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艺术论文范文

写艺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艺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当今学术界的某些观点认为,现代艺术设计属于西方文化范畴,源自于西方,其理念与中国无太大关系。笔者认为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特别是中国“和”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首先,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历史基础与前提;现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超越与延续。其次,中国传统“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异性,它们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方面,西方现代文化及其现代设计思想有选择性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和”文化精神。例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西方讲究“天人分立”,讲究人可以战胜、征服自然,结果导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与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这一严重的后果致使西方社会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绿色设计、环保节能的概念。这种观点也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价值的思想,事实上,现代西方文化特别是艺术设计已经吸收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人甚至提出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的新理念。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化包括艺术设计也应从现代西方文化特别是艺术设计中寻找有价值的思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我国现代文化特别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发展。

二、“和谐化艺术设计”

“和谐化设计”的概念及核心“和谐化设计”的概念。所谓“和谐化设计”,也叫“和谐化艺术设计”,是指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坚持以“和”文化精神为指导,在处理人、作品(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构成作品(产品)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调和其矛盾与对立、使之获得动态平衡,建构一个有机协调的统一整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的实用和审美的双重需求。四、“和谐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谐化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指现代艺术设计的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协调关系。主要包括:设计主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体与消费主体关系的和谐、主体与客体关系和谐、客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等等。

(一)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主体”包括设计主体和消费主体,是设计中人的因素。“客体”是指设计对象,即由材料构成的产品或作品,它属于设计中的物的因素。因此,从本质上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设计中人与物关系。客体是联系设计主体与消费主体的中介与桥梁。主体与客体关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设计师与产品或作品的关系;二是受众与产品或作品的关系。要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实现设计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设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作品或产品是设计师的创意和设计意图的物化,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要通过作品或产品来表现;另一方面,设计师是产品或作品的直接创造者,设计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产品或作品的艺术品位和特色。当然,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在产品或作品中的体现程度,受到设计手段的制约。所谓“设计手段”,是指设计师用以作用于设计对象的一切因素,包括物质手段(硬件)和精神手段(软件)。设计手段是联系设计主体与客体的中介,采用何种手段对设计效果的影响极大。在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现代艺术设计中,必须建立和谐的人——机关系。电子计算机是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人——机关系中,人永远处于主动地位;人制造和利用电子计算机为人类造福,绝不能成为电子计算机的奴隶。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电脑及网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每一个现代设计师都应当把学习和掌握电脑及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这是建立人—机—产品(作品)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必要条件。

(二)客体关系的和谐

客体关系的和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客体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二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和谐。首先,产品或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为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产品或作品的形式构成关系的和谐。前面讲过,西方传统美学是特别重视形式美的,受其影响,现代艺术设计十分重视产品或作品的形式构成关系的和谐。比如:平面设计一般由文字、图案、色彩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形式美。其中,文字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某些平面设计中,甚至可以文字为主题。图案由点、线、面三个要素构成,协调点、线、面的关系,是构造形式美的关键。可见,能否构造和谐的色彩关系,对设计效果的影响极大。

(三)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

所谓“和谐化设计”十分注重设计主客体与环境关系的和谐。设计主客体与环境的关系是指人、产品(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设计离不开环境。“如果我们脱离环境而存在,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设计活动,也不可能产生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正确的设计也就不可能创造。”艺术设计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学者把研究设计主客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称为“设计生态学”。从设计生态学的视角看,设计生态系统是由主体、客体与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离开了环境,设计生态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行。主客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环境对主、客体产生重要影响。就自然环境对设计的影响而言,自然环境成了一些设计师的灵感之源,比如,当代西方有的设计师受生态环境被破坏而产生灵感,提出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新理念。

三、结语

第2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选题阶段:论文的选题,也即是科研的选题,有时一项科研可产生多篇论文。选题过程一般可分为三步:

初拟题目:在这项工作之前必须手中有信息、资料和设想,当然可以是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总结,大致可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临床遇到的罕见病和疑难病例;⑵危重病人的诊治经验;⑶阅读国内外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受到的启发,进行技术和方法的移植研究;⑷新药、新仪器的临床应用,新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⑸上级布置或招标的题目。在初步考虑拟选题目之后,应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避免题目类同、结论陈旧和不符合客观事实。在别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寻找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题目。

实验研究阶段:这包括应用国外或国内的先进手段、药物、手术方法、检测等进行临床试用、观察和随访调查,并用动物或正常人作对照试验,要求详细记录各种数据及资料,作为论证和评价成果的依据。

整理、分析资料和总结阶段:对以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临床分析和比较,得出显效、有效和生存率、死亡率、发病率等结论,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引证文献作对比。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及制约因素,并对病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进行论证,包括预后的估价。最后对论文作出自我评价,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撰写论文阶段:该详则祥,该简则简,文字简练,用语准确,恰如其氛,切忌浮夸和虚构。当然,在产生论文以前,每位作者必须学会文献检索,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的X2检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回归运算、如何选择样本大小等,努力阅读医学情报信息和文献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才能水到渠成写出真正好的论文。

五.医学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

科研设计的选题与立题问题标题太长,主题不突出。标题与内容不符,或题目太大而内容贫乏。标题单调,主题不明确。关于题目要求:⑴可检索性;⑵特异;⑶明确;⑷简短。命题方法:⑴方法;⑵结论;⑶探讨。

关于把“构成比”当“率”的概念问题。

在医学文献中,我们发现有些作者对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感染率等概念混淆不清。

关于疗效的确切评价问题。

只有观察组没有对照组: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医学研究结果如无适当的对照比较,就难结论。即使有了对照组,若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同样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以上可见,对照组与实验组一定在性别、年龄、病情、病期、病型、部位、疗程等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才有可比性,其结果才有科学价值。

病例资料经过有意无意的挑选:有些论文,对所谓“资料不全”、“疗程未满”、“未随访到”的病例剔除不计,这样所得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疗效高,因为若如此剔除,其结果的科学性必然成问题。更有甚者,对一些数据,主观臆断地以某种原因为理由加以剔除,完全失去了这次研究的意义。

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不够。⑴无明确的客观指标、仅凭患者主诉进行考核;⑵观察、研究人员的主观偏面性;⑶考核标准过低;⑷数据未经统计学处理;⑸考核方法不够科学。统计学分析的差错。⑴对照组的设立(随机同期对照、历史性对照、不同地区或医院的对照交叉对照);⑵随机化分组(简单、区组、分层);⑶盲法(非盲、双盲)。

以上资料,说明了在考核疗效时一定要注意:⑴病例资料的可比性;⑵客观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⑶考核指标要有严格的科学性(可比性、指标不能过低,不能有主观偏面性等)。图表的应用问题:图表是表达研究数据,使之一目了然的最简洁方法。一般来说“图”是从“表”来的,可以使读者从图中看出一个大概趋势和实验内容。在图表应用上,可用文字表达的就尽可能不用图表,必需用的也不宜过多,一般在4幅以内。

第3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武术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

武术文化中的武德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武德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既有中国古代先进的伦理道德,又融入了当今先进的意识形态,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性。武德精神中诸如尊师爱友,互助互学,以武会友,讲究信用,见义勇为,不逞强欺弱等品质是中华武术传统道德的体现,把武德作为共同遵循的一种言行、处事之规范信条,把习武者培养成谦恭虚心、修身正心,规范举止的人。因此,在高校中利用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不断地灌输其武德思想,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伦理道德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熏陶,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伦理道德,这样势必也会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形成公正、诚实、仁爱、友爱的良好道德风尚。武术文化中的健身养生思想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协调并进的一类人,而身体又是他们学习工作的本钱。有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身体承受不了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夭折,而武术要求身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从而可以起到健身的功能。并且,武术除了具有健身功能以外还具备明德的作用,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性和意志品德。坚持武术练习,会让学生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使他们能够以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面对压力。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难以生存,没有创新就不能发展,而创新也是武术文化发展的灵魂。武术文化中的创新是通过武术动作的想象,将会使大学生思维力长期处于一种集中状态,从而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水平,这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在武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势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长期的注意力才能把动作学好,这有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向理性、逻辑方面发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深度加大,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当代校园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其实质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将武术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融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知识的学习。武术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武术文化的主要支柱。例如:道家的“道生万物”观;儒家的“爱人”与“知天”;易经中的“阴阳辩证”、“天人合一”等古代经典哲学理论,这些理论的融入使习武者具有虚心谦恭、修身正心,规范举止的态度及操行。因此,将武术文化中的哲学理论融入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人际和谐。另外,武术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亲密程度和交流频率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够相比的。在学练的过程中,可以使同学们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学习武术的快乐,使同学之间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这无疑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展提供了内在保证[2]。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武术文化的发展策略

建立健全武术文化教学体系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武术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把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到武术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新的武术文化教育模式。高校应该深刻挖掘优秀的武术传统文化,利用武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休闲娱乐、修性养性、创新的功能,把武术教育上升到宣传民族文化、继承民族遗产的高度上去,从而促进“文化武术”的本土化教育,进而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化发展。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编适合学校的新教材传统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内容丰富多彩。如果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势必对宣传和弘扬武术文化起到很好的效果。将高校武术文化资源作为评优指标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内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务必将武术资源作为学校评优的一项评价指标。现在高校中普遍面临着武术师资力量不足,武术书籍、器械、场馆缺乏,校园武术网络一片空白等因素,这严重制约了武术文化在高校校园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投入,加强武术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中华尚武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领导重视,加强宣传武术经费是开展武术活动的基本保障。学校的领导要重视本学校武术教育,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建设资金的投入,努力改善武术场地、器材的设施,在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发扬传统武术文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武术教育工作者抓好师资的培训工作,是武术能否在学校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武术的师资培训已远远滞后于武术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文化培训班,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并建立考核制度,使其成为武术教师上岗的基本条件。加强武术社团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武协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聘请一些校内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素养高、技术过硬、武德高尚的老师担任学生武术社团、协会指导老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武术协会组织,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高校要为其提供场地、器材、资料等信息。它能起到宣传传统武术文化,研究和练习传统武术功法,实践科学训练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武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大力开展校园武术文化活动,搞好校园文化氛围。武术文化节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举办武术文化节,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园武术文化节是传播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武术兴趣的有效手段。武术文化节,系武术的感性与文化的理性相结舍,融武术知识、武术表演、武术比赛、武术征文、等多种武术相关活动为一体,并以武术活动为载体,为师生提供一方舞台,以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宗旨,并以“健康、快乐、文明”为目标,最终实现育人的大目标。

第4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渐过度到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心理特征是:①无意注意占优势;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③观察随意性;④意志自觉性较差;⑤学习习惯未形成;⑥思维非逻辑性,操作能力很差。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游戏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变。

(一)注重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注重经验唤醒,促进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建构数学知识。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注重习惯养成,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初入学的儿童,往往还没有建立学习的雏型,因此小学一年级是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由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要优势,一年级学生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在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加强调控,多多开展小组竞赛,定期评价小组表现,宣布比赛结果。可以将老师的要求物化量化,设倾听星,操作星,守纪星,智慧星,作业星等多个奖项。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这间的竞赛。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第5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在多声部视唱练耳的教学与训练当中,所用到的音乐作品通常是多声部作品,这就意味着单声部旋律视唱训练难以满足多声部“协作性”视唱训练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视唱训练中“协作性”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培养方式为:由多名学生共同完成一部多声部视唱作品,这里并不是指简单的齐唱或是旋律在最高声部,其他声部是陪衬的单旋律与伴奏样式的作品,而是通过“协作”式的多声部视唱作品训练使学生对多声部旋律产生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立体的“协作性”思维能力。这种“协作性”视唱训练,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试图进行“理解——分解——再构筑”的一个复杂过程,通过其他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与训练(和声、曲式、复调)使学生具有对多声部视唱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具备找出多声部作品中每一线条并分析其音响效果的能力(分解);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拆分出来的单一线条式的音响效果(即多声部作品中所分解出的单一音乐线条)以多人视唱的形式进行演绎,从而进行融合(再构筑),以提高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声部之间“协作”的理解能力。通过此种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在视唱训练过程中能“分清主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部多声部视唱练耳作品“二度创作”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对多声部视唱方式进行理念上的转变。

二、其他基础理论课对“协作性”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关于和声

这门基础理论课对“协作性”视唱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微观上分析音乐作品的途径,这一点从和声学的定义中就能看出。和声作为音乐作品的“支柱”,往往使得音乐富有感情与层次。在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圈所营造出的和声进行中,蕴含着大量的富有“倾向性”的和弦连接,从“纵向思维”上来看,这些和弦连接在整个音乐作品中,不断地起到变换“色彩”的重要作用。反之,从“横向思维”上考虑,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和声之间进行的和弦连接在拆分成单一的音乐线条(声部)后,其带有向调式主音“倾向”的趋势依然明显,也就是说,这些音乐线条在整个和弦连接中被剥离后仍然可以独自成为一条单独的音乐素材(旋律或隐伏旋律)。如上所述,和声的特性为视唱练耳训练中“协作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和声的掌握与理解,学生可以分析出多声部音乐的色彩变化以及和声“倾向”,从而更好地演绎多声部视唱作品。

(二)关于曲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基础理论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宏观上分析音乐作品的有效方法。在这一点上,“结构”对于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曲式与作品分析恰恰是研究音乐作品“结构”的科目。在针对“协作”式的多声部视唱作品演唱的训练当中,如何在宏观上更加富有感情并且准确表达作曲家的意图,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学生对于多声部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不了解,从而无法明晰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隐藏在音乐作品“深处”的丰富情感。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法从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来进行全局式的分析就不能洞悉音乐作品中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动机”在其整体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使用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基础理论课所传授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宏观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作品“结构”的见解。在明确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后,学生们会对于视唱训练中“协作性”能力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不再一味盲目的“机械式”的进行视唱训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整部作品,进而进行“协作性”的训练。

(三)关于复调

如果说和声学和曲式与作品分析这两门学科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从宏观与微观上理解多声部视唱作品的途径,那么复调这门学科,就直接为培养视唱“协作性”能力提供所必需的大量且直观的“互动”式的研习音乐作品。因此,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种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称之为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演奏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使其各声部进行有效地进行“协作”。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清晰地处理各声部之间的强弱对比,从而使其各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声部融为一个整体。通过研习复调音乐作品不难发现,其具有独立意义的声部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逻辑性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却又有相对独立的特性,为多声部视唱中“协作性”训练提供了完美的思维范式。在多声部视唱“协作性”训练中,复调作品的视唱训练,通常是让学生自主分声部并练习各自声部,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完成“理解与分解”的两个过程。然后大家进行协作练习,最终完成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诠释。

三、结语

第6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 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 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 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 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 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 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3.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 写毕业论文,是培养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一条途径,而要从第一手材料中找根据。对医学院校来说,多去附属医院查病案资料,是很有裨益的。尽管已有现成的科研结果文献,也肯定还有被忽视的空白,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发现空白,从另一个侧面去要相关第一手资料。

第7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谈起,着重研究了中国当写作意人物画的写生技法特点,并指出了写生时的技法要领,供同行参考。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晚熟,它出现于工笔人物画已经成熟后的两宋时期,由石恪、梁楷将书法行草的笔法入画,以其天才的创造表现的减笔人物画发展而来的。但在其后的七八百年间再没有出现一个成就斐然的写意人物画大家。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艺术以及素描理论的系统传入和影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学派指出中国画的出路就在于以西方的素描造型来加以转化。随之素描也成为了写意人物画的基础训练科目。同时,直接以笔墨宣纸放笔直取的意笔人物写生也成为高校国画人物的主修课。重视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当下精神世界,更推动了写意人物画的复兴和发展。随着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刘国辉等一批批优秀画家不懈的写生实践,中国写意人物画可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其风格多样、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具备了超越前辈的优势。

1写意人物画写生技法特点

从技法层面上讲,就“小品”和“创作”比较而言,写意人物画之“写生”,具有更为不易超越的难度,因而历史上并未迭起而成峰巅。应该讲,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不仅是为锻炼画家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基础训练,更应该激发出更多的表现手法和超脱巢臼的表述语言,从而自觉地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Www.lw881.com一幅好的写生作品,正体现画家在对象与画面之间的再创造,即在画家与模特儿的面对面交流中,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真诚表述,还应更加注重艺术语言、精神内涵和审美形式的高度融合。

写意人物画写生很重视兴会、灵感,要有情势所动,讲意在笔先。要意识到写意人物画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停留在眼睛表面的视觉形象,而是经过眼睛传达至内心的胸中意象,不能仅仅把写生对象当作模特儿,而应该想象对象是一位生活中有丰富情感、鲜明个性和某种特定身份的人物,包括神情姿态、个性特征和情感活动等等,还应赋予某种情绪、情调,直至对表现对象有所感受;“心与物化”,情满意足,胸中似乎涌动一股非画不可的激情。作画者还要集中注意表现对象的关键部位,形成一种着力于对象的大体外形,和不具体确定细节的“视觉闪现”,要抓住瞬间的感觉,把一个具体复杂的视觉对象简化为一个蕴藏着张力的、强化了的、夸张了的甚至是某种错觉的基本形,注意外轮廓的大致走向以及外形造成的画面空间关系。

2写意人物画写生要领

造型是一切视觉艺术的根本要素。要认识到写意人物画写生不是对客观对象的机械模拟和复制,而是通过观察、分析,加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以意为之,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没有完全摈弃“意象造型”的意味,要求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又是作者主观认识的审美意象。

笔墨情趣有同于书法情趣,是画家情感投入的结果。笔墨讲品味、讲格调,靠功夫和修养得来。只有长期的训练和感悟才可“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疱丁解牛”、“郢匠运斤”的境界,心手相应,取象达意,寓偶然于必然。

重造型、讲笔墨,仍然是需要努力坚持的。写意人物画的造型和笔墨有时很难区分,有时形即笔墨,有时笔墨即形。写生中,为表达写意的意趣、风貌和气派,作者不能就形是形,亦不能单纯笔墨,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一代又一代画家永恒的课题。徐悲鸿学派由于过分强调素描关系和造型的严谨,大多作品呈现出较重的“写生状态”而削弱了笔墨,但也不乏因自觉向笔墨靠拢而获得成功的画家,如卢沉、周思聪等。新浙派人物画也以素描为造型基础,但对传统的西式素描进行了改造,弱化光影强调结构,并加强了线的表现功能,在笔墨上向已成熟的中国写意山水花鸟画借鉴,取得了造型与笔墨的相对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呈现出千姿百态、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流派、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应运而生。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表现对象的任务和审美作用。“写实人物画是人物画中的主体,要永远作为主要方向去研究”。要画好写意人物画,写生这条艰辛而富于挑战的路我们还得继续走下去。

3小结

时至今日,受当前美术思潮的影响,艺术创作讲求重观念、轻技能,似乎绘画仅凭激情和观念就可以完成。中国画写意人物写生除了在艺术院校近乎尴尬地尚存一席之地外,已基本不被学界所关注,写生一类的作品只能作为习作在院校之间的观摩交流展或画家的个展中展出,除此之外便很难在其他的展事中见到了。而在走访欧洲的各大美术馆展出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中,并没有将“创作”和“习作”做严格的区隔。如果把有着题材载负的人物画“创作”比喻为千锤百炼“九朽一罢”的电影艺术,“人物小品”是兴之所至、情趣盎然的即兴小品表演,那么有着“习作”意味的写意人物画写生则为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舞台剧,它同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文国.凝神取形澄怀味象——谈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观[j].美术大观,2006,(01)

[2]王莹.漫谈中国写意人物画[j].中国美术,2007,(03)

第8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和谐社会;作用

一、传统文化艺术及其精神动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而丰富多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艺术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民族习俗、政治、经济、宗教乃至审美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它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艺术”这一词的演变,可以看出与劳动生产的关系密不可分。“艺”字原为“薮”,在我国甲骨文中,它是人类在种植的形象,象征着劳动技术。我国学者邓福星先生写道:“人的起源不仅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且使之成为必然。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从猿到人的转变看成是上述三个主要体系的进化――人类各部分器官和机体的日趋完善,心理机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这些都是艺术发生的基本条件。一切精美的传统文化艺术品无不出自人类灵巧的双手;动听的歌声需要人的歌喉才能唱出,优美的舞姿也要靠人的肢体来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既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也就从根本上规定、制约着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基调。……”“科学充实提高了我们的知识生活,而艺术也同样充实提高了我们的感情生活”,唤醒了人类求美精神意识。如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穿孔也几乎都是红色,因为他们的穿带都用赤铁矿染过,这是他们最初的求美精神意识的产生。也许红色引起的感情愉悦中积淀了人的想象和理解,或许原始人从红色想到了与他们生命攸关的火,或许想到了温暖的太阳,总之,这一切都促使了人类的求美精神意识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促进了人类精神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传统文化艺术品则是物化了的人的精神,其产生离不开人的精神活动。

首先,传统文化艺术是以人的社会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有了社会交往等强烈的心理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就产生了传统的文化艺术。

其次,传统文化艺术离不开人的情绪、情感与想象。由于人的情绪、情感等的推动,加上艺术丰富的想象,人们便把旧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了新的艺术形象。一切传统文化艺术的出现都是思维的结果,离不开入的精神活动,都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依赖于人的精神活动,一般是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及相互转化的结果。

从精神层次来说,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完成依赖于意识――潜意识――意识,这一点我们从原始初民的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出。他们通过对梦的表现与交流则导致了人类最早艺术的实现。如原始初民们几乎人人怕死,然而在梦中他们又“见”到死去的家人或熟人,于是醒后就造出一个“天堂”与“地狱”的世界,以及“图滕”艺术等,而这一认识的途径是在梦中,绝大多数是形象的梦,是潜意识的产物,梦态生活及对梦的分析导致了艺术的产生。尤其现代艺术创作则更与人的思维等精神活动不可分,一切创作都是精神活动的结果。由此可见,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对人类生活的涵盖面广泛。在世界文化历史的进程当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和谐文化的精神意蕴。

二、传统文化艺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艺术活动中,传统文化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促进了群体间以及人们与先祖、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巩固了民间群体的稳定和发展。在艺术活动中,传统文化艺术终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艺术包纳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宗教、伦理、道德、价值等全部精神文化和生产劳作等物质文化。传统文化艺术是依赖民众生活而发生和存在的,依靠群体的齐心协力来维系生存和发展,使民众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和频繁,同时,也使传统文化艺术更为广泛和普及。

人类有史以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的各种传统文化艺术,并不存在先进和落后,而只有文化观念的差异及由此而形成的美学观念的区别。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体的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都遵循着一个本质的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感情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在传统文化艺术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和精神力量。

第9篇:写艺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问题;措施

前 言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须要突出民用的特点,要能够充分考虑住户的居住感受。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就应该对当前民用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期获得解决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我国民用住宅设计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发展概述

1.1 可持续性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造价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就当前而言,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被绿色节能的环保发展模式所取代,这也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在民用住宅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根据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以及风土人情,在满足建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能够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要尽量直至避免使用不可再生能源。

1.2 民用住宅耐久性需要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持续走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旧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当前而言,我国的购房权限一般在70年左右,而事实上,很多房屋不到70年就被拆除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和能源。为了提高民用住宅的使用寿命,就应该逐步提升建筑的耐久性,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需求问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资源,提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3 民用住宅的舒适性

与普通的风景区建筑和商业建筑相比,民用住宅建筑的舒适性要求更高,这也是民用住宅建筑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民用住宅设计之前,相关设计人员要能够考虑到住宅中不仅具有中年人,还有儿童和老人,因此,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要能够满足相互的标准,使得空间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此外,民用住宅建筑的设计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方便人们的正常出现,还能够带给人非常舒适的感受。

1.4 民用住宅的适应性

民用住宅建筑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性、多样性以及抗震性等方面。其中,民用住宅建筑的地域性主要体现在湿度、温度以及城乡差别等方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考虑建筑与这些因素的适应性。多样性主要指的是,不同的人群对于民用住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要。抗震性主要指的是,民用住宅要能够根据当地的地震状况采取相关的抗震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切实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

2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布局不合理

2.1.1 错层设计不合理

错层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不仅能够对房间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而且能够形成层次感非常强的效果,使人们获得舒适的感受。然而,错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房间都适合设计错层的。一般来讲,设计错层的房间的面积要在一百平方米以上。如果设置错层的房间面积脚下,就必须要采用踏步设置,这样一来房间的空间就会更小。值得注意的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带要避免采用错层,不能为了房间的美观而采用错层,否则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2.1.2 跃层使用不合理

在住宅内设计跃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空间的变化和整体气派,然而,并不是所有住宅都适合设置错层的。一般来讲,比较大的空间适合设置错层,而对于较小的空间设置错层就不太合理了。通过在房间中各个用房分层布置,可以省去公共楼梯的使用,从而增强住宅别墅式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户内楼梯都要占去一定的空间,如果居民家庭中有儿童和老人则一般不适合设置跃层。

2.2 厨房和卫生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是重要的设计内容。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标准,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科学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卫生间地面坡度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导致长期积水甚至积水倒流的问题。厨房的分区很不合理,不能够满足正常的做饭操作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做饭的舒适感。此外,各种插座、电线不能够很好的接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空间的整体状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3 住宅朝阳设计不合理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朝阳设计非常重要,其不仅影响到房间的温度情况,而且对人们的心情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民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将重要的房间或者是卧室设计在朝阳的位置。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到朝阳问题,而是只进行简单的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用住宅建筑的整体水平。

3 提高住宅建筑设计水平的措施

3.1 注重空间合理布局

3.1.1 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在民用住宅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套型的功能分区显得非常重要。所谓的功能分区主要就是将不能的功能位置进行隔离和划分,从而使得空间能够得到最科学合理的利用。一般来讲,套型的功能分区主要涉及主卧与起居室分离,食寝分离,洗漱区与洗浴区分离,学习区与工作区分离等等。在民用住宅中,对功能区划分的越高,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空间使用效果。食寝分离主要就是将就餐区和卧室进行分离。要能够将主卧和起居室分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家庭的私密性。住宅空间私密性如图1所示。要能够将工作区和学习区分离开来,从而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互不干扰。洗浴区和洗漱区分离就是将洗漱区从洗浴区分离出来,设置专门的洗漱区域,也就是常说的干湿分离。套型功能空间划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

3.1.2 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知识背景、审美观念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对于住宅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达到不同人的要求,民用住宅设计人员要能够根据不同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实现民用住宅平面布局的多元性,最终能够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3.2 提高厨、卫布局水平

民用住宅内部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非常重要,其设计质量对于整个住宅建筑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厨房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密切关注电线线路、天然气管道以及各个区域的预留问题。当前而言,很多人只是简单地考虑厨房的空间而没有考虑到整个建筑的空间,使得厨房设计很不合理。此外,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要能够注重干湿分区,使得布局合理。要对民用住宅的常用数据进行正确的使用,部分民用住宅设计常用数据如表1所示。

3.3 注重民用住宅的朝向设计

民用住宅设计,要能够兼顾风向与阳光的照射情况。使得房屋能够在夏季有足够的自然风吹进来,提高室内的凉爽度,又能够在冬季有足够多的阳光照射进行,使得卧室等主要单元有充足的阳光。其中,建筑的日照数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如表2所示。

3.4 注重民用住宅的细部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设计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建筑细部的设计也就是建筑细节的设计。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不仅外观要美观,功能要齐全,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也要独具匠心,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设计。一个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细部,而一个完整的建筑设计,又是由无数个细部设计组成的,所以不可以忽视任何一个细部的作用。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而且体现了整个建筑设计甚至是一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和特征。

4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遵循建筑设计相关规范进行。此外,还要能够细致考察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合理布局,注重细部的设计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健康舒适的住宅。

参考文献

[1]雷汇.浅谈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

[2]黄力潜.住宅建筑设计之我见[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