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乳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表处 改性乳化沥青 室内试验 室外检测
中图分类号:TU535文献标识码: A
1. 微表处施工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采用专用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在摊铺后形成1cm左右厚的薄层覆盖,并在1-2小时内开放交通的路面养护罩面技术。微表处作为最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可有效地防止路表水下渗、填补路面局部缺失、恢复路面的抗磨耗和抗滑性能,并能完成对轻微车辙的修复,是一项交通干扰小、机械化程度高、操作规范、施工简便快捷、外观与整体性能良好的技术。主要功能特点:
⑴ 封水性:微表处混合料采用多层集料配比,成型后具有很强的防渗能力,以确保路面免遭水侵害;
⑵ 抗滑性:微表处混合料采用耐磨耗性良好的粗集料支撑,构造深度大,恢复和提升原路面的抗滑性能,效果显著;
⑶ 改善表观:微表处混合料在破乳成型之前为稀浆糊状,便于流动和填充,先对路表面缺陷进行修缮,施工中通过胶皮刮板形成的平整表层,成型为全新面层;
⑷ 修复车辙:微表处具备路面车辙修复功能,路面车辙≤15mm,可直接进行罩面修复,路面车辙在20-30mm采用微表处车辙修复技术或复式微表处技术处理。
2. 高埗镇莞潢中、北路微表处材料选择
本项目选择在高埗镇莞潢中、北路(k0+000~K2+629.088)路段,修复里程2.6公里,约12万平方米。工期为1个月。施工材料主要原材料主要有改性乳化沥青、级配碎石、水、添加剂等材料。 改性乳化沥青检测指标表-1
⑴ 改性乳化沥青: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石料特性生产改性乳化沥青,由茂名沥青厂提供A级70#沥青与进口乳化剂、改性剂生产而成,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
⑵ 改性乳化沥青室内实验包括:
① 沥青固含量测试:采用蒸馏法测试乳化沥青中沥青固含量;
② 蒸发残留物测试:软化点、延度、针入度3项指标检测;
③ 贮存稳定性试验:测试乳化沥青1d、5d、7d的贮存稳定性;
④ 裹覆试验:测试选择骨料的裹覆情况;
⑤ 拌合时间测试:与选配的骨料进行拌合试验,应满足2分钟以上的拌合时间。
⑶ 级配碎石:石料级配为MS-3型料,采用企石地产的硬质石灰岩,石料级配筛分要求见表-2及曲线图-1。 级配石料筛分要求表-2
⑷ 石料的实验内容包括:
① 压碎值检测:骨料压碎值由专业检测单位检测,应满足《规范》值要求,即骨料压碎值≤28%;
② 级配筛分试验:级配石料筛分结果应满足表-2要求;
③ 裹覆试验:经裹覆试验后,沥青裹覆面积应大于骨料面积的90%;
④ 砂当量指标:骨料要求坚硬洁净,砂当量指标应>65%;
⑤ 拌和试验:与选配的乳化沥青拌和试验,应满足2分钟以上。微表处筛分曲线 图-1
⑸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根据原路面状况和交通使用要求,选择MS-3(粗级配)型号,其设计要求见表-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要求 表-3
② 负荷车轮粘砂试验:用于控制稀浆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上限;
③ 湿轮磨耗试验:用于检验稀浆混合料的配伍性和抗水损害能力,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
④ 粘聚力试验:在检测粘聚力值的同时记录试样破损情况,综合评价混合料的成型状态。
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 表-4
3.微表处施工工艺
4.微表处施工设备
微表处施工主要设备清单 表-5
5.微表处施工质量控制
⑴ 微表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包括设备标定等7项,① 设备标定与试铺;② 施工厚度控制;③ 接缝的处理;④ 预湿水与含水量的控制;⑤ 施工天气与破乳速度控制;⑥ 车辙的处理;⑦ 微表处的成型养护。微表处施工过程检验要求见表-6。
微表处施工过程检验要求表-6
6.小结
本次微表处技术在高埗镇莞潢中、北路(k0+000~K2+629.088)路段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微表处技术能有效解决路面抗滑、修复部分车辙、防止路面渗水;微表处作为薄层磨耗层可增加路面的构造深度,保护面层,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宋元林,“公路工程通病分析与防治”,交通出版社,2000年;
[2] 常魁和,“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交通出版社,2001年;
[3]《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首先在苹果手机上登录iCloud备份好数据;
2、在华为应用商店下载i换机大师app,安装成功后打开应用,进入程序界面;
3、首次使用,进入主界面后会提示获取权限。点击允许授权i换机大师访问;
4、选择模式为,通过iCloud导入;
5、选择iCloud模式进入后,按指引输入AppleID和密码。如果您的账号有开启二步验证,需要在关联设备上查看验证码,并输入验证。验证完成后即登录成功;
在业界,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思科认证广为人知,获得思科认证曾是不少人找工作、跳槽的敲门砖。11月23日,正在向企业市场扩张的华为也向全球推出CT及ICT融合领域的技术认证体系,其体系的全面性和覆盖面之广,令人欣喜――这无疑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入人才争夺市场。
全技术 多行业
据华为企业业务全球服务部副总裁涂文杰介绍,华为认证体系以技术发展及行业特点为基础,主要分三个发展方向:第一,完整的职业认证体系,聚焦IP、IT、CT各专业技术领域;第二,依托华为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推出针对运营商、电力、政府、金融、大企业等体现行业特点的认证产品;第三,代表ICT技术发展方向的ICT多技术融合认证。
据介绍,目前业界推出的技术认证体系主要集中在IT、IP领域,而在CT领域的技术认证尚属空白。同时,随着ICT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同样需要面向未来ICT融合理念的技术认证产品,从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华为认证体系不仅覆盖已有的IP以及IT领域,而且还包括CT及ICT融合技术认证,是目前惟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
覆盖各层人才
华为认证解决方案部部长王晓斐认为,对于ICT人才的培养,最理想的模式是院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及认证相结合。对于在校学生,将产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前移,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而在职业培训方面,则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前沿技术及ICT技术融合的人才培养。因此,华为的策略就是以高校教育为起点,以职业认证为牵引,基于ICT人才职业发展生命周期,提供完整的能力提升解决方案。
基于这一策略,在职业培训和认证方面,华为遵循华为ADDIE开发流程,匹配ISO17024认证国际标准,以岗位素质模型为基础,在大量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层进阶认证模式(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专家),满足从新员工到技术专家的不同需求,为企业明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整体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同时,华为针对在校学生推出教育合作计划,与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课程、学生培训及认证领域不断加强合作。王晓斐介绍说,目前华为已与全国15所网络技术学院合作建立试点,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0家,同时还将与50家院校开展定向委培合作。
一、图书馆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信息化资源也成为了图书馆服务的物质基础。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定位,使其将有限实体资源向着无穷的网络资源转变,内部的管理工作、服务方式等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首先,图书馆的内部馆藏逐渐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图书馆馆藏主要是以文字为主的图书资料,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逐渐出现多媒体资源,并将其进行立体化的储存与应用。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数据资源库为核心,现代则是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进行检索,采用高速的宽带来对信息进行传输,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就是工作的方式逐渐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化也是信息化的一大标志,所谓自动化简单的说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例如对图书信息的收集、储藏、编目以及为读者提供服务等等方面,完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方式来进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熟练的使用相关软件以及科技产品,使其服务最优化。
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
(一)对设施的定位
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设施主要就是软件与硬件,这在图书馆中起到基础的地位。传统的图书馆设施关注点往往是一些基础性的设施,较为常见的是图书馆的馆藏、场地等等,但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应该对其进行全新的定位,首先要对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在传统纸张馆藏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效果,加大多媒体化的设备含量,以此来提高图书馆内部信息化的水平;还应该提高软件建设,这也是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来提高图书馆数据库之间的沟通、联系,采用云端、数据库等不同的方式与手段,来推动图书馆的发展,这一项软实力也是对图书馆的优劣进行全面衡量的基础。同时,我国的图书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收费过高的现象,这也直接的反映出了图书馆在实际定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建设,由此可见,在对图书馆进行定位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开源节流,以此来保障我国各个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在技术上进行定位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相关技术也较为滞后,这将直接阻碍图书馆的发展。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管理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影响,所以对图书馆内部网络信息技术的定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其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来提供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为读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对信息收集、传输以及创新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想要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就应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为社会的广大读者提供信息基础,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图书馆应该对其技术进行处理,加强对信息获取、传输、存储、检索以及显示等等方面的技术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与研究,这对图书馆的完善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提高对图书馆内部体系的了解,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善自我。现代化的图书馆技术体系具有数字化的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抽取技术、相关内容检索技术等等,由此可见,图书馆想要发展与进步,就应该不断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完善,采取先进的技术来减少与市场发展的距离,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保障图书馆与现代化技术同步发展,所以对图书馆的定位不仅是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创新技术。
(三)对人员进行定位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不可逆性)缺血性坏死[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的40%~50%[2],临床医师应对中老年人高危人群中以消化道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要有足够认识和警惕,如相应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者,要及时做辅助检查,减少误诊和降低病死率[3] ,现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化疗后心肌损伤1例患者报告如下。
1 病历报告
患者李××,女,55岁,农民,以“左侧乳腺癌术后半月,全身疼痛,恶心,呕吐1天”于2012年06月23日08;00收入院,病历特点;中年,女性患者,以“左侧乳腺癌术后半月,全身疼痛,恶心,呕吐1天”为主诉入院,2月前患者在我院诊断为左侧乳腺癌,因肿物大,应用CAF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半月前肿物缩小后在全麻下行双侧乳腺肿物切除术,继续CAF方案化疗。1天前突感全身疼痛,伴恶心,呕吐,未曾治疗。体格检查:T 36.6℃P 76 次/分、 R 20 次/分BP 90 / 70 mmHg双侧乳腺对称,外上部各有一约5cm长切口瘢痕。未触及肿物,无压痛。双侧锁骨上下及右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根据病例特点,初步诊断:左侧乳腺癌术后。
心电图检查(2012-06-26):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下壁心肌梗塞,T波低平倒置;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房室增大,左室壁运动异常,主动脉瓣二尖瓣少量返流。左室收缩功能减低。肌酸激酶349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U/L,肌钙蛋白3.710ng/ml,白细胞(2012-06-28)6.3×109/L;Hb114g/L,PLT299×109/L,总胆红素20.4umol/L,直接胆红素4.7 umol/L,谷丙转氨酶104U/L,谷草转氨酶488U/L;请心内科会诊:诊断为1.冠心病,急性下壁心梗?2.化疗后心肌损伤?建议转CCU治疗。
心电图无明显改变(2012-06-28)白细胞2.3×109/L;Hb107g/L,PLT240×109/L(2012-06-28);心肌酶学肌酸激酶153U/L,肌酸激酶同工酶22U/L,肌钙蛋白4.19ng/ml,肝功能(2012-06-28)总胆红素14.2umol/L,直接胆红素4.2 umol/L,谷丙转氨酶48U/L,谷草转氨酶44U/L;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凝血四项正常。
患者成功于导管室局麻下行冠脉造影术(2012-07-04),。冠脉造影结果:LM未见明显狭窄病变,前向血流TIMI Ⅲ级;LAD近段不光滑,前向血流TIMI Ⅲ级;LCX未见明显狭窄病变,前向血流TIMI Ⅲ级;RCA中段完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0级,造影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单支病变,于病变处植入2枚支架。
心脏彩超检查(2012-07-08);左室壁运动异常,主动脉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EF25%,血常规;(2012-07-07)白细胞3.7×109/L,Hb120/L,PLT398×109/L,肝功能(2012-07-07)总胆红素8.0umol/L,直接胆红素3.0umol/L,谷丙转氨酶48U/L,谷草转氨酶44U/L,患者病情较前减轻要求出院。
2 讨论
本例患者心电图异常,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由于医生只注意患者当时主要的症状和体征,而忽视对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详细诊断,未借助临床有力的辅助检查,进而放松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警惕性。分析其误诊原因如下。
2.1 发生机制。从理论上来分析[4]由于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几乎都位于心脏下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反射性地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因此出现了胃肠道疾病症状。另一方面,心肌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刺激交感神经节传至大脑中枢,产生的痛觉可向C2-S6脊神经支配的部位放射,引起相应非典型部位的疼痛。
2.2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重视不足。常见诱因为感染、过度疲劳、大量输液等。本例患者为化疗后出现不适,故应提高注意心肌酶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冠脉造影检查。
2.3 外科医师及其它科室医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的复杂性掌握的不全面,诊断往往不及时,甚至误诊。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在诊断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在此应引起同行们的重视。为减少误诊,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时行心电图和相关实验室检查,非心血管医师更要注意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及时专科进一步治疗。
参考文献:
[1] 龙柠璨,谢细保,张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急性胃肠炎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4):223.
[2] 高友山,钱学贤,马大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1,2(17):75.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7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242-02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AN HuiLi CHEN Zij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he City He'nan Province, Luohe 4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Methods Preoperative care, intraoperative co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care were adopted among 200 cases (200 eyes) of cataract patients. Results Vision was reviewed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and compared with before surgery the vision was improved and there was no serious surgery complications among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taract surgery. Conclusion Taking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care measures fo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psychological burden of patients.
[Key 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Analysis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疾,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1]具有切口小、眼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裸眼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成为广大的白内障患者和眼科医生所欢迎的手术方式。本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实施200例(200眼)白内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2月,本科共收治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男性112例(112眼),女性88例(88眼),年龄最小30岁,最大93岁,平均60岁。老年性白内障180例,外伤性白内障8例,并发性白内障12例,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视力最好者为0.2,多数为数指、手动。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混浊,长期视物不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患者既想提高视力,又害怕手术,表现为恐惧、胃肠功能紊乱、情绪紧张等心理问题[2],这些因素都可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心脏疾患加重,成为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严重问题,因此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十分必要。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讲解手术过程中如何配合,介绍主刀医生的水平,对于那些过于紧张的患者可介绍一些手术成功者与之交谈,解除其心理压力。指导患者进行固视训练,减震训练及减压训练[3],有效提高患者术中的配合能力,达到预期目的。(2) 术前准备: 术前剪睫毛,常规冲洗泪道,用30 min用0.9%NaCl溶液40 mL+庆大霉素8×104 U冲洗结膜囊,并给予简单的眼部包扎等,尽量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4],为避免术中因情绪紧张导致眼压升高,术前30 min还可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或苯巴比妥0.1 g。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全身各项常规检查,告知患者控制咳嗽、打喷嚏等注意事项。
验证不同用量的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安全性,为登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白菜,品种为:鲁白七号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试验落在宁安市东京城镇振兴村李会迎的白菜地中,该地前茬为豆角,60厘米垅,35厘米穴距,亩保苗为2800株。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河北野田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提供。
3.1.2对照药剂
2%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油,山东惠民中农作物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3.1.3药剂用量与编号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小区面积为40平方米
重复次数:4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施药方法为人工喷雾,按试验设计先喷喷对照药剂,再试验药剂。试验药剂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在不同处理之间换药时对喷雾器进行清洗。
3.3.2施药器械
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于7月30日一次性施药
3.3.4使用容量
实际为喷液量为35公斤/亩。
3.3.5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其它病虫害进行防治。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施药当7月30日,日平均气温26.55℃,相对湿度为74.5%,天气晴。(详见气象资料表)
4.1.2土壤资料
土壤类型为暗中壤,有机质含量为2.8%,PH值为7.0。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时间和次数
试验共调查4次,分别为药前进行各小区的虫口基数调查即7月30日;施药后1天即7月31日;3天即8月2日,5天即8月5日, 7天即8月7日进行调查。
4.2.2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定4点,每点连续调查5株,每个小区共调查20株白菜,调查整株白菜上活虫数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在试验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对作物有直接影响。
5结果与分析
由上表可见,试验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4克/亩用药后1天对小菜蛾的防效在81.70%―90.13%之间;用药后3天调查对小菜蛾的防效在88.12%―92.91%之间,用药后5天调查对小菜蛾的防效在87.33%―97.07%之间,用药后7天调查对小菜蛾的防效在89.15%―95.27%之间;而对照药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7.5克/亩在药后1天、3天、5天和7天分别为80.15%、87.98%、88.47%和88.26%。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药后1―7天试验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每公顷有效成分3.0、4.0克与对照药剂相比对小菜蛾防效差异显著;试验药剂每公顷制剂量2.0克与对照药剂相比对小菜蛾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有效成分3-4克/公顷用量范围内,于小菜蛾发生始盛期施药,对小菜蛾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7天防效在93.47%―95.27%;对试验作物白菜生长安全。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心室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in evaluating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drugs.Method:53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study method was self-control.They were observed for six cycles of chemotherapy.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T0(pre-chemotherapy) and group T1,T2,T3,T4,T5,T6(post-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cycle of chemotherapy.Conv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3D-STI examination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each cycle of chemotherapy.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LVDD,LVSD,IVST,LVPWT and LVEF of group T1-T6 and group T0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GLS,GAS of group T4,T5,T6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T0,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Breast neoplasms; Drug therapy; Ventricular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qiu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Shenyang 11001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21
近年来,乳腺癌上升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蒽环类药物作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方案的基本用药,其对心脏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且呈剂量累积性,对心脏的损伤为不可逆性[2-5]。在心脏未出现临床症状前心脏结构及功能已发生改变,但常规超声心动图往往难以检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作为心肌应变领域的新技术,可全面评价心脏整体容积、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变化,已应用于临床[6-9]。本文应用3D-STI技术分析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40~61岁,平均(48.21+7.9岁)。纳入标准:(1)此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并此次化疗均采用蒽环类药物为主的CEF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2)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3)排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脏功能的基础疾病,预计生存期>24个月。(4)超声图像基本清晰,达到3D-STI采集与分析要求。根据检测时间点分为T0、T1、T2、T3、T4、T5和T6共7组,T0组为化疗前、T1组为第1周期化疗组、T2组为第2周期化疗组、T3组为第3周期化疗组、T4组为第4周期化疗组、T5组为第5周期化疗组、T6组为第6周期化疗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ivid E9 彩色超声诊断仪,4V探头:频率1.7~3.5 MHz;M5S探头:1.7~3.3 MHz。嘱患者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平静呼吸,所有测值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常规超声测量:采用M5S探头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3D-STI检查:将4V探头于心尖部将整个左室包括在图像范围内,得到心尖四腔观,调整仪器以清晰显示心内膜为理想图像。用EchoPAC软件脱机分析,软件自动描绘左室心内膜及心外膜边界,如自动描绘不精确时可行手动调整,软件自动追踪感兴趣区内心肌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获取三维LVEF,左室心肌质量及左室整体的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4种应变指标的正负号代表心肌运动方向,本文以绝对值大小反应心肌运动幅度,若超过3个节段无法跟踪,此图像不列入研究之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若方差齐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常规超声测量结果比较 各组LVDD、LVSD、IVST、LVPWT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D-STI应变参数比较 T3组GLS、GAS开始明显减低,但与T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T5、T6组GLS、GAS均低于T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蒽环类化疗药物具有广谱抗癌性,但其能产生氧自由基和阿霉素代谢产物,与心肌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机体其他组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甚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且具有剂量累积性[10-11]。用药早期多为心脏亚临床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多无明显变化,传统超声检查测得T1~T6组LVDD、LVSD、IVST、LVPWT及LVEF与T0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亦证实此情况。若长期用药可致心力衰竭,如果在化疗中无创、连续、准确地评价其心脏毒性对心功能的影响,就可以更好了解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剂量、时间间隔及心肌保护用药的使用。
3D-STI是心肌应变领域的新技术,它通过对连续的心脏全容积图像进行处理、分析,从三维空间上更精确的追踪回声斑点的运动轨迹,弥补了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二维平面斑点追踪的不足,更能准确的评价心脏的运动,3D-STI通过获得心肌运动的应变、应变率、旋转、扭转角度的参数,进而评价心脏整体容积、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本研究应用3D-STI技术评价不同化疗周期左室收缩功能。研究结果显示,T4、T5、T6组GLS、GAS均较T0组减低,T6组GRS、GCS均较T0组减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部分患者左侧乳腺切除术后,胸壁瘢痕的影响,图像采集时部分节段追踪失败。3D-STI技术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心内外膜的边界要求较高,手动调节时可造成测量误差。
综上所述,3D-STI技术可早期、敏感的检测出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提高早期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亚临床损伤的检出率,并为化疗方案调整提供重要佐证。
参考文献
[1]廖洪叶,郭巨江.乳腺癌预防性治疗的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47-149.
[2]周琳.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72.
[3]赵维鹏,程蕾蕾.超声心动图评估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0):787-790.
[4]张帅,徐晓红,张慷,等.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的心脏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2014,22(10):745-748.
[5]崔红岩,夏稻子,张宇虹,等.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表阿霉素复合药物对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2):1085-1087.
[6] Nesser H J,Mor-Avi V,Gorissen W,et al.Quantific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volume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speckle tracking: comparison with MRI[J].Eur Heart J,2009,30(13):1565-1573.
[7] Tadic M,Llic S,Cuspidi C,et al.Subclinical hyperthyroidism impacts left ventricular deformation: 2D and 3D echocardiographic study[J].Scand Cardiovasc J,2015,49(2):74-81.
[8]韩勇,陈田,夏良华,等.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5):755-758.
[9]赵哲黠,康春松,李朝军,等.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室心肌旋转及扭转运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3,22(9):767-771.
[10] Pinder M C,Duan Z,Goodwin J S,et al.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older women treated with adjuvant anthracycline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07,25(25):3808-3815.
[11] Adams M J,Lipshultz S E.Pathophysiology of anthracycline- and radiation-associated cardiomyopathies: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J].Pediatr Blood Cancer,2005,44(7):600-606.
[12] El-Menyar A A,Galzerano D,Asaad N,et al.Detection of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J].J Cardiovasc Med(Hagerstown),2007,8(11):923-933.
[13] Rvitelli M,Filippelli A,Rinaldi B,et al.Effects of docosahexaenoic acid on [Ca(2+)](i) increase induced by doxorubicin in ventricular rat cardiomyocytes[J].Life Sci,2002,71(16):1905-1916.
[14] Li S N,Wong S J,Cheung Y F,et al.Novel area strain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wall motion analysis for assessment of global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after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J].J Am Soc Echocardiogr,2011,24(8):19-25.
关键词:生物柴油;乳化液;燃烧特性
生物柴油是一种再生能源,其不含芳香烃、硫、十六烷值较高、能降解、燃烧性能好、能任意比例与柴油混合等优点。生物柴油是一种内燃机替代的燃料。但生物柴油粘度高、挥发性较差、NO排放不好等缺点。微乳化生物柴油通过燃烧时 “微爆”现象、水煤气加速燃烧及水滴气化吸热降低火焰温度,在减排同时增加燃烧热值,达到良好的环保节能效果。
微乳化生物柴油技术现在已有了一些成果,但稳定性较差、保存时间较短和乳化剂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大豆油和环氧乙烷缩合物、卵磷脂和氯化十六烷吡啶的不同配比得到透明、稳定、环保的微乳化生物柴油配方,测试其粘度、粒径、燃烧热值等参数,研究其特性。
1 试验内容
1.1 试验装备
试验仪器有电动搅拌器、电子天平、电子显微镜、自动粘度计、pH仪、氧弹热量分析仪、水分测定仪、氧化安定仪。试剂有大豆油和环氧乙烷混合物、卵磷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均为分析纯、生物柴油。
1.2 试验方法
部分生物柴油,加入微乳化剂,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定的水,充分混合,形成油包水型微乳化液。离心一段时间,观察油水分离情况,测定微乳化油稳定性。用显微镜观察微乳化油微观形态,用粘度计、pH计、密度计、氧弹分析仪分析物理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乳化剂用量的确定
对不同比例配方试验(表1),观察稳定性,经试验确定大豆油和环氧乙烷混合物和卵磷脂的用量分别为1.3%和0.7%效果最佳。添加一定含量的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溶液,形成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微乳化生物柴油,静置6个月油水不分离(表2)。
当氯化十六烷基吡啶1%及以上时乳化油结块。
用低室温循环法确定乳化液配方(1.3% 大豆油和环氧乙烷混合物,0.7%卵磷脂和0.5%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微乳化生物柴油稳定性最好。
2.2 燃烧和物理特性
显微镜下观察微乳化生物柴油小液滴,平均直径为2.45?滋m。液滴直径越小,乳化油越稳定(图1)。
氧弹法测量样品热值(表3),去除水分含量后,热值为40 276.7J/g,高于纯生物柴油,微乳化生物柴油的燃烧速率比燃烧生物柴油更高,存在放热始点较晚,着火延迟期长的缺点。
在45℃下,微乳化生物柴油粘度为4.57 cP,符合国家标准。
微乳化生物柴油的pH值、氧化安定值和密度都符合国家标准。
3 结束语
(1)1.3% 大豆油和环氧乙烷混合物,0.7%卵磷脂和0.5%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配置的微乳化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2)试验制备的微乳化生物柴油燃烧热值高于纯生物柴油。(3)试验制备的微乳化生物柴油的粘度、pH值、氧化安定值等物理特性与纯生物柴油接近,符合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1]黄勇成,韩旭东,王丽.柴油-生物油微乳化油液的燃烧排放特性[J].工热物理学报,2011,32(8):1418-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