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项目评估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实施纳税评估的动因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评估对象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和处理的管理活动。纳税评估作为重大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税源监控能力、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控管质效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纳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强化税基管理的需要。重大建设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去年底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借助管理软件支撑,采取人机结合方式进行专业化评估,可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拓展控管范围、提高监控效果,切实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二是盘活数据资源的需要。日常控管中,税收管理员重征收管理、轻评估分析,对大集中系统、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软件中现有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合同资料,未能有效整合运用,建立经常性评估分析制度,造成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到数据变税源、税源变税收。三是凝聚控管合力的需要。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征管基础和人员素质的差异,不同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和控管质效不均衡。在“大集中”系统管理框架下,只有按照新的税源控管模式的要求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深入开展案头分析评估,分析查找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部门岗位间的配合联动,才能形成评估、征管、稽查等环节的良性互动,构筑起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二、主要作法
(一)项目周期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商业建设类、企业办公用房建设类、技术改造类以及其他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重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财务管理特点,将重大建设项目划分为投产期、试产期和达产期三个周期,不同生产周期确定不同评估重点。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投产期,重点对取得土地方式与土地交易税收清算以及取得发票的真实性、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与投资方拨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的同步性、“甲方供料”申报缴纳税款的完整性、境外提供境内设备安装、技术改造、转让无形资产等营业税与预提所得税扣缴的及时性、各类应税合同印花税申报的准确性等情况评估监控;从投产期到试产期,重点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实际使用时间是否一致、在建工程是否延期结转固定资产和人为拖延房产税应税时间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的准确性评估监控;从试产期到达产期,重点对应税房产、土地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销售收入等实现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等税源转化情况与项目规划立项文书的差异性评估监控。比如,在对一热电公司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私自征用建设项目所在地村委集体土地一宗,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8万元。在对一风电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支付工程款项环节未按照规定扣缴税款,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146万元。在对一金业化工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在建工程延期结转固定资产、未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44万元。
(二)关联钩稽评控法。以居住建筑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切入点,根据已有的房地产行业数学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以行业总体税负率为评估标准,以此来衡量和判断企业税负是否合理、纳税是否正常,对纳税异常企业,依据营业税征收率与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以及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三者计税依据的内在关系,对税负偏低、指标异常、申报异常、营业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不匹配、代征税款与建筑规模不符等情况重点评估、筛选疑点。比如,在对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申报入库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倒算,发现该单位申报三税的计税依据不一致,差异很大,经过评估核实,应补征入库营业税309万元、企业所得税158万元以及其他各项税费40万元。在对一商住综合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项目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项进度与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不同步,自取得预售许可证以来,商住房销售收入长期挂“预收账款”未结转收入,经过评估核实,分别补征入库扣缴营业税和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等各项地方税收22万元。
(三)辐射延伸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
农业建设类、基础设施类、公共建筑建设类等九类不同类型的重大建设项目为圆心向外辐射、延伸评估,做到“四个延伸”,即:一是由单纯项目评估延伸到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的双向评估;二是对跨年度的重大项目评估当年的同时对其以往关联年度追溯评估;三是由对重大项目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重点评估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同步评估;四是由发票、税款的比对分析向“甲方供料”、工程转分包等征管难点的延伸评估。比如,在对一中学办公楼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经过比对建筑安装合同、开具发票以及扣缴税款等资料,发现办公楼外墙装饰用大理石为“甲方供料”,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6万元。在对艺苑小区、教育路小区十区等重大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相关项目均由一个房地产企业开发,且多个项目均属跨年度开发,为此,采取对所有项目“一揽子”评估思路,并将评估时限追溯到项目开工年度,对所有项目涉及到的建设单位代扣代缴、承建单位自行申报情况逐年、逐项评估核实,并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申报缴纳情况同步评估,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各项地方税款320万元。三、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了税收收入。本次评估共选取重大建设项目 25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 13个。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有纳税疑点的项目19 个,其中房地产开发类11 个,经过案头分析评估和实地交叉派工核实,目前共补征入库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各项地方税收916万元,有效巩固扩大了税基管理,缓解了当前组织收入工作的压力,为局党组掌控情况、科学决策、部署落实、全面完成一季度收入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规范了项目管理。通过进一步派工核实,用数据反映工作,用数据发现问题,用数据分析原因,用数据考核工作,找出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责令征收管理单位限期整改,并对相关重大项目补充完善档案资料,修订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考核办法,按月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税源控管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减少了税收管理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加大了税源监控力度,提升了项目控管质效,使重大项目管理纳入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教学考核;工程类项目评估;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88-02
一、引言
建设项目评估学作为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基础核心课,是将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学科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广、应用性强的多学科交叉型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工程建设领域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专业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政府、银行、工程咨询及工程造价等单位具备工程项目咨询知识、能熟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进行项目评估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专业知识。
目前,该类课程的教授大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笔者多年从事项目管理及评估类课程的教学,发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该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对本门课程内容只有初浅的了解,无法将所学知识前后融通并应用到日后的工程咨询评估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结合工程类项目评估课程的特点,以建设项目评估课程为例,提出“3+2”教学考核方法,“3”是指“3阶段教学方法――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评估”,“2”是指“2种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编制可研报告”。实践证明,按照这种教学考核方法对工程类项目评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后的实际工程咨询工作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程特点
《建设项目评估》的课程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性。建设项目评估是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它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经济、市场、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可靠程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课程内容前后联系紧密。
2.综合性。建设项目评估实质内容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技术与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在不同的建设方案中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并提出更优的方案或措施。本课程是在借鉴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等诸多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阐述建设项目评估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指标体系,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实践性。建设项目评估是对来自于社会及生产实践的具体项目进行评估,是以客观真实的项目案例为背景,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生产条件、项目的技术方案、项目的财务状况、项目的国民经济等方面进行评估与预测,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4.政策性。建设项目需要以国家、地方、行业和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划、法规及参数作为依据进行评估,政策性强。
5.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强调现代化、信息化辅助评估手段,主要表现在结合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诸如基于Microsoft Excel工具及各类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软件的应用。
三、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基于《建设项目评估》课程的特点,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堂教学方法单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习惯于用“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只注重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其结果限制了学生对项目评估学自觉能动性的发展。针对项目评估这种综合性广、系统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按照大纲要求既要完成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引入项目评估的实训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学会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等实务操作,难度相当大,学生对教师的单调的课堂传授知识感觉理解难度大、缺乏兴趣、缺乏耐心,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课程标准注重理论。现阶段我校建设项目评估课程标准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项目评估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及政策性,并且评估方法和相关软件更新较快。现行的课程标准将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其次才是发展能力,不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忽视了课程的实践性。本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需要通过结合实际建设项目案例讲解及模拟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过反复灌输、加大练习作业量或者考试手段来驱动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学生对于项目评估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发挥。
四、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鉴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结合课程及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通过不断总结、摸索,我校《建设项目评估》课程组提出了“3阶段教学方法和2种考核方式”,即“3+2”教学考试方法。“3阶段教学方法”是把课程划分成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模拟评估三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按由易到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层层推进、环环相扣。“2种考核方式”是把理论考试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相结合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课程改革研究框架见图1。
(一)3阶段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阶段。该阶段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基础阶段,通过教师布置明确的学习计划及内容、课堂教授、分组讨论、答疑等方式,以达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教学目的。
2.案例分析阶段。该阶段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实际生产项目案例库,帮助学生巩固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此阶段必须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做好案例教学设计,课中及时引导和组织,并做好案例点评和疑难讲解,课后做好评价及总结工作。
3.模拟评估阶段。该阶段是课程教学的提升阶段,通过确定项目、自行分组、角色扮演、虚拟职位、自主学习、自行论证、课堂答辩及竞赛等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2种考核方式
把理论考试成绩和编制报告成绩相结合作为期末考核学生的依据。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方式从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或半开卷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制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包括平时成绩(25%),考察学生工作态度及小组的协调团结能力;设计成绩(25%)包括报告设计的语言表述、逻辑结构、评估过程说明以及评估报告的撰写。
五、“3+2”教学考核方法的应用
现以课程“资金的时间价值”内容为例,具体介绍“3+2”教学考核方法在建设项目评估课程中的应用,见表1。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考核方式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过程,促使学生重视每一次实践性案例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可有效推广并应用到工程类项目评估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李保婵.基于CDIO理念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探讨[J].职业教育,2011,(6):195-196.
一、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依据
目前,虽然《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在授权、报告的报送对象、法律地位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的规定,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开展绩效审计。一边着手法规建设,一边着手实践中的探索,对我们来说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对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依据,本人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建设项目前期的有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立项、设计文件、计划;招标文件及中标单位投标书等。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评价依据:项目实施规范;审计指南;政府有关工程批文及会议纪要;政府采购文件及采购单;施工及竣工图纸;现场签证;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采购、技术服务等技术合同;设计变更;工程财务资料等。
(三)建设项目竣工阶段评价依据:工程验收及备案资料;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监理档案资料;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报告;主要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等。
二、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标准
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标准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标准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等。定量标准则包括工程预算、计划的各项具体指标,各项业务规范和经济技术指标等。总之,是要能综合反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绝对量指标。
(一)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标准应具备的特征
客观性,即选用的评价标准能客观地反映工程的效益;
相关性,即投资效益评价指标必须与建设工程效益有关;
可靠性,即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保证正确使用审计评价标准不会导致做出错误的结论;
可理解性,评价要避免空洞的理论,要易于被使用者理解;
可操作性,无论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根据评价指标均能得出结论来;
可接受性,效益评价标准要能够被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接受,还要能够被有关管理部门接受;
可比性原则,要力求使审计评价标准与有关计划标准要适应,并能够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与国内外及先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恰当性,即对工程的效益恰如其分的给予判断和评价;
完整性原则,目的是保证对被审计单位和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做出全面、完整的衡量和评价;
代表性,所选定的评价标准必须能代表并就用于同类工程。
(二)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标准的内容
1、公共工程投资项目通用标准。主要包括:
(1)有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审计法》等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
(2)国家、行业或地区性的有关标准。如: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各种评价指南,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建设项目实施程序规范,通用的项目建设指标、要求、质量评定标准等。
2、公共工程投资具体项目标准。主要包括: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当中,前期工作是关乎到整个工程项目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都要在这个环节上得以解决,其工作量之大已经超过了整个工厂建设的一半以上。要实现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就要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工程项目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电力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前期工作存在着普遍滞后的现象,尤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上进度缓慢,不但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对于工程的质量形成了隐患。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求和有关规定,都要符合相关的管理要求。在项目审批的过程中,要涉及诸多单位,诸如规划、国土与工程项目具有直接的关系,与工程项目建设有所关联的环境保护、水利以及交通、通信等等,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前提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都要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办理初步协议。办理协议的程序之繁琐,往往都会涉及到十几项的审批,多则甚至可以达到几十项,耗时时间之长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当工程项目进入到核准阶段的时候,要通过一系列的行政审批,通过土地预审之后,还要取得选址意见书,通过各种的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到的环境评估,包括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电力工程项目往往工程浩大,而且工期很长,所以,除了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周围环境之外,地质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核准阶段,还要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林地、文物等,都已经被划拨在行政审批之内,而且审批需要从地方到中央层层上报,全部获准之后,才可以开工。
2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当中,可行性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而采用的先进方法。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研究的过程中,要吸纳多种科学成果,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就是进行项目优选编制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阶段中各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得到核准,其中的可研阶段、可研收口阶段和项目评优阶段其功效效果都成为很重要的项目参考项,所以,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被称为是项目核准的垫脚石。作为电力工程项目获得很准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对于这项工作承担着重要责任的研究编制单位要使可行性研究科学有序地展开,就需要秉持着认真而谨慎的态度来对待。
2.1 将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目标确定下来
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目标,就需要首先将工程项目的概念确定下来,其是以项目名称的提出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对于潜在的市场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引出一个可以满足需求的项目名称。关于名称的确定也可以在吸取投资项目的建议或者是经过了评估之后,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并进行再次评估。
2.2 对于项目管理范围有所界定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从四个部分来进行考虑,即对于市场进行调查,并对于有关资料进行总结,据此对于项目进行预测分析;提出物质技术方案,资源、技术设备都是可参考因素;为了表达该工程项目的合理性,需要对于其未来可能获得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并做出必要的评价;进行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其工程的完整性并不在于工程本身,重要的是要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社会性评估。其中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即为经济效果的评价,其决定了工程项目的投资能否获得收益。
2.3 安排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每一个阶段研究进度
按照可行性研究目标要求,对于实现成果的活动内容确定下来,安排好阶段性成果完成的时间,确定工作进度。比如在项目概念拟定阶段,要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分析投资机会,从而将投资的方向以及未来的设想确定下来,即为项目意向。要形成可行性项目评估报告,一般会在三个月以内完成,首先是提出项目机会研究的建议书,对于其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做出评价。
2.4 做好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
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发生一系列的费用,费用的多少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来执行,一般在建木建设投资总额中,可行性研究成本不可以超过其中的3%。通常情况下,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受托机构所获得的收益,是发生在研究的全部费用当中的,当可行性研究项目完成之后,将其中的成本部分扣除。
2.5 做好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以及质量要求会细化到方方面面,所以,要以委托方所提出的内容作为研究核心,明确各个阶段性成果所完成的时间,对于人员的安排,要根据内容要求的不同,做到责任到位,以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工程项目评估报告高质量地完成。
2.6 做好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高质量、高标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形成,需要具有客观的依据,并且其中所提供的数据资料要真是、可靠,符合电力工程项目的预测要求。那么,在进行项目研究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就需要按照项目标准和项目要求,具有针对性地选择人员,形成一个团队组织。电力工程项目一般都属于是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要对其展开可行性研究,小型的团队组织是无法满足的,所以,要使可行性研究项目获得成功实施,就要组成研究机构,其中涵盖涉及工程项目研究的每一个因素,并形成有梯次的矩阵制项目组。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团队中,要设立总负责人,以对于项目承担核心管理责任,然后请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来承担专业研究项目。
3 规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当中,会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了风险。为了避免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那么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就应该对于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从政府的角度,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要纳入专项规划范畴,并且进行严格保护。在项目审批上,要尽量简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批手续,缩短前期工作的时间。对于工程项目单位来讲,前期工作的启动要做好提前准备,争取提前2年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履行各种审批手续,并争取提前一年时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各项批复及核准。将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流程优化。在市场经济中,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提高效率是重点,对于前期工作的流程,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规划来部署前期工作。可行性报告核准的尽量做到“打包”评审和批复。电力工程项目单位要主动地与政府部门建立沟通,在争取政府的支持的同时,还要做好主动宣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分为。与此同时,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提高专业素质,能够利用必要的法律法规来调节项目前期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纠纷。
4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利于项目工程的顺利展开。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是核心环节,此外还要做好风险评估,以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吴鹏,胡中鲲.电网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风险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2(11).
关键词 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高速公路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41-02
1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后评价概述
在高速公路项目后评价中,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后评价是其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囊括了整个公路施工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实施以及实际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由于它涵盖了整个高速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其任务相当重大,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以及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核心环节加以评价,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以及规范化地预测决策以及公路实际建设管理过程之中所汲取的各类经验教训等,对实际的各类情况所出现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地分析,对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之间的偏倚度进行审核与统计,这样便于保证日后的前期工作能够顺利运行以及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工作;
2)在认真观测和细致调查项目竣工之后的有关数据,然后对实际情况与预期情况之间所存在的偏倚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产生此类偏倚度的具体原因,以确保运营状况的良好合理性。
2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后评价指标
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应以定性和定量分析为一体的方式为主,主要评价绝对效果和相对效果,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后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前期的作业情况、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投资、运营情况等加以综合评价。
3 高速公路建设过程后评价的内容
3.1 前期工作情况的评价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而言,其前期工作之后的评价对于整个建设工程而言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的,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宗旨及原则,其应该遵守的宗旨为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加以综合性地测评以及对项目评估报告、项目批复文件等进行仔细地审核与分析。
1)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行综合性地评价,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应该对建设高速公路对沿线交通运输状况、生态、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性地评价、分析,从而得出该公路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价值;
2)评价前期工作实际情况。主要评价的是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内容:编制详细的项目建议书、对立项、预可行性及工程可行性加以分析研究等;
3)评价前期工作各阶段核心指标实际变化;
4)评价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批文件的核心内容。
3.2 项目实施情况的评价
1)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竣工以及验收等方面的文件标准与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价。具体而言,主要对高速公司建设项目的施工以及竣工、验收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评估或评价。此外,还要准确的对高速公路项目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等工程质量水平予以评分,划分出等级;
2)评价施工图设计与项目实施情况。施工图设计具体评价的内容是设计特点、设计过程等,其中主要设计内容涵盖了总体、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互通式立交等。项目实施情况具体评价的内容是施工单位的选择、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等;
3)评价实施阶段的核心指标变化。具体评价内容是变更设计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
4)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达到了什么水平,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成效,各标段的单位工程及全线工程优良率是多少,工程质量等级具体是什么。
3.3 投资执行情况的评价
1)建设资金筹措情况评价。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源泉以及资金筹措途径等进行综合性地评价;
2)在高速公路实际的施工过程之中,对每年资金到位情况以及投资情况等进行细致地评价与分析;
(1)首先应该对需要投入到高速公路实际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是否能够及时地到位或者落实情况加以评价,以及出现停建与缓建等方面的情况加以评价。并找出项目停建或者缓建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本部门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将其上报至相关部门;
(2)对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和规定相一致进行评价,以确保其实际使用的合理性;
(3)项目竣工验收后剩下来的资金以及在建工程的资金占用情况加以评价;
(4)对所有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
3)对工程竣工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主要是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诸多环节阶段 如可行性研究阶段估算、初步设计概算等的实际资金投资变化加以分析,并找出导致变化的具体原因;
4)分析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情况。找出并分析导致项目投资结余或超支情况发生的原因,以得出结余或超支的数额的科学合理性。
3.4 运营情况的评价
1)项目交通量预测的评价。按照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情况,经过对公路建设项目及其相关网络的调查,对该公路预测项目以及通道之中的未来交通量进行全面地测评与预估;
2)运营情况评价。包括车流密度、运营交通量(含路段及各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交通量构成、车速等运行参数的评价;
3)运营效果评价。比较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实际交通量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交通量、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交通量与后评价阶段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评价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若未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分析原因与作出评价。
3.5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的评价
1)高速公路配套与服务设施系统的评价。从系统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设施方面的规划、设计与运营后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内容为: 安全设施系统评价、收费系统评价、通信系统评价、监控系统评价、紧急救援系统评价、防雷接地系统评价、供配电照明系统评价、管理体制评价、服务区与养护区评价等方面;
2)对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具体评价的内容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到实施全过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以及程序的管理情况;相关管理机构实际设置、组织形式与功能作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设项目;矿产资源;经济效益;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078-02
0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文件规定,项目建设规划发展前,必须由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编制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压覆矿产资源调查和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查明建设区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资源储备审批情况等内容,并结合项目选址,尽可能地减小对资源开发的影响,为项目建设的征地和决策提供依据。笔者就近年来参与的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基于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对建设项目选址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1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调查区范围、矿业权设置、储量计算以及评估时效性等问题。
1.1 关于调查区范围 由于工程类别不同,工程的安全范围不一,因此建设项目用地周界之外一定安全距离(宽度)的安全保护范围较难确定[1]。目前地质勘查单位进行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主要根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征地界线为基准进行外推。云南省建设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范围主要根据云国资[2010]399号文件[2],一般取建设项目征地范围外延50~100m,特殊项目由建设单位确定调查区范围;对建设用地临近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矿体的产出形态与岩层的产出形态密切相关,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外推确定调查区范围,不能满足矿产资源的保护要求,同时若压覆矿产资源,不利于矿产资源安全开采要求。
1.2 关于矿业权设置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分别向省、州(市)、县(区、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查询规划项目区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分布以及矿业权设置情况。
1.2.1 未压覆矿业权 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范围未与矿业权范围重叠时,不做压覆矿产资源处理,由建设单位向国土部门申报建设项目用地矿产资源调查结果备案,由国土部门出具建设项目不压覆矿产资源调查结果的备案证明即可。
1.2.2 压覆矿业权 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权设置较密集,项目建设规划征地范围与矿业权范围重叠的情况较普遍。按照有关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的相关规定,拟建项目若与矿业权范围发生重叠,项目建设需与矿业权人签订协议,协议包括矿业权人同意放弃被压覆矿区范围并不动用已批准压覆的矿产资源及相关补偿内容。对部分勘查工作程度底、征地范围内压覆矿产资源情况不详的矿业权,特别是征地范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公路、水库等,矿业权人对是否放弃该建设项目征地范围内压覆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及补偿内容,存在一定的顾虑;对已形成地质勘查成果的矿业权,涉及资料保密性和真实性等因素,矿业权人不愿意或不能为评估单位提供可靠真实的地质勘查资料。
1.2.3 压覆国家规划区 拟建工程建设项目若压覆国家规划区,即国家划定的关于区域矿产资源保护的整装勘查区,对于国家规划的整装勘查区,大部分地区地质勘查程度较低,项目用地范围内是否分布或压覆矿产资源情况尚不清楚。根据建设项目压覆评估相关规定,需建设单位出具关于压覆国家规划区的相关承诺,要求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矿产资源应及时上报国土部门,并对压覆的矿产资源按市价进行赔偿。整装勘查区一般具有面积大、矿产资源分布不详等特征,例如滇东南地区最大的国家规划区广南—丘北—砚山地区铝土矿整装勘查区,跨越广南、丘北、砚山等多个县域,面积1.316万km2,滇东南地区大部分建设项目均与国家规划区重叠。建设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时,征地面积较大,征地范围内压覆矿产资源情况不详,同时建设单位对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不了解,对压覆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低地区,承诺发现矿产资源上报国土部门以及按市价进行赔偿等情况存在顾虑情绪。
1.3 关于储量计算 拟建项目若与采矿权范围或已形成成果的探矿权范围重叠,评估单位需确定项目建设征地范围内是否压覆矿体并进行矿体资源储量计算。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是否压覆矿产资源进行估算,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办理矿产资源储量等级及施工工作设计提供依据[3]。压覆矿产资源的范围确定一般采用工程建设项目的占用土地面积的拐点坐标,投影到资源储量分布图上进行圈定,该方法仅对近地表及浅部的矿产资源使用较为合理,对深部倾斜延伸到建设用地范围内下方的矿体作为压覆矿产资源处理值得探讨[4]。对于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结论,因此明确拟建征地范围内,压覆矿产资源量对拟建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作用。
1.4 关于评估时效性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5],拟建项目自立项到项目开始实施,甚至到项目正常运营,中途经历的环节较多,压覆矿产资源评估为其中的某一环节,若拟建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时,矿业权范围内的资源量及矿业权设置情况均在不断变化中。项目评估过程中,若评估区与矿业权设置范围重叠,建设单位需与矿业权人进行协商过程是影响评估工作时限的主要因素;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规定,拟建项目用地调查区国家探明矿产地、矿业权压覆情况查询结果有效期仅为三个月。评估过程常因协商时间延误相关评估资料提交时间,导致查询过程的重复工作,影响了项目建设规划的审批。
2 解决方案
①矿产资源的分布于岩层的产出形态密切相关,同时拟建工程建设项目荷载影响范围以及开采资源开发开采的影响范围有限,因此拟建项目建设规划前期进行矿产压覆评估过程中应根据岩体的产出形态及构筑物的荷载影响深度等确定调查评估区范围,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压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②国土监管部门应加强矿业权设置程序审批,不断加强加深对管辖区地质勘查工作;强化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建设单位、评估单位以及矿业权人之间的关系,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应切实做好关于矿业权人提交有关地质勘查资料的保密工作,制定严格的资料保密制度。③在保护矿产资源利用的前提下,国家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对地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建设单位积极引导措施,特别是对压覆矿产资源条件下规划建设项目,应给予合理的补偿反馈措施。④关于评估时效性问题,工程评估过程中应尽与矿权有效期以及工程项目的运营周期相互对应;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过程中应加强与矿业权单位相互沟通,尽可能缩短评估工作时间,加快建设项目审批进程,使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士虎.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方法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2.06,26(3):278-280.
[2]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国土资[2010]399号.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S].2010-12-22.
[3]孙鹏等.煤矿矿区内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48.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post project evaluation report and proposes the main poi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st project evaluation product quality.
关键词: 后评价;质量;实践
Key words: post evaluation;qualit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18-02
0 引言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等方面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现行理念和做法。面对日益增长的期望及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项目后评价工作研究成果的质量及水平,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思考、探索和实践。
1 问题的提出
项目后评价是指项目投资完成之后对项目进行评价,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出对策措施,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项目后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开展与项目后评价相类似的工作;②起步阶段(1986-1990年)――对部分重点建设试点开展项目后评价;③徘徊阶段(1990-2004年)――项目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获得较大进展,但实践性严重不足;④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后评价管理办法陆续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始有序展开。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对于项目后评价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 项目后评价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和制约;评价人员素质不高;部分项目后评价报告过于程式化。由于我国实际开展后评价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多,还没有总结出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有效运行的规律性特点,对建立后评价制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不同类型政府投资项目应确定何种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哪些后评价制度、其相互关系如何等研究不够,没有形成充分的、统一的认识,使得后评价制度建设缺乏目标导向,影响后评价的工作效果,制约后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当前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2 以做好准备工作为切入点
进一步规范后评价工作流程准备工作是开展后评价的首要工作,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后评价工作效率和最终成果质量。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充分了解项目基本情况。通过文献以及项目自我评价报告等了解项目基本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背景。
②聘请专家,组成后评价工作小组。由于后评价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这时候就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后评价小组,根据项目特点,抽调经营开发人员(包括市场预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包括设计、监理)、统计人员、财务人员等专家进入后评价小组,结合项目建设背景,对项目在工程技术、财务效果、环境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方面实际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③制定工作方案。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对于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确定研究的问题和使用的评价方法,不断优化调整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效果。
3 以数据资料收集为核心
扎实有效地做好现场调研工作是后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场调研的核心是收集后评价第一手材料,包括数据资料和信息。
①重视和保持与项目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后评价过程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首先在展开调研之前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包括政府部门设置及其相关职能。其次向项目单位提交后评价所需资料清单;再次,应当与项目单位和主管部门协商后评价工作方案,争取支持与配合。
②采用科学合理方法,有目的地开展项目现场调研。针对不同的调查内容或对象采用不同的调研方法,包括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观察、抽样调查等,特别是现场观察能够使后评价人员掌握项目实际情况,加强了对项目的感性认识。后评价人员还需要与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③以数据资料和信息收集为核心,有效开展现场调研的工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及其借阅进行及时和统一登记,指定专人负责,对得到的信息要及时交流和共享,以便能够掌握全面详实信息,在充分了解资料的基础上,项目后评估人员根据核实、测算和审查后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合理的的判断和结论。
4 以增强说服力为着力点
项目后评估报告是项目经过后评估以后所做出的项目评估报告,是项目成败的最后事实定论。后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摘要、项目概况(概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业主、项目性质、特点,以及项目开工和竣工时间)、评价内容(项目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经济效益评价、财务效益评价、社会效益影响评价、项目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主要变化和问题、原因分析、经验教训、结论和建议、评价方法说明等。评价报告应遵循“描述――分析――发现――结论”的逻辑,从评价事项的事实描述开始,用事实说话,再对事实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后评价发现,然后再形成评价结论。
5 以创新理念、创新实践为突破口
后评价工作在我国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进展,后评价项目越来越多,后评价的政策和方法研究不断深入,但后评价工作同快速发展的经济的社会经济的要求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要注意“从宏观着眼,从微观人手”,抓住那些影响项目绩效的全局性、关键性因素,把后评价项目的绩效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后评价促进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组织文化的改进,从根本上消除影响投资项目绩效的不利因素,切实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是市场的内在需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后评价制度,既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我国政府投资主要以各级财政投资或担保性融资为主,形成了大量的政府投资项目。民生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开展形成了对后评价的潜在要求,目前有许多投资项目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并作出再评价,是对后评价的现实需求。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是规范政府投资管理的客观要求。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基建程序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审批、不同的单位组织实施,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监督惩处机制的缺失。建立后评价制度,有利于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进行工程风险控制,有利于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建设发展已迈入转型期,如何把工程建设项目从粗放式的简单建设转变为将建设期真正融入项目周期的一个完整组成部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切实加强后评价相关制度建设,既是体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行政及投资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倪枫杰,黄金枝.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综述[J].建筑技术开发,2004(3).
[2]姚光业.重大投资项目应建立后评价制度[J].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1年4月30日.
[3]李广志.对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济评价的几点认识[J].石油工程建设,2003(02).
[4]刘健.老油田勘探开发项目后评价重点内容及其方法探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06).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建议
PPP模式,即政府部门、私人投资机构基于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而形成的合作关系模式,参与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对具体的开发建设项目,政府部门并不是把项目建设的全部内容交由私人投资机构承担,而是由各参与方共同承担项目建设和融资风险。
一、PPP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PPP第一大特征,也是最为首要的问题,所有成功实施的PPP项目都是建立在伙伴关系之上的。公共部门之所以同私人投资机构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最核心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在具体项目上,投入最少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机构将此追求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私人投资机构亦可有保障地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PPP模式的第二大特征,也是形成伙伴关系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PPP模式中政府部门并不仅仅是与私人投资机构分享利润,而且还要对私人投资机构可能获取的高额利润进行控制,使其获得相对稳定、合理的投资投资回报。
(三)风险共担。PPP模式的第三个特征是风险分担。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一般都是风险回避者。然而在PPP模式中,除了将项目整体风险最小化外,还要尽可能地使参与方对风险采取最优的分担方式: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私人投资机构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这一风险分担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其它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二、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PPP模式中,按照项目实施周期可分为下面六个阶段:项目立项与可研阶段, 招标选择私人投资机构阶段,建设阶段,营运阶段, 移交阶段。本文只是阐述PPP模式的一般运作程序,对于具体项目可能不会经历以上的全部阶段。
(一)项目立项与可研阶段。PPP项目大部分为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立项一般由政府部门提出。项目可研不仅包括对技术、市场、经济等方面的评估论证, 还要对项目社会化营运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在完成立项和可研后, 政府部分开始对项目组织招标。
(二)招标选择私人投资机构。招标选择私人投资机构是PPP模式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政府部门一般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来选择综合实力雄厚的私人投资机构。
(三)签订PPP协议及成立项目公司。一般来说,PPP合同包含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PPP协议草案”, 由政府部门和私人投资机构在中标之后、项目公司成立前签订;第二层次是“正式的PPP协议”,在项目公司成立之后签订。PPP协议签订之后, 项目公司作为主体,还要与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金融机构等单位签订相关合同。
(四)建设阶段。在完成报批手续拿到施工许可证后,PPP项目正式进入到具体建设阶段。根据PPP协议的规定, 项目公司按照技术、质量、工期等方面的要求, 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同时,私人投资机构还要确保按照项目进度筹集建设支付建设资金。项目的施工建设可以由项目公司自己承担, 也可以转包给有资质的工程承包商。
(五)营运阶段。在项目施工结束,完成竣工验收后,正式进入营运阶段。项目公司可以委托专门的公司营运,也可以自己营运。项目的维护和运营,关系到项目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求营运商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商业管理能力。在营运阶段,政府部门、私人投资机构都有权依据PPP协议来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六)移交阶段。PPP项目营运期满后,项目公司必须要依据PPP协议要求,将项目资产、预提的维护基金、经营管理权等全部移交给指定的政府部门。如果项目比设定的期限提早实现了应得利润, 项目营运期可以提前终止;当然,如果由于某些无法控制的因素以致项目没有产生预期利润,则可按照PPP协议的规定适当延长特许经营期。
三、PPP模式在国外应用的成功范例
PPP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如英国、法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等发达国家,应用领域也逐渐推至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包括硬社会基础设施(医院、供水、学校、排水、监狱等),硬经济基础设施(公路、桥梁、铁路、电信等),软社会基础设施(社区服务),以及软经济基础设施(研发、技术转移)。
最早在1992年,英国政府开始普及PPP模式,按照英国已取得的经验,PPP模式的适用领域包括:公共安全(监狱)、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教育(学校)、卫生(医院)、国防、公共不动产管理。
在菲律宾,PPP模式被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广泛使用,包括了信息技术、环境、交通等领域。其中,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大马尼拉地区供排水系统”项目,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马尼拉地区的供排水、配套设施等问题。该项目投资高达70亿美元,25年的营运期内预计能产生80亿美元的利税。
四、对我国推广PPP模式的建议
北京地铁4号线、快速巴士等项目尝试使用了PPP模式,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未来PPP模式将在我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设实际,为大规模的推行PPP模式,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通过立法来保障私人投资机构的合理利益。准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建设周期长、投资额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私人投资机构在决策参与这类项目时,会充分周全地考虑项目所产生的风险。如果没有相应法律、法规保障私人投资机构的合理利益,PPP模式难以对私人投资机构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各级人大可通过立法来保障私人投资机构的利益,使更多的私人投资机构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
(二)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在PPP 模式中,政府部门、投资投资机构所承担的责任、角色会随项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政府部门应当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为宗旨,破除政策障碍,改革投融资项目审批制度,引导私人资本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三)加强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PPP项目主要依靠可行研究和项目评估报告来对项目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分析,而PPP项目一般又是依靠自身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所融资金,以私人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等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审查是非常苛刻的,所以政府部门要尤其重视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四)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PPP 项目融资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风险分担是否合理,可通过参与方的获利程度来均摊风险,使政府部门、私人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其它投资人都能够接受相应的风险。
(五)加强政府部门对PPP项目的监管。政府监管必须以承诺机制存在,并且能起到保障PPP项目的资产安全、降低融资成本、对私人投资机构提供充分激励的作用。在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能中,要切实保障PPP项目生产营运的可持续性,项目产生的收入能够覆盖成本费用和私人投资机构的合理利润。同时,政府部门要对PPP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PPP协议约定对价格、政府补贴等进行调整,以此来激励私人投资机构通过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作者单位:宜昌高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贾康,孙洁.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J].财政研究.2009(10).
[2] 李秀辉、张世英.PPP: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J].中国软科学,2002,(2):51~54.
[3] 纪彦军.我国PPP模式以及其发展的瓶颈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2007,5.
[4] 刘志. PPP 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J]. 建筑经济,2005, (7).
[5] 唐祥来. 公共产品供给PPP 模式研究 [J]. 中国经济问题, 2005,(4).
[6] 毛腾飞.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质量控制;投资决策;设计;监理师;施工;验收;保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日益向着大规模、高技术的方向发展。投资建设一个大型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种类繁多的建筑材料、设备及施工机械,耗资几十亿亿元甚至几百亿元。如果工程建设投资决策失误,或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低,势必会造成工程不能按期完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损失浪费严重,投资效益低等状况,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此可见,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的过程中,为满足项目总体质量要求的有关监督管理活动,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成败、进度的快慢、投资的多少,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认真抓好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监理企业和每一个监理工程师的中心任务。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决策投资的概念及原则
决策一般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和科学的预测,通过正确的分析、计算以及决策者的综合判断,对行动方案的选择所做出的决定。项目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决定着整个建设项目的成败得失和投资效益高低好坏,决定着整个项目的命运和发展前途。所以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和企业发展的命运,是项目投资者必须首要解决好的关键环节。
项目决策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决策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遵循和依据以下六个原则:决策科学化原则,决策程序化原则,决策民主化原则,决策系统还原则,决策责任之原则,决策合理性原则。目前我国的一些工程事故,就是由于对投资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重视不足造成的。事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二)投资决策的程序
1. 投资机会研究与项目初选
投资机会研究与项目初选要抓住机遇、慎重决策、加快发展的思路。企业投资项目研究就是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调查,为企业选择最有利于获得利润的投资领域和方向,寻找最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投资机会。
机会研究主要包括:投资项目选择;投资的资金条件;自然和社会地理条件;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生产力的影响;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需求量等;项目决策的财务收益等。
2. 提出项目建议书
由投资主体的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建议书的内容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的方案、拟建条件,引进的厂商情况等;投资的路算资金筹措设想;项目的进度安排。
3. 技术部门的可行性研究
在对某项工程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之前,技术部门要对建筑工程的各种拟建方案进行认真的分析讨论,对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及评价,及选定最佳投资建议方案等结论性意见。
4. 项目评估及决策
项目评估是前期工作的最后一项研究工作。也是建筑项目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他是从全局出发,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审核,最后提出“可行”或“不可行”的评估报告。
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需要通过设计加以具体化。工程项目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工程实体的质量。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搞好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对于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在设计阶段,处理好投资、质量、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咨询工程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质量是最重要的。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追求质量的优良化,即在一定投资限额的约束下,能达到业主所需要的最佳功能和较高的质量水平。
加强对设计阶段质量的控制,除应健全与完善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外,还应大力推行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委托监理单位介入设计质量监督。为了提高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加强工程设计的标准化工作
由主管机构批准,通过制定和实施,为设计提供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和依据。它在促进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保证设计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会为工程带来一定的隐患,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甚至重大损失。
2. 建立设计文件的会签制度
设计文件的会签是保证各专业设计相互配合和正确衔接的必要手段。通过会签,可以消除专业设计人员对设计条件或相互联系中的误解、错误或遗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设计文件会签制度。
3. 建立设计成果校审制度
设计文件校审是对设计所作的逐级检查和验证检查,以保证设计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设计校审应按设计过程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进行,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校审,具体包括对计算依据的可靠性,成果资料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论证证据和结论的合理性,现行标准规范的执行,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文字说明的准确性,图纸的清晰与准确,成果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内容的校审。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施工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基础。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师完成,因此需主要从这两方面来进行质量管理。
(一)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是工程形成的主体,要对工程质量进负全面责任。施工单位要建立专门主管质量的负责人,建立质量管理的职能机构。
1. 项目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实施前向各工种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2.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把紧报检、准用关,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
3. 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结构模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使现场的施工机械合理配备,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要求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
4. 建立人员考核制度
(二)监理师的质量管理工作
监理师在施工过程中,代表业主对工程实行质量监控,其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
1. 对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进行核查,确认施工单位。
2. 确定质量标准和明确质量要求。
3. 督促施工单位建立与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4. 组织与建立本项目的质量监理控制体系。
5.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控制。
6. 处理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四?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的最后一个程序,是全面考核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时,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依据建筑工程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一丝不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检查。
(一)工程资料验收
工程竣工后,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其整理归档按CB/T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规定执行。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的技术、质量、生产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验评定。对查出的施工质量缺陷应予以纠正,并且应在纠正后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性。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向施工单位、监理部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二)工程实体验收
工程实体验收包括建筑及建筑及装饰工程验收、安装工程验收。
1. 建筑及装饰工程验收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筑物的位置、标高、主线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基与基础的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 垫层工程等;主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等;建筑装饰的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饰涂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等;建筑层面的卷材防水工程、涂膜防水工程。
2. 安装工程验收的内容
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 电梯工程
五?项目回访与保修
为使工程项目在竣工验收后达到最佳使用条件和最长使用寿命,让用户满意,施工单位在工程移交后,必须向建设单位提出建筑物的使用和保养要领,并在用户满意后,进行回访和保修。
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亦可保证企业的良好信誉,是企业长期生存发展所必不可少的。
1. 回访
施工单位在工程交付后要定期回访用户,对于回访中发现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要及时组织施工力量进行维修和处理。在回访时要制定工作计划,回访的程序和内容,以及回访的方式。可采用例行性回访,季节性回访,技术性回访和特殊性回访。
2. 保修
保修是对工程竣工验收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予以修复的活动,质量缺陷是指工程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约定的问题。
企业要制定恰当的工程质量保证书。具体约定保修范围和内容、保修期、保修责任、保修费用等。在修理事项完毕后,使用人应在工程质量修理书上签署意见,作出评价,返回主管企业存档。
六?结束语
建设工程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施工中的工程质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其达到预定的目标,是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做到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最优。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中,如果我们深入细致认真的分析,有效采取相应的策略,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无形提高我们的建筑质量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质量是建筑业的生命,只有重视它,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从而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戚振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 工程项目管理实务范式\方法与管理表格 马士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