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文件管理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件管理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件管理系统

第1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MVC架构 设计

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文件生成、归档、处理等要求,为企业文件管理带来较多便利。尽管现行该系统设计中逐渐引入MVC模式与其他配套技术,但系统应用效果并未得到真正改善,究其原因在于设计过程中未做好系统需求分析,制约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中MVC架构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MVC相关技术分析

关于MVC模式,其主要由模型、视图与控制器构成,可作为一种设计模式,被广泛用于现代较多平台开发中。MVC模式早期应用中,很难被引入到WEB应用开发中,原因在于WEB开发下,要求进行HTML的创建以及网页流程的控制等,这样便可能有程序处理复杂、调试困难以及强耦合等问题出现。针对该问题,要求利用model2完成页面导航处理工作,但这种处理方式极为复杂,需投入更多的资源,此时的便有的Struts产生。对于Struts架构,其本身为MVC设计模式的优化体现,将视图层、模型层设置其中,如视图层方面,XSL、JSP都可与该架构结合,而模型层中的JDBC或EJB等数据访问技术,都可作为架构的重要技术支撑。加上Struts自身设置的控制器,可使架构应用下的系统在综合性能上得以提升。

2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构建需求分析

做好系统构建需求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其中的需求内容具体表现为:

2.1 确保满足电子文件生成以及归档要求

系统设计中电子文件在分类的同时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如电子文件关联性、完整性以及文件可被系统读取等。

2.2 分类配置电子文件

系统在配置电子文件中,可采取分层次方式,利用每个层次组织对一个记录或卷进行表示,且配置分类中要求做好命名工作。同时,若涉及分类配置导出问题,应注意导出后的格式为xml格式,这样系统能够按照该格式进行类、卷的导出。另外,分类配置电子文件中也需考虑到维护问题,如电子文件中出现变动情况时,应保证系统能够将分类配置活动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员。

2.3 文件控制要求

由于电子文件类型较多,可能涉及到敏感数据信息如商业记录、个人记录等,若系统难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很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被窃取。因此,系统设计中应做好电子文件访问控制、活动跟踪以及备份恢复等设计工作,如其中电子文件访问控制上,可采取权限设定形式,根据不同用户级别,进行不同权限的设置。而在活动跟踪方面,主要指系统能够对动作进行记录,如管理员动作或用户动作等,系统都可跟踪与识别。对于备份恢复需求,其可使系统故障情况下数据被快速恢复,需注意的是备份恢复实现要求做好存储介质的选择与备份频率的控制,保证系统恢复快速实现。

2.4 系统设计中需满足文件保持与处置要求

如系统在保持记录时间方面为多久,且在记录时间结束后如何进行文件处理等,这样可保证电子文件得到有效管理。除此之外,系统设计中还需考虑到电子文件查询、表现等问题,确保用户在使用系统中能够快速查找电子文件,且可展示与打印记录。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

本文在研究中,对于MVC架构的应用,主要将系统架构细化为5部分,包括系统管理模块、展示管理模块、调度计划模块、用户管理以及文件管理模块等。其中在文件管理模块设计中,由于整个系统以文件管理作为核心,所以需保证模块具有文件查找、管理以及分类配置等功能。以分类配置为例,要求在创建分类中按照创建位置选择、信息输入、分类目录创建、数据记录创建、日志创建等流程实现。在满足分类管理要求的同时,还需保证文件管理与文件查找等流程设计合理。而从用户管理设计看,其涉及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组管理、角色管理以及成员管理等。再如系统管理,设计时要求从数据库管理、日志管理以及文件备份恢复等方面着手,需注意的是这些内容设计中要求数据格式以XML或类似格式为主,这样才能满足系统管理要求。除此之外,MVC架构下系统设计中,也需保证元数据设计、业务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如元数据中包括较多记录相关、控制相关以及安全相关的数据,都要求达到具体设计标准。

3.2 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中主要由MVC设计模式作为指导,并在Struts应用下进行B/S架构系统构建。在保证系统设计合理的基础上,要求在文件获取、用户登录以及文件处置计划上进行控制。如对于文件获取部分,可按照MVC连接图构建、视图设计、控制器编码以及业务编码等流程实现。同样,对于用户登录部分,也需在MVC连接图构建的基础上,完成视图设计、逻辑编码以及业务编码等工作。除用户登录与文件获取实现外,也要求在系统部署上进行强化,可考虑安装文件索引服务器、数据库以及文件服务器等,这样可保证整个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用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 结论

MVC架构的应用为现代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MVC架构的基本内涵,分析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设计中的需求,包括电子文件的生成、分类、处置、安全以及查询等,在此基础上做好系统设计工作,保证系统在文件管理、用户管理以及调度管理等各方面设计合理,且注意在系统设计中保证文件获取、用户登录与文件处置都得以实现,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综合性能得以提高,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儒良.基于MVC架构原理的电子文档权限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

[2]陈明明.基于MVC和三层架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大学,2015.

[3]牛建瑞.基于Windows Azure的门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理工大学,2014.

[4]向禹.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档案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13.

第2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文件(档案)生命周期

文件和档案是生命的连续体,但是,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和观念,对文件和档案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英语国家认为文件(档案)生命周期可以在总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文档(Doeument)阶段、文件(Record)阶段、档案(Archive)阶段。文档形成并存在于电子办公环境(如OA)之中,发挥现行作用;文件捕获并存在于单位文件管理机构之中,发挥半现行作用;文件移交档案馆后才叫作档案,发挥非现行作用。然而,法语国家认为文件一旦形成就叫作档案,包括文件的现行作用、半现行作用和非现行作用三个阶段在内。《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1979年公布)规定“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国家机关或组织,任何私人机构或部门,在自身活动中产生或收到的文件整体,不管其形成日期、形式和制成材料,都是档案。”我国认为,文档(对应英语国家Document,习惯上称作文件)形成并存在于电子办公环境之中,发挥现行作用,文档向单位档案部门归档后到移交进馆这两个时期均叫作档案(对应英语国家的Record+Archive),它包括文件的半现行作用和非现行作用两个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名词不同,各个国家都是按照文件(档案)生命周期三阶段,分别由不同机构和不同的系统,依据不同要求来实施管理的。

三种不同的管理系统

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经典理论认为:在文件(档案)生命周期三阶段中,应该分别由EDMS(Electronic DocumentManagement System,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RMS(Eleotronic RecordsManagement System,电子文件管理系统),AIS(Archives Informationsystem,档案信息系统)三种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加以管理。这是因为,在文件(档案)生命周期3阶段中,管理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的起点,满足需求是项目建设的归宿。美国国家档案局馆(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Administration,NARA)在2005年宣布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中标ERA(the Electronic RecordsArchives,电子文件档案馆)项目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该公司对NARA电子文件管理职责的深刻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建设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时,不仅要寻觅和信赖开发商的领先技术,更要进行认真的需求分析,并考察开发商对需求的认知程度。“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我国的文件(档案)管理管理机构和开发商们,过去缺乏且现在亟需的是:找准系统设计开发的路段,并对号入座。

单位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单位电子文档管理系统(EDMS)管理的对象是由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电子办公环境形成的电子公文、计算机图形等现行文档。EDMS管理的文档和元数据通常不断更新,因此是当前的、动态的、可逆操作的。在系统中,如果有新的版本文档出现,它必将替代旧的文档,如果在审核流程中发现文档不合格或是存在重要错误,文档还可被返回给上一道流程进行重新起草。EDMS通常不是独立的系统,它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在电子办公系统中,它扮演的是一个配角。EDMS明白,整个系统的目标是电子办公,所以,EDMS缺失“自我意识”,它致力于为整个系统的运转提供一个实现工具――以文档作为信息表现形式,协同完成系统担负的科研、生产、建设、管理任务。EDMS的具体任务是保障文档流转、版本控制和文档的现行效力。它能够区分文档的草稿、定稿、历次修改稿,能够保证文档按照草拟―修改审核(会商)―签发(会签)―复核缮印―用印―登记一分发交换流程有序地进行,能够保证经它分发的文档在特定范围内具备执行力。ERMS的使用者不是档案工作者,而是业务人员、文书人员和各类管理者。在ERMS中形成的电子文档,有保存价值的部分最终移交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中,由于文档/文件/档案是生命的连续体,因此EDMS需要承担文件(档案)“优生优育”的使命。一个良好的ERMS系统,能够保证电子文档在源头上符合电子文件(档案)长期保存和管理利用的需求。

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RMS)的管理对象是经过鉴定,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与EDMS系统相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的文件并非动态关联当前业务活动的,因而,尽管人们认识到,元数据是永远的进行时,在文件归档以后,文件管理--活动自身也会产生新的元数据,这些新增的元数据最终会动态地跟随文件保存下来,但归档文件本身是静态的、固化的、不可逆操作的,文件一经归档便成为历史数据,不可修改。ERMS通常是独立的系统,尽管在部分环境中,它也可能会作为一个子系统,集成在电子办公系统(如ERP)中,但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电子文件管理是服务科研、生产、建设和各项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并通过ERMS收集、管理、提供利用电子文件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ERMS锁定的首要目标是在文件归档保存的过程中,保障文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实现档案化和具备证据价值。与ERMS不同,ERMS的使用者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中的档案工作者,ERMS系统要满足单位档案管理的需求。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机构(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已经很普遍了,但至今在国家或者行业的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需求标准,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研究与开发。反观国际,ERMs的建设通常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而需求分析往往又借道于标准化。国际上有三个颇具影响的ERMS需求标准,值得我们在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时借鉴参照。一是美国国防部DOD5015.2(Design Criteria Standardfor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oftware Applications,电子文件管理应用软件设计标准),该标准于1997年出台,并很快为美国各联邦机构和美国国家档案局馆所遵从,私营部门在选择电子文件管理软件时,也将是否遵从DoD5015,2标准作为入选条件,因此,美国的软件厂商一般要花费2万多美元将自己开发的软件交由JITC(the JointInteroperability Test Command,联合交互测试办公室)进行与DOD50i5.2标准一致性测试,JTC认证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文件管理软件市场准入条件。DOD5015.2为美国各类机构ERMS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如Gable Julie所说,“标准不是灵丹妙药或是保证书,但它对于渴望得到指导的人来说无疑是实实在在的贡献”。二是欧盟Moreq(Model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电子文件管理通用需求),它于2001年推出,由英国的康维尔(Cornwell)管理咨询集团召集10个国家的专家共同完成。2008年,MOReq出台了第二个版本即MOReq2,其目标是适用于每一个欧盟成员国,它将系统需求划分为功能需求、选择性需求、非功能需求、元数据需求四个方面,同时在内容上保持了与最新的国际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为了兼顾欧盟成员国的不同情况,MoReq2专门设置了“第0章”,允许成员国加入自己特殊的管理需求,MOReq2所提供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保证电子文件质量。三是国际档案理事会ICA-req(Principle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Records in Electronic Office Environments,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和功能需求)。由于国际社会就文件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不同的规范(如上述DOD5015.2、MoReq),2006年,国际档案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0n Archives,ICA)决定基于现存地区性规范,制定一套协调一致的、通用的、与文件管理的国际标准ISO 15489相一致的文件管理功能需求规范,ICA-req便由此诞生。ICA-req由3个模块构成:1.概述与原则说明。主要介绍目的、受众、术语、电子文件及软件的作用、与文件或系统相关的原则、实施事宜等。2.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指南和功能需求。主要规定了专门设计用来管理电子文件的独立的ERMs功能需求,包括保障电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维护其凭证价值。一个ERMS系统通常包含文件的归档(如捕获、鉴定、分类等)、保管(如保存、迁移、处置、安全控制、与纸质文件双套制管理等)、利用(如查询、检索、呈现等)、管理(日常维护等)等具体功能。在某些环境中,ERMS会与EDMS整合为一个EDRMS(Electronic Document and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但它并不改变上述功能需求。3.业务系统中文件管理指南和功能需求。这里所说的业务系统包括电子商务、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各种业务应用系统。该模块指出,业务系统中形成的文件可能由业务系统自身管理,也有可能由业务系统形成和存储文件,同时通过集成的文件管理系统来控制这些文件,还有可能由业务系统按照保存证据性要求形成文件并输出给文件管理系统来管理文件。业务系统中文件管理功能需求的核心是四大块,一是在业务环境中形成文件(固化文件、记录元数据等)、管理文件(文件复制、再分类等)、文件交互(输入、输出等)、文件处置(审核、销毁等)。ICA-req以至尊的姿态宣称,它是“需求”规范的集大成者,广泛适用于软件开发商、地区性的标准制定者、政府机构、私人机构,能满足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需要,并使国际档案界能够以统一的方式与全球软件产业进行联系与协作。在相关组织的努力下,ICA-req最近得到了ISO大力支持,被吸纳为国际标准,编号ISO16175,其中,模块1和模块3已完成最终国际标准草案,进入最后闯关阶段,一旦通过,将作为ISO标准正式,有望成为这一领域的“终结者”。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的对象是需要长期保存和提供利用的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在单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文档(D0cument)已经完成了到文件(Record)的嬗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从单位文件管理系统中接收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文件,同时继承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并将文件的这些属性维护到底。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在国际上,通常把致力实现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和利用的项目称为TDR(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y,《可信数字仓储)。有关TDR的进一步信息可以查看RLG和OCLC发表的》可信数字仓储:属性和职责(Trusted Digital Repositories:Attributes and Responsibilities)》报告,以及《可信数字仓储审核与认证:标准与审核表(Trustworthy RepositoriesAudit&Certification:Criteria andChecklist,TRAC)》。TDR并不指定资源的类型,所以它有多种存在形式,比如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数字博物馆(Digital Museum)、数字档案馆(Digital Archives)、电子文件中心(Electronic Records Center)等。建设一个合格的TDR首先应当主体合法,有职能,有人财物保障、流程清晰,其次,一个合格的TDR能全面履行数字对象的收、管、存、用四大职能,再次,合格的TDR要具备技术条件与安全性。

第3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服务器;文件管理;权限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035-02

一、引言

Windows Server 2003是微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最初叫作“Windows .NET Server”,后改成“Windows .NET Server 2003”,最终被改成“Windows Server 2003”。相对于Windows 2000做了很多改进,如:改进的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如可以从schema中删除类);改进的Group Policy(组策略)操作和管理;改进的磁盘管理,如可以从Shadow Copy(卷影复制)中备份文件。特别是在改进的脚本和命令行工具,对微软来说是一次革新。

二、FAT文件系统的管理

运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计算机的磁盘分区可以使用三种类型的文件系统:FAT、FAT32和NTFS。下面将对FAT及NTFS这两类文件系统进行比较,以使用户了解NTFS的诸多优点和特性。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指的是文件分配表,包括FAT和FAT32两种。FAT是一种适合小卷集、对系统安全性要求不高、需要双重引导的用户应选择使用的文件系统。

(一)FAT文件系统简介。FAT16是用户早期使用的DOS、Windows 95使用的文件系统,现在常用的Windows 98/2003/XP等系统均支持FAT16文件系统。它最大可以管理2GB的分区,但每个分区最多只能有65525个簇(簇是磁盘空间的配置单位)。随着硬盘或分区容量的增大,每个簇所占的空间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硬盘空间的浪费。FAT32是FAT16的增强版,随着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从Windows 98开始流行,它可以支持大到2TB (2048GB)的分区。FAT32使用的簇比FAT16小,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硬盘空间。FAT文件系统是一种最初用于小型磁盘和简单文件夹结构的简单文件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向后兼容,最大的优点就是它适用于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另外,FAT文件系统在容量较小的卷上使用比较好,因为FAT启动只使用非常少的开销。FAT在容量低于512MB的卷上工作时最好,当卷容量超过1.024GB时,效率就显得很低。而对于400MB~500MB以下的卷,FAT文件系统相对于NTFS文件系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是因为,NTFS文件系统需要引入额外磁盘的空间开销。所以对于使用一般操作系统的用户来说,FAT是一种合适的文件管理系统。不过对于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的用户来说,FAT文件系统则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FAT文件系统的优缺点。FAT文件系统的优点主要是所占容量与计算机的开销很少,支持各种操作系统,在多种操作系统之间可移植。这种可移植性使FAT文件系统可以方便地用于传送数据,但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安全患。从机器上拆下FAT格式的硬盘,几乎可以把它装到任何其他计算机上,不需要任何专用软件即可直接读出。

三、NTFS文件系统的管理

NTFS(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新技术文件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推荐使用的高性能文件系统,它支持许多新的文件安全、存储和容错功能,而这些功能也正是FAT文件系统所缺少的。Windows 2003 Sever的NTFS文件系统提供了FAT文件系统所没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兼容性。其设计目标就是在大容量的硬盘上能够很快地执行读、写和搜索等标准的文件操作,甚至包括像文件系统恢复这样的高级操作。NTFS文件系统包括了文件服务器和高端个人计算机所需的安全特性。它还支持对于关键数据、十分重要的数据访问控制和私有权限。除了可以赋予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夹特定权限外,NTFS文件和文件夹无论共享与否都可以赋予权限,NTFS是惟一允许为单个文件指定权限的文件系统。但是,当用户从NTFS卷移动或复制文件到FAT卷时,NTFS文件系统权限和其他特有属性将会丢失。NTFS文件系统设计简单却功能强大。从本质上来讲,卷中的一切都是文件,文件中的一切都是属性,从数据属性到安全属性,再到文件名属性。NTFS卷中的每个扇区都分配给了某个文件,甚至文件系统的超数据也是文件的一部分。

(一)NTFS文件系统的优点。NTFS文件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所推荐的文件系统。它具有FAT文件系统的所有基本功能,并且提供如FAT文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更为安全的文件保障,提供文件加密,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二)NTFS的安全特性。NTFS实现了很多安全功能,包括基于用户和组账号的许可权、审计、拥有权、可靠的文件清除和上一次访问的时间标记等安全特性。许可权。NTFS能记住哪些用户或组可以访问哪些文件或记录,并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访问等级。审计。Windows Server 2003可将与NTFS安全有关的事件记录到安全记录中,日后可利用“事件查看器”进行查看。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哪些方面要进行审计及详尽到何种程度。拥有权。NTFS还能记住文件的所属关系,创建文件或目录的用户自动成为该文件的拥有者,并拥有对它的全部权限。管理员或个别具有相应许可的人,可以接受文件或目录的拥有权。可靠的文件清除。NTFS会回收未分配的磁盘扇区中的数据,对这种扇区的访问将返回0值。这样可以防止利用对磁盘的低层次访问去恢复文件已经被删除的扇区。

四、管理文件与文件夹的访问许可权

第4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1.1节点信息处理

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对节点信息的封装/拆封处理、消息应答和收发规则处理以及对数据的过滤与管理。主要完成对节点加入网络的消息、网络管理类消息和节点网络信息的实时处理,确保网络监视和管理的时效性。

1.2节点信息显示

系统显控模块对网络中的节点信息要实时更新显示。网络节点通过对信息的图形化、形象化和逼真化显示,便于网络管理者和网络参与节点直观地了解、分析和判断网内各节点状态。系统将节点信息进行解析后实时显示网内节点的网络责任、指挥控制信息、位置信息、通信状态等信息。

2系统实现

2.1系统与网络

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都配有数据源真实设备和网络监视管理系统终端,每个系统终端又将节点信息处理模块和节点信息显示模块分开设置在两台任务计算机执行。模块之间、终端与数据源真实设备之间均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采用射频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如图1所示。图1系统结构

2.2关键技术

2.2.1节点状态监视原则

网络监视管理系统监视的对象为当前网络内所有的在网节点,掌握各节点的状态变化情况从而动态监视当前网络的运行状态。系统从数据源设备周期上传的节点网络信息中提取出当前在网节点的状态信息,并对在网节点周期性上传的状态信息进行解析分类,然后更新原有的节点状态信息。对超过设定时间长度仍未上传网络状态信息的节点判定为脱离网络,并变更其网络状态予以警示。

2.2.2特殊节点身份确定和转移

网络监视管理系统中需要指定一些特殊节点作为网络中重要责任的担任者。这些节点担任的角色可能是网络中的某种基准或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中转站,不同的角色所需选取的节点具有不同的准则,要综合考虑节点的存在形态(固定节点或移动节点)和节点的传播能力等要素来确认某一节点是否适合担任网络内的重要责任。当特殊责任节点脱离网络后会导致网络的运行障碍,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者在网络设计中或网络运行伊始就要预先指定替补节点,选取原则应尽量与原角色相似。当网络监视到特殊节点脱离网络后就可以由替补节点继续承担相应的网络责任,维持网络的正常的运行。

2.2.3信息的图形化显示

网络监视管理系统呈现给使用者的显示界面上应对各类节点的信息进行分类显示。数据源设备周期上传的节点状态信息量庞大且内容繁杂,而使用者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点信息,并希望能对关键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前节点构成的网络状态。除此之外,对使用者关注度较高的信息种类还应进行展开显示,便于对特殊信息的进一步细致了解。

2.2.4注册和身份识别

网络监视管理系统必须通过注册认证才能运行,对每个运行系统的终端绑定唯一的注册码,保证了系统使用范围的确定性。系统的使用对象主要分为网络管理者与网络参与者两大类,对于网络管理者不仅赋予对全网的状态监视权,还同时承担网络的管理责任;对于网络参与者仅有网络查看监视权,无权对其他网络节点进行管理。

2.2.5动态链接库

网络监视管理系统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开发完成的,其采用QT作为界面开发框架,QT是一个用C++编写的、成熟的、跨平台的GUI工具包,支持动态链接库工程。系统中的节点信息显示就是将其界面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嵌入到其他通信软件的界面中。在LINUX系统下的动态链接库编译后生成的是后缀名为.so的到共享库的链接文件,主调工程需要包含动态链接库工程的所有头文件和所有到共享库的链接文件后方可使用动态链接库工程里的文件。动态链接库将类的整体作为一个EXPORT进行封装打包,可以把其想象成一个大的信封,信封里定义各种类及函数,但是它的初始类型只作为一个大的容器,不具有QT的基本信号槽机制和事件触发机制。

2.2.6多线程通信

在系统进行节点信息处理时,需要涉及到多线程通信。在Linux系统中,线程的调度是由内核来完成的,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编号,由于在使用线程的软件项目中,总体消耗的系统资源比较少,加之线程间相互通信比较容易,因此采用该方式完成节点信息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信息处理速度。QT有一个线程类叫做QThread,一般需要启用多个线程通信时会从QThread继承一个类,并重新实现QThread中的run函数,将其填写所需功能代码。依靠QT的信号槽机制完成子线程向主线程的数据传递,在所继承的线程类里定义一个信号函数,然后让它在run函数中被触发,并且在主线程里定义一个负责接收子线程数据的槽函数,在主线程里对这对信号和槽进行关联,这样信号触发时,槽函数就会响应,相应的就把子线程的数据传递给了主线程。

2.2.7远程信息挂载

一般LINUX系统下的开发流程是在开发机上完成源码开发,编译后将可执行程序通过网口或其他途径拷至目的机上运行即可。但在实际开发中可能存在以下开况:开发机与目的机CPU架构不同;出于保密需求不允许将开发机源码拷至目的机编译。若开发机为X86架构而目的机为PowerPC架构,二者架构不同在开发机上编译后的可执行程序便无法在目的机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若还不允许将开发机中的源码拷至目的机编译生成可执行程序,那么可以考虑的解决方法便是将开发机作为硬盘挂载于目的机,允许目的机访问开发机上的某个指定文件夹,对文件夹内的源码进行编译,在开发机上生成适用于目的机的可执行程序,再由开发机将可执行程序拷至目的机。

3系统监控指标

对网络监视管理系统而言,根据设计的系统监测指标体系,数据处理和评估的内容如表1所示。网络监视管理系统的监视功能可以实时监控当前网内节点的数目,从而可以统计监视网内节点的在网率;系统对在网节点的网内时间长度和它脱离网络的时间长度进行统计;通过对节点状态信息的实时更新监控当前网内节点的实时位置信息和网络责任担任情况,如经纬度、高度等信息;系统对当前在网节点的组织关系实时更新和监控,指挥者可以及时了解各组织结构下的网络节点分布情况;网络监视管理系统在管理功能中主要可以监控的指标是所有网络管理消息的发送情况及网内节点对指令的执行应答情况。

4结束语

第5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沟通;管理;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 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沟通问题

在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以下情况,客户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具体细节要求,并没有包含在实际的建设成果中。对于客户当时只是口头描述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只是反映给了我们相关的负责员工,而并没有告知项目经理;或者是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客户想象中的设计效果。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没能很好地与客户沟通好导致的。所以及时有效的与客户沟通是十分有必要的。再者,就是在沟通过程中的单方面或者双方的过于执着。沟通方的过于执着对于沟通过程的结果达成是十分危险和不利的。因为执着的一方总是想着去说服对方。但是作为工程管理建设,沟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相互的说服对方,而是能够通过沟通交流达到工程建设以及客户之间共同的利益和要求。在这个沟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项目经理,其在沟通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几乎占到其工作的大部分。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发现潜在问题、获取足够信息以及控制项目的各方面问题的重要保障。

2.沟通成本大

项目建设中的沟通可以拓展工程建设的思路并统一相关问题。但是同时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是要花费成本的,一方面是在交流沟通中相互之间的信息传达可能导致的信息的失真,形成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就是沟通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信息成本以及花费精力和时间主要是取决于交流双方的观点、思维、理解以及表达能力的一致性与否,以及双方能否达成意愿的程度和倾向。但是在两个人具有很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情况下,他们想达成一致的意见和建议要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成本很大的。

二 建立项目管理沟通的方法

1.完善沟通计划

我们要制定一个完善的项目沟通计划,其中主要包含绩效报告、信息分发、管理收尾等沟通计划的编制。制定的沟通计划决定着双方沟通所需要的时间、相关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条件。传播执行的信息和绩效报告主要包含预测、进度报告以及相关的状况报告。而项目结尾所需要的管理收尾报告主要包含对于项目的分析、经验及保证最终的规范要求下项目进行的相关运行记录。项目的沟通计划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常被一些公司所忽视。把沟通的效果成果完全寄托在之前的预算及客户关系,或者把大部分的责任依托在项目经理的身上,继而导致整个的沟通过程的混乱,成功的概率大大的降低。所以说对于一种高效的运行体制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某个负责人的身上,而是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沟通计划,来真正的保证最终的沟通有序的进行下去。

2.建立多种沟通方式

我们要采用各种沟通方式,项目管理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的,主要包含书面和口头两个方式。书面方式包括对内的计划书以及对外的通知报告,对内主要有年报、项目报告以及报事贴等。对外的通知主要是来进行确认、要求以及通知的作用的。书面方式一般语言比较简洁,避免增加理解的负担。而口头的沟通方式主要是自由讨论、会议、私人接触以及评审等。这种方式比较简洁也容易让人理解,更加坦白、清晰,这样避免了民族差异用词表达、文化背景等一些因素影响。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一定要及时的表达清楚自身的要求和意见,以使得对方能够理解,最终达到

共识。

除了这两种方式外,还有身体的语言的应用。就像体育课上老师会用自身的肢体的标准动作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动作,使得学生的概念更加清晰,更加容易的学到。在我们的项目管理建设的沟通过程中,同样是需要这种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如图形展示、手势以及视频会议等。这样的方式既摆脱了单纯的口头描述的枯燥,同时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把信息传达出去。

3.及时有效沟通

我们要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是由于沟通不及时造成沟通效果的不明晰、不到位。所以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作为项目建设的负责人,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对于项目建设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定要与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并给予一些解决方式方面的指导。然后,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员也要及时的与客户进行沟通。沟通的越早,发现的问题越早,越全面。项目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可以更加有效的避免。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管是项目经理与上级领导、客户的沟通,还是项目负责人员与项目经理的沟通,都是需要及时主动的沟通交流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客户沟通交流的满意度。

4.保障沟通渠道

一定要保证畅通的交流渠道及方法,因为沟通的过程存在很多复杂的方面。比如说,当沟通交流的人数增加,在沟通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很多的理解差异,主要原因包括语言、知识、文化、信息、权利、名誉、道德规范等。同时由于各自的工作背景环境的不同,也可能导致各种误解的产生。所以,要及时的保证沟通方式媒介的畅通,在双方互相交流之后,要及时的检查自身的反应意见,来保证传达信息的准确性。项目经理也可以通过项目报告的方式及时传达给项目负责人员及客户。建设畅通的意见反馈机制,使得客户可以很好的反应自身的要求和意见。

5.提高沟通技巧

我们要保证高效的沟通技巧。作为项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项目经理的责任是很重要的。相关专家根据经验指出,高级管理人员在用于沟通交流过程中所花费大概 80%以上的精力和时间,而对于普通的管理负责人也要花费大概 50%的时间来传播信息。所以说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是很重要的。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沟通是很重要的,直接关系到项目进行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关系着最后客户的满意程度。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的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建设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其重要的沟通领导组织才能,对项目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未来项目进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与项目负责人员与客户沟通,保证项目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田野.浅谈项目管理中的沟通[J].经营管理者,2009(17)

第6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积极构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元——产学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双纲——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并举;双师——任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证——既发毕业证书,又发职业资格证书。

1)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引入企业推荐的优质核心课程资源,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明确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实行“2.5+0.5”学制。

2)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确定以培养职业技能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率较少的内容,加大课内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各理论课中也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使得专业整体的实践课时量超过50%。

3)强化教师任课基本要求。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行业相关中级资格证书,具有双师素质。

4)巩固和落实教师“双证书”制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将教学与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双证书”制度。教师通过实行“双证书”制度,将教学内容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设置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采取了两大特色举措。

1)逐步建立进阶课程体系。以“解决网络应用”的核心能力为依据,按照“岗位能力课程”的主线和“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进度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并自主选择强化某个方面的课程模块,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

2)进一步细分核心课程群组,实行课程群组联动机制。我们将内容关联性较强、内在联系紧密、同属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课程重组,重新划分为课程群组或基本模块,并交叉确定责任教师。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课程群组的发展,通过课程群组的总体规划促进单门课程的建设,进而促使优质课程的形成,全面推动课程群组建设,逐渐形成课程群组联动机制,为申报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内容整合

1)进行课程整合优化。例如,我们将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操作系统及常见故障的排查”整合为一门课程;将“数据库基础”内容纳入到“企业级数据库的安装、配置设定及管理”中;将“网络安全设计”、“无线局域网络技术与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整合为“信息安全技术”等。

2)拓宽专业技能课程。结合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推进海南“智能岛”建设以及海航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①,我们增设了“电子商务”、“无线网络与移动

技术”、“网页设计”、“无线网络与移动技术”、“Linux操作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以及IT专题讲座。3)以重点课程和省级教改项目带动基础课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院的首批精品课程之一,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其教学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改革与创新”教改项目已成为省教育厅2010-2011年度基金项目,计算机教研室正在着手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模式,探索分层次教学改革模式,全面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3重组课程教学及考核标准

教师可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参照计算机行业如Microsoft、Cisco、H3C、CIW等企业的IT行业认证的初、中级考试标准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逐渐建立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师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笔试、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实施技能考核、岗位绩效考核、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厂商认证、技能竞赛等多种考核方式,客观并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逐步改变闭卷笔试的单一考试方式。

实践教学条件与校企合作改革

1加强校企在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合作力度

教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同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建设研讨,共同探讨和研究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教师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将专业对应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计划中,将教学内容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将实践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合理安排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2加大校企在实验实训软环境方面的合作

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指南。校内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其生产性实训室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建设,从而更好地开展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情境单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及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依据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网络技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投入近12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三个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的计算机设备全部是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调拨,该实验室主要用于学生进行计算机拆机、装机实训;“网络实训室”配备了71台主流配置的教学用机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无线AP等网络设备,可以进行约16个实训项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以高职高专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为依据建成,设备主要由网络和布线两个部分组成,包含了防火墙、路由器、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交换机模块、网络培训实训装置、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操作台及铜栏工具箱等,能够开展8个大类的实训项目,满足了基本的人才培养需求。

3加快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目前已与海南百成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海航航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南易建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校外实习基地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共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机制,为学生实习和就业提供渠道。

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加大,“双师素质”教师逐年增加。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中,10人具有行业资格证书,占总人数的67%;双师素质教师占总人数的53%;具有硕士学位(含在读)及以上的有8人。为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学主力军,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要求青年教师提升学历,争取在三年内使青年教师全部拥有研究生(含在读)以上学历;通过人员引进,争取三年内使教师职称结构合理化,以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

2)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力争“双师型”比例达80%以上。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对口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轮岗,从而形成“教学—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核,获得计算机技术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教学中边干边学,逐步提高技能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3)定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强化听课制度,开展教师互评和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4)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以适应产学结合,利于团队发展。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建立督学制度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按一定程序报请海航集团,聘任海航集团各产业集团综合管理部(或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为学院各专业督学。督学代表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举办单位,海航集团及各产业集团对学院教学工作、学生实习就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价。督学按集团文件要求积极参与学院、系(部)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督导工作,参与教研室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督导工作,参与专业建设和制定教学计划,负责学院与相关产业集团协调工作,做好学生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

2实施教学督导制度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聘任由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和资深教授等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教学督导组,他们在教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对教学秩序、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教学督导按计划或随机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进行听课检查和指导;参与教学常规检查,了解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安排情况;参加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发现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提交教学情况分析文章,针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参与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和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3完善学生评教制度

改革以往以纸质问卷调查表进行评教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务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教观察点逐渐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语言组织表达、课堂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基础上,增加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帮助、师生关系、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客观并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并将此作为教师评优和评奖的重要依据。此外,教师可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及个别交流等方式,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4落实毕业生回访反馈机制

教师定期做好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回访,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通过与毕业生及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座谈,掌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不足。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建议,教师需重新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使得培养的毕业生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7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给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必须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

首先,图书馆的集成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人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借阅、还书、预订以及续借等工作更加方便有效.减轻了图书馆人员很多的物理负担。

其次,在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上.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以物质的文献资料为主,查阅、储存等既占空间.又存在质量保障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文献资料逐渐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书的代价,同时也促进了文献资料的方便阅读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文献与数字化文献的结合是当前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条件下的图书馆馆藏文献以印刷型为主.图书馆工作人员主要工作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服务内容以纸质文献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人面对面为主。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以印刷型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管理与业务工作以计算机操作为主.服务方式以人与计算机(网络)及面对面相结合,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文献信息管理、文献信息传递、个性化针对性信息咨询与读者辅导,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因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运行但同时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许多问题.亟需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当前,如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3数字化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

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前提条件,不然,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犹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数字化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和日后的发展规模,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同时,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社会资源馆藏化,指对社会上已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大力拓展网上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搜索、跟踪和过滤,将有关资源分门别类地加以组织,供教师、学生使用。如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通相关镜像站点,有用Web方式提供网上检索服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项关联度较高的工程,鉴于图书馆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政府部门务必在政策上给予特别的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这一方面,国内一些地方高校已有所动作,据某省图工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的调查,目前,该省29所高校图书馆已有23所通过了自动化工作的评估,自动化建设的总经费达1855万元,购置各种硬件设备共计1317台(件),自动化应用集成系统计23套。在软件应用方面,采访子系统应用的有22所高校;流通子系统应用的有21所高校;查询子系统应用的有19所高校;期刊子系统应用的有18所高校;文献开发系统应用的有12所高校。21所高校拥有校际局域网,联入Internet的有18所高校。其中,某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中国船舶文献等5个专题数据库,存储14万多条数据。此外,许多大学图书馆都建立起来颇具特色的数据库,既充分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又为学校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保障。

4组织模式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保证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从宏观角度去探析数字化后的高校图书馆,它仅仅是日后社会广义数字图书馆众多节点的一个点,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目前,学术界对狭义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组织模式)观点各异。笔者倾向于按主题来设置和划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部门:

1)人文科学部门。负责人文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2)自然科学部门(可根据各高校的科学设置状况,设置若干小组加以细分)。负责自然科学方面数字信息的采集、整合、咨询、传播等工作。

3)数字系统维护部门。负责软、硬件的维护,网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备份等工作,兼管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及诉讼工作。

4)管理部门。保障图书馆内部信息的通畅,负责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和反馈,进行上下沟通业务联系及馆际间横向协作等工作,并对图书馆的总体发展方向、管理目标,作出科学、前瞻性的规划。

按主题进行部门设置、工作分工的数字图书馆组织模式,是对传统图书馆时代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大精简了传统的庞大工作部门,便于按学科,按工作性质加以划分,着重、着力于对信息的采集、整合、传播,突出信息咨询服务,有利于优化人员结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能。按主题进行图书馆组织创新,实质是充分发挥专家型馆员的学科“领头羊”作用,同时也迎合了数字图书馆各项业务之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要注重图书馆人员的素质提高。日后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应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重,按数字化的发展建设进程,逐步增加既具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信息学、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方面一技之长复合型人才的比例;要加大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使之知识结构能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5改善硬件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在筹划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尽管起点不尽相同,但都还属转型发展期。数字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这样,才能为日后数字化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考虑到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以数据处理和应用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校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总之,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条件改善要突出能创造开放式的信息环境,重点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建设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图书馆网络及服务系统。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1000M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使图书馆局域网骨干带宽达到1000M的能力,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之需。

2)多媒体阅览室建设。多媒体阅览室的开设满足师生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有效服务手段。各校的多媒体阅览室建设要立足高起点、富规划,有条件的可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同时,能为读者提供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服务,实现文献检索课程的网上教学、人员培训。

第8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

(1)利用传感器信息装置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可以依据运行情况对其进行诊断,当出现问题时会及时的对其进行预报且显示问题所在原因。

(2)电信号必须通过显示设备将其作业状况完整的显示出来,然后转化为可控的传输信号,对其实时掌握。

(3)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接收方式对信号进行接收,通常情况下,采取分站接收然后复用信息将其传输在主站上加以显示。对于分站来讲,它必须将接收到的信息加以整合、分类,对简单数据进行校验,防止不准确信息被利用,这样不仅仅会造成一定损失,且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所以在进行传输主站前,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

(4)电源箱是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交流电源,它能确保在临时停电的基础上让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运行,维持正常的基本用电量且供电量大于二小时的蓄电量。

(5)主站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要对其信号进行及时的处理。传输接口在确保接收信号后,要再次将主站整理好的信息传输至相应分站。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传输接收器具备了分站与总站相互传输信号及自动检验、调节等功能,所以使用过程中不容忽视。

(6)主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掌控,主机的主要作用是联网、控制输出打印、控制输出、人机的对话、声光的报警、显示、磁盘的存储、统计数据、判别报警、校正、接收检测的信号等。

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一,通风及瓦斯监控,也就是监测局部的通风机停开(特别重要)、风筒的状态、风门的状态、馈电的状态、风压、风速以及甲烷的浓度等。一旦局部的通风机掘进巷道出现停风状况或出现停止运行现象时或瓦斯出现超限时,相应的煤矿其安全监控的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各自区域电源,同时闭锁与报警,这一措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规避与降低了因电气设备违章作业或失爆、或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温度或电火花导致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2)规避与降低了运、掘、采等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因危险温度或摩擦碰撞出火花而导致的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3)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把工作人员安置到安全位置;

(4)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处理好事故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二,瓦斯抽放系统的监控。

(1)监测抽放管路里阀门开度、温度、压力、流量、甲烷的浓度以及一氧化碳浓度等各管道的参数;

(2)对瓦斯抽放泵站室里甲烷的浓度以及井下临时的抽放瓦斯泵站其下风侧的栅栏外的甲烷浓度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3)对抽放泵轴温、抽放泵的真空度以及电机温度等进行监测;

(4)监测冷却水池的水位、水温以及水压与水量等供水的参数;

(5)监测功率因素、电压、电流等供电的参数;

(6)对供气管道其供气阀的开度、流量、甲烷的浓度、温度、正压等供气的参数进行监测;

(7)监测密封的水温、密封的水位、罐内其甲烷的浓度、罐压和罐高等储气罐的参数;

(8)对瓦斯抽放供水、阀门、泵等状态进行监测;

(9)对瓦斯抽放纯瓦斯量和混合量进行监测;

(10)对瓦斯抽放阀门与泵进行控制。第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控,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火灾过程中烟雾、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温差变化,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火情,降低风险的蔓延、扩大。第四,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瓦斯做出预警报警信息,从而将瓦斯所处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防治风险发生的预警能力。第五,针对往期事故的发生要对其进行调研,依据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经验总结,这样不仅仅能够为其提供参考依据,更能为日后同类事故的发生提供预防预警的作用,所以针对每次煤矿事故的发生都要进行系统检测。

第9篇:文件管理系统范文

1.1基本理论

1.1.1定义

绩效考核(performance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的定义为:组织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使用某种的标准和指标,对组织内部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定量评估,同时运用评估结果正面引导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

1.1.2绩效考核意义

绩效考核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导向、杠杆、评估和拉动作用。实施开发并使用该类系统会为检验检疫机构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保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助力“四步走”战略的重要手段,对检验检疫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下列显著优点:①简化工作流程,调动整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落实。②方便数据寻根,增强安全保护。③实现公正考核,支持可靠决策。④调整管理方法,适应新形势要求。

1.2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有: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RatingScale,GRS)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RankingMethod,ARM)配对比较法(PairedComparisonMethod,PCM)强制分布法(ForcedDistributionMethod,FDM)关键事件法(CriticalIncidentMethod,CIM)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等,本文采用目标管理法对本体系进行研究。

1.3绩效考核的内容

①绩效考核主体确定。根据目标管理法的考核思想,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办公室、绩效考核联席单位、被考核单位四个主体。②绩效考核模式确立。组织结构:由局领导小组、绩效组、工作人员三个部分构成;考核对象由所有分支机构、省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考核指标为重点工作、基础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部门民主互评、党组评议以及突出成绩加分构成。

2绩效考核工作信息化设计

2.1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很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已经开发出多种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信息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检验检疫机构来说,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方便性:通过该系统,考核主体能够对绩效进行考核,同时能够得到考核的登录密码,考核时间、考核地点,考核过程能够方便地评分;②稳定性: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等待时间过长、内容不完整,甚至服务中断等现象,通常情况下,需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③安全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技术手段,防止作弊现象的出现;对于数据库、WEB服务来说,需要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④可扩展能力:根据目标考核系统的规划,可以将相应的功能设计成不同的模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集成;⑤可维护性:通过网络进行绩效考核时,有的数据操作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但是,有些系统需要借助维护人员对网站的数据做出及时的处理和回应。

2.2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①结构选择。本系统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②平台选择。根据B/S结构的要求,借助现有的软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开发工具,通过对性能价格比进行综合的考虑,选择如下平台:1)数据库:数据库选择SQL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应用软件。2)硬件: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集散器组成系统硬件。3)开发工具:本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实现编程,开发工具为MicrosoftVisualStudio。③网站架设。在Internet服务管理器(IIS)中创建WEB站点。

2.3系统的功能需求

系统应是根据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考核的流程,自行设计开发的一套软件系统。①总功能需求。一是对省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的绩效考核;二是对各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每个功能都针对被考核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管理,其中,评分统计中包括:基础工作、重点工作、体系运行情况、党组评议、突出成绩加分、民主测评。②权限功能需求。本系统对绩效考核主体设置了相应的权限。1)绩效管理办公室:可实现部门和员工名单、添加和删除部门,参与对各部门的考核评分,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成绩进行统计、计算、等功能;2)绩效管理联席单位:可参与对各部门的绩效管理考核评分;3)普通用户:向系统内任何人开放,主要用于查看绩效考核结果,提交考核所需各项资料。

2.4系统的技术支持

本项目研究开发的信息系统是在B/S结构网络模式下利用作为系统框架,采用SQL,C#等编程语言编程实现的。①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与现在的Web开发模式相比,作为.NET框架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能够提供许多强大的优势。②SQLServer2000。SQLServe:2000是Microsoft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具有易分析、高安全、易管理、高实用、可伸缩、易操作的特点。③C#。C#是专门为.NET应用而开发出的语言。这从根本上保证了C#与.NET框架的完美结合。在.NET运行库的支持下,NET框架的各种优点在C#中表现得淋漓尽致。④B/S体系结构。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平台模式,简化了客户端,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还使信息系统维护的限制因素更少。

2.5系统的操作流程

从系统用户输入口令开始,到选取相应的系统模块是系统运行的主体流程,然后才能在其权限下进行工作。

3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设计

3.1总体设计方案

①系统的设计目标。本系统通过领导小组、绩效办、联席会议、普通用户四个考核主体的各自功能和权限、执行操作对绩效成绩进行分析、汇总,最后得出绩效考核结论。②系统的整体结构。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①登录模块设计。系统起始页,检验用户代号和密码是否正确。用户进入系统网址后打开的缺省页面,要求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验证用户输入的代号和密码后,查询其代号和密码是否匹配。②考核模块设计。按照考核流程分为:考核输入、考核、考核输出模块。③管理模块设计。

3.3权限设计

本系统权限设置划为两级,分别为管理员(局领导小组授权)和普通用户(包括绩效办、联席会议和其他未授权人员)。

3.4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包括顺序码、区间码、表意码、合成码等多种。本系统主要使用的是表意码,即把直接或间接表示编码化对象属性的文字、数字、记号原封不动地作为编码。

4总结与建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