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康复治疗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治疗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治疗技术

第1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内容

近几年,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为相关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专业素水平与素质,各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大康、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1.1明确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单位为康复或者有关的机构,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康复工程、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其身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在培养人才时目标应当是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康复治疗操作技能,适应能力良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以在各类各级的保健机构与康复医疗机构担任康复治疗工作的人才。

1.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高级康复治疗人才从培养,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在设置课堂体系与教学内容时,要以各种康复训练方法与康复治疗技能为中心,同时也要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具体而言,在设置课程时,除了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外,还要安排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心理学、药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职业基础课,针灸推拿治疗学、针灸推拿基础学、临床康复学、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作业疗法学、康复评定学等职业技能课,社会康复学、营养与保健等职业选修课,公选课以及职业技能培训。

1.3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改革,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还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所以学校可根据该专业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岗位任务等明确教学要求与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并且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编写实验指导丛书与专业教材,实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育。

2 合理优化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就是为了选出最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职业认证、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三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PBL教学法、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和病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该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校应当以实训室为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认真修改真实康复医学病案,使其可作为标准化教学病案使用。教师在病案展示环节中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临床情境,向其讲授理论知识,并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模拟,教师组织学生扮演患者或医护人员,展示出整个康复治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展开教学。康复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学生除了要对传统医学知识加以了解,还要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实时动态与发展情况。因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索和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要对传统的考试方法与考核制度加以改革,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笔试外,还要引入角色扮演、并按分析、口试等综合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首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增加实践课时,增大其与理论课的比例。其次要在校内实验基地上加大投入。不仅要设立传统康复疗法实验室、理疗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言语治疗实验室、作业疗法实验室与运动疗法实验室,还要配备电脑腰牵引床、电脑颈牵引仪、言语训练卡片、康复心理测试系列、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各种助行器和拐杖、肘关节牵引椅、胸背部矫正运动器、多电动理疗床、下肢康复训练器、髋关节旋转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成套哑铃、上肢协调功能练习器、手指肌力训练、康复用电动跑台、平衡训练踏板系列、模拟作业工具、认知图形插板、作业训练器、腕部功能训练器、手指阶梯和升降式OT桌等康复实验设备,确保学生有效展开校内实训。最后要加强建设校外实习与见习基地。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职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市内或者省内的康复医疗机构相联系,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供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见习,使其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当加强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等.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3-145.

第2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三级递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其在医学领域中地位不断提高。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积极开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改探索,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素质教育贯穿全程的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建立

依据“政府主导、医院参与,学院主动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搭建决策、组织协调、专业实施三层次组织构架,构建校院合作日常运行机制、对话协作机制、“产学培”合作机制、运行驱动机制四大运行机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当”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搭建“政、行、院、校”合作发展平台

(2)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校院合作组织构架

(3)“政、行、院、校”共建“校中院”“院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政、行、院、校”四方合作,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创建“产学培结合”实训基地模式。模拟医院真实工作环境,参照医院管理运行模式,学院内建成了集医疗、教学、社会培训与服务于一体的康复实训基地,初步形成“校中院”格局;学院先后与湘潭市中心医院、一医院、广东工伤康复中心等15家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能够满足实施真实工作项目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初步形成“院中校”格局。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比例达到50%,项目开出率100%,设备技术含量达到省内一流水平,实践基地实现全天候开放,进一步满足学生基础实验实训、专业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协岗实训、临床准岗实习五个层次的实训需求。每年与湘潭市卫生局联席召开医院实习管理工作会议,形成了与医疗行政系统结合的有效管理机制。

2.“职业化三级递进”培养模式的实现

“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创新点是:在院校专业共建的基础上,为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职业化的需求,遵循职业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三者并重,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逐级的职业化教育,实现高职学生从“生手到熟练到职业化”的转变。具体内容是: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为职业认知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入学教育、通识能力教育。组织学生到临床医院的典型职业环境进行职业体验,通过专职教师、临床导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接触康复职业群,了解康复工作程序、康复工作对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明确努力方向,为职业认同阶段的角色转变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为职业认同阶段。将实训基地作为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和康复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学”,突出康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医疗行业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规划职业生涯。通过源于康复治疗项目,融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及实施,训练学生对康复治疗师的职业核心技术能力;安排学生以康复治疗师的身份接受具体工作任务,在医院兼职教师指导下,从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工作,积累初步的临床经验。通过职业认同阶段教育,让学生树立职业价值观,培养优良医德和掌握康复技能,为职业熟练阶段打下坚实的能力和素质基础。

第三阶段(第三学年):为职业熟练阶段。开展为期10个月的“校院双主体指导管理”的准岗实习教育,在临床康复治疗师的带教下,跟班运转,参加医院康复科的工作,医院与学院双方对学生共同进行管理与考核,实习监管部门按照相应的要求给予综合考核,通过职业熟练阶段教育,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方面达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化要求,真正做到“能力、素质双本位”成才,为学生进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1.工学结合得到有效推进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就业市场对职业化人才的需求,建立在学校医院合作基础之上的,校院双方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了校院双赢。

2.学生职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既考虑了职业化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又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成长为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职业人。近年来,毕业生的“双证率”均达99%以上,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3.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毕业生以基础扎实、技能熟练、适应能力强、职业素质良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98%。60%的毕业生工作一年后就成为行业骨干,如2006级、2007级学生现分别担任了康复科主任。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专业于2012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李华.不同专业康复医学课教学方法.中国康复,2000,15(3):183.

[2]纪树荣.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及资格认定之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66-67.

第3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是一个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及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社区平台。在这里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所授课程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创建相应的学习空间;世界大学城空间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它是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的共享型学习、教学资源库[1]。

2.建设思路

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是为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服务的,必须以本课程的自身特点为基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需要。运动疗法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提倡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其教学内容与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学等多门课程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运动疗法技术教学资源建设在内容上,应当以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的相关理论及操作技术为主体,兼顾课程学习所需的解剖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课程知识;在功能上,应依托世界大学城的Web2.0技术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设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实验实训设备以及案例分析,更好的展现临床康复治疗的工作场景;在形式上,应更多地采用图片、视频、仿真动画等形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网络视频、网络课件等,生动、直观地演示运动疗法的操作技术,使学生对临床康复治疗工作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实;在建设方式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的原则,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同类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建成一个集教学及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兼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内容创新的教学资源库[2]。

3.建设步骤

首先,教师通过个人空间开辟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专栏,在专栏中设置“我的课堂”、“仿真实训”、“图片库”、“视频库”、“案例库”、“空间作业”、“学生空间衔接表”、“知识回顾”、“参考资料”等栏目,然后在相应的栏目中上传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案例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示在空间里。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空间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而且学生也可以在课后通过老师的教学空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空间布置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上独立完成作业,然后通过学生空间衔接表进入每位学生的空间,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每位学生的空间作业给予评论和指导。

再次,大学城空间不仅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它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空间动态及时地最新消息或通过留言栏、私信方式与学生互动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建空间交流群组就某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展开公开讨论,从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利用世界大学城的资源共享平台,访问与课程相关的其它优质资源,以进一步完善、更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4.世界大学城的优势

4.1操作简单化

已往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大多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辅助授课教师上传及更新课程资料。而世界大学城是一个共建的平台,每个教师在掌握了几个简单的小技术以后,都可以把自己的课程建设得跟精品课程一样好,而且不需要技术人员的帮助。

4.2资源共享化

世界大学城空间拥有最新的动态、最新的资讯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免费共享是世界大学城空间资源的显著特点,它为每一个大学城居民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共享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通过空间访问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轻松实现自助式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4.3互动扩大化

第4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实训基地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Countermeasures of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Major in Five-years Vocational School

WANG Zhengcai, YUAN Haihua

(Changzhou Health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 To operat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successfully in five-year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llege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rengthen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t’s necessary to make practical scheme, form rigorous managing system to make it more functional and reach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生产、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自然灾害等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类的致残风险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导致机体出现功能障碍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康复机构迫切需要大量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使这些特殊人群得到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指导,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为此,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先后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以江苏省为例,六所卫生类高职校中已有五所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虽多,但大部分开设时间不长,从师资力量到实训条件尚不能确保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当前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本文主要探讨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取的对策。

1 详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学校要对全校所有实验实训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除共享护理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部分资源外,必须根据专业建设标准全面筹建专业实训场馆,添置实验实训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1 加强调研,科学论证

学校成立实训基地筹建小组,由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形成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思路,在此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从事康复治疗一线机构、行业协会及高校的专家)论证、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努力使实训基地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作高效、兼具社会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实训基地,确保培养目标的完成。

1.2 科学布局,合理配置

按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努力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

1.2.1 布局合理

实训基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实训室个数≥15个(按在校生200名计算),分4个功能区。(1)专业基础实验区,根据专业特点主要筹建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实验室,有条件亦可筹建康复心理学实验室;(2)物理治疗实训区,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实训室;(3)作业治疗实训区,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辅助具制作等实训室;(4)康复评定实训区。建成的实训基地能满足本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50名社会人员技能鉴定与培训的需要。

1.2.2 功能齐全

实训基地能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1)专业基础实验区:除配置医学类专业常用的标本、仪器外,增加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标本、仪器,主要满足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2)物理治疗实训区:运动疗法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实训项目;物理因子治疗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直流电疗法操作,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操作,光疗法操作等实训项目;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腧穴定位训练、灸法、拔罐法、常用推拿技术、人体各部位推拿操作等实训项目。②(3)作业治疗实训区: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手工制作技能训练、感觉功能障碍训练、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日常作业活动分析等实训项目;言语治疗技术实训室,用于开展失语症评定与训练、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等实训项目;③辅助具制作室,主要用于辅助具制作等实训项目。(4)康复评定实训区:用于开展人体形态测量、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等实训项目。 (下转第87页)(上接第64页)

1.2.3 仿真环境

实训基地按照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提供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操作训练,并能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与项目教学。

1.2.4 设施先进

实训基地设施紧贴临床康复治疗岗位一线,适度超前,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实训设备总值>100万元(按在校生200名计算),实训工位数充足,能满足每个学生反复进行技能训练的需求;医学基础、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康复评定实训内容自开率达100%。

2 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

实训基地专业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影响并规范师生的行为举止,提升学生适应职场文化能力。

(1)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在实训基地布置与专业相关的图片资料,体现专业精神文化。

(2)形成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在实训基地规划、布局时引入行业先进的文化思想,展示专业特色,具有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3)搭建学习专业技能的舞台。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专业学习平台,尤其是成为学习专业技能的舞台,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师生的职业技能、道德情操、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素养不断得到升华。

3 科学制定规范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训基地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时要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人员培训、设施利用、科学研究、对外服务等多方面形成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功能最大、最优发挥。

3.1 健全管理制度,实施分级管理

实训基地设负责人1名,全面负责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安排和协调;制定各级实训教学(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训教学人员敬业爱岗精神;制定实训教学人员考核细则,按“双师型”教师要求对实训教学人员进行培养。

3.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确保实训操作顺利进行

制定完善的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设1名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员,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维护、借用、报废等管理,使仪器设备始终呈现在良好状态,确保实训操作的顺利进行。

3.3 强化实训室管理,确保实训项目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的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由实训基地负责人全面协调、调度实训室的使用,督促实训人员严格执行实训室使用、管理制度,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全天候为学生开放。

综上所述,卫生类高职校要办好五年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为各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注释

第5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 康复治疗技术 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及全球老龄化的挑战,康复医学得到迅猛的发展,成为与保健、预防、临床并列的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康复护理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亟需形成合理的康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1.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必要性

1.1 开设康复护理专业是健康促进及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定义体现医学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转换。康复治疗技术是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精神、社会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和重返社会。

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介绍,目前我国有8296万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近5000万;加上人口老龄化,预测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约有50%老年患者需要康复医疗服务。面对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我国具有资格的康复治疗师却少得可怜。李建军说,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名。康复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鼓励更多的综合大学和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专业。

此外,由于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问题将更加突出,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者也需要康复。另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致残率相应上升,这就需要大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护理人员来满足广大群众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否则残疾群体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因此,发展康复护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护理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护理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护理队伍。

1.2 康复教育现状人才需要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师这种新的职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的活力,反映了医疗和康复市场对这门新的专业及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据有关方面近期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执行理事长汤小泉在第三届全国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会议透露,按估算,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 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全国1.2亿老人中的50%有康复需求。但从“七五”以来,我国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人只有1000万,汤小泉说“这同时也说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康复治疗技术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年10万人口仅分摊0.4 名康复治疗师。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因此,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是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的需要,是新医学模式和健康促进的需要,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应以教育为先导。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可以利用高等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造就一支系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优秀的康复治疗技术队伍。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标,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治疗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治疗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需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所以,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前景看好。

1.3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深化教育改革,拓宽办学思路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使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类各级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寻求深化改革的需要。我院有护理、助产二个专业方向,学科结构简单,与院校的发展不相适应。在学院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不但可以与国际护理的专科化趋势接轨,还能拓宽护理学生的就业范围,是值得尝试的改革方向。

1.4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康复医学学科特色的需要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与临床医学有共同的基础和相同之处,凡有自成体系,有独特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没有与之接触过的人,即使临床经验丰富也不明白所以,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功能评定等。在我国,国家认可的正规康复治疗专业的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教育部首批批准了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开设康复治疗专业4年制本科教育,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33名,结束了我国没有康复治疗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此后在全国各地陆续开设康复治疗师本、专科专业,并建立了11个硕士点及2个博士点。但由于开设康复教育的时间较短,培养出来的治疗师在数量上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国内专业人士已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康复治疗的需要,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学。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近年来刚刚起步,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我国对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病人康复的工作中。

面对21世纪,欧美康复医学界已经开始意识到康复医学必需回应社会上对扩大康复范围的需求,未来的康复医疗服务范围应当扩大到包括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等方面。至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器官移植病人的康复、职业性康复医学、儿科康复等都将是21世纪康复医学与护理的新领域。迎接挑战,跟上国际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广大康复治疗技术工作者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

2. 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2.1.1 各大医院相继开设康复医学科

1989年12月卫生部办法的《医院评审分级标准》中,把设置康复科作为一项评价标准。为了达准,各级综合医院陆续开展康复医疗业务,抽调临床护士担负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都已设立康复科,许多二级医院也已开展康复医疗。按护士与床位配比1:4计算,康复治疗人员需求量较大。除了临床康复外,还有许多针对残疾人的专门康复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社区也可配备相应数量的康复治疗人员。

2.1.2 就业地区对毕业生有一定吸引力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护专业毕业生就业目标多局限在城市大中型医院,加深了就业的难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设立可以分流部分毕业生,毕业生可以不必只把眼光盯住医院,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等也可就业。目前我国康复医院发展较快的地区多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对毕业生也有一定吸引力。

2.1.3 我院的地域优势

我院位于巴彦淖尔市,地处经济发展的河套平原,经济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和对健康的需求,康复医学得到蓬勃发展。在我市有好几家医院设立了康复医学科,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康复医学日新月异的地区,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高等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2.2 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备的基础条件

我校现有康复专业专任教师9人,专业课教师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名,初级2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双师型素质结构,就学历和实际能力而言,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教学设备等硬件齐备,已具有康复治疗专业实训室、康复技术实训课所需的教具、模型、仪器、标本、切片、挂图、CII课件、教学光盘、检查及器械(握力计、系列哑铃、上肢推举训练器、液压踏步器、平衡协调训练器、肋木、木顶板、手指分离板、平衡板、训练阶梯、砂磨台、滚桶、助行器、肘仗、腋仗、功率自行车、上肢悬吊训练、套圈、作业综合训练车、日常综合训练箱、肺活量测定仪、肩关节旋转训练器、前臂内外旋转运动器、关节康复训练器、多功能训练器、功能检测箱、臂力计等);并在陆续更新补充,现已能满足实验、实训课所需的基本设备。处于同类院校前列。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且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更加突出且有着更多的卫生服务需求,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康复教育现状亟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宋玉兰,《康复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于靖,《康复护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第6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术后康复;功能训练;临床疗效

复杂性上肢离断是一种严重的外力创伤,患者往往会伴有广泛的骨、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和皮肤等的严重损伤及多段或多个肢体受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往往会对患者的肢体健康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对于复杂性上肢离断已广泛应用再植手术,为患者再一次提供了具有生命力的上肢[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复杂性上肢离断患者,该组患者中有32例男性,8例女性,年龄15岁~54岁,,平均年龄(24.56±3.11)岁,断肢缺血时间2.5h~16h,平均时间为5.9h;患者断肢的原因主要包括:车祸碾压、撕脱、高处坠落、绞扎或切割伤;损伤部位为:有15例患者为上臂、前臂损伤、腕部撕脱,其中包括8例患者为上臂和前臂多段离断;12例患者为关节离断,14例为粉碎骨折,包括4例螺旋骨折,5例行骨斜形骨折和5例横断骨折;所有患者均出现多种软组织严重损伤。

1.2 方法

1.2.1 手术 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评估伤口,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测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显示稳定之后进行断肢再植术。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对于关节离断的患者则实施关节融合交叉克氏针固定;如果患者为上臂离断,则主要是利用髓内针和螺钉进行固定,重建血运,然后采用钢板进行固定;如果患者为前臂离断,则采用采用骨圆针髓内固定其尺骨,待血运重建之后对桡骨实施钢板螺钉固定;如果患者出现了血管缺损,首先要进行血运重建,然后对神经和其他软组织进行缝接[2]。

1.2.2 康复治疗 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则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方式。比如患者刚完成手术或完成手术后不久的时期内主要是采用红外线、超短波及局部按摩等治疗方法;患者完成手术20d以后,可并根据伤口愈合状况为患者建立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量和运动范围宜从小到大,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原则,锻炼持续时间为15min/次左右,锻炼4次/d,在患者手术后35d的时候可调整运动方案,由康复医师在掌握患者病情及伤口愈合情况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开展肘关节屈、伸及腕关节旋腕等主动运动,活动的幅度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而定[3]。

1.3效果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者的上肢手术疗效进行判定。

2 结果

经过60d的术后康复治疗,本组40例患者有35例患者再植上肢全部成活,成活率为87.5%;对患者实施5年的随访发现,有9例患者情况为优,17例患者情况良好,7例患者情况较差,2例患者情况恶劣,优良率为74.29%。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上肢离断损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断指再植术的发明无疑为上肢离断损伤带来了一份生存的希望。复杂性离断上肢只要肢体远端较完整均可再植,且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患者手术后结合理疗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业本.拇手指旋转撕脱离断伤再植患者续贯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9.

第7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外科疾病;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选择;康复质量;探讨与研究

【中国分类号】 R11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39-01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中常见病,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1]。有关资料显示急性阑尾炎流行性病学统计无实质性价值,一年四季、各人群中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阑尾腔的阻塞、细菌感染、神经发射及阑尾各种解剖变异有关[3]。临床表现一般以急性发作为多见,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诊断时,稍不谨慎就能发生延误诊断。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其治疗方法选择对患者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已被人们达成一致共识,而对临床症状轻或急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是及时手术或保守治疗存在较大的分歧。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3,4],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Ⅰ期阑尾切除和早期单纯性阑尾炎实施早期切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也有意对这一理论做一些浮浅的探讨与研究,为进一步验证及时手术治疗对各种阑尾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8例患者为我科2009年4月-2011年12月诊疗的病例。男性102例,女性96例。年龄在1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4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52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1例;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80例。

1.2 手术时机的选择:143例急性单纯性、急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均在入院4-8h内得到明确诊断,并行及时手术治疗。8例单纯性急性阑尾炎、47例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进行保守治疗,于5日或3月后实施手术治疗。

2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剂量资料采用均数(X(―)±s)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配对t检验,P

3 结果

198例各种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出院。及时手术治疗组143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2±0.31d,手术费用为1602.26±22.04元,各种术后并发症13例,占本组病例9.09%。保守治疗组5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13±0.12d;手术费用为2752.87±13.14元;各种术后9例,占本组病例16.36%。各组对应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常见病之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然而,由于各临床医师和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或其他各种因素的干扰,许多患者或个别医师对一些个案病例仍选择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法。如早期单纯性急性阑尾炎,早期积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在一定时间内能好转,临床症状消失,但当患者在后续的工作、生活中,机体抵抗力下降,阑尾炎还会急性发作,还得进行手术切除。又如既往的教材认为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病程超过3d或脓肿已经形成,即不主张手术治疗,待炎症消退3个月再进行阑尾切除手术。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是避免手术破坏大网膜形成的保护性屏障,使炎症扩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也由于组织炎症水肿组织脆性增加和广泛粘连,不易分离和寻找阑尾,若强行切除阑尾,有损伤肠管形成肠瘘、阑尾残株炎和大出血可能。

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完善和各种新型抗生素不断出现,使得人们对上述的两种传统定格观念均给予动摇和否定。认为临床上确定急性阑尾炎时,首选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手术治疗。医师应抓住最佳的手术时机,采取果断的手术治疗方案。在执行其方案时,我们临床医师应给予科学的病情评估,以最有力措施迅速纠正不利因素为患者积极创造及时手术治疗的平台,把不利的因素消灭或降低,变最小危险因素,并建立健全围手术期的各种应急预案,术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常规,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把每个细节都处理妥善。本组143例患者采取及时手术治疗,和55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结果数据显示非常清楚,两组患者的各对应康复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有关文献报道随着现代化医疗设备使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先进的抗生素不断的投入使用,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脓肿Ⅰ期阑尾切除术时机已经成熟[2]。初期探索实践时,我们对此也怀着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制定一系列的预案。结果都比较顺利,术中都按照常规步骤进行,无1例启用预案或中转手术治疗方案。我们认为各类阑尾炎病例及时手术必须遵循:“谨慎、规范、及时”这六字原则。谨慎,不要认为阑尾炎是小毛病、小手术,马虎潦草,术前准备不充分,对患者病情评价不到位,术后观察不认真,并发症纠正不及时,等等,这些均能导致出小问题大麻烦。规范,特别是在术中要严格规范处理,如手术切口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并注意保护创口,勿受污染。进腹后对脓液要彻底处理干净,不留死角。残端处理应视残端的具体情况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处理好后要反复检查,在确定成功后再进行后续工作。及时,这是对本病处理的核心问题,处理的及时与否与采取何种及时处理方法对患者康复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我们认为对各种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应打破传统阑尾炎手术指针框条观念,提高认识,把握时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各种情况的妥善处理,把及时手术治疗放到本病治疗方法的首位,对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235,1232-1237.

[2] 李毓秀。择期阑尾切除标本的病理分析:支持择期阑尾切除术[J],中华小儿外科,2008,5(5),317-319.

[3]史建林.阑尾炎手术时机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师专业),2011,18:40.

第8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健康教育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为70%~80%。我院在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患者心理、生理变化特点,对其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现总结如下[1]。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年龄25~52岁,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手术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及健康教育,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3~5d。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2] 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心理最为突出,护理中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正确解释疾病特点,子宫切除后月经不再来潮,但不会失去女性特征,对夫妻生活影响不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身心处于手术的最佳状态。

2.1.2健康教育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身心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意义及重要性,做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宣传指导工作。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合理安排食谱,以保证机体处于手术前最佳状况。

2.1.3术前准备 辅助检查超声、心电图、X线胸片、血型、血交叉实验、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等,了解机体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时间。做青霉素、利多卡因皮试,并将结果记录于病历上。术前日进行皮肤准备,当晚进半流质饮食,术日晨禁食水。术前留置导尿,并协助患者洗头洗脚、剪指甲,做好生命体征的记录。此外,术前用0.5%碘伏大棉球擦洗阴道2次/d,共3d,手术当日阴道擦洗后接入手术室。保证让患者在术前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2术中护理[3] 手术室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热情接待患者入室,用交谈的方式核对姓名、床号、诊断及手术名称等,协助患者摆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做各项工作时,动作要轻柔,建立静脉通道保证一次成功。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巡回护士应认真观察,发现护理问题及时作出相应措施,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和麻醉师协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的监护 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向一侧,禁食水。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测血压、脉搏1次/h,直至血压稳定,每6h测量体温1次,监测有无术后感染,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12h,同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3.2饮食及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6h后取半卧位,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糖、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刺激肠蠕动,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应少量多餐。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

2.3.3腹壁穿刺孔护理 每日观察腹壁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现象,保持创口清洁,敷料干燥。如创口疼痛剧烈,可适当使用止痛剂,也可应用自控镇痛技术。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3.4导尿管及会护理 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及会清洁,用0.5%碘伏棉球消毒会2次/d。和患者讲清自行排尿的好处,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同时观察尿管中尿色及尿量情况。

2.3.5心理护理 告诉患者,子宫肌瘤是良性病变,切除子宫可以治愈贫血,使腹痛消失,解除压迫症状。但不必担心减退,因为手术依然保存性腺器官卵巢,其功能不会减退。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辅导,让其关心、体贴妻子,使患者加快术后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2.4出院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密切观察腹部情况,避免腹部切口受压,并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加强营养,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休息,根据个人的体力渐进增加活动量,保持良好心境。禁盆浴及性生活2个月,保持会清洁,观察阴道流出液的性状、质量、气味等,出院后1个月复诊。

3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及患者的生育状态。加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良好的整体护理是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7.

[2]南小平.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23(B):55.

第9篇:康复治疗技术范文

胸腰椎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其致残率极高,一般患病后,患者将会面临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肌肉痉挛、压疮、膀胱和直肠障碍、疼痛、生育障碍等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我科自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胸腰椎脊髓损伤术后双下肢瘫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4例为外伤胸腰椎粉碎性骨折术后双下肢瘫,1例为胸7-8神经鞘膜瘤术后双下肢瘫,注:(15例术前已双下肢瘫,术后仍遗留因脊髓损伤至双下肢瘫)。其中1例为腰1-2粉碎性骨折术后双下肢瘫7天予早期康复治疗;13例为胸腰椎粉碎性骨折术后1-2月转至我科行相关康复治疗;1例为胸7-8神经鞘膜瘤术后双下肢瘫2月转至我科行相关康复治疗。15例患者康复治疗前均予双下肢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14例胸腰椎粉碎性骨折术后双下肢肌力0级,1例胸7-8神经鞘膜瘤术后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0级。二便障碍3例,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已行腔静脉滤网植入术)。

综合康复治疗:

一、针炙治疗

取穴:双侧梁丘、血海、四强(鹤顶上三寸)、委中、足三里、丰隆、丘墟、太冲。

电针取穴:双侧足三里、丰隆;采用G6805-Ⅱ型电针仪,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10次一疗程,间隔一周再行疗程治疗。

二、推拿治疗

推拿时手法要轻,由远及近地对四肢各部位进行按摩,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顺胃肠蠕动方向用手掌按摩、揉擦及深压,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顺结肠蠕动方向按摩,可促进排便;顺耻骨上按摩,可促进排尿。对下肢的按摩,操作时由足趾开始,依次为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动作,其次为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及举高,并使其一侧足跟置于对侧膝部,然后沿小腿下滑直达踝部。

三、功能训练

根据功能评定,改善患者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残留肌力的加强: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等的训练,采用渐进性抗阻训练,肌力训练可加强上肢支撑力和维持坐、立姿势的能力,为日后手控制轮椅或用拐杖步行打下基础。护腰情况下,视病情的许可,在床架、支架、拐杖等器械的辅助下加强锻炼,使病人可以起坐、站立,甚至步行(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出现二次伤残)。

四、减重步行训练

护腰情况下减重步行训练,在训练中引入靶向性训练或称目标性的强化重复训练方法,为每个患者制定特定的步行训练内容,缩短膝踝关节的控制不良的时间,可最快的纠正步态、提高步行能力。现代BWSTT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脊髓损伤的猫动物模型的步行训练。目前较为认可的理论是“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学说。1985年FinchL等在电动跑台上对脊髓横断猫后腿减重后被动迈步的试验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使猫重新获得运动能力。

疗效分析:

15例胸腰椎脊髓损伤术后双下肢瘫,通过针炙、推拿、功能及减重步行训练,均取得较好疗效,15例脊髓损伤患者在支具辅助下,实现直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