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识字;方法;培养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注重识字环境的创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高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要遵循听的懂、读得准、识得真、记得牢这一规律,积极创设识字环境,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字,牢记生字。一是通过社会环境识字。社会是一个学习汉字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孩子学国文字提供了广阔的课堂。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社会,如店牌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社会中字词的注意。
二、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泥于一。任何稚嫩的方法,只要能成为学生识字的“良方”,我们都不应该予以否定。当然还是需要对一些好的方法,进行肯定和发扬,这样学生就可以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来选择自己愿意并能接受的识字方法。一是通过字谜识字。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教“处”时,学生很容易和“外”字混淆。我给他们出了字谜: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那你们能变一变,使谜底变成‘外’吗?”“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这两个字搞错。又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往里藏。(高)”、“大火正在烧,一压变熄。(灭)”、“大水真不小,他人被冲跑。(池)”。类似这样的字谜很多,谜语猜出来了,字也就会写了。二是通过顺口溜识字。这种方法以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它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在认识青、清、晴、情、蜻、请、精时,教大家朗读顺口溜:牛羊肥壮草儿青,加上“三点”河水清;有“目”变成大眼睛,心里着急有事情;水边飞虫叫蜻蜓,换上“言”字请你进,再换“米”字真精彩。这样,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三是通过游戏识字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识字教学中,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并能有效地防止生字回生。例如“开火车”识字。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组成小火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同学按顺序认识汉字。哪个学生读错了,这列火车就不能开下去,发令停下来,修理好后才能继续往下开。这样既认识了生字,有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观念。再例如“送信”游戏。请本节课学得最认真的学生当邮递员,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送完信后,请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分析字形,从而全班同学都会记着生字。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识字兴趣。给天表现的儿童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学生要取得好成绩,需要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得到公平的奖励和惩罚。一句表扬、一张喜报、一朵红花、一颗红星,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尽的喜悦,激起满腔的热情。这种赏识教育手段运用于识字教学,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促进儿童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受到赏识,不断的取得进步。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颁布并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对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全国聋教育在这个重大教育背景下进行积极的改革,特殊教育学校也需要大胆尝试语文教材在这方面的使用。因为失聪,聋童在与人交流中存在了一定的障碍,这必然使之形成在认知上的依文学语,生理上的以耳代目以及抽象思维上的滞后与形象思维上的发达等思维特点。
1存在的问题
1.1中高年级忽略基础教学环节
在教学上,中高年级比较偏向于节,段,篇,而词句间的基础教学环节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上课时,教师一般不会在学生生词理解、句意理解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的连贯意思上认真地运用直观方法来帮助他们,而是只用手语在一两个课时上打出课文内容就开始分析课文阶段。
1.2忽视对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是在与周围人的交流中的,聋生亦如此。聋生与他人交往最直接的方法是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而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恰就是缺少了培养语言交往的能力,也缺乏了对培养聋生交往能力的研究与探讨。
1.3忽视对聋生语法知识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多地鼓励学生使用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使得学生思维较活跃,也敢于表达,但是他们却写出语序颠倒的作文。在学语阶段,健听儿童便能够获得各种语言的声音且懂得语言的意义与应用的环境,并从语义中判断环境对其自身的要求,进而根据这个要求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与语言的选用;尤其是在学语的同时一并掌握了句中词语组合的原则。然而聋童却因为耳聋,形成了环境与语言相脱离现象。哪怕在低年级时候他们学习了较多词汇,但也因为他们没能及时获得组合词语的原则与语言应用环境等原因,所以写不出自然、通顺、有条理的句子。虽然教师的教学达到了标准,但也没有对其重视与强化,所以对聋生掌握语法知识的需求与渴望无法满足,这就导致了他们表达上的障碍。
2解决对策
2.1教师要成为双语转换的平衡使用者
有相关专家曾说:聋人手语跟健听儿童口语相同,在他们思维发展的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学习研究并掌握甚至精通聋人母语,自然手语;然后用自然手语来帮助聋童学习文化知识,语言以及发展思维。进入中高年级,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自然手语帮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并让他们理解手语与汉语的不同,教会他们运用母语来学习汉语与科学文化知识。然后在语言实践中对他们的汉语语法知识进行不断丰富,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也要对他们从手语转换成汉语行为重视,从而使聋童的语言发展真正从手语中起到促进作用,让双语转换在教师与学生中平衡使用。
2.2加强语言教学中的基础教学环节
虽然低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大量词汇与句子,但是他们并不能准确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子,所以在中高年级,依然要对语句教学重视。从词、句开始,帮助他们认识生词并理解句子意思以及注意词语的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课文。第一,用多样化手段。聋童有听力障碍,所以虽然他们见过学过很多东西,但是不能将他们所见所学的那些东西与语言文字一一相对应;这就要求教师应用多种手段(多媒体等)来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与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第二,针对性地练习强化。学完不等于掌握,针对性地练习可以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让他们真正理解课文。听说读写同等重要,拒绝厚此薄彼。
2.3注重学生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回归到社会中与广大健听人交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目前的语文教材,大多基调都是叙述式的语言,对话材料少之又少;要提高聋生语言交往能力,课文内容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话内容的增加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现状,先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对聋生语言交往欲望的激发;然后创造情境给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奖励语言运用好的学生;最后告诉他们手语与口语表达一样重要。
2.4渗透语法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法教学不同于健听学校,前者需要自然通俗;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律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的理论知识;要实用,具体以及通俗,简洁的说明语法规则;在各个教学段里由浅到深地穿插语法规则中的每个语法点。教师还应该向中高年级的学生渗透句子排列规律以及组合规律。现在的语文课文中,一般只包括语言材料与练习两方面,并不适合聋生;这就需要从聋童的角度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处理――在那两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语法点与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
近年来随着小学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受益于新的教学研究理论和模式成果之下,并在此影响下享受学习,深入学习。但是,由于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把握能力尚未完全形成,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亟待提高,因而在写作学习过程中难免感到吃力或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教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常常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落于窠臼,照本宣科,终究把本应生活化、体系化的习作教学变成了理论传输的乏味课程,这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还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过好在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写作的地位被不断强调,教育界陆续将目光投向写作的教学,使更多人领会到了习作之于小学生的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1.情感虚假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能够主动体悟生活的年龄,尽管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但至少情感把握上依旧敏感。然而,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为了强化文章的情感性,过分夸大自己的经历,换言之,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过于注重情感的感染性,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真实性,单纯的情感捏造不仅不会为文章整体带来情感渲染效果,还会令教师在批改文章时感到毛骨悚然。比如,在“我的母亲”的相关话题中,总会有学生捏造母亲的病痛或是死亡,这种变相诅咒亲人的行为常令观者感到恐怖和可悲。因而在习作教学中,情感虚假的情况必须杜绝。
2.过程应付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数字化、信息化也逐渐影响着教学和学习。于是,在独立写作时,常有学生抛弃独立思考的机会而选择网络摘抄,完全是应付性写作,如此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弱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空洞立意
现今小学生普遍存在情感丰富但经历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最通常的表现即学生可以表达出一些深沉的话语,但无法用自身经历和真切感受去证明,从而使文章空洞而矫情,这并不是小学习作教学需要实现的效果。
二、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1.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理想中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当保留学生思维中鲜活的感性成分,并努力通过知识诱导和体系建构诱使其运用理性知识对思维成果进行文字表达,同时训练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习作主题“描绘春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唤起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来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达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训练。
2.生活化情感的体悟
小学阶段的习作相比于中学时期的写作更具有生活化特点,因此,更为强调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再以“描绘春天”的主题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过的春天,同时也是在追溯自己之前的情感体悟,然后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情感体悟转化为文字。这是一个情感抒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和回忆,将脑海中的春天画面适时地结合自己的情感,既达到了情感体悟的目的,又达到了思维的升华。
3.文字驾驭能力的建构
小学中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但在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上还稍有欠缺,此时习作教学就变得格外重要。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语言理念还只是零散的句子和词组,对于有条理、有逻辑的段落的把控还比较陌生,因此,习作教学的作用正是可以使学生在原始的零散句子积累基础上将其结构化和逻辑化。
三、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相关对策
1.教师强化思想的重要性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确定写作思维和思想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理念传导给学生,一旦思考到位了,表达就会一气呵成。尽管小学生的思想深度尚未完全建构,但可以在一些话题上尝试着让学生深入思考,比如《苹果里的五角星》话题,不妨将内容由原始的讲述提升到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必要的时候开展一些头脑风暴活动,这都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思想的深化。
2.加大表达训练的强度
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养成一种意识:习作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意义和表达效果,若是换一个词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而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加大对于语言表达的片段训练,比如在“描绘春天”话题中的风景描写、情感抒发等段落表达的相关训练。总之,强化了表达形式和表达理念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3.鼓励学生积累课外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教学中的素材积累很是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物可写,有情可发,不妨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课外多加积累素材,形成自身独有的素材库,在相应话题的写作中得心应手。
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走龙蛇,妙笔生花,这都是写作教学之后该有的效果,写作教学不仅只是在小学阶段颇为重要,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现代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复杂而严格,为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出学生高屋建瓴的写作基础能力,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在进行小学习作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多互动,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将习作的生活化和情感化特点放大,让学生在习作学习中领略文字的魅力和奥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