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形象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济源这一旅游城市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的目标主要有景区建设目标、产业配套目标、营销推广手段、经济带动方案几个方面。作为后起之秀,济源具备六大潜质,王屋仙境、中原新都、太行山水、黄河风情、华夏神话、茶道源头。济源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生态型旅游城市。因此,济源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有效途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景区良好形象,做好常规营销工作,强化巩固既有客源市场。根据客源市场分布的情况,加大宣传营销费用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合理分解。一方面,以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为手段,与焦作、许昌、新乡、郑州、洛阳等周边区域电视台签订常年旅游广告宣传合同,在郑州晚报、大河报、开封日报、安阳日报、运城日报等报刊杂志开辟景区形象专栏、线路广告专栏等,大力开展济源旅游形象宣传活动,扩大影响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以全国旅游交易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活动,比如首届春游中原景区推介会、首届开封优秀景区巡展活动、运城黄河金三角优秀景区推介会、济源山水好旅游品牌推广会、济源首届旅游展销推介会暨媒体战略合作研讨会等,散发景区宣传资料,提升景区知名度,增强品牌竞争力。第三,与同程、侠客行、旅游互联等国内大型旅游门户网站签订了网上售票和网络推介宣传协议,加大网上推介力度,利用短信群发方式加大对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推介。重点培育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群两大城市体系市场,持续关注京津冀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晋豫其他主要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东南沿海。第四,积极参与主题活动,比如王屋山国际登山节、王屋山国际摄影节、九九玉阳山登高节、天河大峡谷探秘节、王屋山消夏纳凉季、洞天福地道教文化论坛、黄河小浪底国际观瀑节、济源黄河三峡风光摄影节、中国篮球文化节、逢石湾黄河潜水大赛、“王屋仙境•中原新都”大型实景演出等。
二是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整体营销济源,提高目的地知晓度与知名度,成功传播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并把知名度转化为旅游生产力。根据济源景区目前客源市场实际情况,将目标市场定位在以济源为中心的400公里半径之内,以豫北、豫中、晋东南为主,向豫东、豫南、冀南、晋中扩散。按照以点带面、由近及远的原则,延伸辐射半径,拓展宣传范围,开发新目标人群。
三是政府主导,整合渠道,市场运作,构建多渠道结合的、全方位整合营销传播平台。以整合营销传播平台为支撑,构建以整体营销旅游目的地、提高知晓度、树立知名度、构造竞争优势为目标,以区域营销、景区营销为主,以产品营销为重要支撑的三层营销体系。四是在五个层面上实现战略突破。以茶道为支点,突破日本市场;道教为支点,突破韩国市场;以根祖文化为支点,突破港澳台市场和东南亚华人市场。重点突破中原城市群的短假型休闲体验市场和商务会议市场。有效突破经郑州、洛阳、焦作、运城中转集散的客流;实现晋南/晋东南-豫西北和西安-洛阳两大旅游通道的截流。突破太行山岳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
关键词:中国农民旅游节;形象设计;梦幻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90-02
一、背景及研究意义
中国农民旅游节是由全国特大型民营企业横店集团创意发起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旅游节,是全国独一无二为农民专设的节日。1999年创办,已在横店连办了八届,且每届各有特色,展现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名扬全国全球。但是这样一个代表八亿农民的节日,却还没有形象大使。旅游形象大使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程度加剧而产生的一件新兴事物和全新概念。它通过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目的。旅游形象大使作为旅游地形象鲜活的代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旅游地的青睐。在激烈的旅游业竞争中,旅游形象大使可以使旅游地形象人格化,将旅游地与大众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大众倍感亲切,达成心灵的共鸣,使大众开始认识、了解并喜爱上旅游地,诱发其出游的动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已有49个旅游地所在的23个省、市、自治区已拥有自己的旅游形象大使。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对于旅游景区为提高其知名度需要进行景区形象设计及需要设立形象大使等的研究颇多。
《中国旅游形象大使活动开展的现状及策略》一文主要从我国旅游形象大使的普及情况、旅游大使的人员构成、产生方法和更换频率的角度对我国旅游形象大使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旅游形象大使活动的开展策略。
《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一文站在企业的微观层面, 提出景区品牌形象问题, 将品牌化与形象结合起来, 对旅游景区品牌形象的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为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提供一种思路。
《浅谈旅游形象大使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一文阐述了设立形象大使的重要作用以及设立形象大使后对旅游地所产生的作用。
虽然很多文献资料对旅游形象大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针对农民旅游形象大使的形象如何设计的研究目前较少。
因此本研究以横店为视角,向世人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采、走上康庄大道新农民的豪迈以及经济建设的成就为目的。借助横店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产业,提取农民旅游节的特色元素,为中国农民旅游节形象大使进行形象设计,使横店的旅游胜地更加享誉中外,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中国农民旅游节形象大使形象设计的灵感源及设计阐述
中国农民旅游节充分展示横店民风、民俗、民情的特色,强调参与性、贴近性、互动性活动特色万民同乐,举城同庆。展示横店影视旅游等文化产业、现代工业及高效农业和新农村、新城镇、新文化建设成就体现横店集团“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四共精神以大场面强冲击的视觉盛宴激发游客的欣赏热情。
中国农民旅游节的创办,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新风采,展现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横店中国农民旅游节,既是旅游节,又是丰收节,更是文化节,她已经成为了横店影视文化旅游的著名品牌。
中国农民旅游节代表的是横店的发展,农村城市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因此,在选择中国农民旅游节形象大使的时候我选择青春向上年轻有活力的18~25岁的女生。在形象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的形象是能代表时代进步的,富有美的气息的,时尚的,动感的,梦幻的,能够被大家普遍接受的。
我的整个形象设计是以梦幻为主题,运用童话中清新的元素结合梦幻仙境的特点对整个人物进行创作,力求作品能贴近现实,又是广大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在此次设计不仅运用梦幻童话的元素,同时大胆加入自己的创新,对整个造型要求清新动感时尚的风格,用纱、钻、蝴蝶结等元素来制作整个服装以及配饰,使整个设计达到最佳效果。整个妆面主要的亮点在于眼睛部分,加强眼线的设计,使眼睛更加有神。在眼影部分的色彩也采用比较亮丽的颜色,突出妆面罗莉的特点。在腮红和唇色部分都采用粉嫩的颜色,这个整个妆面的设计也呼应了梦幻主题和服装浅色的搭配。发型方面,我选择带有浪漫的卷发也结合进今年比较流行的发型也有带点罗莉可爱效果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整头卷发,我把上面部分梳光发尾带卷,这样的设计不会使整个发型看起来那么蓬乱也会比较有层次。最后加上蝴蝶结饰品,增加整体浪漫的气氛。
三、形象设计展示(见右图)
四、小结
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 如中国农民旅游节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形象大使形象设计的主题,服装材料的选取、服饰的制作等。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经济、流行等因素,这些元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而且类似于本文的研究目前来说不是很多,缺少参考资料,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没有思路,缺少设计灵感。
目前本文只完成了一个总的形象大使的形象的设计。希望以后能继续深入本课题的研究,完成多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中国农民旅游节形象大使的形象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文荣.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中西书局,2011年6月.
[2]刘德艳.中国旅游形象大使活动展开的现状及策略[J].当代经济,2008.(09).
[3]李艳.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设计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报,2003.(05).
[4]刘中洁.浅谈旅游形象大使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8.(09).
[5]乔国华.美发造型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第121到133页.
关键词:来安县;旅游形象
旅游地形象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印象、信念、观点的综合。旅游地形象形成的因素大致分为政治经济状况、旅游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设施、心理感受等方面[1]。CIS(City Identity System)理论是进行旅游地形象设计的经典理论,来自于“企业识别系统”[2],包括三个部分,即旅游形象理念识别系统、旅游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以及旅游形象行为识别系统。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山水自然资源条件优渥,历史人文底蕴独特,在来安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借鉴CIS理论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等几个方面对来安县旅游形象进行全面定位和设计,对来安发展旅游,提升其旅游整体形象,促进该地地市场宣传促销具有重要意义。
一.来安县旅游形象现状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东与安徽省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南隔滁河与南京市浦口区相望,西临滁州市南谯区和明光市,北接江苏省盱眙县,扼苏、皖两省要隘,是安徽省的东大门。县城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圈层,
对外交通便捷,以南京、滁州和合肥为主要客源地。
(一)总体形象现状分析
历史形象知名度低,文化张力有待提高。来安历史文化悠久,各资源所赋含的内在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来安旅游形象地位并没有绝对性优势,其资源尚未形成良好的地区吸引力和聚合力。
旅游景观分散,旅游地形象体系模糊。目前已成型的旅游项目主要是红色旅游项目、以白鹭岛为核心的休闲度假项目,其余各类旅游产品的旅游形象模糊。各地区旅游规划中的形象定位各自为营,在本地地方性分析的基础上,规划宣传各自的形象,未统一于整体的旅游形象地域等级体系。
(二)分区形象分析
来安5个县区分别是半塔镇、汊河镇、雷官镇、舜山镇以及杨郢乡。半塔镇的形象元素以红色、绿色、古色为主,以革命胜地旅游体验、森林公园生态行为主要形象;汊河镇呈现的是商务休闲的创意旅游形象;雷官镇的旅游资源基础主要是生态湿地,有“南京的后花园”,“候鸟的温暖窝”之称;舜山镇凸显其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特色;杨郢乡的风能和科技使其具有“空中三峡”的形象。
(三)资源基础分析
1.自然资源条件好
气候环境舒适,县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季风气候显著的副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气候;山地条件优越,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林木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和次生植物类型为主;生态湿地优渥,雷官地区的黄大圩生态湿地,位于皖苏交界的向阳河畔,已建成千亩农业生态园,并有“百鸟天堂”之称;水域资源丰富,来安县辖区内有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等。杨郢、张山、施官等地区,四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是典型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风能条件较其他地区十分优越,具有发展内陆地区风力发电的强有力条件。杨郢乡辖区内两条总里程达75公里的“风车景观长廊”不仅会成为游人观光的胜地,也会成为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
2.历史人文资源丰厚
红色旅游资源条件好。来安县半塔镇,以皖东烈士陵园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已初具规模。半塔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半塔保卫战现存革命旧址七处。
舜山镇修建于元代的尊胜禅院、记载建院历史的曹寅碑刻,半塔镇龙窝寺等是来安县独有的文化遗产。辖区内更有千年银杏王,两百年金银桂等古木,增添了悠远的古典情怀,富有神秘色彩。佛教文化在来安县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鲜明特点和影响力。东北部龙窝寺森林公园包含古龙窝寺遗址,中部舜歌山风景区有尊胜禅院遗址,在辖区内做成佛教文化朝圣观光胜地,能够凸显地区的文化张力,增强文化内涵。位于来安县城北的舜歌山,又名大安(庵)山,相传古时,经常有砍柴人在山上互相对歌,且舜帝曾在此处耕种并放声歌唱过,因此得名。故该区域为古虞舜文化、农耕文明遗址之一,是舜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强有力载体。
(四)市场认知分析
目前来安县最重要的三大客源市场是南京、滁州和合肥,其次是苏锡常地区、上海以及宁杭地区,国内其他城市和境外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大。根据不同客源地游客游览来安县后的体验调查数据,分析得到游客的游览感受,描述词提及率最高是放松,其次是舒适,自由、休闲是仅次前两者的高频词。而受访旅游者中期望在本地开发游乐园嘉年华、山地休闲产品的人数占较大比例。
(五)受众需求分析
来安县旅游受众的旅游需求主要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为主,这是由当前高节奏和高效率的城市生活决定的。在来安县开展的问卷调查中,以放松身心为旅游目的的游客占受访者的55.88%,这部分游客的年龄段集中在18--45岁。渴求亲近自然的受访游客达到23.80%,是来安游客的另一重要旅游需求,同样以18-45岁为主。11.76%的受访游客是为了外出锻炼身体。受访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人,均将外出锻炼身体作为前来旅游的目的;年龄在18-25岁的游客,倾向于寻求刺激,这对于探险旅游项目、山地赛车以及徒步登山这类的项目有一定的需求;在丰富人生经验这个目的上,18岁以下的游客较为突出;在商务/这个目的上,25-46岁的游客有一定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来安县旅游受众需求的旅游形象因子应当包括生态旅游因子、度假旅游因子以及流行项目因子。
1.生态旅游因子
近年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日益成为新时期旅游者的追求,一般性园林情趣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要,对山林野趣和大自然的追求与寻觅日渐成为旅游新型模式的发展趋势。生态旅游必然是主导性潮流,来安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以之为基础的多维度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正好顺应了该潮流。
2.度假旅游因子
度假旅游已经渐渐成为国内旅游者的渴望,来安丰富的山水林地资源,是发展度假旅游的重要基础、核心要素,同时,来安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周边地区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旅游者度假旅游的首选地,故度假旅游因子是在来安县旅游形象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3.流行旅游项目因子
乡村旅游、徒步旅游、自驾车旅游的日益流行,观光产品逐渐向度假旅游产品的转型。根据来安县旅游产品现状和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徒步旅游项目和自驾车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很好的依托,具有联动区域、提升形象、带动旅游配套设施发展等作用。银发旅游、养生度假是近年来日益蓬勃的旅游产业。来安自然资源好,适合开发养老旅游线路。空气清新、阳光充裕,山林水体优质,对老年人身体疾病的治疗、休养、恢复都大有好处。因此,来安县旅游形象可以围绕乡村旅游、徒步旅游、自驾车的旅游、银发旅游、养老养生度假来进行,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二.来安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
旅游地形象设计的核心首先是要解决旅游地的基本定位问题。对旅游地的定位要遵循内容源自文脉、表达针对游客、语言进口时代、形式借鉴广告的原则[3]。旅游地的形象设计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CIS理论是经典的旅游形象设计理论,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理念识别(MI)、视觉行为(VI)、行为识别(BI),三者相互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一)来安旅游的理念识别(MI)
理念基础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核心和灵魂。通过对旅游地的理念分析,形成对旅游产品准确而清晰的认识,是进一步建立用以表达和传播旅游点形象的主题和宣传口号的基础[3]。来安的资源可以用五种颜色来概括:绿色代表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宜人秀美的自然风光;红色代表的革命老区;银色代表以风力发电的现代科技新能源;蓝色代表丰富的水域资源;古色代表以舜文化和佛文化为核心的古遗文化。来安具有优渥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区位条件好,面向南京、合肥等都市圈市场,适合打造成为泛南京都市圈的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来安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多彩之旅,休闲来安”,使之形成“以自然风光为主体、古文化为底蕴、生态科技为依托、富含五色、休闲、度假、人文、观光等丰富内涵”的旅游形象综合体。
(二)来安旅游的视觉识别(VI)
视觉形象是旅游形象的静态,是滚动演变的识别符号,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递形式。旅游地是一种突出的视觉景观实体,旅游地的整体形象首先来自于景点本身的视觉造型,视觉形象的设计在旅游形象设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4]。来安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中,需要对来安旅游名称、来安旅游徽标、标准色、旅游形象代言人、旅游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等视觉形象进行策划。
1.来安旅游名称、旅游徽标、标准色
来安旅游所采用的名称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简洁易记,便于对外宣传。旅游徽标是形象的标志,它通过形象、生动、独树一帜的视觉符号将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传递给公众,形象设计考虑来安的旅游徽标需要凸显来安旅游的绿色、红色、银色、蓝色、古色,标致应当简洁生动,整个曲线造型富有动感,可识别性强。旅游标准色以绿色、蓝色为主,从而凸显来安山水风光圣景,以及生态科技环保的理念。古铜色可以作为古遗文化的基色,彰显历史人文风采。
2.旅游形象代言人
旅游形象代言人多数选择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可请滁州籍或来安籍的影视名人为形象代言人,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扩大来安县的知名度。据资料表明,前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的母亲属来安籍,若邀请赵小兰女士为来安县旅游形象代言人,势必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旅游地知名度。
3.旅游户外广告与交通工具
户外广告的设计要注意考虑到与来安县山水林地等景观的和谐搭配。独特的交通工具容易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旅游地形象的代表。根据来安情况,其旅游地交通工具适合以生态环保的电瓶车、仿古战车和畜力车等为主。
4.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体现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并注意迎合旅游者的购物心理。来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包括雷官板鸭、来安花红、来安三蒜、碧绿春酒、林桥苗木等系列旅游纪念品,突出来安旅游区的文化内涵。由于来安隶属安徽省,又处于南京市一小时都市圈内,面向省外游客机会多,因此也可以推出具有徽文化特质的旅游产品。
(三)行为识别(BI)
旅游地的行为识别属于“人—人”感知系统[5],旅游地氛围的营造、旅游地人员的态度月行为、旅游地产品的策划和宣传都属于旅游地形象的行为识别的重要构成部分。
1.旅游地氛围营造:来安县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旅游的基础和特色,需要注意将二者紧密结合,注重天人合一的设计。注意旅游地基础设施诸如出入口的设置、餐饮娱乐设施、建设通畅的内外部交通的完善和强化,保证路况的优质,道路设计需要同旅游地景观风格契合。
2.旅游地人员规范:旅游地人员规范包括服务识别系统和风情识别系统两方面,分别表示旅游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和居民形象,是旅游形象构成中的重要环节。注重旅游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服务意识、业务素质的建设,加强来安县居民的好客教育,培养居民对规划区形象建设的参与意识,对增加居民对来安旅游形象建设的责任感十分重要。
3.旅游地产品策划宣传:旅游地形象需要通过其旅游产品的宣传策划而推广到客源地并吸引旅客。有必要针对各个客源市场,推出来安旅游宣传片,利用来安当地民歌民谣,将宣传词填入民歌曲谱,进行传唱,宣传旅游产品,以彰显来安地方特色。
三.结语
旅游形象设计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前瞻性、动态性[6]。在当前来安县旅游形象的知名度较低,体系模糊的状况下,充分利用来安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地,丰富的五色旅游资源这些文脉,依据旅游形象设计的原则,根据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来安县的旅游形象进行设计与定位,不仅是旅游形象塑造的需要,也有助于开拓市场空间,获得本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持活力。
参考文献:
[1]黎洁.论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其市场营销意义[J].旅游论坛,1998,1(1):15-18.
关键词:国际都市旅游形象上海
国际大都市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都市旅游业发达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基本特征。1966年时,英国规划大师彼得·霍尔就将娱乐旅游业解释为世界城市的一种主要产业部门,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七大特征之一。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洛杉矶、新加坡、法兰克福、悉尼、多伦多、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大阪等不仅是世界著名大都市,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城市。也就是说旅游业是否发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跨入世界级城市行列的标志。都市旅游业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都市旅游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尊严和形象的旅游产品。都市尤其是国际大都市,是一国或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通过发展都市旅游可以促进城市设施及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城市的开放度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一个国际大都市往往集旅游、观光、度假、商贸、会议、展览、购物、文化、体育为一体,拥有先进的接待设施,一流的服务水平,可以满足国际游客多种多样、内容广泛的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
都市旅游是整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窗口”和“辐射中心”。旅游业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综合最强、有着广泛发展前途的产业。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旅游业的“窗口”、“支柱”、“基地”和“辐射中心”,几乎都在都市,尤其是大都市。巴黎、伦敦、悉尼、东京等国际大都市都是本国或地区旅游业的辐射基地。
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设计的要素
城市旅游形象的内涵
概括的说,城市旅游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包括人们对该城市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功能等的总体、抽象、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和未来信念的一种理性综合。城市旅游形象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城市广场街道、标志及标志性建筑、历史古迹、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等物质形象,软件包括城市人的行为、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和城市政府形象等精神形象。从形式来分,可以分为行为形象、视觉形象、消费形象、风情形象、经济形象。从感知对象来分,还可以分为城市外部形象即社会公众和旅游者留下的印象和城市内部形象即市民产生的与城市荣辱与共的思想。
上海都市旅游整体形象设计
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对上海城市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都市经济地位、文化特点、发展方向、旅游资源等密切相关。
在经济方面,上海是已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发展中城市。近十年来,上海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均GDP在2003年3月就超过4500美元,预计在3年内可达8000美元。在综合实力方面,上海虽然远不及东京、纽约、伦敦,但在亚洲,它的经济总量已接近1990年的新加坡和香港。在2004年度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上海在53个城市中排名第25位,名列亚洲第6位,在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公共机关指数、城市经济增长竞争力指数等指标上,上海都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形象。
从文化特点来看,海派文化和现代文化相得益彰。上海的文化一方面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另一方面,又比中国其他城市更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在西方文化输入后,形成集雅俗共赏、东西交汇,传统与现代为一身的海派文化。同时,现代社会使上海人寻找新的价值观,创建现代及传统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创建新型的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综合体。
从发展方向看,上海将建成世界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上海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窗口,代表全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发展为全球性、综合性的国际化都市,在旅游发展模式方面也正逐步接近目前国际城市,应该追求将城市整体而非若干独立旅游景点作为吸引因素推向市场,依靠城市形象吸引旅游者。
从旅游吸引物的角度来看,上海缺少沙滩、海浪、阳光和森林等,不象威尼斯、日内瓦等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也不象巴黎、伦敦等既拥有一流的旅游资源又具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优势。就目前来说,上海的旅游业发展尚未达到世界国际大都市水平,威尼斯、日内瓦、巴黎、新加坡、香港等旅游业的GDP中比重一般能达到20%以上,上海在2004年只占6.3%。上海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建立独特、鲜明、有招徕性的旅游形象为核心大力发展城市旅游。
国际会展中心会展旅游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世界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不仅带入大量的商务活动,带动酒店业、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提升该城市的国际形象。各国的大都市纷纷推出一批能够打造城市会展品牌,树立城市新形象的国际展览和会议,整和发展会展和旅游业。欧洲的巴黎、伦敦、维也纳、布鲁塞尔、柏林、日内瓦等几十个著名的大都市一直是会议旅游的主要接待地,汉诺威、慕尼黑等是世界展览中心,亚洲的新加坡、香港都是世界排名很前的会议接待地。目前国际上对国际大都市的标准有一个提法,即每年至少要举办150次以上由8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国际会议。上海凭借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区位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和配套服务,已经具备发展成为国际会展中心的基本条件。
国际时尚之都时尚之都不仅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整个城市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世界上业已存在的五大“时尚之都”纽约、巴黎、伦敦、米兰、东京的实践充分证明,“时尚之都”对于一个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国家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旅游业。以境外旅游人数为例,上海2004年吸引境外旅游人数为480万,而1998年,纽约、伦敦、香港分别吸引的境外旅游人数高达1800万、990万、960万。大连的“世界服装名城”,香港的“世界一流的设计及服装中心”,韩国的“米兰”计划等都对上海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然而上海在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曾经是国际上可数的几个时尚中心之一,这是上海区别与其他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打造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购物美食天堂购物收入是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最具弹性和潜力的,从国际旅游来看,购物创汇是旅游创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据统计,作为亚洲“购物天堂”的香港,旅游购物收入占了旅游总收入的50%以上,但在上海这个数字只有20%左右。上海商业经过10年快速发展,购物环境明显改善,2003年上海人均占有商业营业面积达1.2平方米,同发达国家人均已不相上下,成为全国各大商贸城市中公认的品牌聚集地。在餐饮方面,上海不仅菜系齐全,而且有十多种帮别流派,同时还有种类繁多的外国菜,有条件积极拓展娱乐、休闲、文化、旅游等综合消费领域,提升上海城市形象。
上海都市旅游形象3I设计
上海旅游形象的城市理念设计(MI)城市理念是将城市人格化,展示城市精神的无形形象,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魂”。在上海旅游形象上突出“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时尚之都”、“购物美食天堂”与上海的国际四大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一致的,具有同质性、同目标性和同内涵性的特点,体现的是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提炼和思想升华。
上海旅游形象的城市行为设计(BI)城市行为往往在于寻求城市理念的推动和运做的模式,通过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市民群体和个体行为和城市的社会活动来体现。城市的行为形象方面突出展示和塑造改革务实、文明、豁达、勤奋、热情好客的城市市民形象。如夏威夷就以热情好客的“哈罗哈”旅游形象而闻名世界。
上海旅游形象的城市视觉设计(VI)城市视觉定位从城市标志设计,城市空间形象设计,城市公益配置设计等方面,使城市外观与鲜明城市个性的理念相一致。上海旅游形象的视觉形象要体现美学的思维,将市花白玉兰,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豫园商城等景点与城市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把整齐的街巷规划和有节律变化的建筑物作为城市凝固的音乐,使旅游者对上海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构筑“一城九镇”的空间形态结构,以十大旅游线路贯穿城市景观区、景点延线和景观点,布置整个城市的人文活动空间,设计市民公共社会生活活动,设计城市的道路、水面、绿地等环境要素,设计城市的照明、色彩、建筑风格、城市标志、建筑小品等,突出鲜明的个性。
上海打造都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措施
抓住世博机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拟订到2010年建成世界城市的雏形,到2020年建成半边缘性世界城市,到2030年建成次级核心世界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核心世界城市。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将大力推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进程,势必提高上海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大大改变城市形象而进入国际性旅游城市之列。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随着它的成功举办而将深入国内外旅游者的内心,引发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作为上海的城市理念而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提高文化品位
在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文化对旅游和经济的牵引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得到优先增长,未来城市文化的发展是创意、体验和精神文化的繁盛。上海的精神文化要充分体现海派文化和时尚的有机结合,这种新文化精神将成为这座城市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等,游客去那里是因为它们的文化气质和艺术环境。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音乐节、国际电影节等连续成功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发展,但在文化品位上还有待于提高。
增强服务意识
世界上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香港达到了82%,而上海仅为51%。旅游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重要领域之一,上海的都市旅游,首要在于提供国际性的项目和国际级服务。只有优质服务才能保持城市旅游消费特色长久不衰,在宾馆饭店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业、旅游商品业、景点景区服务业方面树立上海城市国际旅游消费形象。
推进市民素质建设
目前上海城市旅游形象在硬件上已经达到世界城市的标准,但在软件上即城市精神形象有待于提升。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闯红灯、抢占座位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上海的都市形象。要加快城市精神建设,把旅游形象贯穿到各个具体环节中,与每一个部门、行业、岗位的职责联系在一起,与每一位市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人人都是上海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员和代言人,形成规范化、高质量的旅游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植斌.城市形象理论与设计[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2.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旅游目的地形象概述
1.1相关概念
1.1.1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是一个人对一个目的地的信任、意见及印象的总和。国外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品牌功能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内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特征的总和,或是强调某人心中的目的地形象,主要受公众媒介对这个目的地的描述、报道影响。国内专家学者对于旅游形象的定义,虽然在表述方面有差异,但其观点实质基本相似。简而言之,则是旅游者对旅游地一种总体的认知和评价。
从旅游地层面来讲,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对本身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有选择性地对旅游者进行传播的意念要素,它是旅游地进行对外宣传的代表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旅游地自身的主观愿望,是旅游地希望旅游者获得并形成的印象。这种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统一的意念,是旅游目的地传递给游客的关于目的地最精华的信息,从而使得游客形成对目的地最直观的综合性感知,也是公众的识别标志,使得旅游地在信息、传媒造就的各种形象的大海中能够被识别和自我认同。
1.1.2旅游形象与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是通过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全面的形象化表述,提出旅游形象的核心内容,即总体形象。旅游形象定位就是要使旅游地深入到潜在游客心中,并形成生动如画、鲜明而强烈的可感知形象,它是对区域旅游资源及产品特色的高度概括,要求简洁凝练,既体现地方性,又给游客余以遐想空间。形象定位是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的前提,为形象设计指明方向。
1.1.3旅游形象与地方文脉
文脉即“脉注的内义”,是文采(外显的东西)和气脉(内蕴的精气)的结合。文脉是一种综合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对于一个旅游目的地或区域来说,文脉是由自然景观、文化景观绮丽融合而体现的旅游目的地(区)文化形象,它“脉注”在旅游区,体现文化主题或者说文化精神,给旅游者以特有的文化感受。
文脉是旅游形象内容的源泉,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也将成为制定旅游目的地(区)对外营销传播所展示的营销形象的主要依据。
1.2旅游形象的意义
对旅游客源市场来说,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地各种要素资源所形成的意念要素的集合,是旅游地的客观形象在旅游者心中的反映,它有助于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清晰化、亲近化,也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果目的地形象能让旅游者联想到美好的旅游过程,与旅游者的需要一拍即合,那么这一目的地就会在旅游者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其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就将倾向于选择该目的地。
旅游形象定位还使得旅游地“内部”利益相关者(政府、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社区等)对旅游地形成一种认识、评价、概括和抽象,并成为其在旅游业发展实践中的行动准则或指导。
2.山东旅游形象创意——“大家的山东”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意识到旅游形象以及构架在独特形象基础上的旅游品牌战略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先推出“文化圣地,度假天堂”的形象宣传口号,继而推出了“好客山东”的旅游主题形象,向旅游者展示山东人热情好客的品德和齐鲁文化兼容大气的内涵,并使之成为山东的旅游品牌标识。这个主题定位,当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好客山东”稍显发散有余、定向不足,核心意象定位还可以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大家的山东”。
2.1山东旅游形象定位——“大家的山东”
追求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是旅游者的核心利益诉求。与旅游者建立情感关联,拉进与其心理距离,即以情感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打动市场,将是旅游目的地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遵循旅游形象定位要立足于文脉、追求独特性和时代性的原则,并关注旅游者的情感诉求和情感关联,笔者将山东旅游形象定位为:大家的山东。
2.2“大家的山东”的内涵阐释
2.2.1“大家的山东”旅游形象构成要素
旅游形象是在目的地地方文脉、旅游资源特色和旅游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目的地旅游产品的本质进行提炼,并通常升华、抽象为一句形象口号。通过形象口号的宣传,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地理和文化环境有—个间接的印象。
“大家的山东”这一主题形象根源于山东的地方性和文脉,能涵括山东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现代民族、民俗文化,构成该形象的支撑要素则是山东的名山、秀水、名人、民俗和古文化。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齐鲁之邦”、“孔孟之乡”之称。拥有氏族文化遗址、古国故城、宗教胜迹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山东地貌类型多样,低山、丘陵、平原、海岸皆备,且大河纵横、泉湖广布,形成了山河秀丽的自然景观。山东多数景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较好,其代表“大”有泰山、青岛,“小”有蓬莱阁、趵突泉等。山东还拥有众多“古”而颇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如潍坊的风筝、淄博的灯会、泰安的庙会、鲁西南的戏曲、曲艺、武术和遍布全省的旱船、高跷、秧歌,古老的婚嫁仪式及潍县的木版年画、胶东的编织刺绣等,而且这些民俗也能为旅游者提供充分的参与和体验空间。
2.2.2“大家的山东”的内涵阐释
“大家的山东”这一形象用语中,“大家”是人,是胸怀,是文化,也是承诺。从具象到抽象层面,“大家”隐含了以下四层意义。
第一,“大家”是实指,指以孔孟为代表的学术大家。然而山东的圣贤“大家”远不只孔孟,山东堪称“大家”之家。齐鲁大地创造了鸿儒孔、孟及先贤大舜,孕育了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齐鲁文化,进而又熏陶和培育了一大批名家墨客,甚至于帝王将相。齐鲁大地,英才辈出,山东冠名以“大家”之家,绝对名至实归。
第二,山东就其本身资源来说,名符“大家”之实。山东的风景风情多元而综合。儒家文化有孔孟,道家福地有崂山,佛教古刹有灵岩;仙境驾蓬莱,山脉登岱宗,海滨傍胶东,湖泊荡大明,风情看潍坊,老区看沂蒙;看发展还有青岛海尔。因此,山东是资源“大家”。
第三,“大家”崇尚仁义的品质和包容天下的胸襟,历千秋万载而形成一种地域胸怀和气质,造就了山东人兼容、大气、爽朗、热情的“山东性格”,也形成了山东有“大家”包容气质的地域氛围。
第四,“大家的山东”是传递给公众的承诺一山东是大家的,是天下人的。山东是大气雄浑的,山东人是胸怀广博而热情的。山东向大家敞开怀抱,随时迎候大家,山东和山东人能为至鲁的游人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因此,“大家的山东”不仅精炼地描述了山东的特点,也巧妙地表现出了山东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
的联系。这种形象的表述简洁凝练、豁达大气、具有感染力,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山东的文化灵魂。
2.3“大家的山东”意象解读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用意念要素传达给旅游者的信息,不像地理形象那般需要全面、真实的描绘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社会状况等。目的地形象表述则应选择具有地域代表性和指向性的吸引物作为主题形象的构建意象,并强调和突出目的地的独特之处。对山东旅游形象的提炼,可以运用泰山,黄河、泉城泉水、大明湖、胶东滨海等自然山水及孔孟圣贤等文化因素为意象,定位其支撑形象——“山水气度,圣贤风范。”该支撑形象由物象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相互融合、共同构成。
山水既是景,也是文化。山水积淀为气度,更是一种厚重的文化。用真山实水解读“山水气度”这个形象则是:登泰山众山小,居高临天下,帝王封禅祈邦安;泉鲜活,湖微漾,黄河万里奔人海,海纳百川,容青岛万象。“圣贤风范”这一形象更是不言而喻。由物及人,“人”才是真正意义上文化的代表和反映,及其传承和发展载体。因而,山水孕育的“气度”和圣贤熏染的“风范”不仅是山东的地域胸襟和气质,也是山东人的气质。山是本,水为源,悠远的儒文化的积淀和熏陶,造就了山东人刚劲质朴、兼容大气、爽朗热情,有革新精神又不失灵活温雅的气质。这种气质在当今的齐鲁大地不乏明证。
2.4“大家的山东”的营销传播
形象定位的最终表述往往用一句主题口号加以概括并传播,主题口号设计则需要遵循“内容来自于文脉,表达针对游客,语言紧扣时代,以及形式借鉴广告”的原则。即目的地形象设计和表达要立足于文脉、体现独特性和时代性,并易于流传和记忆。
“大家的山东”的精髓仍在于其所传递的文化。该形象最独特的创意在于它在展示文化精髓的同时,传递了一种目的地与游众的联系。“大家的山东”的文化精髓体现在:“大家气度,喜纳大家。”这也较好诠释了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好客理念。由是,山东不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彰显文化的载体,一个兼容大气的“大家”,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喜迎游众,招待游众,笑看游众。
关键词:乡村旅游;真实性体验;旅游项目设计
总体来说,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环境为地域特征,以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载体,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愿望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当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新鲜元素与乡村旅游发生关联之后,这种古老又现代的休闲方式焕发了新的活力。欧洲有组织的农业旅游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我国自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推出 “华夏城乡游”以来日益蓬勃发展。2010年,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然而在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同时,出现了乡村旅游项目的景点化、城市化、同质化、庸俗化,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满意度和重游率低等问题。究其在项目开发设计上的原因,是其与旅游真实性产生了脱离,使得乡村失去了其“乡村性”,也失去了其核心吸引力要素。故而,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产品的设计者必须认识到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把握真实性的内涵,努力呈现真实性的要素。
一、真实性旅游体验的内涵
美国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专著中称,所谓“体验”,就是
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核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使消费者有一次新鲜的感受。
体验经济的核心产品是有回忆价值的经历,旅游的目的是要去体验不一样的异地生活,最终所购买到的旅游产品就是一次旅游经历。从这点上说,旅游的内涵与体验经济是相同的,故而产生了“旅游体验”的概念。
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就是不一样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参与其中,而且是真实的参与,参与真实。真实性即意为本真的、原生的、准确的。真实性可以极大提升旅游的吸引力,激发旅游动机,提高旅游的体验价值,甚至完全实现体验的价值所在。当然这里的真实是一定层面上的真实,浓缩了的旅游体验历程往往需要“舞台化”的表演,然而其表现出来的精神意味也一定是真实的。
二、 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针对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市场现状,笔者设计了的一份简单的问卷进行了随机的市场调查(调查表附后),累计成功问卷94份,问卷的题目及调查的结果汇总如下:
1、您对乡村旅游真实性体验的重要性的认识是
很重要 比较重要 中立 不太重要 完全不重要
36% 30% 17% 14% 3%
2、您对曾经有过的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总体评价是(您觉得您所经历的乡村旅游符合您对真实性的乡村旅游状态的评价吗?)
很真实 比较真实 中立 不太真实 完全不真实
4% 22% 37% 26% 9%
3、您对乡村旅游活动过程中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真实性体验的评价是:
项目 很真实 比较真实 中立 不太真实 完全不真实
食 10% 26% 31% 23% 10%
住 3% 21% 11% 52% 13%
行 2% 11% 29% 35% 23%
游 7% 30% 27% 27% 9%
购 11% 24% 15% 36% 14%
娱 4% 11% 33% 37% 15%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体验真实性的感受是有差异的,这里不作研究。从整体层面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旅游者具有对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诉求,然而现实状况却存在一定落差,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融入当地的乡村生活。不能让游客做当地居民生活的窥视者,而要做一个作短暂寓居的村民,过上一段具有真实意味的农家生活,经历一番真实的农耕文化旅程。
为了给乡村旅游者一个真实的乡村旅游体验,规划者可以从旅游活动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这几个方面进行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规划设计。这样的设计不是一个终结,而是诱导人们进入体验过程的媒介。旅游体验是一个过程,最终要带领旅游者进到这个过程当中去感受和感悟。
三、真实性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开发应注意的原则
(一)差异性
旅游完成的是一个梦想,旅游对象的差异性越大,对游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能满足游客实现体验真实的梦想,体验的价值也就越大,这也是乡村旅游经营者区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十分明显,重要原因就在于雷同的、浅层次的开发。大多乡村旅游地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造成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甚至不怎么去考虑旅游的项目内容有哪些,只简单的比较价格,因为大多数遍地开花的乡村旅游都差不多是一个模式,特别是在一个城市周边的乡村。同质化的经营模式留不住游客的脚步,无法形成回头客,收入结构也比较简单。
【关键词】在线旅游 传统旅行社 对策
一、中国在线旅游兴起背景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旅游产业本身的内在需求下,旅游网络营销开始兴起目前已形成网络直销和网络分销并行的发展态势。
1999年,随着全球互联网投资兴起,催生了携程旅游网等中国第一批旅游网站。2000年,在线旅游服务商收购了传统旅游分销商,扩充自身实力。2001年,在线旅游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简单旅游产品预订服务。2005年至今,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呈多元化、差异化态势发展。传统商务旅游OTA,在压力下纷纷探寻新的产品方向;各种新兴的旅游服务商涌现,模式各异。如途牛、驴妈妈、悠哉旅游网、淘宝旅行频道、新浪旅游、腾讯、去哪儿等也纷纷萌芽。发展初期,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为主力军,而今在线旅游行业进入“百家争鸣”时代,市场参与主体多,且模式多元差异化,各家均处于探索期。
二、中国在线旅游发展的现状
2010 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占整体旅游交易规模的比例为7.2%,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艾瑞咨询集团根据08年到10年中国在线率市场交易规模渗透率预测未来四年的渗透率,预计2014 年该比例将增长至20.4%。随着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比重的增加,传统旅行社的份额相应减少。
三、在线旅游的发展对传统旅行社的影响
首先,在线旅游抢占了传统旅行社市场份额,特别是酒店机票等利润率较高的市场份额受到最大影响。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0 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结构中,订房营收比重为44.3%,机票营收比重为44.2%,二者基本持平;度假产品及其他旅游营收比重为11.5%。艾瑞预测,未来四年,机票的营收比重将会持续下降;订房和度假的营收比重则相对提升。
其次,促使旅行社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由于竞争加剧,市场份额被瓜分,旅行社若想要维持或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须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留住客人,同时避免与在线旅游服务商恶性价格竞争,旅行社还需通过增加与创新服务内容来吸引更多客人。这也势必推动旅行社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与企业换血。
四、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一)原因分析
节约成本。在线旅游的价格一般都要远低于旅行社门店的价格,因此在线旅游以其特有的价格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节省时间。在线旅游的预订只需在网上进行即可,消费者无需亲自到旅行社门店预订,省去来回旅行社的时间。并且可在闲暇时间进行,方便快捷。信息受众扩大,可以直接延伸到目标顾客。在线旅游服务商提供的旅游信息瞬时便传到亿万消费者手中,而消费者也可以很快搜索到来自不同地区旅游信息,而不局限于本地区旅行社提供的信息。日益成熟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对传统旅行社及旅游信息的依赖性逐渐弱化,网络成为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首选。
(二)对策
顺应发展趋势,发展网络营销:建立在线旅行社,开发自己的企业网站,可节约营业费用以降低产品价格。通过微博进行营销。当前之下,微博对个人乃至社会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旅行社可在自己企业网络门户通过微博与旅游者互动,宣传,最后达成交易。不定时推出团购活动。随着团购营销的推出,越来越多的产品加入团购行列。旅行社产品因规模经济等特性,与团购营销有着相辅相成的默契。不少旅行社通过团购活动,以较低的价格吸引了更大范围的消费者。无线预订。现在消费者希望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做任何事情,无线预订可以使消费者无时无刻可以享受到在线旅行社为其提供的方便,促成交易更快达成。
推出更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随着旅游市场的完善,旅游者开始逐步走向消费成熟化,他们不仅需要传统的包价团队旅游,而且希望根据自己的特殊兴趣和爱好,选择有针对性、有主题、有重点的旅游方式。因此,旅行社可利用互联网向旅游者分类提供大量的旅游信息,通过必要的组合指导服务,形成差异化的时尚旅游产品。
另外,咨询服务也很重要。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预订客房,预订交通,但个性化的、整套的一条龙服务却只有旅行社能提供。如广之旅所开辟的中国旅行热线,专门针对商务客人的需求,成立商务客人服务中心,提供高档次的商务、会议、度假及其有关的各种中介服务,甚至可利用旅行社联系面广的优势,为客人提供委托代办等服务,为商务、会议旅游者提供方便。
增加服务项目。旅行社的产品组合是旅行社主要优势力之一。对于大多数观光游客,自己组合路线很难达到最优的,需要旅行社的帮助与服务。旅行社可把重点放在产品设计组合上,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应开设直接对客的服务,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客人要求为宗旨,适应散客旅游和个性化旅游趋势,增加服务项目。
保持国际旅游优势市场份额的增长。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国际旅游签证手续繁琐,国际旅游市场相对于国内旅游市场受在线旅游的影响较小。消费者受语言限制在网上预订时不能流利预览,在国外旅游时也不能顺利流畅地使用外语与人交流,加之出境需办理签证等手续,致使国际在线旅游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旅行社可以把握这个空缺,发挥自身优势,抢占更多出境旅游市场。
五、结论
在线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信息技术发展与人们休闲旅游意愿的共同产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各种新兴在线旅游方式的影响下,旅行社的市场份额与经营利润受到较大影响,促使旅行社在激烈的竞争下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高的旅游需求。
传统旅行社相对于在线旅游服务商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如电子书籍的出现不会替代传统图书馆、汽车的出现不会取代自行车一样,旅行社特有的咨询与服务功能不会被在线旅游方式所取代。但是旅行社要想在竞争中屹立不败,应根据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增设新的产品类型与服务项目;根据当今旅游者信息搜寻习惯,开展网络营销,重视微博营销的影响力;同时也要牢牢把握国际旅游的优势,争取更大市场份额。
关键词:湘西;传统图形符号;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研究
0 引言
地域文化特色化发展,离不开其本土化自觉性唤醒和对外来文化的理性批判与运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浪潮下,为了有效提升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竞争力,增强其地方发展特色,需要重拾独具特色的地方性传统文化魅力。我国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语言、图形以及文字符号。在当前旅游业兴盛发展的情势下,强化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在当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该地区传统文化,提升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1 我国湘西传统图形符号相关内容简析
传统图形符号立足于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发展而发展,是我国先辈古人生活行为的记录方式。我国传统图形符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仅有古典神话传说图案、部落图腾图案、民间谚语图案,还有祭祀器皿图案和佛教字符图案等。在我国的湘西地区,主要聚居着土家族、苗族、壮族以及维吾尔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多民族的长期居住生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形符号,传达了不同的民俗信仰。
1.1 我国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典型代表分析
在我国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众多,炎帝、祝融、盘瓠、舜帝、飞山神、傩公傩母以及白虎神等都是人们颂扬的对象,并对其行为进行了图形符号刻画,形成了独特的湘西传统文化。我国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土家织锦、苗绣、蓝印花布、扎染、蜡染、印染、传统祖神图形、传统自然图形、传统民族图形以及传统象征图形等。这些典型的传统图形符号代表有着不同的来源和艺术特征发展形式,当地居民依据其不同的来源与艺术特征将其运用于不同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形成了地方特色浓郁的创新经济发展点,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发展。
1.2 我国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审美因素分析
“审美”是一个抽象的词汇,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具有不同的效果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打造了迥异的人文环境。该地区在语言文字、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以及审美情趣、审美心理等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影响湘西传统图形符号审美的因素主要有色彩、线条、意蕴和形式。湘西地区对传统图形符号色彩上的审美追求是热烈浪漫、亮丽绚烂、清新可喜,线条上的审美是飘逸流畅、回旋曲折、长短随意、气势磅礴、线随形动,追求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的传统图形符号形式之美以及虚实相生、隽永含蓄、巧拙浪漫的意蕴之美。在这些审美情趣的诱导之下,湘西地区的传统图形符号具有了别样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为湘西地区地域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特色支撑。
2 湘西传统图形符号在当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依据湘西地区传统图形符号的特色和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利用传统图形符号对当地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与湘西传统图形文化相契合
利用湘西传统D形符号进行当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需要将扎根于湘西的传统图形符号文化与产品包装设计理念进行高度融合,以设计出独具湘西地方特色的产品包装形式。湘西传统图形符号在历经岁月洗礼之后,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坚韧的生命彰显力。在设计当地旅游产品包装时,需要将传统图形符号的内在因素注入实物载体,才能提升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商品气质,赋予其更多内涵,并促使其散发出湘西地区特有的文化气息。与湘西传统图形文化相契合的旅游产品包装,能最大限度地彰显湘西地域文化,并对其旅游产品包装进行图形符号解码,增强其地域性特色和感染力。例如,针对古丈毛尖茶叶的包装,就应当突出其茶叶的“绿色”特点,将湘西地区的传统图形符号融入其中。湘西土家族中,存在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各式各样的图案形式,这些形式都在抽象符号中表现了出来。例如,土家织锦的“四十八勾”“牛头纹”“九曲江河图案”等。若是将这些图形文化融入毛尖茶叶的包装中,就可以在旅游产品包装上体现出湘西地区的传统文化风情。
2.2 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与湘西传统图形符号功能相契合
基于湘西传统图形符号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不仅要展现当地传统图形符号的内在魅力,还要整合其信息传递和实用便利功能,突出包装产品的功能作用。图形符号作为一种展现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工具,是一种独具一格、别有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湘西传统图形符号的功能作用于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可以最大化地以描绘形式来展现和领悟湘西的文化特色,传递湘西地区的情怀和别具一格的审美形式。例如,在湘西文化中,有着表达“凤戏牡丹”“三阳开泰”“连年有余”“和合二仙”以及“富贵平安”等意义的传统图形符号。这一系列符号都可以,并且也应当运用于当地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例如,姜糖的包装、黄金茶的包装、酒鬼酒的包装、根雕艺术品的包装等,都可以用到这些传统图形符号,借以表达湘西地区人民对于生活的追求和愿景。
2.3 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应与湘西传统图形符号所蕴藏的情感相契合
情感的共鸣是产品包装设计灵魂的升华,将湘西传统图形符号作用于当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需要契合二者所蕴含的情感交流。湘西传统图形符号记录了该地区人们多年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感悟,只有设计出与传统图形符号所蕴藏情感相契合的旅游产品包装,才能给予包装实物的情感体验,达到以情动人,引起人们情感共享,进而促使其产生购买欲望与购买活动的目标。
此外,基于湘西传统图形符号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还应该与传统图形符号的审美相契合。要给予人们一定的视觉体验效果,激发并深化人们的审美感悟,进而增强其产品包装的吸引力,彰显地方特色,丰富产品包装内涵。
3 结语
地域文化特色化发展,离不开其本土化自觉性唤醒和对外来文化的理性批判与运用。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重拾传统图形符号文化,大力发展地域性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推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湘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样化的民族生活方式给予了其地方特色。将其传统图形符号作用于当地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能够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涛.湘西传统图形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关键词: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66-0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的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在西部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人们居住环境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社区化居住形式日趋普遍。社区是宏观社会的延伸和表象化的再现。它给人们带来生活和社交方便的同时,它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我国西部的一些民族社区。虽然社区在关系结构上基本一致但由于民族构成、文化背景、历史传承、风俗习惯等不同。如果在民族社区建设中不考虑这些差别。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文化冲突。社区管理者在加强管理同时,在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多下功夫,才有可能使不同民族对于各自文化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消弭冲突。
一、建设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的意义
民族社区是指“建立在民族识别和民族分野基础上,以少数民族成员为主体,以民族成员共同地缘和紧密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民族区域性社会”。民族社区不仅指空间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文化概念。这种具有记忆性的文化概念成为一切冲突和显示的来源。这种冲突有可能是人和人交往中不同背景的理解有别,也有可能是脱离自己熟悉文化所造成的精神世界的迷惘。当然要解决有很多办法,但从民族社区民族间文化建设着手,更能快速的和其产生共鸣,这当中文化记忆景观的建设尤其有效。所谓文化记忆景观是基于文化记忆中的集体记忆基础上的学术概念,它一般由若干的记忆场所构成,而这些记忆场所包含两个信息一个是物质的,而另一个则以故事等精神传递存在。当然,这两个信息相互依存,物质意义上的文化景观是精神传递的基础,而脱离精神传递的所谓文化记忆景观只能是一座毫无生气的建筑。纵观当下西部民族社区的所谓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大多出于旅游等功利性为目的,涉及到非旅游为基础的民族社区的真实物质和精神的建设还不是很多,基于真实生活的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更强调其服务社区成员的功能性。而以旅游为目的的文化记忆景观则存在以下问题。
1.文化记忆景观“娱乐性”:当前旅游性质的民族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是当前各地建设的重点,由于发展经济的要求,各地在旅游开发中“民族风”是其最主要的建设点,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旅游性质的所谓民族社区是不具备日常生活功能的,往往是游客一散就人去楼空。这种基于消费性质上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往往忽视文化记忆的内在精神层面的传承性,从而造成文化记忆的虚假与造作。也给民族社区成员造成巨大的心理的失落,因为在大部分社区成员心理有些文化记忆景观具有神圣感的。一旦人为地娱乐化,会让他们感到与自己文化记忆有了隔膜,从而引起心理的不适感。
2.文化记忆景观建设的“简单化“:这里的简单化并不是指社区文化记忆景观建设要搞成”高,大,尚“,而是要仔细的从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和信仰上仔细考研。从全国社区建设来看,一般只注重生活的方便性,很少考虑内在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即使有的社区增加的所谓人文景观也因资金,设计思路等原因往往“景不达意”。而真实的民族社区的建设中对于文化记忆景观的设计更因人才,资金乃至居民的接受程度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而很少有人进行实践,理论性的研究也不多。
二、文化记忆景观植入民族社区的方式
非旅游功能民族社区文化景观建设是与民族社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摈弃“表演性”回归于民族代代相守的精神世界。非旅游功能民族社区文化景观建设要体现主要民族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要最大限度保留一个民族的场地与精神记忆。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减少因文化冲突而带来的不和谐因素。
1.功能性与便利性相结合: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首要考虑的是其功能性,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要充分考虑所在社区成员的精神需求,它应该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应景之作,要为所在成员提供一个供感情寄托和交流的场所,民族社区不能以所谓现代管理而取消对文化记忆的物质提供。
2.简洁化和历史性相一致:民族社区的文化记忆景观建设当然不是简单的某个建筑的复制,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一个场景唤醒对一个民族过去文化的记忆,它可以是一个建筑或者是一个标示。只要能让人们回忆其文化渊源都可为文化记忆景观,比如羌族人多的社区就可以命名为“尔玛社区“在社区里可以很简洁的用一些富有民族标示物来提示居民的构成,同时使居住在社区的人们时时有一种对于自己文化的守望。如果有条件可以再建设一个能介绍自己民族文化,历史的社区历史馆。这其实对于文化记忆更为直接和有效。
民族社区稳定来源于对彼此文化和信仰的尊重,而这都要靠相互的了解。了解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化记忆景观的科学合理的建设。只有这样,即能满足各个成员的心理要求,还为建设新时期的民族社区提供物质保障,也是为各个民族文化大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