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服装设计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装设计管理

第1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各种艺术表演的兴起,戏曲服装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也是日趋重要。服装设计与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舞台表演服务。

【关键词】

戏曲服装;设计;管理

一、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

在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舞台艺术中,专门成立了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部门,有专业性的工作人员。但是要想把这一项工作做好,确实不容易。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问。毋庸置疑,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舞台表演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仅仅具有技术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艺术性,戏曲服装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戏曲服装设计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

我们知道,戏曲服装设计是舞台技术之一,通过技术人员的设计制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舞台美术。戏曲服装设计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和其他的舞美技术门类有机融合,或渲染气氛,或烘托环境,或表现人物身份,或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共同创造舞台艺术形象。可见,戏曲服装设计要考虑到同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避免片面和狭隘。比如说舞台灯光,戏曲服装和灯光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显然不同,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戏曲服装在不同灯光的映衬下,观众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的美,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正是舞台灯光的作用,戏曲服装的效果得以一定程度的体现。又比如舞台布景,可能有人会说,布景设计如何对戏曲服装影响不大,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在表演过程中,布景不仅仅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它为表现不同戏曲服装的人物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不同的戏曲服装有不同的布景设计,共同塑造舞台人物。正是因为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戏曲服装设计必须要考虑到舞美其它技术门类,不可孤立地看待服装设计的工作。戏曲服装设计要根据剧本主题和表现剧中人物的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其他舞美技术门类的关系,要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眼光处理这个问题,这样戏曲服装设计才能达到符合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戏曲服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戏曲服装在设计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制作和设计技术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第二,戏曲服装内容影响舞台表演效果;第三,服装管理技术落后。第一个问题,制作和设计技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的服装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不符合舞台表演的需要,这样的戏曲服装就严重降低了舞台应用价值,影响了应用效果;第二个问题是戏曲服装内容缺乏创新。由于服装设计理念没有跟上,对舞台表演缺乏正确的分析,导致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戏曲服装内容与舞台表演不吻合,影响了表演效果。管理过程中对服装内容缺乏跟进,不能全面控制,从而影响了舞台应用效果。第三个问题是服装管理技术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戏曲服装相关信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服装设计,从而影响舞台表演中戏曲服装的应用。这三个方面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创新。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戏曲艺术也是一样。作为舞美重要技术门类之一戏曲服装,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与时代脱轨,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科学理性地分析,务实地加以改进。

四、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

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舞台表演离不开戏曲服装,可以这么说,没有戏曲服装,就没有舞台艺术。但不等于说,作为舞美技术门类之一的戏曲服装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第一,要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前面说了,戏曲服装不是孤立地存在,它是同舞台艺术其它相关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必须运用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个问题。作为管理者,要熟悉剧中人物所需要的全部服装,要清楚服装的不同色彩以及服装剪裁,要对戏曲服装的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提高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及管理水平。只有全面掌握并分析戏曲服装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符合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第二,对色彩及衣箱进行分类管理。在舞台演出中,不同曲目,有不同的服装色彩体系;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全面分析并科学分类,对服装衣箱进行命名管理。这一点不难理解,戏曲服装由于数量很多,如果杂乱无章就会忙中出错,影响演员及时换装上场,从而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第三,优化并丰富服装管理技术。戏曲服装管理要建立在熟悉服装制作的前提下,这样才能对应管理,分析服装信息,整理并丰富衣箱管理,提高戏曲服装管理技术。总之,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是一门学问,它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要求管理者必须懂得戏曲服装制作和设计的全部内容,包括服装色彩,服装剪裁等等。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扎扎实实地学习和了解,才能学会戏曲服装管理。另外,它的艺术性同样很强,不懂得舞台艺术,不熟悉剧目,也是做不好戏曲服装管理工作的。当然,要学会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必须在服装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者能力和水平。

五、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要求

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很大,地位不可低估。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是一门舞台技术,与其它舞美技术门类一起为舞台艺术服务。因此,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这些工作人员的努力,戏曲服装技术才转化为舞台美术,才使得观众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那么,戏曲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呢?第一,要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戏曲服装设计要懂得多方面的知识,要了解历史,要懂得戏剧和文学,要清楚色彩和剪裁等等。总之,戏曲服装的综合性很强,没有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第二,要有专业的制作和设计技术。制作和设计是有特定的工艺流程的,如果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是无法制作和设计的;第三,要具备现代化的服装管理水平。前面说过,加强传统戏曲服装现代化管理,对于舞台表演具有重要意义。在戏曲服装管理中,有两点特别提出,一是要求戏曲服装管理人员必须要严谨细致,二是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这两点做不好的话,会影响演员换装出场,使舞台表演效果大打折扣。第四,要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知道,戏曲服装不仅仅是一门舞台技术,它还是舞台美术形式之一,是为舞台艺术服务的,如果没有艺术素养,就不懂得戏曲服装的审美特性,就不知道戏曲服装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也就无法进行服装设计和管理了。第五,要有创新意识。任何事物不是停滞不前的,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如果没有创新意识,艺术之花就会凋零。服装设计和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戏曲服装的设计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舞台美术工作。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戏曲服装的作用不可低估。从事戏曲服装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舞台演出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朱英 单位:淮安市淮剧团

参考文献:

[1]杨红薇.戏剧服装的产生发展及设计与管理[J].艺海,2011(07).

第2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 任性化 刚性制度 柔性管理 沟通 尊重 创新

1.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透视目前中国服装企业管理者与服装设计师之间的几种典型状态:

1.1 从设计师的角度看待企业:

1.1.1 六天工作制在国内服装企业占了相当的比例,一些企业针对设计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设计师背负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无限制的加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许多设计师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1.1.2 一些传统家族式及作坊式经营模式的服装企业老板做事随心所欲,管理上漏洞百出,老板凭感觉凭心情对规章制度朝出夕改,或是说话不算数,对设计师的承诺不兑现,设计师经常处在无童可依、无所适从,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状态。

1.1.3 一些服装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管理者对服装设计师的个性特质以及创新工作特点缺乏了解,把设计师仅看作是创造利润的驯服工具,注重使用,轻视培训和培养,设计师看不到发展前景,只能得过且过。

1.2 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看设计师:

1.2.1 企业对设计师的人性化管理是基于对设计师的尊重,但有些设计师思想懈怠,自律性不强。工作积极性欠缺,责任感较差。譬如,办公室空调只开不关;个人电脑下班不关机;在办公室吃早餐;上班挂着QQ;频繁的发私人短信,下班时间一到即离开;即使当日的本职工作未完成也不配合加班等等。在人力资源部执行相关制度时,设计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讲不讲人性化管理,都什么年代了?

1.2.2企业加强制度管理,严格考核,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有些设计师认为不近人情,违背了人性化管理。这几乎成了一些不愿意严格遵章守纪设计师的挡箭牌,一些不自觉的设计师钻管理人性化的空子,工作主动性不够。常此以久,企业管理者对些设计师采取“解雇”或不续约的措施,

1.2.3 设计师一旦产生离职念头,他们不是主动与公司沟通申请离职,而是故意违反纪律,但又不至严重的程度,致使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处罚,或者敌意工作散漫,拖拖拉拉,影响工作。他们等待的就是公司辞退他。因为正规的公司将遵照劳动法规,在辞退设计师时按现行法规政策给予相应补偿金。

1.3 普遍现象:客观和主观的多种原因造成服装设计师流动性极大的现象,一个服装设计师在一家服装企业工作两年左右已属长期,一年换一家工作单位的服装设计师比比皆是,刚毕业的学生的工作单位甚至几个月换一家。不是老板解雇了设计师,便是设计师“炒”了老板,可谓沙做的营盘流水的兵。

2.用人性化的方式管理服装设计师的目的和意义

2.1 现代服装企业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主要维系在广大服装设计师身上。人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就必须要把握好人这一要素。现代服装企业的竞争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设计人才的竞争,各企业必须留住有价值意义的服装设计师,才能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2.2 现代服装企业的产品是由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装设计师是从事用思维进行工作的人,设计师是有思想感情的,这是人与机器的最大不同。人不但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求,个人的自尊需要受到尊重,个人的价值希望得到承认,个人的理想渴望得以实现。科学的设计管理模式,应该把“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纳入到管理之中。

企业管理者对服装设计师的尊重、关怀、理解、信任才能充分挖掘服装设计师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调动服装设计师的积极性,从而为服装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2.3 从某种角度来讲,服装设计师的对企业的患诚度由老板决定,企业是强势方,设计师是弱势方,假如不尊重服装设计师,不把他们视为有创造性的的人,而仅看作是创造利润的驯服工具,那必然导致人才散尽。

2.4现代企业塑造了“家”的理念,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设计师在企业中有家的感觉,从而愿意尽心尽力为公司工作日本经济之所以取得高速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公司对设计师巨大潜能的格外重视,注重发挥设计师的积极性,培养和确立设计师视企业为家的信念,使设计师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在日本企业中,“人性化”治理的成功范例比比皆是。在欧美的成功企业尤其是创新产业及高科技企业中,已广泛实行了“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而且,“人性化治理”已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主导治理理念。国外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服装企业借鉴,通过人性化的方式管理设计师,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设计师研发产品的动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2.5 用人性化的方式管理服装设计师是人性化企业管理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性化企业管理方式的基本概念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我们对人性学有所了解。

3.1 人性学的基本概念:

人性学主要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

3.1.1 人的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

a)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b)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c)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3.1.2 人的社会属性的三个定律:

a)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b)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

c)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3.2 人的社会属性受自然属性的支配,而心灵则是一种思想意识,是人类社会属性产生的源泉,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被管理者提出恰如其分的管理目标。

4.人性化企业管理方式的基本要素

4.1 人是管理实施的唯一对象,如何来认知这一对象至关重要。如果一个管理者只是把所管理的人作为下属。作为权力实施的目标,看作是创造利润的驯服工具,这样的非人性化管理最终必将走向失败,企业发展必将受到阻碍。

4.2 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手法与措施,这是管理实现人性化的最根本所在。如果仅认知了管理的对象――人,那么你只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者。一个真正有见识有远见的管理者,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可以让人这一管理对象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些管理措施就是成功有效的措施,企业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4.3 正确处理管理措施与管理对象间的协调统一关系。不能脱离管理对象来采取管理措施,也不能脱离企业实际来管理对象。两者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只有正确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企业管理必将走向良性发展,也必将促使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5 “刚柔相济”是企业用人性化的方式管理设计师的重要手段

5.1 从管理的涵义看。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

5.1.1 从字面上看,“管”者,制约也,是指对严格执行制度、丝毫不许偏差的监督、检查,其表现状态则里刚性;

5.1.2 “理”者,梳理也,是按照入的情感、思路及价值取向等对人和事进行号脉治理,其表现状态里柔性。

5.1.3 科学的管理是“管”和“理”的结合,就是刚柔相济的结合;

5.2 制度与人性化似乎是一对永远的矛盾,非此即彼,无法融合。然而对企业管理者来讲,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人情人性感化人,才可以达到“刚性制度,柔性管理”的高层管理境界。

5.3 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管理,是因为大部分国内服装企业对设计师管得多、理得少,没有达到“管理”的真正境界。但不能矫枉过正,过于人性化也会让设计师从心理上产生惰性,人性化设计管理并非不要制度。也不是不执行制度,而是在制度执行中注入更多合理、人性的因素。

5.4 采取人性化管理可以让设计师感到企业文化的温暖,只有将人性化与制度管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设计师积极性。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6.用人性化的方式管理设计师不是让设计师任性化

不少企业在大力推行人性化设计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企业在实施人性化管理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不科学不完善制度使设计管理陷入了误区,而设计师对人性化管理的误解也使设计管理难以有效实行。

6.1 倡导人性化设计管理,绝不是设计管理自由化、软性化,更不能任性化。如果片面强调人性化,而放松了对设计师的制约,则会使人性化管理变为任性化管理,致使企业成为一盘散沙。

6.2 人性化设计管理是指在管理中更多地注入人性的东西,体现柔性的一面,但绝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管理的严格要求,绝不意味着可以对设计部门管理考核制度的软化和任意打折扣,如果管理者对设计师违章现象不加制止和按章处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恰恰背离了人性化管理的本意,使得人性化管理变成了自由化、软性化、甚至变成了任性化管理。

6.3 强化有原则的、完善的、科学的刚性管理,使设计师做事有据可依,是对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是对设计师的最大关爱。

7.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管理服装设计师的主要方法

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设计师的个性和工作特点才能对设计师的行为和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设计师潜能的管理目标。

7.1 对设计师进行人性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套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及研发体系管理制度;

7.2 严把招人关,招聘设计师时选择心态好、责任心强、工作负责的求职者;

7.3 要让设计师正确理解人性化管理的本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人性”融入管理,使每一名设计师能够在富有“人情味”的管理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每一项管理目标能够顺利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企业研发体系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

7.4 创造一个有利于设计师从事创新和研发工作的工作环境,建立富有创意的温馨的设计工作室,允许设计师在不影响工作和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听音乐;

7.5 把好培训关,加强对新设计师的入职培训和对在职设计师的在职培训,让设计师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从思想上同化设计师,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塑造设计师良好的习惯;

7.6 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制定出明确的奖惩制度,在制度上坚持“奖多罚少、特殊重大违纪重罚”的原则,给设计师充分的及时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7.7 营造设计师认同的企业文化,利用文化规范行为。在日常管理中,一句勉励的话语、一个友情的提醒、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都是人性化管理方法的体现:

7.8 企业管理者及设计部门管理者建立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增加个人魅力。以个人行为作为设计师榜样,逐渐感化设计师。

7.9 提供设计师业务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7.9.1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每年制定设计师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灵活形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工作时间或下班后和部分休息日对设计师进行义务培训;

7.9.2 设计师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在业余时间学习与工作相关的课程学费,经事先申请和被批准,企业根据设计师对企业的贡献和在本企业工作年限在设计师取得合格证书之后予以全部或部分学费包销;

7.10 任人唯贤,给设计师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鼓励设计师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注重企业与设计师的双赢战略。

8.企业根据服装设计师的特质类型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每一个服装设计师都是“特别”的,针对不同性格特质的设计师,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下是六种典型的设计师类型:

8.1 现实型设计师:

8.1.1 特质描述:

a)追求实惠的工作;看重眼前利益,有时容易急功近利;

b)既不好高骛远也没有远大的理想;

c)既得利益者。缺乏探索精神。

8.1.2 核心价值:追求可行的有现实意义的目标,自我价值以量化体现。

8.1.3 管理对策:

a)让他们做工作成绩与效益挂钩的工作,并及时奖励,及时兑现;

b)给他们短期目标,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目标;

c)把努力的成果进行量化体现,以小成功作为激励其前行的动力。

8.2 研究型设计师:

8.2.1 特质描述:

a)善思考、爱挑战和创新;

b)有探索精神,不急功近利;

c)喜欢追根究底;有时会钻牛角尖;

d)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有时比较固执。

8.2.2 核心价值:仰望前景,追求成就感,研究成果被业界所认可。

8.2.3 管理对策:

a)提供培训的机会;

b)授以新挑战;

c)告知难度大,唯他可以胜任;

d)通过有挑战性的工作,帮助其提高视野:

e)认可其精神,鼓励创新,

f)允许犯小错误。

8.3 社会型设计师:

8.3.1 特质描述:

a)爱交际,懂得人情世故:

b)不愿得罪人,原则性不强; c)喜欢结交小团体,做事喜欢随大流;

d)善用“人缘”给顺利做事铺设方便之道。

8.3.2 核心价值:和谐的工作氛围,得到众人的尊重及认可。

8.3.3 管理对策:

a)告知重要的是成败;

b)让他们学会在掌握好做事的分寸的同时,坚持必要的原则;

c)增强大团队精神:

d)让他们从事与客户服务相关的设计工作。发挥他们追求和谐和善于处事的积极地一面。

8.4 主人型设计师:

8.4.1特质描述:

a)自信独立,有人生目标;

b)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追求意见被重视,有时会强加于人;

c)爱出人头地,但有时不注意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8.4.2 核心价值:影响别人,获得活语权,进而获得指挥权。

8.4.3 管理对策:

a)授权,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分权给他们,让他们参与目标制订。用他们认可的企业目标管理自己:

b)多向他们征求意见,让他们的知识为团队所用

c)让他们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大团队和谐的意识:

d)加强管理技巧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帮助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

8.5 艺术型设计师:

8.5.1特质描述:

a)创造性强,想象力强:

b)理想主义者,情绪化;不切实际,思维如野马奔腾;

c)没有切实可行的前行方向,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会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心理打击:

d)敏感脆弱,孤独;渴望被理解和欣赏。

8.5.2 核心价值:充分的表达自我意识是他们的主要欲望。

8.5.3 管理对策:

a)欣赏其才能;

b)尊重其个性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c)用设计师喜欢的方式与其进行沟通;

d)创造令人愉快的工作环境;

e)安排设计师做创意设计工作,发挥真正的优势

f)用特殊的方法激励设计师,用企业的名义支持

设计师参加创意设计活动。

8.6 传统型设计师:

8.6.1 特质描述:

a)性格保守、顺从;

b)回避责任和压力,需要被领导与指挥;

c)不惹事生非,不喜欢太被关注和被遗忘;

d)不善挑战性的工作,创造力较弱。

8.6.2 核心价值:追求稳定的工作,有安全感。

8.6.3 管理对策:

a)制定完善的企业制度,使设计师有法可依;

b)给设计师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行动纲领,否则会无所适从;

c)把工作分为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d)兑现承诺,使设计师安心工作;

e)在设计师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8.7 综合型特质的设计师

除了以上六种典型的设计师类型外,其各种特质综合的比例不同又派生出多种多样的设计师类型:

8.7.1 两种特质类型相综合的设计师:现实型+社会型的设计师;艺术型+研究型的设计师;主人型+艺术型的设计师;传统型+现实型的设计师等。

8.7.2 三种特质类型相综合的设计师:现实型+社会型+主人型的设计师;艺术型+研究型+主人型的设计师;主人型+艺术型+现实型的设计师;传统型+研究型+现实型的设计师等。

9.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进行人性

化沟通是企业实施人性化设计管理的重要过程

9.1 人性化沟通是指按照人的自然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习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个性、文化、习性、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因素基础上,而采取相应交往策略并与之相和谐的高效率沟通。企业将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应把行之有效的淘通作为纽带,凝结成团队力量、形成协作创新的氛围。才能高效地实现团队目标。

9.2 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人性化的沟通可以促进实现沟通目标的效率

9.2.1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这种协议就是沟通的最终目的,但其受到客观信息、个人和群体主观思想的不同,在传递过程中经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译、放大或缩小,真正要实现目标的这个过程往往有很大的区别。

9.2.1 而人性化沟通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采用积极准备沟通计划、仔细聆听、换位思考等方式。在确保必要信息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彼此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特别是换位思考,也是尊重对方文化和主观意识的一种表现。能够很好的促进彼此观点的一致性和接受程度,从而能够提高沟通的实现效率。

9.3 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人进行人性化的沟通是设计团队运作的剂

9.3.1 由于人性化沟通特别关注尊重彼此的个性、习俗等文化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氛围都是要通过彼此的认同,接受和尊重的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在这些促进人际关系的活动中,人与人的沟通占有很高的比例。

9.3.2 应特别重视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目的,更要珍惜每一次的沟通机会,促进彼此的感情交流。这种感情交流实际上就是借助彼此对事物的看法来了解对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固有的模式,通过彼此的适应从而摸清对方的习惯,犹如齿轮间横加的磨合,这种积极的磨合能提高整个设计团队的运行滑度。

9.3.3 管理者与设计师在沟通上彼此注重人性化的感受,可以起到很好的团队作用,提升设计师在或工作中的愉悦程度,从而提高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设计师的工作效能。

9.4 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的人性化沟通可以提升设计部门凝聚力

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与设计师之间各种形式的沟通,增加了人性化的色彩后,犹如滴水穿石、雪中送炭,可以提高企业与设计师之间认知、理解和支持程度。这种互相支持和认可正是高楼大厦砖瓦间的粘合剂,巩固了设计团队的整体合力,提升了设计团队克服困难的勇气。

10.人性化的设计管理模式的四个发展阶段

10.1 人性化设计管理是对企业文化培育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 企业对服装设计师进行人性化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表现形态进行有序组织和改造的过程。对设计师进行人性化管理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人际权力管理阶段、人际沟通阶段、合作管理阶段、奉献管理阶段。这四个发展阶段实际是企业文化与设计师个人意识或文化意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10.2.1 人际权力管理阶段

企业初建阶段,由于设计师来自四面八方,设计师的文化意识不一样,设计师之间及设计师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可能出现混乱和冲突,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告知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设计师在理解的基础上服从企业管理。

10.2.2 人际沟通阶段已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培育和调整阶段,是为企业发展和成长塑造企业文化的开始。在此阶段应着重特别注重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并开始逐步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10.2.3 合作管理阶段是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阶段,企业领导如不注重研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就没有文化上的创新,就没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应让设计师共同参与企业文化的创立与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个阶段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10.2.4 奉献管理阶段是全文化管理阶段,企业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全体设计师也融入到了企业文化之中,这时设计师的思想行为都自觉地在认可的企业文化的支配之下,企业管理者与设计师同心同德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奋斗。

结语:

第3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强调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智能的培养,这样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智能培养,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行业结构升级及地区性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培养优秀服装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智能培养作为服装专业的重要课题,无论从教学思路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进行积极的探寻和摸索,智能培养必将为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挑战。

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很快,以成为我国主要的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现在正处于从加工型向创造型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的拥有服装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强调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对于人才的智能培养却提及甚少。其实在我国服装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中,目前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结构要和行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既要加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要强调人才的智能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和服装行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智能培养也必将成为服装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智能的内涵

关于智能的内涵有过诸多的阐述。亚里士多德就曾在《形而上学》中提到过知识、技术和智慧的分类问题。他认为知识注重的是解决思想问题,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来源;技术则侧重动手操作,是劳动者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手段;在知识与技术之间,还有一种,是通过思维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头脑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智慧,这里的智慧一词和我们提的智能的作用很接近。

事实也是如此,在服装专业中,一个服装款式的设计与结构设计需要的能力,完全来源于人脑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通过服装效果图和服装样板表现出来,人的视觉观察到的是效果图和样板的绘制技术的表现,而往往忽略了它们内容呈现的依据,现实工作中,基本上没有在学习中学过的现成款式,解决服装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要是智能,总的说来,服装设计的能力,应属于智能范畴。

智能,它是与技能相对的一个概念。简单的说智能,是将各方面的知识及所积累的各种经验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可以把这种综合能力转化为实践规划及实践行为的能力。动手做某事的技能,则是智能实践化的具体操作。

能力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训练人身体的肌肉协调来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一种是训练人的意识控制,依靠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来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的能力。前者通过反复的演练可以形成行为模式,达到自动操作的效果,甚至不需要意识控制即可完成;而后者的培养则不同,它离不开人的智慧,人的思维运作,这种能力也需要反复的演练,但即使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所操作的每一步也必须是在意识的监控之下,不可能产生自动化的效果。如:创意、设计等,它是通过特定的意识规则或操作程序的训练而形成的,它的成果是在智慧运作中实现的。

二、智能培养的必要性

现阶段加强服装设计专业高职教育的智能培养,是服装产业发展,服装行业结构的升级及其所带来的就业结构的转换的必然要求。

1、智能培养是服装行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

经济越发展,生活越富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层次就越高,服装产业发展的结构层次也就越高,而服装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岗位分工和就业结构的转换。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已经进入加工阶段的中后期并向创造阶段转移,岗位分工与就业结构的转换的必然带来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一品牌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更多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企业载体特征是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源资本依赖型企业再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往后,对技术知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产品和工艺中的智能成分就越高。之所以是智能而不是技能,是因为在工业化后期,产品要迎合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心理满足,需要更富于个性化的创新意识,要通过精彩的创意、设计和精心的策划、包装才能实现。而技能是靠规范、重复的设备或仪器操作来生产模式化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所对应的只能是工业化中前期阶段的产品,因此随着品牌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化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智能型人才。这一点在目前的国际竞争中也得到了验证,即一方面我国的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产品档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没有个性,没有思想,产品的附加值低,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低下等表现也越来越突出,其矛盾的根源也正是产品的智能成分不高所造成的。

第二现代服装文化的不断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型人才。现代服装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服装在社会上的表现都是以社会文化和个体文化为背景的,作为服务主体的人就必然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而智能运作的服装产品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发展型的需求而设计的,是更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展,人的需求就会越发展和提升,就越需要以现代服装业为主的时尚业发展,那么智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就会越有发展。因此说服装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智能型人才。

2、智能培养是实现基础课教学服务于专业课教学的必然途径。

第一、区别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是实现转化的前提。长期以来,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是为了画而画,在美术基础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脱离了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通过训练达到一定专业课所要求的效果。只有通过教师在素描等基础课上的引导,而改变学生的训练意识,才能达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

第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是智能培养的基础。事实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设计水平的强弱。文化课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并可以增强人对事物的情感体会。更可以将文化课的学习融入在专业课的教学当中。

三、智能培养的可操作性及思路分析

从知识、能力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考虑。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和依据,行为是能力实现的目的和归宿。在知识理论指导下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而正确行为实现的关键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因此能力是知识向行为转化的桥梁。高职的智能教育也是依据其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相应行为改变的目的,那么如何落实智能的培养就是问题的关键。

无庸置疑,智能通过培养可以提高。智能可以通过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而提高,关键是要为智能提高找到合于规律的培养手段与载体。服装行业当中任何一种智能工作或岗位都有其内在的要求和相应独特的规定性,依据其各自的要求和规定性会形成相应的模式化的工作规则和操作程序。这种内在的独特的规定性实质上是专业知识的规定性,这种模式化的操作规则和程序实质上是实现这个要求和规定性目的的技术载体或手段。智能的本质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按照行业规范或特定程序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即在行业的规定性中综合地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智能培养的根据。因此正是服装岗位特定的技术规范或操作程序为智能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现实载体。

第4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一、信息时代呼唤服装设计语言创新

伴随着纺织贸易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品牌竞争实力,占据纺织高新科技的制高点,主导着纺织服装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并牢牢控制着世界纺织服装市场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服装业,近年来虽发展迅猛,但在纺织配额逐步取消、出口量逐年递增的同时,产品价格却呈下滑趋势并屡屡遭受西方国家“特别保护条款”的施压和“反倾销案”等其它非关税壁垒的威胁,这种国际竞争引发的“马太效应”并没有因WTO的到来而日趋淡化,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见,单纯通过扩大规模和数量求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中国的服装业的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文化战略,坚持走“差别化”发展之路。正如“美力经济学”①新概念所言: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更美丽的产品去占领市场的时期,今后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以美学为基础的产品竞争上,美的力量将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同时,“e”时代生活方式的巨变从另一个方向也带来了服装产品差别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便利的同时,正经历着强大竞争压力带来的精神压抑和异化,他们迫切需要心理放松和个性释放,渴望得到休闲慰藉和人文关怀。职场中人,厌倦日复一日的机器克隆和工业“一元化”商品,逆反近乎千人一面的经典服饰,质疑那些既定的金科玉律般的价值观念。当这些个人情绪蓄积为巨大的社会心理集合时,便是现代服饰消费行为剧变和“新新人类”另类审美价值观念形成的渊薮。今天,我们亲历过“衣冠楚楚”让位于休闲牛仔、一个“酷”字取代“君子风度”的服饰文化变迁,耳闻了张扬个性、颠覆经典、回归自然、东方寻根等常变常新的设计宣言,面对着设计师追求原始工艺的淳朴天真、醉心于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表现、尝试“太空时代”的“未来时速”感觉和玩转了“三大构成”法则成为灵感溯源的现实。因此,当工业社会过度物质化发展到极致步入“后设计时代”,“地球村”的消费导向对人性化、个性化、差别化工艺和具有包容世界性多元文明冲突的“泛工艺化”形式的呼唤,必然会激发服装设计语言的不断创新。

“艺术染整”②新概念的提出,源于提高面料功能后整理技术的科学思想。它从服装面料视觉创新入手,运用“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理论③,以探索点、线、面“形式美”抽象形式构成为主线,致力发掘、研究和创造全新肌理的视觉效果来强化面料和服装的时尚“功能性”,形成了独具自己艺术特色的差别化工艺。它以主动迎战、积极应对的态势参与纺织服装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并成为我国染整学科面料、成衣后整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极具比较竞争优势的亮点。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在人的各种感知能力中,8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审美的力量不言而喻。以面料、服装为载体,探寻传统工艺蕴涵与西方抽象艺术意念有机结合的“艺术染整”工艺,其视觉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运用高新科技进行面料功能性开发一样,对提高我国服装面料附加值,改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同质化、低产能、量增值减之痼疾,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不同的只是,强化面料的专、高功能和多“功能性”开发,主要是对纺织染整学科研究提出的课题,而“艺术染整”作为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和面料视觉审美“功能性”深度开掘,则需要服装设计师和图形艺术家们加盟创意。

“艺术染整”设计理念与“美力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完全一致,其倡导服装工艺个性化设计、视觉差别化创意和设计师充满才情创造新的时尚流行本身,就是人类不断拓宽服装、面料审美视野,突破经院设计传统,努力践行“美力经济学”的设计创新和“再再探索”的“美的历程”。

二、“差别化”创意引领世界时尚潮

曾经有国内著名机构分析认为:意大利服装业屡创佳绩、长期制胜的理由在于意大利文化中历久常新的“文艺复兴效应”已经渗透在意大利人的美学标准及对优美事物的渴求上。意大利JACKYTEX女装2003秋冬面料就非常注意视觉肌理的丰富表现,他们在棉/锦纶、马海毛/锦纶等交织混纺的拉毛面料上,运用现代扎染工艺产生变化而又丰富的层次来传达面料独特、精致、手工的人情味,拉开了与工业染整产品审美风格的距离,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韵味,非常耐看。而意大利著名品牌PRADA2004的春夏、秋冬时尚女装,也将扎染与绣花、珠片、皱褶等工艺元素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综合创造,并推出了大量的“艺术染整”工艺女装系列,掀起了一股手工怀旧工艺风,再度领潮高级工艺女装市场而备受时尚界关注。当然,意大利纺织服装产品始终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先进的纺机、纺织和制衣产业链与创新网络,是其重要的体制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文艺复兴效应”在铸就意大利享誉世界“工艺品牌”的利剑中无疑起着“灵魂”作用,这就足以说明视觉艺术的“美力”和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欧洲时尚之巅,被称为“无风无浪”优势产业的意大利时装业的崛起,不仅始发于他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自觉传承和“泛工艺化”自由采撷设计思想的解放,还受益于他们没有重复法国高级时装产业发展路径的清晰定位。笔者以为:作为服装、面料视觉功能“艺术化”创新和工艺“差别化”实践成功典范的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发展工艺时尚服饰产业的重要参照。

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欧洲休闲文化、美国牛仔文化对传统经典服装文化的冲击,来自西方的欧陆休闲风遭遇东方民族工艺潮,引发了世纪末全球性的文化回归风潮,得风气之先的世界著名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都将探寻设计灵感的目光投向东方、非洲神秘的工艺文化和先民远古的历史积淀,人们熟悉的伊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三宅一生(LsseyMiyake)等时装设计大师的名字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熠熠生辉,这方面的探索功不可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LsseyMiyake)不惟西方马首是瞻,以浓缩东方哲思的天才创意和对服装面料“差别化”的功能再造,震惊世界,一举改写了高级时装业欧美“一元格局”的历史,成为“东风西渐”开一代时尚新风的先行者,为日本也为东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近年来,纺织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态势,使我国面料、服装流行和设计的审美国际化趋势日渐成熟,以杉杉、雅戈尔等著名民族品牌为代表的服装产品结构调整和设计风格转型,标志着我国休闲服装规模市场的形成;而国内一批新锐设计师和个性化消费新生代的迅速成长,昭示并呼唤着我国纺织、服装设计“工艺文化复兴”时代和“差别化”设计创造春天的到来!

在2004CHIC国际男装展会,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国内一批休闲男装品牌的崛起,它们在服装设计理念和工艺处理方面已经越过了“面料至上”、“裁剪结构”等技术层面,转而更加关注视觉肌理艺术创造的二次开发、民族工艺文化的深度发掘和对时尚流行文化的直接诉求。这种多元的、艺术与生活交融并渗透着设计师独特情思的个性化的“艺术染整”设计语言,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差别化”设计,冲破了长期以来“正装”的传统工艺禁锢,彻底解放了设计师的思想,并使服装产业成为“艺术染整”工艺的创意载体和现代艺术创作的“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服装休闲化、设计“差别化”和“泛工艺化流行”热风拍面的今天,我国年青的设计师们对服装设计新语境的探索和创造,似已进入了一个勇于原创、敢为人先、挥洒自由和瑰丽神奇的境界。时下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商场热销的JACKJONES、马克?华菲等新锐休闲男装设计,在运用现代扎染抽象图形写意传神和西方个性化涂鸦艺术语言抒情释怀,在借鉴平面设计构成技法、即兴喷绘和对传达出手工时代温情的民间“女红”技艺所进行的服装设计语言创新的尝试,使我国男装设计长期以来因“同质化”面料和板型出新难的“老面孔”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成为充盈着鲜明时代精神特质的市场宠儿。面对年青的设计师们在服装设计语言的全新探索中表现出的东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的勃勃生机,诚如意大利著名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在首次中国之行的由衷赞叹:“亚洲的文化和习俗总能成为我设计的灵感,对于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国家,这是一次迟到的访问。”其实,东方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彩纷呈的传统工艺一直都是西方主流时装设计师们寻找个性化创意灵感的“源头活水”。像皮尔?卡丹(PierreCardin),尹夫?圣洛朗(YvesSaintLaurent)和三宅一生(LsseyMiyake)等饮誉世界的时装设计大师在缔造自己时尚王国灿烂辉煌的奋斗中,都曾受惠于东方文化乳汁的哺育并进行过成功的风格转型,他们藉此对世界时装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大师们善于汲取东西方工艺文化精神进行服装设计“差别化”创意的成功经验,JACKJONES、马克?华菲等新锐休闲男装设计语言创新传达出的视觉冲击力和时尚感召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反思。

设计在线.中国

三、“艺术染整”开创我国服装设计新天地

类比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效应”,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和丰厚的民间工艺文化积淀,扎染、蜡染、蓝印等原生态的优秀传统工艺,都曾是驰誉中外的“国粹”精品;“三染”博大精深的“防染”技艺,清新优美的图案构成,可视觉感悟但妙不可言的东方意境,恰是服装设计“差别化”的工艺瑰宝。

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博士在《企业竞争》中指出:企业可能拥有的两种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艺术染整”以创造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工艺定位,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着力探寻产品差别化竞争路径的本质。

“艺术染整”概念是笔者以南通地区现代扎染产业发展为背景,以“华艺扎染”市场国际化的成功实践为蓝本,在2003年江苏国际服装节“百年论坛”上首次提出、并在《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一文中进行了正式定义。它是扎染、拓印、转移压皱、即兴手工喷绘、涂鸦式绘制和拔色等新兴手工工艺集群的总称:即在各种纺织面料和成衣上运用现代印染科技和扎、缝、包、染、喷、绘、拓、刷、雕、压等各种特殊工艺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区别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和多色交融新图形的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染整技术。由于“艺术染整”的一系列技法主要是在扎染工艺基础上拓展的,习惯上人们就称之为“现代扎染”。“艺术染整”主要包括“成衣染色图形一体化艺术染整工艺”和“成衣三维记忆与喷绘、拓印、聚集综合工艺”④两大部分。首先,它在继承传统工艺文化精神和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具有现代技术集成和工艺美术创新的柔性化特征。由于现代扎染工艺具有无需制版,配色不受套版限制的突出优点,所以能根据市场流行导向进行及时创意和设计。这种在成衣上自由设计平面染色图形的独特功能,使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个性化”实样方案提交买家优选和确认,下单后即可迅速投产并能衍生出多组配色方案和各种图案花型,形成多品种、小批量的序列优势和个性化的视觉审美优势,因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对现代时装产业“速度经济”的客观要求。其次,即兴创意三维肌理美感的原创性技术,为传统的“平面”服装植入了浮雕艺术的因子,具有鲜明的工艺差别化特征。它能激活设计师创意灵感的火花,丰富服装视觉肌理效果和表现技法,使过度“商业化”的服装设计工作变得更加柔性、富于个性和充满原创艺术创造的趣味性。近年来,我国从事现代扎染研究开发的设计师通过反复实验,获得了科学翔实的材料记忆数据,并优选出不同组份的国产新型面料,创建的具有开放性的国产优化成型记忆面料数据库,完全能适应“艺术染整”工艺技法不断创新对材料载体提出的技术要求。其创作原理是将面料和成衣按服装设计要求设定工艺,辅以缕空、机绣、贴布等工艺元素后进行绞缬、聚合和皱褶。通过选择性采用自主开发的热敏辅料记忆成型、拧绞喷涂、皱纸转印和整合成型等原创工艺技术的柔性化组合,经高温高压汽蒸或高温压延处理,达到改变服装面料纤维组织结构的目的,获得各种视觉“新外观”并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衣整体“软雕塑”艺术或局部浮雕艺术的视觉效果。特别是运用现代扎染中浸、注、拔、喷、绘等“艺术染整”技法与上述三维工艺进行的综合与创造,能产生出“万花筒”般的无数种组合方案和奇妙的视觉图形,将其应用于现代时尚服饰设计和新产品开发,具有服装视觉革命的意义。上述这种通过“艺术染整”二次开发创造的艺术休闲时装,带给我们的完全是一种与普通印染工艺和常规服装设计“传统”手法迥然不同的审美风格。

“艺术染整”工艺二次开发和深度加工的服装成衣,以丰富变化的肌理图形,抽象写意的审美意趣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品味,予消费者以一般时尚服饰鲜见的视觉“愉悦”,令WAL-MART,MARKS&SPENCER,BESTSELLER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青睐有加,也让颇具艺术眼力和追求精致品质的法国、意大利等休闲、工艺服装市场欣然接受了国产面料的“以产顶进”。“艺术染整”工艺强化对服装面料视觉审美功能深度开发的探索,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整合国内传统工艺资源,积极面向国际主流时尚市场,有效规避因同质化恶性竞争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服装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产能,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思路和崭新的方法。以欧洲绿色生态和国际标准化生产规范为标准的“艺术染整”工艺,将“三染”聚合、绞缬、冰裂纹肌理等传统技艺精髓与自主开发的注淋、泼彩、喷涂、拓转、拧褶记忆成型等核心技术结合,集东方“写意”悠远之意境和西方“印象派”形、色、光、影之神韵于一体,巧妙地将民间工艺文化、现代设计“形式美”法则、数码图形创意与纺织印染科技进行综合与创造,形成了一门全新的科学、柔性、艺术并有着手工时代工艺特征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染整学科分支,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今天,当我们迈步入世与世界纺织服装业同台竞技之际,“艺术染整”挟全球休闲化流行风潮,集东西方自然造化,汇工艺历史源流,以面料和服装图形创意、设计和生产一体化工艺的独特优势,将时尚与速度、设计与流行、需求与生产完美地整合在一条充满柔性的产业链上,为我国设计师直面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天才创意提供了一个全新、自由的设计空间。

四、“艺术染整”理应成为服装设计师的创新利器

在纺织服装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我国服装设计师应当借鉴国际成功典范的经验,敏锐地抓住“民族化”遭遇“国际化”引发“泛工艺化”流行的历史机遇,以本土文化做支点,用国际化眼光望未来,从服装设计语言创新入手,正确导入“艺术染整”设计概念,及时把握和正确运用民族“工艺品牌”之利器,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樊纲教授⑤指出:“对一些传统产业的品牌,我们强调民族性是对的,没有民族性,就没有国际性。但是只强调民族性,而没有现代化,那么也不可能有国际化。人们对品牌的认知也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把传统的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与需求融合起来,这才能够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e”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巨变所带来的服装个性化消费新需求,能否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开放自信的心态改造和扬弃民族传统工艺?在西方强势流行文化与东方历史文明遭遇、碰撞和交融并汇的“信息爆炸”时代,“综合就是创造”的科学设计观,是否应该再度引起服装学界和设计师们足够的重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技术与艺术、手工与科技、功能与形式,太多的“综合”命题亟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和解读。笔者以为:“民族的”工艺文化精神真正融入“世界的”主流时尚的设计探索,是一个以国际化宏阔视野“东寻西找”⑥、用九死无悔的执著坚韧“水陆兼程”的长期、艰苦的求索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时下那种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经典常作简单、片面和浅层理解的阿Q精神,那种将承载着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远古先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图腾设计”庸俗化甚而止步于简单的“描龙绣凤”,那种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并在玩味“盛世唐装”湮灭的辉煌中自我陶醉、自鸣得意的笨伯们,是难当时代赋予的设计大任的!一个志存高远并以振兴中华服装“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前,国内外工艺休闲服装市场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这是服装设计师进行视觉工艺“差别化”创造、形成自己独特设计风格和开发新的服装市场的无限天地。躬逢盛世,我们应乘“泛工艺化”流行之势,放眼国际时尚风云,探寻欧美服装流行机制,借鉴意大利和日本设计群体迅速崛起的成功经验,运用“艺术染整”工艺不断丰富自己的设计语汇,真正告别“面料至上”“裁缝情结”等传统设计思维模式,以具有鲜明时代个性特征的“大设计”观,去主动适应、拓展和创造、引导不断变化着的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流行,作为人类“惟美”理想缔造者的服装设计师,在娴熟运用面料质感语言的同时,怎样从面料视觉艺术创造入手进行全新的探索?在习惯于轻松驾驭服装裁缝结构技艺的同时,能否进行多维度思考并在发掘、强化和再造面料“形式美”的功能性开发方面有所建树?特别是当使用进口面料进行中高档时装设计已经成为习惯的今天(习惯往往导致经验主义和思维定势,影响着艺术创造力的发挥),我们在对待国产面料的态度上是持无所作为的抱怨或自暴自弃的态度,还是应该像著名国际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LsseyMiyake)那样,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求索创新之路,始终以朝圣般的虔诚向东方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采风并能立足更高的层面去审视、开掘和创造面料和时装“视觉构成艺术”的另类之美呢?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独立思考并在积极的思考中敏锐地发现“差别化”工艺;只要能够充满自信地去探索并在探索中大胆创意、不断丰富和创造出全新的服装设计语言;只要能够不再拘泥于“面料”、“版型”和“裁缝”等单一线性设计思维并以宏阔的视野去仰观俯察和大胆借鉴各种艺术元素;只要能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因此获得了想象力的自由,我们的设计师们就一定能够充满信心、直抒胸臆、身体力行地去借鉴和运用全新的服装设计语言进行具有真正意义的原创设计,也就一定能够找到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天地。

处于“未来时速”生态竞争下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们,当你们在漫漫的时尚之路上下求索,当你们在市场采风中迸发出顿悟式的灵感火花并激活了独具个性化的天才创意,“艺术染整”独特的视觉创新工艺和工艺柔性化技术将带给你们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自由。在振兴中华、打造品牌、挑战竞争、发挥优势、引领潮流和追求服装面料视觉艺术化、审美个性化、工艺差别化创新的市场国际化征程中,具有中国原创意义的“艺术染整”工艺,理应成为我国服装设计师手中的一柄崭新利器。

参考文献:

①、2003年09月15日《大连日报》:在第九届“国际服饰文化·大连论坛”上,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决策学专家张顺江教授首次提出“美力经济学”新概念。

②、“艺术染整探议-现代扎染综述”,顾鸣,《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华大学学报出版社,2004年第1期41-45页。

③、《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日/朝仓直已著,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1月第1期。

④、“成衣染色图形一体化艺术染整工艺”,公开号CN1563559A,“成衣三维记忆与喷绘拓印聚集综合工艺”,公开号CN1563560A,发明人:顾鸣赵爱华林荣王春霞钱卫东黄卫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公报(周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月12日第21卷,上册第02号(总第983)第369页。

第5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第6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状况;社区管理模式

重性精神疾病是指表现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近年来,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自伤自残、伤人毁物等肇事肇祸事件给社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良好的社区重性精神病的康复管理模式是保障患者病情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前提和基础。

1白云区重性精神患者现况

根据白云区2011~2013年开展重性精神病线索调查结果,共查出常住重性精神疾病患者504例,男288例,女216例,年龄11~87岁,平均年龄43.41岁。分类情况精神分裂321例,分裂情感19例,偏执性精神病14例,双相情感障碍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2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0例。婚姻状况中已婚者仅有占47.6%,未婚、丧偶或离异者占52.4%,重性精神病不仅影响家庭和婚姻生活,而且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使病情反复发作。纳入并服从社区管理的335例,在家规律服药的占24.4%,间断服药的占42.1%,还有33.5%的患者处脱管状态,接受过家庭护理教育的患者占34.7%,社区康复管理不规范,患者服药率低,这对病情的稳定十分不利。

2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意义和可行性

精神患者的社区康复管理,是医院住院治疗后的康复延续,使患者最终恢复病前的社会功能[1]。精神患者除急性期住院治疗外,多数时间仍生活在社区中,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良好的社区康复管理将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稳定,减少复发,提高患者劳动能力[2]。

3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的建议

3.1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管理平台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总体服务格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落实精神患者排查无遗漏、管理无缝隙、治疗有保障、服务有跟踪。公安部门负责3~5级患者的管控及强制收治,民政部门负责流落社会的精神患者的救助及送返原籍,财政部门负责核拨收治及管理精神患者的相关经费,加强资金监管,社保部门落实患者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卫生部门负责患者的治疗、鉴定以及社区后续随访治疗,残联提供贫困患者的基本治疗药物及部分治疗费用,教育部门负责学校的精神卫生教育,社区加强辖区患者监管,建立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管理体系,使重性精神患者有人管、不脱管、不失控、管得住、管得好,有效预防和减轻重性精神患者对社会、家庭和自身造成的危害。

3.2提高各类人群对精神患者认知水平 数据显示,精神患者到社区医院取药率低,自行规律服药率低,这与患者、家属、社区管理人群对精神病存在的偏见和错误认识相关。增加对精神患者、患者家属、社区管理人群的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改变他们对患者的态度,增加人际交往,避免不良刺激,周围人群给精神患者更多理解、关爱和照顾。

3.3建立良好的精神患者应急医疗处置通道 公安部门加强肇事肇祸精神患者监管,负责强制送治,民政部门加强流落社会的精神患者的送治,精神专科医院进行患者的诊治,住院管理;通过快速应急医疗处置通道的建立,让患者及时、有效得到救治,强化了对肇事肇祸及流落患者的管理,可避免对周围人群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4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精神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面临被人歧视、失业、生活困难等等问题,后期的治疗和康复要依靠家人、社区医生、社区人员的帮助完成,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呼吁社会更多人理解、关心、支持精神患者,形成尊重、爱护的社区氛围,消除偏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5做好患者的社区随访管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重性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和复发率高等问题,通过社会心理教育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远期疗效。患者通过社区医院的管理后,社区医生到病家进行随访和家庭护理知识教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和患者监护人能了解、认识自身疾病,能自觉配合治疗和服药,服药依从性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稳定患者病情,从而减少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第7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博客 管理 服务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49-02

2009年9月召开的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会议讲话中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推进辅导员博客建设,至今已有四年,这四年中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发生变化,但却没有实质性的转变。辅导员博客的互动性仍不容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文章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新时期普通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以期实现更加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

一 辅导员博客的定义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媒体建立管理体系,辅导员博客建设就是有力的说明,辅导员博客是高校辅导员以真实姓名、身份在网络媒体上采用博客(blog)的形式,通过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分享知识,表达观点、展示自我,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起到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作用的网络工作平台。辅导员博客的建设可以促进年级、班级管理,通过网络建立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随时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家长取得沟通、协调,与学生的各任课教师随时沟通掌握好学生在校、在家、在班级的所有情况,随时随地加以管理、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博客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为原则,挑战了传统高校学生思想交流、班级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家庭、学校之间的零技术、零成本的交流。班级博客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管理的速度与效度,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 目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有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2.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班级管理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不和谐的班级合作与竞争氛围

高校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奖助学金对高校学子具有莫大的激励作用,如果评定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缺乏公开透明和公正性,则会极大影响班集体的团结与合作,出现不和谐氛围,班级管理难度就会加大,对活跃、积极的健康班集体建设极为不利。

三 辅导员博客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促进班务公开增强班级凝聚力

利用辅导员博客建立一个班级的灵魂,用以凝聚班级的向心力,然后恩威并施,用心和大家交流。首先,作为高校老师要有护犊的思想和胆量,让学生体会班级就是家;其次,不排斥差生,将每个学生圈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最后告诫学生,我们是一个整体,不论对错,任何人都是班级的一个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充分利用辅导员博客,提前告知组织的方式、方法、目的、意义、路径与注意事项等,经常活动,比如:爬山、踏青、野餐、拔河比赛、篮球赛等。

2.转变工作观念规范班级管理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实现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理念,在服务中实施教育,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博客与学生互动交流,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启学生之所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在该过程中辅导员应给予提示和警告,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加强年级班级组织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通过辅导员博客促进大学生入党流程,奖助学金评定流程,班委选举、聘任、任命流程,班级活动管理等制度的健全,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并熟知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的量化考核标准,促进班级管理良性运行。

3.建立和谐的班级竞争氛围

通过辅导员博客创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90后”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辅导员充分利用博客紧密联系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常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特别在低年级学生中,往往因为小事情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口舌不断、拳脚相向,更有甚者似乎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敌人,面对这些情况,要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教师再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会换位思维,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辅导员利用博客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是构建和谐班级和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四 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建设中表现的问题与不足

1.辅导员博客建设形式单一

诸多辅导员博客建设仍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为主,缺乏生动性、直观性,教育效果不太理想,学生们刚开始不断浏览信息,由于缺乏新颖性,枯燥无味,加上内容繁多,不足以分清主次,不便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大量信息,时间一长则不能够起到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意义和作用,难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

2.辅导员博客内容导向模糊不清

辅导员博客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内容凌乱,包罗万象,有工作的、有生活的、有管理的,还有与班级管理无关的信息和资料,整个界面繁琐、凌乱,很多辅导员不知道分类管理思想,不能建立条理清晰的章节,引导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发展阶段的学习和工作重点与难点,辅之以人生规划和就业指导,彰显辅导员个人魅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进入你的博客像走进你的心灵,享受到爱的熏陶和切实感受到人生的方向,辅导员才不愧为大学生人生的导师。

3.辅导员博客管理参差不齐

辅导员博客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和辅导员博客建设已经纷纷亮相,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专门监管辅导员博客建设的机构,当前辅导员博客在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博客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时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一些不负责任的管理人员随意将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写在博客上,丧失了教育管理的严肃性,有些东西不仅不能起到良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教育的效果,反而成为学生们的笑料,结果事与愿违。

五 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努力的方向

1.打造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视频讲座相结合的综合博客形态

辅导员博客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必将促进当今教育教学事业的繁荣,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认真投身学生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为广大学生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和丰富辅导员博客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分类管理,建设辅导员视频博客,在不同阶段,就学生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做成课件、视频录音、视频录像,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博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辅导员的管理,可以轻松自如地领会辅导员的意图,可以明白地处理身边的事物,可以条理清晰地整理好所需资料。

2.打造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

不同省份、不同地域、不同高校的管理员都有自己的博客,但是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讲,最好打造一个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一方面方便学生登录,另一方面可以体现该地区对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管理力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但某一地区必须符合本地区特定的要求,以便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老师家长交互、老师领导交互、家长领导交互、领导学生交互等多视角、宽领域的交互界面和交互效果,为该地区各校辅导员搭建网络思想教育的平台。

3.打造监管有力管理有序职权分明的辅导员博客网

未来辅导员博客发展的方向是权责分明、管理有序、统抓统管、集中灵活、围绕区域一体化服务广大学生的健康有序的辅导员博客网,一定区域内,各高校辅导员博客平台的搭建将会更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将会给教育事业注入春天的气息,彰显辅导员个人魅力,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会增加自己忧患意识,激烈的竞争机制就会彰显,争先创优的氛围就会出现,校内之间、校际之间辅导员的沟通交流渠道更加畅通,通过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的辅导员博客平台,增加辅导员管理的透明度,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信服感,让家长真切感受到学生在学校可以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而骄傲和自豪,同时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知名度和学校的知名度,对提升城市形象,激发工作热情,创新管理渠道,增强综合实力都有非常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夏阳.班级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及其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10(20):55

[2]陶天梅、刘智斌.班级博客在中小学教育应用中的调查研究――以上海上南中学为个案[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3):79

[3]杨凤艳.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21

[4]杨贤金.辅导员博客工作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莫负春.博导人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

[6]杨贤金.辅导员博客工作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

[7]张瑜.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41

第8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服装设计;虚拟服装

传统的服装设计理念、服装设计手段、服装信息形式都因为互联网在服装行业的应用而发生了改变,同时互联网还对消费者的服装潮流风尚起到了引导作用。服装行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服装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下服装设计的特征

(一)企业设计生产方面的特征

在繁荣的互联网时代下,服装设计定位明确清晰而且理念新颖独特。对品牌服装的设计风格设计师可以准确把握,进行设计时会需要注意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时尚方向;第二个因素是设计的新颖性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第三个因素是引领消费者的穿衣潮流。服装生产的方式,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工艺流程应该实现多品质、小批量,各种高科技手段要充分利用到实际生产中指导工人制作,高科技的利用使得服装具有新颖性、时尚性而且提高性价比等优势。

(二)服装企业销售方面的特征

服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设计感。在互联网中推广宣传的手段多样化,如利用网站联盟、淘宝网直销店和社区互动的口碑。另外宣传要根据实际风格邀请与其相符的明星进行代言,这样有利于服装的知名度的提高,由于知名度会增加附加值。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服装设计的要求

(一)加强分析服装市场的消费需求

在繁荣互联网时代下,有效的服装设计对购买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能力和对服装的喜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定位服装的质地、款式、面料和价格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习惯和审美需求,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二)注重打造品牌文化

服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把网络销售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树立品牌经营的理念。现代服装品牌的文化中蕴藏着品牌价值和文化传承,因此完美的现代服装设计应将消费者的认知和品牌忠诚放在首位,然后不断完善品牌文化发展理念。

(三)加强设计风格的新颖性的要求

当今社会要求以人为本,互联网时代的服装设计也要遵守此原则,同时取长补短借鉴国外成功的品牌经营经验,把握潮流发展,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并对各阶层消费者调查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这些变化对服饰设计艺术进行灵活运用,使设计出的服装具有艺术性的同时又具有实用性。

(四)注重服装的质优价廉

服装设计在互联网时代下应该更注重服装的品质,服装的精良设计要靠优秀的服装品质来承载和展现,并且要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互联网时代下服装设计的理念

(一)虚拟服装设计

服装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在线与顾客交流,共同对服装设计,并且采用仿真或对话的方式来设计二维服装片,对选择的布料图案和设计的服装款式进行直观考察,对顾客的穿着效果进行综合考虑。服装网上销售可以利用服装虚拟设计,消费者在网站可以输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三围等数据信息,顾客的形态特征就可以被网站计算出来,通过在线软件,消费者试穿所选的服装款式,穿衣效果通过网络终端显示并且可见,这种方式使消费者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心仪的服装,从而精准销售,避免浪费。

(二)超维视觉服装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心理学尤其是观赏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样可以实现超维视觉。整体美和环境美也是服装设计注意的重要事项,设计者的视野可以通过超维视觉服装来拓展,同时可以丰富设计者的思维。这些设计思想的使用及时更新设计者的理念,同时设计者的传统的狭小的范围得到拓宽,把服装设计与意识设计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设计,协调发展设计风格和主体思想,更加注重服装的视觉效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服装设计行业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网络时代服装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产服装的企业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服装设计观念和营销模式才能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丽娜.基于互联网渠道的服装设计师品牌设计管理初探[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2]钟恒,张渭源.浅析数码网络时代对服装传统设计程序的冲击[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1(4):58-60.

第9篇:服装设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 信息; 服装设计; 产品

在品牌服装企业中信息资讯用量最大的是设计部门,从设计灵感信息来源、流行资讯到对企业产品的信息反馈,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售后无一不涉及到信息资讯。

服装消费中“ 时尚” 的拉动意义已毋庸置疑,服装设计师来引领时尚,服装设计师要真正理解消费的时尚。在现代的网络信息时代,专业领域的信息获得比较容易,但是,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无价值的信息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投入又会降低工作效率,而有价值的信息又是产品策划和设计制胜的法宝,所以设计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和拓展有效的信息来源途径, 并组织人员对所获得的信息分析整理,为设计人员提供必需的参考依据。

服装产业要顺应行业的瞬息万变,服装企业就要具备对市场的信息反馈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及时掌握和运用每一季与服装相关的流行咨询,可以有效提升一个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市场信息是通过对自有品牌或者同类型品牌市场销售情况的调研分析而获得的关于消费群体、购买力等方面的动态信息,若是不能很好的解读及利用行业的信息资源,也会导致企业利益的倒退。信息是企业财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企业获取外部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要将企业的相关资讯向外界传达。研究小组在对一些品牌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咨询调研的过程中与某些知名品牌服装企业进行了比较,每一季的新产品开发都有一个由设计师、专业买手、市场分析专家组成的团队,全面、多角度的评价和分析产品开发信息。

另外,公司还在各部门之间采取开放式工作方式,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时刻保持沟通顺畅。该品牌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使用机制,使共享的产品信息库总是保持在数据最新、最准确、访问最快捷的状态中,给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服装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如何更有目的性地获取最大限度上的有效信息,对产品开发的成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服装设计开发依赖于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整合。信息好比是服装企业的眼睛,产品设计必须事前做好信息的捕捉,并且做出快速的反应,大脑才能做出有效的思维与决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服装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善于运用信息资源,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设计灵感来源信息

灵感来源是服装产品创新的基础,国外的服装设计产品范围广,设计类别丰富。国外设计师平时有更多的机会随时接触到的艺术、音乐、影视、建筑等姊妹艺术从而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并能够将他们自如巧妙的融入到设计中来,国内的设计师在高压的设计工作之下,更多的是对国外服装产品的参照与模仿,对高品质生活情调的追求没有国外设计师那么强烈。总体来看,国外设计师一般要比国内的设计师更具发展潜力,南方的设计师比北方的更具广阔的信息空间,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获取服装的灵感来源,这可以使得她们的服装作品内容更加丰富,产品的设计角度更加的独特。市场需求表明, 消费者看重服装品牌特色, 更看重服装品牌的设计师设计感觉, 因偏好服装设计师的设计而持续购买某一品牌, 正在成为理智消费者的共同行为。

二、流行信息资源

流行信息获取的途径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会、时尚杂志、时事通讯、报纸和网站等。现代服装企业多借助专业的流行咨询公司提供的流行情报进行新产品开发。规模较大的咨询公司提供的流行趋势预测涵盖了面料、色彩、款式和细节等多方面内容。专业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服装企业在开发产品时,必须对所获的信息进行有效梳理与分析,结合品牌特点与企业文化,筛选出实际有效的流行元素并导入设计,切忌盲目追求时尚,照搬照用。

流行是服装产品更新换代的动力,新产品开发中的“新”表现为在原有设计上注入新的流行元素。在服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符合时尚流行趋势的服装要好卖的多。比如一款新上市的服装,它可以是销售过的产品演变,在面料的更换、新的色彩搭配方式或者是注入流行设计元素等,从而赋予它新的价值。由此可见,新产品开发过程也是产品增值的过程,而设计与开发正是这个增值行为的集中体现。流行预测会对某一季节服装款式风格的具体设计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有助于服装品牌总体设计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特征的形成。设计的灵感可以是多样的、服装的风格定位可以是多元的,但是这些服装产品因素必须符合流行的趋势,这是设计师必须掌握流行动向。从服装市场反映看来,产品仍然是服装企业生存的核心。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服装产品是参与竞争的根本。现阶段的中国服装企业要注意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长时间的开发周期给企业流失大部分的市场。因为,这种产品开发的长周期与流行趋势的短寿命形成一对矛盾,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服装从业者必须充分吸收不断更新的信息,选择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信息渠道以及信息组合方式,进而对潜在的变化识别和分析,做出适合目标市场需求的趋势判断。

三、市场信息资源

服装企业的市场信息时效性及分散性特征十分明显,所以企业要通过一些方法、手段从服装市场中获取自己企业所必须的市场信息。不论哪个服装品牌,都要经过市场终端环节的考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对市场即对消费者的研究对企业的盈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询问每个消费者下一季或者来年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是不现实的。因此,服装品牌的经营者必须参与到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之中,在做产品开发工作之前,需要首先研究市场,确认现有和潜在的消费群体,发现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最后预测他们的需求。一些国产品牌服装定位不清, 缺乏个性, 还试图赢得所有消费者的青睐, 实际上这是产品定位的误区。成功的品牌服装有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始终如一的将品牌服装的功能和消费者心理上的需要联系起来, 从而把定位信息明确的传递给消费者。

四、小 结

服装产品是一种非常容易被模仿的商品,产品的款式、色彩、花样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这就要求服装企业要把产品竞争的重点放在不易被其他设计者仿制的层面。打造品牌独特的感觉是核心,品牌个性特色越明显,新产品的开发周期越短,品牌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在服装这一特殊商品中表现的十分突出。专业的行业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季度服饰开发款式的风格、种类、数量、搭配比例以及销售价格等。服装设计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和传达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服装的文化品位和独特的精神,服装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内涵越深品位也越高。服装在今天已是一种文化的消费品,这个文化既是产品文化,又是企业文化、营销服务文化的一系列组合,而服装本身所能体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个性与风格则是服装企业产品最直观的部分。近几年来原创设计师的设计产品已得到确立和张扬。人们已看到一批新生代设计师,以他她们在产品设计、品牌风格设计、广告设计和卖场设计中创造的鲜明特色,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南,浅谈我国的服装品牌,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3

[2] 钟鸣,服装流行要素识别与品牌服装设计,现代妇女,2014.1

[3] 刘晓洁,品牌服装设计管理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