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农村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发展趋势

第1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国外农村金融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解析 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误区解读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与建议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下的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的理论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戴相龙. 回顾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J]. 中国金融, 2010,19: 28-31.

[3] 王松奇. 简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J]. 银行家, 2012,2: 4-5.

[4] 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背景: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回顾[OL]. http:///jrzg/2012-01/08/content_2039093.htm

[5] 宗少俊. 风正一帆顺——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有感[J]. 农村金融研究, 2007, 2: 25-26.

第2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背景;农村文化;发展趋势

一、新时期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现状

由于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刚刚开始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也处于起步阶段。

1.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如东北地区盛行“二人转”、华南地区则以舞狮表演。但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

2.场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设立文化站,或者仅仅是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

3.专业性较低,产业规模小。农村文化产业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而目前大多数农民仍主要通过从事农业生产获取生活来源。农闲时期,很多农民则选择到城市务工,只有较少的农民业余性地从事一些文化产业活动,如工艺品制作、舞蹈排练等,专业性较低。并且多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缺少对外合作,导致产业规模小。

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文化产业重视程度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文化产业发展亦如此。大部分人认为只有在城市才有文化产业,只有城市才能够发展文化产业,甚至将文化产业等同于城市文化产业。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措施,但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到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上,而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不重视,没有出台相应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扶持预算安排。

2.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条件差。城乡公共服务分配的不均等,导致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制约了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公路、电力、广播电视、通讯等建设滞后。例如,我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用来发展文化产业,但是由于其主要分布在交通闭塞的山区,基础设施的落后致使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条件不能满足,导致文化产业发展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较好的发展也很难实现“走出去”的目标。

3.农村文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首先,基础薄弱的农村经济难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和支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决定农村经济在较短时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农村文化发展受农村经济制约的现状将持续存在。其次,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发展形成挤压。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城乡文化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挤压,呈现逐渐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物质、财政资源的城市偏好、农村文化人才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最后,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困难重重。近年来农村文化的断裂使生活其中的农民越来越成为“无根”的草民,致使农村社区赌博、吸毒、封建迷信活动等不良现象丛生。

4.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例如,农村舞蹈的编排、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都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普遍偏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十分有限,不能将自己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而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水平等条件限制,使很多优秀的、精通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集中于城市中,而不愿意到发展空间更大的农村来。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农村文化产业规划、研究机构,使一些有意愿致力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没有稳定的职位安排,导致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三、新时期背景下农村文化的发展趋势

1.队伍数量将不断增加。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观念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狮舞队、腰鼓队。在南宁市的一部分镇,富裕起来的农民会自己出资聘请专职老师来进行教学,广场舞、舞扇、舞剑等舞种,在农村也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目的,只为健身乐呵。

2.作品质量将不断提高。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农民群众从简单的、粗糙的田坎拍打起舞,发展到场面恢宏、声势浩大,编排精细的大型舞、广场舞;由低俗的、带有封建色彩的笑语,变化到有较高文化品位、文化艺术高雅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由简单的讲民间传说,俗语、谚语变化为讲评书、小品。由于见识面的不断扩大、文化素质修养和自身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学会,而是要学好。这种变化是由单一性、低层次向多样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变化,并且是一种长时间内持续的变化,只要有差距,这种变化就会不断地发生,这种动力使参加的群众更广、社会性更强,影响面更宽,为社会发挥的作用更大。

3.内容上将不断更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上从简单的、单一的活动,变化为以乡、村、户三级文化网络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内容极为丰富的展示活动。现今,这些群众文化把经济贸易、科技交流、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以更新、更美的形式渗透在活动之中。现在的群众文化活动又贯穿着历史的演变,传承着好的内容,把历史流传下来的群众文化,形式好的在内容上更新,内容好的在形式上变异。如:玩龙、舞狮,从古到今一直流传,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表现的思想内容已截然不同。过去舞龙,是一种图腾崇拜的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具有迷信色彩。今天舞龙,则以代之龙腾虎跃、振兴中华的内涵,象征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赋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内容。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上的变化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全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发展农村文化,让先进文化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开花,需要立足乡情民意,反映时代特点,迎合农村文化发展的趋向,以人为本,重在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秦海燕. 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 2011(04).

[2]成冉. 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2).

第3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对风险管理、经营管理等期望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让内部审计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端服务提供者。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

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制度,而银行本身也积极架构了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1.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为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行为,银监会在2006年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该指引明确了了内部审计的职权等事宜,随着银行业得分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2013年,银监会又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予以了强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了指导,也规范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行为。

2.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首先,从审计机构来看,农村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审计部或者(稽核)审计部,实践中一般是在总行设立(稽核)审计部,这一部门在职能上向董事会以及稽核委员会(如果设立)负责,但在行政上则对行长负责,在分行则成立审计部门。其次,从审计的内容来看,内部审计主要关注的是业务经营、信贷资产资料、经营风险等,当然,这种审计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移动而变化。再次,从审计的手段来看,当前内部审计已经充分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审计活动。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基本趋势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其内部审计内容将不断拓展、方法将不断创新,并进而导致其职能定位发生改变。

1.内部审计内容的发展趋势。在强化公司治理视角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内容将需要突出5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积极开展维护股东权益的经营管理审计,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控制好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其次,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必然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活动的效率、效益等进行审计,而不是简单的合规性审计。然后,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针对金融业务创新、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空间的拓展等新的经营形势,农村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展以风险识别、控制和化解为导向的风险审计。再次,积极开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分支行领导干部调离原工作岗位等事项发生时,要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最后,积极开展运行缺陷审计,包括流程等方面的缺陷,通过缺陷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内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的方法面临多重创新。首先,内部审计信息化趋势明显,农村商业银行通过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有效的收集商业银行的各种数据,审计人员通过终端操作能够实现非现场审计、审计内控评价、知识库管理等操作,而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展现场审计,这就提高了审计效率。其次,基于大数据的内部审计方法得到推广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不再简单的局限于某一重点领域或者重点产品审计,而是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找出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而分析其可能导致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依靠经验、依靠抽样审计开展工作的模式,转而更为依靠数据分析等为基础的审计模式。

3.内部审计战略职能定位的改变。在传统的模式下,内部审计更多的是执行一种监督职责,但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能力的提升,开始朝着审计咨询服务的方向发展,即通过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的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内部审计通过数据挖掘、历史经验总结、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能够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能够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因而其战略职能定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三、农村商业银行把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提升审计水平的思考

把握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着手,推动内部审计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组织管理积极应对内部审计变化。首先,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发挥内部审计功能奠定基础,农村商业银行要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加大内部审计垂直管理力度,尽可能的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便于内部审计部门更为可观的对银行经营活动等进行审计。其次,要科学内部审计定位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农村商业银行要改变传统理念,积极树立内部审计服务发展的理念,通过内部审计为银行决策提供参考,实现银行价值的增值。

2.加大投入积极强化内部审计支撑平台。首先,要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投入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和内部审计软件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从内部审计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开发能够为内部审计提供支持的软件。同时,有条件的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聘用软件开发人员,针对内部审计中一些特殊的业务开发软件模块,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其次,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根据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积极加大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等投入,不断充实、强化对市场数据的掌握,并深入挖掘数据内部信息,为内部审计提供经验借鉴,同时更好的发现银行内部隐藏的各种问题。

3.积极构建内部审计人才支撑体系。首先,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才培训方案,通过轮流培训等方式,让所有的职工享有培训的机会。此外,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除单位内部组织各种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培训外,还可以外派职工到高校等单位培训,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利用薪酬激励等激励模式,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进入审计队伍,以提高审计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二、中国农村金融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第5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1 江城县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分析

从2002年至今,江城县已累计完成农村节柴改灶5047户,沼气用户7519户,受益人约30000人。目前,三国庄园等一些大型种养殖场中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已开始起步。同时,农村太阳能的推广使用也已形成规模,2009年至今,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建设2914套,农村群众长期以来的洗澡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下一步还计划在农村开展炒茶灶等节能改造工作。随着地区新能源工程不断展?_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多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仅需要前期建设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后期的维修、运转资金作为保障。目前,江城县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资金主要依赖于省级政府投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困难。政府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新建项目,对于已建项目运行和维护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切实保证,出现了重视项目建设,轻视项目养护的现象。针对资金不足的现象,省级政府部门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制定人性化的优惠政策,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投资和个人投资,扩大资金的投入渠道,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建设完善的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大中型项目必须在进行充分的评估之后才能开工建设,确保每一个建设项目都能正常的运转,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技术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农民群众是农村能源利用的主体,而农民群众的专业素质不高,对技术认知程度不足,农村能源建设和利用工作常常受到影响。如果农民群众缺乏正确使用和维护沼气发酵池和光伏电池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如果这些技术问题得不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会影响到农民群众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针对这种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建设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交流各县市沼气工作经验,通报各市沼气进展情况。在沼气工程和光伏太阳能工程建设重点镇村、企业,组织举办沼气使用与管理培训班,传授日常应用、维修及安全使用知识。同时,加快沼气合作社和太阳能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沼气站、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市环能站三级沼气建设管理服务网络。

1.3 农村能源利用模式比较单一

尽管最近几年、江城县积极发展新能源工程,沼气和太阳能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主要以秸秆气化、液化和秸秆生产沼气为主,能源利用模式比较单一,依然存在大量秸秆丢弃和燃烧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将农村沼气建设与优质米产业、烤烟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设沼气,使用优质的沼液、沼渣肥料,提高稻米、蔬菜品质,有力地促进优质米产业优化升级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同时,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积极发展“猪―沼―稻”、“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猪―沼―药”能源利用模式,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 农村能源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2.1 电力消费速度增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电力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家庭中的家用电器,特别小型家电的数量显著提升,居民生活做饭都使用电能,这就大大增加了农村供电网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结合地区能源优势,强化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加强技术研究,实现并网供电,缓解供电系统的压力。

2.2 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江城县光照资源充沛,可以借助光伏太阳能工程,在农民群众中积极推光伏电池板,利用光伏电池板发电。同时为了解决农民群众洗澡问题,可以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一组太阳能热水器成本在2500元左右,使用周期为10年,能够满足一户群众10个月以上的热水需要。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太阳能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6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二、中国农村金融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第7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财产保险;保险市场发展;保险意识

[DOI]10.13939/ki.zgsc.2016.03.088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农业、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农业种植受天气影响大、农村居住保障制度差、农民日常生活环境差等因素使得农民的财产时刻存在着较大的损害风险,每年农村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种植、养殖损失、居住财产损失高达两千亿元人民币以上,因此农村需要构建更为合理的财产保险制度,以此来保障农民的财产安全,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意外事件的过大冲击。为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为了提高财产保险在农村市场的开发,有必要对农村财产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据此来加大农村财产保险的推广力度,更大范围地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1 农村地区推广财产保险的重要性

1.1 更好的抵御农业灾害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农作物收成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大面积减产都会在部分地区发生,即使有政策性的农业保险赔付,但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灾害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能够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商业财险作为农村市场的有效补充加以推广,农民的收成将很大程度上得以稳定。

1.2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性

农民的收入来自于打工和种植、养殖业,而主要财产以房产、车辆以及存款为主,养老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体系难以全部覆盖整个农村,而在财产保险方面除政策性农业保险外,其他商业性保险基本无覆盖,一旦出现意外事件就会导致农民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如果商业财产保险能够在农村市场加大覆盖,则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稳固,意外事件对农民生活质量的冲击将进一步降低。

1.3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

当前城市商业财产保险市场已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但是农村除政策性保险外,商业保险市场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农村对商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以及农村近些年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商业保险在农村推广奠定了基础,因此推广农村财产保险是立足于农村实际需求前提下的保险市场自我扩张需求的表现。

2 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现存在问题

2.1 农业财产保险制度不完善

国家于2012年颁布了《农业保险条例》,该法规将农业保险定位为有国家补贴的商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由于该条例是政策性的,每年由中央,省,地方和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来分摊保费,农户可以交非常少的钱就可以获得基本保障,当前中国所有乡镇都有政策性保险覆盖,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业以及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养殖业。但是当前政策性品种的保障金额达不到农民的需要,需要配合商业险的保险来补充。但是农村特点往往是多样的,各级政府补贴的是大宗,而部分农民自己有特色的往往得不到补贴,有需求无市场。因此国家层面针对农业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还需要商业性的财产保险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2.2 农村财产保险经营主体缺乏

当前农村的保险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网点较少,农村认识到财产保险并选择财产保险的机会甚少,农村市场主体的匮乏使得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缺少足够的竞争氛围,因此在服务质量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提高。农村财产保险的风险高、索赔范围广,因此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接触高风险的农业财产保险,对农民而言,过高的财产保险同样不能接受,这就导致收入较低的农民不愿意参与财产保险。

2.3 农民的财产保险观念滞后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政府仍存有依赖思想,认为大的风险有国家承担、政府救济。由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时间短,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加之保险宣传缺乏深度与广度,农民对此缺乏深入的了解,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错误认识,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存有疑虑。再有乡镇企业虽然存在众多险患,但由于长期产权制度不明、政企难分,经营承包者一味追求暂时的效益,对职工人身风险、产品责任风险、企业财产风险存有侥幸应付心理。

3 构建我国完善的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对策

3.1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靠法律的强制约束力,不能仅靠政策的引导作用。政策和法律相比,容易受国家政治、经济等情况变化的影响,随意性很大。政策的随意性使得制度安排随时都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农村财产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和保护制度,它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从国外农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乃至农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视角来考察,农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完善的体系,其立法的意义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农业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在《农业保险条例》的基础上,构建能满足农村保险市场符合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3.2 坚持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其他互助互保形式并存

以财产保险为主的农村商业保险在经营体制上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现状,要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机制,就要允许多种形式的财产保险经营主体并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推动合理竞争,才能促进农村财产保险的发展,才能保障农民财产的安全。发挥国有保险公司在农村业务规模大、具有从业经验的优势,发展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和人队伍,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开发适应农民需要的险种,开辟新的市场。并允许地方政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互助合作保险,提高农民互助互保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保险市场更加丰富,更加在保障农民的权益以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改善保险服务。

3.3 提高农民财产保险意识,提升农村财产保险服务质量

向几亿农村人口传授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小生产者的思维定式,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农村保险普及率有所提高,我国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农户将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的单位。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较分散,因此对保险知识的宣传难度大,农民对财产方面有经济补偿需求,危机共济的功能对农民的安居乐业是一种长效机制,但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向几亿名农民普及保险知识,逐步增强他们的保险意识,彻底根除其小生产的思维定式,起着积极的意义。

4 结 论

综上可知,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既需要考虑到农村对财产保险的实际需求,又需要考虑到农民对财产保险认识不足的现状;既要考虑到财产保险推广农村市场的巨大利益,又需要考虑到高质量财产保险对农村生活稳定的重要性。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开发符合商业利益的需求,但是其开发的前提是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稳定性,提高农民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在农村财产保险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要本着长远规划、农民与国家利益优先的原则,以服务农村的意识来开展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丽焱.关于财产保险的市场分析[J].中国经贸,2015(7):55-56.

第8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 现状与问题 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二是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改革以来,几家主要银行都大批撤出了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与此同时,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建设没有跟上,造成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困难。三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经营传统的信贷产品和商业保险产品,而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而一些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由于金融服务比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是潜在风险较大。四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结算体系落后。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电子化、票据化基础设施研发和建设不足,覆盖的地域范围小,便捷化程度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农”服务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的经营背景及现状的分析与比较,为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裨益乡民,较好辅助“三农”政策的执行,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相关风险补偿核准规划。通过财政部门等尽快偿还原拖欠农信社的相关贴息,同时剥离先前由于政策性原因而导致的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应完善农业部门的信用评级制度及相关部门的贷款担保机制,控制农业贷款的可能性风险及损失。

2.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在引导农村信贷资金回流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要为抑制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提供制度性保证;二是要合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农村资金高效率地转化为农村投资。增加对当地经济信贷投放较多的金融机构再贷款额度;鼓励邮政储蓄资金参股农村信用社,投资设立农村小额保险组织,试办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来源。

3.制定《农业投资法》,规定县域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或购买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建议以县为单位,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贫困县免除所得税和营业税,非贫困县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加强对县域资金流动的监测和预警,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资金比例,通过运用差额准备金制度,对上存资金比例过高的金融机构可以提高超额准备金比例实行缴存,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4.发展农村社区基金和小额信贷机构,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近年来农信社改革的商业化趋势不断强化,一批农信社将撤离偏远落后地区。这种趋势无法逆转,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农村社区基金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弥补农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5.改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环境,重点是完善农村经济基础条件,提高农户和农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经济运作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带动其他担保机构的发展。要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增加农作物收益权、权利质押,同时保护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探索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根据“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解决农民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

三、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体系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美国农村金融体系来看,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建立起了支持农村建设资金循环的长效机制,较好地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利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下一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线。

1.要鼓励金融组织创新,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

要按照农村现实和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培育和发展商业性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条件许可的地方可建立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鼓励引进国外农村金融中的专门为农业设计的金融品种,以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2.对现有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明确功能定位

农信社要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办成商业上可持续、主要服务于乡(镇)、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要结合股份制改革,通过机制和体制的转换,充分发挥农业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优势,切实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

3.加强政策引导,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用市场化利率覆盖其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章奇.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多元思考.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7).

第9篇:农村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沼气利用;环境治理;生态农业;物业化;集中供应

收稿日期:2012-0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环保资助项目;中南大学2011年度米塔尔学生创业资助项目(编号:11MY20)资助

作者简介:陶庆斌(1991―),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大学生。

通讯作者:伍晓赞(1982―),男,湖南长沙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环保公益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2-0009-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农村能源的短缺、环境污染和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沼气、作物秸秆及林业废弃物利用等生物质能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治理农药、化肥和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和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沼气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养殖和种植业的资源循环链条。沼气利用在能源供应、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为了解沼气利用在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中的具体作用,总结沼气利用推广经验以及发现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笔者深入到包括金龙村、金塘村在内的多个湖南省省级示范村进行了调研。

2 沼气利用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质就是建立一个与人类生存相和谐的经济、高效的农业生产循环系统。沼气利用正满足了这一要求,通过提供有机肥使种植、养殖相互促进,能量循环多级利用,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户型沼气池中的沼渣和养殖区的畜禽粪便可掺入生物垫料在贮存堆沤场发酵变成有机肥料。这种有机肥不仅具有速效、营养能力强、养分可利用率高、自然环保等优点,而且能够增强作物抗旱、防冻能力,同时还能改良土壤。这些有机肥料深受种植大户和蔬菜基地的欢迎,金龙村的农户除去自家用于种菜,种田外的其他有机肥料全部以600元/t的价格卖给当地蔬菜公司。由于有机肥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各公司竞争收购,并且收购价格有上涨趋势。

金塘村建有肥水配送工程。养殖户的养殖粪水进入到氧化塘中发酵处理,然后将在氧化塘中经过处理的肥水通过肥水配送工程中的沟道输送到种植园和蔬菜基地,然后利用喷灌和滴灌的方式将肥水施予种植物,从而达到了高效施肥以及环保安全的效果。

可以看到,沼气利用能为生态农业提供优质和充足的肥料,极大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又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就业岗位,改善了农村的发展方式。

2.1 户型沼气池可以处理部分生活垃圾

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都采用的是“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市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即农户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存放,垃圾大致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详见图1。可回收垃圾出售给废品回收中心;有害垃圾由村里的保洁员负责集中收集,由乡(镇)负责统一运送到专业处理中心;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放入家门口固定的垃圾存放处,村里的保洁员负责将其运到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垃圾运送工具为人力拖车或者小型农用机动车。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对垃圾进行压缩后再用封闭式自卸车运送到县(市)的垃圾处理场或者垃圾发电站。

包括蔬菜蔸叶、瓜果皮、剩饭剩菜以及鸡鸭鱼等动物内脏在内的有机垃圾是可以通过入户型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处理的,同时产生沼气。户型沼气池是指可制取满足一户4~6口之家生活所需沼气的厌氧发酵装置,其容积一般在6~10m3并配套有贮气池。这样,生活垃圾在源头就通过沼气池的处理实现了减量化。

2.2 “户型沼气池+四格小池”系统可以处理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水

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家庭洗涤污水等。厕所粪尿因含有大量病原菌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家庭洗涤污水也因含有磷等元素成为导致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户型沼气池+四格小池”系统可以处理生活污水,即通过将厕所粪尿通过管道引入到户型沼气池中厌氧发酵进行处理,而把家庭洗涤污水则引入到“四格小池”中进行处理。“四格小池”是由金塘村提出的一种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了沉淀池、消化池、废水池和人工湿地4个部分,利用沉淀、过滤、净化等处理技术,消除有机质,使各项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由于厕所粪尿无法为户型沼气池提供足够的原料,所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需要养猪等畜禽或者从养殖场托运畜禽粪水以满足沼气池发酵所需。因此,户型沼气池对于户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3 “大中型沼气工程+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处理中大型养殖场畜禽污水

中大型养殖场畜禽污染源主要是畜禽粪便和粪尿污水。通过机械强化发酵制肥法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即将畜禽粪便先堆沤干化一段时间,然后利用快速发酵机来加速干粪发酵生产出有机肥。然而,在冲洗清理养殖区时产生的大量的粪尿污水由于发酵效率低一般都直接排放到田间,造成了农村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有碍于新农村建设,也必将带来企业的经济损失和限制可持续发展。

粪尿污水的发酵效率低和户型沼气池容积有限等因素导致粪尿污水不能采用户型沼气池处理。湖南百宜原种猪有限公司采取了“大中型沼气工程+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畜禽污水。该中型沼气工程建有600m3沼气厌氧发酵池和两个100m3的储气池以及配套了发电装置,年处理粪尿污水2.2万t,产生沼气9.9万m3,年发电10.3万kW•h。该公司在养殖区布满管道用于输送粪尿污水到沼气池中。粪尿污水在沼气池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沼气,还包括沼渣和沼水。这些沼渣和沼水不能像户型沼气池那样大部分存留在池中,大中型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渣和沼水必须及时排放出去,将其排放到人工湿地中,通过沉淀、厌氧和净化等处理达到标准后排放。人工湿地是一种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通过人工在不同材质、不同粒径配比的基质填料上种植特定的净化植物,形成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使植物根区及根网带形成富氧区,促使床体内微生物大量繁殖,通过微生物生活动的分解和和植物的吸收吸附及分泌物的杀菌等作用,使污水得以净化。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与养殖场的粪尿污水量有关,处理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3 沼气利用发展趋势研究

3.1 沼气后续服务将朝物业化发展

沼气池的原料可以来自农户自家养的猪等畜禽的粪便污水或者周围养殖场的畜禽粪水。调研发现一般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户不愿意养猪而是从周围养殖场托运畜禽粪水用于沼气发酵。深入分析可得,如果将该种供料模式推广,由公司来负责各户的沼气池供料,这样将极大方便农户利用沼气,从而打破“只有养猪才能用沼气”的传统,使沼气利用愈加方便,该模式统称为“沼气物业化管理”。

沼气物业化管理是指沼气池的管理者按照合同或者协议、管理标准、规章制度等对沼气池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和维护以及供料,保证沼气池的常年正常使用。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具有一般物业管理的特征,即系统性、长期性和效用性,同时又具备沼气行业特有的属性。

沼气物业化管理可以通过沼气服务公司来实现。沼气服务公司的重点是对沼气集中性建设、规模化发展的地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其基本任务包括现有可再生能源服务网点中沼气服务方面的所有工作,以及物料供应,即建设沼气池、后期维护和维修以及沼气池原料的供应。物料供应就是公司为没有原料或者缺少原料的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同时定期的清理沼气池中的残渣。也就是说农户不用管沼气池的任何事情,只要打开厨房里的灶具开关就能正常使用,像使用煤气一样的方便,沼气的管理全盘由沼气服务公司负责。

3.2 沼气利用将朝大中型集中供气发展

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不仅能够为周边农户提供生活能源,而且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调研也发现,金塘村所建设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其初衷是为治理当地畜禽养殖污染而湖南百宜原种猪有限公司的大型沼气工程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沼气集中供气可以由政府主导,也可以由企业主导,但在一定程度来说,企业主导将是沼气集中供气行业的活力更强。从全国来看,北京、济宁等地区已经建设了多个大中型集中供气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技术方面来说,沼气集中供气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可借鉴的地方比较多。从发展前景来说,在广大农村的市场是不可估量的。

4 对策与建议

4.1 出台优惠政策保证沼气利用

目前,以政府主导的沼气服务体系存在着加重政府负担、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要想在新能源利用领域有所突破,那么政府就必须要放宽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向沼气利用行业进军。放宽政策就是能够整合当前的服务网点,或者直接由企业接管。其次,要从政策保障企业资金的顺利流入到沼气行业中,并且鼓励居民接受由企业提供的服务;最后,政策应该还能保证业务合同的签订以及减免一定的税收,以鼓励企业积极投资于沼气利用行业中。

4.2 鼓励青年在沼气服务行业创业

当前各地正在竭力发展可代替煤、天然气的新能源。作为重要新能源之一的沼气也在快速的发展,因此沼气服务行业是有着光明前景的行业。现今的沼气后续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当政策有变时,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不应该错过这样一个好的创业机会。

沼气服务公司具有与政府协同性强、投入成本低、劳动力需求大等特点。青年人在创业时要考虑能否得到政策的支持,能否有足够的劳动力这两大问题。另外,以企业主导的沼气服务公司目前还不多,在企业管理方面可借鉴性的东西挺少的,需要在创业过程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4.3 鼓励企业在沼气集中供气行业投资

由于沼气集中供气行业适宜于在沼气池建设量少的地方发展,而目前在中国广大农村大部分地区的沼气池建设都不太完善,所以沼气集中供气的前景远远大于沼气服务行业。沼气集中供气除了与政府协同性强外,还具有投资大、技术高两个显著特点。大中型沼气池的建设和运营费用都是巨大的,所以该行业更加适合于资金雄厚的公司。另外,沼气池的建设和维护技术也要求高,需要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

沼气集中供气方面的企业投资分为3类:非养殖企业单独投资开发,沼气池原料向养殖场和农户收集购买;另一类是非养殖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开发,非养殖企业提供资金与技术,养殖企业提供原料;还有一类是养殖企业充分发挥其原料优势自主单独开发。总体来说,第1类型企业投资在原料供应上存在问题,第3类可能在资金上存在问题,只有第2类是比较适合企业投资的,非养殖企业和养殖企业共同开发能营造“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田一谷.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摘要)[J].农业工程,2011,1(1):27~28.

[2] 李景明,薛 梅.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2010,28(3):121~122.

[3] 陈 军.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2):222~223.

[4] 鲍利峰,石剑华,李志国,等.赤峰地区畜禽粪便污染状况及综合治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65~66.

[5] 侯小健,陈 珊.海南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项目启动让污水变清[EB/OL].[2008-11-09]..

[6] 胡小平.推广沼气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J].中国沼气,2001,19(3):36~37.

[7] 葛勇进,杨 胜.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农村户用沼气后续管理模式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沼气,2010,28(2):90~91.

Application of Biog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Tao Qingbin1,2,Zhang Lingyun2,Wu Xiaozan1,Gu Tengfeng1,Wang Jinhui1

(1.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Gree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