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

第1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训练;基本方法

一、前言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教学中,声乐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既面临升学的压力,又需要进行声乐学习,可谓压力巨大。基于此,音乐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声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高考时考出好的成绩,实现其艺术梦想。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音乐特长生在教学培养目标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高考升学率方面。很多学校在教学中,虽然有器乐、声乐、视唱练耳、乐理基础等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注重器乐课程,而忽略了声乐基础教学,导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容易把艺术升学理解为高考捷径。而这种教学模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目标极不相符,导致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升。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观念老旧,多以填鸭式的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无法有效地把握声乐相关知识。

(二)重技能轻审美

审美是高中音乐教学的本质,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并具有音乐专业技能,才能够得到演唱能力的提升。而审美培养首先要进行艺术技能的训练,通过审美引导,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品,表达作品。然而,在很多高中实际声乐教学中,由于声乐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导致艺术技能培养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意义。而很多高中音乐特长生也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仅仅以提高专业分数为学习的目标,并将高考作为升学捷径,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出现了严重的重技轻艺的现象[1]。这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歌唱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无法以艺术审美来认知作品,感受作品,理解作品,也导致教学创新受到了较大的阻力。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纵观传统的高中声乐教学,高中声乐教师几乎占据了整个教学的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始终处于听从的位置,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致使学生不具备创新能力,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知、特色。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思想可谓是一种枷锁,严重阻碍了学生歌唱技能的提升,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式地学习,无法得到个性的彰显,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三、高中音乐特长生声乐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师就要注意与高中音乐特长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特征、音乐学习状态、想法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教学,通过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2]。同时,声乐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结合学生适合的音乐类型、特长等,因材施教。另外,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分析,结合不同的作品风格、特征,让学生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通过发挥情感的作用,并选取内容简短、容易上口、音域狭窄的歌曲,使其掌握歌唱技能,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对声乐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更好地呈现作品,让教学任务得到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方式

大多数刚进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发声教学、唱歌训练,不具备相应的歌唱技巧。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特长生的歌唱方式,使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口鼻共吸”方式,让学生注意调整自己的发声与呼吸,规范歌唱方式,进而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可以说,呼吸是人体发声的主要原动力。呼吸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其一为胸式呼吸,其二为腹式呼吸,其三为胸腹式联合呼吸。而在这三种呼吸中,胸腹式联合呼吸被公认为声乐界的最佳呼吸方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了解最佳声音位置、最佳音质标准,通过掌握发声技巧,来唱出更加优美的歌声。同时,声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通过长期训练,让音乐特长生有意识地更正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形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三)强化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是高中音乐特长生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将来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若学生没有相应的声乐基础,就会导致后期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对音乐特长生加强声乐基础性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声,并通过灵活、高效的声乐练习,保证发音的标准及吐字的清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声乐课程教学[3]。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过程较为漫长、枯燥,因此,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声乐基础水平。大多数高中音乐特长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既要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进行音乐专业学习。只有打好基础,扎实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歌唱方法。

(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声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逐句教学,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腔调加以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灵活性、创新性,也致使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作品,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加以自主性创作、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自我解读,将情感、审美融入其中,以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看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结合学生的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真正为学生着想,以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特色,让高中音乐特长生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学习,进而增强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高中乐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相关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并适当运用经典曲目,让学生对每一部作品的内涵情感加以把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再次自主创新,融入自己的风格,将作品演绎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五)掌握学生的嗓音条件

高中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对于作品整体内涵的理解与把握,并将作品的曲风、民族特点、文化底蕴等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音质、音域、声音种类、控制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当风格的曲目来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通过对气息调整、声音控制来突出学生的特色,将歌曲的内涵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做到扬长避短。另外,民族特点为歌曲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民族学生的嗓音特色,以近域原则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民族作品,使其对本民族的地域风情、文化特征、唱法特色等进行准确把握,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提升其唱功。与此同时,声乐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曲目的难易程度,把发声练习控制在相应的音域范畴,结合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知识掌握程度来循序渐进地教学,从而实现学生歌唱能力、歌唱技巧的提升。针对声乐知识处于初级程度的学生,教学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让学生进行真假音转换练习,并打开中声区腔体,以找准共鸣位置,将气息、吐字、发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再逐渐放宽其音域,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4];针对声乐知识在中级程度的学生,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好换声区的重难点,学会控制气息,并将音量、音色予以控制,以便更好地歌唱歌曲、表达情感;针对声乐知识在高级程度的特长生,在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要以引导诠释为主,让学生融入情感,通过唱功来全面地展示曲目,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谓是基础,学生只有扎实学好声乐知识,才能够提高歌唱表演能力,并丰富表演形式,提高艺术素养,在高考时考出优异的成绩,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更好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声乐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状况、音色条件、个人特质等,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引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从而使高中音乐特长生在音乐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立华.优化高中音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3(09):145.

[2]金璐.对职业高中音乐班声乐教学规范性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5):197-198.

第2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鉴于以上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学情分析,笔者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现状,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全新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信息积累,强化体验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性。情感态度不仅仅表现为学习兴趣、爱好和学习态度,更多的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的态度。价值观则反映在作品价值方面,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验,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

上海市音乐名师培养基地导师、特级教师――张展英,在题为《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讲座中指出:音乐教师平时要注重各种信息量的掌握和积累,在教学中要综合各类艺术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量可以体现在:

1.文学作品中。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形象地表达了为什么斯美塔那《沃尔塔瓦河》会同样的催人泪下;欧阳修作品《醉翁亭记》中说到“曲径通幽”、“有亭翼然”,这种弯和曲线与民族舞蹈动作中的“三道弯”、民族民歌中起伏的旋律形象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民族元素中和谐、中庸、统一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对形象的审美表达。

2.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中往往体现着教材中的内容。影片《我是谁》中的非洲歌舞片段,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节奏快速、复杂多变的特点以及非洲鼓在非洲歌舞中的重要地位和非洲舞蹈的动作要领;影片《出水芙蓉》中女学生与史密斯老师共同演绎的拉美风情的音乐也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拉丁美洲音乐。

3.美术作品中。在印象主义奠基之作《大海》中,美术界所追求的自然界光与影在瞬间的变化在德彪西的笔下又通过模糊调式调性、短小动机缀合旋律等手法写意出来。音乐与美术形成了真正深层次的默契。

诸如此类有效的信息,教师平时要善于从各种门类中寻找和积累,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审美体验,轻松认知

笔者认为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把音乐中知识性、思想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轻松地聆听、参与,轻松地掌握。这需要教师把握住三点:

1.突出重点,抓住焦点深入

课改专家崔允t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时间里,把所涉及的所有信息都传递给学生是不行的,这样会导致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重点。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突出重点,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层层深入。如:在欣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让学生理解的重难点是了解浪漫主义风格在歌曲中的表现,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本课的焦点就是音乐要素变化。教师抓住音乐要素变化这一焦点,让学生反复聆听,关注歌曲的旋律、和声色彩、伴奏及音乐情绪等,让学生较深入地感受艺术歌曲的突出特征。

2.有效引导,体现轻松认知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知识点,或者过多机械性地提音乐要素。高中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与技能去满足、应付考试与升学的需要。如果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注视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纯知识理论为目的的学习会让学生忽略了体验音乐中的美感。《高中新课程理念》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是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尽量让学生轻松地聆听、轻松的参与,在体验中实施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爵士乐》一课中,就可以把整个过程设计得很轻松。《Don’t know why》是一首经典的爵士乐作品,诺拉・琼斯充满磁性的嗓音,让学生深深着迷。教师只要在欣赏前提醒学生“请关注这首歌的情绪!”一曲听罢,学生几乎都能正确捕捉到歌曲的情绪――淡淡的忧伤、愁怨等。接着设问:音乐通过什么手法让你感受到这种情绪?此时可以设计第二遍聆听,并且跟着音乐学唱,通过轻松地聆听来探索“布鲁斯”音乐的特点。乔普林的钢琴音乐《娱乐者》由于经常在游戏或动画中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形成这样风格的原因是特殊的节奏性导致轻重格的交错。学生积极的探索心态也让用“ ”、“ ”、“ ”、“ ”等节奏来创编《两只老虎》的过程也显得轻松而有效。伴随着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教师讲述着这位爵士王者的故事,感受着他的痛并快乐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理解爵士乐的精髓,即兴演唱着布鲁斯,演奏者拉格泰姆,宣泄、排遣自己的情绪。音乐要素都渗透在欣赏及思考的过程中,这比教师机械性地问及这个音乐的速度怎么样或力度怎么样效果要好得多。45分钟轻松地度过,而且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感受到了爵士乐的巨大魅力。

3.“简化”概念,帮助形象理解

@里的“简化”概念是指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形象地理解概念。

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西欧音乐发展史上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欣赏,总会表现出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作品多数为交响乐,不仅长而且很难理解。而一些类似“变奏曲”、“无调性音乐”等概念显得很生硬,难以理解。在欣赏时,就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体验的过程中,形象化地理解概念。

例如:在一堂名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优质课上,授课教师把变奏曲的概念作为一个知识目标,深入挖掘了两个主题旋律的音乐要素,先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并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旋律,再增加难度,通过变化音乐要素在一定的情境下再次模唱旋律。这样再让学生回答什么叫“变奏”。熟悉了旋律,进一步聆听音乐重复了几遍,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轻松地找到了答案,还有效地说明了什么叫“双重变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关注审美情趣,拓宽视野

1.关注学生兴趣、关怀学生心灵。

《高中音乐课标准解读》中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身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而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对相关知识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应该把流行音乐引入高中课堂。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

例如,在《爵士乐》一课的导入中,教师播放了几段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因为是流行音乐,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歌曲结束,教师提问:“这些歌曲都属于那种风格?”“爵士”、“摇滚”“ R&B”、“ Hip-Hop”、

“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学生就含含糊糊、似懂非懂了。当教师将这些种类一一解释过后,学生似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在《走进京剧》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请学生列举哪些流行歌曲当中包含了京剧的元素,并设问这些京剧的元素造就了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周杰伦的《霍元甲》、陶吹摹端杖说》、信乐团的《One night in Beijing 》……这些作品虽然都借鉴了流行歌曲的创作风格,但是加入京剧元素以后,使音乐具有了明显的“中国风”,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品味。

这些课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了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做出自己客观、理性的评价。

2.挖掘作品价值、拓宽学生视野

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各大洲的民族民间音乐、西方专业音乐的创作。这种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体验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民间音乐淳朴、情韵浓郁;古典音乐理性而严谨、现代音乐丰富而又各具特色……要让学生感受每一种音乐的精髓,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音乐能打动人心,足见其魅力非凡。而音乐课是否精彩,就在与能否充分发掘、体现音乐艺术这份魅力,能否让学生对原本不感兴趣的内容,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体验。而音乐也最擅长表达人的情绪和情感。音匪俣鹊目炻、音乐力度的强弱、音乐的音色变化等,都与人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有相同之处,非常接近于人的心理变化。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情绪、情感与音乐要素变化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相一致,就能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

四、树立“服务的心态”,伴随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尊重青春,伴随成长、完成生命成长的铸造是一个教师的基本指责。她提出教学要“宽则得众”,教师的使命就是用态度去改变学生,用宽厚之心去影响学生;“敏则有功”就是说锐利敏捷就会提高工作效率,要因材施教;“惠则足以使人”,作为教师就是要在精神价值上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在物质上与学生分享。崔允t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提到了教师的期望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教学中倾注情感与爱心,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服务的心态”,以真挚的情怀伴随学生的成长。小到小到家庭,大到单位社会,如果都能树立服务的心态,必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总之,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教学策略关键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具体现状和内心需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策略,引领他们体验更多乐趣、享受更加多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崔允t主编《有效教学》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4] 印涝斐著《五步相融打造精彩―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天地》2008.9

[5] 吴仁培著《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探析》《歌海》2011.2

[6] 黄聿芬著《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时效性》

《新课程研究》2009.9

[7]董巍著《大教育背景下的音乐鉴赏―――谈高中音乐欣赏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11

[8]吴松芳著《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第3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高效性课堂;教学设计;初中音乐

影响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缺乏学习的必要性,学生不感兴趣;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确,错估了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首先,把握全局,如果是新教师,应该利用假期把整个学科的体系了解一下,至少本册课本要进行系统的了解,要进行系统的备课,便于掌握教材的重难点,不至于钻进死胡同。其次,熟悉课本材料,达到脱稿的水准,这样在巡视、指导、精讲时不至于翻书或者到处看学生的书。要对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有所了解。其次,本课知识与技能落实上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有意义,是否具备相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有一个预设,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始终具备积极的情感。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常规课基本也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它在课堂教学起到辅的作用。运用得好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实现课常教学高效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每一位教师都要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方法及其作用,对学习进行方法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教会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重要手段。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设计理念,往往强调教学结构的严谨与细密,一切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追求目标的达成度,认为这就是高效。这种理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教学方式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社,首先,教师应该知道要通过什么方法把备学生、备教材、备媒体融和在一起,通过什么方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尤其注意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身份,调动丰体地位的学生。其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发扬集体的优势,重点分析学生情况和教法学法,既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发挥特长,形成个性。再次,充分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作用,多学习骨干教师的经验方法,让他们往教学中起到引领和爪范作用。教师不能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教师重预设、轻生成是当今教学的一大误区。

三、课堂的无效结果

无论初中音乐教学怎样改革,“高效的课堂”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事实上,脱离音乐思维而生成的结果都应视作无效的泡沫,没有对智慧挑战的生成更是无效的生成。把音乐课上成想象课、学生常作些不着边际的猜想,都应视为无效的生成。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常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还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老师少讲精练,学生多学多练。洋思中学最著名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就做足了“练”的功夫,有人认为,其精髓就是一个“练”字。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所进行的又一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四、教师的调控能力不强

实施素质教育后,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的自由度加大了,课堂氛围也较以往活跃了,但教师对课堂局面的调控能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强,如:合作学习分工不够明确,学生责任意识不强,教师却无法指导;学生的问题增多便不予理会,或者没有时间理会;一些好学生总是被频繁点名回答问题,角落里的学生往往受冷落,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过于热烈或过于沉闷,教师无计可施等。

五、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逻辑思维火花的碰撞,离不开心的交流,感情就是催化剂,可以让这一切顺利的实现。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缺少感情投入,不能有效沟通,课堂教学必然低效。要想从根本上弄清楚师生关系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谁是教育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没有学生,教师不复存在;没有教师,学生也不复存在。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健康的教学活动,才利于教学已知和未知的矛盾的解决。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转化关系,是一种复合关系,也是一种互为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业务关系。即:教学交往。教学交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即:对话、互动、合作、理解。

【参考文献】

[1]田福军.建立素质教育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D]学位论文.2009,(04):5.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3]鲁兵.打造高效性课堂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因素六种关系.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1月NO.1.

第4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 高中音乐特长生 “小团体教学” 实施策略 优势与成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艺术特长生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具体操作谈一些体会。

一、“小团体教学”模式的确立

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如: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一对一”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迫切需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充,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新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思路。

所谓“小团体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同质小组是将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异质小组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团体课,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各项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将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付诸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二、方案实施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团体教学”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权威性地作知识的讲解与示范,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力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积极地观察学生学习时的状态,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暗示,口头赞赏,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拥有积极的课堂情绪;三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从容地解答学生的提问。

2.科学的专业培训计划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学生有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力保障。学期计划的制订能使备课工作更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分别制订周计划与月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周作业和月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一首较长、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可以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叫做“月作业”;布置几首篇幅较为短小、解决某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的练习曲,同时规定必须在一周或二周内完成的,称为周作业;另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补充增加一些相应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术练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监督,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为一时完不成作业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基本进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步增强。

3.实施“小团体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4人或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1)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3―4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并扩大优秀教师的授课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2)团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人数可以在20―30之间,主要是加强乐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讲授和中外名曲欣赏等,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乐理基础知识、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声乐基础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录音录像、推荐优秀书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3)艺术实践课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要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与同伴自由组合,或以班级、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节目,充分发挥“小团体”每个成员的特色。学生在实践和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三、优势与成果

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次授课中只能教一位学生,假如一位专业教师带十个初学钢琴学生的钢琴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重复十遍,教学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开展“小团体教学”,可以将3―5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时,知识点只需讲一次,省下时间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进行点拨、示范、指导,再指出每个学生所存在的优缺点,这其中有共性问题,也有个别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了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而且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趣事,进入学会到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在课外学生可以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3.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由于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活动是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和应考能力,为通过高考面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校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五年音乐特长生的高考成绩过线率达90%,专业成绩名次在全区名列前茅,特长生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又一特色。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音乐;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7-0084-02

根据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和需要,要重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乐观向上审美能力的人为目标,以充满艺术与情感的音乐内容为载体,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内存和审美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大大优化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实在在地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造充满快乐的人文化、艺术化、个性化的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成为学会快乐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发现音乐的魅力,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拥有鉴赏美的能力。另外,音乐教师要让音乐教育延伸到生活之中,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信息媒介走进生活中的音乐世界,成为善良的、快乐的、会欣赏美的人!

1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整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为紧跟现代化教育的步伐,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力度,以便更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整合的细节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在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备课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多媒体应用、师生互动、实践活动、发展性的评价等方面,都是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加工,进而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发展的过程。整合也不应是单一意义的教师对于教学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应该有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展开对于音乐学习的探讨与思索。

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一个话题:探索“国之瑰宝——京剧”。提醒学生去和家中的老人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影像作品去了解京剧,通过探寻京剧的发展历史,了解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等,感受京剧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去了解本地音乐文化的发展。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准备了非常好的课程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或者网页为大家展示讲解,在师生共同欣赏中度过快乐的一节课,学生兴趣很浓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充分利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音乐资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同时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于音乐信息的提炼和了解能力。这样的整合也让音乐教学模式从单一的教师传递信息,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的乐园,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利用信息手段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有甄别地进行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延伸到生活中的有效策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需要在不断的应用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能最大化激发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培养出能适应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教育!

2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有利于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打破了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愉快、感官刺激的教学环境下愉快地自主地学习。电教媒体可以活灵活现地再现各种音乐素材,让音乐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地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多媒体能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地揭示音乐的本质。音乐教学离不开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不论是音频歌曲范唱,视频欣赏,还是乐理的讲解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轻松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那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辽阔的草原”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辽阔草原的歌曲的视频,学生欣赏着大草原的原生态的美,听着嘹亮的歌声,情随此境而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对音乐产生极大的热爱,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进而深刻理解草原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珍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3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改变音乐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变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师也作为普通一员参加到学生活动中,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探究、体验、感性活动的主体。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实践为中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

例如,在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的片头,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观看影视资料,让学生欣赏完后说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节拍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整体水平提供平台。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影视资源,使学生的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学习效果极佳。

4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世纪是人才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被提到很高的位置。学生可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创作教育体现在创作上,对高中学生来说,这种创作实为各种富有创意性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转变师生角色,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情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北京民间乐曲《童谣》的教学时,笔者根据这首调子的特点让学生自行编制一首体现本地特点的童谣,童谣的节奏感要强,主题要鲜明,要考虑到运用哪些乐器来完成效果最佳。这些任务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发现困难可以是小组合作来完成,遇到问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答疑解惑。这样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第6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活用教材;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后的新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版式设计新颖、教材容量增大,其中丰富的配套音响资料和课件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不同题材、体裁的中外作品、传统作品、现代作品,更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困惑也随之而来:教材内容增加了,部分作品难度也随之加大;学生对有些作品不感兴趣;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过多而课时较少,很难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另外,传统的讲解音乐、分析音乐,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和价值体现,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鲜活的,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灵活巧妙运用手中的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尊重教材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是重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活用音乐鉴赏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与同行们共勉。

一、活用新教材,转变备课思路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它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首要保证是“吃透教材”,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教材,对新教材的总框架和结构脉络有清晰的认识,认真钻研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把握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活用新教材,转变备课思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广泛收集资料。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教材相关的资料的搜集和积累,做到有备而来,通过书籍、网络或其他媒介了解信息,为每个单元建立“资料库”,内容可包含音乐鉴赏常识、音乐知识、作曲家介绍、作品介绍、美学知识、相关作品的视频音像资料(包括与教材相关的深受现代中学生喜爱的一些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和音乐会等),这些资料是教材的有益补充。搜集的过程也是教师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的过程,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大大降低课前相关教学知识检索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对自己学生的音乐心理特点要充分了解,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进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知道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最渴望欣赏哪些音乐作品,原有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掌握如何,还缺少哪部分的音乐知识,在音乐的认识上有哪些误区,该选择怎样的音乐素材来引导等,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根据情况选择教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最佳教学方案。

3.创设教学环境。根据所在学校特定的教学环境和多媒体设备,尽量在教室周围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如根据教学内容四周墙壁可挂些音乐家画像、名言,还可开辟音乐专栏等,这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准备。

二、掌握教学实际,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教材在课堂上得到升华。

1.用调整和取舍的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保留原有教材部分内容,删减部分内容,增加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并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素材。如第十五单元“学堂乐歌”,由于本节内容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现在的学生很难对它产生共鸣,学生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唯独李叔同的《送别》,旋律脍炙人口,让学生耳目一新,因此这个章节,我选取了李叔同的学堂乐歌代表作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增加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素材,如老狼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等,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现代校园民谣也是学堂乐歌的延续,两者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传唱的校园音乐。这样安排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加深了对学堂乐歌的印象,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用打破或调换单元顺序的方法调整教学内容。连续欣赏了四个课时的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后,学生上课的热情有所下降,传统民歌枯燥乏味,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于是我把结尾的《流行风》一课提前上,以《好汉歌》为切入点,对比分析“醇厚的中原韵”中《王大娘补缸》(《好汉歌》是赵季平老师在摄取《王大娘补缸》等民族音乐素材并加以艺术发挥和再创作。),并增加了几首当前受学生喜爱的周杰伦的流行歌曲《青花瓷》、《发如雪》、《台》等,这几首歌曲具有典型的“中国风”特点:配器上运用了中国的民族乐器;作法上运用了民族调式,歌词创作上运用了古诗词,再加上戏曲唱腔的配合,将现代的音乐元素和复古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起,用独特的方式传播和延伸着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化,既让学生了解了流行歌曲的特点,又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唤醒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利用课外素材,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沿着教学设计思路,围绕教学重点,合理利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外音乐素材,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灵感,对增加音乐作品的亲和力,自然过渡到教材音乐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用通俗钢琴音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和人声版的作品导入到巴赫的原作;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可以融入王力宏的《大城小爱》,用充满激情的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导入《拉丁美洲音乐》;用《射雕英雄传》主题歌《铁血丹心》为例,辅助巴赫的复调音乐教学,使复杂的知识点化难为易。《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中引用马克西姆演奏的现代版《革命》,体验古典与时尚的亲密接触,加深对古典音乐的印象。将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如“女子十二乐坊”渗透到教材《鼓乐铿锵》中,让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民族音乐对现代音乐的作用。还可以选用一些影视音乐,如在电影《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号》中体会苏格兰风笛的如泣如诉和悠扬;让学生在电影《奇异恩典》的主题歌中,感受宗教音乐的庄严神圣等。总之,合理利用课外音乐素材,使它更好地为教材服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活用教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开启智慧、认真钻研、不断创新,不断反思,教材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高中音乐鉴赏课也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8期.

[2]吴斌等主编.《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钢琴教育;音乐情感;培养

学生自主的发展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自我反思、自主研究、自定步调、自由选课以及自我定向等方式方法来提高和培养创造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能够成为钢琴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进而才能够成为一个主体性社会的成员。

笔者认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一直都是进行钢琴教育教学的归宿点以及出发点,想要培养学生在钢琴教育中的自主性,就必须要对其音乐情感进行培养,缺少音乐情感的学生是不能够对钢琴曲目进行很好欣赏的。下面,笔者就对音乐教学中音乐情感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钢琴教育中进行音乐情感培养要以情动情

在当代的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变观念,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现代学生接触的事物比较新鲜,接受能力也十分强,过去传统的那种事无巨细、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那么一定不会有一个理想的效果。我们必须将学生的情感作为核心,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启发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置,师生之间注重互动,这样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按照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懵懂到成熟,并且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认识以及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钢琴教学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往过程,在整个过程里不仅仅要有师生语言的沟通,更要有音乐方面情感的交流。在这样和谐的师生交往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用行为、人格和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研究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在钢琴教育中进行音乐情感培养要凸显主体收放结合

在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分散,将重点抓住,使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进行消化。教师要有意识地、反复地加强对重点钢琴知识的讲解,与此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钢琴教学中和学生进行游戏性的互动,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知识,其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和清晰。

三、在钢琴教育中进行音乐情感培养要创造一定的条件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充分地发挥,让学生进行主动地参与和积极地思考,并且要做到亲自实践。教师要对学生在钢琴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进行充分地培养。学生都是充满活力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自主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学生也是钢琴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的主体。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音乐的规律,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音乐的气氛和条件,促进学生音乐学习的顺利进行。所以,任何没有爱的钢琴教学都不能成为完美的教学,任何没有主动兴趣的学习都是不完美的学习。

相关实践证明,在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培养,其学习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将音乐情感培养的方式进行推广,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能够使钢琴教育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郎补俄.兴趣・魔力圈・魔力链――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形成的条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6).

[2]郭晓莺.浅谈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8).

[3]罗集虚,苏丁一,高腊生.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配置[J].益阳师专学报,1997,(02).

第8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的信息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微课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集中和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十分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认同。在中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通过微课的运用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的了解音乐知识,从而广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本文将从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阐述,从中总结出中学音乐教育落后单一的授课方式,并从中找出一些可行之策,同时分析微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和微课与音乐结合教育后的效果。

关键词:

微课;概念;模式;实践应用;效果

一微课应用概念与优势

微课,指的是微小的课,是将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知识点和环节凝练出最有效最精彩的部份,然后记录成视频,以供学生方便学习。它包含有教学内容、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和课件素材等等,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新型教学资源。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是可以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微课是将教育信息化的新教学形式,因为其教学时间短、教学方式灵活等特点,微课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正式学习的资源,也可以当作非正式能自主学习的资源,在教学领域中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因此,微课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技术的新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以最少的学习时间达到最好最快的学习效率。

二中学音乐授课模式落后

长期以来,中学阶段被老师和学生当作学习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它所能学到的知识比小学阶段广,又是作为进入高校前的基础知识,而音乐课并不是主考科目所以不受学校和教师重视。音乐是学生灵魂的艺术熏陶,是塑造学生素养的重要课程。学习音乐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更能排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学校对音乐课的态度决定着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态度,现在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对音乐课通常只采用书面形式教授歌曲,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旧课复习、新歌传授、学生自发练歌等的基本模式,落后又单一。而且,大多数中学校普遍缺乏合格的音乐授课教师,通常对学生的音乐知识都只是点到为止,很少有教师适当的去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音乐。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这种固定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要求,不仅导致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更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音乐课的氛围死气沉沉,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课程的学习。

三中学音乐微课授课方式

学校要充分了解音乐对学生的重要性,要给予音乐课足够的重视。在中学阶段,中学教师可以选择所学音乐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成微课。通过微课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体裁和形式特点的基本了解,体会音乐的艺术性,通过微课的直观画面使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知识。此外,音乐微课要使用媒体的表达方式,所选择的音乐授课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多种多样的图形、图像、动画和声色兼有的视频资料等。同时,学校应培养出一些幽默风趣、感染力强、语言概括能力强的音乐教师,这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想象力激发出来,更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塑造出音乐的画面感。微课的内容不同,教师在讲授中运用教学顺序也应有所不同。比如,中学教师应该在在具体讲授音乐课前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先进行播放,并增加音乐内容的感染性和画面性,让中学生在直观的微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微课中学音乐实践应用

(一)微课音乐旋律教学

学会倾听旋律才能唱好歌曲。而民歌是旋律最优美的宝库,不仅能让学生对音乐大开眼界,更能让学生注意到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性格与音乐特点。中学音乐教学可以把微课教学方式和民歌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的教学质量。民歌的旋律是最具特色最优美的旋律,教师在中学音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民歌的学习,充分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优美与音调抑扬顿挫的变化,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更好的学习其它音乐。例如在中学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将多首民歌最具特色的旋律部份剪辑成微课的学习课件,比如长调拖腔部份、舌尖颤音和上滑音等。然后让学生模仿微课课件中的经典旋律进行发声练习。因为微课课件中旋律学习的内容集中而且针对性强,因此学生能快速的掌握学习音乐旋律的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微课的应用,中学教师可以将相同音乐旋律特点的歌曲进行编排,组成旋律微课系列教授学生,让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微课促进乐理教学

掌握乐理知识对中学生提高学习音乐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将微课和乐理授课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中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能更直观的掌握,更能提高中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对音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如果出现节奏更复杂的音乐,将会给学生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造成更大的难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但通过微课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点。中学教师可以选择节奏紧凑、音符跳跃大的歌曲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将这些歌曲容易令人展开想象的音乐画面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微课独特的画面感受能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除此之外,音乐的五声调式、人声分类、休止符和常用的音符、音程、五线普等,这些乐理知识通过微课方式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形式,使得原本抽象无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不仅提高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加快中学生对音准的正确掌握。

(三)微课辅助乐器教学

乐器是音乐表达的媒介之一,通过乐器特有的音质效果配合音乐或婉转优美或激荡多变的音律,能将音乐达到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意境。乐器在音乐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主要位置。而在中学阶段学乐器并不算晚学,中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态度上仍具有优越性,只要运用得当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好的帮助中学生快速掌握乐器的运用。而微课教学就是学习乐器最重要的方法,中学生不仅能从中学到弹奏乐器的技巧,还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比如说学习吉他,教师可以将吉他演奏的要点、手势动作等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展示出来。弹奏吉他比较困难的两个动作是大横按与和弦转换,教师在播放微课的时候,尤其要注重大横按、和弦转换手指灵活搭配的动作和技巧的画面。在初学阶段,为了学生能跟得上步奏,微课中的吉他演奏可以放慢至帧秒,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大横按手指的动作与和弦转换时手指的配合,同时要播放手指在大横按与和弦转换动作时所发出来相应的声音,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直观感,让学生从微课中能领悟提高吉他的弹奏动作,掌握后通过练习将微课中学到的技巧变自己的。

五微课音乐结合成效分析

(一)微课歌声结合效果

歌声是最能调动人类情绪的声音。通过不同的歌声可以排遣掉人们很多的不良情绪:郁闷、难过、低落、痛苦等。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也会影到其他同学。学校可以合理安排音乐课,让教师整合所学歌曲的名称和教材后,将歌曲的内容、画面配合着歌声通过微画展示的方式,教学生一面歌唱一面随着歌声律动身体,之后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微课里播放出来的歌声来感受音乐里所包含的感情,负面情绪能很快的冲散。大自然的声音有能让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的力量,音乐教师可以选出一些含有雨声、水声、鸟鸣声等音乐制成微课,再通过微课形象的展示出雨、水和鸟等大自然画面,让在学生通过声形结合的微课中感受到大自然和谐优美的歌声,从而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对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这样也增多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二)微课音乐结合鉴赏

感受和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是中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上的最佳途径。感受欣赏音乐和唱歌、乐理和乐器的学习有所不同,而是在此基础上,将讲课视频变成小窗口放在微课右下方,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微课里传出来的歌声进行欣赏,然后辨别出歌曲所用乐器和音色的不同。通过聆听让学生了解到乐器的特点,并加深不同乐器和音乐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乐理知识结合现在感受到的音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创作能力,也将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六结论

时代的快速发展让社会逐渐信息化,落后的音乐教授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起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利用微课的时间短、内容集中、具有针对性等特点,将微课合理恰当的运用到音乐的教育中,让学生更直观更象形的了解音乐内容。将微课实践运用到音乐旋律、乐理和乐器的学习中,提升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微课应用到中学音乐教育中所得到的成效来看,微课是中学音乐教师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唐柱斌,肖志坚,朱予川.微课发展辨析及设计开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0):60-62.

[2]袁志芬.微型课程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09):18-21+48.

[3]柴占红.对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探索[J].大舞台,2013,(09):217-218.

第9篇:高中音乐教学重难点范文

【关键词】 音乐课堂 提问方法 技巧

音乐课堂的提问是一种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活动都是需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行的,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到好处,对于上好一堂课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部分教师低效乃至无效的提问现象比比皆是。如:在教师与学生的问答中,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实;没有思考价值,属无效提问,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不知何云,摸不着边际;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从而失去了回答的兴趣…… 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毫无目的、一成不变、不切实际的提问,则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扑灭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激情。

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性,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在长此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越来越不爱回答问题,尤其是八、九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的问题设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点拨一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有时,除了回答问题的孩子,剩下的学生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思考,甚至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这样,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也违背了我们设计问题的初衷。那么,怎样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设计课堂中的各种提问呢?

1.提问要照顾全面,体现主体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照顾全面,体现主体在音乐教育中,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并使他们终生喜欢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面向每一名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特长生和个别的尖子生,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所提的问题应有所不同。对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提一些知识回忆、能形成联系之类的记忆性问题;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提一些综合应用、分析理解、总结评价之类的认知性问题。

2.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必须重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问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十四册第四单元介绍奥地利音乐神童莫扎特时,导入时我先让学生们欣赏了他们最喜欢的一个流行音乐组合SHE演唱的《不想长大》,然后提问:“你们相信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三百年前的音乐家吗?”学生纷纷茫然显露出惊奇的目光,接着我又播放了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片段,学生突然发现歌曲的部分与播放的交响曲旋律几乎一样,课堂气氛就一下立刻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又接着再向学生介绍音乐家莫扎特的背景,成名经历和他的一些与现代音乐相似的乐曲,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然后我再让学生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样在音乐欣赏中学生能和作曲家产生共鸣,深刻体会到乐曲的精髓。

3.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

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必须紧扣授课主体。每个学校、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基础是存在差异的,教师提出什么的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差些的学生能够逐步跟上,缩小差距。再者,音乐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情合理安排,因此,提问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难点,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明确的针对性,根据目标把问题细化,难易问题结合,充分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好能够设计分层次的问题,对于音乐学习较薄弱者,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同学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提问不同的问题,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欣赏《天山之春》这一单元时,欣赏前先预设问题:你听出音乐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呢?你能不能唱一首此民族的歌曲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层层深入地去聆听,然后让学生回答,当然,学生对于第一个问题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全,那么就要多提问几位同学,还可以让学生先思考然后相互讨论并发言。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由此看见,教师在音乐课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比如,如果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学生就会机械的说好听或不好听。如果问“通过聆听,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就会调动自主性和主动性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初听音乐时,可以不出示课题,而以“你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等问题为引入,学生可以尽情地根据感受阐述自己的体会。例如:在欣赏音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一变奏时,有的同学说:“有一群比目鱼在水里欢快的游动,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会个你开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提高提问的技巧策略与艺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教师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以问题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课堂焕发出新的亮点,让音乐课有“问”更精彩!



[1] 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