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艺术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设计教育 综合类大学
一、机制方面
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必须紧跟现代经济的发展。综合类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不能总跟在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后面跑,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否为良性,不在于院校中设立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课程和向学生传授什么样的技能,而在于设计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的先进性,是否可以引导设计潮流并对我国当代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艺术设计这个实用美术学科来说,在综合性院校培养优秀的设计师是完全可行的。
企业的设计活动是产品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的设计教育,社会也希望其能够像企业的生产活动一样迅速产生效果。但从社会历史学角度来看,大学的目的如果只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不够的。大学课程中有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两者的融合才能形成大学教育的价值。高素质人才的人文修养主要也是通过学习人文学科来培养。在大学的设计教育中,人文学科是必要的素质教育环节。因为设计能够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也是人类活动与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状是,大学里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都分开开设,基本的通识课程很难反映在专业课程里。在艺术设计的整个环节中,始终需要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课程结构应趋向综合化,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统筹考虑,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在设计教育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产品生产及相关设计制作基本知识和造型的综合能力。大学的设计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只把设计作品能够卖掉的人,而是要培养将设计作为产业技术核心,毕业后可以为我国甚至国际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高素质人才。综合性院校招生考试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还要对其文化修养、对设计的爱好程度加以了解,作为其入学考试的必要条件。要严格控制招生人数,音乐类专业“一对一”辅导教学效果明显,艺术设计类同样不能搞大班制教育,一个班一般不超过15人为宜。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人数的控制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效率。
二、学生方面
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主要包括造型能力与构想能力。设计的造型能力是指通过材料、技术条件来归纳形态的能力;构想能力是指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设计出各种能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能力。设计专业教育方式会因设计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没有知识和经验作为设计的基础,设计师将很难定位设计。所以,为了让学生在各个领域中都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必须使其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怎样设定设计中的问题、怎样获得有关设计的知识和资料、图像设计如何构架等。大学设计教育课程结构在不同年级对设计方法的理解也有区分。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造型表现;三、四年级学生主要培养设计构想力。造型能力是创造形态的能力,包括头脑中想象的能力和将想象传达出去的能力。掌握材料的知识、了解材料特性后会发现造型的条件也会有所不同。在实际的设计中,由于形态是基于各种条件下被创造而出的,所以,在学习造型能力阶段还要训练灵活的思考方式和变通能力。通过文字、图片来记述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和表现图案或立体模型的视觉表现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掌握记述能力和图像表现能力后才能用具体的形态来设计造型。构想力是解决设计中发现问题、寻找灵感并将其形成图像形态的能力。这要求设计师掌握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生活是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利用设计师的视角去解决消费者和消费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构想力是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设计的方式来解决的创意能力和技术材料及设计系统有关的具体知识获取能力的综合。
业内曾讨论设计专业学生如何成为设计大师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成为全面的设计师更为现实。加强其理论水平的培养,可以使其选择不同的设计工作,就业相对也比较宽泛。在课程中要大量增加设计史、美学批评、传媒学等艺术人文课程,此外还要安排一些本校的特色课程,从而让学生融入跨学科设计的氛围中。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要多以论文写作形式来分析设计作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教师方面
设计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设计各专业领域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要追求特色,明确专业教育方向和范围,准确明晰地向学生传达对设计教育的见解。当然同时也要全身心投入设计研究活动。其次,需经常对如何提高教育效率的教育技术和方法进行论证。学校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最终会影响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所以,在设计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应该研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使多数学生能掌握设计的各种知识、技能表现力及电脑操作能力。再次,在学生面前,教师要经常对作品发表评价及观点。设计教育不是有关自然科学领域的真理教育,设计基本是以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物质需求为目的,其解决方法不会只有一种,所以要考虑实际运用中面临的问题。这主要通过捕捉对象的方法、设计的观点、设定条件的方法等来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向。最后,教师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参与研究效果会更好。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研究课题是大学教育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学校具备适合教师带领学生做学术研究的研究室、实验室等硬件条件,让教师能安心从事设计研究工作。
结语
设计的过程是将“白日做梦”变成“梦想成真”。用新的视点重新审视环境,该舍弃的舍弃,该添加的添加,生成新的空间和形态,依此循环下去,这才是设计的使命。遵从自然的规律,将物理的代谢与精神的传承融为一体,诞生出新的设计。设计是一种永不结束的游戏,新的设计形式总是生存在社会活动中。
从设计专业长远的发展来看,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客观要求是输送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理论修养及其知识结构的合理搭建,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何积极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资源,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有效的策略调整和资源整合,是综合性大学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国内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间的差别也同样需要根据国情、省情、地域、市场等诸要素有意识地加以区别。院校办学特色应在办学实践中强化教育思想意识,只有院校间设计教育思想拉开距离、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格局才能形成。
工程技术能力是指以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工程技术能力除了建立在科学原理及其特有的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还包括技术组织化程度等重要因素。具体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其与建筑学辅车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与建筑设计相关的材料、预算以及施工技术等知识,便是对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专长。多数学生在学习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后,对构造图纸的制图技能已经游刃有余,但将图纸转换为真实施工项目却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地步,故而在此基础上增进工程技术类实践课程刻不容缓。如木工实习、模型实习等,通过动手实践将课堂所述的设计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技术能力。
二、当今环境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三重”
表达能力,缺一不可表达能力是指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见解与他人交流或公之于众的能力,包括言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其中,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所需强化训练的主要包括图纸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此“三重”表达能力是学生所应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对应体,更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
1.图纸表达能力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表达
就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而言,绘制本专业各类图纸的图纸表达能力,是在学习期间要研习的基本能力,更是对所学艺术理论的直接实践。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制的效果图越来越受到绘画基础薄弱学生的青睐,学生手绘图纸的实践表达能力是亟待突破的难点。目前,仅利用专业设计表达课程对效果图进行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无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水平还是在各系列设计课程的表现环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显得十分欠缺,这种情况随处可见。实际上,设计草图的推敲就是学生锻炼快速表达的良机,徒手勾勒流畅线条是设计思维的直接表现,随时都可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2.文字表达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
文字表达能力即文字水平的能力,是个人设计理论基础的直接体现。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设计思想,使其更为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无论是书写设计说明还是撰写相关论文及调研报告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以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调查研究、积累材料、积极阅读的习惯,从而加强理论修养,捕捉设计灵感。
3.口头表达能力是创意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统一体
关键词:民族气势;传承创新;艺术设计师修养
阿拉善盟属于蒙古自治区,当地民居为“蒙古包”,这是蒙古族特有民居。其建筑方法是用驼绳绑扎固定,成为固定圆形墙壁。圆顶陶敖直径为1.5m,上面装饰着美丽花纹。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最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
蒙古包的造型、轮廓、比例等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规范的形式美,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蒙古包的结构、材料等又有新的发展变化。武星宽老师原创的蒙古包基于传统造型上,对整体外观、材料进行创新。地标性蒙古包能够体现阿拉善的城镇化经济发展,其中的旅游住宿功能为更多的旅游爱好者提供了舒适的旅游体验。
武星宽原创蒙古包审美分析
1.极具本地民族文化色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武星宽老师多用白底色作为蒙古包的主色调。白色,蒙古语称“查干”。作为蒙古人心目中最美好、吉祥的颜色之一,人们对它的爱好几乎无所不在。如今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群众仍保留有新年穿白袍、送白色礼品以示吉祥的风俗。白色是蒙古族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颜色之一,如白色的羊、白色的牛奶、白色的羊毛等等,而且常以白色装饰蒙古包。白色物品的多少,是蒙古族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久而久之,白色成了蒙古人心目中的吉祥色,是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和生活富裕的象征。
2.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设计理念
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理想直接影响着民居的发展演变,给传统民居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蒙古包设计中,武星宽老师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建筑物自身的形式变化,使其发挥较大的作用,更好、更多地实现民居建筑的功能。酒壶酒具镂空形式的设计,使得牛羊可从镂空处穿越,其对接形式使通风比较合理,夏天凉爽,冬天保暖,从下面点火可以为整个蒙古包取暖。
3.创作遵守传统、力求颠覆创新
美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所著的《战略论》一书中指出:“在中世纪里,战略最好的例证并不出现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公元十三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其所以显出光辉,是因为蒙古人给欧洲的骑兵们充当了教师,使他们在战略方面得到有益的教训,蒙古人所入行的各次战争,无论在作战的规模和艺术方面,在突然性和机动性方面,还是在战略和战术上,不仅不会逊色于历史上任何战争,甚至还要超越这些战争。”这种铿锵有力的军事文化正是蒙古文化精神的一种代表。武星宽老师在设计中将这种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和力量感用色彩和材质的方式巧妙融入,呈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感。
独特的艺术设计师气质与意识
1.取法自然
武星宽老师的作品与阿拉善盟的自然环境是相互映衬的。看到如此辽阔的自然景象,设计师的心胸自然也是开阔的。武星宽老师的作品有“大美沙漠”之势,这种“取法自然、因地制宜”的方式将自然的灵气与设计师、艺术家本身的气魄融合在一起,形成独有的、天人合一的艺术设计师气质。
2.尊重传统
这里的传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凝结的智慧。敬畏自然、尊重传统的人必定是谦卑的人,他的作品会传达好的品质和精神。当创作成为一种习惯,设计成为一种方式时,我们会发现自然给予我们的灵感越来越多,多得让我们难以选择。此时我们应该学习武星宽老师尊重传统的精神,将自己谦卑恭敬的感情放入作品中。
总结
欧洲设计师注重实用性,关注生态价值,这属于很典型的西方理念。在武星宽老师的作品中,蒙古包的外形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圆顶圆底式,而是基于此基础上的形状拼接。没有过多复杂的形状,却实现创新。既实现了西方极简主义,也在色调和形态、寓意上继承了中华文化,这是好的东西融合的原创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刚,大众文化与乌托邦,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4] 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常俊丽,极简主义艺术机器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 陈明,民族符号在后现代景观中的运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7]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李大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8] 《蒙古族民俗文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9] MARCTREIB,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A Critical Review[M].Mit,Pr,1993.
【关键词】教育游戏;艺术设计理论;教学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广泛普及,数字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多媒体交互技术迅速应用在各个领域,为制造、建筑、金融、文化、娱乐、教育等众多行业带来诸多利好。就教育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正被多媒体交互技术再次刷新,人们在关注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力图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变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完成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利用交互式数字技术制作的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游戏,针对高等教育中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以教育游戏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质量。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类型之一。严肃游戏又称应用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严肃游戏并非将游戏严肃化,而是将游戏的概念进行拓展。严肃游戏的涉及范围已经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行业的知识及技能的获取上。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特别适用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别于普通游戏以人们在娱乐中获得乐趣为主要目的,教育游戏的目的是让人们学到某种知识。目前,我国对教育游戏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描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2004年,《中国远程教育》市场研究室提出,教育游戏是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培养游戏玩家的知识、技能、情感、智力、态度、价值观的计算机游戏软件。2006年,赵海兰、祝智庭在《关于教育游戏的定义与分类的探析》一文中谈到,教育游戏是带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是教育与游戏的合成物,是一套工具和方法论。2008年,恽如伟、李艺在《面向实用的电子教育游戏界定及特征研究》一文中指出,教育游戏是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并承载着具体教育和娱乐目的的计算机软件。以上观点的文字描述虽有不同,但三种观点有明显的趋同性,即都认为教育游戏是一种兼具游戏特征和教育功能的软件。
二、教育游戏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2004年,我国出现了关于教育游戏的设计策略研究,并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软件”。此后,教育游戏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呈现出迅速发展之势,特别是随着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用户群体激增,进一步激发了相关人员研究教育游戏和开发学生市场的热情,教育游戏呈产业化发展状态。目前我国的教育游戏分为角色扮演游戏(RPG)和Flash游戏,游戏的使用对象定位在中小学生,高等院校和成人市场还未涉及。通过对中国知网自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相关文献的分析筛选发现,教育游戏的教学应用在理工类学科鲜有涉及,人文学科涉及较多,但艺术设计学科还没有涉及。
三、教育游戏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作用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软件,充分利用当下大学生普遍适应电脑辅助学习的特点,将电脑游戏和知识教育相结合,这不仅是一种因势利导,更可以通过教育游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完成学生自我能效感的建构。(一)改变教育观念当前艺术设计理论的教学已经从黑板报、幻灯片进入多媒体投影时代,这种教学形式虽然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但与传统教学方法并无本质差异,仍然是以课本知识的传授、考试作为学习的重点和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育游戏的使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二)深化教学内容学生刚进入大学时难以快速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习惯,进行自主学习,这使很多大学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脱离基础知识而进行综合分析类或方法性的深化教学。以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为例,其中基础知识点很多,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教师难以在授课中深化某些问题。但若将课程大纲中的知识点作为教育游戏的内容,学生就可以不受课程进度的影响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预习、复习的效果,这让教师在授课中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能使整个课程的知识获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提高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自己的喜好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上都会有明显表现。教育游戏可以作为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将图片、文字、音乐有机结合,并以多种方式刺激游戏者的感官。同时,其通过交互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身临其境的参与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逐渐培养其学习兴趣。而游戏中的关卡设计更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为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增添乐趣。(四)建构自我效能感教育游戏不仅能够借助游戏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功能、完成教育的目的,而且还能借助某些游戏类型完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和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其实质是个体对自身品质、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把握程度。如常见的角色扮演游戏,游戏者能够通过在游戏中所选择的身份充分积累经验和升级,以达到成长和对自身实力的认可。在此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也将相应提升,使游戏者在获得游戏刺激的同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更好地运用于学习中。
四、教育游戏在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近几年,中国设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艺术设计类高校一直呈扩招状态。同时,学生的入学门槛相应降低,学生普遍出现一种转变:以前的专业化、精英式的学生被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化学生所取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热情有所下降。特别是学生专业素养的欠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匮乏,成为很多院校的棘手问题。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作为研究艺术设计自身发生与发展,以及普遍规律的系列课程,对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设计实践的完成均有指导意义。但面对繁杂且知识信息量极多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很多院校既没有足够的课时,也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能够保证课程的开设,导致学生的求知需求和实际教学间的失衡。而已经开设多门理论课程的院校,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枯燥,繁杂的知识点让学生难以得其要领,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制作为相应的教育游戏,可以有效缓解艺术设计院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改善现有教学状态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主干知识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游戏化,既可以完成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视觉形象再现,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借助游戏场景编排及关卡设计等方式,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完成逻辑固化。同时,教育游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知识获取不理想的情况,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机会完成教学实践。(二)解决专业教师队伍及课时量不足的问题目前艺术设计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开设有中外美术史、现代设计史、艺术设计概论等课程。另外一些课程,如中国艺术设计史、设计管理,在大多数设计院校中缺乏开课的经验,需要专门的教师用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备课,要求院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经验上都需要一定的积累。理论课程教育游戏的出现能够较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详尽的图文资料中获取知识,在没有专业教师讲授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取较为基础的知识点,并能够清楚地获悉整体的知识架构。特别是在没有课时安排的情况下,若将理论课程教育游戏进行推广,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游戏中自学,从而获取相应知识点,教师则有更多时间准备其他课程。(三)教育游戏在高校中实施的条件计算机早已成为高校的必备硬件,大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设置需求,建设了匹配的计算机机房。机房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校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场所。各院校每年对机房及计算机都有相应投入,计算机硬件配置不断提升。艺术设计类院校更是从专业性质出发,配备了较高配置的计算机软硬件,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教育游戏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以及使用场所,无需进行额外投入。艺术设计类院校和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大都有能力保证在软硬件配置上满足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使用。
在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加入教育游戏的形式,是在尊重艺术设计类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上,满足其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知识诉求,合理调整其知识架构,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教育游戏能够有效填补院校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上的缺陷,改善教学中的疲沓现状,促进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徐爽 王国彬 单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前程.浅谈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发展应用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2]姜浩.对严肃游戏核心理论问题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吕森林.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04(22).
[4]赵海兰,祝智庭.关于教育游戏的定义与分类的探析[A].第十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恽如伟,李艺.面向实用的电子教育游戏界定及特征研究[J].远程教育,2008(5).
[6]曾明瑛.中国严肃游戏的娱乐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7]宋敏珠.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和应用方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艺术设计系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已建成校级精品课、优秀课各1门,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家一级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专业教师多件作品入选《中国设计年鉴》。
艺术设计系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省内一流的天光画室、专业设计工作室、材料分析与设施实验室、摄影与摄像实验室、电脑图文设计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
艺术设计系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近两年在校学生荣获2013年中国建筑与艺术“青年设计师奖”金奖1项;2015年第三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多项;第十二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银奖2项,铜奖1项,优秀奖多项,并获得优秀组织管理单位。学生就业质量高,多名毕业生就职于国内各大设计公司和设计研究机构,如上海复旦上科、北京新天三月广告公司、北京电通广告公司、广汽设计研究院等,受到业界好评。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立足于艺术、文化与设计相融合,在开放、互动的精神指导下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视觉表现与信息传达为专业主攻方向,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设计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为高质量教学提供了保障。本专业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学生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多次获奖。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造型、电脑图像软件应用、中外设计艺术史、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版式设计、书籍印刷、标志设计、商业插图设计、招贴设计、网页设计、型录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及中国设计文化特色,能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视觉传达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市场宣传、传播机构、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创意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环境设计专业立足于艺术、设计、工程相结合,集实用性和艺术性、现代与传统为一体,以培养具有综合思维理念和独立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为目标。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校学生多次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获得奖项,并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造型、透视与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表现、人机工程学、建筑设计史、中外工艺美术史、室内外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程序、家具设计、照明设计 、建筑装饰施工、陈设设计 、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及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艺术环境机构及高等艺术学校从事室内外环境设计、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介绍:产品设计专业立足于设计、艺术、工程相结合,在理性与感性并重的创新思维模式下形成了以产品创新设计为核心,同时兼顾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需求为特色的教学体系,拥有一支素质精良、充满活力、具有丰富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具有系统设计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专业竞赛中多次获奖。
主要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材料与工艺、工业设计史、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产品语意学、产品专题研究、交通工具设计、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互动媒体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较强的设计表现能力、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招生专业及专业考试科目
1.招生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2.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3.招考人数:共120人(视觉传达设计43人、环境设计26人、产品设计51人)
4.校考考试科目:素描(150分)、色彩(150分)
5.招生省份: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江西、山西、浙江
6.学制及学费:
视觉传达设计: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环 境 设 计 :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产 品 设 计 :四年制本科6200元/年
报考条件
1.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艺术事业。
2.符合户口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报考条件,有较强的美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非色盲、非色弱。
3.具有参加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资格的考生。同时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
4.须取得考生所在省份专业统考合格证。
报名、专业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1.户籍所在地为河北、山东、湖南、江苏的考生若报考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考生除按所在省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的要求进行外,还必须参加长春理工大学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
2.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报名并到户籍所在省指定考点参加艺术专业考试。
3.户籍所在地为江西、山西、浙江的考生若报考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专业,须参加所在省份普通高校美术类省级统考且成绩合格,无需参加我校校考。
4. 参加长春理工大学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的时间和考点设置请到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查询。
录取办法
1.对组织校考的省份,在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省控分数线和取得我校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的前提下,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录取总成绩=(专业成绩总分×100%)+(文化课成绩总分×60%)
2.对不组织校考的省份,在考生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省控分数线和取得生源省美术统考合格证的前提下,依据生源省省级招生部门规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如该省无相关要求,则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择优录取:
录取总成绩=(省美术统考成绩总分×100%)+(文化课成绩总分×60%)
校考成绩查询及合格证发放
户口所属河北、山东、湖南、江苏的考生专业考试成绩将在2016年4月初公布,考生可通过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Http://zsb.cust.edu.cn 进行查询。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及《长春理工大学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向户口所属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成绩合格的考生发放专业考试合格证书。
联系方式
【长春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 邮政编码:130022
电话:0431-85386281 传真:0431-85386281
网址:Http://zsb.cust.edu.cn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要实施的宏伟目标。教育部在最近十年将在高校做好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贴近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无疑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又符合目前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这些年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来已久,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上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Pref.Gerhard Mathias)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室的结构、任务、培养目标等方面颇有建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华东师大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项目化”工作室的教学体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国内知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最早根据教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立了11个导师工作室,并且在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上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校有关专家学者不泛对此也有真知灼见,如河南中州大学艺术学院于会见教授就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建议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与社会的现状相互脱离,从而有效地带动专业整体发展,从“纸上谈兵”到“设计——产品——商品”进行转变,使专业建设真正走“教、学、做”一体化道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景秀眉副教授就从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施做了具体的介绍和说明;柳州城市职业学、华侨大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等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以及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改革措施。
然总体而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及模式的研究,虽有大量的学者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有些部分高等院校专业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项目化”工作室与诸多因素无法有效对接及工作室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匹配等瓶颈问题。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思路不清晰,落实不到位。从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办学理念无法衔接,使专业“教、学、做”严重脱节。
二、研究的内容
(一)“项目化”工作室主要构成体系研究。经过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走访相关企业周密调研,了解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职业定位、企业管理、企业项目运行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掌握其功能和特色。同时,具体渗透到“项目化“工作室中。
(二)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研究。在基于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工作室所实施的特点进行研究。目前,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构建方式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实行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实行“宽专业、厚基础、重修养”;大二阶段(第四学期)开始分工作室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三阶段实施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办出具有地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是该项目研究价值所在。
(三)重点对“项目化”工作室的运行模式研究。对“项目化”工作室课程体系研究。结合省内、地方企业特点及就业岗位,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及对“项目化”工作室师资队伍研究。建立一支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要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引进兼职教师是学校利用社会有效优势资源。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兼职教师为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校企项目研究。高职院校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合作,相互借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抱团作战,为校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企业项目实践为高职设计专业提供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及对“项目化”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精神。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来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企业、面对市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生产与操作。将以往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项目化”工作室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由教室第一课堂延伸到教室外面的第二课堂。如:学校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市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了解社会、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岗位。使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个人自觉行为。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突破了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项目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淡化了“学校课堂”的概念。因此“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它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目前,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与衢州灵动广告设计有限公司、衢州原创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塑想数字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群创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三)“项目化”工作室加强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协调能力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体制,实行了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每个工作室的有效联系和互动性,使课程内容和实践能力更为紧密,使老师与学生、工作室与工作室、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参谋”作用。以及加强了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三大教学体系转变。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培训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加强了该专业协调能力。
(四)“项目化”工作室模式体现了高职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结果统一起来,以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职教育目标。因此,必须坚持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工作室制,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在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商业调研、方案策划、项目实施。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或主管。让师生体验整个“角色模拟”、“项目实施”的过程。在过程中所对“项目”提出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等方式。通过此系列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三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突出高职专业发展特色。
(五)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
我校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92%,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占31%,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背景。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现有陶艺实验室、木艺实验室、苹果机房、影视实验中心、装修材料与构造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人机实验室、快速成型实验室、手工模型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优良的师资与先进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均向欧美日等境外大学派送交流学生。
学校艺术类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敬业精神、适应时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近年来毕业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
一、招生计划
学校代码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科类
全国计
划招生
标准学
制年限
授予学位
10009
1305
设计学类
本科
文理兼招
120人
4年
艺术学 学士
具体分省招生计划参见我校2015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需经教育部审核备案)
二、录取
自2015年起,我校不再组织专业校考,专业课成绩使用各省专业统测成绩。
录取原则:凡本省专业统测成绩不低于本科线上20分,并达到本省艺术类文化课控制分数线的投档考生,按专业课总成绩×60%+文化课总成绩×40%所计算的合成分,分省排序录取。
三、政审与体检
政审与体检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四、学费标准
根据北京市物价局对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即:我校今年招收的艺术类本科学生,每生每年10000元。
五、大类说明
我校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按设计学类(1305)大类招生,新生入校第一年统一进行设计学基础教育平台培养,在第二学年选择进入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学习。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北方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88802786 传真:010-88801376
邮编: 100144
附:专业介绍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概况
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多样的媒体、新兴的媒体信息技术与数位科技时代的来临,让传统的平面设计专业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拓展到了空间展示与数字交互等三维与信息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运而生。主要培养有一定艺术设计素养的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应用表现能力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成立时开设的两大专业方向之一,从设立至今,已经过十年的积累。本专业向来注重理论与实践均衡发展,人文艺术与数位科技巧妙结合,学界与业界无缝接轨。为推展“文化创意产业”理念,在课程内容的规划方面,结合理论与方法、文化与背景、环境与人的因素、传统与当代技术、视觉美学来制定全面的设计策略,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并提倡灵活的教学方式。学院还定期与国际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以适应国际潮流和发展趋势。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本专业教学设备齐全,教学体系完整,所培养的人才,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课程设置
二维设计基础(视觉设计初步字体设计图形设计)、三维设计基础(综合表现)、2D电脑绘图与数位影像处理、基础理论(视觉传达设计概论)、平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数字界面交互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专业理论(设计观察与批评设计现代史)、专业实践(专业考察设计交流毕业设计综合训练)。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视觉传达专业执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设计创意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专业伦理道德及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竞争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新闻出版业。国有设计公司专业设计师、贸促会,广告公司或传播公司企划人员或设计师、文化产业界视觉设计师、媒体行业界面UI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从事设计相关教育工作等。
本专业标准学制年限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可报考本校设计学硕士研究生,优秀者可推免攻读国内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二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概况
“环境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涉及环境设计基础知识、装饰文化、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环境设计专业设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教学研究方向,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培养,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空间造型、界面装修设计、陈设艺术设计的系统设计方法与技能,掌握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环境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具备合理运用材料与工艺的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环境设计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在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下,毕业生成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骨干力量。
师资力量
该专业历经数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师资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具备国内一流的专业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队伍学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提升了师资的整体教学水平,并建立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师资结构。
课程设置
制图、透视、环境艺术鉴赏、家居空间设计、办公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模型制作、景观设计、广场设计、建筑设计初步、公共设施设计、植物配置、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公共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材料构造与工艺、陈设艺术设计、环境照明设计、环境色彩设计、环境行为心理学、中外建筑与园林史等课程。
培养目标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环境设计专业执行能力、独立思考与设计创意研究能力;培养学生专业伦理道德、人文素养以及全球化视野与国际竞争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在环境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实践、理论研究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毕业方向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学分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华(1976- ),女,山东济南人,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壁画研究与制作。(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改课题“艺术设计创新材料与工艺展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GYB11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21-02
一、创新学分的概念
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完成的教学计划之外的学分,是在各项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后,通过申请和认定获得的学分。创新学分具有四个特点:创新,即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发现、新假设、新的研究领域、新的视角,用全新的突破进行实践;计划学时之外,即课堂之外,超出教学计划的部分;成果,即运用创新在不同途径领域取得的成绩,包括竞赛、论文、专利、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形式;认定,即不同途径的不同成果,给予不同层次的学分认定。
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创新学分的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艺术与科学的综合应用是核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在于技术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设计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经济中,企业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艺术设计行业更是处于创新产业的前端领域。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是艺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时代的要求与艺术学科的本体发展,在给定的学制内培养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是目前各艺术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除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开设实践创新类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外,很多学校还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能力培养的对象是各学科门类的学生,具体到各门类,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内涵并不一致,现有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及竞赛主要面对理工科学生,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于理工类大学里的艺术专业来说,学校制定的针对理工科的创新学分办法很难适用于艺术类学科。设立一套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学分体系,是尊重学科特色发展的科学发展的体现。
三、创新学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重点
1.创新学分系统的基本框架。创新学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由创新项目、学分申报、学分认定、学分记录四部分构成。学校制定创新学分的具体实行管理办法是建设对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在创新项目中进行实践锻炼后,进行学分申报,教师根据管理办法给予学分认定。教务部门进行学分的审核归档等后续工作,创新学分纳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的审核指标。这四部分构成了一个关联整体,环环相扣,每一项都关系到每一个学分的取得。在相同的框架下,不同艺术设计方向创新学分的具体内容不同,具有各自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创新项目的制定和学分的认定两个方面,建设符合各自专业方向发展的创新学分系统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2.创新学分系统的重点。创新项目和学分认定是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系统的实质内容,是系统成败的关键点。两者涉及面广而杂,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不断更新和完善。
创新项目,是系统的基本载体和主要内容,是完成创新学分的根本途径,学生要通过其完成创新实践的锻炼,得到能力的培养。创新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项目外延广泛,涉及科研、教学、技能、实践等众多领域。从具体表现形式上分为五类:展演竞赛、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发明创造、社会实践。每一类项目下又有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子项目,且艺术设计各方向有着不同的内容,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其次,项目具有延展性,处在不断更新中。不同领域的创新实践在数量和内容上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随着社会对学生实践创新的关注,相关部门和企业针对学生的科研课题、展演竞赛等项目都在不断增加,并且延伸到艺术设计各个方向。
学分认定,是创新能力最终的表现形式。科学认定学分是保证创新学分系统有效实施的前提。由于学分的认定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分值的高低标示着创新项目含金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不同项目的积极性,必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保持一致,面对创新项目的不同等级,合理分配分值,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展开创新能力锻炼,是学分认定的主要任务和根本内容。
三、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学分的特色体现
1.创新项目的特色。对综合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创新项目进行分析,因其与社会各行业的实践创新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内容丰富、获取渠道广泛的特色。在项目的五大分类中,展演竞赛和社会实践项目内容最为丰富,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内容。以展演竞赛为例,单从主办单位来看,有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官方及非官方行业协会和组织、相关企业等不同级别、不同方向的单位。主办的各种展演竞赛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在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得到全面的锻炼。政府职能部门和官方协会主办的赛事规模大、持续性强、社会认可度较高,但数量相对较少。非官方行业协会和组织以及企业主办的竞赛规模较小但数量多、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近些年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展演赛事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例如,由中山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已经连续举办六届,影响力遍及国内外三百多所高等院校,在行业和高校中产生一定影响。在这些展演竞赛中,学生得到锻炼,举办单位从中受益。企业在行业中得到宣传,而且参赛作品为他们的设计创新输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双赢的局面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2.学分认定的特色。由于艺术设计各个方向涉及的创新项目侧重点不同,因此综合各因素制定的学分认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认定标准体系庞大复杂,这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每一项科研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其次,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分层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例如,装饰艺术设计方向的创新项目,竞赛较少,展览较多;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竞赛较多,展览较少。两个方向的学分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
四、艺术设计专业设立创新学分面对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关于创新项目。(1)艺术设计专业创新项目的数量众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以影响力较高的设计网站“设计在线”的设计竞赛栏目为例,仅在2011年下半年公布的平面艺术设计方向的相关竞赛就有十几项。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权威的知名展览赛事也有打着竞赛的旗号实为得到创意方案而举办。还有一些民间协会组织以展览大赛的名义,出版相关作品集,只要交了报名费,作品都能入选。像这样的创新项目,根本目的不在于学术的发展,毫无创新和实践的意义。面对不同质量的展演竞赛,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库,把不同层次的比赛列举在库中,并且不断补充和更新。学生可以从中查阅不同专业方向的展演赛事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在资料信息的说明中对主办单位、评审专家、参展对象、知识产权等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给予专业的建议。(2)学生实践项目中会有许多与创新并无太大联系的社会实践项目,对这些项目的评定存在着困难。对创新项目的认定要与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面对众多的实践项目,必须要围绕创新的主题展开。(3)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很多展演赛事中,学生作品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例如,前面提到的“华帝工业设计大赛”的征集启事里(2012第七届华帝工业设计大赛)就明确说明“获奖作品归主办方所有,设计者享有署名权,主办单位享有对方案进行注册保护、再设计、生产、展示、出版、其他形式的宣传等权益”。面对这种现象,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4)各专业方向创新项目的数量不平衡,热门的专业方向,如平面专业、环艺专业等,创新项目较多,而冷门和新兴专业则相对较少。
2.关于学分申报。(1)学生在项目的申报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只是为了拿到学分去创新,甚至是为凑够学分,随意参加几个竞赛、找一些单位开实践证明,这样的学分申报有悖于创新学分设立的根本目的。究其原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认识不到学分背后更重要的是能力锻炼。教师要加强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学分设立的意义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进行创新实践。(2)学生对学分申报缺乏目的性和规划性。对创新学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主动性,还不足以很好地完成创新学分的研修。有些学生盲目地参加与自己知识结构不一致的相关实践。专业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合理规划,申报能有效锻炼创新能力的项目和有益于专业学习的项目。
3.关于学分认定。(1)出现项目分值分配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各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项目涉及面广而杂,在学分的认定上,会出现各项目的分值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学生纷纷涌向分值高、易操作的项目,从而影响了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学分的认定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要加强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把纷杂的项目进行科学划分,将不同层次的项目与分值分配以科学的方式挂钩。(2)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创新学分的解释和教育不足。创新学分由于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研修的,没有专业教师进行一系列地教学指导,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又很难对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教育。面对这种状况,应该指定相关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业导师,进行创新学分专业指导。
4.关于学分记录。(1)在学分的录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学分录入和审核的不严肃。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学分是软性指标,碍于情面给予学生不应给的学分,使得创新学分的研修流于形式。建议建立一支有领导、专家、教师组成的监管小组,有效监管。(2)学分的归档制度不完善,使得学分审核工作难以开展。创新学分的归档内容除了成绩单外,还应该有相关学分申请、中期检查、学分审核、成果资料等补充材料。充分的材料归档从一定形式上可以督促创新学分的有序进行。
完善的体制和有效的监管是确保创新学分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创新学分的设立,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落到实处。这个过程,无疑增加了相关教学部门和教师的工作量,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保障。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制度和监管下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及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将创新学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 基础课程 创新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很强,设计者不仅要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而许多设计院校年轻教师的知识面仅停留在大学知识面上,在繁重教学任务中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
艺术设计是一种视觉感官中的实物美学创新艺术,也是一种先于内心思想凝炼升华从而为后者打造根基的构思展现。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材选编上,教学中需要进行认真的讨论与研究,更需要讲究一种教学艺术方法。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来掌握设计技巧的过程,教与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促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产生最根本互动效果,结果是老师花了大精力备课,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学生可能是无动于衷,漠然以对,更谈不上促进和提高。
假若老师教做模型时,强调学生要精、准、稳,每次在上课前,如果老师多看一些权威书籍和结合当前设计界最新理念,把最有创意的精华内容整合成一堂课,不但吸引学生投入到艺术设计课中,也会让学生学到一些全新的知识。因此,针对专业的特点,教师要用少部分时间上理论课,大多数课时用来指导学生实践。在设计学中,艺术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要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去教学,用科学的眼光而非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设计,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理性去观察人的感性。研究人的情感,是无意识向有意识的转变。老师要求学生要多看多思考,要大量的积累,其中感悟生活是最重要的,并且,学生应该时时刻刻都在预习当中。在教学方法,老师要清楚上专业课程仅仅有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内在知识,能不能把一个知识点阐述清楚很重要,老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有多深,讲得就有多深刻。
其次,设置基础教研课题,从基础课程开始教研、教改,使基础课设计化,设计课课题化。当前,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安排方面,其中文化艺术选修课课时量太少、学分低,其中文学类的选修课在短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艺术设计系对选修课的管理措施不得力,直接导致学生整体对选修课不重视,加上选修课教师的工作量低、待遇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基础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对选修课教学不重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结合各个院系特色,有必要对相应课程进行修正,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还有教学计划中设置机动教学板块,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进行时效教学活动,由各专业随机安排前沿性、应用性教学内容,以切实保证我院教学的与时俱进特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学生就业问题,目前设计市场的专业分工愈加细化,本科教学设置应当依照就业口径变化也需做进一步细化、系统化、技术化,与工科结合的面需进一步加宽。比如方向环艺及视觉传播方向均已受到人多面窄的制约,需要针对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进行细化。视觉传播方向需要针对书籍与印刷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视觉传播设计、旅游产品设计而逐渐细化,才能依托学院原有学科资源向特色化发展。 转贴于
艺术设计系的部分实习课如风景写生、建筑速写等属于综合性美术课程教学范畴,这种以其室外活动方式定为实习活动,不利培养学生学习提高,从而导致工作安排困难、影响教学效果。解决实习经费太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导致相关实习活动安排困难,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并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会,影响教师和学院的良好形象。因此,学院要试行确定校内和市内的设计实习与市区外实习的方式、内容、要求,据此划分实习活动费用,确定师生实习费用的分配标准,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进一步(下转第101页)(上接第58页)实验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以教研形式探究出台实习教学的可行指导书与管理规范。除此之外,加速实习基地建设。并和有资质能力的设计公司签约定为实习基地并实施有组织有监控的毕业设计实习活动,逐步改变毕业实习散放状态。同时,院系应扩大毕业作品交流活动,让毕业设计展览活动与就业洽谈结合起来,并把校外媒体请进来以增加实效性。使学院建构上下外一条龙的学生就业工作系统,负责就业渠道的修通工作,如同生产厂家设置的营销系统,让教师同时负担教学、科研、就业三重压力,势必导致亚教育状态形成,甚至出现恶性秩序。
最后,在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比如,从教学环境方面,对教学场所选择要灵活运用,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工地、广场、卖场等等。在教学体制上采取工学结合,请设计师走进教室当教师,而教师也定期到比较先进的设计大公司进行实地培中进修。针对在校学生文化基础及专业素质不够高,动手技能不够强,设计思维不开阔等特点劣势。建议在专业基础学科教学上逐步倾向于重技能,更重思维的教学思想,即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技能发展的根源,是技能的高级发展途径。如素描课是造型的基础课,基传统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机械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套画准形体的方法,而非注重对人的思维开发与训练,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引进,逐步出现了设计素描和表现性素描,这两者主要是注重技能的表现基础上,更加倾向于重视思维空间的训练。这次展览充分显示了设计这一学科对思维方式的高要求,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们也必须针对我们的教学特点、专业特点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逐步从传统明暗造型中走出来而全身心地研究结构素描教学,使素描始终为设计服务,为现代生活服务。
除外之外,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要进行创新,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的新潮流、新动向,引入到教学中来。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时,可以结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同学们领略各国展馆对主题的精妙创意。例如:马德里的“竹屋和生态气候树”、德国不来梅市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意大利米兰的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沙特阿拉伯麦加的帐篷城巴黎的“植物墙建筑”、英国馆“会发光的盒子”、日本馆“会呼吸的房子”等等。并对其展馆新设想、新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世博会作品中,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文明硕果的辉煌舞台,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这些多种风格迥异的文化元素中,体验其精妙的艺术设计新思路。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拥有宽广、活跃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不是单纯的描摹,不是简单的借鉴。现代艺术设计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培养出具有设计思想的学生由为关键和重要,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的设计思想,才会有更多的充满魅力的艺术设计作品出现在明天的社会舞台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