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饥饿营销论文范文

饥饿营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饥饿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饥饿营销论文

第1篇:饥饿营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乡村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饮食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饮食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供依据,增加乡村旅游地的回头客,并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地饮食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游客的饮食主要是由当地的特色风味和普通便餐组成,当地的民间小吃也是游客感知的重要内容。饮食产品由饮食品、服务、环境综合体现。乡村旅游地的饮食产品更多融入了乡村饮食文化和体验的因素。因此游客对乡村旅游饮食产品的感知是一种体验感知。

一、游客对乡村饮食产品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乡村饮食产品的技术质量、服务质量与文化内涵

乡村饮食产品在提供给游客时从菜肴的质量、口味、生产、文化品位、服务等一系列程序中影响着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对产品的感知效果。其中渗透着技术质量与服务质量。游客来品尝乡村饮食除了解决饥饿的需求外还有一部分是体验以往知识积累中所了解到的目的地饮食产品及其文化内涵。

技术质量体现在原料、调味、口感等方面,对饮食产品色、香、味、形、器的感知影响着游客在消费饮食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感知。另外,文化的熏陶影响着游客对饮食产品的文化性感知,产品中有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都是很有吸引力的乡村文化现象。如果感知大于预期期望,游客就会获得高的满意度,反之,满意度会降低。

产品的质量除了通过有形的技术质量来呈现外,还通过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呈现。服务人员的言行、对客态度等都可以组成产品的服务质量。服务中无形因素不仅可以影响游客感知质量,还可以使环境、设备、饮食产品、员工、旅游地形象等有形的东西产生膨胀,为乡村旅游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游客的个体差异

游客的感知质量源于游客个体的评价,不同个体的游客在消费时存在个体的差异。对同一件饮食产品,游客的购买心理和需求可能不同。这是因为游客的职业、所处的地理位置、收入水平、年龄、性别、个性、教育程度对产品的认知度等因素的差异而对产品及服务有不同的要求,同一产品和服务在不同游客眼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一些旅行的商人对携带方便的各种大众化小吃比较忠爱,小吃的味道、技法与品种、方便快捷性,产品价格成为影响他们感知质量的主要因素,满足生理的需要占据第一位,对于就餐环境、服务质量等外部因素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工薪阶层人士一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对饮食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吃上,饮食的安全卫生、绿色环保、质朴自然、原汁原味、舒适的就餐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体味特色的乡村饮食文化等因素将影响他们的感知质量。

(三)游客的预期期望

游客的预期期望是指包括游客从主要媒体、广告、促销人员和其他游客的口碑获得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和经历。预期质量受到诸如游客需求、他人口碑、成本价格及其企业形象、预期的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期望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消费时感知质量高于这种预期,饮食产品就会在游客心中留下较高的满意度,当感知质量低于预期,产品对游客的满意度就会降低,进而对游客的重复购买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产品的口碑宣传。

(四)游客的满意度

游客满意度影响感知质量主要体现在消费后的感知质量上。首先是文化差距,服务员工可能没有完全理解不同文化的游客对服务的要求,出现了交流问题,或者是不同文化的游客没有正确的参与服务过程等等,造成服务感知质量下降。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服务提供能力也有所差异,使游客在日常生活中对服务产生了不同的预期,从而影响到最后的感知质量。

二、如何增强游客感知质量,提高游客对饮食产品的忠诚度

(一)提高饮食产品销售的过程质量

游客在消费产品中,更多经历的是一种体验,除了产品本身特性满足其需求外,还体会到服务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线服务人员除了充分了解产品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服务素质,满足游客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每一个乡村旅游经营商都是对客服务的员工,经营者应加强自己服务意识的培养,了解更多服务的技能,政府相关部门应请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服务过程中提高服务的过程质量,给游客带来更加完美的体验和经历。

(二)通过管理游客期望提高游客的感知质量

游客过高的服务期望会抵消其体验的感受而降低感知质量,游客对饮食产品的期望是旅游地宣传、以往体验、口碑沟通、游客需求与游客价值的函数,对饮食产品宣传过度带来的质量管理风险是营销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游客"以往的体验"和"口碑沟通"两个变量都是建立在"曾经感受"上,游客希望即将体验到的质量至少不能低于自己或别人"曾经感受"到的质量,这就要求产品提供者坚持不懈地保持和改善服务质量。根据饮食产品的市场定位,制定切合游客水平的期望标准,同时也应当看到游客的期望是动态变化的,今天的理想期望的服务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可能会转化为游客最低可接受的适当期望。所以,经营者不仅应思考如何去超越游客期望,而且还应懂得如何去平衡游客的过高期望。

(三)进行完备的市场研究,探究游客个体心理因素,开发特色饮食产品

确认游客真正想要什么,将自己的产品特色和工作方式与特定游客群进行匹配,同时,保证服务概念和产品设计能代表当前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趋势。对于同一件餐饮产品,一个饥肠辘辘的游客,其核心产品是消除饥饿,最重要的质量维度是吃饱吃好,这属于服务质量中的技术质量,此外,功能质量中的反应度也比较重要;如果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宴请他人,则游客追求的核心产品可能是展示其慷慨大方的个人形象,有形性就成为游客最关注的维度,他们通过餐馆的装演、档次、服务人员的形象、饭菜的色、形等外在实体来形成对服务质量的初步判断,并通过就餐过程中的同情心、反应度、保证性等维度来进一步修正或增强对服务质量的判断,至于客人是否吃得饱,则退居次要目标,甚至根本不重要。

(四)客观承诺产品质量

实际交付的服务质量达不到游客的期望,就会引起游客的不满,从而影响旅游地的市场形象,甚至失去已有的市场份额。对于服务承诺要重视以下两方面的管理:(1)经营者应通过市场调查弄清游客对饮食服务的各种服务质量属性的看法,在促销宣传时强调游客最为关注的那些属性,使游客能正确判断和认识饮食服务质量标准与服务质量水平,使其游客期望值保持在合理水平。(2)做好有形证据与价格等隐含性承诺的管理。应当力求做到有形证据和价格水平与实际提供的服务水平相符,使之能准确地向游客暗示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深入挖掘乡村饮食文化资源

旅游餐饮深度开发要保持"自然本味"的特色,以本地饮食文化资源为核心,在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之时,突出乡村食品的天然、纯朴、绿色,以及清新的乡村环境氛围,以乡村文化的自然、闲情和野趣为特色,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在对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时,食品制作加工工艺、食品包装要有独特乡土气息,以吸引游客有领略"异味"的冲动。如乡村菜点的招牌菜,原料必须是地方特产,制作方法必须是地方传统工艺,还要使用地方特色的"土"器皿。食品经营地要创造浓郁的田园环境,乡村旅游的游客就是要这种体验。

参考文献

第2篇:饥饿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影响因素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柳文珍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 401220)

摘要:基于网络环境的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由于电子商务在21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短短几十年还来不及形成成熟而且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前人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基础,对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购买因素进行一一归纳、总结,并分析探讨新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影响因素一、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基础

(一)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应用科学是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问题日益尖锐、竞争加剧而出现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有关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研究的理论开始出现,并有了初步的发展。一些学者根据企业销售的需要,开始从理论上研究商品的需求与销售之间的关系,研究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同企业销售之间的关系。

迈克尔·R·所罗门提出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检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而且他还提出消费者的行为还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口环境等,内部环境则包括学习、认知、态度、自我概念等自身的影响,后来学者的研究模型多基于次理论。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柳文珍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 401220)

摘要:基于网络环境的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由于电子商务在21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短短几十年还来不及形成成熟而且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前人对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研究基础,对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购买因素进行一一归纳、总结,并分析探讨新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影响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型,购买模型对消费者购买时的过程进行形象的展示,有关模型有以下几种:

1.尼考西亚模式

该模式由四个领域构成。首先第一块是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把有关信息发射给消费者,这些信息经消费者处理后转变成对产品的某种态度并输出。然后消费者寻求产品的相关信息形成购买动机。接下来则是消费者在某种购买动机的驱使下做出购买决策并采取具体的购买行动。最后一块是消费者在消费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将购买经验教训反馈给大脑保存起来,以指导今后的购买行为,或者直接反馈给企业营销人员。

2.霍华德谢斯模式

该模型是由J·A·霍华德和J·N·谢斯合作出版的《买方行为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该模式主要描述产品的品牌选择过程,由四大变量组成。变量一是刺激或投入因素,也种之为输入变量。该变量又包括三个小因素,例如,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传递的信息,构成了产品的实质刺激;而广告媒体、推销人员和商业媒体等传递的信息则构成了产品符号刺激;家庭、相关群体及社会阶层等信息的社会来源传递着有关产品的口传信息。

3.EBK模式

EBK模式也称之为恩格尔模式,该模式将人的大脑看做一个信息处理器,认为外界刺激如厂产品和大众传媒等信息输入后,经消费者的态度、认知等内部处理后,最终产生购买意向并采取行动。

二、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影响因素

20世纪末期诺顿商学院的Gerald L. Lohse(1997)教授就曾利用一个WVMT软件来研究网上购物消费者的行为,他指出消费者之所以采用网上购物这种方式一方面是“时间饥饿”也就是缺乏休闲时间的人,另一种是“在线生活”的群体,也就是经常接触的网络的人。

(一)消费者网上购物外部影响因素

对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产生外部刺激的主要是网络环境,Dailey认为网络氛围能够促进消费者的交易,他提出网络氛围是“有意识地对网络环境进行设计来对网上消费者制造正面的情感和认知影响,以求使消费者产生正面的反应”,Eroglu等将网络氛围分成两大类(1)高任务相关因素。方便消费者完成购物目标的网站描述符(言辞或者画报);(2)低任务相关因素是对完成购物任务不重要的网站信息。网络氛围因素主要是指网站的生动性、交互性、象征标志、社会因素。

同时,Miyazaki、Bulter(2006)等学者认为,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网络设施的完善、上商场规范化的管理以及良好的服务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较大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上网购买意愿。Chien-Wen Chen(2012)通过对拥有电子商务的传统书店的购买者进行研究,发现购买者的线上行为间直接影响到其线下行为,并这两种行为会相互加强。

综上所述,外部因素对消费者网络行为的购买主要来源于网络环境,如网络的安全程度、制度保障,网站设计的的有用性、有趣性、易用性等,以及外部环境的相应的线下购买环境对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交互影响。

(二)消费者自身因素

1.消费者的信任形成

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消费者是参与主体,另一方面,消费者行为是基于多种驱动因素的复杂行为,首先是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信任研究,McKnight (2004)对消费者的购买提出了二阶段模型,将信任形成分为网站介入前期(Intro-ductory stage)和访问(Exploratory stage)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到制度信任的影响,而第二阶段行为则受到技术接受模型(TAM)影响,TAM的模型由Davis于1989年提出,它是运用合理行为理论专门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程度的一个模型。依据技术接受模型TAM,一种新的信息技术的接受将由感知的可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来决定。用户对技术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认可度越高,表明对技术使用的意向越好,对技术接受程度也就越高。Gefen等(2003)将TAM用于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中,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的可用性将影响客户的使用意图,而感知的易用性将影响客户对卖方的信任。

Jin Baek Kim(2012)在TAM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初次购买意向的形成因素,证明消费者在线购买意向的受到网站有用的影响,但易用性只是通过有用性间接起作用。

2.消费者的感知价值

按照理理论,消费者的行为意向源自于消费者的主观标准即价值观和对待商品的态度。消费者的主观标准是消费者判断客观事物的标准,消费者对待商品的态度是消费者基于主观标准对商品价值的判断,所以,无论是主观标准,还是对待商品的态度,都是消费者基于主观的认知和看法。Zeithaml(1998)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阐述了消费者感知价值理论。他将消费者感知价值定义为消费者所能感知到的利益与其在获取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

3.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由于现有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不健全,网络技术不够成熟,网络购物的在线支付问题,钓鱼网站频现等风险问题从而使网购消费者对网购产生不信任。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的概念是Bauer(1960)首度引入营销的。他认为消费者任何购买行为,都可能无法确知其预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某些结果可能令消费者不愉快,所以,消费者购买决策中隐含着对结果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最初的消费者风险感知。

综上所述,从消费者自身出发,其网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受自身的感知的影响,主要是对购买商品价值的感知,和风险的感知,同时,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消费者对网络购买信任的形成,这种信任是受外部条件(网络大环境和商家)和内部条件的共同影响的。

三、总结

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和消费者自身受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两方面开始研究的,其研究主体大都是消费者本身,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首先是受到价格和便捷因素的驱动,但深一层次的研究显示,消费者最终进行网上购买的研究显示,消费者受到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客观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则是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者的网页设计的便捷性,合理性,电子商务经营者是否提供了全面的商品信息。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感知,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外部环境的风险感知、对提供商品的价值感知,对商家的信任感知,而目前研究显示,消费者对网络购买的信任整体偏低,是由于对风险的感知较高。

未来的研究可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信任的感知和风险的感知之间入手,同时消费者网购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因素也是相互作用的,这样,电子商务经营者可以从中选择正确的营销方式,从商家可操纵的影响因素入手,如商家无法直接改变消费者对风险的感知,但可提供销售保障,提升消费者对网购商家的信任水平,衡量影响消费者网购行为三方面因素的营销效果和营销成本,从而选择有效的营销方式,使得最小营销投入获得最大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Michael R. Solomon .Consumer Behavior : Buying, Having and Being.[B]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10).

[2]Jin Baek Kim.An empirical study on consumer first purchase intention in online shopping: integrating

[3]李东进.消费者行为学[B]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08出版),13-15.

[4]庞川,消费者网络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l.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8).

[5]李沁芳.电子商务初始信任影响因素的动态建[J].商业研究, 2007(08),第364期

第3篇:饥饿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产学研结合;教学改革

1引言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以中心法则为基础,以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生命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科学[1],属于技术类学科。目前已经成为生物类、医学类、农学类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2]。在生命科技人才培养、社会医疗以及生活服务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引起广大分子生物学教师的注意,例如在教学手段上,慕课[3]、翻转课堂[3]、虚拟课堂[4]、线上线下教学衔接[5]已经有广泛的探索;在教学考核方式上,强调过程考核,加大实验考核比例[6];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通过版块教学,避免重复教学以及加强思政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等[7]。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每个学校/专业分子生物学所面临的问题不完全一致,因此将根据贵州大学水产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具体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

2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分子生物学内容繁杂,各个章节衔接不紧密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前沿学科,具有知识点杂、涉及面广以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单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很难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该校分子生物学教学主要针对大三学生,在大二年级开设过生物化学以及基因工程等课程,然而之前的生物化学以及基因工程等课程均为选修课,并非所有学生都会选修,导致进入分子生物学教学时,全班同学的基础水平不一致,面临繁杂的内容,要同时兼顾基础好的同学和没有选修过生物化学以及基因工程的同学,并在有限教学课时内,讲好分子生物学难度相当大。同时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之间也缺乏有效地衔接,以朱玉贤教授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为例[1],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各个章节知识量大,内容翔实,但是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衔接并不紧密,例如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怎么提炼出原核生物转录与真核生物转录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甚至需要跨章节进行比较,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衔接起来,方便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加深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2分子生物学内容过于抽象

分子生物学属于典型的基础学科,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分子生物学所研究的DNA与蛋白质都是肉眼无法见到的,因此如何将看不见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深刻理解也着实困难。以前理论课上主要通过flash动画或者视频,将DNA、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形象化,让学生理解,然而一旦关掉视频,进入纯理论探讨,多数学生又回到原点,回到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又无从下手的情况。

2.3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设计零碎

实验教学是实现将不可见DNA、蛋白质变成可见的物质的一个重要过程,但是以往通常按照讲授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为了追求较好的实验结果,往往对试验方法、实验步骤等细化讲解,并将配置好的试剂耗材交于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得到统一的结果,有些甚至直接观看老师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演示实验,这样严重影响学生理解实验的本质,学生缺乏相关思考,难以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此外,受教学学时的影响,分子生物学实验必须在2节课(90min)内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将一个完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人为切割成多个小实验,各个小实验中间间隔时间长(1~2周),这样不仅会破坏实验的完整性,无法通过实验将理论教学有效衔接起来。

3开展产学研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对于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水产专业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要求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相关行业从事技术管理、研发推广、产品营销、饲料检测等工作,富有创新意识,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开展产学研结合教学是培养水产人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作为未来企业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能力强,则企业的活力强,科技部、教育部也一再要求广大科研工作者将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因此,教学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教学的探索。

4产学研教学模式开展分析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如何实现产学研结合,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根据笔者多年教学以及与企业合作的经验看,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4.1开展模块教学,串联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内容繁杂,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版块教学,根据教材安排的11个章节,将所有内容分为4大版块(表1)根据不同的教学版块,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讲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版块中,首先通过安排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与预习,课程中通过大量使用flash动画等模式,加深学生对转录与翻译的理解,同时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与翻译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列表式的对比讲授,加深学生理解;对于实验版块,主要通过视频+讲授的形式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对大部分的实验有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实验教学,加深部分实验的理解;对于分子生物学应用教学,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在案例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发展历史与前沿主要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结合相关科研论文进行讲解。

4.2联系生产实际,强调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

需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将课程内容更好地加以衔接,可以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讲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饥饿补偿”以及女生减肥过程中的“越减越肥”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基因的表达调控,并讨论如何指导并应用于贵州省水产养殖;结合该省气温低,水产动物生长慢的现象,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如何进行耐低温品种的选育(杂交和群体选育),并向学生讲述选种过程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以及比较基因组学的知识,推动学生将专业知识快速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4.3结合教师科研,开展综合实验教学

为了通过实验进一步衔接理论教学,建议设置综合性探索实验。而综合性探索实验往往需要耗时1~2d,因此建议将分子生物学教学时间调整为周六、周日进行,确保实验时间完整。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可以实行小组教学,并结合教师的科研内容进行,确保实验的探索性。基于上述因素,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设置为2个综合性实验,第一个为DNA水平实验,主要为鱼类微卫星位点的开发,包括DNA的提取、水平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垂直凝胶电泳检测以及后续的银氨染色与脱色的过程。第二个实验为RNA水平实验,主要研饥饿补偿后某个基因的差异表达,包括RNA的提取、水平凝胶电泳检测、荧光定量PCR技术等,并通过设置不同是实验鱼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但是因为该实验需要较多的经费支撑,因此必须结合教师的科研进行。

第4篇:饥饿营销论文范文

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二的咖啡与茶都在17世纪传入法国,然而两种饮料的发展历史却不尽相同,在法国的流行程度也不同,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两种饮料被区别对待呢?本文拟找出咖啡文化与茶文化在法国的发展历程不同的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在法国推广茶文化的策略。

一、法国咖啡文化以及茶文化的历史发展

咖啡在1643年被引入法国,然而当时并不被法国民众所接受。咖啡在二十多年后的1669年才开始盛行起来。当时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被咖啡迷住,自此喝咖啡在法国盛行。随后出现了许多因为咖啡而形成的文艺沙龙。普洛可甫咖啡馆是巴黎第一家开张的咖啡馆。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都是这家咖啡馆的常客。一些著名的咖啡馆里长期聚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构建了全世界作家和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正是在这些沙龙和咖啡馆中,法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政治、社会、历史事件被推向整个社会。另外,咖啡的价格非常平民化。这使得咖啡不仅在文人、思想家当中流行,也使咖啡走进了普通民众,成为一种举国饮品。咖啡也在法国发展出了多种制作工艺。咖啡种类多、制作方法多样而精良,使咖啡愈加受到法国人的喜爱,逐渐发展出了法国独特的咖啡文化。

1636年,荷兰商人把中国的茶叶转运至法国巴黎。茶叶传入法国初期,饮茶是否有利健康使医药界人士争论不休。1685年,菲利普・杜福尔出版了《关于咖啡、茶与巧克力的新奇论文》,这是在法国最早论述有关茶叶的书籍之一。书中称赞茶叶是医治头痛及帮助消化的妙叶,它甚至可以当作处方笺来开。饮茶有利于健康的观点取得了胜利。在法国,在茶叶刚刚输入之际,由于价格昂贵,茶叶被视为奢侈品,饮茶只在贵族之间流行。皇室贵族一般也是将茶视为医治疾病的良药。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祖父马萨林枢机主教患有痛风病,他坚信经常喝茶可以减轻他的病痛。进入18世纪,饮茶有利于防病、治病的观念在法国上层社会中仍盛行不衰。茶叶在巴黎及凡尔赛逐渐赢得了许多热情的支持者。法国大革命后,随着贵族阶级的消失,茶叶也不再被人们视为贵族饮料,饮茶之风在广大民众中逐渐推广。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普通法国人仍很少饮茶。饮茶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及英、美、苏诸国的侨民。在普通法国人的眼中,茶和保健药剂大致可以划上等号,它只适宜于感冒或者消化不良时饮用,或是女士们为保持苗条身材而饮用的减肥饮料。

二、法国咖啡文化以及茶文化现状

如今普通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咖啡。咖啡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饮品,它还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城市与乡村的咖啡馆是法国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本世纪以来,咖啡馆成了社会活动的中心。法国的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成为法国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咖啡馆里聊天、休息、学习或者与朋友聚会,学者或艺术家也常在一起边喝咖啡边探讨学问。伟大的艺术灵感往往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咖啡文化被法兰西民族带到一个近乎脱俗的境界,成了一种精神象征。在法国,咖啡的价格也很低廉。一杯咖啡通常是三欧元左右,这对于平均月薪约一千多欧元的法国人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即使到了深夜,星罗棋布的咖啡馆里还是灯火通明、高朋满座,演绎着其独有的咖啡文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的人均茶叶消费实现了快速增长,一股茶文化热在法国悄然兴起。可以说,在法国,茶文化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这样具有吸引力。法国人认为,茶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饮料。饮茶也是一种文化和一种人人都可以从中受到熏陶的礼仪。法国人饮茶一般习惯饮下午茶,分为清饮和调饮两种。其中清饮和我国目前饮茶方式相似;调饮则加方糖或新鲜薄荷叶,使茶味甘甜。法国人以饮用红茶的人口最多,饮法与英国人类似,取茶一小撮或一小包,冲入沸水后,配以糖或牛奶。沱茶因为具有特殊的药理功能,所以也深受法国注重养生的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除饮用外,法国人还大力开发茶叶的其他用途。如不少法国厨师制作菜肴或点心时,习惯使用茶叶作为烹饪调料。如今法国人已开发出了各式茶叶饼干、茶糖、茶冻等食品。法国人甚至还把茶叶添加到蜡烛、香水、洗发香波、牙膏、奶油、巧克力甚至酒中。法国人还喜欢洗茶叶澡,认为茶有美容护肤、减肥的功效。

三、两种文化在法国发展不同的原因分析

咖啡和茶作为17世纪同时传入法国的饮品,法国咖啡文化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见证了法国文艺的复兴,和法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然而相比咖啡,作为同时期传入到法国的饮品,茶的历史显得略为暗淡,茶在初传到法国的时候,基本上只在贵族等社会上层中流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法国人仍很少饮茶,只在最近几十年,茶文化才悄然在少部分法国人中间兴起。而探究起茶文化在法国发展落后于咖啡文化的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饮用体验上不同

咖啡由于含有较高的卡路里,在传播过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可以用来当“饭”吃的,可以说,咖啡不仅是一种饮料,而且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佐餐饮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配上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课间休息,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填填肚子,才能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或学习。并且西方人对咖啡的饮用方式多种多样:加奶,加糖,打碎粉末饮用等等都丰富了咖啡的可饮用性。而喝过茶的人都知道,喝茶后不但感觉没有能量补充,喝完还很快就会感到饥饿。这跟茶叶有去脂去腻,健胃消食的作用有关。所以在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方面,茶落后于咖啡。

(二)文化认同方面

由于茶来自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精神。茶入口时比较苦涩,品完后会感觉醇香,回味无穷,品一杯茶的过程就蕴含着先苦后甜的生活哲理。法国文化则截然不同。法国是一个会享受的民族,他们哀叹人生苦短,宣扬及时行乐,而这与茶文化中包含的中国文化中有些忍辱负重终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是相违背的。

(三)内含成分比例不同。

我们比较每100克咖啡豆和干茶叶的营养成分表,其中茶以铁观音为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同等重量的干茶叶和咖啡豆相比,干茶叶要含有更多的咖啡因。但一杯普通的咖啡,其咖啡因含量往往是一杯普通茶水的3倍――因为泡制同样的一杯咖啡需要更多的咖啡豆。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因此,在提神醒脑方面,喝咖啡要比喝茶更有效果。另外,由于咖啡因含量较高,经常喝咖啡,身体可对其产生轻度依赖,产生类似“上瘾”的感觉,一旦停止,可能会有诸如头疼、疲劳、焦虑、易怒、抑郁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的出现,虽然这些症状只会持续几天,但足可以使人养成喝咖啡的习惯了。

四、在法国推广茶文化的策略

通过上文对于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在法国发展的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今后在法国大力发展茶文化得到一些启示。

(一)饮用方式丰富化

法国是一个热爱美食的民族,他们的味蕾更喜欢有丰富味道的饮品,而不是像传统的茶叶一样的清淡式饮品,这从法国人更喜欢去掉了大量苦、涩味的红茶就可见一斑。像法国本土就已经出现了改良过的茶饮法,比如将茶经过烹调改造,添加了大量糖,奶,形成了受更多人欢迎的英式红茶,以及更后来,更香甜厚重的奶茶的出现给我们指出了一个茶饮方式在法国改良的方向。花茶的前景也颇为看好。餐前、餐后喝杯带花香的茶,去除油腻、齿颊留香,神清气爽极了,本来就爱花喜香的法国人,定会对花茶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就是在我国直接冲饮清茶的方式上稍作变幻,添加些类似方糖、薄荷叶、花瓣、蜂蜜等配料,应会更易被法国人接受。

(二)茶品牌化

世界10大咖啡连锁都是在二战后建立的,而茶叶连锁还在发展中,至少比咖啡要晚了50年。西方立顿公司一年的产值比中国所有的茶厂的总和都要多。这说明茶叶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是以后茶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的茶叶企业应该扩大市场份额、成立联合营销、打造知名品牌、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品牌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来赢得市场。西方已经进入热量过剩,普遍肥胖的后工业时代,而不含糖、低脂肪低热量的茶叶会大有作为的。

(三)大力推广茶的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