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中小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教学论文

第1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想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进行问题的回答,需要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够实现,并且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和关爱,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开展好互动活动,不仅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加强和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将师生间存在的感情投入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从而全心全意的进行学习。例如在讲到《小鞋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以“活泼”为主题来构建课堂氛围。“活泼”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活跃起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走到讲台参与表演。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制作一顶“鞋匠”帽子、一个“绅士”帽,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擦鞋的“绅士”,让带着鞋匠帽子的“鞋匠”来表演擦鞋。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更好地把握教师教学内容。

二、创设相关的音乐教学互动情景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时候,往往都比较的好动和爱玩,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比较的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将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的互动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乐趣,将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进行音乐的学习,还能够加强对音乐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如唱歌接力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教师布置相关的游戏内容和规则,让学生全部参加到游戏中来,对获胜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还要鼓励失败的同学。例如在《邮递马车》这首歌的教学中,歌曲欢快、速度较快。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音级变化,体会变化音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设计游戏为“骑着马车唱着歌”,在作骑马动作的同时唱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歌曲的快乐。

(二)提出问题情境

小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求知心和好奇心非常的强,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来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音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互动教学的开展更加的顺利。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动物说话这一内容的授课时,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认识哪些小动物”的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入新课。之后,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猜猜歌曲中都涉及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学生由于对问题存在好奇,就会对引入的歌曲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教师的互动活动中来,通过教学来寻找自己的答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节内容的讲课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小船儿是靠什么前行的呢?谁见到过生活中的船桨呢?有没有同学会摆桨呢?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层层引入,能够和教师进行更好的互动,从而将音乐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之后再进行内容的讲述,使得新课成功的得到优化,导入的更加顺利。互动教学法优化新课之后进行导入,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合作情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需要重点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剧的演绎,教师为学生分配好相关的角色和剧本,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之后共同进行合作,将教师布置的互动任务完成好。学生通过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合作演绎情景剧是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这首歌的时候,其歌词主旨是让学生们明白懒惰是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做到珍惜时间,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歌曲的三个乐段主要表达的是惬意过活、懒惰推脱以及最后的自食恶果。三个乐段每段四句,四分休止符的应用更加增加了歌曲的幽默气息。

三、结语

第2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冰.小议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第3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1.体现出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数学教材的难度并不高,以中职学生的水平是能够完全理解的,之所以会出现理解困难,主要就是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的自控水平较差,对于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动机,而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必须要有学习动机的支持.要想有效的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密切的结合,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探索动机,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式学习,不断的优化数学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开展数学教学,例如,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多列举一些与学生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拥有兴趣,数学教学成果才能够得以提升[3].

2.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基础水平一直较差,成绩不理想,常常受到教师的忽视与冷落,在这种因素下,很多学生都开始质疑自己,对学习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与自卑感.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其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让较差的学生可以查缺补漏,让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4].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总体水平进行讲解,尊重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他们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收获.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展示自我,逐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构建出新型课堂,排除学生的数学学习障碍

第4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用经典来对中职学生的青春进行熏染和陶冶,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每次周末返校、早读、课前两分钟,我都要求学生按时诵读《弟子规》《论语》等文化经典,每天要求学生识记一句名言警句,饱览古今经典、理解内容的深邃含义,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而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重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陶冶教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陶冶。

1.环境熏陶。

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了国旗、张贴有关学习、理想、人生的名言警句,给学生积极向上的环境,从正面引导学生,给学生豁达、明朗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正能量的环境里保持积极健康的最佳心理状态。

2.艺术熏陶。

现在是手机充斥的食指时代,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我通过流行励志网络歌曲、励志优秀阅读作品,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教育。我还让学生接触正面的网络信息。此外,我还利用节日办学生书画作品展。这样,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不断精华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

三、重情感,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驱力

传统美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因而特别强调情感的教育作用。我在实施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注意构建全方位、全身心、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努力做到知、情、意、行一体化的统一。

1.培养学生尊重教师、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学生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懒惰任性。中职学生,他们的这些特点更为突出,如顶撞父母,在父母面前撒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这些都严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给其讲道理、摆事实。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传统故事则成为优秀的案例。我还通过公益广告的启发,也让学生设计自己与父母的漫画,让学生从中感悟父母恩情,要尊师重教,启迪净化心灵。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氛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尤为重要。因此我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一旦有什么问题请全班同学建言献策,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从而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使学生“互帮、互助、互让、互勉”。这样就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爱的种子,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

3.激励班级成员自立自强,使自立自强成为生活习惯。

第5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写字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知识,也是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够将汉字写好,没有过教师这一关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学生便会在以后的语文道路上越走差的越多,从而严重的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也就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循序渐进的进行,让学生踏踏实实的掌握写字的正确方法,牢固的掌握每一个字的写法,在作业布置上可以上多后少,在写字的最初阶段可以通过练习的数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当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之后就可以少量的留有写字作业来进行复习和巩固。在学生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技巧和方式,最后的字写的是否合格,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巩固,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十分必要和关键。

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向以前那样简单地给学生留很多遍数的练习作业,而是将作业形式进行了一些改变和创新,进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增强了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确保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目标。经我改变和创新后的作业包含三种形式:学完每一课的生词后,就要求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完成课后的字帖,然后在课堂中展示,相互比较相互学习,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书写形式;还有就是给学生布置拼音作业,让学生把文章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拼音写在本子上,然后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本子,按照对方书写的拼音填上汉字;最后一种作业形式和第二种类似,就是把拼音换成汉字,互换后填上拼音。本人认为,改革后的作业形式比较灵活和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书写的规范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摆脱单纯写很多遍汉字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感,从而以更加积极、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和练习中。

二、明确学生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和枯燥,教师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坐在那里凭着自己的记忆进行理解和消化。这种刻板的学习形式,不但让教师感觉到累,却得不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反感,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和兴趣。而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的别的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传统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下进行主动的探索,主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应用。

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会首先制定好不同类型文章的学习目标。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和专业课文,把学习的舞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并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思考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找出来;其次,该读的读,该写的写,把这些新的字词掌握牢固。然后,我用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狮子才能够成为狮子王呢?”来激发学生精读课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读透课文的基础上主动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比较有深意的句子,从而顺利地总结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指导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子上,写好之后再读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交流上也比较胆怯,但是会随着这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的进行,学生就会锻炼的越来越胆大,语言组织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但把语文教学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观念,还会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表达及书写的能力。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学生便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优化语文知识的积累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点点滴滴地汇聚成学生知识的海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知识要由浅到深、由少到多地进行传授和积淀,这种积累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和关键。所谓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就是让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那些优美的句子和内容摘抄下来,经常性地翻阅和记忆,最后成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储备的“粮食”就会多起来,在学生生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第6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1.1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其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学生的培养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院校领导在教学工作中狠下功夫。然而,当前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思想落后、管理不科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首先表现在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粗暴,缺乏应有的民主精神,各个学院的领导往往是向教师发号施令、部署任务,而没有听取教职员工对教学改进的意见,久而久之,他们也不再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次,教学研究和教材开发严重缺乏,由于长期对教师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教师缺乏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可见,教学管理机制的不科学,既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学校核心科研能力的增强。

1.2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

促进高等教学的发展,不仅与一线教师有关,与教学管理人员也有密切的联系。当前,职业学校都较为重视对优秀教师人才的引进,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却忽略了教学管理人才素质的提升,造成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方式粗暴。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欠缺,对教学发展也是不利的,表现在不重视教学科研,如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学术论文的发表等,造成职业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对实践教学场地缺少开发,学生实践课程较少,实践能力较差。缺少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对整个教学体系都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1.3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

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部分:全职和兼职,不论是对全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缺乏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也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目前职业学校采取的是听课制度,每个学期对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抽查,往往是走形式,缺乏实质效果。即使得到学生的意见,提出某个教师缺乏严谨的教学态度,学校也是找教师谈话,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缺乏一个系统的了解,单凭一两次的听课是发现不了问题的,所以说职业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硬性指标,不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领导,也就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改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管理者亟需采取的措施。

1.4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

学生具有良好的技术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强,是职业学校的一个特色。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职业学校缺少实践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学时较少,只是让学生实践几节课程,没有一个完整的实践方案。作为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其完整教学应当包含一系列内容,如技能标准、训练方法以及技能考核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不足,造成实践场地少,因此实践教学难以安排。其次,部分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对实际操作不熟悉,导致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职业学校没有进行与当地资源有效整合,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

2应对教学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2.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推进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水平。作为学校的各个级别管理者,都不宜采用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建言献策,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发扬民主精神,加快推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思路和制度的转型升级。实行班级责任制,每个教师都应当对所教科目的班级负责,搞好班级教学。同时,要鼓励教师协助教学管理人员制定教学规划和教学管理政策,细化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2建设高素质教学管理人才队伍

任何高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竞争力稍弱的职业院校,更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优秀的一线教师队伍,还需要具有优秀的教学管理者和学校领导。从建设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来说,可以从人才引进入手,严把人才引进关,不仅要考核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要考察其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组织外出考察活动,学习先进院校的教学管理经验,邀请教学管理行业的精英,给职业学校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此外,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加强自我提升,能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不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大胆探索教学管理新方式,提高管理效果和效率。

2.3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完善,能够较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学校领导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重视教学工作,要认识到教学质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增加听课数量,以每个学期为一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考核教师的缺勤情况和责任意识,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上课是否认真,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当学期结束时,对于优秀的教师进行表扬,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教师要进行批评,严重失职的教师要进行清退,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对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监控和评价,并做到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职业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

2.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

当前,职业学校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因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因而,面对部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欠缺的局面,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及时改进,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而学校负责为企业培养人才,使双方共赢,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学校要加强资金投入,建设自己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第7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不应当被简单地定义为单纯的一种技术,应当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应当从认知规律的角度展开分析。为了实现小学数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具体途径进行初步构建。

(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建

通过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问题情景,实现方式可以以PowerPoint、动画、网址为主,这些方式相比课本有更强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十分方便地为学生构建具体的问题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融入其中,运用所学知识动手亲自解决问题,课堂上也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环节,注重沟通,学会带着问题思考,逐步改变对具体概念死记硬背的局面。

(二)积极改变方式、注重演练

数学的学习最终是要用于实际用途,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定量内容的学习过程后,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拓展的应用型探究学习。这种发散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以习题训练为主要手段,大致方向应当遵循相关教材,逐步拔高梯度,题目难易比例要遵循“金字塔原则”,在注重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可以从概念着手,从不同方面对概念的理论进行变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整体地理解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应用的多维变式,从具体问题的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剖析,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加强互动交流、提倡知识分享

尽管目前主流的教学思想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此处强调的学习交流互动与独立思考并不冲突,因为这种交流是建立在每个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独立思考的前提之下。合作学习精神是现代教育技术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学生间加强学习互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学生在强调自己观点的同时对相关问题会有更深层次的分析,每个学生不同的观点也都反映出学生自身已经经历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他人经验,并能在激发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学习热情。学会分享知识,也就会分享成功,这种分享式的喜悦与目前主流的现代教育相一致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优化方式

(一)降低理解成本,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比较抽象的概念,然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不强,对相应的抽象概念理解不准确、不深刻。为了降低学生在抽象问题上的理解成本,可以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数学概念简单化,借助于多媒体将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理解更为深刻。

(二)注重拓展和延伸,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注重提高发散思维能力是现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应当避免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式,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数学是一门注重思考的学科,许多知识点都有很大的发散空间,教师应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便利,通过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相关信息或习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将知识理论结构优化,通过动画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欲望,一旦学习有了动力,学生会自发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例分析

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做过相关尝试,当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分数”,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西瓜、苹果等水果,同时也加入了喜羊羊、葫芦娃等卡通人物形象,并亲自制作动画,在动画中通过闪烁的形式呈现出各物品的数量,首先对整体数量进行闪烁,然后进行局部数量的闪烁。该过程还借助颜色的设置,当整体数量闪烁时呈黄色,局部闪烁时呈绿色。这样就巧妙地为学生解释了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局部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意义。这种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例表明了将问题直观化、具体化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四、小结

第8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小,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学中存在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很多学生既觉得困难,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教学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引进课文创设的情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情感教学科研很巧妙地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首先有一个深刻的解读过程,在感情上和作者达成共识,然后在教学中和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准备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学生在感情上也可以达到共鸣,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沟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语言优势,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文章的形式实现,比如,课文中有涉及几个人物关系时,分别指定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任务,并指派旁白,在诵读之前,教师进行指导,告诉学生要注意人物特点,把握诵读时候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体会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相对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贪玩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控制学生“想玩”的念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好可以把握学生贪玩的这个特点,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运用情感情境的创设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由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加生活例子,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经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也会把握得更加准确,语文课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时候,可以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等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小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习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学会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更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识能力作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只有在学生思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合作需求,才有可能发生思维碰撞,在一番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之后,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效果,从而找到最佳答案。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一片思维天空,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才是体现个人创造性的高质量的合作。在语文课堂合作前,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留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任何人不能交头接耳,不准借助教辅资料,只是将疑惑和想法作简单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路见解。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寓独立思考于合作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存异”与“求同”结合,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学会选题精当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新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有的内容则适合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或教师讲解引导等。因此,在采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紧扣课程标准,明确目的,精选问题,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合作交流。

1. 选择文中容易产生的分歧点。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在山的那边》一文时,可就诗“山”和“海”蕴含了什么意思展开讨论,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形成“统一”意见:“海”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全新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世界,理想的世界。“山”是与“海”相对的一个世界,一个闭塞、落后、乏味的世界,山又是从现实到理想的奋斗之路。诗人所说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奋斗之路是漫长艰险而又曲折起伏的。这样,既突破重点,又解决了难点,提高了合作质量。

2. 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的矛盾面。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课时,可创设情境,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来到荷花池。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感受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但这么美的月色,作者心情为何忧愁呢?展开讨论。

3. 品析文中关键词重点句。如教学《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抓住“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几句提出:“蹒跚”“慢慢、用两手、用脚”“努力”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通过品析这些词句,展开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讨论中感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作者的距离,形成正确认识。

4. 拓展延伸文本内容。有些课文情节,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而不作细致的描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可设置悬念,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三、学会师生合作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1. 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而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2. 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苏赫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呵护学生的想象精神,允许学生质疑、争论,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教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合作学习,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学习。

3. 与学生平等对话。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思杰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安全的氛围。”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新课程主张:“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平等的氛围、一股以人为本的温馨气息,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 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合作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倾听、交流、协作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 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 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矢。

总之,合作学习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对学生而言,是主体性的实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角色转换,也意味着教学的高效率。课堂上,只要运用得当,引导得法,就能使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发挥潜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乐园,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教材、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