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工艺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工艺课程总结

第1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该文叙述了高职院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以典型电子产品生产为主线,将整个课程的5大模块:元器件检测、电路板装配、焊接、调试、技术文件等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参与各项目的主动性,培养了小组间团队合作意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项目化教学;过程考核

Applic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onic Produ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GU Xiao-ya ZHANG Shuang-ling

(Industrial Design Schoo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taking the typical electronic products as the main line, the 5 module of the entire curriculum: components detection, circuit board assembly, welding, debugging, technical documents and theory and practice into a body.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oject, foster a sense of team cooperation group, reflect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who target.

【Key words】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s;Project Teaching;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

1 课程简介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电子产品制造流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装配、焊接、调试和质量控制,成为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能够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维护和工艺管理、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该课程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2.1 传统教学模式之弊端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内容丰富,它是电子制造企业培训不同层次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性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先集中学习理论,后进行综合实践,这就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连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因无法跟生产实际相联系,会感觉学习内容过于抽象,不具体,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在实践训练时,学生往往只会操作却不知道这样操作的原理,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无法做到活学活用。

2.2 解决方案

从以上情况分析,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应从项目化教学出发,以典型电子产品生产为主线,采用模块化教学,将整个课程分为5大模块:元器件检测、电路板装配、焊接、调试、技术文件等,并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真正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通过具体任务案例,按项目实施的顺序逐步展开,让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能够学到相关专业知识,这样就相当于在学校就能完成电子制造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3 项目化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电子产品制造从通孔插装(THT)方式到表面安装(SMT)方式的工艺技术转换,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在全世界各国制造的电子产品中,目前已经有多数产品全部采用了SMT元器件,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采用的是THT和SMT元器件混装工艺[1],因此,在一学期十六周,每周6课时的情况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进行项目化教学,其中2个完全采用插件元器件,2个完全采用贴片元器件,2个采用THT和SMT混装元器件。下面以采用THT和SMT混装元器件的收音机的制作,来浅谈项目化教学在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1)项目描述及目标:由教师来对项目做详细的描述和目标分析。本产品采用电调谐单片FM收音机集成电路,接收频率为87-108MHz,外观小巧,因此大部分元器件采用0805的贴片封装形式,极少部分元器件采用THT封装。通过该产品的制作,使学生将包括元器件检测,电路板装配、焊接、调试及技术文件等五部分内容全部联系起来。

(2)组建项目组: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按照男女生搭配、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

(3)项目分析:在项目分析的过程中,由师生共同讨论,并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引导学生学习贴片元器件的检测原理及方法(因在前面完全采用插装元器件的项目中已经学习了插件元件的检测),SMT印制电路板的特点及装配焊接工艺方案,混合组装电路板工艺流程等相关知识。

(4)项目实施:首先是进行技术文件的编制,包括进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绘制电路原理图,装配图,元器件清单,装配及焊接工艺流程图等一些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6学时)。然后,将该产品所有的元器件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对这些元器件进行数量和种类的统计,通过检测理论的学习和查阅资料,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量(4学时)。接下来学生开始讨论自动化生产方式和手工方式下电路板混合组装的生产工艺流程,确定装配焊接的顺序,先贴片后插件(4学时)。最后进行电路板的调试并进行成品组装(2学时)。

(5)小结与评价:在项目结束时,教师要收取每小组学生的综合论文,听取项目答辩,对完成的情况,提出优点和不足,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解答。对答辩过程出现的创新点提出表扬和推广。

4 总结

在本课程6个项目中,全部采用THT元器件和全部采用SMT元器件的项目,以及上面举例说明的混合组装收音机的项目,这5个项目,教师和学生全部参与进来,到最后一个混合组装的项目时,就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监考官的作用,这个项目每对的成绩就作为期末成绩。

在考核方式上,项目化教学较之传统的教学法更多注重了过程考核,而且每一个项目均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大多数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会更加积极主动,同时也培养了小组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这就更加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粟宋,肖文平,主编.电子产品制造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第2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实践性、应用性和先进性。它需要在实践中掌握技术,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所包含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广而深。目前,很多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大多重技术、轻工艺;大多重软件、轻硬件。并且在课程内容上绝大部分传统多、现代少;单元多、系统少;验证多、应用少。而这些完全不符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特点,造成了广大学生在学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相关课程时感到非常困惑和费力。好不容易熬到毕业,在找工作时也会因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技术不够合格而面临就业难、转行多、待遇低等较为现实和尴尬的处境。为了不断改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有的运行状况,需在专业学习中加强实践教学,让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始终,全程不断线。通过实践教学的认知与技能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综合项目设计,能培养学生的工作素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专业应用与研究,能培养学生的高新技术与职业技能,从而让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中的佼佼者,能在社会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实践教学的培养体系

2.1第一层次

让学生成为认知与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补充学习工艺知识、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具备相应的工作作风。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需以真实产品为依托、需让学生在真实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保证质量、需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专业前沿技术。

2.1.1实践教学应包含的基本内容

(1)安全知识:包括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有消除隐患的能力、有预防为主的思想。(2)焊接技术:包括焊接机理的概念,了解焊接的种类掌握焊接的操作方法,熟悉焊接的质量标准,知道怎样的焊点才具备可靠性。(3)元器件选择、测试与应用:掌握元器件的分类及各分类的封装形式;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掌握元器件的检验标准,并能合理选用元器件,且能考虑到相应的成本以及能考虑到电路中元器件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4)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能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功能,熟悉印制电路板的发展历程,能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中做到规范、合理、可靠、可行,能手工制作出印制电路板,并熟悉批量生产的相关流程。

2.1.2实践教学应突破传统、引入现代高科技技术知识

在此层次的实践教学中,需让学生深入学习世界主流工艺技术——SMT表面组装技术,它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

2.1.3实践教学中应引入业内行业标准

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还应引入业内的行业标准——IPC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IPC标准,电子产品将具备更好的性能及更长的使用寿命。所以,IPC标准在学生们的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它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能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增强学生们的岗位适应能力。

2.1.4实践教学中的实习内容应结合

真实产品学习、还应强调商品概念实践教学中实习产品选择的标准:第一是完整、具备实用性;其次是外观时尚、功能时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需具备低廉的价格,还需考虑实习的成本。

2.2第二层次

让学生成为综合设计型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师的素质,期待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加强综合设计训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精神、能拥有整体工程意识。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需将软件硬件相结合,需真刀真枪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完整的设计与制作。(1)实践教学中应包含电子EDA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地熟悉工程师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才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作为一名工程师的整体意识、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2)实践教学中可采用课、赛结合的独特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技能竞赛,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并让他们在各种技能竞赛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的工程师素质。(3)实践教学中可进行课程改革、并开展相关工程师的认证对电子技术课程、电子工艺课程、单片机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并针对这些课程开展电子工艺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的认证工作。

2.3第三层次

让学生成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拥有高新技术与职业技能,让其毕业后能从事应用研究工作此层次的实践教学需注意的要点是:熟悉现代科技、高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在实践应用中研究创新、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研究工作。此层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能参与项目研究、能在应用课题中发挥所长、能将多种学科进行交叉应用、善于创新。(1)实践教学中可开设多门新技术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业余学习。(2)实践教学中可充分结合研究项目、应用课题让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前沿科技的魅力。(3)实践教学中可组织开展创新科技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

第3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开发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体化教学早已不再是工艺课与实习课的合二为一、教师在实习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今天,一体化被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学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工艺课、实习课和教学管理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合二为一,教师实现在实训(生产)教室进行系统完整地教学育人过程。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教学改革。以实现“前校后厂”的战略为目标,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养我国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现代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特色职业院校。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学校教育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所以一体化教学,把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工艺课和专业实习课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的内容相融合。课程标准要服务于企业,就必须来源于企业,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要求及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相融合,即学校的教学内容大融合、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企业生产项目与管理融入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系统学习过程。它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训教学为主题、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的岗位情景、产品导向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是师生共同体验的工作情境,即“六合一”:实训课堂与生产车间合二为一,教师与师傅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合二为一,学习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二为一,学生作业与企业产品合二为一,教学设备及用具与生产设备及工具合二为一。

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体,即“六综合”。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中,在教学内容的系统安排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组织的系统安排上坚持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课题的安排上运用“任务引领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为引导型”教学,在课堂教学子任务中贯彻“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推行“四位一体”教学法,即讲、演、练、评的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是在“2+1”订单式培养下,采用“541”模式。即把3学年6个学期分成3个层次10个阶段,其淡季5个阶段学生在校一体化学习,旺季4个阶段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毕业前1个阶段顶岗实习,实现学工交替、能力递进。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是学生到工作者的成长捷径,它从企业管理要求出发,不仅是培养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人,更是培养具有独立、协作的创新与生存及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包含校企合作的新内涵,它体现“前校后厂,前店后校”办学模式,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体现科研与企业接轨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从教学的内容、管理与环境,全面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同志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什么样的人才是“一流技工”,如何培养“一流技工”,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2009年9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1.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专业方向

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的教学专家牵头成立一体化教研专家组,邀请部分学校、科研院所的理论、技术及设备专家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专家及生产能手组成。从确定教学的相关产品、装备、场地、师资、课程、教材、课题等,研究一体化教学保障的实施条件,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确定的专业方向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工艺与营养,我们确定技校的专业是维修钳工、车工、焊工、冷加工、电工。

2.明确一体化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国家职业教育目的为准绳,以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依据,以当前企业需要为前提,以奠定学生职业生涯为基础,以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为要求,以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为保障,以学精湛技术、拿资格证书、择理想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调研企业,明确其需要什么与岗位需求同步。研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与现代人的意识发展同步。分析当前和未来社会需求方向,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与科技发展同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3.理顺一体化教学的开发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教材、授课计划、参考资料;准备教案、课件以及教学用工作任务书、项目单;准备设备、工具、量具、附具等;布置工作场地,模拟生产现场,进行情景化设计;准备坯料、产品图纸、模型、工艺规程及卡片等;进行教学及系列培训班实践。

4.制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原则

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遵守的原则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职业特色;教学载体必须结合生产,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必须符合国家的课改标准和结合先进的课改成果;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兼顾职业资格鉴定的需要和岗位发展需要;课程开发必须紧紧围绕能力目标进行,以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工作项目、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

四、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实施

1.量化课程方向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机械加工技术、机械维修技术、电气维修技术、电子控制技术、PLC与GOT技术、机械装调技术、现场驱动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操作加工技术、数控设备维修技术等。

2.制定课程改革标准,编制教学大纲

课程改革标准以基本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的人。根据课程标准,综合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生产工作任务、岗位技能要求、工作方法、社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训练目标,以目标为要求制定大纲。

3.设计教学计划

按学年分层次,可分为初、中、高级技工和技师。按生源分等级,可分为技校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技工班和统招、对口、成教的高职大专班。

4.提炼典型工作技能

以国家相关职业培养标准为向导,融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的要求,考虑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从所选企业、产品的加工需要为主体出发,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件的加工过程和工作技能。

5.汇总能力训练目标

把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模块的先后顺序汇总,再分解列表,按照“够用为度”的原则组成有梯度的教学模块。例如:某一个产品(任务)需多个教学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仅有某专业课中某课题的一部分知识和多门技术基础课中某些章节中的一部分知识。当一个产品(任务)完成,似乎把这门专业课程通了一遍,实际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仅体现这个任务的所需,即达到了一个级别。学生在学校需要经过多个任务的完成,才能逐级上升,最后达到完整系统的大纲要求。

6.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装备

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即保证学生练习和生产。所以,装备要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等。因此,根据对典型工作技能的分解,层层细化到按工作子任务选定载体,按工作任务的流程设置专业实训教室,按完成工作子任务所需的载体来把装备配置到实训教室。实现学院所有设备资源共享,合理调剂,提高利用率。

7.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的编写

一体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学生进行任务活动的指导手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帮手,是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桥梁,是融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工作思维、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说明书。教材有专家组组织编写,经模拟教学实验修订后定稿,方可使用。

编写时,首先,确定编写教材工作任务的程序。其次,合理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点。重点介绍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任务书要求的形式引入,以学生自行查询为主、教师导引为辅,可大量采用知识链接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的内容。再次,拓展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元素。模仿企业培训方式,按照ISO式的企业元素要求确定。最后,加入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的回顾与自我归纳总结;同学参考评价,即同学之间互相评估工作学习结果;教师综合评价,即教师根据某个学员或团队进行综合评价;企业结果评价,即校企合作单位对一体化教学的结果进行最终评价。

8.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的设计

采用生产实际场景或模拟工作实际场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编导,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在方法能力方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盲从,无主动性和戒律性。一体化教学学生是主体,按照企业对安全、操作、规范、清洁、自查、工艺等要求融入工作实训中,体现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第二,在社会能力方面:传统教育是教师说教育人,以身育人,属被动教育,学生抵不住社会各方面不利因素的诱惑。一体化教学是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等,育人方式更具有真实性、说服性,属主动教育,它使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无缝对接。所以情景化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硬件建设有设备、布局、标志、环境,软件建设有角色、制度、流程。要打造校内企业环境,需做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教室布局规划。如示教区 、资讯区、工作区、讨论区、物料区、清洁区、更衣区、通道等,通过环境来改变心情,让心情改变心态,使心态改变行为,由行为转变习惯,好习惯转变素养,高素养定会改变命运。

二是规划现场标志。有操作标志、安全标志、交通标志等,使学生快速适应规范企业需求,也为企业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转型。要把安全变成常态,把规范养成习惯,把责任融于行为。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零”做起。

三是建立工作流程。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一切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如操作流程:下达任务、分析(资讯)、设计(决策)、分配任务、领取物料、实施任务、检查调试、任务评估、总结分析、归还物料、清洁整理。又如领取物料:编制清单,审核清单、递交清单,清点物料、发放物料、领取核对、分发物料。

四是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操作流程制度、物料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借还物品制度、产品交接制度、私人物品存储制度等。工作流程是一切活动开展有序的前提,管理制度是所有工作按照流程有序进行的保障。

五是建立一体化教学角色岗位职责制。教学时把学生分组,每组又指定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可发放不同颜色的工作帽来区别,以承担不同的职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例如:员工,分析任务、探求知识、执行任务、自我总结,每组3人;组长,任务分析、设备管理、清单审核,每组1人;仓库管理员,进出库管理、“账卡物”过程登记与管理,每组1人;物料员,领取与归还物料与工具,每组1人;检验员,任务工作质量评估、组员结果互评,每组1人。

9.教学专业师资的培养

什么是一体化教师?我们认为要具有3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即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经验;方法能力,即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处理工作现场问题,能控制工作任务进度,能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理念;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重要人物,是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的特色、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体化”教师上岗除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证外,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是:一体化教学理念,包括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材运用、计划编排、教学方法等内容;教学管理体系,包括角色分配、现场管理、工作调度、气氛激励等内容;高新专业技能应用,如先进设备操作维护技术、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电触摸屏技术、网络组态等技能。

10.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校企合作的原则:共赢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合作的方式:合作生产产品,合作研究开发,人员合作交流,合作办学。产品要涵盖多种教学目标,要来自不同的企业,要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校企合作的实施,要在双方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到校建厂,学校到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签订长期稳定共赢协议,企业技术人员受聘到校教学,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学校为企业研发新项目或产品,企业是研发的试验场。实现职业学校、企业一体化。

五、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验收,学校全面建设取得了瞩目成绩,起到辐射示范作用。通过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笔者有10点体会。

一是一体化教学是解决学校内实习设备、资金不足、企业的场地、人员、技术不足的有效方案。它可以有效地组织企业和学校资源,有效突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瓶颈,有效使企业创新占领市场。

二是一体化教学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方针,符合职业教育标准,符合国家课改方向,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利益需求。

三是一体化教学融合世界先进职教理念。如新加坡的学校在企业中办学,企业走进学校中办厂,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联办模式;英国的以工读交替,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学徒模式;德国的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双元制模式。

四是一体化教学适合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形成模块,课堂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用“行为引导”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课题以“任务引领”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二为一,工作子任务以各个不同层次的小“项目”去完成,降低难度,学生容易获得成功,得到成就感。

五是一体化教学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知识、技能由浅入深。工作任务中基本任务、典型任务、子任务相关联,教学模块由简单、一般、中等、高级、复杂相递进。习惯养成从“零”开始,进入职业角色、好的职业习惯、高尚的职业素质与修养。技能目标由低到高,从基础开始,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六是一体化教学是学校校园建设与内涵建设同步到位的“捷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权明晰、社会多方共建的新型办学格局。技术装备在保证生产的导向下,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建设速度快,投资见效快。校企合作,“前校后厂”,使一体化课程建设得以实现。专业建设能把握职业特色,强化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七是一体化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评价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为生存、为发展、为兴趣、为荣誉的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双方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又推动全校教学的改革。

八是一体化教学将知识、技能、能力融合,将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融合。将教师、学生身份与师傅、员工身份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九是一体化教学是严谨完整的系统工程,可分为课程体系、职业场景、实训装备、校园文化等。

十是一体化教学是能够推广的教学理念,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显成效,但还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岗位技能要求方面要不断进步,才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李爱武.“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J].职业教育,2012,(5).

[2]李爱武.论职业教育教师间的合作教学[J].今日科苑,2007,(16).

第4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美术课;反思实践;有效教学

自1983年肖恩提出并倡导教师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一个反思的实践者以来,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课堂教师所接受。我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处在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对反思实践有很多体会。从事实上讲,美术课教学比起语文、数学、英语有更多的反思、修正、提高的机会。比如本人担任七、八年级美术课程,同一教材都会有五次反思、修正、提高的机会。每上一节课或多或少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得到一些经验,下一节课就能修正、提高。

一、反思实践让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并不断优化

选好一个教材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程内容很多,有些内容不太贴近学生,因陌生而排斥;有的过于专业,学生无法理解;有些内容倒易懂,但制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太专业,又不可替代,也不得不放弃或转变。所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接受的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如:工艺课《剪贴画——贺卡的设计与制作》,不仅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能较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友善情感。内容虽然有些旧,但总受学生欢迎,因为情感是永恒的主题。学生对贺卡都非常熟悉,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氛围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也就更好。就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反思实践中,我认真观察学生的喜好,他们所易收集的材料。发现学生都特别爱吃零食,口袋、书包中常有塑料包装袋,色彩丰富,包装袋的里面一层常有漂亮的银白色,材质特别适合剪贴。于是,接下去的课程,我用零食的包装袋剪贴了三张贺卡,一张彩色平面的、一张彩色立体的、一张纯银白有平面有立体的。当我把这些贺卡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当同学们知道了所用的材料,马上行动起来就地取材制作剪贴画。本课有效地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多种贺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丰富了校园文化。从此,在材料收集上,同学们和我都注重环保意识,变废为美。更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电子贺卡。

二、反复的反思实践使课前准备更充分

美术课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第一次备课,第二次备课更重要,每上一节课或多或少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得到一些经验,下一节课就能修正、提高,反复多次。反思实践就成为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也是使反思的结果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再不断地修正、提高。工艺课的范样制作也很重要。教师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内容,把方法、过程、步骤讲清楚。如我在上《书籍的封面设计》这课时,我也做了一些教具,为了让旧书换新颜,我做了两个书皮,进行美化,作品设计简洁大方,装饰力求美观精致,一一展示后,引得学生一片啧啧称赞。学生们一个个喜形于色,兴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所以,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要备学生、备教材。只有做到课前有准备,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我还选取了学生制作的不同类型的封面,进行网上展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三、反思实践让我的教学活动逐渐关注有效教学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教学。”。因而不能不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首位。现在美术课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科书上已设计好的一个作品,从内容、形式、材料到制作步骤都有了范例。很多学生为了图省事,不好好开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作品缺乏新意,学生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培养。反思实践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想,敢对教学方法有质询能力。教材是死的,教学方法是活的,我很欣赏张熊飞先生的观点:“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地获得发展。而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思维独立性,既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第一步。课堂中主张学生通过七动: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画、动脑思,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创造精神的培养才有可能。

其次,关注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中的积极的作用。兴趣、信心、耐力、毅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也是学好美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把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贯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关键时刻,画龙点睛地点拨一句,会有很好的效果。如:个别学生遇到创作的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你及时来到他的身边,鼓励一下,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又鼓励他别泄气。教师应全面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2]陈晓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5页。

第5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的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相比机械类、车辆工程等专业,汽制造四大工艺之一的涂装专业,在人才市场为紧缺专业,但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并于2011年正式招生。

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设置面向汽车行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内汽车行业输送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汽车表面防护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应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进行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创新,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培养出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汽车工程人才。因此,我校依托产业优势,并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办学现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普通工科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湖北省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所在地),长期立足于汽车行业,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型企业,坚持教学与实践并重,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汽车行业优秀的专业人才。基于我校多年积累下来的办学经验和依托的大工程背景,2011年我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以此为契机,更加重视工程教育与实践内容,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工程背景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学校以汽车产业链为导向,开设了与汽车生产、管理、销售和售后等方面相关的专业。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材料成型、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在金属材料加工、腐蚀与防护、组织性能检测、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成型加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已经具备了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背景,为本专业的开设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目前,材料学院正在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专业方向,整合并新增如本专业这样的朝阳专业方向,并依托和服务于汽车制造行业,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行业背景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定位

汽车表面防护(涂装)在现代汽车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汽车质量、外观和使用寿命、生产周期、成本及维修费用均有很大影响。但是,相对于汽车制造的其他工艺来说,涂装发展的较晚,给予的重视不够,不过随着人们对汽车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涂料及涂装工艺的研究将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应的涂装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基于湖北省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产业地带,汽车表面防护(涂装)专业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为本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研究、管理等部门。根据学校提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和本省汽车产业发展,本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材料表面防护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满足汽车材料表面防护工艺工装的设计与制造、生产试验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3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3.1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一个专业的教学体系的建立需通过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本课题组成员结合培养目标和汽车生产发展的前沿技术,经过多次研讨修改教学计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制定了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学科基础课程是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了解和具备的化学、机械、工程等方向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其中的“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和“聚合物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是专业基础课程,是在本专业学习之前必须要了解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物理性质,为后续学习涂料、涂装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中的“材料表面防护技术”、“涂料化学”、“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技术”是核心课程,其内容涉及了涂料生产、涂装工艺、设计、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本专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再加上“涂装车间设计”、“电镀原理及工艺”等选修课程,我们设置的所有专业课程已经涵盖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学习,完全可以获得本专业的较宽专业知识面和专业技能。

3.2与理论教学内容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开设了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本专业实验室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经费支持,专门购置了1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刮板细度计、涂1和涂4黏度杯、旋转粘度计、轮规、酸度计、电导率仪、铁一钴比色计、光电色差仪、光泽计、涂膜鲜映性仪、摆杆阻尼实验仪、盐雾实验箱、人工老化机、气相色谱仪等,基本满足了汽车表面防护专业常规实验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多门实验项目,如材料表面防护技术课程开设了极化曲线的测定、盐雾腐蚀实验等实验内容;涂料化学课程开设了醇酸树脂涂料的合成与制备等实验;涂装工艺课程开设了磷化、阴极电泳实验等;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课程开设了涂料黏度、细度的测定,涂膜附着力、硬度的测定等实验内容。每项实验都撰写了实验指导书,方便教师对实验操作和教学进行规范和总结。这种理论与实验教学合理衔接的形式,可以密切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而且不断更新实验项目,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3.3.1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即让学生逐步建立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历,并且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四年培养计划之中,于是我们构建了不少于40周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工科类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如第一、二学年的机械制图综合训练、课程设计、金工实习和电子电工实习,学生通过这些实践学习,可以具备基本的工程制图能力,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从而建立起工程应用的基本思维和能力,为后续本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后一部分是涂装工艺类和专业综合设计类的实习与实践,其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是安排学生到东风汽车公司专业厂实地参观、学习,重点是汽车零部件的表面防护,如磷化、喷涂、电镀等汽车表面涂装工艺过程,并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与工人师傅或工程师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做必要的检查、指导,最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报告。这些实习环节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汽车表面涂装及金属零部件表面防护的工艺方法、设备和工艺参数,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实际生产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有益的新。另外,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践主要是让学生完成某汽车零部件或金属材料的涂装工艺及流程的设计,或者完成涂装车间的设计。学生通过查找手册,计算涂装设备尺寸,撰写工艺说明书,最后画出涂装车间示意图。整个设计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涂装工艺或涂装车间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全面提高涂装方向工程化设计制造的能力。这类训练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时代性,也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自我发展空间。毕业设计选题也可以与学生签约单位的实际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或者直接做企业的课题,这样使学生受到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步入工作单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3.3.2依托产业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湖北省十堰市是以汽车制造为主要产业,又是国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东风汽车公司总部的所在地,整个汽车制造产业与市场都已经成熟,并具有相当规模。我校地处十堰市,植根于汽车产业,长期依托东风汽车公司的大工程背景,利用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开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校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基于我校办学特点,并依托十堰市产业优势,对于涉及汽车表面防护专业的实习、实践项目,我们积极与本市相关企业联系和合作,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与湖北双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隆泰源工贸有限公司、东风伟世通内饰件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车架厂、林泓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本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这些企业具备优良的生产技术条件、管理理念及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益好,拥有许多高质量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在这些企业里实习可以接触和感受实际生产过程,了解和学习生产工艺,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另外,学院与这些企业也建立了产学研和人力资源合作。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学院的老师利用完善的理论知识加以解决,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技术,也是对企业的实际生产做一指导;同时老师可以通过解决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增加应用实例,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学院和企业可以进行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既服务于学校教学,又促进企业生产,实现两者双赢的目的。另外,学校可以聘用企业的优秀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同时为企业培养、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学院与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协助双赢的关系,这样才能建设稳定和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

4结语

我校在建设汽车表面防护专业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开展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通过构建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内容,而且依托产业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第6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控实习;实习效率;措施

一、引言

目前,数控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行业中都引入了数控设备的使用。与此同时,我国的数控人才却出现了数量匮乏的现象,为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中、高职院校应当努力培育一线数控设备人才,从而满足我国的数控人才需求。

而在中、高职院校开展数控学习的过程中,实习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环节。数控专业同其它专业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之后即将走入到企业的实践当中,这就使得在对学生展开数控学习时更应当注重其实践能力,而学习则是为此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实习方式。通过实习,能够有效的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际观察、实践获取更多的实战经验,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学习热情,对于学生数控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通过何种方式使实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则成为了目前数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二、提高数控实习效率的措施

(一)把握实习环节

在数控学习课程中,科学合理的实习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来说,在实习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环节。

1. 入门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数控教材以及之前所制定的实习计划对学生开展基本的指导,并对相关操作的重点、难点以及要点进行细致的讲解,从而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操作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良好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而在课题逐渐深入、即将开展新的实习内容时,也应当根据学生实际特点而采取有效的引入方式,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示范

在对学生实际开展内容讲解时,应当在讲授的过程中保证重点提出、目的明确,并以生动形象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能够明确应当掌握什么、如何掌握。而当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点已经具有一定了解之后,则由教师为学生开展示范操作。在实习课程中,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当给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学生仅仅是从理论层面具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如何应用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通过示范操作,则能够使学生直接、具体的获得感性知识,并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教师开展操作示范时,应当保证动作的正确、规范以及熟练,并在示范的同时将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向学生进行实时的讲解,并根据情况选择整体或者分解动作。而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有哪处不明白,教师还应当及时的对学生讲解。

3. 结束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于之前进行的操作示范环节中,学生对于操作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整体的评估。在教师开展结束指导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种更高的理性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将实践操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最终形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而在教师开展操作总结时,也应当保证总结的准确、全面,从而使结束指导环节更有价值。

4. 编写训练报告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对于之前操作示范以及指导环节中所获取的经验以及技能进行总结,并对操作结果、操作要点进行更进一步的观察,从而能够在观察以往操作的同时能够加强操作技巧、发现操作规律,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当学生完成训练报告之后,则统一上交给教师统一批改。而教师在批改报告的过程中则应当肯定学生长处、指出学生不足,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操作水平以及操作热情。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今科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适当的应用来辅助实习,并尽可能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图文并茂的实习系统,从而能够以更为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保证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良好的切换,并在课堂中建立起局域网,从而方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使课堂的实习指导更为便利。

(三)利用模拟软件开展数控实习

数控实习是一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而实践能力则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够获得提高,是将学生知识储备有效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数控技术特点,我们就应当以一种学生通过数控模拟软件,对数控操作各个环节有效还原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实习,从而更好的获得实践效果。

在数控模拟软件中,能够有效的对数控加工现场进行模拟: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设置不同的系统以及机床型号,并能够为学生提供同实际操作相同的各项功能以及屏幕配置,并为学生实时的解释NC代码并发出机床指令。同时,模拟软件还能够向学生提供真实性非常强的操作面板,并具有相应缩小、放大、碰撞过载帮助、代码向导以及NC校验功能,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模拟软件更好的进行实习学习。通过在实际实习中有效的引入数控模拟软件,能够全面、平等的为学生提供实际加工的机会,不但会为学校节省实际操作的相关设备、材料投入,同时还能够保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

同时,编程也是在数控知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而在传统计算机编程过程中,在学生编程完毕之后还应当有一定的处理过程才能够得到最终的NC代码,而通过模拟软件的方式则能够有效的使学生快速的掌握编程知识,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具有更为直观的特点。在程序仿真的过程中,刀具会根据指定的加工轨迹展开动态加工,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则能够对数控加工过程仔细的观察,并对轨迹的合理性、连续进行做出判断,并观察加工过程中刀位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空走刀、刀具干涉的问题。通过这种形式,则能够有效加强了学生对于刀具轨迹以及加工工艺的理解,而在加工完毕后,学生则可以根据加工结果对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重新编制程序并再次加工,直到获得满意结果为止。

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过的车工、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相关知识来选择适当的零件工序以及加工方式,并对相关参数作出合理的选择。而通过数控模拟软件,则能够根据学生的这方面需求自动开始计算,并对生成轨迹实行动态仿真,并能够以动态的方式对加工过程中粗加工、半粗加工以及精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显示。通过这种实习方式,能够有效的将数控理论知识、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以及制造工艺等各方面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以往数控基础知识有效巩固的同时强化了自身的数控实践操作能力。

(四)在数控机床实践

在对学生展开数控理论知识讲解、软件模拟训练之后,学生则已经对数控的知识、操作技术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开展实际机床实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模拟知识良好的运用到实战当中。在这个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以分批的形式将零件NC程序通过数据传输传送到数控机床之中,并在数控机床中开展实际的工件加工练习,而教师应当在现场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及帮助,使学生得以顺利的完成实践作业。通过这个实际操作的过程,能够有效的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并在实际机床的操作中感受到工作气氛,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对于数控行业技术性人才、实用性人才的高需求背景下,仅仅依靠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将学生引入实践操作当中,从而培养其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广大数控专业教师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实习以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以良好的实习方式开展数控实习,从而在提高数控实习效率的基础上,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优秀数控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甫茂,黄河,简毅,等.面向实践教学及考核的DNC系统关键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1).

[2]韩彦勇,王妍玮.对《数控编程》教学模式的体会[J].民营科技,2010(11).

[3]王俊萍.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控编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第7篇:电子工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激发愿望;启发驱动;发散思维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使人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使人创造出奇迹。

结合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精神理念,在新的形式下,面对变化的有新思想的学生,必须结合多方面实际,创设舒心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数学课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探求,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以及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冲动和探索愿望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结合中职学校教学要坚持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目标要求为原则,以及中职生基础差且对数学课存在恐惧厌学心理的实际,教师应在新学期开始时讲清通篇教材的内容结构特点――难度适中,专业性强。

在每一知识点教学时,都要说明其实际意义和专业用途,如在“三角函数”教学时,教师应讲清其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广泛运用,在车工工艺课上要用正切函数计算圆锥体的“圆锥半角”和“尾座偏移量s”等;进行“概率”、“统计初步”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说明,今后工作中经常碰到要检查一批零件等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等问题,必须要用到“统计初步”知识才能解决。通过这样说明,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可并产生好奇感,认为数学这门课程可学,有东西可学,且对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今后就业、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二、搭建知识框架,启发驱动学生学习

新知识的建构是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学习者在建构新知识时,既要围绕当前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信息,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新旧知识经验的合理性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检验,在知识建构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为知识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

知识建构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互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即搭建知识框架。根据知识结构“网络”论,教师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系列,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协助学生建构知识,并给学生提供实现由现有认知水平向潜在认知水平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于“弧度制”的教学,就不能单刀直入给出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然后使用题海战术,反复地演练。而应该按照数学知识自身的生长点设计问题,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

问题一:为什么要引入弧度制?原有的角度制不是很好吗?――角度与实数有很多不变,而数学比较强调统一性。问题二:怎样把一个角表示成实数?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根据情况点拨,发现原有知识固着点――圆周率等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与新问题的联系,进而引入角的弧度制换算的知识学习。

这样将新旧知识自然而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启发驱动,使新旧知识跨度降低,学习建构新知识思路自然平缓,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培养发散思维,突出数学的奇妙特征

发散思维也叫扩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部分,即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是最常用的发散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善于使用发散思维,可使数学问题变得新奇绝妙,同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职数学教材第六章“直线与圆”的“归纳与总结”中,关于例2,求满足过点A(2,3),且平行于直线2x+y-5=0的直线方程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刚学到的斜率公式k=-A/B求k的值,再用点斜式求得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2x+y-7=0后,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该题还有其他解法吗?给学生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并讨论分析,教师点拨后又提醒:是否可从求解结果出发,设法解决问题,即把所求直线方程设为2x+y+c=0,然后求解。经这一点拨学生就会自然联系到已知条件,找出解题思路,得出与解法1完全一致的结果。

四、用数形结合法将数学的抽象性变得直观化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富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在数学上总是用数的抽象性质来说明形的事实,同时又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的事实。数形结合过程中潜在地蕴含着两种主要的思维方式:一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一是直觉的感知思维。数形结合是达到沟通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形成数学深度理解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形结合能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直观化,通过感知思维到逻辑思维,达到真正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关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教师应先在黑板上画出对数函数y=logax在底数a>1及0

给学生观察两种情况图像形状及其变化情况的区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像形状特征讨论分析,很容易发现:① a>1时,图像自左向右是逐渐上升的;②01时,对数函数单调递增,即y随x增大而增大。②0

五、坚持实施互动性教学,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应:

1.在教学方法上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常适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课。充分突出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当主角,真正达到教与学的高度统一。并在讨论活动中,对积极参与者要及时指正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使之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讨论学习。

2.“教人以渔”。即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讨论、启发、问题分析、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中提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寓教于趣,方法是设置悬念,布下“迷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强烈兴趣,融知识性和趣味于一体。善于“诱思”,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有“疑”才有“思”,才能起到刨根问底的“思”,最终“思”出“谜底”。语言使用上要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惟妙惟肖;做到巧讲、精授,可适当将富有感染力、脍炙人口的名句,神奇的数学传说穿插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变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变抽象为直观,变平淡为神奇,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

规范的教材、好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微量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究.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