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员工管理制度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潜在的生机与灵魂。随着“文化强企”呼声的渐高,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成为当下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必须透析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并知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开辟蹊径。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的生命之本,其对于石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作用:一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思想价值观起到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进行,并对企业员工的个人思想和价值起到导向规范作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员工的思想和起到约束功能,使员工摆脱社会恶俗趣味影响,提升自控能力。三是凝聚与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也能鼓舞与激励员工摒除万难,直达成功,为企业发展再创佳绩。四是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
在当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思想较以前有了一些变化,如爱岗敬业意识不再强烈,懒散意识慢慢滋生等。从企业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毋庸置疑,由于企业重视度不够,文化建设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发挥效用,例如宣传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工作实施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改善。
(二)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
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但就目前来看,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的问题。从内容上来,教育内容在与时俱进方面有所欠缺,如很多内容难免枯燥,实用性逐渐削弱,故应基于当下石油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进行革新。从方式上来看,文化建设工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建设,但就目前来看,略显落后,新意不足,员工的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三)文化建设中人才与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强有力的人才建设队伍作支撑,而目前很多是由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素质有待加强。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激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能对领导者与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作用,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良好企业文化的绝佳途径,各石油企业要在此方面下功夫,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一)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企业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岗位职责、企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内容组成,而企业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优良的企业文化能有效促使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优化更新。企业要首先要强化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资金与人才支撑。其次,企业要与时俱进,更新文化建设内容。注重内容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最后,运用多样化的建设方式激发员工兴趣,如多媒体信息技术方式。
(二)创新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文化建设
毋庸置疑,在石油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市场弥漫着文化气息,而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理念也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首先,管理者在管理制度实施与创新中,应注重引导员工进行顺利正确的价值观,还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发挥榜样作用推进文化建设。其次,石油企业应强化岗位培训制度。促进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友好沟通,在此过程不仅为员工个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最后,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密切联系,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并使其扎根于管理制度中。诚然,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行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而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与交流过程时刻渗透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经营理念。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可开展一些企业日常生活、日常管理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如可通过开展多姿文体活动、建设绿色石油小区等实现该目标。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品牌功能等多种功能作用,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透析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以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日常管理中等途径实现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推动石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茜淋. 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融合
一、前言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包括了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其中,非正式制度即主要指企业文化。正式制度是在非正式制度的边界上突变而产生的,因此通常所谓的制度只是正式制度中的一部分,那种妄图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也就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的相关性
1.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互相包容
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的躯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生命。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随着企业管理的日益完善而渐渐形成的,其精髓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所以企业管理制度推动着企业文化的形成;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又可以说企业管理制度脱胎于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式制度,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也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所以,两者又是相互包含的关系。
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互相促进
企业文化的使命是引导每位员工了解和认同企业价值观,指导员工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引导着企业管理。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则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体现出来,企业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强化和具体化,这样企业的发展就与企业文化具有同根性,员工也更容易接受企业文化。同时,依照企业文化的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企业文化的支撑下,员工也更容易接受企业管理制度。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融合的深度意义
1.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目标难以实现。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契合则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企业效率。可见,在市场经济供求剧烈变化的当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有机契合势在必行,企业领导只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
2.有利于促进企业权利义务的结合
企业主体性主要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结合来体现的,企业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结合,有利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控制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使企业主体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害。为此,各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契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引导员工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有效结合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使企业管理制度能创造更大的利润。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的契合,有效调整了企业组织结构,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效率。
3.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开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企业只有选择正确的经营决策,管理者合理运用经营决策,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风险转化为机遇,从而强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只有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高度契合,才能提高员工抵抗风险的意识,降低市场大环境带给企业主体的风险。
四、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发展之道
1.创建和谐稳定的企业环境
从理论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两者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如果企业文化不能有机结合管理制度,而是浮于表面和形式,甚至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某些内容相冲突时,企业文化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并运用好“人”这一资源,创建和谐、稳定的人文和制度环境,创造积极、健康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为员工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员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当成一个大家庭,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理想目标,鼓励员工在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实现个人价值。
2.以管理制度孕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的支持,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倡导、发扬光大,都依靠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企业管理者应对员工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当员工的责任感上升到为全社会生产服务的层次时,就会自觉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优质的价值观。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企业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制衡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员工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切实发挥管理制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只有当员工清晰认识到自身的职业道德义务,才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追求精益,生产优质的产品及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逐渐形成孕育企业文化的基因。
3.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生产力
从前人们认为文化是“婆婆妈妈”的东西,而现在,如果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就很难有效执行企业战略目标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企业员工就会士气下降,矛盾重重,企业的绩效和利润也随之下降。现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应尊重员工的实用意识和个性表达,发扬民主集中的精神,推动管理制度建设,让企业的管理制度既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念,又代表广大员工的意见。企业文化彰显了企业的主流价值观,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企业要把“以人为本”理念深入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使企业员工生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与企业发展目标协调共振,从而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管理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日常工作中互相约束和和鼓励,形成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大好局面,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而高效。
4.实现自律和他律融合发展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战略思想、经营目标和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变革和创新企业文化,使之与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当企业管理制度落后于社会发展步伐和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中难以推行的时候,就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协调和激励作用,改变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两者在规范和价值方面达成一致,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显性的制度,是用“他律”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但只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很容易产生教条主义思想,最终使企业管理机制固滞,窒息企业的创新精神。同时,正式制度之外有着管理不及之处,这就需要企业文化来配合,通过“自律”来激励和约束员工,使他们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见,自律和他律融合发展,软性文化和硬性制度相结合,企业才能严肃活泼,生机勃勃。
五、结语
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硬性管理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具有更强的渗透力。二者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力量,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迎接挑战和抗击风险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立足于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改变传统治理模式,融合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以此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管理制度;新形势;经济全球化
0引言
随者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机制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合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在合作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制定良好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现在法律的不断完善具体化,我们已经迎来了《劳动合同法》的时代,这样一来,在法律的保护下规章制度就格外重要,与劳资双方都有益处。我们知道,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和管理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让他们能够适应并习惯性的去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便在日后工作时可以不用时时的监督他们。让他们自觉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知道,拥有一个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员工,只有员工都能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企业才能有更好的经济收益,有了好的经济收益才会有更加有潜力的人才到公司上班工作,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这就是说,好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所以,无论与人合作或是自己的企业方面,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性做出了以下几点分析。
1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
企业拥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便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劳动力的合理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是作为一种约束员工日常行为的准则,能够为员工在工作中指明方向。并且,通过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员工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应该履行哪些义务,自己工作后会获得何种收益,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是否该做。没有漏洞没有歧义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定,能够使员工知道自己努力后会有什么样的报酬,能够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时充满斗志。我们大家都知道。员工多么努力的工作其实就是为了获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做管理的就应该给员工明确的获得利益的途径,让他们能够清楚并且心甘情愿的为公司做事,这样也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同样,通过管理制度,也就是奖惩,员工可以清楚的知道违反规章制度的后果是什么,这能够起到威慑员工的作用,使员工能够自觉抑制住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做出格的事,不做违反管理制度的行为。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也是劳动者与老板也就是劳资双方要履行义务、享受权利的过程。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是需要用多种的措施来保证的,当然,劳动合同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措施,那么企业的规章制度也是很重要的保证。通过规章制度劳动者与管理者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通过管理制度,也能够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的秩序,让企业更平稳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科学和完善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企业与员工或者合作方之间不必要的问题,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劳动争议中获得制胜,可以说,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一个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不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劣势
一个规范完整的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在劳动争议处理中把握主动权,提高胜诉的几率,也就是说,如果相反,一个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它会成为劳动争议的一个错误点,也会成为企业在劳动争议案中的败诉点,换句话说,管理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也就是企业自己制定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享有劳动权利并在单位范围内适用的规则。如果制度制定不合法不完善,那么,企业将会增加意外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各个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与扩大,企业员工常常被实际排除在企业管理决策之外,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清楚,从而导致劳资关系紧张、职工与企业管理层对立,这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削弱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般说来,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营利润与企业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能否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做事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好坏都有关系。如果制定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将大大减缓劳资矛盾,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应该充分的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以便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但是,由于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引起了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劳资矛盾大大加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我们已经知道,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则可能与之相反,不但不会帮助规范企业管理,反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麻烦。同样,一个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会让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投机取巧的心理,最终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说,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制定规范和完善的制度。公司管理制度的不完整,说明组织管理不完善,此时,也是很难做好绩效管理的。并且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员工也会出现不服从领导的安排,不去工作的现象,总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会为企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也是指引和引导员工的行为标准,为员工的工作要求提供一个方向。企业管理制度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点,甚至重于企业文化。既然是管理制度,那么当然应做到完善,做到细致入微,以免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让员工明确的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制度中增加相关的获利方式,让员工知道努力的方向,通过奖惩制度,让员工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细致完善的管理制度会涉及到员工的行为准则以及员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这些方面对于规范企业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紧密相连的,通过企业管理的形象展示,员工也能更深刻的了解企业的文化。而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会帮助企业解决各种模棱两可的问题。所以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一个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为管理,我们需要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看重的是什么。为企业建立一套成功的有益的价值观念,我们需要让员工知道我们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理念,我们的企业注重是什么这都是员工需要清楚的,企业的价值观和团队意识可以让员工们明白自己是集体中一员,只要通过努力就取得成功。我们要善于管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力与完善,发挥员工的主动精神,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众所周知,效率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要效率提高了,一切就变得轻而易举。通过以上叙述,看看如今我国各大企业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纵观整个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查漏补缺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具有活力的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曹瑛主编.现代企业经营管理[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燕敏.浅议激励与员工积极性[J].科技资讯,2006(03).
[3]王信亮.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容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任水林.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中国证券期货,2011(04).
[5]李文佳.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与经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2).
影响企业管理制度的因素分析
1.人员素质。人员素质是任何企业制度的根本影响力,因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更新均要通过人力完成。在制定方面:领导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完整的管理意识,以及是否拥有专业和先进的理论依据,关系着管理制度内容和方向的科学性。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就某一方面予以重视,那么必然造成该方面制度的松懈或缺失;管理人员思想守旧,则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使企业管理出现脱轨现象。在管理制度实施方面:管理人员意识薄弱或责任能力不强,则不能按照制度有效实施管理,可能出现、越权处理等情况;由于管理人员的威信不足或者是基层员工纪律性不强,则会有管理延迟、无效等情况发生。
2.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关系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走向,管理理念滞后,则管理制度落后,反之亦然。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下,企业各层均有可能受到社会中不良意识的影响,导致管理制度在制定方向上的偏移,例如:拜金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企业能否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己用,不但关系着企业整体走向,同时也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能实现意识与社会主流接轨,那么该企业注定走向消亡。
3.物资实力。企业内部物资是企业各项工作实施的根本保障,它能够解决企业员工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同时为理论性事物和策略的实现提供物质帮助。企业要想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地要进行设备的更换、经验交流、对外实地考察和研讨、试行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
制度缺失的应对策略
要弥补制度缺失的不足,除了从制度的完善入手以外,还要充分考虑人与工具的因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与人紧密相联,人力是真正制约制度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作用发挥的核心。同时,各种先进工具的合理利用也使制度作用的发挥更为有力。
1.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若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制度的执行便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最终可能会成为华而不实的空架子。第一,制度覆盖要完整,编制体系要规范。第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制定制度前,要多了解实际情况,对现实的需求有深入的调查分析。例如:张瑞敏到海尔颁布的第一个管理制度的第一条规定是“不准随地大小便”,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但这就是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事实证明,当年的制度确实为企业走上规范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制度的制定要与企业文化相一致。例如:在强调“产品质量”的企业里,制度就应该多一些反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内容,而应该多一些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的内容。
2.企业领导者素质的提高。首先,作为企业领导阶层应当意识到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基于时展和企业长久生存考虑,有机地吸收相关先进社会科学管理理念,在不断充实自身管理素养的同时,科学地下达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指令。其次,优秀的领导应从全局角度去监督指导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程度,随时检查纠正,调整执行方案和方法,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推动公司制度的执行在干部、员工行为中的深入度,坚持用诚实可信、勤恳踏实的务实敬业作风去感化和影响自己的下属,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为企业服务。再者,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制度虽具有强制性,但也要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增加员工的信任度。企业领导者可以以会议传达、企业网站信息、简报等方式,使员工了解国家行业标准信息及企业工作进展等。
3.提升企业基层人员综合素质。企业应当树立对员工进行精神培养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创造机会和途径。一方面,适时开展企业内部管理及相关思想座谈会,通过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团队精神等先进思想的宣传和灌输,从根本上转变各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理解和配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即通过企业内部刊物、信息传播工具、活动等,构建一种有序、文明、科学、民主的氛围,为管理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创造环境基础。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各方面素质的考核,强化考核标准,例如:优化监督考评机制,转变传统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为上下级不同部门的交叉性考核,促使领导管理人员居安思危,自我约束,同时增强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4.与时俱进的科技与制度的紧密结合。要想实现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就必须要管理设备具备相应的科学性,这样一是能够便于信息的收集,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二是能够通过相关通道使管理阶层与社会接触,有利于借鉴和学习。因此,企业应当考虑利用网络技术,建设企业内部网站,健全网络链接设备(电脑、光纤等),确保物质设施能够满足企业制度改革需要。
结语
关键词:水泥企业;重组;管理制度整合
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战略规划实现的基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受限于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适应性,因为良好的管理制度是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成功的管理制度的整合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发挥重组的协同效应,大大提高整合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中国建材在中外市场看好、企业发展持续稳定之际,中国建材依然将“管理整合”放在重要位置。
一、管理制度整合的内涵
企业管理制度是维系企业正常运作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章程序和标准办法等的总和,借以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管理制度的整合是指双方在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方面的协调规范,减少因双方制度差异造成的信息沟通障碍与信息处理成本,提高重组后公司内部管理与经营效率,由此带来管理协同效应[1]。
企业组织整合的基本内容包括:简化组织流程,提高效率;设计集权或者分权的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使不同的组织形态相互融合,提高运作效率;实行组织的并行结构,强调组织的协同性,以同时并行运作来实现组织结构的设计;建立信息同步传递的组织结构,使并购后的企业双方的业务、行政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内能够相互交换与实施监控企业各种信息。
二、管理制度整合的作用
并不是每次联合重组都能做到1+1>2,得到协同效应。原本分散的企业,通过重组后,联合在一起,无论是出于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还是增加企业效益,实施统一的管理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推动云南地区水泥行业价值的回归。
1.重组成本的节约。重组双方通过组织与制度的整合,降低了组织结构混乱和管理制度不合理所带来的各种成本。组织结果和管理制度整合的失败会带来企业的动荡,企业对员工的约束力较差,造成企业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经营绩效低下。这些都会让企业产生额外的成本。
2.提高企业重组的效率。组织制度整合的任务之一便是要形成明确合理的岗位说明书、组织结构图和各种规章制度。这一行为可以解决重组企业员工迷茫的心理状态,明确知道自己在重组后企业中的岗位、工作责任和任务,有了个人发展的动力和目标,稳定了员工的心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新建立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重组进程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了重组的顺利进行[2]。
3.保障了重组后的企业快速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组织和制度的整合可以保证重组后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按照最新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开始高效率展开工作,从而加速了企业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
三、管理制度整合的手段
(一)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扩散
重组联合不是简单的把企业相加,要把原来各自为政的水泥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靠的是管理整合。例如中国联合水泥在管理整合上,就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从绩效管理到“五化”+KPI再到“三五”管理,使得管理整合有序顺利推行。
中国建材联合重组的成员企业越来越多,由于各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历史、经营文化、产品品牌,管理理念各不相同;专业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融资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偏低;企业绩效整体偏差,有些企业运转率低,产能发挥不充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恶性竞争的环境下出现亏损。
为此,中国建材积极推进其“五化”(一体化、模式化、制度化、流程化、数字化)加KPI(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以绩效为目标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其中以KPI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了管理中心和所属企业两个层面,是又互为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总体KPI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责任体系和自下而上的保证体系,建立KPI实现要求配置资源的机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能力评估制度,加大绩效激励约束力度,进一步完善控股、参股企业经营责任管理制度,扩大绩效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建立按企业绩效等级排序、经营者诫勉、经营者任免等挂钩机制。这套体系是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提炼出的,它与有效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密切相关[3]。
(二)确立重组后企业新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重组后企业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企业所制定制度的刚性,也就是“法治”的程度。制度的刚性决定了制度所能发挥的作用,如果管理制度缺乏权威性,那么所制定的制度也就流于形式,其激励和约束的功能将会受限,制度所应具有的作用也得不到保证。而受国情所限,企业制度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受到了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企业文化、员工的价值观以及忠诚度等非正式制度将对员工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的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可以引导员工的行为,弥补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由于制度移植所造成的冲突,相应的过于分散的非正式制度将会削弱正式制度的权威性,形成情大于法的局面。
因此考虑到正式制度的两面性,在水泥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正式角度出发,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通过正式制度解决企业重组过程中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按习俗、文化、情感等培育非正式制度,减少重组双方的冲突[4]。
(三)整合企业各项制度,统一行动规范
水泥企业在管理制度整合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规范制度三个方面内容的整合:
1.企业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宪法”,它是企业制度规范中具有根本性质的、规定企业形成和组织方式、决定企业性质的基本制度。企业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律和财产所有形式、企业章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层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它规定了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人员、组织成员各自的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确定了财产的所有权和分配方式,制约着企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是涉及企业所有层次、决定企业组织的根本制度。在重组企业对管理制度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企业的基本制度,根据重组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境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最终找到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整合。
为了能够设计出符合本次调研与分析所需要的适用且充足而准确的信息资料,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归纳并整理出体现房地产企业员工特征,从而对房地产企业员工的工作成就感、所获得薪酬满意度、绩效考核方式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达到调研目的。为了使被调查者能够很方便地标出自己的态度,本研究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对指标层进行打分。由于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几十家房地产企业,假设检验涉及到多层次分析,采用常用的基于最小二乘法所进行的回归分析会将各房地产企业间差异与个体间差异混淆,使得分析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交叉分析法等方式对数据进行分解分析,以达到分析数据的目的。
二、样本数据分析与结果
1.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总体分析
从全体员工着眼,本文对全体员工各指标层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如表1数据分析结果所示,在对各个指标层进行打分时,房地产企业员工所选择的高峰均介于3分与4分之间。而其各指标层所对应的分数极小值与极大值均为1分与5分。其原因很能是:第一,房地产企业所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完备美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不存在,员工对制度的追求依然存在。
2.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2所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对员工层级与指标层C11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进行卡方检验时,Pearson卡方检验值为0.024,远小于0.05,而员工层级与指标层C5指标层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的Pearson卡方值为0.026,同样远小于0.05。因此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位与其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合理性满意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而其他指标层的Pearson卡方值大于0.05,因此员工层级与其没有显著相关性。
3.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统计量分析
通过4.2的分析可知,员工层级与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中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可度与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各指标层无关。因此,在对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交叉分析中,本文将对房地产企业各层级员工与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满意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进行统计量分析。首先,根据表3所示的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对绩效管理制度的统计量分析表可知,基层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的打分为3.0779分,而管理层员工的打分为3.3333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房地产企业的基层员工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满意度较低,而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则对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第二,基层员工对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的打分的均值为3.2338分,而管理层员工的打分为3.0000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可得,房地产企业的基层员工对薪酬制度满意度较高,而其管理层员工则对薪酬制度持有不满意的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的是不同层级房地产企业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的关系。对本文数据研究,具体有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大多数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较为满意,而仅有极少数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非常满意。对研究数据分析,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高期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对自身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在完善的基础上对员工不断进行激励,使员工期望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以此来确保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满意度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影响力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第二,在企业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所划分的各指标层中,房地产企业员工层级与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认可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这两个指标层相关,而与其他指标层无关。根据本结论可知,在房地产企业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时,应着重考虑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可度以及薪酬制度与工作匹配度关系的研究,找出员工层级与这两方面指标层的相应关系,并在综合分析的前提下进行绩效管理制度的修正、制定。
(1)点多面广、地域分散;
(2)单人职守岗位多、检修作业流动性强;
(3)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比重大;
(4)员工任何一处操作失误都极可能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这些特点决定了安全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单纯地依靠各级管理人员抓安全、依靠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来推进安全,难于确保各岗位长期保持安全状态,只有依靠全厂员工的共同努力,发挥团队管理力量,推行自主安全管理,实现由“强迫型”向“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自主安全管理,就是将员工对安全的需求、对生命的关爱转化成员工对各种安全制度的自觉遵守,依靠全体员工的自主性、能动性管理好安全工作。就我厂而言,实行自主安全管理,重点是构筑安全管理的“五道防线”。
1、组织防线
完整的“组织防线”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保障。我们在构筑安全管理的“组织防线”时,必须改变由安全监督部门唱独脚戏的弱势局面;克服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而结果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实现归口型单一管理向多口、多层次型管理转变。我厂的“组织防线”包括四个层次的管理闭环:员工个体层管理闭环、以岗位(班组)为单位的生产单元层管理闭环、以车间(科室)为单位的车间层管理闭环以及分厂层管理闭环。在生产过程中,各管理层根据上一层的安全计划和管理要求,自我检查、修正安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自主地管理好本层次的安全工作;自觉地完成本层次的管理目标。其中:操作行为的安全化主要由员工个体层管理闭环保证,通过员工安全承诺以及员工间的互保、联保等一系列手段,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执行岗位动作标准;自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事故隐患查找等,确保“四不伤害”。设备的本质化安全主要由设备管理闭环(科室层)保证,通过设备点检和无泄漏管理等手段及时发现、消除设备的不安全隐患。作业环境的安全化主要由生产单元层、车间层管理闭环保证等。
2、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员工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制约。因此,构筑坚固的“思想防线”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关键。当前,部分员工仍停留在“逼我安全”的层次上,他们意识不到安全规程、安全制度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工作中麻痹大意,经验主义、走捷径思想严重,他们执行制度是为了应付检查、是领导的逼迫,这也是实现自主安全管理的最大障碍。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让全体员工(特别是安全意识差的员工)从一起起血淋淋的安全事故、一串串令人震憾的事故数据中感受安全,从同行业、同工种的事故案例和资料中体验习惯性、经验性违章及其危害性。其次,要引导员工正确理解公司安全理念的内涵,真正掌握其精髓,在工作中切实按照理念办事。第三,安全管理者应随时随地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根据其思想变化及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把不安全苗头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
3、自我防线
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提高是实行自主安全管理的基础。管理者不可能时时、事事都亲临作业现场,只有全体员工建立坚固的“自我防线”,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这也是企业安全教育活动的首要目的。分厂、车间安全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经验式、过场式、文件宣读式的安全教育方法,建立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机制,克服教育范围片面、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考核水份重等弊端。例如:推行资质认证方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全员安全考核上岗制”,就是一种科学、实用的安全教育模式,它要求员工上岗必须取得本岗位从业安全资质并通过一年一次的复审教育和考核,有利于促使全体员工通过学习自觉地构筑安全“自我防线”,并在工作中得到持续加强。班组周安全学习是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也是最容易步入“形式、作假”的学习活动。其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文件、讲话学习,影响了员工参加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因此,要引导班组采取员工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学习活动,注重内容的务实性和多样性。通过结合具体的生产作业探讨工作准备、危险预知、安措配置、事故应急等与员工作业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来调动员工自主参与班组周安全学习积极性。推行班组“动态安全员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员工自我防范意识、防范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班组员工轮流担任安全员,让所有一线员工都能在安全员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必将使全体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安全使命感以及安全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4、制度防线
对一个集体来说,制度是前提,管理是手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但制度存在空隙和漏洞;某些方面职责、责任不明;制度管控不严,执行时水份重;执行过程中专抓工人,不罚管理干部等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管理制度的落实,也丧失了制度的威严。因此,实现自主安全管理首先应建立完备的“制度防线”。在制度建立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详细界定各管理层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全体员工明白在安全生产中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何时干以及干错会怎么样等等。
其次,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遵循“横线到边、纵线到底,职责不交叉重叠”;“谁直管、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上级查出问题由其直属下级负责”的原则,确保安全工作时时有人自觉去管、事事有人主动去问。
第三,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厂的生产实际,按照“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追求制度的人性化、可操作性和长远性。员工是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过急和过于苛刻的管理制度,不仅其可操作性受到影响,也会挫伤员工参与管理的热情。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特点
(一)复杂性
在现代企业当中,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因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并且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许多内容,只有保证各项内容工作的顺利展开,才能促使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经济管理的主要原理是对价值原理进行充分利用,与企业中其他管理防守存在不同,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将价值形式作为基础与核心,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
(二)覆盖性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会贯穿在企业各个工作环节当中,无论是开始的经营管理环节,韩式最终的销售服务环节等经济管理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经济管理存在一定覆盖性。在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当中,与资金相关的企业活动都与经济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不难看出,经济管理工作覆盖在整个企业发展中,在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决策性
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对其工作情况等进行分析与计算,并且会用数据的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将其设计为报表或者报告。企业领导者可以根据数据图表以及报表等进行重大决策,同时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判断,进而对企业内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模式等进行调整,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问题有待解决
从我国目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问题较为突出,需要企业相关领导者尽快解决。在企业管理部门当中,有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当中针对员工素质的提升等,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这种情况的产生对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2]。并且针对员工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员工无法从绩效考核中感受到公平与公正,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从而对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兴趣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有部分员工会产生辞职心理,如果优秀员工辞职,那么对企业来说是较为严重的损失。除此之外,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与透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容易造成企业内专业人才的流失,企业凝聚力逐渐降低,企业发展将会受到制约。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缺乏
如果经济管理工作想要在企业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需要有经济管理制度的制约与规范。但是在现代企业当中往往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尽管有部分企业已经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符的问题,偏差较为严重。经济管理制度当中,并没有对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等进行规范与完善,并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经济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企业内经常会产生违规行为,对企业工作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为保证现代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的正产展开,需要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与经济管理工作展开的前提保障,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在展开经济管理工作时,会消耗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想要使经济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更加完善、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的构建,能够让员工在考核当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与素养,为员工创造更多晋升机会,让员工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当中需要积极与员工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上以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条件允许下可以给予员工帮助,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关怀,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除此之外,需要构建各种不同的激励机制,比如,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等。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那么足企业内不同员工的需求。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企业人才流失等问题产生,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始终保证公平原则、公正原则以及透明原则等。避免关系网等问题产生,从而在企业内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兴趣,在自身岗位当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二)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制度是经济管理各项活动展开的前提保证,所以,企业需要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对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规范与制约。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因为从目前现代且也经济管理制度当中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没有真正落到企业实处、管理制度存在不足。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不断强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效性[4]。针对企业内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及时了解,企业内的每一笔重大支出等需要做好详细记录,针对企业内不同的工作情况以及资金情况等,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且需要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经济管理制度完善过程中,需要对法律法规等进行充分利用与借鉴。保证企业内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与可操作性,在企业内开展轮班制、不相容分离制度等。真正将经济管理制度落在企业实处,保证经济管理制度能够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对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进行制约与规范。
(三)创新经济管理形式
经济管理各项活动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经济管理方式对经济管理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式,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为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与经济管理效率,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市场发展情况,对经济管理形式进行创新。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5]。在企业当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经济管理工作形式创新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对企业内的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发挥企业内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与高校或者科研院联合的方式,为企业内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保证企业内现有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在高校内招聘到复合型创新人才。在为企业内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工作队伍,提升员工素质与工作能力,不断实现经济管理形式创新,促进企业更好发
(四)优化组织结构
企业还需要对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经济管理工作实效性。针对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而言,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经济管理结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传统企业当中,组织结构通常是采用金字塔形式,金字塔形式的组织结构有着较强的阶级性,上层领导与基层员工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对领导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具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利于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需要实现平层化管理模式,尽量避免阶级化管理模式的出现。在企业内领导与员工之间需要加强连续与沟通,这也是经济管理活动发挥自身价值的关键[6]。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领导了解企业内的真实发展情况与运作情况,并且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针对企业内存在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各个问题能够得到更好解决,而且能够拉近员工与领导的距离,增强员工的亲切感,在企业内创造更加温馨的工作氛围。
(五)加强经济管理意识
在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体制也在不但发展变化。如果现代企业想要增强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那么需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并且对企业内现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保证经济管理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强对经济管理的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第一,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需要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经济管理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做好有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宣传,让企业员工意识到经济体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经济管理改革工作中。第二,针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构建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并且将各项工作落到经济管理部门各个员工身上,这样能够保证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想要得到更好发展,需要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对企业内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给出有效解决措施,增强企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更快进步。
【参考文献】
[1]谢代国.“互联网+”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12):106-107.
1.1市场竞争激烈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新难题
(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化加大了地域、企业间人才的流通,也使得企业对于市场、产品和竞争的认识与思考发生了变化,因此新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有全新的模式流程,努力协调管理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员工,并积极进行跨文化的人才培训工作,这成为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企业间贸易合作、经验交流带动了企业自身结构的变化,给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扁平化组织结构是新时期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实现高效运转,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员工向上发展,导致离职率升高而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3)员工结构变化要求管理方式改变。新时期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需求主流,他们拥有知识资本,因此独立性和自主性通常较强,对企业依附力小,需要企业改变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去适应新形势的员工变化。
1.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尚处在经济转型期,存在多种经济体制不同的企业,由于这些企业价值观、责任使命的不同,导致它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态度不一样。而且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起步晚,管理方式还没能从经验式转变成职业化,再加上面对新形势背景,使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此外,企业发展的新需要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努力从传统的专职人力资源管理转向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这不仅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理论、方法等方面支撑企业战略,更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在企业中重新进行自我定位。
1.3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亟待优化
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向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应该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转型,努力与企业的发展步调协调一致。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显现不足,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的平台建设上。一方面,管理制度的系统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的专业模块以及相关子制度间缺乏衔接,如管理制度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相互支持力不大;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可执行性不强,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制度流程、计划表格较少,导致人人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要求理解不一致,出现工作无法落实的现象。此外,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修订也缺乏及时性,一些已经不适用的管理内容仍在使用,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
2新形势下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策略
2.1创新管理模式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各企业应积极面对,勇于挑战,创造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积极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需求:
①制定全面人才吸引机制。企业应该努力通过提高待遇、优化工作环境、改革管理制度等手段,来招纳、稳定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同时形成一个备用人才库,注重人才使用效率,提高企业运作灵活度;
②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优化其管理观念,保证管理者能把最优秀的员工分配到最需要的岗位。同时增强管理者的沟通技巧,培养他们熟悉各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企业人才结构的优化;
③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助于企业推陈出新,不断超越自我,以此来增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自强性个人能力,让企业和员工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学习中推进企业管理。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设
某集团公司为适应时代需求所重新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见表1。说明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除了专职角色之外,还具有功能性、控制性、协调性等角色。这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努力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此外,做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设工作还需要明确各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努力将人力资源部门从管理中心转向服务中心。同时加强对各管理部门在职人员的要求,努力培养其创新、团队协调、人际关系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企业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3做好管理制度平台建设工作
想要完善管理制度平台的建设工作,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推行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重新梳理调整公司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时代为背景去除不适应时代需要的部分并积极重新制订,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操作性差、系统化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是新时期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完善好管理制度的前提之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完备的管理软件和信息系统,来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这也是适应时展的新需要。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