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投资项目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项目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项目实训总结

第1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今年上半年,我局围绕“谋改革、促发展、稳增长、惠民生”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强化宏观谋划,发挥协调参谋作用

一是全市率先系统性开展“找短板、补短板”活动,出台《北仑区“找短板、补短板、促提升”专项活动方案》;会同区委政研室为区委全委会拟订“关于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实施意见”报告草案。二是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并推进宣传,做好专项规划审核和实施。三是争取北仑利益最大化,深化研究制订铁路“平改立”配套工程实施方案,及时沟通铁路部门,谋划研究甬舟铁路线位方案,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开展征迁调查和交通导改工程前期工作。四是推进重大项目谋划,督促形成镇海炼化成品油基地、中营风电旅游方案,推进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公共实训中心项目等PPP项目谋划落实。五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完成《北仑区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的思考》、《合理进行土地收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建议》、《我区产业基地管理机制建议》等。

(二)抓好项目管理,统筹推进有效投资

一是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区域和行业部门双重考核,1-6月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8亿元、增长12%,占全年目标53.3%。北仑区(含大榭、保税区)完成381.6亿元,增长9.7%。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度安排重点项目133个(建设92个,前期41个),上半年完成投资112.4亿元,占年度计划51%。吉利7DCT(二期)、拓普悬架系统生产项目、澳玛特高精冲床项目、宁波大学梅山校区等8个项目开工,海越丙烯球罐扩建、台化年增50万吨PTA技改和海天中大型二板机塑机项目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北仑港区通用泊位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有明显进展。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通过简化审批、过程考核、问题反馈、综合协调,实现新开工项目25个,建成11个,完成投资16.86亿元。四是深化企业投资审批服务。上半年,共核准、备案包括镇海炼化算山码头新建原油储罐、信润石化协和码头改建、拓普集团汽车智能刹车系统和电子真空泵等企业投资项目102个,总投资117.6亿元。

(三)完善平台政策,促进产业优化发展

一是政策研究落实。制订《关于扶优扶强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实施细则》,建立实施综合评价机制,重点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涉及40家企业共1638万元,海天塑机集团等5家企业获市资金补助,列全市第一。三是培育创建“特色小镇”,申报春晓汽车文化小镇为市级特色小镇,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提出优化我区产业基地管理机制建议。四是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对全区经济运行进行科学分析;推进经济“稳增长”,强化“双底线”指标责任分解落实,落实“用电周报”、重点企业“双预测”机制。一季度区本级GDP增长6.8%,增幅排名全市并列第二,上半年区本级GDP增速为9.6%,位列全市第二。

(四)落实民生实事,推进绿色安全低碳。

一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建成并于3月19日通车试运营,“五位一体”接驳设施建设完善。穿山港铁路支线征迁工作全面展开,部分节点开工建设。二是推进宜居城区建设和民生实事工程,上半年70个项目完成投资46.7亿元,占全年计划54.9%。继续规范完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学制度。三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窗口查询建设。四是开展长输油气管线安全隐患整治,制定《平安护航G20大会战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管线第三方施工许可和备案制度,推进镇海炼化北仑段石油化工管道8.5公里迁改工程和1号原油线及相关管廊带安全隐患整改工程。五是成为全市唯一进入首批省级低碳县(市)试点创建单位。配合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全区共20余家企业拟纳入交易企业名单;编制区温室气体清单。推进新能源建设,我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26兆瓦,中营宁波北仑黄龙岗东区风电场、国电宁波北仑穿山风电场扩建等2个风电项目列入省2016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六是强化价格调控和检查。规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调整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清费减负,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自查、审验和管理。完成价格鉴定185件,总值177万元。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53件,立案查处2 起。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谋划研究。继续做好重大区域、产业、项目谋划研究。开展“港产城人”融合发展、浙江县域经济排名情况分析、人口发展与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强各类重大前期项目储备,促成一批重大企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项目转化为明年可开工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做好项目推进。抓好拓普汽车零部件及总部基地、旭升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第三方污水治理、公共实训中心等PPP项目,运用好专项建设资金。开展穿山港铁路全线征迁,争取隧道和特大桥梁实质性开工。协调推进“平改立”配套工程,实现1号原油管线改造工程8月底前开工;开展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征迁,争取年内开工。

(三)做好产业促进。开展部分产业政策绩效评估,研究设立重大项目产业基金。推进春晓汽车文化小镇创建,开展小港装备产业基地“洋工匠”小镇可行性研究,启动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龙腾”工程企业名单调整。

第2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 对策 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31-02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国家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2014年6月份,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决定中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确实,中等职业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其中比较突出的包含以下几点: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规划,各学校均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建设实训基地,造成资金浪费分散,建设重复;建设资金匮乏;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建设标准及建设方案部健全;实训基地功能拓展程度不够,难以达到辐射、示范作用,实训基地缺乏生产性、共享性、开放,学校之间联系较少,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1 创新实训基地规划布局的思路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以培养适合该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或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规划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布局规划过程中,应主要遵循政府统筹的原则、点面结合的原则、资源共享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实训基地建设之前,必须先对该地区的经济现状、产业结构、人才缺口、已有职教资源乃至未来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的调研,在对其有了全面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由当地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调研,再根据调研信息对区域内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只有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职教现状都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浪费。在布局规划初期,集中资源,在实训项目需求较大、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心区域建设几座大型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然后由点带面,在公共实训基地发挥良好示范性作用的基础上,吸取其成功经验,建立一个点面结合、综合性和专业性相互补充、示范性和基础性互为依托的实训基地体系。所建设的实训基地应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

2 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实训基地建设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资金匮乏、投资主体不到位,致使校内实训仪器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工位不足等问题难以解决,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积极争取外部投资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因而职业学校要加大对外部资金的引入。(1)考虑将实训基地产业化,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去银行贷款,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合理的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贷款机制。(2)挖掘社会力量,职业学校实训基地要积极探索调动社会力量利用投资、捐赠等方式支持办学,并制定一定的机制,对提供投资和捐赠的有意参与学校的某些项目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学校可优先与其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合作共建。(3)按照组建成立企业的原则,对实训基地设立的引资项目或其他投资项目,由资金投入人或单位与筹建基地的组织协商,共同开发和共建,利益共享。(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贴近生产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5)校校联建方式,为利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办学效益,有相同专业的学校之间可以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资金利用率。

2.2 充分挖掘基地内部投资的潜力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施建设的内部投资指的是,建设实训基地对基地内部资金的引入,有以下几种方式:(1)加大学校对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的投资,这样才有利于职业院校的长足发展。(2)鼓励教职工采用个人投资、集资、入股等形式。对一些规模不大投资较大的实验室、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要鼓励有条件的教职工集资建设,实行市场化经营,学校按市场方式付费。

3 积极探索,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3.1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随着社会上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引进,需要人批有技术的人才。为此实训基地要抓住机会,在互利的原则上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产教融合的多功能实训环境。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可采取如下形式:(1)与企业互为资源要素建立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二大主体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企业需要从学校方面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学校需要发展教育和科研,学生需要就业。一些很多企业都愿意在“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平台下,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学校提供资助,企业派有技术经验的员工为学生讲授技术经验,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其所需的综合性型人才。(2)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要解决基地与企业教育资源长期稳定合作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为导向的运作机制。与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形式来共建职教实训基地,既能保证实训基地的稳定,又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对双方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可采用基地与企业合作入股共建新型“工厂”的形式。这种新型“工厂”应把解决学生实训、实习以及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第一目的,在完成职教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兼顾生产和经营。它不同于以往的校办工厂把赢利、收益作为第一目标。在这种新型“工厂”里,学生和教师是主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学,训练自己的技能。同时,对工厂来讲,他们又是“低价”的人力资源。而对入股的企业既能在经济上有所收获,又能利用其完成自己企业内员工的培训任务。例如大庆蒙妮坦职高与大庆德孚制衣厂、大庆德孚绣花制片厂等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3.2 校校联合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这主要指的是职校之间对共有的一些专业校际联盟,互补互助,建立校际资源管理团队。实行校校联合共建共有专业实训基地,能统筹资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建成高水准的实训基地。相关学校之间按有关协议错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训,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这样各职业学校不必花巨资,仅支付一定数量的设备日常维护经费和耗材费用,就能坐享共有专业实习中心提供的各种实训条件。

3.3 政府主导投入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它是一种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或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采用有偿服务、付费使用的运作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区域共享,既可以为本地区院校学生开放,也可以为地方企业所使用;可以承担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还可以承担“双师型”教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转岗培训等。这种实训基地可以是独立于各院校的实体,也可以附属于某个院校管理,但其使用权是归政府所有的。运作机制为国有民营的方式,其优点是可大大改善日前实践性环节的环境、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加快设备的更新率。例如伊春市的公共性实训基地就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为20000 m2的公共实训基地,划分出机电、数控、林业、园林、家具、汽修、旅游7个功能区,由学校和企业来建设相关实训设备,满足林业、园林、家具、森林食品、财会、计算机、数控加工、机电加工、汽车维修、旅游等方面人才培训的需要。

3.4 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要改变以往“等、靠、要”的被动做法,可以采取以学校为主,同时政府、社会、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即学院出大部分、向政府争取一部分、从社会引进一部分、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的办法,联手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政府投资方式可以有划拨经费、减免参与企业相关方面的税收或拿出其他优惠政策等,社会上采用吸引富余资金的方式企业参与方式有小额资金赞助、捐赠设备、提供厂房等。

3.5 多元股份制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一个很大的投资市场和难得的投资机遇。遵循市场规律,本着“自愿、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采取股份制形式,各方以资金、土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相关设备等入股,还可吸引外资实现合资、合作办学,这样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基地要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和落实实训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以控股或参股等多种形式集中投资,建设生产实训型实习网络。面向社会开放,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训和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参与组建的各方,都要遵守制定的章程,遵守实训基地制度,积极参与基地规划、建设。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管理制度,参与单位积极配合。

4 全面思考,缜密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使之主要成为职业教育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根据专业教学要求,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具有先进性,在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要具示范引领作用。

4.1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要立足于职教课程。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首先要充分建立在对相关课程理论与课程方案的理解的基础上;要依据特定的课程标准来确定实训基地的功能与装备标准。其次要立足于工作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让学生可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行动导向、职业领域、实际情境为基础,因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技术手段。

4.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要以职教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既要保证方案内容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开发过程的科学性。(2)现实性原则。首先,实训基地设备应具有适用性。设备必须适合课堂教学,不应盲目地片面地追求高、精、尖,而应强调其适用性。其次,按人才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最后,按地方、各学校实际需求来规划实训基地建设方案。(3)前瞻性原则。在相应领域内有一定超前性、前瞻性,体现国际化的原则;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4)通用性原则。要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及目前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职业通用能力的训练。强调基地建设在总体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通用性。

4.3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流程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开发首先要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首先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调研,汇总整理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再确定并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其次分析岗位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描述,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描述,确定职业综合能力。再根据职业能力设计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并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列表组织专家论证。最后确定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根据所要开设的实训项目确定相应的实训基地,进行合理布局,在实训基地内要渗透职业文化,以模拟工作现场为主,同时还应参考教学所需,符合教育规律。根据办学、培训规模、技能鉴定需要、实训项目开展频率与难易程度以及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最终确定实训仪器设备的数量、材料和实训工具。

5 拓展实训基地的功能,增强实训基地自身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功能包括它对学校人才的培养,也包括它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活动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训基地依据自身的基础和规模,其功能也有了一些新的拓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5.1 延伸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的延伸包含以下几方面:(1)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3)提升学生职业岗位就业能力。(4)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训活动,可对其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可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2 拓宽实训基地的扩展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除了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这一基本功能之外,也在进一步拓展,体现在职业技能鉴定、生产、社会服务、示范辐射等方面。(1)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应具备职业资格培训功能,同时要改善实训条件,申报职业资格鉴定中心。(2)生产加工及经营服务功能。为了能够发挥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的最大效益,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实训基地最好能从企业或社会承担一些加工服务业务。这样既能为实训基地创收,又能在实训基地内部营造企业氛围,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良性对接。(3)开展社会服务功能。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职工岗位提供就业前的培训或劳动力再就业的培训。这样,实训基地能通过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来实现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服务功能。

6 结语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也需要各方面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这需要政府从组织领导、政策激励、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引领,齐心协力建好实训基地,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池利民.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20-122.

[2] 何燕,刘国联.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开发研究及基地建设模式分析[J].大众科技,2011(1):104-105.

[3] 高庆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功能拓展研究[J].工会论坛,2012,18(1):104-105.

第3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一、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笔者对部分财经类高校《财务管理》实践的开展情况做了调查分析,调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其他专业(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如表1所示。同时,笔者还对《初级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做了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从调查分析中,结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如下:

(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尽管在《财务管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实验课时,但由于《财务管理》内容的丰富以及课时的有限,导致大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只着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而无暇开展实践教学。因此,导致未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践教学。

(二)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由于会计课程的特点是能够直接接触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实践开展的时间较早,相对也较受重视。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主要是利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验室设置上,几乎没有专供《财务管理》使用的实验室。

(三)重校内实验室建设轻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承担了《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部分任务。但各校在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上的建设尚显薄弱,表现为实验基地数量少,分布区域不均衡。大部分实验基地是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实习的机会很少。而且,出于商业秘密的考虑,实习单位不积极配合学生实习,学生接触不到所想要了解的资料,预期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数量增加,很多学生甚至没有机会参加实习。

(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目前各校《财务管理》学科教师大多没有机会真正参加企业的理财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到底有哪些常规的财务问题不甚了解。

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问题

通过分析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项目的单一性问题 根据国内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现有实施的实践项目主要是单项实验,即针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践项目。如年金价值的计算、风险的衡量、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等实验项目。虽然这些实验项目有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教材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一,与现实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仅仅开设单项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等能力。

(二)实践教学素材的真实性问题 开设《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虚拟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财务管理问题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项目的选取应该尽量真实,应该尽量模拟出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这就要求实验应争取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实践资料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是学生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之后所熟知的。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采集或加工财务信息?如何根据财务信息的加工结果分析和判断?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应该完全由学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唤起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实践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理财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现行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上的资料大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要么缺乏“真实感”,要么内容过于“理想化”。

(三)案例分析与财务软件脱节 目前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未能和财务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就案例分析案例,缺乏数据的处理工具;要么是就Excel讲述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缺乏真实的案例和到位的定性分析。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包括《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两个部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是指在虚拟的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如利用 Excel或XBRL进行财务模型的构建、财务结果的分析和财务方案的判断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是指在仿真的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践教学,如利用软件系统生成原始财务数据和报告数据,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模型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一)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学时分布、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以及考核办法,明确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以实践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出来。

第二,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财务管理》是关于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课程,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受财务理论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该部分包括理财目标、理财活动、理财环境等实训以及理财过程中应树立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实践,包括资本结构决策实验、投资决策实验、营运资金管理实验、股利分配实验等内容。这一部分是实践的核心;第三个层次是财务管理活动综合实践,该部分通过案例将公司完整的财务管理活动展开。

第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对上述第一个层次的内容,采用认知环节实验法,即接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项实际内容,如通过模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金运动过程;认识资本市场上各种筹资工具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上述第二个层次的内容采用单项实验法,即根据《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设计一些实验项目。如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决策、信用政策的制定等,分别设计若干单项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单项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于上述第三个层次的内容采用综合实验法,即把《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点以综合案例的形式串在一起。如设计筹资方案选择的综合分析、投资项目的综合决策分析、并购重组决策的综合分析等实验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把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案例时,可考虑增加实验素材的“研究设计性”。如当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企业融资策略调整的模拟;当企业理财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调整的模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课堂引导型,教师讲授为主,讲清原理,给出分析思路;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型,即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鉴于财务软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对每一个试验中分析都注重利用Excel或XBRL工具的使用,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避免分析结果的单一。

第四,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方面,以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撰写质量为准。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实践表现成绩占30%,调查或实验报告成绩占70%。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调查或实验报告的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期末成绩为全部调查或实验报告考核成绩总和按全部实验数目求平均数,对实验有独创见解,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加分;没有提交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的学生期末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缺课累计达6课时及以上者,不给予评定成绩。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知实验等方法展开,运用excel或XBRL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以立体的实践考核方式检验实践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二)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知实习到课程单项实验到课程综合实验到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全程化设计。从学生入学到第四学年,与《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的实验分为五大类,按其顺序为入学认知实习、课程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

二是分层次设计。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分为五部分,充分体现实验设计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过程。一方面,符合教学进度的安排,另一方面,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是全面仿真设计。借助实物仿真、环境仿真、流程仿真、沙盘仿真等,使学生体会与现实工作环境高度相似的实验环境,采用模拟的设备、微缩的场景、集合的流程,使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充分感受实际的业务运作过程,强化学生实际理财能力。

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本文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JJ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期。

第4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107-03

1 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供求矛盾的突出,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逐渐成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整理等一系列人地关系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和行政部门都需求大量的既懂土地管理理论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步被市场放弃,因此,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是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业发展需要,沈阳建筑大学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试点转为应用型专业,确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土地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测量与制图能力,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土地估价技术能力、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软件处理本专业业务的能力,具有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和听、说、译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分析和应用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1]。

3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1 测量与制图能力 测量与制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课程设置时注重测量与制图基本功训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GPS(RTK)、全站仪等仪器及专业制图软件(如CASS、ARCGIS),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成土地调查、地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地籍测量、土地登记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土地信息技术运用与开发能力 土地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程序开发的土地信息专门人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学习和ARGIS、MapGis、SuperMap等专业软件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具备土地信息的采集、修改、更新、删除、统计、评价、分析、预测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调查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估价及整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运用与开发积累经验。

3.3 土地估价技术能力 土地估价能力是学生毕业后最早与市场对接的技术能力,也是土地资源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通过不动产估价、房地产估价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房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的理论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具备独立正确的完成估价报告的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3.4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是针对解决土地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技能,直接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熟练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学会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掌握土地整治的方法,学会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土地规划与整治的技术特点,我校安排了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教师科研的实际科研项目或模拟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参与土地规划、整理与复垦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分析,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并逐渐承担项目、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5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 土地与房产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能力是建筑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及策划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影响房地产投资因素,通过课程设计和市场调研,能够根据楼盘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拟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技术经济分析,能独立进行前期策划,具备进行房地产市场综合分析和房地产开发决策的能力,具备编制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3.6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作为建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很多与建筑密切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独特的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辅修专业的学习及为期3周的工地实习实践,使学生熟悉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具备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实践能力支撑体系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依托上述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习外,还要配以专业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4.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理论教学,实现知识融合,培养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涉及的地图学、测量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航测与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整理、房地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需要实验室支撑,完备的实验设备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须建立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实验室,包括地理信息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土地规划与整治实验室、3D仿真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习实验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4.2 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独的依靠校内实习是不够的,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产学研实习基地是教学与社会结合,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的整合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产学研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加强教学、科研及与地方服务的联系,以实习促进科研、教学与服务,将教学与服务融入科技发展中,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进入社会的工作形式,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实习中的不足,提早查缺补漏。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是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的必然选择。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共选择地籍测量、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估价、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信息技术开发、房地产开发、土木施工8个方向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9个月的“三明治”实践教学,做到实训基地设置与就业发展需求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要求贴近,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4.3 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 实践教学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制度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合同,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认真学习实践手册,明确实习单位和学生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其次,实践中心与实习单位提前做好沟通工作,确定本次实践的技术要求和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实践任务的接受和顺利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第三,由于实习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实践中心和实习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制定实践过程管理规范,要求学生按实践单位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参加并完成相关实习工作。

4.4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的实习效果的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实习的全过程指导。我校的“三明治”专业实践施行双导师制,校内和实习单位各有一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也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实习状况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积极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指派,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实习工作安排与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实习评价。校内实践指导教师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督促学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的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能与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教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给予一定的实习指导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4.5 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效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能反映真实的实习情况,公正严格的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好好实习的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分为日常考核、抽查考核和效果评价三部分:实习期间的日常考核是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每天的出勤,按月考核实习情况,每月实习工作结束后,以月报的形式审查1个月的实习工作内容,不按期汇报实习情况视同没有参与实习,需要重新实习;抽查考核是指导教师随机的抽查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对于抽查时缺勤的学生,要求补做实习,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实践工作,否则不予参加实习成绩评定;效果评价是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实习材料,通过实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效果分析是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实习中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补充不足;此外,学生根据实习情况,也要进行认真的个人总结,反思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思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6 激励机制体系的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首先,认真的实习实践指导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为期3周的土地调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天不少于8学时的时间带同学去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周末几乎都是加班工作,从调查、测量到制图,工作量相当大,但是,到实习结束,2位指导教师能分配到的工作量只有12个学时,远不能和实际付出工作量成正比,这样的机制使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失去动力,开始慢慢转变实习策略,不再亲力亲为,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指导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分配工作量,而不是教条的按周数计算。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实践情况设定专门的实践奖学金,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实习,对于全身心投入实习且实习成果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学金和成绩的双重奖励,使学生重视实习,通过实习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5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迫切需求大量有实践经验、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3]。为了解决高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土地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转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凡文,李海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2):210-213.

[2]王h,孔凡文.基于市场需求的土地资管理专业核心应用技能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64-168.

第5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力量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尹文涛(1983-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李正(1979-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翟振东(1948-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陕西 西安 7101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职业能力发展途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Z67,项目主持人:梁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08-03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双元制、CBE和TAFE等几种典型的办学模式都是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单一投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当前,我国虽然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改进社会资本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

一、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

(一)校企合作,产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一方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对社会力量开放办学的新道路,校企合作成为新途径。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而来的,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

(二)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承担企业大学的责任

企业大学是企业集团完全所有和掌控,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机会的有效组织。“企业大学”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1981年摩托罗拉大学为标志,现代企业大学在全球迅速兴起。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员工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激励员工终身学习。我国的企业大学更多地保留了培训中心的特点,“教育”和“培训”之间的界限比较明显。

当然,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很难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条件好、产业先进的大型企业本身积聚了雄厚的职业教育资源,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企业大学具有企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实用性的课程体系,是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举办的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由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举办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由鲁商集团举办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都已经建设成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有限的财政投入根本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增长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投资多元化成为必然。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需要较高的办学成本,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职教与普教的成本比为2.48:1,高职与普高的成本比为2.64:1。与世界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存在很大的缺口。举办一所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的高等职业院校,一次性建设成本(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生活保障、师资引进)总计需要4亿元左右,运行过程中,扣除应收的学费,每年还需投入2000万元以上。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缓解一部分院校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经费、设备和人员(兼职)支持,共建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相应减少对实训设备的直接投入,从而打造办学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院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力量除了追逐经济利益之外,还热衷于对社会责任的追逐,如捐资助学。同时,社会分工的日益加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技能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走向多样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力量一方面直接承担了提供教育经费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

三、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较少,二是社会力量的实质参与程度比较低。在校企合作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训时,往往是以廉价劳动力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实训时往往参与的是“体力型”劳动,达不到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目前的校企合作水平偏低。

(二)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在诸多社会力量中,企业是目前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最多的,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却依然不足。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或片面扩大招生规模等原因,导致自身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及课程设置脱离实际、教师缺少企业背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等。有些高等职业院校虽然邀请企业员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但在最终考核时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及格,毕业论文是否完成,而无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使得双方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同时,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很多企业“只用人而不养人”,他们担心投入大量精力培训出来的员工可能会跳槽,自己不受益反受损。人才的培养周期长与追求眼前利益的矛盾长期存在,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回报,忽视了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密切合作给自身资源优化、结构调整、技术革新、产品换代等方面所带来的好处。有的企业甚至连实习的场所都不愿意提供,认为这种校企合作只是给企业增加负担,完全没有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促进企业长久发展的后劲作用。

(三)企业的营利性与高职的公益性存在矛盾

当前,我国企业在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零得益”的情况。高等职业院校对于经费的短缺,往往通过扩招来弥补,导致招生计划与企业用人需求的脱节。企业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理应从中受益,获得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但高等职业教育又具有公益性特点,办学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服务。企业以营利为目标,举办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不能获利,必然挫伤其办学积极性。

四、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在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尤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力量进入职业教育的机制、法律法规等不够健全,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针对这一状况,应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结构,以“谁受益,谁投资”为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分担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本,调动全社会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一)建立多元的投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非营利性与资本营利性的融合

社会资本投资办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独资的民办高校,二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民办高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设立各种形式的教育基金(投资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投资,适当地参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决策;二是社会资本直接投资高等职业教育,采用股份制形式,组成董事会和监理会,进行院校的管理和决策,优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治理结构。

1.吸引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以资金、设备、人员等方式,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实现校企合作。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骨干,社会资本为依托,组建区域性、专业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引导有能力的企业兴办企业大学,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通过精英式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质量。

第一,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保证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引导企业在为本集团培养人才的同时,承担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任务。同时,通过财政的办法,对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补贴,特别是对培养计划之外的学生,按人数提供教育经费。

第二,通过鼓励企业兴办企业大学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社会更青睐能适应职场环境、有丰富工作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引导企业开办企业大学,运用实用化的课程体系和便利的教学场所,引导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大学在师资、课程、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合作。

第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大学联合办学的全方位合作。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订单培养”这种低层次的合作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与企业大学进行更高层次的合作,实现就业途径、师资培养方面的合作共赢。

2.鼓励社会资本与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多种形式的办学联合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第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建设。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水平,实现多个层次的合作,从浅层次合作(实现企业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企业专家、教师方面的互访,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自身的培养方案)到深层次合作(信息共享,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邀请行业专家协助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学计划;校企合作开发务实的课程和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第二,建立校企间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制。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专业知识渊博、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或兼职老师,通过课堂授课和讲座的方式,实现企业人员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强强联合,通过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企业可以让学校教师参与到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和产品的研发工作中,提高教师技术研发能力,为学校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类人才;学校可以帮助企业工人加强文化学习,指导企业工人总结经验,多出技术创新成果等。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校企双方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和良性发展。

第三,校企实体合作。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企业对职业院校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企业的分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应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如税收激励、名誉激励等。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优惠政策,对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资本主体按一定的比例返还,办学投入计入企业的成本;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要严格执行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对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训基地给予税收优惠。同时,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按照实习学生的人数和实训时间的长短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3.创新融资形式,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项目可以探索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等广泛用于公共设施投资项目的融资形式,鼓励社会资本以更灵活的方式参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优化高等职业院校的资产结构,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引入多种模式,减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金短缺的压力,通过社会资本的引入,使高等职业教育进入社会资本市场。

(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结构

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产权制度,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治理结构的关键是明确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情况下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即建立合理的“委托―”关系,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由于资金筹措任务的加重,董事会的人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商、金融等领域的知名人士进入董事会,善于管理、熟悉教育的专家进入学校。

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校银联合,都应形成独立的治理结构和法人地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采取股份制形式,按照出资的比例组成董事会,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非营利性与社会资本营利性的融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赋予独立法人地位,把高等职业院校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开,实行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引入市场化的治理机制,以管理层的收益、岗位竞争等激励方式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产业升级呼吁高等职业教育走一条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足的,必须开拓投资渠道,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

[参考文献]

第6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应用技术本科院校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自2014年开始,国家正式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社会上企事业单位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会计学成为各行业中的热门专业。但从用人单位反映与高校相关教育教学研究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学时严重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系统,只是集中在零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上,未能体系化设置;实践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校内实训室建设陈旧、校外实训平台搭建不足;轻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校内教师接受传统教学,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企业行业教师则未能很好地纳入教学体系;缺乏较好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于实践教学评价研究少、执行弱,未能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学生专业技能不够过硬,知识应用能力不足,上手慢、认知模糊等现象严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亟须进行。要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必然要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内容分析

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向本省,辐射周边,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及行业对人才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为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既要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训练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清楚如何做,集操作、设计与管理能力于一体。

2.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分析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突出学以致用。在强化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加强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渗透、支撑,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内容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解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从而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开展形式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主要体现在层次与内容的构架上,具体包括实践内容,如课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结合这些内容的开展要求,还包括项目开展的科学安排、开展条件的建设与质量监控等。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为行业、企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应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类型,注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老牌本科高校形成差别化发展,成为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一个导向(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为导向,将学以致用、基本素质、技术应用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依据两个平台(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三个体系(学科基础及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和通识课体系),做到四个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形成“一二三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遵守规律,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的建设方面、内容,遵循一定的规律或原则开展实践教学:坚持服务实践教学一线工作的原则,坚持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原则,坚持以应用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为中心的原则,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原则。

2.以人为本,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一线工程师”,以培养技术应用技术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技术”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加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管理能力和工作专业技术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

3.全面架构,坚持协调平衡的原则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导向,内容体系是核心,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完成内容构建的条件。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缺一不可。必须兼顾并注意协调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实践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执行性与可持续性。

4.围绕重点,着力构建平台的原则

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将重点解决教学模块(基本实训教学模块、综合实训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和校外教学模块)的建立问题,以及平台(校内实验模拟实训平台、校内综合实践平台、校外实习平台)的搭建问题。其中综合实训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与校内综合实践平台的搭建是重点。只有充分发挥院校的自主能动性,将这些关键内容构建起来,才能进一步辐射、拓展至所有内容,以实现整个实践平台的建设。

(四)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要素

1.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如果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划分,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及综合应用方面。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但不能割裂,两者相辅相成。在加强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形成阶梯模式,让学生从单项专业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再到仿真模拟训练,最后到校外真实环境实践。这些阶段对于学生在实践能力训练上分段,但又有一定的交叉融合。

2.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课内实训、实训课程、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内容。各學校具体内容安排却差别较大,尤其是在实训课程方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实训课程部分应囊括独立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仿真实训课程三个层面。结合实践教学的现场性(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必须借助实训环境平台进行)与双主体性(校企合作实施教学),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多采用示范法、案例法、项目模拟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同时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必须契合社会发展与行业用工需求,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减少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能力。

3.实践教学条件

要建立现代化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学校应抓住学科建设的重点,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计划,系统扎实地对重点建设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批先进的实验室,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这既能为教师提供展现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平台,又能为学生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通过现代化实践教学支撑平台的建立,使得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验证、研究学习,探索学习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支撑平台。建设专业模拟实习系统,解决学生专业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问题。建立专业实习实训支撑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实习的系统性和层次性,积极推动实习教学方式的改变,由以“校外分散考察调研型”实习为主,转变为“校内仿真演练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

要建立拓展性跨专业综合训练支撑平台。建设跨专业综合训练系统,改变过去“专业单一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融合和知识复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与迁移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

要建立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认证平台。积极开展专业人才质量综合性认证活动,建立大众化背景下学生专业质量规格标准评价体系。开展职业认证活动,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的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与市场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动态平衡。

4.实践教学师资

良好的实践教学内容要靠实践教学师资推行。应用技术型实践教学尤为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远远超越了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于企业发展与实际能力需求的把握,并能够将这些需求体现在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才能有效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注意校外师资力量的吸纳与使用,通过项目合作等,将校内外教师队伍融合在一起,增强校企密切度。

5.质量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是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效果的检测,也是较好地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保证。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质量评价机制,要解决传统评价“缺标准、缺落实、缺主体”的三缺状态。首先,必须明确实践教学质量中的关键控制点,明确其质量标准与要求,使得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有据可依。其次,要注重评价信息的落实使用,不能将检查停留在形式上,学校可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的完整闭环——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将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反馈解决并以此循环,保证评价系统的良性、动态运作,其中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搜集同样重要。做好质量评价,还要结合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评价。将学校、学生、教师与企业都纳入评价主体范围,还可以开展第三方专项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其评价角度不同。多种评价角度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案例——西安培华学院

(一)确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会计学专业作为西安培华学院重点专业,在会计学院创建了五个一流:一流“专业”、一流“教科研团队”、一流“应用转型课程”、一流“实践教学环境”、一流“产教协同创新基地”。其建设指导思想是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转型发展为动力,以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途径,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西安培华学院会计学专业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经济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中小微企业、金融行业、国际会计、非营利组织等从事会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将具有“国际视野与交流、身心素质与健康、技术应用与创新、表达与沟通、人文素养与品德、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知识获取与自学、敬业乐群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强化应用技术型课程建设,构建了“学、工、岗、就业”一体化训练模式。围绕“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同时调整实践教学占比,实践总学分占比40%。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成,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结合其特点,将会计学专业实训项目分列为“六单项(出纳实务、会计分录与记账、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投资项目预算、纳税申报、审计业务)、四综合(VBSE财务仿真、VBSE综合仿真、企业管理及erp沙盘、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内容,旨在循序渐进地对学生专业应用技术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学院开展了“三层、五级”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基础性认知与验证性实验、职业岗位技能仿真模拟实验、校企共建产教一体实体”三个层次,“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基础性认知与验证性实验、职业岗位技能仿真模拟实验、校企共建产教一体实体、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五个级别的全方位、立体平台。这一平台既能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能与产业、行业发展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应用技术能力。

学院筹建“一个会计研究中心(会计研究中心)、三个研究所(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所、国际金融会计研究所、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所)”。项目建成后,将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信息图书资料建设、内部科研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思想智库和咨询服务中心。

(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培训和优化,采用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要求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对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工作,学院做好现有资源的整理与利用,制定有力措施,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培训与要求,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外引,根据实践教学实际需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及企业、行业一线专家,灵活聘用形式,提高队伍人员层次,扩大队伍规模,重点做好负责人的选聘与考核工作,努力保证人员配备齐全且队伍结构合理。二是内培,根据实践教学业务开展需要,有计划地培训实验教学人员,并为其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先是让实验教学人员熟悉了解学校在实验管理方面的制度,再组织进行实验教学理论的学习、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系统的训练可以帮助其树立职业观念,培養其职业道德和技能。同时鼓励教师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三是校外挂职锻炼,积极创造条件,给实验教师提供了解行业、企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机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及时了解并吸收最新知识和行业动态。这使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要切实提高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监控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学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评价教学单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与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推动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是常态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学院组织教学工作常规检查,实施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组织教学督导员和教学信息员开展教学信息的收集、分析、统计、反馈等管理工作。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估指标中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考评时,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对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在定量考评的基础上给予定性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三是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主导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技巧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其主导作用能否发挥。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能否按照教师设计的内容或模式,进行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发挥主体作用,这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反参考价值,能够多为教师教学方案的完善、优化提供建议。

四、结语

目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从确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鲜华,夏宝晖,包红霏.基于行动学习法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通讯,2011(01) 

[2] 黄荷暑,张洪,程敏.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01). 

[3] 宋亚伟.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J].商业会计,2015(20). 

第7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本次跟踪调研选择了社会关注度高、财政性资金使用量较大,涉及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州教育局、州卫生局、州人社局、州交通局、州农业局、州水务局、州工信委、州国土局、州住建局、州文化局10个部门,共计62个预算单位。采取查阅资料、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10个部门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研,重点是州级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并按季度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向州财政局和10个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1.预算收入情况。__年10个部门的预算总收入75845.4万元,其中:结余结转数8331.54万元、年初预算数40642.56万元、预算调整数26871.34万元。预算执行数74566.38万元,执行比例98.31 %。

(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预算收入68746.7万元,其中:结余结转数6208.11万元、年初预算数40428.26万元、预算调整数22110.29万元。预算执行数67470.1万元,执行比例98.14%。

(2)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补助预算调整数103.1万元,预算执行数103.1万元,执行比例100%。

(3)事业收入:事业收入预算5577.75万元,其中:结余结转数1981万元、预算调整数3596.7万元。预算执行数5577.75万元,执行比例100%。

(4)其他收入:其他收入预算1417.93万元,其中:结余结转数142.43万元、年初预算数214.3万元、预算调整数1061.2万元。预算执行数1415.43万元,执行比例99.82%。

2.预算支出情况。__年10个部门的预算总支出75845.4万元,占__年州本级公共财政年初预算总支出200808万元的37.77%,其中:结余结转数8331.54万元、年初预算数40642.56万元、预算调整数26871.34万元。预算执行数57432.53万元,执行比例75.72 %。

(1)基本支出:基本预算支出50,207.23 万元,其中: 工资和福利21,391.27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6,319.48 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0,971.36 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525.12 万元。预算执行数 42,822.35 万元,执行比例85.29%。

(2)项目支出:项目预算支出25638.21万元,预算执行数14610.18万元,执行比例56.99%。

__年10个部门“厉行节约”的各项经费实际支出2748.46万元,比上年减支471.18万元,同比下降14.63% ,其中:“三公经费”实际支出1674.92万元,比上年减支430.26万元,同比下降20.44%。

1.公务接待:__年10个部门公务接待21922人次,同比减少13985人次;公务接待费用424.07万元,同比下降39.83%。

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__年10个部门实有车辆183辆,同比增加6辆(卫生局3辆、交通局2辆、国土局1辆);公务用车购置经费381.03万元,比上年减支60.97万元,同比下降13.79%;车辆运行经费833.58万元,比上年减支72.11万元,同比下降7.96%。

3.因公出国(境):__年10个部门因公出国(境)6人次,比上年减少5人次;因公出国(境)费用支出36.24万元,比上年减支16.5万元,同比下降31.29%。

4.会议(含研讨会):__年10个部门共召开会议166次,比上年减少170次,会议经费支出266.65万元,比上年减支99.5万元,同比下降37.38%。

5.培训情况:__年10个部门共参加和举办各类培训436人(次),比上年减少625人(次),培训经费支出906.89万元,同比增加18.83%。

__年10个部门项目预算安排共94个项目,经费预算支出25638.21万元,占州本级年初项目预算经费92760.2万元的27.64%,项目经费实际支出(执行数)14610.18万元,执行比例56.99%。

1.涉及10个部门的主要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1)保障性住房项目:按照州政府廉租房建设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配套,__年全州计划建设廉租房13.95万平方米,共安排配套资金698万元,州财政局于__年6月将资金拨付到各县(市),其中:__376万元、砚山125万元、麻栗坡29万元,__17万元、丘北42万元、广南84万元、富宁25万元。从__年各县(市)对廉租房建设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看,现只拨付了配套资金148万元,其中:__17万元(全部拨付)、丘北42万元(全部拨付)、广南64万元(未全部拨付)、富宁25万元(全部拨付),其余的4个县(市)尚未拨付。

(2)

公路建设项目:__年公路建设项目资金3584.15万元,其中年初预算项目支出2415万元,追加项目预算资金1169.15万元,主要用于公路建设专项补助配套、农村公路养护和水路运输管理。一是平文高速公路建设资金2000万元,已按银行贷款要求拨付至平文高速公路公司作为注册资本金并用于平文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等支出;二是全州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300万元,州交通局以预付款的形式已下拨到4个公路建设指挥部,其中:腻平指挥部40万元,红光至老山指挥部100万元,健康至四一九指挥部120万元,西畴至铁厂指挥部40万元:三是农村公路保养州级配套资金100万元,已拨付地方公路管理处按养护计划实施;四是__至天保(口岸)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经费300万元,作为追加的项目预算资金,州财政局已将经费拨付到州交通局,由于该项目正在做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经费尚未发生支出;五是__年省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用于平文高速公路贷款利息支付;六是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经费369.15万元,其中160万元于__年12月29日拨付到__州公路管理总段,用于2015年的公路养护经费,结余209.15万元;七是水路运输安全专项经费15万元,已拨付州地方海事局按年初预算实施。 (3)水利建设项目:水利建设配套资金3000万元,州财政局于__年6月拨付到州水利水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过水司的往来账户,增加水司的现金流量),州水利水电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项目资金安排计划已全部拨付到项目县(市)水务局和项目实施单位,其中:__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1250万元(__100万元、砚山300万元、西畴75万元、麻栗坡75万元、__75万元、丘北125万元、广南300万元、富宁200万元);重点水利项目配套1500万元(德厚水库500万元、文砚平应急供水工程补助1000万元);重点水利规划编制费用250万元。

(4)农业发展项目:一是蔗区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二是农业发展专项经费700万元。两笔项目资金作为农业灾害救助资金已于2013年列支,__年纳入财政预算。

(5)卫生部门项目:一是村级卫生室州级配套资金375万元,按照每个5万元配套,__年共配套75个村级卫生室,该项目资金已按计划方案于__年7月下达到各县(市);二是__州精神病医院建设补助资金260万元,已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该项目已完工。

(6)教育部门项目:一是云南开放大学__开放学院建设经费5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已支出22.89万元,结余27.11万元;二是学前教育银行贷款贴息80万元,支出80万元;三是高中教育教育贷款还本付息200万元,预算调整数351.24万元,已支出551.24万元;四是中职教育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实训、食堂、学生宿舍综合楼建设项目1000万元(预算调整),支出1000万元。

2.其他重点项目执行情况

(1)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州人民政府于__年6月出台《__州工业跨越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__年8月25日州工信委、州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申报__年州级工业跨越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通知》(文工信〔__〕169号),州工信委已专题研究并提出了项目扶持意见,__年11月3日报请州政府审批。州财政局于__年12月30日下达资金2000万元,其中砚山1000万元、__400万元、富宁600万元。

(2)__年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0万元:州发改委于__年6月27日下达__年州级财政预算内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资计划4000万元(文发改投资[__]380号),州财政局于__年7月10日拨付4000万元到相关单位,其中:__230万元、砚山230万元、西畴170万元、麻栗坡170万元、__220万元、丘北270万元、广南570万元、富宁260万元、州级单位1880万元;__年12月31日拨付州级单位130万元;2015年2月3日拨付州级单位405万元。目前余下的465万元待分配(未见分配方案)。

(3)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000万元。__年我州应偿还省2011年转贷资金本金4000万元,州财政局已于__年5月将4000万元汇至省财政厅。

(一)部门预算收入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从预算收入的执行情况看,__年10个部门的预算总收入75845.4万元,执行比例98.31 %,其中,州教育局、州卫生局、州人社局、州交通局、州农业局、州水务局、州文化局7个部门预算收入执行比例达到100 %,仅有州工信委、州国土局、州住建局3个部门预算收入未全部执行到位。

(二)“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__年10个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州的各项要求,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__年10个部门“三公经费”实际支出1674.92万元,比上年减少430.26万元,同比下降20.44%,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39.83%、车辆购置费下降13.79%、车辆运行费下降7.96%、因公出国(境)费用下降31.29%。

(三)部门预决算信息面公开。根据国务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决策部署和《__州地方

预算信息公开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10个部门已全部在本单位的门户网站和政务信息平台上向社会公布了__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信息、2013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决算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四)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列入跟踪调研的部门在预算跟踪调研过程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分析部门预算管理和执行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部门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细化。10个部门编制年初部门预算时,只编制财政拨款补助收入项目,未编制预算外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事业单位经费收入等项目,预算编制不全面、不准确,同时,部门编制预算的主动性不够,部门预算约束力不强,既不利于更好地实现部门目标,也不利于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部门项目支出进度不均衡。__年10个部门的项目平均支出进度为56.99%,项目支出进度低,支出进度不均衡,10个部门只有州卫生局和州国土局2个部门的项目支出进度达到100%,州工信委、水务局、州文化局3个部门的项目支出进度低于50%。支出进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份项目资金下达较晚,增加了部门年终的结余结转。如,州水务局项目支出进度仅为31.22%,其原因是德厚水库项目专项资金6932.06万元到年底才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只能结转下一年度。

(三)部门年末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__年10个部门的年末结余结转资金达17133.85万元,比2013年增加8802.31万元,其中年末结余结转资金较大的部门是州水务局7423.57万元、州教育局4473.12万元、州农业局1986.08万元、州人社局976.42万元、州住建局780.1万元。

(四)预算信息公开不全面。在预算信息公开过程中,有的部门没有按照中央和省州的要求及时、全面公开预算信息。公开的项目支出内容仅局限于按预算科目统计的类、款、项,比较笼统,未公开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绩效情况。

(一)严格预算编制,强化部门预算约束。预算部门应根据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按照全口径预算的要求,把部门全部收支纳入预算编制和管理,认真编报部门预算。要按照报州人代会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执行,严禁超预算安排支出,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要加强基础数据建设,改进预算编制方式,增强年初预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结合部门职能,提前组织项目申报和评审,推进项目库建设,建立“目标、措施、项目”相联系的预算编审体系。要从项目的立项和申报、项目管理及审核、项目支出预算的核定和实施、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规范和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加大项目支出进度,减少项目资金结余结转。要加大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监督检查,大力推进绩效管理,把资金使用效益作为预算编制、考评的主要指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各预算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州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和有关要求,继续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行政支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接待标准,严格控制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总规模,确保“三公经费”支出不突破年度预算。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三公经费”的专项审计,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杜绝乱开乱支和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

第8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中国游戏正处于发展阶段,游戏专业制作人才紧缺,游戏专业教育相对薄弱。本文论述了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及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明确了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采用了从艺术设计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职业素质及技能等多方面设置游戏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游戏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键字:游戏文化;游戏美工;游戏设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崛起,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政府的大力支持,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游戏专业测评运营、游戏专业人才培训、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开发、TV游戏开发等游戏产业链中产生了全新的投资项目,游戏职业是数字娱乐领域最具潜力的职业。而在游戏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培养游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游戏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高等职业艺术学院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培养市场急切需要的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游戏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游戏艺术设计人才”方面起到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

“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行为模式,规则条件,身心娱乐及输赢胜负的一种现代娱乐形式。游戏开发是集游戏策划、游戏程序设计、游戏美工设计、游戏音效、游戏运营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产业。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我们就能明确艺术院校游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游戏开发团队的职业划分为:

从职业结构分析来看,游戏开发制作是由多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

游戏策划是一个高素质职业。游戏策划者的主要任务为进行游戏框架设定、游戏数据调配和平衡、游戏策划管理、系统分析及软件规划等。他对职业的要求是应具备市场的调研能力,对系统工程的操作能力,对程序、美术、音乐的鉴赏能力,对游戏作品的分析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程序设计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主要任务为游戏引擎设计及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等。游戏程序设计者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

游戏美工设计在游戏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游戏片头动画还是游戏,都离不开美工设计。游戏美工主要任务是根据策划的构想和要求进行游戏中的原画设计、模型设计及特效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师应具有深厚的美术绘图能力、扎实的绘画功底、良好的色彩感觉及创新设计意识。还应熟练使用2D及3D等软件。

游戏音乐创作者主要任务是根据游戏风格制定游戏的音乐。游戏中配以令人感动的音乐或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来烘托游戏效果。

游戏测试与支持的工作是测试游戏的品质优劣、测试运行错误以及游戏的服务器承载量等。

综上分析,将游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总结出来,即游戏开发的三大要素。游戏的筋骨:游戏策划。游戏的血肉:计算机技术。游戏的服饰:美工与音效。充分发挥和整合这三个要素,是游戏制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游戏开发人才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对于高职艺术院校游戏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培养游戏开发人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艺术类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主导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理性思维”,是指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尽量地反映客观现实,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理性思维”往往被认为显示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二为“感性思维”,是指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能力。“感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人类的感性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感性思维”一般是艺术工作者的意念特征。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以“感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创作,逻辑推理的能力显得不足,所以要艺术院校中培养出能懂艺术设计又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音乐等的综合应用人才是十分困难。从与国外艺术院校的交流情况来看,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游戏动漫设计院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将培养游戏美工设计人才作为艺术学院游戏设计方向的主要培养目标。所以在游戏行业中,将游戏美工设计作为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

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游戏美工的开发和设计,重点放在游戏美工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上。我们将游戏的UI界面设计、游戏场景美工设计、游戏角色美工设计,游戏动作美工设计和工作流程等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量地做到直接与产业接轨,更快的适应针对行业中的各种工作。

3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

3.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设计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任何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设计与艺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若没有深厚的美术基础,纯公式化的设计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赋予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在游戏美工设计中的审美、直觉和想象等思维特征都孕育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游戏美工设计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就是美术基础。游戏场景原画设定,游戏角色原画设定及角色造型等是游戏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游戏美工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形体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游戏场景及角彩的认知和应用色彩表现的能力,以提高美学修养。(学生作品图1)

3.2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训练

游戏设计更有赖于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游戏是通过绘画艺术来诉说故事,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故事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新的视觉空间,游戏中的场景及角色都需要游戏美工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各类图形设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这要求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还应具备各类计算机图形软件的应用能力,使游戏美工设计者成为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3DS MA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游戏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游戏角色、动画及场景,也可以设计出特殊效果,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游戏设计公司使用的三维动画软件;Photoshop是用于游戏美工材质贴图处理的基本平面设计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类计算机软件课程的课程设置,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

3.3提高职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游戏设计是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各款游戏的不断推出,电子游戏已经形成独特的游戏文化。一位好的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工基础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还必须了解玩家的心理及玩家的期望,使得绚丽的游戏场景画面及生动的游戏角色设计能够极大地吸引玩家,进而动心去玩这款游戏。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中也应设置如“游戏设计基本原理”、“游戏艺术设计概论”等课程,更好地了解玩家对游戏的所思所愿,使游戏场景及角色设计更贴近玩家心理需求。

游戏美工的任务是创造出游戏所有的视觉元素。目前游戏从网络游戏发展到次时代游戏,无论是游戏场景还是游戏玩家手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重。游戏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游戏角色概念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游戏特效设计、游戏UI界面设计等课程。

游戏场景一般是指游戏角色之外的一切物体,游戏中的主体是游戏角色,它是玩家主要操控对象。游戏场景是围绕在角色周围与角色有关系的所有景物,是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课程不仅仅是进行游戏场景各元素的美工制作,更重要的是注重游戏场景所在时空关系,游戏场景营造的情绪氛围等游戏场景设计的概念和思想,只有这样设计的场景才能营造出一个虚拟又接近于真实的游戏世界。(学生作品图2)

游戏角色就是在游戏中能够被玩家操控并具备全部或部分生命特征的生物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总是要扮演某个角色,角色是影响玩家带入感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游戏角色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性格特征、角色背景。除此以外,在游戏场景中还有非玩家控制的角色NPC,这些NPC不仅可以和玩家交流,还可自己在某个特定场景中交互,目的就是营造一个气氛,使玩家更容易被带入到游戏中。在游戏角色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游戏角色属性的设定,体现游戏角色在游戏中的生命特征,思想特征。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游戏角色不仅仅是用3D和PS软件来制作游戏角色模型和合理的布线,而且要设计出具有生命的游戏角色。(学生作品图3)

游戏美工设计中的UI界面是玩家与游戏之间的沟通渠道,这一点往往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虽然游戏UI界面并不是游戏的内核,但只有通过游戏UI界面玩家才能够控制游戏,因此对游戏来说,UI界面决定了游戏的大部分内容。在游戏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从设计人性化界面设计、简化控制模式、避免游戏界面干扰游戏显示区域几个方面来考虑,更要注重UI界面具有一定的游戏风格,使玩家进入游戏界面就被带入游戏的氛围中。

游戏动作制作是游戏美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的形象及行为特征是通过角色的动作来表达。目前实时动作捕捉仪给动作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对于街舞和运动

类游戏动作制作应用实时动作捕捉仪真实地记录下每帧动作表现。但对于一般的非街舞和运动类游戏来说,应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来调制游戏动作还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行走、奔跑、攻击等动作都有游戏的特殊表现。游戏动作应具有的游戏感,游戏角色动作要求自然协调,但又不同与真实行为,更不同与影视动画中的动作表现,这就是游戏感给游戏制作人的新思想。所以游戏动作设计课程不但要学习骨骼和蒙皮的技术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游戏角色设定的属性特征。

游戏特效设计,每个游戏公司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它与游戏引擎的功能密切相关,许多游戏引擎带有游戏特效编辑器,也有许多公司用三维设计软件结合他们自己开发的特效编辑器制作出精美的游戏特效。目前大多数游戏公司仍然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游戏特效。所以游戏特效制作课程以三维设计软件作为制作工具来进行游戏特效的制作。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游戏特效设计、特效贴图的绘制及特效的基本动画。要结合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游戏角色动作及剧情等来设计特效效果,并应用平面设计软件绘制特效贴图。

3.4与游戏公司紧密结合,加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

游戏场景、角色、动作、特效等是游戏美工设计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构成一款游戏的一件精美服饰。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游戏项目综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游戏设计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在游戏项目设计中,聘请游戏公司的资深美工设计担任课程的设计及指导教学工作,选用游戏公司现行或以往的游戏美工设计项目作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内容,并与游戏公司联合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游戏公司的美工设计之中。

4结束语

游戏美术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艺术是整个游戏的灵魂,是视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关键,也是大量创作内容所在。技术是基础,是整个游戏的载体。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把梦幻般的虚拟世界展现出来。游戏美术师游戏艺术的创造者,对知识结构与游戏艺术的理解将最终决定一个游戏美术师的发展道路。所以只有充分分析游戏设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及职业,明确高职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美术绘图能力、游戏艺术设计思想,并掌握游戏美工设计技能和方法的游戏美工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霆. 游戏艺术工厂[M]. 兵器工业出版社.

[2] 张涛. 3DS MAX 游戏美工设计风云[M].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第9篇:投资项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选择

Abstract:Current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ervice trade has made it a bigger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world trade volum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ervice trade is well accepted all over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gaining advantage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paper holds it an important strategic option for China to develop the native service trade thereby improving the foreign trade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pision.

Key words:service trade;policy;choice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参与国际分工能力的重要举措。当前,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

一、发展务贸易急需更好的政策环境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未来几年服务贸易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目标是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2.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

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

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