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报告指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全省审计机关对9529个单位、项目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违规金额318.4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62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25.26亿元,应上缴财政资金83.88亿元,已收缴财政资金57.16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7.67亿元,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38.76亿元。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移送处理案件和问题26件。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整改措施1224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47项,向社会审计结果公告487篇。
报告认为,201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部分支出批复下达不及时,支出进度不够均衡;个别支出项目完成预算比例较低,结转下年支出数额较大;部分财政收入未及时缴库;有的支出管理不够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有待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有待完善;有的税种收入计划未完成;部分社保费和基金计划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涉税审批事项审批不够严格;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14个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3个单位违规收费1293万元;5个单位非税收入3844万元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5个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496万元;4个单位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166万元;4个单位虚列支出977万元;6个单位违规列支570万元;5个单位少计固定资产5.5亿元;4个单位未经政府采购267万元。
对18个省级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内审自查与审计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4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5.08亿元;6个单位超预算支出823万元;3个单位未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358万元;2个单位行政经费挤占项目经费238万元;3个单位违规发放福利费、补贴等50万元;3个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25万元;6个单位往来款1900万元长期未清理。
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对西安市、宝鸡市和6个财政省管县人民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地税部门改变税种和入库级次入库税收;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未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少配套财政专项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等。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使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对47个省级部门单位2012年 “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部分单位将公务接待费转移到其他项目支出;车辆运行费较高;年均会议次数较多;在会议费中列支其他费用。同时,对20个省级部门2013年1至6月“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进行了抽查。结果表明,20个单位“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总额较2012年同期下降28%。
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省审计厅对7个建设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或跟踪审计,核减工程建设资金5.17亿元。主要问题是:4个项目超概算、概算外支出8.12亿元;6个项目违规招投标6.36亿元;2个项目超标准购车10辆,价值473万元;2个项目出借、挪用项目资金5780万元;2个项目滞留安置补偿资金等1.54亿元;3个项目因设计变更、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资产闲置905万元,损失浪费235万元。
2012年省审计厅组织对5市1区的804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26个项目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违反招标规定;13个项目自行改变设计;275个项目未经审批超概算建设。9个项目现金支付工程款;6个项目多付工程款、监理费;5个项目不合规票据入账。14个项目滞留建设资金,6个项目建设资金被挪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涉农和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省审计厅与审计署驻西安特派办对全省2012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安居工程资金预算安排不足,公租房、廉租房租金未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将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等支出。149个项目建设开工时“四证”不全,89个项目超标准面积建设。9个县(区)部分保障房分配给不符合条件的家庭,部分家庭重复享受住房保障待遇。
对截至2012年底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整治专项资金及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2.77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0个县垃圾处理项目未按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成;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营未达到设计要求;15个县截收污水管网未完全实行雨污分流;41个治污项目因自筹资金困难未能实施。
对91个县(区)2010年至2011年水库移民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12个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弥补工作经费等。15个县级财政滞留欠拨项目资金。37个县配套资金不到位。10个设区市、25个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直补资金发放不及时、擅自改变项目、项目建设未经招投标等问题。
对10个市、7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财政扶贫和扶贫贷款及小额信贷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各类违规金额10.84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是:52个市、县(区)财政部门少安排配套资金。33个市、县(区)财政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21个市、县(区)扶贫部门滞留、欠拨项目资金。14个县(区)扶贫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4个县(区)超贷款额度兑付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对2012年度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审减工程造价1.95亿元。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6个市配套资金不到位3.9亿元。二是3个市135个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三是由于施工企业多计工程量、高套子目,以及建设单位签证不实等原因,造成多计工程造价1.95亿元。
对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截至2012年底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2009年至2012年,全省政府收费还贷二级公路偿还本金及利息占通行费收入比例低于规定的70%。二级收费公路与其他公路项目相互拆借、占用建设资金、通行费收入等5.42亿元。个别收费站挪用还贷资金支付人员经费等。
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对部分县(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查出的主要问题是:违规向党政事业单位干部发放经营性贷款;向不符合借款条件、抵押物不合规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违规发放多头贷款、关联互保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企业;违规发放股金红利。
对4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少计收入454万元;多计成本1068万元;少缴税费323万元;超核定基数发放工资768万元;违规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少计固定资产7704万元;未按规定使用政府补助资金5922万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全省审计机关对230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6.33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7129万元;查出管理不规范责任金额197.97亿元,其中属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金额3.7亿元。审计后,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9人。
审计查办经济违纪违法案件线索情况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全省审计机关共向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5件,移送涉案人员19人,涉及金额8572万元;向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10件,涉及37人,金额7.15亿元。
最近,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审计厅关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汇报。省长娄勤俭在肯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同时,针对审计报告反映情况提出了整改要求。目前,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审计厅将加强对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及时报告整改和纠正情况。
针对上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刚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管理体系,继续改进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支出项目论证和审核,健全和完善项目库,全面推行项目滚动管理;严格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动预算,科学有效地调度国库资金,减少资金沉淀,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规范各项支出行为。
第二,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要严格实行项目评审、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减少资金的滞留闲置、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五月中旬,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进入决策部署阶段。*市审计局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回头看”活动。各党支部、处室、局属单位深刻反思和着力查找前两个阶段还有哪些问题抓得不准确,还有哪些发展思路理得不清楚,还有哪些难题破解不到位,还有哪些措施针对性不够。在充分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的基础上,目前已顺利完成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袁锦霞同志主持撰写的《树立现代审计理念,积极推进我市绩效审计工作》和由其他各局党组成员分别主持撰写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战略思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增强对权力运行约束》、《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以*市为例》、《深化我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促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五份调研报告。
上述调研报告紧紧围绕*市审计局在学习讨论中查找的问题、整改意见,结合在调研活动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学习和借鉴了一些地区及部门先进经验、做法,适应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措施有效,针对性强,为今后形成指导审计工作的措施、方法、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市审计局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研究成果的吸收、消化和转化工作,对调研成果中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分门别类,认真进行梳理和提炼,一些指导审计工作的措施、方法正逐步形成或初步形成,为了使这些措施、方法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我们不但在局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广泛的讨论,还征询了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和其他部门的意见,如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即将出台的相关措施、意见就征询了*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意见。目前,针对在我市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的《关于推进绩效审计实施意见(试行)》已发至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单位和各区、县级市审计局;针对推进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市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办法(试行)》及审计公示模块已完成修改工作,可以运用,《*市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市审计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等四份文件已经*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原则通过,将于近期出台,其他的调研成果转化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相关的措施将陆续出台,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及具体措施、办法的工作正扎实开展。
首先,我代表市统计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各位领导来调研指导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代表市统计局向各位领导汇报市乡镇统计基础建设情况,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是年调入统计局的,可以说是统计战线上的一个新兵,但从这两年我对统计工作的了解或理解情况,我深深的感受到源头数据质量的高低是全市整体数据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源头数据高低的保障是与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牢固与否紧密相联的。从我们对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调研情况看,当时的乡镇统计基础情况相当薄弱:领导不重视,没有统计岗位,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都不愿干统计,干统计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并且都是兼职,变换频繁,时常持着消极应付的态度去开展统计工作,充当的只是一个报表的传递员,并没有真正履行好乡镇综合统计职能,数据质量也可想而知了。面对此种情况,更加大了我们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建设的决心。但真正要实施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我来之前,我市也搞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困难没有坚持搞起来。这次,我们下定决心要一举拿下这个硬骨头,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我们专门组织有关科室和乡镇到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好的县市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乡镇实际认真总结,多次研究、多方调研、综合考虑分析,并且边建设边探索,最终形成了三大招数来加强我市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首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出面要求各乡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营造一个高标准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氛围。这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一招。
我们先后于年7月份和今年的三月份召开全市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动员部署会议,先后两次以政府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来启动并加强此项工作。特别是第二个《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综合统计工作职能,对乡镇统计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办公设备及工作制度和流程也都作了具体要求。并且制定了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百分制考核验收标准,年终对各乡镇进行考核验收,对合格的乡镇进行表彰,不合格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为此专门成立了“乡镇基础统计工作督查组”,由主管统计的常务副市长带队检查督导验收各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这种督导约束的方式虽然促使了乡镇启动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但由于是被动约束,又是只投入不见效益的工作,大部分乡镇总找些客观理由来搪塞,并不是那么主动真心的想把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起来,致使全市整个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推进缓慢。
那么如何把乡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主动并且愿意把乡镇的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搞上来呢……这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第二招。紧紧依靠市委、政府开展的争创活动,用量化的统计数据来评价各乡镇每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促使乡镇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要抓好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就必然要关注统计、重视统计、抓好统计。要真正抓好统计,那就得从基础抓起,也就是我们时常吆喝的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也就顺应了我们的思路,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我市为了加快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争创竞赛活动,对各乡镇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奖惩评比。但评比活动的考核机制以定性考核为主,以定量考核为辅。这就让多数乡镇形成了只抓经济发展,不抓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对统计工作持不管不问态度。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书面报告,建议修改争创竞赛活动考核办法的意见,并用定量的统计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了评价乡镇综合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办法,此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两办的充分肯定,并于年10月正式采纳下发至各乡镇、市直各有关部门执行。至此,极大调动了各乡镇领导在抓好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工作,也就是重视统计工作。特别是有些乡镇经济发展也不错,但由于基础统计工作不扎实,影响了本乡镇经济发展成果的客观、全面展示而吃了“黄牌”,受了警告,真正触及到了乡镇领导的灵魂。一下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纷纷向统计局咨询请教如何搞好乡镇统计工作,我们也趁机向他们指出,若要搞好乡镇统计工作,首先要按照市里的要求把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搞好,最终创设一种“有条件干事、有人干事、能干成事、还要干好事”的良好统计氛围。此举促使乡镇领导逐步由逼他干还不想干向我要干我愿干的重大思想转变,这是我市乡镇统计工作的一个质的飞跃。虽然领导重视了,但由于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陌生和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去抓、去管理、去加强此项工作,致使许多乡镇来统计局咨询,有的乡镇还走了不少弯路。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创新思想和工作方法实施了科室分包乡镇责任制,来帮扶乡镇加快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步伐,也就是我们实施的第三招。
经过我们多次研究讨论,根据各专业岗位和乡镇行业分布的多少将局科室合理划分了七组,如工业企业多的乡镇分到工交组。于今年六月份专门召开了会议,对科室包干乡镇统计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并以统计局文件《关于局机关有关科室队实行包乡(镇)责任制的通知》下发到每个干部手中,将科室分包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与年底科室评比进行挂钩。分包科室都积极地从乡镇统计工作的需要出发,全力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努力做好乡镇统计业务的解释答疑工作。同时对照《统计基础基层工作规范》、《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帮助乡镇、企业健全统计工作体制,理顺统计工作头绪,完善各项统计制度,确保乡镇源头数据的质量和统计工作的规范,有力促进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的稳步推进。
根据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统一要求,截至年底,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共计140条,其中主动公开的信息140条,本年度公开部门文件16条,向县府办报送信息16条。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信息0条,涉及国家秘密以外的其他免予公开的公文类信息0条。目前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情况
年我局按照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机关的目标,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开展,实现了稳步提高。一是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年我局重新部署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要求,及时对2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政务公开的工作过程总形成决策、指导和操作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健全工作制度。本局根据信息产生、信息报批、保密审核、信息、信息备案、申请办理、登记归档等不同环节的工作特点,依据相应的工作程序,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形成了专项工作规范。三是深化公开内容。我局出台的相关文件均予以公开,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互联网了解内容;四是规范了公开行为。从加强政府公文类信息管理入手,对信息的公开属性的确定严格把关,属于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予以公开,确保信息的时效。
三、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以及互动交流情况
围绕局中心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及时、全面、准确的权威政府信息“财经法规服务台”上班时间开通,能及时的与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和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为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审计监督和服务。
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情况
本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中心,制定审计机关工作规划纲要、年度工作计划,适时公开。着力公开审计法规规章和“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情况,及时更新和公布审计法规、规章,规范审计行政权力工作。着力公开审计履行职能及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招考招聘、教育培训、人事表彰工作。根据审计法及其条例规定,以及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统一部署要求,本着“积极、稳妥、慎重”的原则,着力推进审前公告、审计信息、审计动态、审计结果等审计业务公开。着力推进本局预算决算、公用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
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平台建设情况
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局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渠道方面以我局政务网站为主要窗口,并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本办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截止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0条,其中本年度公开16条,全文电子化率达100%。
六、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
我局年度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我局年度共接咨询0次,其中,咨询电话接听0次,网上咨询0次。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年度不存在依法收费项目和减免情况
八、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年全年未发生针对我局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九、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及监督检查情况
年政府信息公开在保密审核上,确立并落实了四级审核制度,并组织了一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自查,通过自查未发现泄密事项。
十、所属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推进措施和落实情况
我局把所属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有关工作。截至目前,我局所属事业单位已按照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要求,完成年度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工作。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664730911”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本级审计工作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我办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基本情况
我办涉及整改的问题1个:2020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列有应缴财政款期末余额为3.51万元。上述应缴财政款,我办已于2021年7月12日按照相关规定全额上缴国库,已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二、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我办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整治工作,不逃避问题、不回避矛盾,及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具体工作由财务人员专人负责,明确了责任要求。同时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加强审计整改事项的沟通、协调,对审计发现问题,即知即改,迅速整改。从整改总体情况看,整改率达到100%,问题已得到及时纠正。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管理,严肃纪律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税[2016]33号)等法律法规。
(二)提高思想认识,建立长效机制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本办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的收支公开透明。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是经济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和各部门齐心协力,运用经营管理技术、疏理统计方法,结合思想教育,建立起的经济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优质产品。
就审计而言,每一份审计报告、每一份审计决定都是审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产品,要保证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领导决策需要、符合社会公众期望,必须树立起自审计项目计划到审计决定执行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口。
今天,审计机关已走过了25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诊断”和“免疫”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已不再是80年代的边组建边工作,90年代的抓重点打基础的时候了,而是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必须加强,不能削弱的年代了。审计理论已从“诊断监督观”上升到“免疫系统观”,为此,一定要把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来抓紧、抓实、抓好,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做到使我们的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二、必须坚持依法审计
首先,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深入贯彻,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法律意识。其次,审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群众要求审计监督的愿望空前强烈,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强的执法责任感。但是,无论社会各界对审计执法的需求多么迫切,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赋予的职权和范围进行审计。否则,超越法定职权行政,既容易引起行政官司,又侵犯了其他执法主体的利益,反而扰乱了执法秩序,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严格遵守审计程序
正如企业产品的制造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一样,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都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从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审前调查、审计组成员的安排、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审计通知书的制发……直至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检查,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高效节能的工作程序并加以有效执行。既有利于组织协调,整合审计资源,忙而不乱;又可以追溯检查,查找原因,调整或完善前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做好审计过程控制
审计过程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审计机关要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着眼于审计过程控制。通过对审计全过程的分析、控制和改进,控制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各个环节和所有活动,对相关的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减少重复无效的环节,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审计处理要适度
审计处理只是一种手段,促进规范和提高才是审计的目的。所以审计处理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和历史背景,科学地分析和选择处理方法,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整改,达到促进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特别是需要移送处理的事项,必须慎重处理,既不能放纵任何问题,也绝不能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放纵了问题,审计失去了监督作用;提供了虚假信息,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制造混乱,后果严重,并势必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六、审计技术手段要提高
随着被审计单位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审计技术手段应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OA技术的应用要常规化。除计算机审计技术之外,摄像、录音、速记等取证技术也应得到普及,将有利于审计取证的完整、及时和有效,从而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七、优秀项目评选要完善
优秀审计项目和案例汇聚了优秀的审计经验和智慧,要继续坚持去年开展的巡讲制度,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研究优秀审计项目和案例,通过总结成功经验,研究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和把握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造就一批业务拔尖人才。
近年来,实践证明,通过优秀项目的评选,在精神与物资奖励的鼓舞和推动下,尤其是将这一条件作为提拔新干部的考核标准的激励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打造出了许多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品项目,对于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评比标准不尽合理的问题,为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坚持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和扩大巡讲面;二是加大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力度;三是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结合实际修订计分标准,坚持标准不限名额,有多少评多少。
八、用人导向要正确
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辛勤的劳动,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审计人员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很多的心血。实践证明,尤其是那些在审计环境恶劣、问题复杂的审计项目中能够把好质量关口,取得显著成绩的审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高超的审计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而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审计机关在干部提拔、职位升迁方面,应将这些同志作为重点培养和考察对象,使其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受重视,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审计人员“向质量求生存,向效率求发展”,有为才有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九、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领导干部作为单位的统帅和指挥官,其言行举止是干部职工学习的风向标。领导对质量的认识和决心,决定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如果领导只作口头号召,自己不带头,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就是纸上谈兵。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将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十、教育培训要先行
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培训要先行,根据国家审计署的五年规划,省厅和我局的教育培训计划,结合我局实际,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审计工作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更新与补充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把审计干部业务培训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把培养拔尖人才与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形成骨干带动全员、全员推动骨干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从而达到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树立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是经济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和各部门齐心协力,运用经营管理技术、疏理统计方法,结合思想教育,建立起的经济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优质产品。
就审计而言,每一份审计报告、每一份审计决定都是审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产品,要保证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符合领导决策需要、符合社会公众期望,必须树立起自审计项目计划到审计决定执行检查、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把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口。
今天,审计机关已走过了25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之路,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在推动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诊断”和“免疫”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已不再是80年代的边组建边工作,90年代的抓重点打基础的时候了,而是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必须加强,不能削弱的年代了。审计理论已从“诊断监督观”上升到“免疫系统观”,为此,一定要把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来抓紧、抓实、抓好,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做到使我们的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二、必须坚持依法审计
首先,随着依法治国方针的深入贯彻,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的法律意识。其次,审计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群众要求审计监督的愿望空前强烈,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强的执法责任感。但是,无论社会各界对审计执法的需求多么迫切,审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赋予的职权和范围进行审计。否则,超越法定职权行政,既容易引起行政官司,又侵犯了其他执法主体的利益,反而扰乱了执法秩序,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
三、严格遵守审计程序
正如企业产品的制造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一样,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都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从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编制、审前调查、审计组成员的安排、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审计通知书的制发……直至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检查,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高效节能的工作程序并加以有效执行。既有利于组织协调,整合审计资源,忙而不乱;又可以追溯检查,查找原因,调整或完善前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做好审计过程控制
审计过程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审计机关要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要着眼于审计过程控制。通过对审计全过程的分析、控制和改进,控制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各个环节和所有活动,对相关的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减少重复无效的环节,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审计处理要适度
审计处理只是一种手段,促进规范和提高才是审计的目的。所以审计处理既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结合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客观情况和历史背景,科学地分析和选择处理方法,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整改,达到促进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特别是需要移送处理的事项,必须慎重处理,既不能放纵任何问题,也绝不能提供虚假审计信息。放纵了问题,审计失去了监督作用;提供了虚假信息,必将产生负面影响,制造混乱,后果严重,并势必降低审计工作效率。
六、审计技术手段要提高
随着被审计单位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审计技术手段应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OA技术的应用要常规化。除计算机审计技术之外,摄像、录音、速记等取证技术也应得到普及,将有利于审计取证的完整、及时和有效,从而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七、优秀项目评选要完善
优秀审计项目和案例汇聚了优秀的审计经验和智慧,要继续坚持去年开展的巡讲制度,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研究优秀审计项目和案例,通过总结成功经验,研究内在规律,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和把握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造就一批业务拔尖人才。
近年来,实践证明,通过优秀项目的评选,在精神与物资奖励的鼓舞和推动下,尤其是将这一条件作为提拔新干部的考核标准的激励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打造出了许多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品项目,对于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存在评比标准不尽合理的问题,为此,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坚持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和扩大巡讲面;二是加大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力度;三是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结合实际修订计分标准,坚持标准不限名额,有多少评多少。
八、用人导向要正确
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辛勤的劳动,每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成,审计人员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很多的心血。实践证明,尤其是那些在审计环境恶劣、问题复杂的审计项目中能够把好质量关口,取得显著成绩的审计人员,不但需要具备高超的审计技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而且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审计机关在干部提拔、职位升迁方面,应将这些同志作为重点培养和考察对象,使其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受重视,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审计人员“向质量求生存,向效率求发展”,有为才有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九、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领导干部作为单位的统帅和指挥官,其言行举止是干部职工学习的风向标。领导对质量的认识和决心,决定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如果领导只作口头号召,自己不带头,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就是纸上谈兵。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将起到立竿见影的示范作用。
十、教育培训要先行
放在大系统内来考量,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用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来推进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欢迎大家莅临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结合郓城县全面实施集成审批,落实“一业一证”改革情况向大家做介绍。
一、坚持系统改革思维,打牢“一业一证”改革基础
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认为,必须放在大系统内来考量,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用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来推进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
一是与整体改革相结合。着眼于构建完整的审批体系和整体的流程链条,建立全事项、全流程的一体化运作机制,消除行政审批管理中的碎片化困扰,构建行政审批层面上的大协同,致力打造事项最简、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一流的“至简审批”模式。我们按照“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建立涵盖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50余项规章办法,建立40项一元化受理标准和46项一元化踏勘评审标准,形成44项“主题式”审批标准。完成省级、国家级“‘为民服务’政务服务”标准化验收,建立756项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总结提炼《“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服务规范》《踏勘评审服务规范》两项菏泽市地方标准。一窗无差别综合受理、证照同办、证证同办等具体改革事项的完善,踏勘评审、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体制机制的规范,推进了行政审批改革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有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与标准化建设相结合。结合省级的《行业综合许可规范》,整合行政审批服务局权责事项的全流程全要素为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流程,编制集成审批手册,将“一件事”办理如何受理、怎么把关全部“落在纸上”,为工作人员审批提供具体“导引”,最大程度降低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充实帮办代办力量,针对申请事项做好辅助申报和表格填写,在方便申请人快速完成申报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前台“一岗多能、一窗受理”;健全物品标准化,特制logo、马甲、档案袋、水晶牌、水杯和大礼包,提高标准化水平,增强群众认同感。
三是与政务服务相结合。印发《关于开展“广泛征求企业、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实施方案》和《政务服务评议管理办法》,线上通过电话回访方式对办结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抽查回访;线下,设置吐槽评议窗口和意见箱,在各窗口发放政务服务评议表,聘请第三方暗访评议评价,成立走访小组,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倾听企业呼声,发现工作不足。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征求企业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整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倒逼科室人员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把握繁简分流原则,破除“一业一证”改革壁垒
在实现“一窗综合受理”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审批事项繁简不分、分流不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一业一证”改革的堵点和壁垒。为适应行政审批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全面推行审批事项繁简分流。
一是简易事项即来即办。将审批事项繁简分流,真正实现“谁审批、谁负责”。制订出台《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独任审批员”制度》,成立由5人组成的独任审批科,拉出20个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且无需现场核查的高频审批事项,推行“审核合一”,由“独任审批员”负责受理、审查、核准全过程。以前申请人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业务从申请到出证需要1天的时间,现在只需8分钟。以前办理医师执业变更注册业务需要先在综合受理窗口提交材料,材料受理后再转审批科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由分管领导签批后,最后送出证窗口。现在所有环节“简”为一人,避免了因业务衔接不紧密而出现降低审批效率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窗办完一件事”。截至目前,独任审批科共办理即办业务近5000件,平均用时8分钟,办事效率提高70%以上。
二是复杂事项一链通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办成一件事为目的,打破科室边界,整合“一件事·一次办”服务链条,变分类审批为集成审批。制定印发了《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集成审批工作实施方案》,从各科室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建集成审批科,编制涵盖了开办便利店、饭店、药店等33个事项的《集成审批事项目录(第一批)》,实行全链条闭环集成审批。将多张申请表合并为一张申请表、多套申请材料整合为一套申请材料,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审批、一同现场踏勘,同一窗口出证”工作模式,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踏勘、集成审批、一窗出证、一次办结”。先后办理集成审批行政许可业务597件,审批效率提高50%,发放31个领域行业综合许可证1700余张。
三是乡镇业务不出镇办。为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制定并印发多个指导性文件,下放两个重点镇35项行政许可事项,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委托书,以“2号章”的形式向乡镇、街道委托行政许可事项17项,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层级清晰、联动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大通道。通过一枚印章促好发展、一个班子抓好指导、一个册子搞好培训、一个机制抓好监督、一个哨声做好服务的“五个一”工作举措,保障下放事项能够接得住、用得好,着力打造郓城“县、乡(镇)、村”三级服务新亮点,确保群众和企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并结合发展形势,于今年3月份,将“一业一证”集成审批工作再次授权各乡镇,并已完成账号配置和业务培训。目前,四个街道办事处和两个重点镇已能独立办理业务。
三、发挥改革制度优势,力求“一业一证”改革实效
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集中行政审批权、“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势,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高质量发展。
一是服务前置,实行“一窗受理”。开设“一链办理”受理专窗,负责集成审批业务的即时受理,确保了申请人随到随办、畅通无阻。开通“蓝色通道”,成立“一业一证”专职代办队伍,坚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只要企业做个登记、签个协议,就有专人提供“一对一”个性化帮代办服务,让“我们动嘴、群众跑腿”转变为“群众动嘴、我们跑腿”。为增强企业和群众的知晓度,我们还制作宣传页、二维码、展板,通过电子大屏、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告知群众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表格样式等内容,做好“一次告知”,引导申请人选择“一链办理”“一业一证”方式,让申请人做事项办理的“主人”。
二是创新审批模式,实现“一同踏勘”。同一申请主体一次申请的事项,由同一审批人员办理,需要踏勘评审的,一次委托踏勘评审中心组织现场踏勘,办事结果统一反馈,减少了踏勘次数,推进审批模式由分类到集成的转变,减少了办理环节和审批时限,有利于工作衔接,避免不同踏勘、审理人员标准不一、相互推诿的现象。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减少环节50%以上,承诺审批时限按照有踏勘事项最短的计算(依法需要公示、听证等环节的事项除外),承诺时限压缩60%以上。以国药楚济堂连锁为例,该企业同时申办22家药店,改革前需要在市县两级跨层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至少提交66次申请,现场核查44次,耗时至少3个月。现在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延时服务,帮办代办帮助制作材料,一次性提交全部材料,一天完成所有药店的受理,经过“一同踏勘”“集成审批”,总共11天就完成了22家药店的开办,发放了有关许可证和行业综合许可证。
三是优化企业开办资源整合,实行“一站办理”。在“一业一证”改革引领下,在2020年开通“一窗企业开办专区”,嵌入商事登记、银行开户预约、涉税业务和刻制公章4个环节的基础上,再次嵌入社保登记、医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正式贯通企业开办全链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开办“一链服务、一站办理”。企业开办链条已依托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爱山东”APP实现线上贯通;依托企业开办专区实现线下聚集,提供“双线”服务。并将“一个窗口、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同出件”打包成“综合受理服务包”。即:在一个窗口申请办理企业开办;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事项的申请条件、数量限制、申报材料等内容;只需要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出证窗口根据审批结果,统一登记、发放企业开办大礼包,实现了“一个服务包,办好所有事”。
下一步,郓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按照省市改革部署,进一步总结试点经验,持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走深走实,让更多的企业和群众感到改革带来的变化、收获创新带来的便利。
一、统一组织、加强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在局党组例会上专题讨论此项工作,明确由局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并要求以此次自查工作为契机,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单位审计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强化学习、部署落实。
局信息中心召集各股室股长进行研判,讨论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局实际,安排制定检查方案;同时加强沟通联系,确保自查方案和标准不走样、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