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高中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科技论文

第1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设计

在找学生谈话时常听学生这么说: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却无从下手。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我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能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仅仅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希望学生能掌握知识建构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物理教学设计中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

一、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

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而且是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会产生思维“卡壳”现象,这样会抑制学生智能的发挥,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科学性

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而且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等。

3.针对性

设计的问题应题意明确,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概念的理解、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纠正错误观念。

4.启发性

简单的一问一答,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有序性

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6.现实性

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型”。

7.发展性

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为了达到有效提问,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这么做:

1.激发兴趣――设计问题的情境

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得提出聪明的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应用生活实例、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2.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启发性――设计问题的台阶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这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识。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在这些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严密而有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3.激发思维的碰撞――设计问题的矛盾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进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在求汽车刹车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拓展思维空间――设计问题的多维性

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偏重于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具有初步的意识。而高中物理中有部分知识涉及到多解问题,比如:在质点的振动、波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问题中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时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考虑,从而想出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来,扩大了课堂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天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有效手段。

三、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3.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

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尖子生,转化后进生,达到共同提高。还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或过难而造成冷场。

四、结束语

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更重要的是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愉快,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爱.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5]徐大元.对物理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教育革新,2007,(7).

第2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一、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也不可能统一,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你们的父母同样如此。”这样,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课文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中,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课后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温暖,离开了父母才真正体会到亲情的无价。军训的时候,每时每刻都想家,想父母,与家里通话,总要流下那不争气的眼泪。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我爱我家,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

还有学生在作文中说:“我的母亲是一位教师。从我懂事起,我就为拥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读书、写字,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使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我要高声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

二、调动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一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排练《雷雨》片段,老师在课后进行指导。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雷雨》,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断定,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放飞心灵,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无法估量的。而作为教师,也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法,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角度常教常新。

三、引导提问质疑

语文教学还应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应该坚持“六让”原则:课文让学生看,题目让学生练,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向、激励、评价、搭桥,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与追问的风气。

如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学生针对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杜十娘与李甲已经做了夫妻,杜十娘为什么还始终不肯告诉李甲有关百宝箱的秘密?二是杜十娘身边还有百宝箱,她还可以选择走别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她还要投江自尽?要知道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难道她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三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曾经让无数的读者洒下过同情的泪水,琵琶女与杜十娘都是风尘女子,两人都有过不幸的遭遇,那么相比较而言,琵琶女与杜十娘谁更值得我们同情,谁的形象更光彩照人呢?三个问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一个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没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意识,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吗?

四、创设课堂情境

语文教材中,有一类课文的写作是以地点变换或空间方位为线索的。由于高中学生空间概念及其判断能力比较强,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快就能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思维,首先要创设思维情境。教师应紧扣教材重点,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结合富于表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兴趣。

五、巧设课堂习题

长期以来,语文课一直以讲读为主,学生在一节课中要么洗耳恭听,要么口诵心惟,较少动手练习。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了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习题,通过多媒体,当堂让学生动手完成。

“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共鸣,从而寻求精神的家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开创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兰秀英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激趣与策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166。

第3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来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中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培养良好习惯、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介绍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防范意识;协作精神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品行。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否也应该进行德育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1.1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与德育似乎不着边际,但事实上,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全员参与,从校长到班主任,到普通任课教师,人人都育人,处处都育人,事事都育人。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把德育渗透到课堂中去,时刻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如此,由于信息技术比其它学科有着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它的优势就能在德育教育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1.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一方面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和困惑。网上的不良信息,泛滥的网络游戏,让一些学生犯上了“网络成瘾症”,他们沉迷于网络,不仅耗费了时间、精力,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业和人际交往,有的甚至走上了不归路。那到底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使用网络这个问题呢?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

2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措施

2.1规范课堂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学生要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房设备,正确规范地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2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在刻意的说教,而又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举几个例子:我在讲授《视频信息的加工》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文明校园、文明课堂”的情境,课题由一段视频引入,视频内容是在学校拍摄的一些学生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然后让学生在体验视频信息加工的同时,心中充满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从而自觉准守学校规章制度。在母亲节期间,我特意设计了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贺卡》。在贺卡上画上精美别致的图案,写上感人肺腑的话语。通过这份特殊的母亲节礼物,一方面表达了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知道家长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同时也很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时,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2.3加强网络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在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网络,网络上的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有很多不良信息,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又要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

(1)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渴望友谊和交流,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但是网络并非一片净土,对于这些天真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稍不留神就会掉进网友设好的陷阱。有些学生没有防范意识,对网友公开自己的学校、年级、年龄,甚至家里的电话号码。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会给那些不怀好意的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当然,我们并不排除网上有良知和温情的存在,但是毕竟网络由于其虚拟性,可能会比社会更复杂,如果不善于识别善恶,抱着侥幸的心理,那么受伤害的总是自己。对此,要教育学生,在网络上个人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不少学生并不真正会利用网络,他们有可能花大量时间去网络聊天,或去玩网络游戏,更有甚者,对网络中的一些黄色、暴力的信息难以抵挡。有学生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对制造混乱的“黑客”敬佩不已。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通过教育与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甄别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络世界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2.4培养优良品质,激励学生成才。

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依赖性太强,往往碰到一定的困难,就缺乏耐心,放弃努力,以致无法完成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打算放弃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至顺利完成任务。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等。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3总结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将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为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冯亮 单位:巴楚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一)保障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保障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逐渐转变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和反思,然后运用相应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举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这一节中,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②掌握角速度、线速度的相关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③了解频率、周期的涵义;④清楚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内容的思考和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提出以下问题:①同学上学中,步行、坐公交、骑自行车这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最快?②我们通查个所讲的快慢中,主要指的是“速度”,那么比较的是什么速度?③提到圆周运动,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想到的主要是轮子(为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埋下伏笔),那如果是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怎样比较他们速度的快慢?

第二,新课教学。完成新课导入后,教师就可以直接进入新课教学的环节。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定义圆周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定义,可以设置问题:怎样度量质点做圆周运动的速度?然后让学生利用相关的物品,比如圆规等,对圆周运动进行模拟,同时注意观察圆周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等概念。

第三,课堂总结。根据以上教学环节实施,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自由发问,提出其中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再做出补充,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味重视“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因此,最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法

比如在“圆周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当教师提问步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三种方式来上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等,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保障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组内展开讨论,然后让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陈述相关的观点。此外,在实验课环节中,有些实验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此时同样需要教师将学生分组完成,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要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当问题提出后,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保障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此外,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问题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认识到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第5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O计问题 解决问题 感悟提升

一、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一次,我们依然要强调这个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提问是一个很需要技术水平的事情,提问环节设计的不好,会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比如说,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的太简单,同学们可能会产生自满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同学们会觉得生物这门课没有挑战性,总而言之,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反之,提问环节的问题设计的过于难,大多数同学都答不上来,这样也不好,会磨掉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打击同学们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同学们会失去对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问题设计是一个严谨的教学环节。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分层次的设计不同的问题,以便应对学习水平不一致的同学们。

在讲到《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来引入这节课所学内容:非洲的角马、大象不远万里的进行着迁徙,沙漠中的植物扎根于几米、几十米的低下,这些生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们是在找什么东西呢?同学们纷纷思考,随后回答道,这些生物是在寻求水资源。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入新课时,并向同学们讲述水对生物生命的重要性。在顺利引入新课时之后,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进行讲解,举例论证水在不同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并带领同学们了解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征。

二、循序渐进解决问题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新课内容,接着就该讨论如何引导同学们解决问题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只有迎难而上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够取得进步。学习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进行实践,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但是,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总之,学习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同学们一起解决问题,并不断培养和训练同学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呢?在这里,我们总结为四个字――循序渐进。《论语・宪问》中讲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要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学习与思考。

在讲到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这样一张图片:一株虚构的植物,上面结着番茄,下面长着马铃薯,引导同学们去思考如何得到这样的一株植物。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种方法:①让两种植物进行异花传粉;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马铃薯的基因转移到番茄体内或相反;③进行人工诱变育种。但是在随后的讨论中,这些方法都被否定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和指点之下,同学们明白,番茄―马铃薯可以说集中了两种植物的许多性状,性状由基因控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一种植物表现出两种植物的性状呢?同学们纷纷回答道――植物体细胞融合。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自由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过程中感悟提升

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是当前较受欢迎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同学们在过程中感悟知识,提升自我。学生在掌握新知识之后,应该及时向更高层次发展,引导同学们感知生物学的魅力和价值,领悟生命科学的规律,提高自己对高中生物知识的掌握。

还以我们上面提到的植物体细胞融合为例,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请同学们思考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有哪些异同点,如果让学生培育一个新的植株,要选择哪一种方法呢?育种中最关键的操作对象是什么?与传统的育种方法比,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经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相信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感悟能力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

生物是一个有趣的学科,只要用对了教学方法,学生的生物成绩不愁提不上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就是高效教学手段的一种,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宋立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目标与策略[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第6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在教学枯燥的单词时也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高中英语词汇量大,而运用多媒体CAI进行教学可以将单词的含义与其表象进行巧妙结合,不仅降低了单词记忆的难度,而且还拓展了单词的应用范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握单词的用法。

二、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语篇理解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阅读教学分读前渗透(Pre-reading)、读中理解(While-reading)、读后反思(Post-reading)三个过程。虽然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适合学生由浅及深的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其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学习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加以搜集和整理,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

三、在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听力资源

传统的听力教学一般是靠录音机实现的,这种方式虽然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局限性日益突显。传统的磁带不仅录制麻烦,而且成本较高,且学生完全置身于“听众”当中,不便于学生口语练习。而且,过去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听力材料十分有限,除了课本录音和标准化听力测试,只有教师的课堂互动用语。而如今随着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我们能够选择的听力资源越来越丰富。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搜寻到更为纯正、地道、实时、多样的英语语音材料,用于课堂中,更符合90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

四、写作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多数中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畏难思想,单凭粉笔和黑板来引导,效果十分有限。写作教学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主要采用异步交际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异步交际主要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BBS在线讨论等形式进行,其中E-mail是最常用、最快捷、最方便的异步交际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写信的同时,也就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首先告诉学生,撰写电子邮件,必须条理清楚、格式正确,并注意礼节和排版的美观,这样的信才容易得到回复。接着帮助学生联系笔友,可向学生介绍网络笔友俱乐部,或提供服务网址,还要鼓励学生通过其它方式自己寻找笔友,尤其要鼓励他们写好第一封信,这往往能决定他们的通讯关系能否继续和发展。

五、结语

第7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1.教师管理理念不科学。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直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对班级中的事务知之甚少,也无权干涉,只能根据班主任的指挥行事。导致学生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没有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对班级事务大包大揽,这种观念,导致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厌恶的心理,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2.管理方式单一。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主要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学生对教师惟命是从,一切工作听从教师的指挥。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高中班主任对学生采取强制性的管、压、卡等方式,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审问、盯梢,不准学生做这个,不准学生干那个,导致学生盲目的听从教师安排,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叛逆的心理,对学生的健康、主动发展极为不利。

3.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制约自身发展。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事情都是由家长安排,在学校,由教师安排,学生没有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意识,班级管理中,只要按照教师的命令和安排行事就可以,不愿意开动自己的脑筋,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创造性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不到位。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念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应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积极的教育管理方式。但是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管理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管理的需要。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经受过系统的班级管理培训,在管理工作中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缺乏,不利于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

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良好的高中班级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教师应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从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学生留出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促进高效班级管理的实现。

2.培养团队精神。

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只有与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成就自己的卓越!团队,是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的一个团体,需要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的是分工协作。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自觉融于小组、班级中,从而做到与集体一起成长。

3.坚持民主管理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积极发挥民主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刘海君(湖南省邵东一中,湖南邵东422800)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本,实现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关键词:新课改背景;高中班级;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5-0158-01理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民主管理的模式,教师要指导班团干部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班规产生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班规执行,若有违反,依据班规严格惩罚。选取班级干部,也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原则,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选举的机会,并在学生民主投票的形式下,选出班级干部,选出班干部后,教师要充分信任班干部,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指导和培养班干部,从而更好的管理班级。

4.提倡柔性化管理模式。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仅仅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不利于班级管理效果的实现。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要加入柔性化的管理,关心、爱护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表扬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获得进步的力量,从而能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显现出惊人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最近的苦恼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给予合理化的解决方法、建议等,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还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尖子生、后进生进行谈话,使尖子生更好的发展,后进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实现班级的共同发展。谈话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要积极培养班团干部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要实现高中班级的高效管理,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与教师能够保持沟通和交流,才能够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教师也能够明确学生在家的情况,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法。此外,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将学生的良好表现告知家长,使学生的成长与家长的奖励相结合,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6.加强教师的班级管理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地使教师转变管理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使教师掌握新的管理理论,从而更好的推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民主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使高中班级管理实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第8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49-02

关于数学教育从上个世纪就在不停的改革、进步,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相当牢固,新课改也在慢慢地走进数学课堂。社会不断地发展,数学教学也要不断地进步,教育者们也在积极努力的工作,使教育体制更完善。下文将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提供解决办法。

1.改革中高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对新课标改革理念理解不透彻。新的教学理念出来后,老师们对其缺乏认识,缺乏对数学这一学科的理解。上课过程中,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把需要掌握理解的知识讲一遍,学生通过听课,记笔记接受知识。下课后,老师将会留给学生很多作业,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再次掌握,熟练。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把数学学好,只有真正领会到数学课程的深层含义,才能学好数学,像那种死记硬背通过做题记忆只能应付考试。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公式是如何来的,函数是运用到哪方面及怎样建立合理的函数关系,要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抽象的事物以及想象空间几何体,这样学生才能牢记于心。

1.2 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无法实施

1.2.1 社会方面。从开始上学时我们就在学习数学,直到大学甚至以后,数学好像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好像没有被利用,我们不会用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解决问题也不会利用函数解答应用题。因此,不管高中数学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

1.2.2 学校和教师方面。学校是最好的学习地方,所以对于数学改革的实施有很大帮助。学校中,老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顺利实行新课标改革的重要人物。但是,学校只是把实施新课标改革当作一个形式主义,应付一下检查,并没有对新课改的实施予以重视。学校不重视,老师也无法实施,新课改得不到实施。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更不愿把时间用到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上,上课不积极,考试也只是临时抱佛脚,这也导致了新课改无法实施。

1.2.3 缺乏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改中提到对学生情感教学改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让他们学习到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情感教学的教育。人都是感性动物,对学生情感方面的重视也将推动学习的进步。不能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催促他们学习的没有情感的冷血的人,合理的把学习和情感结合,将会使学生感受到温暖,激发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就目前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愿意花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练习题,给他们讲解疑难题型,对发现学生的潜力、特长的事情就抛之脑后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但是老师因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对一些差生缺乏指导,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渐渐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解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改变教育理念

2.1.1 增加教育心理学。某著名教授曾讲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要求老师学习和掌握部分数学心理学理论,让教育改革随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而变化。"数学教学不能老是依据以往教学经验,要与教学心理学融合,发展新的教学形式,走出模式框架。除此之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教学心理学。像学习立体几何时,老师可以把身边的实物拿出来举例子,让学生近距离观察,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和感受进行教学。

2.1.2 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高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是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然而新课标改革后,对函数的内容、难度和要求也有所改变,本来学生学习函数难度就大,改革后更加大了难度。学生学习数学失去了耐心,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加大难度。此外,新课标中提出对计算机能力的考察,所以,不仅学生而且老师要与时俱进,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最后,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老师需要带领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重视,开拓广泛的数学应用领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支持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建模,挖掘学生的特长,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培养方式,重塑良好的师生关系。

2.2 加强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视。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改变数学教学方式。初中学习数学简单易懂,老师采用重复讲解和多做习题的练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才生了依赖性。然而,高中数学复杂难懂,如果还是采用初中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行,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不利于教学。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生需要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就要求老师做好准备,改变教学方式,探索新方法。第二,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习惯。高中课程多,而且高中数学又和初中数学不同,它内容多,难度大且不易掌握。所以学生需要有很强的自制力,督促自己主动学习,老师只是指路明灯,学习还是需要自己去做。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课标改革实施难度大且存在问题,但是,只要拥有良好的社会条件支持,再结合学校和老师的配合,相信新课标改革会顺利的进行。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学校有利无害,而学校的积极配合又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总之,新课标改革和教育和学校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刘见乐.罗敏娜.用函数思想指导高中数学解题[J].中国数学教育,2011(10)

[2] 赵士元.张国棣.从中学的视角看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教学[J].数学通讯,2010(20)

第9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相对原来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建一种以实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创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改后的教育方针倡导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合作学习,解决遇到的难题,最后经教师点拨,进一步发展探究式学习能力,高中化学的学习尤其如此,然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上。高效课堂的特点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较多,教学氛围民主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实施高效课堂呢?我有以下一些感悟与大家共享。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是否有高质量的教育取决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只有具有现代教育观和教育科学发展观的老师,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才能真正理解与尊重学生,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都能给予学生人文主义关怀。其次,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若教师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先亲其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信其道,学生因爱而学,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并在学习中不断丰富他的精神世界教育论文,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实现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自身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能旁征博引,诙谐幽默,讲课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自然能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利用率,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 教师要明确教育目标,备好课

教师备课是实施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备好课,化学老师们可以在一起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所选用的教材,把教学目标细分解到每节课当中。然后大家就如何设计这堂课,以及为什么如此设计等问题展开谈论,交流心得体会,最后按照新课改要求并结合授课和学生实际课制定出合理的授课方案。因为“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对于化学老师而言,更要制定出学生的基本能力目标论文怎么写。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老师之间互相培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教师有备而来,更好的主导课堂,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使课堂变得紧凑,让学生积极参与,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最好的准备。当然要做到这些,事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进行调查,明白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对症下药,才能实现高效。

三 合理的课堂调控

合理的课堂调控教师首先要能做到合理的安排上课的时间。要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时间做科学合理的分配,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把不同的任务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这样他们才能消除懒散,有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互动策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强化效果。再次,教师还要做好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准备,对一些意外情况,要能及时采取措施,机智灵活处理,维持正常的上课秩序,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 采取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打破传统那种填鸭式、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让出一些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控制进程,实现目标,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前所说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化学课堂上定然少不了实验。因此根据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课,例如教育论文,我曾让班上各小组设计一个如何验证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经过各组讨论之后,大家总共设计出了七种不同的方案,有的直接用PH试纸,有的用酸碱指示剂,有的是把铁放进去看是否有气体放出等等,最后再让各组动手操作用实验进行验证。这种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很乐于思考,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要老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加以引导,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五 组建课外学习小组

将学生按基础条件,学习程度,性格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成几个课外兴趣学习小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消化吸收的知识点,通过课外的学习来解决。另外,程度不一样的同学在一起,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学习,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反过来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此外,要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证实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评价来提升下一次教学过程的设计效果,同时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以上这些都是我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并且持之以恒,一定会对实现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76–79

【2】王桐.《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书臣等.《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史薇.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J】,新课程教育(基础教育),2007,(03)

【5】汪泳,董静.创设愉悦情感的课堂教学【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