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实习内容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育责任感的含义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道义上的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能把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他的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
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超级秘书网
[关键词]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8-0001-03
近日,幼儿园“虐童”事件频发,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人们不禁质疑当今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部分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出现偏差,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作为专门培养幼师的源头――高等师范专科院校,面临着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整体低下、教师责任感错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提升幼师质量,成为每一个高师院校必须思考的内容。笔者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探究这一课题。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内涵与意义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具有素质教育观,具备高尚师德,具备专业的学前教育情感及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并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的专业性。这个概念是笔者通过总结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结合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虽然幼儿教师在岗前经过教育训练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幼儿教师资格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真正成为专业的教学人员,呈现出幼儿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内涵趋向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
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宏观层面解读这一概念,就是从周期的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周期,在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就要设计出不同的培养模式,体现出针对性与统一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以及幼儿园等必须重视幼师专业化的发展,抓住机遇、互相配合,以幼儿教师专业化为取向,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让幼儿教师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祖国的幼苗健康成长。
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微观层面解读概念,就是指幼儿教师能够坚守教育信念,培养个人的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了解幼儿教师专业结构,明确努力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专业价值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
探索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意味着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型。2002年提出的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10年了,幼师同样面临教育新角色的转变问题。幼师是儿童教育的引导者,应根据幼儿特性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具有创造力,为幼儿提供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成为学习者、研究者与教育者。幼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过程,它要求每一位幼师必须对幼儿教育有深入的了解,在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与反思,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探索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是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幼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能够将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知识运用于实践,为儿童设置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交往关系。丰富的教育艺术及熟练的技能技巧体现着幼师的专业能力。除了知识,职业道德,自我修正和反省能力,热爱儿童、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是幼师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与准则。教书育人的教育特殊性,要求每一位幼师必须进行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由外在的道德规范要求内化为教师的品质,加强幼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在动力,源于高师学生对幼师行业的认知程度,也就是幼师专业化发展的情况。
二、 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缺失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宏伟目标,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以山西省为例,计划在三年内新建、改扩建600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新增入园人数18万人以上。按15∶1的生师比计算,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教师需求量至少为1.2万名,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需求量更大。这意味着近几年内学前教育师资将成为社会急需的紧缺型人才。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幼儿教育师资短缺,社会需求与人才资源短缺的矛盾,造成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缺失。从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看,幼师专业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目标定位起点较低。1999年高校扩招,优秀学生都以从高中进入大学为第一选择,高师在招生方面不再享有优先权。学历较低的高师教育吸引力不断下降,高师教育培养就难以吸引优秀的生源,不得不在招生工作中降低要求、放宽标准,生源绝大部分是高中升学无望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直接导致幼儿教育师资质量的下降,从源头上极大地影响了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而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第二,学前教育理念陈旧。现代社会对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健康,更关怀孩子未来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空前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学前教育必须调整教育理念,培养什么样的幼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不仅是要求幼师的专业能力,更要求其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及教育实践能力能够得到熏陶与锻炼。高师学前教育的理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以学生“认识多少字”“会不会画画、跳舞”等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上。因此,幼师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人品格的完善。未来的幼师要学会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幼师为自己的现行教育理念。
第三,课程设置存在矛盾,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脱节。其一,体现在学前教育的基础课与专业课比例不当。有些高师鉴于生源质量问题,重视基础课培养,比较注重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专业理论课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不足,这就使学生缺失了基本的探索研究能力和教学技能;有些高师恰好相反,以技能艺术训练为主,忽视文化素养,学生虽然能歌善舞,但缺乏应有的基本素养,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浅层次的教学内容多,培养幼儿情感、价值观的内容少,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学前教育专业课的缺少,限制了幼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元化、课程模式多样化的改革趋势。其二,体现在理论课与技能课比例不当。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师不仅需要有理论素养,还需要有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音、体、美教育技能,这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发展缓慢是制约幼师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技能训练不足,对艺术技能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教学技能的基本功训练还有待于加强,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幼师专业化的发展。
第四,教育实践内容单一。实践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师专业化发展而言,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践,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工作,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领悟幼师的职业角色。但是,现今的高师教育实践,只限于参观与实习。学生对教育实践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去实践,认为实践可有可无,走过场,加之教育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很难把握幼儿教学的重点,导致教学过程呆板,严重影响实习效果,也不利于幼师专业成长。
三、 高师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
根据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高师承担着培养幼儿教师的重担。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和家长的期盼,高师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未来的幼师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历与能力并重。幼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结构,将职业道德的教育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有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给儿童树立好榜样。同时,幼师要重视积累社会、历史、人文方面的知识,具备专业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专业结构中,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在笔者看来,高师加强幼师的专业化发展切入点在于专业建设。
首先,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增强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幼师成长的内在动力,需要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丰富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意识。专业意识的养成要靠明确的培养目标,因为培养目标决定着学前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要充分实现宽口径、厚基础,找准培养方向。高师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学前教育的职业理想,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培养具有过硬的教师教育能力,愿为幼儿教育奉献自我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彰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幼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课程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特色在于能够和当地幼儿园教育衔接,体现其应用性与向导性。高师院校需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课程设置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践课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继续承担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让学生储备大量的基础知识;大力调整专业必修课的课时与内容,突出学科结构和课程多元化特征,加强学生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选修课开设与儿童发展相关的教育课程,增强学生了解儿童的兴趣;综合实践课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彻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根据兴趣选课,不定期地去幼儿园进行见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再次,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加强教学实践。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幼师除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还必须具备专业的艺术技能。因此在专业必修课中要有所侧重,如要重视幼儿活动设计、儿童简笔画、琴法课,重视幼儿歌曲视听与视唱,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入亲子教育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使学生 “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实践需要保证一定课时。经常性地安排教育见习,同时要重视见习与实习的实效性,平时开展观摩见习,为学生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高师最好能聘请当地幼儿园一线教师来学校交流与讲学。
最后,引领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高师培养的幼师人才大多留在当地幼教机构,支持地方学前教育事业。高师可积极开展顶岗教学,选拔优秀学生去地方幼儿园支教,定期对当地幼儿园进行调研,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态。这样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学生将成为沟通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成为地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为幼教事业发展献策献计,更好地服务地方学前教育发展。
四、结语
幼师“虐童”事件令我们痛心疾首。这类事件给培养幼师的高师敲响警钟,幼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高师院校应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崇高的师德、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关键词:健美操;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1
幼儿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幼教师资为目的的专业学校。幼师生会做会教健美操,能组织深受幼儿园小朋友喜爱的韵律活动,已经成为从事幼教事业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幼师体育教育中重视和加强健美操教学,不仅有助于陶冶美的情操,塑造健美体形,培养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而且对提高幼师生的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且明显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健美操教学的心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幼师生对健美操学习意义的认识
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处于青春期的她们正是爱美的年龄,很在意自己的体形。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喜欢轻松愉快、能够展现自己健美身姿和青春活力、有利于改变自己形体、塑造健美体形的健美操。但是很少有人将学习健美操与职业素质相联系。对学习意义没有深刻的认识,自然常常以个人感觉随意对待教学内容,喜欢的动作就热情高涨,不喜欢的就懈怠敷衍,稍有“苦”“累”就叫苦抱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使他们明确地认识到学习健美操并不仅仅是为了感受美、塑造美和展现美,更是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必将深化他们对健美操教学的认识,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从而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教师强调学习意义的同时,在入学初期即请已经工作或正在实习的高几届学生现身说法,同时加强实践,到幼儿园观摩实习。事实证明,在思想和实践方面双管齐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健美操教学内容
健美操的内容很多,如:竞技健美操、健身健美操、表演健美操,在这些类型中又有许多的分支和内容。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成效,明确健美操教学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从幼师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出发,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动作结构、音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应结合幼儿动作的特点选取和创编。不能只教会学生几套健美操动作,而是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健美操与音乐伴奏相关的知识及卫生保健知识。二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动作和组合动作、成套动作。基本动作包括手部动作、基本的手臂方位动作和头、上肢、肩、胸、腰、胯、下肢的基本动作。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想像、创造力,鼓励学生创编一些适合幼儿的简单体操。使学生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既能教幼儿体操,也能根据幼儿兴趣和身体条件创编一些体操,轻松胜任教学工作。
三、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
健美操教学通常采用形象直观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自然是很有效的,只是如果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时间一长难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能采用丰富的教法学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必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互帮互助、开展表演和竞赛活动等都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初学时可让学生在体操房、舞蹈教室面对镜子多观察多思考,自我模仿,自练自评,自我纠正。同时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记住动作和连贯动作是学生学习健美操的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健美操结构规律记住动作,教会学生用串连累进的方法连贯动作。在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组成合作互助小组,加强学习中的借鉴交流。既有双人互助,相互交流、相互纠正、相互评价、相互帮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善于观察、相互帮助的能手,又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较大的小组,让组员轮流担任小组长,当“小老师”,既能提高她们掌握动作的速度,同时又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将来担任幼儿教师奠定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经常开展一些个人和小组表演及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满足感。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大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大有裨益。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幼师的体育教学一直是以考试测验或教师综合打分为主,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较为僵化单一,以教师评价为圭臬,只注重同学之间横向的比较,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提高。如果能增加日常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将会调动起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增强信心,以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自信的态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每节课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之后,不仅有老师的评价,还既让学生根据目标自我评价,也有小组之间同学互评。通过评价,强调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激励同学努力学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仅仅是看谁“考第一”,做排序。对每节课热心帮助同学以及都要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同学及时肯定表扬,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比学比帮的良好氛围。通过健美操的学习,陶冶美的情操,把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举止、礼仪的训练和健美操教学相结合,时刻把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出发点。
总之,幼师健美操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宗旨,使学生明确学习对于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优化健美操教学内容,同时采用灵活丰富的教法和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还要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控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马鸿韬.现代健美操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幼师生 学前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早期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男幼师生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等,揭开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另一个辉煌篇章。由此,幼儿教师素质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对广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加强其专业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的内涵探讨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教育目标是培养其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学前教育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精湛娴熟,自主、沟通、合作、探究、创新能力较强,并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的学前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①鉴于此,本文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是针对五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生而开展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认识和理想的价值观,形成自觉勤勉乐学的态度,努力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积极投身实践锻炼,增强其为师从教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二、幼师生学习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然而据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幼师生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求学期间呈现出以下表现:学习观念淡漠、上进心不足,出现盲目厌倦与学习焦虑的情况;暴露出情绪苦闷、目标理想缺失、就业焦虑等现象。
分析原因得知:一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有的学生是听从父母的命令,亲人朋友的介绍而被动选此专业,有的学生因成绩不理想暂时没有合适的专业挑选而无奈选择,只有小部分学生是因为热爱幼儿而坚定地选择教师职业。二是从求学的过程来看,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引领,学习中盲从、闲散,表现出有混头没劲头的精神面貌,导致专业热情下降。三是由于社会现实作用,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低,再加上工资低、待遇差,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幼教工作,因此学习应付了事。总体来看,学生对学习及从事幼教工作的兴趣不大。
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认识不全面、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等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质量及就业状态。
三、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日常管理
1.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对新生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对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将来做什么认识较为模糊。所以应抓住开学契机,适时进行校情、校史介绍,解读当今教育政策和就业前景,介绍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软硬件情况,让学生对五年的基本课程有个初步了解,方便学生调配学习时间和明确学习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我校图书馆本学期初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系列活动,鼓励新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的信息资源,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阅读紧扣教学内容的各类参考资料,多做读书笔记,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消化专业课知识。总之,抓好新生入学教育能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形成爱校、爱专业、爱行业的积极情感,打好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的坚实基础。
2.落实德育量化管理
量化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本文中德育量化管理,就是对班级的各项活动如纪律、出勤、仪表、卫生等方面,用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如爱岗就业的责任感、严谨治学的义务感、热爱幼儿的幸福感等。因此,德育量化管理主要是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最终让学生通过自觉调节行为,规范自己为人师表的专业思想意识。
3.召开学生座谈会
定期召开由学生会成员、各班代表组成的学生座谈活动,既能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改进意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适时抓住教育契机,使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日常化、扎实化。
(二)课程设置
1.专业课程体系
五年制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要突出“专”和“广”的特色。在公共基础课的全面奠基下,强化基本技能,如普通话、书法、绘画、声乐、钢琴、舞蹈、体育、信息技术等,有助于幼师生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技能、素质和修养。从第二学年开始,逐步开设幼卫、幼心、幼教、幼儿教育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基础教育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师生要做到“一专多能”,因此第三学年开设方向课,如亲子方向、英语方向、舞蹈方向、计算机方向等,既使课程结构体现出多样化,又反映出教育的新成果,凸显学生特长。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开设各类选修课和培训课,开放实训室,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行业资格证书,如育婴师、营养配餐师、幼儿舞蹈教师、蒙台梭利教育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师、亲子教师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幼师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见实习活动
教育见实习,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初步亲身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为在见实习期间,学生要担当学生和教师双重角色,既要学习优秀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范,先进的教育观念,成功的教学经验,又要学会与幼儿、家长交往沟通,展示自身的技能才干,发挥教育机智等。亲近、了解幼儿,学生克服了对教育产生的畏惧感和疏远感,获取了专业的认识,兴趣和责任意识油然而生,从而促进其专业思想的全面发展。
(三)校园文化
【关键词】 新疆;中职院校;双语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影响因素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存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数量短缺、专业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等薄弱环节。对于未来的幼儿教师在职前阶段是否对自己已经基本定向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力量――幼儿教师能否不断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良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准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学效能感,减少或避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这对于促进未来新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新疆幼教师资来源的质和量都令人担忧,随着幼儿园教师入职考试的正规化和完善化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寻求理想的工作环境的难度不断加大。面对比较艰难的就业形势,这就需要新疆中职学校加强对幼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新疆中职双语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将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目前新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走向,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新疆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本课题以巴州师范学校中专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13级、14级、15级三个年级共3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幼师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职幼师生规划意识薄弱。其中二个问题的调查问卷显示如下,问题一:你了解职业规划是怎么回事吗?回答“不了解”的201个,占67%;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的21名,占7%;回答“了解一点”的78名,占26%。问题二:你将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回答“当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195人,占65%;回答“当幼儿园园长”的45人,占15%;回答“自己开办一所幼儿园”的12名,占4%;回答其他的48名,占16%。上面的调查虽然只是很小的范围,但目前新疆大多数学前师范教育单位反映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目前幼儿师范教育尚未将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来,学生尚未得到这方面系统的指导。即使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设置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只是零星的和分散的。大多数的幼师生未曾自觉地思考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也没用职业规划方向的信息储备,更没有将对未来的简单构想上升到职业规划的自觉意识。
第二,中职幼师生认知方法简单,生涯定向模糊。认识自我是中职幼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长,中职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他们的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够深刻,容易理想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够全面。在职业准备阶段,即幼师专业学习阶段,中职生应当根据自己的知识及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学习目标,选择训练重点,规划各学科应完成的学业任务。然而很多中职幼师生在进校后因为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和方式变了,从初中的老师喂养式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放养式自主学习,感到很不适应,茫然无措,无所事事。主要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没有依据工作要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规划与设计,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做起,没有学习动力,因而也就没有学习效率。
第三,中职幼师生规划与行动的脱节。中职幼师生从入校之日起,其人生职业的定位就已经相对确定了,即将来要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因为幼教职业的特殊性,幼儿园保教与教育相结合,这样的工作模式势必会让工作变得复杂,难度加大。然而,一部分的幼师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即使在二年级的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逐渐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有了初步的职业规划,但是仍未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方案。有了目标却不思考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目标也就束之高阁。
二、影响新疆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分析
第一,学校教育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大部分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年龄普遍偏小,作为未成年人尚有很大的身心发展和学业发展空间。与一般中职生不同的是,幼师生自我完善、自我定位的任务更重要,所以必须重点设计好学业阶段的路程,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学业任务,做到在身心健康、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全方位进步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师生需要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他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程度和水平,直接会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方向和他们喜欢的职业概率。而实际,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为期三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只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当中有所学习,这对于日后幼师生实习与就业的职业选择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幼师专业认同的教育引导并给与就业指导。
第二,家庭教育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造就个人素质、影响人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从幼年起,就受到家庭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行为模式。有些学生还从家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某种职业知识和技能。此外,家庭成员在个人择业和就业后的流动中,往往产生一定的干预或影响,也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影响。许多学生深受家庭中父母或亲戚的影响,他们从亲人的教育或态度中形成了对幼教职业的最初看法和认识,从而影响到对职业的选择。例如:大部分幼师生会觉得幼儿园环境优美,有基本的收入和报酬,相对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相对不是很疲劳,没有特别紧张的感觉,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满足,从而选择幼教职业。
第三,环境变迁因素对中职幼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当今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变化快,因此,个人职业发展必须考虑职业环境需求和变化趋势。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第一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新疆的学前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截止2014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3955所,较2010年增加1392所。但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底子薄、起步晚,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学前教育质量,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仍然迫在眉睫。在目前新疆良好的就业环境中,对中职幼师生来说,只有认清自我,认知社会,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多学知识,练就技能,抓住机遇,才能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迎接社会的挑选。
【参考文献】
[1] 刘淑玲.师范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弹奏的基本功 首调构思 改革与创新
钢琴是幼师音乐教学中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脑体结合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幼教专业的“师范性”,是幼师教学的基本点。笔者想从幼师专业的特点入手,结合职中的教学对象及常见教学现象分析,将自己26 年来的教学尝试和改革措施,与同行们探讨,以期更有利于幼师的钢琴教学,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 注重分析学情,合理选择教材
职中是起步较晚的学校,肩负着当地升学、就业双重任务,入校的学生大多文化素质较差,但有一定的爱好,这所学校就是这些孩子成才的摇篮。作为幼师专业,选什么样的教材,是一项颇为艰难的任务,好的音乐教材应该“是那些能够充分掌握或接近掌握的音乐,是那些远超过他们理解能力但又使他们受到丰富教益的音乐,是审美上得到满足但又复杂程度足供较长时间学习的音乐”的教材我在钢琴教学中,近年来选择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键盘乐器演奏基础》与人教版的《哈农》,我认为,此教材很适合成人教学,并且难易排列循序渐进、知识面广,教材中选择了许多经典小乐曲、练习曲、幼儿歌曲,还有对各种类型歌曲的创编示范曲与自配练习曲,还加入了简单的手风琴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内容教学,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天天都有提高,达到用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二 注重基础训练,强调基本演奏技能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职中前还未摸过琴,面对如此情况,我除强调学生的基础训练外,还将钢琴基础演奏技术进行分类,择其要运用于教学,以使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尽可能多地技术类型,从而建立必要的弹奏技术根基。在学习新曲时,我从“聆听”入手,使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把握,让学生体会到演奏技法所表达的风格和他们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融欣赏与练习于演奏过程中,让学生用心灵去理解音乐逐步走进技法的艺术殿堂。如:跳音练习中我先让学生身体力行,课前十分钟组织跳橡皮筋活动;让学生听曲《跳橡皮筋》的录音磁带;然后教师示范弹奏该曲,让学生找规律。(1)每一音都有反弹动作(跳跃);(2)触键快、离键快;其演奏效果为:乐音短促、跳跃,最后让学生实践,教师随堂辅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经过这样强化训练,结果是喜人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掌握了钢琴的主要技法,对音乐的记忆、理解、感受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三 注重首调唱名法的构思,进行移调训练
一般来说,在钢琴演奏中使用固定调是比较容易在乐器上找到对应的位置,而且教师教授的时候重点是在弹奏乐曲,所以只要认识了固定调唱名法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因为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不愿意让学生尝试这个容易产生问题的首调唱名法。笔者认为,职中幼师理解能力较强,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唱名法,特别是在没有乐器的情况下视唱五线谱的时候,首调唱名法还是很实用的,在分析乐曲的风格和调式的时候首调唱名法很快就能让学生辨认是什么调式。特别是民族调式中首调唱名法结束的尾音落在DO 的话就是宫调式,MI 就是角调式,LA 就是羽调式。如果用固定调的话就很难辨别了,只能用这些音去与宫音比较距离了。
对于幼师而言,除了需要有扎实、规范的弹奏基础,还需采用首调构思理念;能为幼儿歌曲做简易的伴奏;能将一首歌在多种调上弹奏,因为各年龄段的幼儿生理条件不一样。我在教学中就一直贯穿固定与首调唱名法结合使用的方法,弹乐曲、练习曲可用固定调;弹歌曲、视唱旋律、分析歌曲、调式、调性、和弦连接用首调;最基本的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也用首调训练。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幼师生弹奏不需你过九级、十级,但必须有能看简谱弹唱歌曲、即兴伴奏与移调弹奏能力。坚持让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练习的步骤可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熟练掌握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起键盘上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
四 注重见习后的反思、引导与创新
为了办好幼师班,学校附设了一个“职中幼儿园”。特制定每届幼师上三年,第一年见习一周,第二年见习两周或三周,第三年实习一个月。通过见习,学生对幼儿园工作有了初步了解,巩固了专业思想,提高了学习兴趣。三年级同学实习一个月后更显出了自己做一名幼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任此期间,学生的求知欲极强,尤其对即兴伴奏很着迷,为了给学生一个再学习、再努力的机会,一般在最后一年搞两次“弹唱技能大赛”。年轻人争强好胜心特强,布置任务后,人人挤时间、抢速度搞创作,你弹这,我弹那,一般不重复。学生在比赛中确实表现得很好,有的同学发挥超常,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大部分同学弹唱自如、伴奏肢体较丰富、和声效果相对和谐丰满。自己为歌乐曲配旋律指法及和弦连接与选择节奏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巩固、应用已学过的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发挥音乐想象能力,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性思维。当学生能欣喜地看到自己能像作曲家一样编出旋律指法、连接和弦时,将更能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总之,创新教育在职中这片热土上已收到丰硕成果,它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上岗竞争,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智慧与灵感融于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来,展现自我,最终成为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师体育教学 四个特点 改进
笔者从事中职幼师体育教学多年,认为中职幼师体育教学的目标可归纳为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发展幼师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掌握一般运动技术、基本练习方法与职业技能,培养幼师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心理品质,适应未来的教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重视中职幼师专业的体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下面笔者通过对四个特点的阐述,改进幼师体育教学。
一、从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体能是学生进行继续学习和体育活动的保证。体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部分。身体素质主要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学生年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生长高峰期,心肺功能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身高增长减慢,肌肉纤维明显增粗,肌肉也变得坚实有力,学生的体能发展迅速,力量、速度、有氧耐力水平呈明显提高趋势,在这个时期发展学生的体能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发展体能,结合运动技能的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速度、有氧耐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方法很多,主要通过单项型练习法、多项型练习法、组合型练习法来组织教学和锻炼,而这些练习法通常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各种跑的练习中,笔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喜欢竞技的特点,分别设置了有氧耐力跑、多种姿势跑、定时跑、障碍跑、负重跑等多种形式的跑动练习,其中贯穿各种跑动游戏,如“长江、黄河”追逐跑、传递鸡毛信、趣味跑姿比赛、多人多足接力跑等,在这些练习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体能的锻炼,增强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从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开展形体课方面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个性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中职幼师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所有的学生都是女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个性和生理方面的发展基本定性和成熟的过程。笔者针对女生喜爱健身健美类的运动开设了形体姿态课程。形体课教学不仅仅是要塑造更完美的体形,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她们参加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为教学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除基本功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外,教师可以增加幼师学生喜爱的时尚健美健身课,如:有氧健身操、街舞、搏击操、拉丁健美操、瑜珈、轻器械健身操、体育舞蹈等,从而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兴趣和需求,开拓视野,加深对健身健美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传授式教学方式中拓展新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采用个人或分组表演与领操的形式鼓励学生勇于表现,提高自信。教师应合理运用激励式教学,始终用行为和语言引导学生尽情尽兴地跳,并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注意赞美语言的运用,或用眼神、手势、表情等方式传达教师的赞许或肯定,还可以让学生控制节奏或口令指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先分组学习再交叉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掌握能力快的学生能更快地进步,又可以关注后进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合作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创编简单而新颖的动作组合,互相交流和演练,提高创编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编排,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结合幼师专业课程特点,分阶段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幼师专业学制三年,“2+1”模式决定了幼师专业体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选择性。根据多年从事幼师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幼师专业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选择更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把两学年(四学期)分成三个阶段,采用学分制考核:第一、二学期(5学分)开设综合必修课;第三学期(3学分)开设技能必修课;第四期(4学分)开设实习教学课。
综合必修课的内容有球类、体操类、田径类、形体姿态课程、身体素质训练、健康教育专题等。为了满足学生在不同层次对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要求和课程标准本身多元化的需求,教材应更结合学生实际,建立“提示型、合作型同步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型、陶冶型分组学习”教学模式、“引导型、自学型个别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要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要重视特殊指导、分组指导、指导方式和课程机构多元化。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运动常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知识、运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欣赏体育比赛的知识的学习,同时开设健康教育专题,帮助学生真正懂得注重健康,珍惜生命,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
技能必修课的内容有口令与队列队形训练、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组织等;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编、改游戏内容和规则,并让学生充当教师组织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教学课主要包括幼儿体育教学法、幼儿体育活动(早操、户外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亲子运动会”的设计与组织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进行分层次教学,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这样,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也可得到相应的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跳高教学中,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组。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活动的不同而调节,C组的横杆可用橡皮筋代替,以帮助学生克服惧怕心理,达到掌握基本动作的要求;B组高度适当,以巩固动作;A组则可提高高度,争取优秀。三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层次和练习密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排球发球、篮球投篮的教学中,同样可按组别选择不同的发球距离、投篮距离,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空间,以获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根据幼师专业职业特点,进行专项职业技能教学,全面锻炼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规程中“体”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处于优先位置,发展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要靠广大的幼儿教师来实现。
幼师学生是“明日幼儿教师”,幼师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的双重任务。体育教学首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针对幼师这一职业特点,体育教育者在进行幼师职业技能教学时应该首先熟悉幼儿体育内容,幼儿体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而基本体操中队列队形练习是最主要的形式,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组织性和纪律性,发展幼儿的方位知觉。在组织幼师队列队形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队列指挥和口令练习是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熟练指挥队列,把口令训练作为长期的训练内容,在口令的运用和节奏上合理把握,可把个体口令和集体口令相结合的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来巩固。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作为未来幼儿园工作者,幼师学生应熟练掌握将体育课儿童化和艺术化的能力。幼师学生应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方法和创编游戏的基本技能。在游戏的选编中提倡游戏目的明确、运动量适当、符合年龄特点、内容新颖有趣、难易适中、因地制宜选择游戏场地和教具。体育游戏的教学分为三个过程:游戏体验、创编理论学习、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同类型的游戏,得到游戏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对游戏的概念、意义、分类、特点、游戏创编的要求等方面使学生从理论上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编游戏的教学实践,每位学生都要组织游戏教学,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终评三部分形成实践能力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姗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一、要注重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热爱本职工作是作为幼师工作者的前提和基础。近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相继报道了一些幼儿教师虐待幼儿的事件,发生这些事情让人震惊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只有不热爱幼师工作,缺少了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才能做出那样的事情。只有真正的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够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有关心、有细心,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的前提条件。 然而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用自己的行动去垂范,向学生渗透一名人民教师应具有的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明确教育本身就是爱的职业,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和努力,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的热情。
二、要注重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浓厚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驱力,把兴趣的兴奋点作为倾听的切入口,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然而由于幼师学校的学生存在文化底子差,知识基础不很牢固,对理论的学习相对较难,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内容,选取一些教育者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声、形、色、图、文结合使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观,为本节理论课的学习服务。当然,还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进行新课之前,认真地去看书上的每一句话,查找每一个知识点,标记已会知识点和疑惑的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讲,这样就很大程度地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虽然幼师专业的理论课程是枯燥的,但学生们已经能够把自己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这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这也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三、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按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最大潜力。
同时,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幼师学习阶段应是重点课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逐步实施。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幼儿教育名著,并解决学生困惑。使学生初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能知道自己的实际工作,设计符合本地幼儿需要的教育方法,以此为基础提高自身,增加就业能力。
四、要注重模拟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为了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平台,尽早适应幼教工作,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老师讲故事,然后对其表现作简短评价,让学生初步体会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还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模拟课堂教学。可以分组教学,由各组派代表教学,包括:板书、讲解,释疑,然后其他同学作知识点的补充和点评,不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五、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沟通。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挥,自主地创造,敞开地交流。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尝试失败的教训,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再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那么学生便能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很容易获得幼师专业理论知识。
关键词:幼教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实践性知识;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20-02
有研究认为,在我国当前的中职幼教专业教育中,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存在着“认知性知识发展”和“实践性知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目前,各职业院校都开展了职业技能大赛活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技能大赛为积累幼教专业学生的英语实践性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能大赛我们不仅在教学中构建了幼师职前英语教学的职业技能、知识体系,更从幼儿教师内在价值的探寻出发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工作,以良好的自我专业形象展现职业教育的魅力。
一、实践性知识对幼教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我们认为中职幼教专业学生面临的不仅是认知性知识学习的问题,而且面临着英语实践性知识构建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幼师在未来的教学现场如何行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对于中职幼教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学习中“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对“认知性知识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如果职前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英语实践性知识,对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师,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实践性知识是职前幼师英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不再是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而是实践性知识。其次,职前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但他们对教学的复杂性还缺少认识,入职后英语教学上很容易表现出不自信,有焦虑感和自卑感,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英语学习上实践性知识的欠缺。再者,幼师从新手成为一个专业的幼教人才,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发生的,如果幼教专业学生能够在职前教育中利用技能大赛等实践机会生成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必然有助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尽早进入合格乃至优秀教师的行列,提前体验到职业的成功感。
二、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及其构建的条件
目前国内对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表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构建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
1.情境性与场景模仿。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智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来完成教育任务。由于它是与每个具体教育情境相连的,它必须考虑到在实践中的各种复杂性。因此,教学情境设置是促进幼师学生英语实践性知识生成的首要条件,实践情境是实践性知识的源头。
2.缄默性与专业引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通常以一种无意识、不易被发觉的方式储存于大脑之中。正因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缄默性的特征,所以它潜藏于个人意识深处,隐而不显,难以系统地外化和阐述,这就决定了实践性知识的传授不能依靠“言传”而是需要“身教”。其中,专业引领是实践性知识“身教”的最佳方式。
3.个体性――自主建构。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属于公共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属于个人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以其个体的主观经验参与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不断积累起来的个体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对于同一种教育现象,每位教师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建构对事实的不同认识,因此“自主建构”就成了促进职前幼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另一个条件。
三、以技能大赛促进职前幼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模式
职前幼师要扮演好幼师这一社会角色,需要经历一个初步的社会化过程,即需要实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各构成要素的初步建构,才能依照社会对他的期望和要求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行使自己的权利。我们从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等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学校职业技能大赛搭建的平台,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幼师专业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1.设置真实情境,提供模仿场景。根据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和构建条件,我们将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我们提出了以职业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思想,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技能大赛是考试场,通过竞赛项目可以检查我校中职英语教学是否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是否突出了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特色,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了市场发展的方向等。我们同时还以技能大赛模式为突破口,请来了幼儿园的教学能手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给同学们提供了在观摩中学习的途径,提高实践能力。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师范生来说是一部“活教材”,无论是教师的英语教学行为还是教师专业素质形象,都对学生产生了榜样的激励与借鉴作用,从而坚定其对教育的信念,孕育了专业情感,积累了实践智慧。
2.在比赛中体验、在评价中提高。鼓励幼师学生参赛,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英语教学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扮演幼儿英语幼儿教师的角色,她们参加情境模拟教学项目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指定活动。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展现出一个教学片段中的全部实践性知识,同时学生也体验到了与某一项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相对应的实践性知识。在某一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其余同学扮演(幼儿园)学生角色和教学评估者角色。作为“(幼儿园)学生”,要求她们要表现出恰如其分的身心特点与行为动作,与教师角色扮演者真实互动。作为教学评估者角色,还要求她们要抽身教学过程之外,用“第三只眼”反观审视教师角色表演者的行为。最后结合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从专业评委和“(幼儿园)学生角色”两个方面对选手的英语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综合评分。在技能大赛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够让幼师学生在仿真的师生互动中体验各种教学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实习活动中的行为弹性和教学适应性。
3.在实践中整合,在研究中反思。理论知识只有经过教师的个人实践才能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而“做中学”是最佳途径。“在实践中整合”就是要让幼教专业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整合和提升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初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如果说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参加的“角色扮演”活动完成的是教学片段或各个教学技能的分解练习的话,在现实教育情境中,教师仅熟练掌握片段的或独立的教学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场对英语教学技能进行即时整合,融会贯通。此外,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学生的个人实践才能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而“做中学”是最佳途径。“在实践中整合”就是要让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的实践活动,整合和提升已有的实践性知识,并在真实情境中初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幼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条件出发,我们还倡导学生对“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内容来源于学生对技能大赛和自身实践活动的观察与体验。而且,学生的研究任务不仅仅只针对技能大赛,其研究行为还可以伴随整个英语教学实践课程的全程。学生经历了在实践中观察问题、在实践中搜集资料、在分析中得出结论的完整研究过程之后,她们就能从一个中立的观察者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继而成长为一个能对现象进行解释、对经验进行重组、对问题进行解决的研究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性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但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职前幼师因其特殊性,如教学实践经验欠缺、实践机会不多,与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及学生联系的机会少等,导致了目前我国职前幼师实践性知识严重不足局面。本研究提出了利用技能大赛促进职前幼师实践性知识建构的观点、方法和理论模式,并对部分专业的职前幼师进行了实践尝试和跟踪调查,以期能在如何应用技能竞赛促进职前幼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方面做一些有用的尝试。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后续研究仍需努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4)
[2]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3]吴义昌.国内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15-18.
[4]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