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教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返贫”现象
人们一般把新教师入职前的专业素养匮乏视为贫困,把他们入职后经过努力适应了教育工作视为“脱贫”,把他们在此之后出现的难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素养匮乏的现象称为“返贫”。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返贫”并不鲜见,而且有日渐扩大的倾向。导致他们专业发展历程中出现“返贫”现象的主要因素有: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延迟滞后、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较差、青年教师的职业性向偏失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动的缺失。针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返贫”现象的成因,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预防、延缓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返贫”现象,直至消除“返贫”现象。
一、追求实效性,精心打造青年教师培训的终极目标
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性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举办的多种层次、多个专题的教师培训活动在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扩展理论视野、提升教育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理论引导价值。但是,上述培训模式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未必有现实作用,原因在于: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面临的实践问题远多于理论问题,相对宏观的政策、理论、理念的培训,不如引导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案例研讨;教育行政培训大多要教师集中异地、暂离岗位,或多或少带有“权利”“福利”色彩,其分布机会就不会均衡分配给农村小学青年教师;专门为青年教师举办的培训,因为涉及到学科面广、人员众多,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考核机制,难以保证培训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追求实效性,仍然是当前很多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培训不该放弃的终极目标。这里的实效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培训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理论认识的深化、教育理念的革新、职业性向的发展有切实的效果。在相对“务虚”的层面上有实效;另一方面是对农村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教育方法的改进有切实的作用,在相对“务实”的层面上有实效。前者要求“务虚”型培训应以先期调研为基础,切准教师教育理论需求脉搏,找准他们教育理论的短板,从青年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部门工作需要出发开展培训。此外。教育思想的更新与转化,与职业兴趣、职业理想等有密切关系,因而,培训青年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教育观念的持续发展,还要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职业性向等方面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后者则要求“务实”型培训应该针对青年教师所面临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围绕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教育研究和民间团队建设等方面落实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事务,将培训与青年教师的校本培养结合起来,如与“青蓝工程”中的“老带新”、青年项目的扶持与调控、同事交流与合作的推进等结合起来。无论是教学主题的培训、班级管理主题的培训,还是教育研究主题的培训,都应以理论指导实践的适切性、案例分析改善的直观性、研究方法程序的可操作性为原则选择学习和研讨的主要内容,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应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素养和能力。
二、保持内隐性,行政调控青年教师的民间话语表达
青年教师培养,人们习惯上认为这是行政话语;青年教师成长,人们习惯上认为这是民间话语。二者话语意味表层上的对立导致了来自行政和民间两方面的偏差。行政话语掌握着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控制权,其关注的问题可能与民间话语关注的问题存在差异,比如:过分凸显行政需要,强化用制度驱使青年教师承担繁重的业务;一味聚焦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忽视了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需要;等等。与此相对,民间话语往往作为行政系统的相对面,在不被行政话语认同的无奈中,以一种消极适应、主动避开甚至有意识拒绝的方式,在青年教师群体中蔓延开来。离开了行政力量的扶持。青年教师的民间成长方式效益低缓。
这样的现状呼唤对行政力量与民间话语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行政系统作为强势方,应该主动运作引导。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民间话语的力量向学校事业发展轨道靠拢提供合适的平台、有效的机制。为避免过于强调权力影响产生的矛盾及弊端。行政力量要善于转换角色,把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显性话语权转变为隐性话语权,从行政权力的直接控制,转为引导、启发、支持、遴选的间接控制,通过资助民间团队、鼓励教师合作、提供开拓空间等方式,推动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爱好、特长或理想追求实现专业成长,使青年教师得到充分理解和支持,并乐于将个人成长与行政愿景保持一致。从而获得民间话语与行政力量的良性合力。
当前农村青年教师的民间交流,远比官方提供的交流平台要丰富得多,如QQ群、教学沙龙、远程互助、结为民间师徒(相对于行政的“青蓝工程”中的“师徒”而言)、教师假期联盟、教育博客交流、QQ空间、专业论坛等。这些交流有很鲜明的圈子化、私人化色彩。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教育教学的审视反思,也有教育研究的经验心得;既有对行政系统的评价批评,也有对个人生存状态的牢骚不满;既有闪光的思想火花、深刻睿智的智慧见解,也有只见一叶的偏激片面之词、消极倦怠的心态宣泄甚而有不合时宜的指责谩骂。显然,这些民间话语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是多重的、复杂的,行政系统如果漠视或者以“教师私事,不好干涉”的借口逃避,显然忽视了这股力量的现实作用。行政部门可以倡议某一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建立民间交流组织,并提供时间空间、必须的物质条件和服务支持,将民间交流逐渐导引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题化。
行政管理部门对民间话语的隐性调控方式还有很多。针对学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关学校发展的事项,学校可以采用项目招标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的参与,提供资金、人力、研究便利等方面的支撑;由骨干青年教师以个人名义举办教育交流小组、成立教学研究团队或举办专业发展沙龙,动员民间力量承担组织管理职责,青年行政领导有意识地作为成员参与,以身作则力行研究,接受团队的规约,融入青年教师群体;行政领导申请QQ账号、建立BBS论坛等,邀请青年教师参与交流、讨论;等等。这些方式、途径和平台均能为行政隐性调控民间力量提供不容易引发防范与对立情绪的机会,获得行政命令难以实现的效果。
三、凸显文化性,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并建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学校的建构无疑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铺设了一条通往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道路,许多教师带着热情投入学习活动,理论视野、理论深度都有所拓展,但是很快学习热情消退。农村青年教师出现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有:把普遍性的教育理论用于指导真实情境中的教育实践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需要教师能够处理理论未涉及到的或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处于积累期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一要求难度较大,容易打消教师的学习信心;群体性的理论学习共性鲜明,过于丰富的理论信息形成了“混沌效应”,使青年教师丧失了自主反思的机会,以致产生茫然和无所适从感;非团队型的、松散型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内在凝聚力的形成。
上述情况提示我们,仅有行政倡导的学习制度与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考虑更为深层的动力和长效的支持力。向前延伸一步,行政系统就必须思考学习文化的构建问题。学习型学校对青年教师能够产生长效推动力是基于价值观和意义系统基础上确立的共同愿景,它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学习意志力,并获得持续的动力。愿景可以是关系学校整体发展的,也可以是每一小学习团队的,还可以是青年教师自主确立的。不管哪一个层面的愿景,都要有引领青年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潜在功能。如果不重视以共同愿景作为导引,不仅教师的学习行为是短暂的,而且学习引发教师的思考也是不系统的。
一旦愿景得到确认,学习型学校的文化建设就要考虑塑造青年教师开展学习的主体心态和主体行为。青年教师的学习心态、学习行为是通过眼界、情趣、取向和交流等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有些青年教师的学习以教材使用和对农村的适用性为中心,有些青年教师的学习以面向农村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为中心,有些青年教师的学习以推动农村儿童健康成长为中心,有些青年教师倾向于埋头勤学、深入思索,有些青年教师以做导学、以学促做,有些青年教师善于思辨能够高屋建瓴……无论哪一种行为方式,只要能够围绕共同愿景,带着推动教育实践、改善教育行为、提高专业素养的心态、精神,就蕴含着青年教师的价值追求,就蕴含着最有活力的文化因素。显然,塑造这样的学习文化,需要学校领导具备高瞻远瞩的眼界、开放博大的胸怀和奖掖青年的魄力,以鼓励青年教师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不懈学习。
四、鼓励开拓性,让青年教师拥有教育“试验田”
作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思想观念及其行为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深度和力度。在这一改革历程中,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模式的影响,教学反思、同伴合作、专家引领的观念深入人心,其倡导的专业发展实践模式也被青年教师身体力行。但是,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隐藏其中。一是一些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对课程改革移植、吸收、借鉴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术语、新说法奉若圭臬,忽视了本土概念的创生,制约了自身的观念创新、思想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二是新课程改革推出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在试验区开展改革试点,推出成熟的课型、经验后逐步推广,继而扩展到全国范围。各类教学比赛与成果展示推出的成功范例成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学习借鉴的范本,教育行政、各级专家常常用与“成功课型”的距离远近、与课改主流话语价值取向的贴近程度来衡量青年教师教学是否合乎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是否成功。长此以往,被主流话语认可的课改经验笼罩了农村小学青年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自上而下的权威压倒了青年教师探索的自主性和勇气,行政手段的推进局限了青年教师独立改革实验的空间和可能。一句话。宏观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未来力量的主体,其个人思考、个体试验、个性提升的权利被忽视了。三是对于正在成长期的青年教师,“试误”的机会对他们走向成熟是不可或缺的,但对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功利性要求剥夺了这些机会。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功利性。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很少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水平,给学生灌输许多他们难以理解的政治理论和德育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难将这些高深和抽象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而对于教育者来说,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他们多数认为,不论如何强调素质教育,但学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是反映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主要的有效信号,升学率仍然是评估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因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高分,把分数看成是学生素质的外在表现,似乎分数越高素质越强。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的情况使中学教育表现出严重的唯智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方法增多。高中生兴趣广泛,对知识充满了渴求,往往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几经调整,但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脱节仍较为严重,陈旧单薄,缺乏针对性,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再者,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理论的基础知识,如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经济学等内容。这些内容深刻、抽象,而具体编排中未能很好地将之具体化,活化。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历的中学生来说,自然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低下。
3.教育方式的单一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把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灌输自然就成为主要方法,一节课基本上是满堂灌、独角戏,“我讲你听,不懂硬灌”。教师满堂灌,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主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而“注入式”、“填鸭式”的灌输使得教学的双方互动变为老师的单方“演说”,学生的思维受限于老师所教的范围,所以高分低能就不可避免,同时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研究自己如何教,不研究自己教学的对象,不掌握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有的知识讲得过快过深,学生接受不了;有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师还是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的讲,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不顾学生的个性,天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上的差异,统一要求,同样施教;还有的教师,课前不了解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去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讲课时盲目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学生不但没有受到教育,反而对教师的做法产生反感。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1.优化师生关系。以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教师面前会表现出畏惧感,即使老师受到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爱戴,但在老师面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害怕教师,教师也不了解学生,久而久之双方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需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交往之外,还要充分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自我意识较强而且自尊心也很强,只有当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尊重、被信任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不断高涨。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善于掌握的教学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被关心者也是被尊重者。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是随着师生双方的亲近和悉程度而不断改进的,越是亲近,其间的距离就越短,师生间的关系也就越好。
2.拓展教学内容。教材是由专业人员经过专门的、长时间的研究,写作、评审而形成的,相对而言是较为合理的而全面的。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要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范本来对待,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来转化教材内容。但是,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即,学生有什么样的经验? 社会生活有什么新变化? 科学技术有哪些新成果? 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更利于学生对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 等等。对于教师而言,要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做一定的改造。也就是说,教师要将学生经验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要把适合于学生学习的与本模块有关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来。换言之,围绕特定的内容,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做改造、丰富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钻研每一目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自己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自己搜集的生活中生动、典型的事例、素材活化知识,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范例中展示知识,使学生做到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不断拓展和更新、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生动的典型的课程资源再现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各种策略活化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冲突、困惑中自己提炼知识。
3.优化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学生,学习好又听话的就是好好学生。教育者对那些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节拍走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凭分数高低给学生定格者也不在少数。由于片面强调成绩,导致整个教育过程以分数作为教学的“衡量器”,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奖惩的依据,分数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的法宝,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完全被分数所遮盖。必须改变这种目标评价上的导向性错误,建立过程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不唯结果“论英雄”。建立多元化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整体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提高评价的民主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97-02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目前,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尚未根本转变
在就业压力和市场竞争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日益明显,高职院校在普遍强调“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同时,仍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一般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往往围绕专业和市场而动;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各种“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或是“根据专业特点”理由予以削减或减弱;思想政治理论领域获得科研立项相对难度大且经费投入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常面临各种形式的边缘化尴尬境地,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事情,与己无关。凡此种种,必然导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不到重视,进而影响课程的吸引力。
(二)实践教学活动保障机制不健全
实践教学活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是实施实践教学的最大障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阐述“理论联系实际”,而应是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带领学生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或在校园内举行知识竞赛、专题辩论会等活动。顺利开展这些活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经费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学生人数配备了相关的实践经费,但真正开展活动起来这些经费还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三)难以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学校虽与外单位挂了牌建立了教育基地关系,但实际利用率不高,缺乏长久规划。已经建立了联系的企事业单位也普遍认为,经常接待学生的社会实践麻烦多、负担重,没有对应、合适的人员、时间及精力来接待学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去联系实践教学场所比较难,去陌生的单位联系就更困难。而失去了稳固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行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应更符合工学结合的特点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更应从工学结合的实际需要出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围绕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确定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同,逐步形成职业道德的自我选择、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态势。
1.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培养与教育的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通过自身感受。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优良的职业品质和职业心理,进而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鉴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技能,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教育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在教学中,要把现代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注重突出爱岗敬业、团结创新、服从守时、沟通协助、吃苦耐劳等职业态度的教育与培养。
(二)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应做到学院各级领导重视,实践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实践教学经费有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充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地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有着区别于与高于其他专业课程实训、实践的意义和功能。因此,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不能再停留于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做课余活动来点缀,而是应致力于实践教学的拓展,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延伸,具体落实到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头上。学院应像对待专业实习、实训一样,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必要的课时,合理量定学分。同时,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教师、学生投入相应的体力、精力和财力,因此,学校应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经费,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最终落实。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缺乏相对固定的基地,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全面、稳定、顺畅地开展,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学生大多数时候只能分散进行实践,给教师的指导、监控及成绩考核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社会联系,有条件的学校应抓住机会,没有条件的应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和社会上一些有关单位协商,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及周边城、镇、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典型及革命历史教学资源,以学校的名义与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组织、单位签约,建立相对固定的若干个实践教学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实施场所相对稳定。而学校则可以利用其科研、人才、人力优势为基地单位提供相关服务,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
广西的高职院校应抓住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自治区关于打造14个千亿元产业和4大新兴产业的契机。抓住服务广西新发展的契机,加强校企合作,争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有一个突破。另外,各个高职院校之间也要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互相到对方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拓宽实践领域,又可以节约实践经费,一举多得。相对固定
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大大减少实践教学的不可预测性、随意性,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形成一个开放、协调、优质的教学模式。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安排应与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相融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相融合,既能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渠道,又能使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地发挥效用。这种融合,更重要的是摈弃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学习“各自为政”的旧思维,是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打开局面的一种方式途径。这首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出击,了解相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计划安排,抓住时机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题,在相关专业课程布置实践任务的时候及时跟进布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任务,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相对自成体系的专业实践(实习、实训)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五)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
在不断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考评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教学考评的内容与形式正从单一走向多样,从静态变为动态。但这种改革在办学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的高职院校仍然显示出它的不足。最明显之处在于,这种考评仍以传统的课堂为中心来考查学生,忽视学生在工学结合工程中“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的表现。因此,应积极改变这一传统的考评方式,构建出符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考评体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考评方式方面,可以将学生课堂实践教学汇报、企业调研报告、实践教学的态度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考评依据综合起来。评价由学习的过程、结果、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估等构成。学习过程评价方式包括考勤、态度、学习效果等;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问卷、学习档案等;教师评价方式包括作业、论文、评语、鉴定意见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高职院校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3-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当今的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急需一批掌握精湛技术的毕业生投身于企业中。现代学徒制就是一种集校园教学与企业实习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在学习与工作的相互协调下,学生能学有所用、即学即用,并在工作中反思、继续学习。但是,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学徒制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传统化,难以满足当代企业的人才需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都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时“死记硬背知识点”,没有使学生培养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与能力。在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尤其是理工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教育意义。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方向上要与国家保持一致,所以要注重熟记,把政治教学内容熟记于脑海中,于是就出现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但是,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需要的不是没有主见的人,而是希望学生能理解好理论知识,懂得这些知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
2.校企两点,管理困难
在学徒制模式下,学生要在学校与企业两点之间经常往返,而这给院校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徒制的最大优势是使学生早早进入企业,而不是等到学生毕业了才安排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学徒制使学生在企业中真正成为其中的一员,为学生带来了归属感。但是,在学校与企业间,学生的经常往返不仅给院校管理带来了困难,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疲惫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目标上,要本着以德立人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个学生的道德败坏,那么即使他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也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甚至有可能会危害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党的先进性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勇于探索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能熟练理解、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术,以便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能将课本的道德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与实践。
2.校企共建,双元育人
学徒制的两大主体是学校与企业,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院校要与企业签订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使院校与企业共同育人,发挥双方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点。在校企合作培养学徒的过程中,院校的教师主要负责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给学生;企业的师傅则负责带领学徒,把职业岗位中的实际操作技能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起来。由于学校与企业是共同合作的,所以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要由校企双方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学校里的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卷面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而企业中的师傅则负责评价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并通过实践操作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企双方的合作下,学徒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3.合理安排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时间冲突的问题,校方要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校要与企业商量,应当怎样安排课程才能不影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实践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院校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安排整合课程,使学生学习的课程能有效弥补在企业中当学徒的缺点,一方面能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能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以良好促进学生的学习。企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安排必要的实践环节,而且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中的实践技能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为我国人才市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院校要善于调查与发现,找出当前学徒制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合理安排课程,共同考核学生,携手培养人才,为我国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8.
一、班主任角色定位的问题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班主任应正确把握好教师自身的角色,在工作中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护和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经常深入班级,把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1992年刚任教时,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当时我19岁,和班里高个子同学年龄相差不大,起初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可好景不长,我便暴露出自身工作弱点,班级管理被动,班风有所涣散。我只好以严厉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但管理好班级仍然困难。经过请教老教师和个人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管理班级时没能把握好对学生“严”与“爱”的分寸,以致虽然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却没有得到他们的尊重。后来,随着教学实践的锻炼和生活阅历的积淀,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均取得了明显进步。2001年秋季,我接任了一个班风班纪较差的班级。当时这个班“调皮捣蛋”的同学较多,我就从抓班规建设入手,多深入了解学生,争取其他科任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给学生以爱心和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该班终于旧貌换新颜。
二、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问题
班主任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组织实施者,其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及自身师德素质,将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和精良的业务素质。
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鲜活的、源源流长的水。”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此,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学历提高学习、普通话过关、新课标新理念培训、信息技术教育、班主任培训和骨干教师“国培计划”学习等,为自己教育教学管理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系统学习《教师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任教以来,我先后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心得笔记、诗歌、新闻通讯等各类文章1000余篇,相继在《中国教师报》《安徽教育》《少年文史报》《阜阳教育》等省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并数十次在全国、市、县(区)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师基本功大赛、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比赛、征文活动中获奖。
三、做好学生表率的问题
大教育家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行动做表率,做到言行一致。学生是教师最好的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映射在这镜子里。作为班主任,自身的仪表、言谈举止和工作态度,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能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在多年的班级工作中,我总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记得一次上语文课前,我刚走进教室就看到讲台旁有好几片纸屑。我没有问值日生,而是弯腰把纸屑捡起来放进废纸篓。这时,我听到一阵骚动声。原来,同学们正在捡拾自己身边的废纸片。等我环视教室时,每个座位周围都已干干净净。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实则胜过千言万语,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拉近了师生距离,树立了师表形象,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优化班风班纪的问题
一个好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班风班纪建设作为学校校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教风、学风的形成。作为班主任,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要抓好开学工作。每学期开学工作比较忙,班主任要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开好和同学们的见面会,上好开学“第一课”,开诚布公地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与其交朋友沟通感情;二是做好和新同学谈心,了解、熟悉他们的家庭情况、周围环境和个人习惯等,以便进行因材施教;三是建设好班委会等班级组织,选好用好班干部,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使其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其次,要优化班级环境。整洁、优雅、舒适的教室环境,可以养成文明、向上的班风。班主任可适当安排学生布置教室环境,在黑板上方悬挂国旗、贴上激励学习的标语,在墙壁四周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和“知识角”、“表扬台”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严格落实班规。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大力表扬好人好事,营造良好的班风班纪。第四,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利用班会、队日活动、家访、歌咏比赛、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教育,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丰富班级文化。实践证明,多年来,我所负责的班级在环境卫生、班风班纪、黑板报评比、素质检测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五、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比较繁琐,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如果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天,我发现学校里部分同学沉迷于玩“弹珠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我班学生也有这种现象。起初我在上课时对学生“三令五申”,虽然表面制止了这种风气,但后来一些学生却背着我玩得更欢,看来这样的管理欲速则不达。针对这种现象,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班干部组织同学开展了一次以“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通过讲故事、歌曲、小品等形式,从不同侧面表达出有益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不良的课余生活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性,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班会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主动交出了“弹珠子”,一场风波自此闭幕。
六、后进生转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