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新农村如何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如何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如何建设

第1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首先,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自然延伸,并衔接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也是城镇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农村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农民进入它的门槛也最低。因此,小城镇最容易实现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的渗透和传播,也会在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小城镇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具有很强的集聚扩散效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第二、第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同时,小城镇中的产业集聚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也可起到节约土地、减少污染等作用,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城镇化就是“小城镇,大作用”的典型模式。

再次,小城镇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发展小城镇,一方面有利于人口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使城镇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和“转化器”;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住宅、环保等建设,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一部分会转化为农民的工资报酬性收入,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同时,小城镇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务农农民的收入有较快增长。尤为重要的是,发展小城镇,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有利于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发展小城镇的主要举措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重点小城镇。要选择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部分小城镇作为重点加以支持,“以点带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目前,应以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的1887个全国重点镇为抓手。这是小城镇衔接大中小城市、形成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扶持上,要优先支持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资源、有特色、有主导产业支撑的重点镇建设,努力达到“抓好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第二,适度倾斜对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力度。小城镇

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支持上要通盘考虑。综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应把投资重点适度转向小城镇。建议设立“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以改善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环境。同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注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合理、稳定和有效的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第2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加大农信社信贷窗口服务指导。一是进一步用活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手段,更好地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符合新农村建设的信贷管理办法,促使辖区内的信用社创新服务手段,优化信贷结构和投向,确保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城镇化建设、重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需求;积极培育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等新产业成为区域农业支柱产业;扶持新兴的科技农业和新型经济组织,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县级联社应适当下放贷款管理权限、扩大基层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自,进一步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着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一是组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对信用环境好的农村区域和诚实守信的农户实行信贷融资及金融服务倾斜,营造良好的农村诚信氛围。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完善制度,加大对乡村两级组织拖欠贷款、乡镇机关干部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彻底清理相关部门对贷款评估、抵押登记等的收费项目,适当降低收费标准,改善信贷支农环境。

――创新农信社服务产品。农村信用社要按照新农村建设需求,提高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出适合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金融产品。一是依托现代支付系统,改进结算方式,完善服务功能,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完善的结算方式。二是针对新农村建设特点,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以及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等的保险业务。

第3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当前这个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力度,而由于我国文化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就让我们必须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因此如何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群众素质全面提升的目的就成为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群众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推动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要我们努力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同时还要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如果能够得到有序开展,都能够在新农村全面建设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积极推动力量。

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各项生产技能及生产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此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群体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境界与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当中去。

其次,前文我们已经提到,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的大发展,更多的应该表现在农村文化建设、村风民风等方面的焕然一新。虽然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始终处于较为低级的状态,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的精神文明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能够为农民群众带去更多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能够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有效抨击残余的封建思想与迷信思想,能够防止诸多消极不良风气的死灰复燃。此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通过在农村建立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来全面开展送知识下乡、送文明下乡,让广大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尽晓天下大事,能够帮助她们进一步开阔眼界,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能够为他们在工作之余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从而改变农民朋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提升农民群众的总体文化品位与生活品位。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农村范围内的总体风貌,从而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所倡导的积极、和谐、健康、文明。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研究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大力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效,但是仅仅了解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还远远不够,如何真正发挥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才是我们应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思考的重要关键。

(一)加强引导工作

宣传引导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配合新农村全面建设,我们在进行宣传引导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讲重点放在如何丰富农民朋友精神世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观等方面。具体工作上,应该加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力度,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变过去那种传授式、宣讲式的思想传播为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例如电影、电视、文艺活动、广播电视宣传等等途径,开阔农民群众的视野与眼界,让农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国家利益、切身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让农民朋友学习现代社会的道德礼仪与行为规范,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内部环境,促进建设工作积极发展。

(二)加强农业技术普及

第4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籍管理;GPS-RTK测量技术;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需要用到各种大比例尺的土地现状图,包括地形图、地籍图等等。而要实现这些现状图,就必须要对城镇以及新农村的实际地貌进行地籍测量。目前地籍测量过程多采用的是,将高精度的数字测量仪器(包括GPS-RTK和全站仪等)互相结合并进行数字化的地籍测绘,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降低了测量的成本,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地籍测量的基本内涵

1、地籍测量的概念。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地籍测量是将测量技术作为手段,依据地籍调查,从总体控制到分部工作,将各类土地的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境界、综合占地面积以及相应的地籍图准确地测量出来,以达到满足土管及其社会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2、地籍测量的原则。首先,要合理组织并统筹安排测绘队伍,充分调动包括测绘、监控、施工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完成城镇或新农村的地籍测量工作绝非任一测绘单位所能完成的工程,因此需要有关部门联合省、市、县的相关地籍测量人员成立地籍测量领导小组,统筹策划,系统安排,争取对类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境界以及位置大小等做出精确的勘测。最后,组织联合省、市、县的相关地籍测量人员进行统筹兼顾的地籍测量工作需要落实调查承担测绘任务力量的组织力量、调查地籍测量人员数量及其素质、对地籍测量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签订承保责任制协议书以及定期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监管和统一验收等五大进程。

3、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包括:地籍测量是政府行使的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测绘工作;作为地籍技术的一项基础技术,地籍测量一方面给产权保护和土地税收提供一个能够被法律和事实所接受的真实数据,另一方面依靠现代的先进测绘工具为土地管理提供了一个为大众所接受的可靠、精准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要建立在全面分析完整地籍调查资料的基础之上,采用各种测量工具,依据土管或者房产管理的相关要求,选择各种形式的图册资料等;地籍测量具有依靠测量工具现场对权属主所提出的权利申请加以检查、取证等法律特征;地籍测量表达的不仅仅只是人与地理间的相互联系,还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因此,其测量技术标准要如实地将表现出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需要伴随土地利用和权力的变化而适时地加以更新,以便测量结果能准时地反映出土地的实际变化情状;地籍测量技术是将普通以及数字测量、空间定位技术、误差理论和摄影遥感等技术综合在一起的集成应用技术;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测绘、土地管理以及不动产法律等与地籍测量多方面有关的知识。

二、地籍测量在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高新测绘技术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也越来越被测绘人员所重视。与传统的平板仪地籍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更加高深的技术含量,且操作简单方便,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1、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地籍碎步测量。地籍碎步测量包括平板仪成图法、摄影测量法、GPS测量法和极坐标测量法。

其中平板仪成图法多用在最初图解地籍测量之上,它主要是通过大平板仪或小平板仪与经纬仪相互配合作业,职能为测绘人员带来图解地籍,不能在野外实测中得出精准的坐标数据,因而逐渐被摄影测量和解析测更为先进的测量方法所代替。

摄影测量法,主要用在界址点数目较多和地面不畅通的情景之下,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依照航摄像片的方法来获取目标的界址点坐标,精度较高且经济实惠。

GPS测量法,该测量方法是依靠GPS定位并采集准确的地籍空间数据和属性信息,然后在电子手簿或掌上电脑中输入相应的特征值以及属性项,从而将数据和属性信息记录下来。

极坐标测量法,主要是用来获取地籍要素,具体测量方法是,首先将仪器架设在一个控制点,再以另一控制点对仪器定向,然后测量目标点与定向控制点之间的角度以及目标点和仪器架设点之间的垂直角、距离等,最终将目标点加以定位。

2、利用GPS-RTK进行观测,布置图根控制网。一般在区域比较广阔的地段进行地籍测量时,通常采用GPS-RTK进行观测,然后布置图根控制网,从而方便得到两点之间的相对误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街道以及建筑物集中的地区设置图根控制网时,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两条相邻单导线间出现误差,要采取全站仪这一先进技术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

3、一般地物在采集数据时,通常采用全站仪测量地形点的方法;至于房屋拐点以及阳台角等地物则要通过全站仪测量界址点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采集。在完成数据采集后,应当将数据及时录入计算机中。而要进行地籍图绘制,则首先要将数据向SCS格式转换,使之转化成可以连线的数据文件,然后需要作业人员结合记忆、依照地形的实际折现,绘制成图。

(二)GPS-RTK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是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建立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拥有高精度快速测定各地形点、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等控制点坐标的特点。GPS-RTK技术一般在地形测图中的主要用于对地形的控制测量,而在地籍测量中,主要用于对地籍的控制测量界址点的定点测量。

采用GPS-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将有关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位置测量值要求达到厘米级精度,从而准确地将土地使用界限范围和用地面积加以规范并确定。同时,还可以直接利用GPS-RTK技术中PS软件所包含的面积计算功能对测量数据加以计算和检验,使得用地勘测定界工序得到简化。

此外,还可以利用GPS-RTK技术对土地进行动态检测,从而在很大一定程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度,大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三、地籍测量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对我国土地进行地籍测量,根本目的是要保护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令土地所有者以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并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土地资料。

同时,我国土地利用价值正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正日益加快而逐渐攀升。为了勘测清楚城镇以及新农村土地的属性、地理位置、占地面积的准确数据,为了理清城镇以及新农村的土地境况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为了在全国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村的土地进行地籍测量必不可少。

结束语:地籍测量是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将各类土地的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境界、综合占地面积以及相应的地籍图准确地测量出来,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土地的利用价值也在逐渐增长,因此要勘测准确的土地信息、理顺土地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其中对土地进行地籍测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祁泰山.地籍测量中静态动态及CORS等几种控制测量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1-13.

[2] 沈忠明.城镇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对比探讨[J].科技资讯,2011(21):15-17.

[3] 马继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22-23.

第5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新农村建设;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31-1

0 引言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经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推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远程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试从远程教育的定义入手来探讨如何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

1 远程教育

1.1 简单地说,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便捷的教育方式

远程教育,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住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

1.2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2 如何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

远程教育是集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通讯技术为一体的,其特点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将变得更加全面而又细致,因此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上的作用不可小视。

那么该如何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呢?

2.1 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积极推广农村远程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对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远程教育的推广和应用,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有人管,管得好。要给予农民最直接、最快捷、最全面的帮助与指导,更好地在农村推广远程教育。要做到积极组织培训,组织人们学习收看视频、课件等等。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长期技术指导,并及时收集和反馈农民感兴趣的内容,对课件的要求和意见,帮助完善远程教育内容建设。

2.2 选取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户,激发农民学习意识

要想让百姓从心里接受远程教育,必须为他们树立成功的受益者。因此,当前在注意远程教育全面工作的同时,各村要选择1~2个条件较好的示范户,着力扶持,通过远程教育学习生产技术,实现致富。带动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提高致富能力,激发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意识、主动意识。

2.3 丰富网络课件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远程教育课件内容是能否吸引农民观众的关键,因此应选取和制作一些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对农民指导性强的课件。远程教育的方式,除了网上收看课件外,还应多样化、丰富化,如视频直播专家讲座并现场解答,增强专家与农民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如果讲座后由专家实地走入农村,进行现场指导效果会更好。

3 结语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远程教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用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也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远程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抓住高科技网络时展的大好机遇,弄清并妥善解决远程教育中积淀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龙坤.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新农村,2007(12).

[2] 杨永刚.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3] 彭继顺,王春花.关于完善新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08).

[4] 郑潇,金龙坤.关于构建新农村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7(04).

[5] 唐箭,邓柏松.依托电大优势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6] 龙东宁,梁强.论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改革[J].南方论刊,2010(12).

[7] 王宇飞.利用远程教育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J].成人教育,2006(09).

[8] 杨立峰.推进成人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云南电大学报,2007(02).

[9] 王玉芬.论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1(06).

第6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一、实施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科技带头人,农广校要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并以其为科技成果的“龙头”,引进农业科技新品种在各基地示范,并选择优良品种推广。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农广校应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聘请高校专家来基地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带动市、县农广校教师及县、乡农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参加培训活动,并对骨干农民进行生态农业、蔬菜、果树、食用菌等高新技术培训,从而促进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以其为科技成果的资源库和农业科技建设项目的“龙头”,先后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引进23个新品种在市、县建立示范基地实验、示范。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学校抽调6名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引进中科院生态氨基酸矿质肥和液态肥在多点、多种植物试验示范,又实施山枣嫁接大枣工程,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先后20多次聘请中国农大园艺专家来承德市及其区县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由此带动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承德市的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促进了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围绕项目累计培训骨干农民6000多人次。

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承德市农广校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四新两高”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特聘掌握农业高新技术及其科研成果的中国农大专家深入乡村,开展以新世纪、新阶段、新农民、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起点、高效益技术培训活动,先后培养农民5000多人;加大“农村大喇叭科技广播工程”实施力度,先后建立广播站82个,购置、录制、调拨农业科技录音磁带4280余盒分送到各县分校,各广播站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播放。

三、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

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然后输送到大城市就业,每年每人可为家乡带来3~4万余元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本着“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利”的宗旨,探索出了“以提高技能为手段,以就业安置为吸引,以转产增收为目的”的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之路,形成了集培训、输出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网络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5400多人,经过2~3年的中专脱产技能培训,输送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就业发展。

四、开展“送教下乡”工程,为农村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把中专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精神,围绕承德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需求,让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种植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掌握生产经营技术。3年来,全市累计招生3500人,有2600多名学员已经过3~5年的学习,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承德市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阳光工程”,培养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12110人,学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进村办班,培训专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效果,为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

第7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欠发达地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基础设施薄弱

1)集贸市场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设备简陋,较多的市场只是一个坝子,沿街为市、占道为市的现象比比皆是,稍好一点的有一些台式或棚子式的设施。

2)市场功能不健全

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功能不全,仅仅只是一个交易场所,没有信息服务、交通、通讯、仓储、加工等功能设施,有的甚至连客商饮食、住宿也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商品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电子结算等没备了。

2、交通运输设施严重不足

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差,手段落后。欠发达地区大部份农村远离城市和交通主干线,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出来后,不能及时运输出去,主要靠农民肩挑背驮,穿行于羊肠小道运送到较远的集市或县城市场去销售,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扩大销路,同时也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设施不足也增大了购买者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使本身就很差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通信及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不畅通

目前,欠发达地区很多农村还没有开通固定电话,更没有开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没有闭路电视。信息化建设落后,大多数集贸市场根本没有信息功能,如贵州全省一半以上乡镇还没有建立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站,信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全省专职农业信息员少,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人,信息的整理、分类、难。正是由于信息不畅,农民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不能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恰当的组织销售生产出来的产品。

4、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商品率低

目前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还占相当比重,特色农业发展起步缓慢,优质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如贵州2002年,优质米比重不到30%,优质玉米比重不到40%,优质油菜籽为45%,名优茶仅为5%。农产品种植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许多地区对农产品都还没有制定出质量标准,许多农产品生产面积小,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都低,难保品质的稳定,也延缓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影响到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造成商品率低。

5、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中介组织严重不足,交易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欠发达地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成熟。农产品交易方式较落后,目前,仍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人货同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且农产品的流通还存在多重中介,导致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承担较高的流通成本。

6、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欠发达地区也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较多的地区。据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的文盲比例为9.08%,东部省份的文盲比例在5.1%-11.6%之间,欠发达地区的云南、贵州、甘肃和青海,文盲比例在15.4%-25.5%之间,而则高达47.25%。

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培育大型特色农产品市场

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实行退路进厅,取消马路市场,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交易棚厅建设等必要设施。加强和规范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交易条件,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

着力培育大型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坚持以改扩建为主、适当新建的原则,重点对现有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规模较大的市场进行改造、扩建,完善交易与管理设施,突出市场特色。

2、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公路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大力搞好农村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民不出大山就能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各乡要配备专职的农业信息员,加强省、地(市)特别是县乡级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工作;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和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制度,及时通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提供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3、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

要打破以小的行政区块选择“特色”或“优势”的产业定位和家庭式、村庄式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传统思路,按照一个省或一个区域的地理气候带,集中规划适合整个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以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同时,允许不同区块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小产业、小品种。使农产品结构概合理,产品又有特色,品质又高,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农民收入。

4、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要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支持农户自愿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鼓励涉农单位、工商企业尤其是供销合作社以多种方式与农民联合,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在技术、资金、销售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5、扶持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模式

一是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通过扶持建立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制定相关政策等措施,按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新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经销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二是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政府要引导、支持在农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跨区域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为连锁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依托农业信息网站,逐步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查询、信用保证、网上签约、纠纷仲裁、网络结算、送货验货等制度,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组织产销直供,发展超市连锁配送。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超市+批发市场”等方式,组织产销对接,努力提高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帮助农民解决卖难。

第8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金华市婺城区吉祥网吧位于婺城区蒋堂镇,该网吧被金华市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和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台评定为“婺城区文化示范户”,也是《浙江农民信箱》在镇、村里的联络点、区文化印刷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还被区农林局推荐申报为全国信息化示范项目,其网吧负责人陈纪祥也被婺城区委组织部评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先进管理员。该网吧作为“农民信箱”联络点为农民做好服务工作的做法在2006年11月6日得到浙江省茅临生副省长肯定和批示,其事迹也多次被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乡镇网吧架起农产品和市场的桥梁

随着浙江省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的大力推进婺城区蒋堂镇于2006年建立了农民信箱联络点,陈纪祥主动接受镇政府的邀请,当上了农民信箱联络点信息员。为了使农民信箱联络点真正成为农民的好帮手,陈纪祥专门制作了农民信箱免费信息内容征求表,在蒋堂镇菜市场等人流多的地方四处张贴:通过邮递员发放征求表采集农民信箱供求信息。空闲的时候,他还骑着摩托车往乡下跑,看到蔬菜大棚、养殖场他都会进去和种植户或者养殖户聊天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推介农民信箱。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民朋友信息,他还花了几千元钱配备了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采集处理设备。

2006年10月23日,陈纪祥帮蒋堂镇黄碧垄村种植大户陈建军在农民信箱里了供应环保蔬菜西兰花的信息。10月27日金华蔬菜配送中心看到信息后主动与陈建军联系,达成日送10吨的供货合作意向,并于28日开始送货,销售额已迭20余万元。

2007年1月6日,蒋堂镇开化村村民周永桂万斤迷你地瓜堆在家里,他愿意以每公斤1.6元的最低市场价出售还找不到销路时,周永桂在蒋堂镇菜市场看到吉祥网吧张贴的农民信箱免费信息内容征求表后,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吉祥网吧,陈纪祥把他的出售信息到农民信箱、镇政府网站后,没几天,市区的多家公司前来接洽收购事宜,最后被金华兰溪门菜场的一位经营户全部收购,售价为每公斤2.2元。周永桂说:“这一万斤的迷你地瓜,能以每公斤2.2元的好价格全部出售,太感谢吉祥网吧的农民信箱联络点了。”

目前为止陈纪祥已累计发放信息采集表4000余份,收回700余份,全镇1/3的村都在他的信息采集表上登记过信息。帮助农民买卖信息400余条,其中交易成功的有10余笔,达成意向的20多笔,成交金额在200万元元以上。

陈纪祥说:“今后我打算把网吧建成一个农民信息集散地和农产品交易的中介平台,让买卖农产品的双方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顺利地找到各自需要的东西。”

二、吉祥网吧开创农村网吧经营新模式

乡镇网吧怎样在乡镇文化建设上崭露头角,发挥作用,陈纪祥为此有过许多思考。他想决定通过自身努力,来树立网吧的正面形象。他认为,乡镇网吧在农村是网络应用最前沿的展示,实践、培训、推广平台,拥有广泛电脑群和基层最好的网络,管理者和技术员均有着丰富的阿络、电脑使用和安全维护经验,网吧有固定的场地,丰富的人流量,网吧之间横向联系又是一个广阔的区域资源,运用好这些资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是一个网吧业主的追求。

陈纪祥在开网吧前曾开过图书室,桌球室,放过电影,拍过录象,经营过电脑美术制作室等,并对农村文化有浓厚兴趣他感触最深的是,农村需要文化产业,当地人对“农村文化人”也比较尊重,在刚开网吧日子里,他为懂得先进的电脑技术曾经自豪过,可是后来,网吧在社会上的名声变了,网吧业主压力大、责任重、名声坏、曾经考虑过转行。但是,陈纪祥始终坚信,网吧是社会发展必然产物,它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享受娱乐、便捷生活以及安置就业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广阔平台,是社会先进性所需要,之所以被社会“排斥”和高压管理,是因为一些网吧违规经营和没有很好地发挥网吧的社会积极作用。

陈纪祥在2006年3月就选择了“浙江农民信箱”,园为它适合网吧操作,它的建设宗旨明确使农民能够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交流、快速、便捷、免费地获得各种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其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以此为抓手,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八户,逐步构建起一个全省的农民信息网络,为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有农产品不知道卖给谁,需要农产品又不知道到那里去采购的农民们,搭建了一座信息桥梁,为缓解信息闭塞引起的农产品积压,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三、乡镇网吧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陈纪祥网吧自2006年3月份设“农民信箱”联络点以来根据走访调查农民的实际需要,积极实践,主动摸索和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的举措和做法。一是印制《农民信箱免费信息内容征求表》等资料张贴或分发;二是与报刊投递员合作,请投递员在投递报纸的时候顺便把农民信箱的《信息采集表》也一起投递出去,然后等下次再去投递的时候,把前面发出去的采集表收回来,三是印制《种养大户联系卡》,收集整理种植和养殖大户的电话信息等,有针对性地抓大户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四是举办。农民信箱使用技巧的培训,组织经验座谈会:五是建立了“农民信箱”交流QQ群,为230多位农村信息爱好者提供跨区域的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婺城区农林局干部方树平的姐夫种植了一批小规格的香樟和桂花由于最近几年市场上对小规格苗木需求量比往年减少造成这些苗木滞销。了解这一情况后,方树平马上在“农民信箱交流”群了信息在信息点的牵线下,顺利联系到了婺城区汤溪镇一企业老板,并卖出了150棵香樟。40棵桂花。

第9篇:新农村如何建设范文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同时,也在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农村信用环境,建立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评价体系,为推动诚信农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化了农村的信用环境,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笔者对如何助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农户信用体系,提高诚信意识

构建农户信用体系,必须以道德为支撑,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县、乡、村各级政府组织要积极配合,做好对农户的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关于诚信的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使广大农户树立诚信方面的道德意识,重视他人和社会对自身信誉的评价,增强对失信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采取以人民银行为征信主体、基层农村信用社服务网点为基础的信用宣传,大力宣扬诚信传统美德,还可以在农村集市人口集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信用宣传,夯实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思想基础,使诚实守信观念深入人心,基本形成“人人讲信用、争当信用户,户户讲信用,争创信用村;村村讲信用、争创信用镇”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治理和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仅仅是金融业的责任,而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离不开政府的全局规划、大力推动和有效监督。为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基层金融机构应该成立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农村信用社、村支“两委”及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动机制。实践证明,这种依靠地方乡镇和村委的“四位一体”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培育,同时为农村信用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