同伴们叫到一起,一遍遍地追问,非常认真地总结反思,是什么环节的疏漏,出现了这样的“重大事故”?
接着她在每周都会和蔬菜一块配送到客户家中的“小毛驴市民农园简报”中,很郑重地对客户表示道歉。到了周六,她又询问并提醒来参加劳动的“劳动份额”的客户,千万不要让农药化肥出现在“小毛驴”。石嫣不能容忍对土地的破坏就在眼皮底下进行。
不可逆转的变化女博士当农民,这一下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开始时,石嫣几乎成了专职的解说员,几乎天天都有人来访,从早到晚,嗓子讲得直冒烟。平均下来,每天还是要接待六拨以上的人。到了7月,为了不破坏“小毛驴”的耕作,石嫣不得不规定,只在周末接待参观和来访者。
一开始,石嫣也感觉累,有些抱怨。自己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万一自己都做失败了,怎么办。导师温铁军鼓励她,每个能来问的人,都是让土地好起来的希望,人只有越来越多,希望才会越来越大。
深秋之后,“第一季”CSA成功结束。石嫣恢复了一个正常博士生的生活节奏:上课,做课题,写论文……忙得没有时间去想些什么。“但每次上食堂,看到蔬菜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农场里的那些‘baby’。”她坐不住了,“我承认我已经爱上和土地亲密接触的感觉了。”
采访石嫣时,恰逢她的同学葛广宁来北京出差看她,葛广宁是石嫣的高中同学,在河北保定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作为老同学,他们见面的次数其实还算不少,一个月前,他们刚见过。但是葛广宁并不清楚石嫣现在在干什么,他想当然地说:“都读到博士了,应该是每天都在搞调研,做理论研究吧。”当葛同学听到石嫣和记者聊着她种菜的事情,他瞪着眼睛打量了石嫣老半天,一副怎么也不肯相信的样子。
在石嫣身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2009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石嫣参加了一个“首都高校博士生挂职实践”的活动,去到重庆江津。
一路上,石嫣和其他7所北京高校的博士生聊天。一聊,她在心里感叹:原来自己已经很难和这些同龄人一样思考了。
博士W子们都关心毕业之后自己的去向。一路上他们都在比较,到底哪个职业和单位工资高,待遇好。石嫣其实特别想找其他专业的博士和她谈怎么充分利用这次挂职的机会,去考察一下如今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做微观观察还是做中观、宏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