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范文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

第1篇: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范文

制度是学校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学校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学期,学校行政在听取了广大教职工意见与建议后,经过讨论,重新修订了以下一些制度:

1、《校务公开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安全制度》、《重大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这些制度以往就有,但是有些条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学校通过对一些条款,文字等的修改与增删,进一步明确了指代,方便了操作。

2、《值周班班主任与值周学生岗位细则》与《值夜与值周教师工作职责》。制度详细指导并规范了值周、值夜教师及值周班级班主任、值周学生在履行工作时应该落实的具体工作规程,使初次参与值周人员也能明确工作职责,了解操作程序,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3、《班主任考核办法》、《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办法》、《教职工年度量化考核办法》等。这些制度的修改与更新,是学校尝试从以往对教职工较多地关注查错揪误转变到更多地激励创优争先上来,更细致地关心教职员工的心理感受,是制度的执行者用积极的态度与心情来对待学校工作与个人成长。当然,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是惩罚的方式有所变通,“重奖励、轻处罚”是现代员工管理的一个趋势。表彰优秀者就是对犯规者的一种惩处。

4、修改完善《办公用品领用制度》,对办公用品进行细致分类,明确领用条件,严格报批手续,加强仓库管理,落实各类登记,尽量减少损耗与浪费,把好节流关。

二、加强学习达成共识为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造势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其中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教育中就应该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在暑假教师师德学习会上,校长主持介绍了一本名叫《没有任何借口》的世界畅销书,以此为切入点,拉开了我校精细化管理的学习讨论与工作尝试。“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在接下来的几次教师大会与教研组活动中,学校又通过组织观看汪中求主讲的“细节决定成败”讲座录像,布置学习会、讨论会与撰写心得体会,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不负责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正确态度是正视现实,踏实敬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发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三、多头并举细致入微用可靠的执行推动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培训、注重实践,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学校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本着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把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全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为全面开展核心技能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推行“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本学期,派出二位机械组教师到****挂职锻炼一个月,让教师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的技术、工艺与生产流程,掌握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并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水平。

其次,送教师到高校深造,有计划的选派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到高校攻读硕士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

第三,选派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与考核。我们根据专业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高校举行的技能培训,使教师取得技师、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今年暑假参加省级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有43人,参加国家级技能培训的教师有4人。

学校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在学期初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时间、地点、指导教师、参与人员、培训内容五落实。在培训形式上,做到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各种比赛活动。在培训内容上,有师德教育、法制教育与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进行科研、撰写论文等等。

在市区两级首届“首席技师”评选中,我校**获台州市车工“首席技师”称号。**获得椒江区钳工第一名的好成绩,********等老师获得**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提升理念、落实抓手,促进学生品德与技能的共同进步

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一线操作工,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一般并不十分高深复杂,学生相对容易掌握,但工作环境和条件却相对较为艰苦。企业在录用职高生时固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但最关心的却是他们的人品素质,、行为习惯、劳动态度,强调是否具备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强调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依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不断转变与提升职校的育人理念。

学业成绩普遍较差,抽烟、打架、逃课、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地发生。面对这样地情况,我们职校老师的职业成就感在哪里呢?通过学习讨论,从职校德育层面看,我们认为职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有如“医生”,我们老师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就像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面对病人,没有一个医生会说:“你没救了,去死吧”。学生犯错是他有性格上的缺陷,我们要有医生一样的爱心和耐心,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寻找问题的症结,才能治“病”育人。

有了理念,还须有切实的抓手。我们的一些做法是:

①进一步推行“三全”管理模式,即坚持全员、全面、全程的德育管理。实行全体教职工坐班与晚自修轮班相结合制度;行政值日与教师值日相结合制度;生活指导管理与班主任下寝室、教师值夜相结合制度;校警巡逻与值周班定点值班相结合制度;班主任思政工作与家长学校、家长会相结合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学生“在家有人管、在校有人教、在社会有人问”的综合教育管理体制。

第2篇: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房地产营销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10-02

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反观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面,体现的技能培养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知识吸收,难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职校生形象思维较好,更适合边做边学的方式。因此,实现职教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方式,淡化学科体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工作。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总结在房地产营销课程中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时房地产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谈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房地产营销操作实务》课程为例,简要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1.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首先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明确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还需根据行业的规章制度,结合岗位所需的职业操守与评价标准,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整合到学习任务当中,使设计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更加贴合岗位实际,做到即学即用。

房屋销售是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经企业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销售准备——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计价签约——房屋交付——资料管理等。其中销售准备、房屋计价签约、资料管理属于一般性技能的工作,要求学生熟悉相关表格、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方法,而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办理交付等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自身的业绩以及公司评价。经过与行业专家以及资深从业人员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沟通能力是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身的工作方法,由此可以确定,沟通技能应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岗位工作能力分析

明确工作流程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岗位的职业操守、工作内容以及行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识别出从事这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一般技能培养可以达到的显性能力,也包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从经验中才能得出的隐性能力。详细的工作能力,包括显性的能力、隐性的能力都可以从不同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得出。接下来以“楼盘销售”这份工作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显性能力:a.了解具体的销售计划;b.能协助布置销售现场及销售文书管理;c.熟悉销售讲解的资料。(2)隐性能力:a.具有团队合作意识;b.做事条理性。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接待礼仪;b.主动寻找、接待顾客。(2)隐性能力:能初步判断客户真伪及购买能力。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沙盘、板房讲解技巧;b.能较好回答顾客提问。(2)隐性能力:a.能根据顾客能力及需求推介产品;b.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显性能力:a.懂得告知顾客促销信息;b.懂得跟进顾客购买意向。(2)隐性能力:a.灵活的应变能力;b.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显性能力:a.会计算各种价格;b.会计算按揭还款;c.会洽谈签定合同。(2)隐性能力:a.细心、细致、稳重的个性;b.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显性能力:a.通知顾客收楼;b.协助办理收楼手续。(2)隐性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显性能力:a.会记录整理客户资料及成交信息;b.会使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隐性能力:细心、耐心、负责的心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步怎么做,更应该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懂得灵活应变、服务意识佳的销售人员,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真实需求。

3.学习任务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以上对工作岗位与工作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要达到培养目标,应当采用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销售中心布局;(2)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播放,呈现销售准备阶段销售现场的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播放视频,了解站姿、坐姿、交换名片、现场指引等常见的接待礼仪;(2)以实践课的形式,表演常见的接待礼仪。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播放视频,体验沙盘板房讲解的过程;(2)讲述沙盘板房讲解的内容要点;(3)布置任务,通过上机或外出参观的方式,搜集楼盘具体信息;(4)小组合作,编写沙盘板房讲解词;(5)角色分配,表演沙盘板房讲解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客户追踪的重要性;(2)设计多种情境,模拟各类客户拒绝购房的情景和原因;(3)小组讨论,找出客户拒绝购房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案;(4)课堂中讨论各个方案的可行性;(5)组间互评,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学习计算房屋总价、按揭费用;(2)讲授房屋销售合同的常用知识;(3)设计任务,模拟完成房屋计价的环节(4)设计任务,模拟合同洽谈、签署的环节。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以案例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房屋交付的一般过程;(2)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交付的注意事项;(3)设计任务,让学生制定房屋交付使用的工作计划;(4)角色扮演,模拟交楼的工作过程。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记录成交信息与客户资料;(2)上机操作,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CRM软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已经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岗位为学习内容,同时增加了实践课型的比例,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型的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寻找合适的方法,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层面的注意事项

1.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

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因此,除开岗位必需的工作技能之外,还需工作人员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形成性培养耗时较长,必须贯穿课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实施形成性培养呢?

一是以职业化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在可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培养。由于职业素养是抽象的,例如:对房屋销售岗位而言,需要的职业素养包括: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这些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只能通过感受的方式来培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沙盘板房讲解、签约洽谈等多个有关的学习模块,设置相应的角色表演任务,在任务学习中,除了关注学生讲得好不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会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与服务态度,如:有无穿正装、发型发饰是否符合规范、接待举止是否得体、能否根据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推介等。

二是应结合岗位的行业评价标准,通过经常性的强调使学生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岗位要求。教师在教学及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岗位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还是以服务意识培养为例,教师在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服务意识缺失,服务态度不过关的,应通过反复的强调、提醒,纠正细节的失误。如:在推介楼盘的训练中,部分学生接待举止不过关,有的过于轻佻、有的过于拘谨,教师应当即时指正,并让学生立即纠正,直至过关。

2.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以后,实践课型的比例大大提升,这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罔顾课堂纪律,使得学习任务不能如期进行。因此,采取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对此,有如下观点。

一是实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做。例如,在房屋销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销售人员、顾客、电话接待员、板房讲解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小组合作的方式非常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因在于一方面它能调动小组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仅靠说教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

二是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对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实行考核。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把一项工作任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略每一个具体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在房屋销售这一岗位中,我们设置了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等的具体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实行考核,这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做得更好,也使部分懒散的学生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评价当中能较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强调根据现实工作岗位来开发课程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方法,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以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也应采取小组合作等课堂管理措施,保证具体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燕.小组合作学习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万荣泽,何春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6).以职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反观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面,体现的技能培养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知识吸收,难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职校生形象思维较好,更适合边做边学的方式。因此,实现职教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方式,淡化学科体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工作。本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总结在房地产营销课程中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时房地产营销专业的课程改革,谈工作过程系统化在房地产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过程

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房地产营销操作实务》课程为例,简要说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1.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首先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调研,明确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还需根据行业的规章制度,结合岗位所需的职业操守与评价标准,将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整合到学习任务当中,使设计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情景更加贴合岗位实际,做到即学即用。

房屋销售是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岗位,经企业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销售准备——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计价签约——房屋交付——资料管理等。其中销售准备、房屋计价签约、资料管理属于一般性技能的工作,要求学生熟悉相关表格、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方法,而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客户追踪、办理交付等需要有较强的沟通技能,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自身的业绩以及公司评价。经过与行业专家以及资深从业人员的沟通,我们了解到,沟通能力是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自身的工作方法,由此可以确定,沟通技能应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岗位工作能力分析

明确工作流程之后,我们需要结合岗位的职业操守、工作内容以及行业的规章制度要求,识别出从事这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一般技能培养可以达到的显性能力,也包括需要通过反复实践、从经验中才能得出的隐性能力。详细的工作能力,包括显性的能力、隐性的能力都可以从不同阶段的工作过程中分析得出。接下来以“楼盘销售”这份工作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显性能力:a.了解具体的销售计划;b.能协助布置销售现场及销售文书管理;c.熟悉销售讲解的资料。(2)隐性能力:a.具有团队合作意识;b.做事条理性。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接待礼仪;b.主动寻找、接待顾客。(2)隐性能力:能初步判断客户真伪及购买能力。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显性能力:a.熟练掌握沙盘、板房讲解技巧;b.能较好回答顾客提问。(2)隐性能力:a.能根据顾客能力及需求推介产品;b.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显性能力:a.懂得告知顾客促销信息;b.懂得跟进顾客购买意向。(2)隐性能力:a.灵活的应变能力;b.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显性能力:a.会计算各种价格;b.会计算按揭还款;c.会洽谈签定合同。(2)隐性能力:a.细心、细致、稳重的个性;b.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显性能力:a.通知顾客收楼;b.协助办理收楼手续。(2)隐性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显性能力:a.会记录整理客户资料及成交信息;b.会使用客户关系管理软件。(2)隐性能力:细心、耐心、负责的心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一步怎么做,更应该在此过程中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具有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懂得灵活应变、服务意识佳的销售人员,这样,才能符合岗位的真实需求。

3.学习任务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以上对工作岗位与工作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要达到培养目标,应当采用实践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第一阶段:销售工作的准备。(1)通过实地参观了解销售中心布局;(2)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播放,呈现销售准备阶段销售现场的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迎客、接待。(1)播放视频,了解站姿、坐姿、交换名片、现场指引等常见的接待礼仪;(2)以实践课的形式,表演常见的接待礼仪。

第三阶段:沙盘板房讲解。(1)播放视频,体验沙盘板房讲解的过程;(2)讲述沙盘板房讲解的内容要点;(3)布置任务,通过上机或外出参观的方式,搜集楼盘具体信息;(4)小组合作,编写沙盘板房讲解词;(5)角色分配,表演沙盘板房讲解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追踪客户。(1)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客户追踪的重要性;(2)设计多种情境,模拟各类客户拒绝购房的情景和原因;(3)小组讨论,找出客户拒绝购房的原因,并得出解决方案;(4)课堂中讨论各个方案的可行性;(5)组间互评,提高课堂参与度。

第五阶段:计价签约。(1)学习计算房屋总价、按揭费用;(2)讲授房屋销售合同的常用知识;(3)设计任务,模拟完成房屋计价的环节(4)设计任务,模拟合同洽谈、签署的环节。

第六阶段:协助办理房屋交付。(1)以案例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房屋交付的一般过程;(2)通过实际案例,讲述交付的注意事项;(3)设计任务,让学生制定房屋交付使用的工作计划;(4)角色扮演,模拟交楼的工作过程。

第七阶段:管理客户资料。(1)记录成交信息与客户资料;(2)上机操作,学习客户关系管理的CRM软件。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已经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岗位为学习内容,同时增加了实践课型的比例,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工作场景的模拟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使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课型的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进一步寻找合适的方法,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层面的注意事项

1.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

以工作为导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完整职业能力的职业人,因此,除开岗位必需的工作技能之外,还需工作人员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形成性培养耗时较长,必须贯穿课程、乃至职业教育阶段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在教学当中实施形成性培养呢?

一是以职业化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在可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培养。由于职业素养是抽象的,例如:对房屋销售岗位而言,需要的职业素养包括: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敬业精神等,这些是意识层面的内容,只能通过感受的方式来培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沙盘板房讲解、签约洽谈等多个有关的学习模块,设置相应的角色表演任务,在任务学习中,除了关注学生讲得好不好,还应关注学生是否会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与服务态度,如:有无穿正装、发型发饰是否符合规范、接待举止是否得体、能否根据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进行推介等。

二是应结合岗位的行业评价标准,通过经常性的强调使学生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岗位要求。教师在教学及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岗位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学生。还是以服务意识培养为例,教师在教学实施以及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服务意识缺失,服务态度不过关的,应通过反复的强调、提醒,纠正细节的失误。如:在推介楼盘的训练中,部分学生接待举止不过关,有的过于轻佻、有的过于拘谨,教师应当即时指正,并让学生立即纠正,直至过关。

2.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以后,实践课型的比例大大提升,这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部分学生罔顾课堂纪律,使得学习任务不能如期进行。因此,采取措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对此,有如下观点。

一是实行小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做。例如,在房屋销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销售人员、顾客、电话接待员、板房讲解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角色,分工合作,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小组合作的方式非常适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因在于一方面它能调动小组每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仅靠说教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

二是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对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实行考核。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把一项工作任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略每一个具体任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严格的考核。例如在房屋销售这一岗位中,我们设置了迎客接待、沙盘板房讲解等的具体学习任务,并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都实行考核,这种做法一方面鼓励学生做得更好,也使部分懒散的学生配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评价当中能较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强调根据现实工作岗位来开发课程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方法,能够较好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关注职业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以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也应采取小组合作等课堂管理措施,保证具体学习任务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第3篇:职校教师具体工作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文化;德育工作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因此,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企业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如能挖掘企业的德育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德育工作,将能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手段,使高职生的德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在分析企业德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尝试探析依托校企合作,发挥企业的德育资源优势,完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以助于提高高职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企业的德育资源优势

(一)环境优势,解决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难题。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是高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难题,严重地影响教学的实效性。企业可以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基地,为其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行业准则、员工的职业道德等能够感染学生;企业通过良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对员工的严格管理以及通过利益导向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种职业纪律,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在校内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学生意志品质、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服务意识的养成,只有通过企业实践的检验,通过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信息优势,解决德育工作缺乏企业知识难题。企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行业准则以及优秀员工的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素材,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同时,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需求,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选择和设定提供参考意见,以助于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感受企业文化、体验企业工作氛围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师资培养优势,解决德育工作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难题。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多数德育工作教师都毕业于不同级别的高校,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而,他们不了解企业需要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可以作为德育工作教师培训或学习的基地,为其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解决其实践能力和企业经验不足的难题,提升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企业政工干部、成功管理者或岗位能手也可以对德育工作教师开展培训。

(四)企业文化的特殊优势,解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提升的难题。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都与社会和企业脱节,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校园文化被简单地理解为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或是第二课堂。这种缺乏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氛围的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很难适合企业的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优秀企业员工身上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能够对他们产生形象、直观的影响,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协作、奉献与索取等关系,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因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才能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构建途径

(一)依据企业需求,整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依据学生专业实际,以企业职业要求或岗位规范为中心,选择并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1.以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方面为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追求创新、公正公平、恪守诚信的品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精神,遵守纪律、文明生产、精益求精的思想觉悟等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者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和未来工作岗位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学生具备两种能力,是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将企业文化列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

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保持凝聚力主要因素,将现代企业文化的良好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行业准则、规章制度以及职业道德等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对增强其实效性和针对性起着重要作用。

(二)以学生实习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良好的职业氛围无疑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源于现实生活。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以高职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力度,挖掘实习过程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参加劳动和参加管理,企业的各种条例、规章、准则直接规范和约束他们思想行为,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此,高职院校可以与合作企业联合规划和建立开放的德育管理体系,让思政课教师、实习带队教师、企业政工领导和技术师傅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无论是学生实习期间德育工作计划的制订、内容的选择、考评体系的建立,还是德育工作的开展,都由这些人员合作进行。在实习过程中,企业政工领导、技术师傅是学生德育的主要力量,主要加强学生的爱岗敬业和勇于创新的劳动态度教育、遵守劳动纪律和严格执行劳动规范的行为规范教育、团结合作和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教育、艰苦创业和建功立业的职业理想教育。思政课教师可以从理论的高度予以指导,布置实习过程中的德育工作任务。实习带队教师则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相关考评。以学生实习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校内和校外、理论灌输与实践参与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将能大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依托校企合作,增强德育教师工作能力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提升德育工作教师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是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

1.邀请企业政工干部、技术师傅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教师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思政课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培训内容围绕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行业准则、员工职业道德等。通过培训,促使德育工作教师了解企业知识和企业文化。

2.组织德育工作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或挂职锻

炼。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德育工作教师利用寒暑假或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深入合作企业,在企业相关岗位(工会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等)学习或挂职锻炼,在协助专业教师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同时,体验企业生活,感受企业职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要求,为德育工作的开展积累知识,积累企业实践经验。

3.聘请企业政工干部、优秀员工或成功管理者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兼职教师,让其利用自身的成功经验为学生提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操作如下: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或作讲座,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可聘请企业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员工作为学生实习的德育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体会,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中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校企之间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立体式文化融合,是校企合作背景下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1.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与企业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行业准则等,将其渗透到校风和学风建设,形成校园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文化节、专业技能大赛、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等,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参加指导。通过这些职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职业意识;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来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利用他们先进的事迹和丰富的企业经验感染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院系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校内实训场所的企业气息,按照企业标准对实训室进行包装,如张贴安全作业规程、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等,实训室的管理以及学生的实训也按照企业标准实施,使师生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感受企业文化。

2.制定模拟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实现学生管理企业化。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制定模拟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使学生的意识和行为逐渐贴近企业要求。如按照企业标准制定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校内奖学金的设立、奖惩评价标准等可以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和组织评定,使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奖惩制度。通过这些途径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建立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德育考评体系。

传统的德育考评都以课堂为中心,以几次理论或实践考核为评定依据,重点考察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评的主体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辅导员,这样的考评具有片面性,不够客观。要弥补这些不足,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德育考评体系。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的实习、实训多数在企业进行,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评价很重要。因而,高职院校要联合合作企业,实现德育考评主体多元化。具体操作如下: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评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及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况进行考评;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考评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师傅、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等共同进行;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行为表现由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给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