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贸公司实习自我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习目的:通过办公实习了解保险行业及其营销运作状况,在此基础上把所学的商务和营销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并积累一定的社会处世经验。
实习时间:2011.7.10 ---- 2011。8。20
实习地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
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有幸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对这40天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实习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49年随国建立的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几经演变后,现公司于 XX年6月3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成立,并于XX年12月17日、18日及XX年年1月9日分别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公司名列我国最具价值品牌前十名,是我国保险行业第一品牌;市场份额将近全国的1/2,拥有最多的全国客户群体和独一无二的全国性多渠道分销网络以及遍布全国的客户服务支持,是中国寿险市场的领导者;随着资产的不断提高,公司已通过其控股的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管理者----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建立了稳健的投资管理风险管控体系;其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将中国人寿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不断提高,10年跃居159位,堪称行业老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是荣昌县所辖地区拥有客户最多和最具实力价值的保险公司。
在中国人寿荣昌支公司,我先后接受了保险业基本理论和中国人寿新推出的险种——万能险的基本条款及规定的培训,参加了了关销售万能险的产品会和不同形式的客户联谊会参与听讲新人培训会与每周例行的大小型晨会,参与保险人换签合同的各项流程处理事宜,接待保险业务员及为其制作、打印各种险种利益的演示表格,辅助个险销售部及组训室的其他同事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各种形式的工作参与,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实用知识,主要是:
(1) 保险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及保险行业的现状,使我对保险有了一个更客观、全面的认识,理智的判断,也激发了我对金融学的深化了解和欲学以致用的兴趣。
(2) 通过对已知资料的分析和与同事们的交流,提高了自我的思考认知能力,通过对保险业的现状的研究和前景的科学预测,进一步引发了我对职业取向的思虑,帮助了我在大学期间进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
(3) 对职场有了初步、真实、贴切的认识,明确了努力和改善方向,通过与同事们和众多的业务员的交往、接触,学到了珍贵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处世经验,交到了几位可以虚心请教的长辈朋友,感谢他们对我的指导、教育和思想启迪。
(4) 电脑办公的实用知识与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强化了我对扩展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学习欲望。
(5) 勤奋、踏实、认真、负责任做事风格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认可,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1)
当然,以我个人之见也发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如保险人考核制度不够健全,保险业务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出勤制度不够完善,分工不定期不够明确等需要改善。
这次实践教会了我许多,不仅让我扩展了知识的视野,增长了社会见识,而且为我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是我青春时期的一笔重要财富,使我终生受益。
感谢在我实习期间所有帮助过我、教导过我的人!
感谢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荣昌支公司给我这个难得的实习机会!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商贸系07级
市场营销本科三班
赵亮亮
二、 岗位名称:业务管理员
三、 实习单位简介
该公司有10年的经营历史,经营的产品有关纳爱斯雕牌系列,汉高系列,光明洗发系列,新华电池系列,旺旺系列,孔府酒系列,霸王系列,丽涛系列,奥奇丽田七系列、广州新居爽系列,美日化洁宝家白洗涤系列等30多种系列产品,产品所在地覆盖的区域为桂林市及县乡镇,公司主要要经营模式有两种,一是向各超市铺面直接供货,二是作为一级批发商将产品批发给级批发商,10年的岁月,公司已有稳定的客户群,在桂林市与60余家超市,铺面等有业务来往,县级有30余家大型超市。公司所安排的职位有总经理、办公室经理、市区经理、县级经理、办公室文员、业务管理员、业务员、导购员、会计、打单员、财务员、理货员、司机等职位。
四、 岗位职责
我的岗位为业务管理员,职责有:1、对业务员进行管理和监督,根据业务员的报告情况得出总结,上报总经理,不定时对业务员当时所在位置进行询问,通常公司每周都会对业务员进行一次价格测试,我就监督业务员测试,了解业务员对产品价格的熟悉情况如何。2、节假日时制订出一些活动策划方案,有时厂家提出做促销活动,我们也要及时按要求策划好。3、对近期产品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方法。4、对客户的资料进行管理。
五、 岗位能力要求
要求对公司的产品特别熟悉,每一个系列及每一个单品一看就能辨认出来,价格也要非常的熟悉,厂价、供价、批发价、零售价要分得特别清楚,能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些实用性方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节假日特别敏感,如三八妇女节,三一五,五一等等,并能快速策划出节日促销方案。
六、 岗位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1、早上早会半小时,由总经理总结前一天的工作进程及成果,然后下达任务到各员工,各就各位做好当天的工作,我要经常跟着去熟悉市场,主要熟悉超市等零售终端的地理位置,公司有哪些产品在该店面销售,销售量如何(这个要求熟悉公司以前销售计量本)。2、对每个店的近期期产品进行统计,制定出可行的方案。3、不定时打电话给业务员,看其是否开机,是否在工作。4、在最近的一个节假日之前将促销计划做好,上报总经理审批,听其指导,修改及执行。5、业务员下午五点半左右回公司,与业务员交流,发现及探讨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6、与仓管员组合,对产品遗漏、滞销问题进行处理和管理,建立管理资料库。
七、 岗位考核方式或计酬标准
考核方式:早上八点准时到公司开早会,迟到五分钟以上算迟到,迟到五次算旷工半天,以此类推,一个月旷工三天视情节严重,上班时间手机随时保持开机状态,发现关机一次扣工资五元,有事需请假,不请假视为旷工。计酬标准:试用期一个月,600元一月,试用期过后850元一月加业绩奖。
八、 企业方针和目标
公司讲究诚信,对员工要求严格,以业绩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对业绩优秀的员工采取重用的方针,对业绩差者进行指导批评,如若不见效果,视为无能力胜任本职工作,采取开除制度,公司目前正处于扩大规模时期,经营的产品正在逐渐增加,员工人数也在增加,目前正在加快市场渗透力度,投放更多资金,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九、 岗位工作存在问题和建议
存在问题:得到的市场信息主要来源于业务员和理货员的报告,和终端客户缺少最直接的沟通,不能很准确的获得市场信息,有点坐井观天的味道。建议:不能闭门造车,应给与多外出的机会,以便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根据市场信息及时改进策略,另外,岗位工作性有点杂,不能很好的向一个方面发展。
十、知识和实践对我的工作帮助最大的地方
在学校学习了市场调查与预测,懂得应充分了解市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是深刻的体会到了,同时也利用所学的知识很好的开展了工作。所学的现代应用文写作给我很大帮助,光有想法是不够的,还要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才算是做好了工作,实践沟通是否很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从沟通中可以间接了解到很多信息,不需要自己费力再去重新查找获得。
十一、最想拓展的能力
我最想拓展的是谈判协调方面和策划方面的能力,包括筹划活动及制定更好的管理方案等,我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让自己往这方面提高。
十二、觉得应该加强的知识和实训
我们所学的专业为营销与策划,现在市场需求方面更偏向于策划,所以我觉得应增加有关策划方面的教材,还有有关大脑培训方面的书籍,让我们的思想与众不同,成功策划,成功营销。
十三、其他说明
我们基本处于自我放松的时期,所以教学如果能以一些有趣的方式进行的话,会更有效的将知识传授于学生,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
十四、实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逐渐把我磨炼成一个敢于面对现实的人。怎么说呢?在学校的我,像大多数大学生一样,爱幻想,把工作想象得不说完美也是美好的,想拥有像行政班那样的工作日,该工作时候工作,到休假时候就休假,大大的放松一下,这是我理想工作状态,当自己踏入社会开始自己养自己的那一刻起,我的幻想破灭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感到工作很乏味,一个月两天的休息时候,而且当别人在放假在玩乐的时候,却是我们忙得不意乐乎的时候,看着别人自己真的有些不是滋味,而且工资也不高,心里找不到一种平衡感,但后来,想到自己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有单位肯要就不错了,还需要那么高的要求吗?想到还有人在为找工作发愁,我的心态瞬间摆正了。这就是现实,不是在象牙塔里幻想的那个世界。于是我开始努力的去工作,上级分下来的任务认真的去完成,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我会去学习,去改正,这也是我实习的目的之一啊!我以我所能研究室到的最快速度去熟悉市场,熟悉价格,对整个桂林市区有个大概的了解,曾经一个人风雨无阻的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地图去熟悉桂林市的地理环境,那段日子是最令我难忘的,饿了就找个快餐店吃,吃完了又上路,中午也马不停蹄的前行,用一个字形容:累!但很值得。在公司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怎样与同事相处,在同事忙的时候多帮帮同事,多与同事交流,谈谈工作心得体会,不仅可以促进同事间的感情,还可以共同解决一些问题。我基本了解了公司的工作流程,也明白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这让我明白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团结的力量是很大的,也明白了做事情不能盲目,要有方向,有目标。
关键词:SWOT 英语专业 实习实训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明显提高,都会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呈复合型态势,仅仅通晓英语使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和就业中失去其竞争优势。种种迹象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面临着的问题日益突显,寻求有效的对策已经迫在眉睫。而SWOT分析法即通过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使用SWOT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并制定出有效的对策。
一、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现状
(一)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普遍重视英语教育,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格外受到重视。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71.2%的人认为英语专业的优势比劣势明显。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自身优势在众多专业中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英语水平基础好
我们从各高校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中可以看出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种类繁多,涉及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但都离不开学习英语这个核心任务。尤其是英语精读课程,一般安排的课程时长是平均414课时。该门课程培养了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理解、英语各种文体表达方式和特点、词汇量和句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英语泛读、中高级听力等课程的设置,不仅使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在听说能力上也有所提升。比之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只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班级大,学生多,课时相对少,效果不明显。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具备更大的语言优势。
2.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金利民认为,英语专业更注重对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人文思想、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对外交流研究等知识都会有较深的理解。此类人才英语基本功底更深厚,适用领域更广。他们对中西文化的了解更深刻,具备更强的与外国人交流的优势。[1]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应该是文化学习的一个过程。外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以及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同时感受到一种不同的文化,获得用该语言交流的能力。[2]
3.对外交际能力强
由于学习语言的特殊性,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起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口”。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运用其进行交流,所以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3]而且大量的运用英语课程以及外籍教师的安排给了英语专业学生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不停的克服自己心理障碍并且纠正自己的语音错误。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是这练就了他们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加敢于开口与别人交流,尤其是开口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89.09%的人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能力较强,这也印证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这点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4.掌握第二外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完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基本都在能够准确、轻松运用英语这一国际性语言的基础上,还大致了解一到两门其他的外语。因为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语言运用方面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在多学一门外语方面也就比其他专业学生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由于现在的外企并不仅仅与一两个英语国家打交道,多会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多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由于所有英语专业都开设了第二外语这门课程,“英语+一门小语种”的模式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一大法宝。据调查,目前市场对掌握“英语+一门小语种”的毕业生需求量相当大。现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仅仅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英语学习上。除了学习第二外语之外,有的学生还会参加本校其他小语种院系举办的周末培训班,以扩大自身就业的选择范围。[4]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劣势
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已经普及几十年,尤其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教育中,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学会英语交流的能力。然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情况却似乎不容乐观。从十几年前的“香饽饽”,到近几年婵联“中国失业率最高的R怠鼻叭名,人们心目中曾经火爆的英语专业已经慢慢走向颓势。[5]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就此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认识到自身有什么劣势。
1.其他方面知识匮乏
由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再加上自身兴趣使然,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满足于学好英语,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毫无想法或仅仅略知一二,更不要说深入研究别的领域的相关知识。然而,在实习实训中,它们所要面对的是各种综合性的问题,仅仅会用英语是不能满足去解决问题的。
2.应用能力较差
应用能力差也是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明显的一个劣势,虽然这与推行的应试教育制度有一定关系,但是学生自身缺乏真正将英语应用起来的意向是根本原因。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上就极少运用思考,只会照本宣科。课后更是除了必要的作业以外,很少将英语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陋习导致了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不知道怎样去运用实践,反而将属于自己本来的优势变成了致命的劣势。
(三)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中的机遇
1.国内市场专业翻译人才紧缺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7.22%的人认为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方向更加有机遇。其中有67.83%的人认为不管口译还是笔译方面都紧缺专业性人才。很多翻译公司认为国内经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可以说是全线告急,而且方向有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等方面。尤其是由于国际诉讼、仲裁事物日益增多,对法律方面的专业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凸显。而英语专业的学生的专业性过硬并且有熟练的翻译技巧,所以处理起翻译方面的问题也是驾轻就熟。
2.语言培训机构种类繁多
有数据显示,2008年在所有培训语种的机构中英语培训处于绝对主流的位置,占据超过70%的关注比例。因为英语在世界上的通用程度及国内绝大多数人将英语选为第一外语,这也自然让其成为了语言培训中的主导语种。而且现在市场上的语言类培训机构繁多,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参与一些语言的初级学习,尤其是一定程度上掌握英语。所以这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3.英语教师需求量大
在我们的调查中虽然只有25.89%的人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师范方向上得到的实习实训机会比较多,但是根据反馈意见,师范方向的一些机会都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政策的支持,国家给予愿意去西部及偏远地区支教的应届毕业生很多优惠政策,例如考公务员享受优先录取、支教期间有相应补贴等。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中小学越来越重视英语教育,很多发达地区相继设立了很多双语学校,其中英语教师是双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所以教师岗位的空缺也为许多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
(四)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中的挑战
1.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
杜瑞青在界定复合型外语人才时说:“复合型外语人才指既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的各种技能,懂得该门外国语基本知识,也具备其他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6]如今单一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问题频出,很多学生对理工类知识几乎是一窍不通,这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在面对综合性技能的时候手足无措。很多情况下,很多用人单位会选择专业技能较强并且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的人,而真正英语专业的学生则会因为仅懂英语而失去先机。
2.英语专业学生供大于求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全国有980余所高校开设英语本科专业,先前的就读的大量毕业生相继毕业,然而成功就业的并不是多数。而如今的大三大四学生步入实习实训阶段,之前的剩余毕业生加上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面对有限的岗位需求,供大于求的现实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3.客观条件受到学校限制
在诸多外部挑战中,英语专业学生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其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限制。一方面从时间上来说,学校安排的课程比较多,学生不仅需要参加各种理论课,还必须面对相应的考试,因此,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实习实训。另外,从资源上来说,学校无法提供有关实习实训的资源如实习实训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体会实习实训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讲,许多同一城市的高教区和产业园区相隔较远。就以苏州为例,苏州的教育园区较为集中在苏州南部地区,而苏州工业、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则相对集中在城市东北部分,因此如果学生要去企业实地进行实习实训就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这就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参加实习实训。
二、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现状的对策
时代在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日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只有顺应潮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有适应力、创造力、发展力及道德品质优良的人才,才能体现价值、提升地位。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能力就是迫在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我们认为,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方面协调配合从而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不失为一个良策。
(一)学校方面
1.准确定位,突出实用性教学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单一型英语人才已不适应社会需求。学以致用是英语专业培养的出发点,更是制定教学计划的落脚点。教学内容应基于模拟职场交际情景,围绕实习实训中必须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力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英语,并应用英语寻求解决办法,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推进 “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训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教师不断努力,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策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商务英语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职业语言的能力。
3.x择适宜的多媒体实训材料,扩大学生接触商务活动的机会
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社会、学生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创建实习实训平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通才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互联网可以改进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中外公开课能提供与工作岗位技能英语相关的课件,培养学生的整体英语语感和专业技能。大型网络虚拟商贸平台如Industry Masters Real Time能为学生进行商务模拟提供很好的操作资源。
(二)社会方面
1.开展校企联合,广泛安排学生到公司实习和就业
对于英语专业这样的文科而言,学生的实习实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需要寻找挖掘更广泛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可行的实习实训场所,学习实用技能,完善知识结构,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外企和外贸公司的巨大优势,建立健全稳固的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公司实习,延长实习时间,与公司联合办学,从而使学生学习到相关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增强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率。
2.实行请进来的办法,向学生传授针对性强的实践技能知识
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企业的广泛参与,否则,培养的人才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邀请职场人士来大学兼职教学,开办讲座,向学生传授各行业尤其是国际商务、翻译、旅游、会展、市场营销、项目工程、英语翻译和师范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使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接触到社会实践性知识,分析职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他们认清实习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快速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三)学生方面
据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现实需求技能之间存在脱节,所学知识在社会上用不上,而社会急需的一些实用性技能又不具备,在实习实训和就业中他们面临严峻问题。实践证明,无论是出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还是出于社会的竞争需求,大学生都需要认清自己的劣势和不足,充分拓展现有的学习资源,理论结合实践,多维度地完善自我,以满足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各项需求。
1.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大多数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整体认识,自身规划不足。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英语专业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学生的社会需要和和个人发展为基础做出准确、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发挥优势,应对挑战
英语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在英语、二外和语言交际方面的优势。其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商贸、文秘、金融、师范技能等其他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注重综合实践技能的运用,例如到实习基地去参观学习,接受培训,增强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体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实践获得大量有用的经验。
三、结论
通过SWOT分析法,我们了解到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也了解了当下我们会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充分了解自我后,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立志从事师范方向的学生,就要努力在实习实训中就提早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把握当下众多的实习实训机会;立志从事专业英语翻译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翻译理论之外,还要正确自己的观念,珍惜学校提供的每一次实习实训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立志成为对外商务精英的学生,除了必备的语言、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理论外,在实习实训中熟悉企业文化,掌握跨文化的沟通交流技巧。同样,学校、社会也要做出相关努力,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针对性强的实习岗位,扩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
参考资料:
[1]英语专业人才就业优势依然明显[N],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7,(71)
[2]⒀螅跨文化交流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A],青年文学家,2012,(18)
[3]浅谈英语教学过程中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5)
[4]英语专业人才就业优势依然明显[N],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2007,(71)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莞经贸人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训,以“育人为本,面向市场,做强服务,争创一流”的全新办学理念,围绕“紧密对接东莞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示范中职名校”的总目标,立足地方产业,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高地。
追寻:服务育人的理念溯源
“服务育人”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新理念,是中等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转型变革而倡导的职业教育新思想,也是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呼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诉求。
1.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为服务育人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东莞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就为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提供了契机。东莞市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并成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其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如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同样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服务,培养能够适应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正是这种服务地方经济的强烈的责任意识,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立足东莞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的技能型人才,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持,成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办学追求。
2.学校的自我突破提升是服务育人成长的现实需求。
东莞市现有的中高职院校是在莞商文化孕育下建立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们更能展现出东莞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熟谙当地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更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变化,并及时对人才培养工作和学校建设作出调整,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面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现实,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一方面学校致力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有千兆校园网络中心、电视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及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设有电脑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电脑美术绘画室、财会模拟室、手工艺制作室、办公自动实训室、语音室以及音乐室、舞蹈室、钢琴室,建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室、塑胶环形跑道等齐全的体育场所。另一方面,学校又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建设国家示范校为契机,整顿校风、学风,努力创新研究,鼓励科研发明,加强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双丰收,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格局。
追问:服务育人的内涵因子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通过申报和建设国家级示范校,总结梳理和提炼了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和理论的经验成果,进一步凸显和明确了“服务育人”的新理念。
1.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以服务育人为指导。
在申报国家示范校的材料中,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教务管理规章制度与条例,主要包括校长等领导岗位职责、教职工岗位职责、各部门职责、奖励与惩罚条例、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德育制度、考核制度等。每一项制度都被严格执行,并有详实的跟踪记录。其目的就是为办好国家示范校而努力。从这些条例及各项工作阶段性成果看,不难发现,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想法开展教学教务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都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取得了成效。
仅以2013届1001班4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不难看出学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29人在东莞市石碣镇立恒电子有限公司、东莞清溪长山头五金厂、东莞市中堂云兴饮料店、东莞市雄泰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市山木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力嘉精时厂、茶山新力塑胶五金制品厂等20余家当地企业就业,直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显示了学校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
2.课堂教学与改革以服务育人为指引。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紧跟东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步伐,立足东莞的产业结构,并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大胆调整了专业结构。将原来小而全的15个专业逐步调整为11个专业,形成了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央财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结构,重构了物流、会计和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与改革为基础,不断开发适合学校专业需要的校本教材,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适应学生现阶段学习和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例如,学校会计专业开发了18本校本教材。同时,学校开设了特色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3.校内外实训以服务育人为指向。
首先,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场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操训练,将理论与技能结合起来。校内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实训工位数充足,实训环境良好,实训设备保养与更新及时,实训教师都是经过选拔、实践技能高超的“双师型”人才。此外,实训场所还建立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制度、学生实训管理制度,并且印发了《学生实训手册》,对学生的实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例如实训成绩的等级界定,实习报告的撰写,等等。校内实训还建立了“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听取学生关于实训的反馈信息。
其次,校外实训是在校内实训基础上的延伸与提升。校内实训鉴于实训环境的仿真性等,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效果。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与许多企业建立实习生实习协议关系,帮助学生与这些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实习合同,同时,派遣专业指导教师跟踪记录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情况。另外,学校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学生校外实训赢得更佳实训环境。
追赶:服务育人的人文观照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践行服务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带着感情办学校,以人文观照师生的成长,收获精彩连连。
1.“以情服人”的学校管理模式。
在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校领导集体在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路和管理风格,兼具干练、果敢的“刚”之美与亲切、随和的“柔”之美。
建立“以情服人”的管理模式。强调情感管理新理念,增强管理队伍的执行力。作为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除了要领导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还必须对教职工有真诚的人本关怀,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提出了“3年达标、6年成熟、9年成名”的要求,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领导团队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真诚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参加学校文体活动、关心与慰问生病教师、调解教师家庭矛盾、关心青年教师事业成长等,领导团队尽他们的一切能力真诚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个人修养,淡泊名利得失,赢得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使学校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
2.“以人为本”的学生德育主张。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不言而喻,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要让学生从中考的挫败感中走出来,重塑信心,安学乐学,成人成才,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创建幸福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幸福感,进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最终有所成就。
创新德育理念。德育的内容不是单一的思想教育,而是包括心理健康、行为文明、思想上进、道德高尚等诸多元素的综合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也不仅仅是学生处、班主任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员工都必须参与的工作,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内容,管理、服务同样也要体现德育的内涵。学校一方面,提出了“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观念,要求全体教职工牢记“学生视线内的任何行为都是教育活动”,并从自身做起,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另一方面,提出了改进教材教法、改革评价体系的主张,要求教务处、学生处在学生学业成绩、操行评定等项目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起来,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幸福感,“快快乐乐地学习,理直气壮地毕业”。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督导学生处、级部建立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家长会、家访、毕业生跟踪调查、邀请成功校友到校作报告、组织社会实践等形式,加强三方互动,力取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班主任培训方案》,严格培训制度,将班主任工作方法指导贯穿在整个学制工作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改革德育实施路径。面对新时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青少年学生,必须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开学和结业典礼、新生军训、安全教育、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辅导、主题班会、文明礼仪教育、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工作的良好形式。比如配合东莞市教育局的“校风建设年”活动,将“感恩主题班会”和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罗峰
关键词:中外合作 会计 实践性
最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开展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会计专业由于其专业越来越国际化的特点,开展合作办学比较流行,主要培养掌握财务与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技巧及分析与解决财务和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外向型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学、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实务、预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由于是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课程学分互认,学生可以在二年或三年后进入国外学习。因此,会计学专业合作办学课程既要满足国内高校的学分要求,同时又要满足合作外方对学分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职学生日渐重要的实践性课程相对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在学生自由择业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会计专业的课程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学习和就业的需要。
一、我院中外合作会计专业项目的背景和总体教学安排
从2009年开始,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奇杰斯特学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0年开设了中英会计合作项目,按照英国奇杰斯特学院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英国奇杰斯特学院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合作外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英语能力。
中英会计专业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范围包括非艺术类高中毕业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同时带来的问题是生源的质量相对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制为三年,同时又要安排至少一个学期的“定岗双元”实习,所以对授课学时带来了制约。“定岗双元”制度是我院的一项重要特色,该项教学实践活动获江苏省2011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既要实践我院教学特色,又要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所以对授课学时的安排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学生在入校后,从第一学期开始语言类教学和专业课教学采用同时推进的方式,其中的语言类教学由合作外方派遣的外教授课,而专业课教学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业课由本院会计专业教师采用汉语教学,这部分教学占整个专业课教学的70%左右,另一部分专业课教学由外教采用全英文教学,具体课程由外方选定,时间安排在在校的最后两个学期。总体而言,外方负责语言类教学,中方负责专业类教学。这样安排主要还是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因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国内就业的。由此可见,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教学任务比同类高职会计的教学任务要繁重。
二、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开发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专业设置强调职业性、教学方法强调实践性。高职会计专业是财经类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该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另一方面,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实际应变能力。因此,作为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如何组织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采取什么形式、运用什么手段来实施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计划,是每一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都无从谈起。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
(二)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开发概况
开发思路: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流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总体分为两大模块: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校内实训课程的开发
(1)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由示教桌、学生实训桌、会计工作流程图、教学实训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分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手工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通过手工账务处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扎实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与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会计手工实训室主要完成三个实训模块:会计单项模拟操作、会计综合模拟操作和成本会计模拟操作,这三大实训模块构成了会计校内实训的主要内容。
(2)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财务应用软件等设施组成。学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的要求,通过模拟实训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账务处理子系统、报表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等子系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完成账套的新建、账簿的启用、初始化设置以及凭证的录入、填制、审核到过账、结账、生成报表,掌握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核算能力。在这一实训模块中,学生除了完成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全过程之外,还要参加由用友软件公司组织的考证,取得该公司颁发的“用友财务软件操作证”,作为毕业的证书要求之一。
(3)ERP沙盘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主要由ERP沙盘模拟训练课程软件操作系统、多媒体设施、教具等设施组成。在企业ERP模拟实训室,针对生产企业,将该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质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设计为ERP沙盘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划,由学生组合形成几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科学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2、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发
校外实习课程包括两个模块:认识实习和毕业定岗实习
(1)认识实习
会计专业认识实习是会计专业基础课阶段的观摩环节,是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的领域主要设定在生产加工企业,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认识实习的实践,了解和掌握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建立产品生产流程概念,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并获得组织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收集、阅读和分析理解产品加工生产及对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的有关资料,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在生产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财务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必要基础。
认识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参观、查阅资料和撰写实习报告三个步骤完成的,具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学院统一安排相结合,由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个部分构成。
(2)毕业定岗实习
会计专业的毕业定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之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记账、报表编制、成本计算、纳税申报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综合专业实习,以收集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调查和定岗实习为主要工作内容。一方面其内容广泛,涉及会计、工商、税务中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它紧密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锻炼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认真、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同时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一次检验。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验外,还必须在校外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岗实习。这类基地可采取与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顶岗学习。通过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
三、对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针对中外合作会计专业课时紧、语言类课程较多的具体特点,专业教研室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安排的教学思路,作了特殊安排。
(一)实训内容有删减
针对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发展的方向,校内实训删掉了成本会计单独实训模块,改为在《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成本会计实训内容融入进课程教学中,既完成课程教学,又达到实训要求。
(二)实训模块有合并
这主要是将第二学期的《会计单项模拟操作》和第四学期的《会计综合模拟操作》两个模块合并为一个模块进行,因为这两个实训模块的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在课时较紧的情况下可以合并,同时实训要求适当降低,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该实训内容。
(三)实训时间有缩短
这主要是指最后的校外定岗实习,普通会计专业学生校外定岗实习是要在两个学期内完成,即30周共计480学时,而中外合作班则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即15周共计240学时,但实训的要求则相同,仅仅只是减少时间而已。
四、结论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而对于中外合作高职会计专业同样重要,对此的课程开发也应作为我们会计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庆春.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构想.经济师,2008年6期
[2]周济.2006年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3]牛瑞新.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广西轻工业.2009年9期
[4]藤建林. 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6期
[5]马占成.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研究。会计之友.2003年3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一、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
基于行业发展背景,我们对周边地区的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在外贸、机械、服装、等领域中,需要大批懂英语的从业人员,但每年均不能按计划招足所需人才,其根本原因不是应聘人数不足,而是人才现状与企业要求极不相符。调研显示,最缺乏的是具有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扎实的外贸知识的人才。不同的企业对岗位的设置不同,岗位职责略有差异,但对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其岗位可大体归类为外贸业务员、商务文秘、商务翻译等。
二、确定人才培养对应的岗位群
通过实地走访、个别访谈、岗位职责认定等方式,对岗位所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将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专业主要面向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客户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处理合同履行中的问题、文件处理、安排商务旅行、接待来访、会议安排、中英文商务文书笔译等。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扎实的商务操作能力的人才是需求量最大的。他们的岗位任务要求运用语言,处理各种商务活动和日常事务。基于此,商务英语专业需求培养的是外贸业务操作、商务文秘、商务翻译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1.课程内容的选择
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依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职业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内容时,尽可能直接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依据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有效衔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的目的。
2.课程内容的重构
选择实际岗位操作中的任务(项目)作为教学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用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任务或者是综合性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教学内容,然后将与任务(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贯穿在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块。
四、模块化课程设置
1.通用商务交际
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职业及工作环境、公司的组织结构、电话及信息处理、安排与计划等。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在原有英语基础知识上强化对商务知识的学习和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进而既具备商务基础知识又不断提高商务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理解商务概念及与公司结构有关的内容和基本术语;能看懂商务联系、介绍和洽谈有关内容和基本术语;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容和基本术语;能了解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的有关内容和基本术语;能了解商务报告的英文格式、体裁,看懂简单的英文商业报告;能熟悉英文版电子商务的有关内容和用语商务旅游等。
2.商务内涵与其环境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环境、企业的组织形式及跨国公司的运作、贸易逆差与顺差、贸易壁垒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等。理解商务的全球范畴和国内及当地的商务环境。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能理解企业文化的构成,并对其有较好的把握,认识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
3.市场营销
内容包括营销过程与消费行为产品及其定价策略、促销、分销渠道、售后服务等。能够理解营销学的原理,并且学习本部分内容后对产品进行较好营销策划,了解市场营销的内涵及学习市场营销的各种渠道和方法。
4.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
对管理学有初步认识,了解组织运作的形式,利用有关的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管理过程内涵、管理者与管理方法、组织层级与类型、企业家精神、管理理论和绩效考核等内容。
5.金融
对各种金融产品有初步认识,学习一些关于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理解货币的定义及内涵、了解国际结算的步骤、学习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尤其是股票基本知识)。
6.国际贸易
突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了解整个外贸流程,具备外贸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基本内容有询盘、报盘、还盘、接受、买卖合同的签订、付款方式、备货、包装、通关手续、运输、保险、制单、结汇、争议与索赔,了解外贸流程,读懂各种外贸合同、阅读信用证。
五、“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所学语言为主体,以项目化教学和营造语言氛围、创造交际语境为两翼”,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逆向分解、正向培养、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设计思路,根据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以进出口操作能力为主线,将商务谈判、营销、单据制作、日常事务与商务活动等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教学,模拟企业真实业务的处理过程,按岗位环境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营造语言氛围,创造交际语境。
2.“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第一、二学期为第一阶段,即语言基础培养阶段。主要以人文素养课程、语言基础课程和英语文化及素质教育系列活动的设置为主。语言基础课有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综合英语》及专项能力培养的《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文化及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有美文诵读比赛、跨文化交际赏析、外文歌曲大赛、圣诞Party等活动,上述活动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第三、四学期为第二阶段,即专业职业能力初级培养阶段。在继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按照调研的岗位,设置专业基础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做好相应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通过真实的和虚拟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这一阶段,学生参加全国商务英语证书(一级)及其他商贸类的考试,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第五、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即专业职业能力深化阶段。通过岗位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体验岗位的工作任务,从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参加岗位模拟实训后,学生进行31周的顶岗实习。这一阶段,学生参加与岗位对应的证书考试。其中,第5学期,学生参加获得全国商务英语证书(二级)、跟单员等资格证书的考试。第6学期,安排基于就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参加报关员、LCCI文秘等资格考试等,并取得学校与企业共同颁发的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在这一阶段,开设就业指导等素质教育课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融教育、教学为一体,融课内、课外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冼微.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企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该专业毕业生实践经验的严重缺乏,形成了企业与毕业生之间供需的主要矛盾。针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结合梯度实践模式,本文初步探讨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和体系。注重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的梯度培养模式,解决现行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满足现行状态下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常态 财务管理 应用型人才 梯度实践培养
一、引言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那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以及高出口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经济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014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为了适应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应做出相应调整。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决定了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也决定了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各领域均严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建设,以满足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多数高校都具备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此体系中包括公共课和基础课等,但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随着社会对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该专业人才财务管理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在结合经济新常态,实时建设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从而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实践培养模式。学者们也普遍认同,为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学培养体系中,不仅仅包含课程体系,更应该嵌入实践培养体系,不但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要注重鼓励学生敢于实践和勇于实践。当下,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然以会计理论、财务管理和数学外语学习等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环节少而薄弱,缺乏系统实践培养和训练。因此,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结合梯度实践模式,本文初步探讨了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和体系。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梯度实践培养模式
为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本文根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合实践培养的迫切需要,建立梯度人才培养模式,如下页图1所示。该模式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的具体特点,适当增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培养内容和环节,使得学生在逐阶段培养中,逐步具备实际的财务管理能力,并具备初步的企事业高层财务管理战略制定的能力。
第一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英语、计算机及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强化财经类应用文的撰写训练,以达到能够写好财经应用文,并与其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展开互动,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取长补短。深化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掌握,加强大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注重社会及财务伦理道德的培养灌输,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避免实际工作中走弯路和犯错误。从而夯实基础,完成应用型人才第一阶段的培养。
第二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财务管理学科设置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财政学、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等,进一步强化基础;并掌握公司战略与运营法律,理解组织行为和管理信息系统,认识人力资源的管理。在此阶段,学生应能做好会计手工账,并能进行初步的会计电算化模拟。从而加强了财务管理学科基础课和实践培养的结合,完成应用型人才第二阶段的培养。
第三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金融市场、证券投资、中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以及税法等专业课知识,结合财务管理多环节模拟及现场实习,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处理各环节的实务处理技能。在此阶段,更重要的是基本科研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组织表达和实践能力,完成应用型人才第三阶段的培养。
第四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该阶段综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阶段,学生实际参观学习税务、财政、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通过做账、查账、报表分析、财务报告、报税、退税等多环节的实践训练和培养,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寻找和鼓励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工作实习。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梯度实践培养体系
基于上述梯度实践培养模式的实践培养体系建设,是保证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提高的途径。实际上,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协调,以及实践培养体系的完善。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梯度培养阶段,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和平台,按照由易到难,安排了不同的实践形式和内容,情况如下:在低年级进行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实践上主要是数学和语言工具的掌握,并进行数据定量分析的训练和模拟,从而夯实基础。在学科基础课阶段,实践上注重会计手工账和电算化模拟,主要在于校内的模拟实习。而在较高年级的专业课阶段,实践上主要是校内综合模拟、基本科研训练和工作导向的职业技能训练。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实践上主要是现场的参观实习,以及校外大型工矿和商贸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我,结合企业的深度实践,完成毕业论文。
总的说来,梯度实践培养体系,是在深度考虑新常态经济下企事业相关职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循序渐进,逐步展开,慢慢深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
四、结论
本文针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梯度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四个阶段,结合每一阶段的课程特点,建立相应的实践培养模式。强调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训练和实践模拟训练,并注重实际工作中的培养和提高,进一步在实际环节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达到学生素质与实际工作充分协调和接轨。S
参考文献:
[1]陈丽佳.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5,(22):187-189.
[2]黄忠东.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61-163.
[3]徐凯.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梯度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7):75-76.
[4]王彤彤.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4,(10).
[5]刘沓,章刘成,周航.新常态经济的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12):33-38.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41-03
[作者简介]王捷(1963-),女,汉族,上海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马静(1981-),河北人,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一、我国本科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状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综合考察我国本科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经贸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国际商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培养规格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进出口贸易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国际商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方法或技能; 3.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业务能力; 4.具有涉外部门管理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大致为4:1。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讨论、实验室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实践,并撰写毕业论文,主要针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内高校围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1.基础教学层面,以教室与实验室为主,强调实验室的发展与利用; 2.专业能力强化层面,以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和与专业知识应用相关的校内社团活动为主,鼓励学生考取高层次专业资格证书; 3.专业能力实践层面,主要依托校办企业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在实际业务中演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三)实践教学体系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具备了多渠道教学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软件教学,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室硬件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很多实验室配备了更加先进的设备,除此以外,校内外实践基地也建立和完善起来,给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直接方便有效快捷的途径。这些不断完善的软硬件条件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技术、场地、设备方面的支持。
二、实践教学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熟悉实际工作场景和了解实际操作规程,以及顺利过渡到社会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环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并实现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
1.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由此看来,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实现,都缺少不了实践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这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2.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习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3.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没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对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学生必须参与并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具体到国际贸易专业就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专业要求的所有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要求,方能毕业。
三、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少、地位低
我国本科高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建设,但不足是实践环节在应修总学分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在课程设置上所占学时较少,课程地位较低,课程更新缓慢,“重理论、轻实践”仍是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各高校把人才培养的重点都放在了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实践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课程数量少、教学时间少、总学分低。
(二)师资供需结构不对称
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输出的重点专业,要求输出大批具有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因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目前高校缺少这种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师资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
(三)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评价体系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尽管对于“双师型”师资的要求很高,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制定职称评聘条件和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时没有体现出倾斜性,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和努力,无法通过量化的指标和评价体现出来,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有考试、答辩、论文等形式,这些都属于考核理论知识的手段,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方面,考核办法很少或者说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很少,如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实践基地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学分计算方法简单,一般是按照课时计算学分,只要参加实践教学课就给予学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造成学生出勤不出工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优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一)优化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应用型本科,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也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综合考察国内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选用应用型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另外,具备一定外语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外国客户打交道的职业。(2)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涉及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并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作为应用型人才必须能够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3)较强的营销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外贸人员,仅仅能说英语,翻译文件,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要求还包括沟通、开拓、商务谈判等多方面能力,甚至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职员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这些都使企业对职业道德非常看重。
2.系统化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际特点,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内部整体系统的有机联系,统筹兼顾课程体系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实验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内在联系、互相衔接的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互相支撑渗透,与教学内容和本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相适应。
(二)优化具体措施
1.教学优化
(1)课程设置。结合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更新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实际是理论课延伸到实际生产、社会应用的内容,每个实践教学单元应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要改变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的现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强调以“能力本位”组织教学,协调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并加大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应用,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注重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
(3)教学内容。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变以演示型和理论验证型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大应用型、创新型、设计型的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多数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现状,使实践教学成为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探索培养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三大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师资优化
(1)师资结构配比和师资质量。要建立一支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双语双师型”高水平教学团队。考虑到国际贸易专业的性质,通过外部引进与自我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懂科学理论和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尝试在公司、企业聘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理论基础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考核、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工作;专业理论教师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与企业、科研机构多沟通交流,或者进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实践学习。
(2)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提供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在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核算方面增加“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考量,对“双师型”教师必须参加的资格认证证书考试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对于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培训工作或者挂职锻炼活动按照一定的工作量核算标准发放教学津贴和补助。
3.管理优化
(1)管理机构。建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能够上下协调。
(2)规章制度。制定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包括实习项目表、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进度表等方面的教学纲领性文件;制定包括实践记录、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表、实结等教学实施过程文件。
(3)监督执行。在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从学校层次建立不同层级督导随机听课检查制度,对实践教学进行随时抽查监控,检点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严查走形式、教学组织不严谨的现象,同时建立教学档案、教学信息储存反馈机制,查找问题、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4)测评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内的实践教学系统评价体系,还要建立实践教学测评机制和考核制度,改变长期以来采用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考核评测制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实际需要引进测评体系,在学生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学历证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全部成绩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组成,实践课程的成绩测评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确定,由此激励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对学生参加的学术报告、小制作、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以授予学分的方式进行激励。
五、结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多年“斗争”的问题,很难将二者完全泾渭分明地划分界限,因为二者的主体、受体、活动方式和内容都是互相浸透甚至重叠的,随着教育学的出现,更加使得二者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我们在研究实践教学如何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时,既要尊重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也要结合理论教学的体系传统,融合现有教学体系的组织文化底蕴和通例,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还相对滞后,这与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有关,同时也与流通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存在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有关。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称,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内部仍是“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其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商承担,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18%。另外产品销售中物流部分有24%由企业自理、60%是企业与第三方共同承担,第三方物流承担仅有16%。这种传统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使得物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运作效率不高,远远达不到现代物流的水平。
正如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大动脉一样,物流与国民经济也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我国物流需求的潜力将是巨大的。
1、随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点,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商机。由于跨国企业在规划建设时一般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得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物流量大大增加,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同时我国的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需要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这将使我国物流总量达到年均10%以上的增长。尽管一批国际物流企业已进入我国市场,如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等,一些如沃尔玛、麦当劳等企业也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它们会造成部分物流需求量的减少,但总的来看,跨国公司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大大多于国际物流公司在我国的服务供应量,从而为我国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宝洁、IBM、诺基亚等实行物流本土化战略就是一例。关键是我国物流企业要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满足跨国公司的需求。
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基础设施对经济制约的瓶颈将得到极大缓解,东西部的经济联系会更加活跃,西部的资源优势也将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并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不仅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也将扩大到西部地区。
3、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倾向个性化、方便化,相应的配送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将增加。同时各种产品的展览会、博览会和洽谈会,如IT产品、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纺织品展销会等,以及由此产生的展品的包装、展台的布置、信息收集等附加服务,由于均有很强的时效性,会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机会。
政府的激励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提到的将一部分工业与流通企业,特别是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像家电行业、服装行业、汽车行业、日化行业、连锁行业、饮料行业、医药行业、烟草行业等首先释放物流需求,并把它作为2003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这将刺激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迅速发展。据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历时3个月,对48家包括汽车、IT和电信、食品和饮料、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化工、服装和纺织、医药8个行业的生产企业和19家包括外国物流提供商、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传统的中国运输与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新兴的中国物流公司在内的调查显示,2001年,中国与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1.9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则还处于发展初期,其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3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而据预测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物流市场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有成长性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懂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高层次和富于经验的人员来运作,“得人才者得天下”,谁占据了物流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据统计,在我国1000多万家企业中,真正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整合”企业管理流程的还不到1万家。在北京15万至20万家从事物流的企业中,大部分也是“非正规军”。在北京市就至少有20万左右的物流人才缺口,上海也急需50万左右的专业物流人才。从物流人才需求结构层次来看,其中总需求的5%左右为高层次物流人才,这类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相比缺口最大。所谓高层次物流人才是指那些通晓外语、现代经济贸易和物流系统化管理理论,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能从事物流软件开发并进行物流规划设计的高级人才。而中层次人才主要是指掌握除传统的储存和运输管理、营销与组织管理等知识和技能外,还应重点掌握进出口贸易业务流程、电子商务、商品配送和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人才,这类人才需求约占总需求的15%左右。低层次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现代物流服务理念、能利用现代专业化物流设备、设施对货物装卸、运输、配送、等业务流程熟练进行操作的物流人才,这类人才需求约占80%。
二、我国企业物流人才的开发分析
近几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除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外,就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像宝供、海尔、大田等。然而不管是哪一类,真正“科班”出生的物流专业人员很少。作为我国最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北京物资学院,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储运管理专业,并于1994年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但培养的人才十分有限,而且这两个专业分别还是属于管理工程系和市场营销系,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难以跟上现代物流的发展。至于“海归派”则少之又少。
“物尽其流,人尽其才”,现代物流要高效、通畅的运行,就要把培养和开发人才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物流人才。
1、高等院校建立了完整的现代物流学科体系,可根据自身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整的专业教学计划,在逐步完善物流实训场地和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培养能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从事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企业物流系统、行业物流系统乃至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高级人才,即物流系统化管理人才,同时培养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和物流软件开发设计等方向的人才,这部分人才应成为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主流。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物流管理,又要重视电子商务,以及相关的外语、进出口贸易业务、法律、金融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接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成为一个既懂物流管理、又懂信息技术,并能随时了解国际物流新动向以及从事国际物流活动的复合型人才。
2、围绕启动物流人才这个教育工程,不同层次院校培养的着重点应有所不同。各类职业学院、中专、技校等可利用较灵活的办学机制,针对诸如区域物流网络设计、需求预测、订货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货运以及配送等一系列具体物流管理与操作规范培养人才。
3、大力发展我国的职业培训教育。各院校、科研院所、承办培训的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培训部门等可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创办培训基地。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在岗培训与离岗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健全物流行业的职业培训制度,除一般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还可建立如日本等国的“注册物流师”制度。
与在校培养相比,培训这种方式针对性和时效性强,能迅速捕捉物流发展动向,是使我国物流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缩短与国外企业差距的有效方法。在培训过程中除了装备、技术、场地等实验条件外,关键还要保证培训教师的素质,如此才能确保物流人员的素质。物流专业人才作为人力资本,同其它的物化资本不同,它不能遗传、复制,更不能储存备用,它所产生的效力是不能与量化的投入简单类比,如果不舍得在人力上投入,我国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运作效率则成为一句空话。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物流人才的短缺,使得人才的争夺尤为激烈,尤其是那些拥有多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更是如此,其流动性更大。因此,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调动人的潜能、唤起人的创造性,而且对人才的稳定都至关重要。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以下面三点为基础:首先是建立和培育一种积极向上,符合企业实际的激励文化,形成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特色,正如松下的“不仅生产产品,而且生产人”的企业文化观念那样,使企业的激励具有良好的氛围和持续性,从而保证这个软环境对员工工作效率和出色完成团队目标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是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岗位上,增强其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岗位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让员工更了解自己的责任和担子,激发其活力。最后,在对员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对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激励的侧重点不同,合理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和采用不同的激励组合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以便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完善,使激励手段更加灵活有效。
1、对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他们对自身价值看重的第一目的不是薪酬,而是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对成就和权力的追求。因此,可通过目标激励使之感觉到从事的事业能够增加他实现社会使命的责任感,可以拥有这么一个空间来施展抱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在经济性报酬方面,采用年薪制和股权分配制的激励办法,可以使他们与投资者形成更好的利益“捆绑”机制,建立一种长期合作而又制衡的关系,促使他们能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制定战略目标。
2、对技术人员来说,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的价值观,倾向于一个自主而宽松的工作环境,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有一种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强烈欲望。在激励措施上,应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抛弃传统刻板的管理方式,使之更为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在经济报酬方面,可在一般薪酬福利的基础上结合股票期权、知识参与分配等激励手段,把他们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与组织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3、对一般管理人员而言,充分的授权管理和上级对工作成绩的认可是至关重要的,让他们感觉到并不是被企业的制度管着,而是企业给了他们许多创新和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来实现自我价值。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机制,根据其完成规定任务目标、履行岗位职责、管理水平等不同的管理服务效果,给予酬誉,并作为晋级、提升、评优的有关重要依据,做到荣誉激励与岗位责任制、工作业绩相结合,把酬誉作为不断鞭策管理人员的力量。
4、对普通员工而言,应采用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人为主体的精神激励模式,并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的方式,关注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否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对一些有潜力的员工还可讨论其事业发展领域及所需的技能,并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员工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经济报酬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做出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认可和赞赏,并在薪酬奖金上反映出来。条件成熟时,可通过员工持股的方式加大其投入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