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胜古迹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第1篇: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81-02 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简介:董金香(1968―),女,福建莆田人,高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作业价值

1.作业目标求多元

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但是对已学的课文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形成技能的过程。

如学完《颐和园》一课后,给颐和园画一张浏览线路图,再配上导游词,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画出游览的情景图。这项作业的目标是多元的,既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探索、想象的能力。

2.作业目标求再发展

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的字形,有的教师布置大量的词语抄写;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有的教师让学生把字典上的解释抄一遍;为了让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有的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时查字典,等等。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对此,我们应尽量避免。

如学完《窗前的气球》一课后,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写话:

(1) 米沙知道科利亚被隔离治疗十分孤单,他想:__________。

(2)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有的说:__________, 有的说: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

以上两题从两方面进行写话训练,一是模仿性造句,一是想象性写话。学生做第一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说词组,减轻学生仿造句的难度;第二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性理解。题目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有机整合,有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从而实现作业目标的再发展。

二、拓展作业空间,激发学习兴趣

1.走向社会的实践作业

①摄影。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②参观。学过《珍珠泉》《长城》《秦兵马俑》等课文后,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少年宫以及当地的名胜古迹

2.提高审美素质的作业

①表演。学过课文《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比赛。②评赏。学过《鸟的天堂》《火烧云》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后,让学生写评赏短文,并将精妙的词句、段落熟读成诵,牢记于心。

3.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作业

学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学生明白了: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美好的家园。老师趁势引导学生: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专题作业:留心周围的环境,花草树木是否遭到破坏?为了保护我们周围的绿地,我们能做什么?就环境的保护问题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然后可组织学生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接着讨论交流,撰写考察报告或科学小论文。学生经过看、问、想,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较好的文章。在这些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作业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让每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为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理念,我在作业设计中实行了分层的尝试。如学完《坐井观天》一课后,可布置如下作业(任选一题完成):

A.自学第三次对话,续编故事: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可以说,可以画,也可以写出来……)

B.爱写字的你,写一写今天教的生字吧。

C.爱表演的你,和家人一起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吧。

D.爱收集的你可以去收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

以掌握不同的知识点和培养不同的能力为出发点来设计作业,给了有差异的学生一个选择的自,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会做的或经过努力能做的作业,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点燃了他们创造的火花,培养了他们的创新个性。

2.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习得语言表达方式和规律

练习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和方法、规律相配合,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应用知识并掌握方法、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创造

作业在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激创造。在学习了《画杨桃》一文后,要让学生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师设计作业,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于是我出示了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槐树、一棵柏树,这两棵树合抱着,只有一个树干。先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看到一棵树,有的说看到两棵树。学生说完后再告诉学生,这就是北京中山公园里的“槐柏合抱”,实属罕见,引来了不少游客,但谁都不知道这两棵树是怎样形成的。请你来想一想,做一次“创造性的假想”,围绕奇树的形成假想一个故事,要想到别人没有想到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了思维的训练,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讲究评价艺术,培养积极上进的精神

1.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

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在作业过程中的观察、思维、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等能力。只有进行多元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时应以激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一位学生作业中错别字较多,但是字写得很工整,于是我在作业本上写上:“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老师很喜欢,如果能改正作业中的错别字,那就太棒了!试试看,你一定行的!”果然,在以后的作业中,这位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少了。还有的学生虽然答案不是很全面,但富于创意,于是我写道“你的答案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并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笑脸。采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第2篇:名胜古迹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美育素质教育

一.美育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大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现在虽然各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注重程度相比而言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可是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于空前的严峻状态中,又由于大学生对美育的教育缺少足够的正确的思想认知,把极其有限的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了,虽然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却忽略或顾及不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美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偏少,整体课程专业性太强

日常生活中,美的形式是呈多样化而又无处不在的。在高校实施美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常就是单单着重以艺术的审美教育为主线条,从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审美教育。各高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各专业的艺术教师实施完成的,即使这些专业的艺术教师在给一般的学生上课时特意有意识的把难度降到最低,可是这些专业教师的那种固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专业教材的各个章节结构深深的嵌入在脑海中,同时由于普遍对美育的教育课程的注重程度不是很高,就使得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教材,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性太强,与一般的比较普通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很难进行有效顺利的衔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至今未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美育教育评价机制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美育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美育教育的评价指标系统过于单一,只注重艺术尖子生,忽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只注重艺术大赛的结果,而忽略了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在育人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只注重抓学生的系统知识、技术水平的评价,而忽略了更高层次的大学生审美需求水平的评价。

二.建立大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

各个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教学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新课标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则去进行,要切实转换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拓展训练美育教育的内在涵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完整的美育教育的评价结构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一)建立以艺术美为主要核

心的美育鉴赏课程结构体系怎样才能表现出艺术美呢?艺术美主要是由艺术作品及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别是手工、素描、各种国画、雕塑、各种各样的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学名著、各种古典舞和现代舞及各种古典音乐、戏曲等等不胜枚举。在具体实施美育教育教学时是以美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再结合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艺术类专题讲座展开全方位的艺术鉴赏课程。例如:它具体包括各种书法绘画类的鉴别和欣赏、实用性较强的美术类、古今中外的美术史论、手工雕塑类艺术制作、古诗词文学诗朗诵、各种古典音乐舞蹈表演、戏曲鉴别欣赏、各种形体训练课、语言交际等课程。各高校还开设舞蹈社团、话剧社团、文学社团、篮球社团、演讲社团等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在社团里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一些美与审美有关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特征,初步懂得各种审美形态、范围和艺术形态,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系统的学习,才能逐渐的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至于美术理论课也可以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比如说常用的分组讨论、交流、还可以通过写学习体会等诸多形式,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去图书馆或者去相关的专题网站查找有关资料,促使学生一步步地写出真实的学习感受;像书法鉴赏课就完全可以运用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静静观赏的方法。仔细推想琢磨其手法,领悟其意境,将感性和理性能够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切实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则可以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升浪漫主义思想,维持心里平衡,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除了审美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审美,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生活中有趣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为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多积累点经验。培植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素养。

(二)拓宽以自然美为主体的美育素质教育空间

人类的审美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生来就有的,甚至是早于人类而事实存在的。对我们来说,如果能把这种自然美与人类后天创造的美完美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景象和人文景象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必将会使自然美育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景色优美的公园内成立一个实践基地,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定期登山、栽树、收集各种昆虫标本等,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也释放了压力;在劳动中,亲近大自然的自然风光;在绿化保护自然的环境中,意识到整个自然生态的异常珍贵;在收集昆虫标本的活动中,感受到生物工程的奥秘与伟大。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大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户外旅游,探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等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户外摄影采风活动或者开展对园中的植物花卉鉴赏活动,激发勉励学生深入体验自然生活,经历自然风光的洗涤熏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三)开展以社会美为特色的美育文化活动

什么是社会美呢?实际上所谓的社会美就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事物中的美。它来自于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美的存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感受社会美为出发点组织大学生观看考察历史博物馆、各种艺术馆(陶艺、茶艺等)、美术展览馆和文化科技馆等,参观游览各种类别的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做考察报告,撰写参观游览心得体会,在考察游览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大学生们的审美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性活动,例如:走进各个社区关爱老人等进行爱心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我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开利用假期走进偏远山区进行支教献爱心活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切实体验生活、感受人生,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美的能力。充分运用校内文化和各种社会实践等为媒介,再结合每个大学生所学专业学科的不同背景实施实践活动。还可以借助学校各社团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际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九九重阳节及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或者采用不定期的不同主题的团委、党建活动为媒介,实行比较全面的全程各个角落的渗透,即让学生们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强化和使用美育元素,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审美,创造实践

在进行美育素质教育中要加强加大力度组织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参加创造艺术和感受现实美的实践活动。像组织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文艺社团等都属于艺术实践。大学生们亲自参与编排和表演,书法绘画创作,音乐即兴编曲,创作文学作品等,加强亲自体验,熟悉创作艺术的一般过程,基本了解经过多种渠道展示美和创造美;创设各种流动性的文艺场馆,感受艺术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师生书法绘画作品等,促进学生对艺术的色彩,简单的线条等表现手法和基本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多举行音乐、诗歌朗诵等方面的讲座,让高雅的艺术入驻校园。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领悟创造的劳累以及收获的成就感,激起热爱劳动的激情,通过亲自参加劳动感受人间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使美育的教学效果得以实现。艺术教育与创新意识、思想道德品质的判断力、智力的发展与心里健康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想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一定要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植。从人的人格形成过程来看,科学文化知识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素养等是构成学生人格的重要环节。而现代人格理论却认为,只有健康的审美素养,才会有健康的人格。就学校的教育来说,缺少美育的是不完整的。所以,从教育的宏观方面来看,学校的美育教育改革创新直接影响到整体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