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烹饪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烹饪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陶晓东,2000年走出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来到了迎宾馆工作,经过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和探索实践,迅速从一名青年学徒成长为优秀厨师,并于2007年担任餐饮部总厨,在餐饮部独当一面。近年来曾多次参加等国家重要领导及外宾的接待服务工作,几次出国展示淮扬烹饪技艺,均获得一致好评。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他以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积极努力地进行工作,并从严要求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干部,成为餐饮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埋头苦学

初中刚毕业,陶晓东就来到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选择学习这个学校的特色专业――中式烹饪,这是扬州传统“三把刀”技艺之一。由于家庭条件不富裕,他深知学习机会的珍贵,一入学就埋头学习,刻苦钻研烹饪技术。他又是个非常聪明的男孩,刻苦的同时常常思考如何创新,让这些菜肴能够色、香、味、型俱全,他的创意常常获得老师与同学的赞赏,而他的这种创新理念在他以后的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天道酬勤,是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的校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取得了中式烹饪和中式面点的相关等级证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接待国宾的重要场所――扬州迎宾馆工作。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陶晓东来说,尽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能力远远不如扬州的老厨师们,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他认识到自己只有虚心、刻苦地向前辈们求教,才能有机会走出扬州,走向世界。于是“虚心学习,努力工作,踏实走好成长的每一步”成了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每时每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努力钻研,恪尽职守,时刻参照岗位工作标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严格坚守一个厨师的专业职责。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是漫长的,但在成长的每一阶段却又都是短暂的。他时刻不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从进入餐饮行业的第一天起,就从最基本的技艺开始练起,并对每个环节的业务技能都反复琢磨,时以继日不断积累,使自己对各项业务技能了然于胸,全面掌握了各大菜系烹饪技法。同时他利用在扬州商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致力于菜肴的创新,不断改进烹饪技术;对各大菜肴的烹饪、加工、制作工艺潜心研究,使菜肴的色、香、味、型、皿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并做到推陈出新,引起了同行业的瞩目,也推动了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厚的功夫

陶晓东的成长历程被宾馆的青年员工广为流传:2006年在“味达美杯”全国烹饪技能竞赛热菜项目中技冠群雄,为扬州代表队夺得一枚金牌。2008年,他作为宾馆最年轻的青年厨师领队被选派新加坡‘市长访问团’一同出访,获得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为宾馆赢得了荣誉。同年9月,年仅二十七岁的陶晓东已是扬州迎宾馆中餐厨师长,他们应台湾香格里拉台北远东国际大饭店邀请,示范淮扬名宴“红楼宴”,主厨们让台湾食客品味到了正宗淮扬菜。陶晓东也在当场展示制作“文思豆腐”必需的刀工。他先将豆腐干片成如纸般,再将纸片般的豆干切成如细线般的豆干丝,紧接着他又将嫩豆腐片薄、再切成丁,他的好刀工让在场者惊叹不已。陶晓东表示他的这门绝活得益于扬州商校老师的培养,练就切豆腐刀工最起码要五年,切豆腐除了要选刀,要诀是力度均匀且轻,速度快,还要平心静气,由此可见他在专业技能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之后,2008年年底他又凭借“灌蟹鱼方”的主打菜在“全国技能厨艺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2009年2月陶晓东率扬州“红楼宴”厨师团赴美表演。“红楼宴”表演在洛杉矶金都凯旋皇宫大酒店举行,为期5天,有40余道“红楼菜”亮相洛杉矶。本次赴美表演的“红楼宴”分为“大观一品”“潇湘干果”“贾府冷碟”“宁荣大菜”“怡红细点”和“红楼果品”等部分。陶晓东介绍说,“大观一品”由“河塘清趣”“孔雀开屏”“松鹤延年”三道观赏菜盘组成一个“品”字。用餐宾客入座后,可一边欣赏潇湘馆的河塘清趣、怡红院的孔雀开屏等,一边享用“潇湘干果”。“贾府冷碟”是冷菜,共计8道,包含了“红袍大虾”“凫卵双黄”“酒糟鸭信”“翡翠羽衣”“油炸骨头”、“银杏冬菇”“上素皮鸡”和“牡丹酥蛰”;用作配菜沾料的有“萝卜炸儿”“紫香牙姜”“美味茄鲞”和“八宝豆酱”,这些冷菜不少出自曹雪芹之笔。红楼宴的精华所在是“宁荣大菜”,包含了“金凤鲟龙翅”“白雪红梅”“葵花献肉(蟹粉狮子头)”“姥姥鸽蛋”“松鼠鳜鱼”“酒酿蒸鸭”“扇面蒿杆”“凤衣串珠”“扬州炒饭”。“姥姥鸽蛋”出自红楼梦四十回,是调节气氛的一道菜,可用在席间让宾客一试,热络气氛。“怡红细点”指的是点心。本次备有“太君酥”“天香蜜藕”“晴雯包”“翡翠烧卖”,咸甜皆备。“红楼菜”的特点与《红楼梦》一书内容密切相关,被称为“道道有出处,道道有文化”。陶晓东所率的扬州“红楼宴”厨师团赴美表演获得圆满成功,打开了国际餐饮市场。这些菜凝聚着陶晓东他们的心血,也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如果不是扬州商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了陶晓东,再加上他自身的智慧与勤奋,他也不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也不会成为餐饮业一颗璀璨的明珠。

创新之路

在陶晓东看来青年厨师不但要继续发扬厨师“高尚的厨德、专业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等优点外,还要具备“四个必须”:一是要有过硬的工作态度,二是具备学习的能力,三是必须强化菜肴创新意识,四是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自己不仅在业务上拔尖,而且事事处处以身作责,带头执行馆规馆纪,早来晚走,敬业奉献,耐心的作好青年厨师的“传”、“帮”、“带”,经常与其他厨师探讨如何提高菜肴质量,使企业的创新菜肴层出不穷,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求新、求美、求营养、求实惠的愿望。

陶晓东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餐饮部经理处理日常业务,并且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工作中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业余技术能力日益不断提高,现已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年轻干部。

第2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烹饪师工作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烹饪师工作心得1半年来我担任单位烹饪技师,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逐渐地对于这份工作有所了解,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思想方面。工作期间我充分地认识了烹饪技师这份工作的`职责所在,我的任务是为全单位同事提供每日的可口饭菜佳肴,努力让大家吃到新鲜美味的饭菜。因此,在工作当中我始终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我深知虽然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比较劳累,但是我从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我确信只要我把烹饪技师这份工作做好,我就是不错的。

第二,工作方面。工作当中我们首先要保证领导干部的饮食问题,在工作当中重点把关领导们的饮食。对于领导的用餐进行科学化配给,注意蔬菜水果肉类等各种营养搭配,并且注意烹饪过程当中的火候、调味,确保领导干部获得最好的饮食供给。在食堂烹饪工作当中我们重点很好几个环节:一,原材料采购。二,食物储藏保鲜。三,上锅烹饪。

第三,规范纪律方面。工作期间我始终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做到不缺勤、不迟到、不旷工。半年来我是满勤、并且利用工作其余时间做一些杂工,例如打扫、清理食堂废料。

总的来说,我半年的工作总结就是这些,在下半年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烹饪师工作心得2我经过在商业学校的两年学习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与家人商议决定外出到哈尔滨驻广州办事处(广州__酒店)实习,学习东北菜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我在后厨,是一个打荷的,大致是切小料、摆盘、雕刻、保证菜品的美观与卫生。

二、实习中的工作表现。

上班时积极工作,尽量让菜品美观,没有菜时到砧板练练刀工,上灶台练练翻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下午两点时会下班休息三个小时,那时我会到书店,翻阅一下书籍,增长一下见闻。与同事相处关系还算融洽,(毕竟别人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呵呵)结交了几个好兄弟,组建了一个和谐社团,不是黑社会性质的哦,每月发完工资的某天会一起吃饭,增进一下感情,放松心情,这样也更有利于工作。

我们厨师长对我要求也不是很严格,一些事情也是对我以一种朋友之间的口吻谈话,他是我在__酒店尊敬的人之一。单位的赵经理,对我也不错,整天笑呵呵的,不过他可能因为一些事请,认为我的脾气有一些暴躁,我自己也这么认为,我也尽量在改掉这个坏毛病。总的来说,我自己感觉我的表现应该是中等偏上吧!呵呵!

三、实习中的体会、>收获,实习工作的认知、感想。

(1)经过在__酒店短短一年的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烹饪技艺,性格,工作经验的等等不足之处,并且在工作中逐步改进,相当于对我进行了一次深加工,回锅重新翻炒了一遍,使我变得更加成熟。我也深刻的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也更加思念和热爱>我的家乡。我在广州也认识了各种工种的各种人,热心助人的,埋头苦干的,口硬心软的,尖酸刻薄的,爱吹牛的等等,我与他们发生过争执,也有令我真情流露的,现在回想起来,往事一幕幕好似过眼云烟,大部分只是人生的过客,只有一小部分会令我埋藏在内心深处,永不忘怀!

(2)因为__酒店经营的是东北菜,我本身也是东北人,这也就更加加深了我对东北菜的理解。东北菜是指在东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烹饪菜系,东北菜的特点是价廉量大,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以炖菜为主。我认为__酒店应该把主食再加上一些粗粮,由于加工简单,粗粮中保存了许多细粮中没有的营养。

比如,含碳水化合物比细粮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吃粗粮也成为了现在人的一种时尚。热菜应该在加上几个更加有东北特色的菜,如狗肉火锅,杀猪菜,关东煮,烤玉米。因为狗肉冬吃驱寒,夏吃避暑,滋补强身,延年益寿。杀猪菜,关东煮等,也是很久远,经过历史与大众考验的经久不衰的东北菜。

四,存在问题。

我在对待学习和工作的问题上还是不够积极,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性格有一些易燥,不能以平常心面对一些问题。我会继续在外闯荡,并且加深我各方面的素质。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做到某家三星级酒店的主灶,并且有二十万可流动资金,为我下一个五年计划做奠基。 最后感谢__市商业学校各位老师,就业办老师的帮助,感谢__酒店能给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实习机会,在此祝愿__酒店能够越办越好,学校越办越好。以上就是我此次一年社会实践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请领导审阅。

烹饪师工作心得3时间过的真快,茫茫碌碌中已近年末,转眼间我在食堂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回顾过去的每一天,我作为食堂的一名厨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之沉重。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质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今后的工作能做到更好,我对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感谢个位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包括在工作中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菜咸了,太油。颜色偏重等等。同时我也很快深刻的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纠正。

其次在工作上我严格遵守食堂卫生制度,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对就餐者的危害,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放置食品的橱柜、货架时刻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每天定时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认真擦拭餐厅地面和《钵灰》,严格保证操作间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知识。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上,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在饮食烹调上,我严格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丁、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在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结一致,做好厨房工作。

总结这一年,在工作上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展望新的一年我会以更加倍的努力和更大的热情严格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烹饪师工作心得4时间过的真快,茫茫碌碌中已近年末,转眼间我在食堂工作已经一年半了。

回顾过去的每一天,我作为食堂的一名厨师,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之沉重。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质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全体职工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扬长避短,今后的工作能做到更好,我对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感谢个位领导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包括在工作中给我指出问题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菜咸了,太油。颜色偏重等等。同时我也很快深刻的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给予及时纠正。

其次在工作上我严格遵守食堂卫生制度,认真执行卫生“五四”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对就餐者的危害,保障就餐者的身体健康。同时成品存放实行“四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药品隔离;食物与天然冰隔离。环境卫生采取“四定”办法: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划片分工,包干负责;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放置食品的橱柜、货架时刻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每天定时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认真擦拭餐厅地面和《钵灰》,严格保证操作间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卫生。

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学习文化、业务、技术知识。按时上下班。遵守劳动纪律及食堂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工作上,服从工作调配,爱护集体财物,做好集体和个人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在饮食烹调上,我严格按食品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保证安全、卫生。做到制作的主食,合乎质量要求,大小均匀,掌握火候。副食要做到拣、洗干净,切菜认真,丁、块、丝分明。配菜美观,色型好看,炒菜味美,咸淡适中。在服务上,做到优质、高效,对就餐人员态度和蔼,说话和气。不说粗话,不骂人,团结一致,做好厨房工作。

总结这一年,在工作上我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展望新的一年我会以更加倍的努力和更大的热情严格在领导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篇二:

烹饪师工作心得5在领导的教导下我在一下总结了我们厨师这一行的心得,很兴奋也很荣幸和各位领导同事分享我的心得。

经常和一些厨师朋友在一起闲聊,很多厨师报怨:哎!现在这厨师一行真难做,还有很多厨师干脆转业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厨师这么难做呢?我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和别人的讨论总结出一下五点。

第一,首先我们厨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认清餐饮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时代,即所谓“适者生存”,我们厨师也不例外,要想生存,就得发展、创新。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厨师也适应潮流,适应餐饮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厨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补充新营养,即所谓学无止境。正所谓成功着奖励,失败着买单。

第二,我提到厨师个人技艺题目。厨师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处于不败,那就要求我们有上乘的厨艺、过硬的本领。在菜肴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做好每个菜,哪怕是最简单的小菜,也要认真往炒、认真往调味。在态度上更应谦虚好学,不要碍面子,那样吃亏的就是你,再有为了进步自己,应经常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学习。

第三,说一说厨德,在我们餐饮业,尊师重教、为人师表、带徒授艺、拜师学艺都以形成良好风气且特别讲究。厨德就是厨师发展的条件。厨艺是一天天的学,一年年的进步,好厨德也就是一天天的积累,一年年的进步。只有厨艺厨德都高明的厨师,在厨师界才有影响,才有威看,才受人尊敬。和大家闲谈经常提到一些厨师不讲道德,败坏厨师名声。比如有些厨师相互撬别人工作,在酒店工作故意浪费,甚至损公肥私。但我以为这只是一些少数厨师所为,只因他们目光短浅,而断了自己的路。厨艺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厨德是每位厨师都应俱备的个人素质。

第四,学厨艺做厨师应持之以恒。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想当“状元”,可并非易事,要想在厨师行业做出成绩,成为厨师的楷模,好就要求厨师在本职工作中有恒劲。而且要努力上进,发奋图强,有认真钻研的精神,必须要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学好、学精,达到唯

我所用的目的。现在具我所知,有很多厨师转业,究其原因呢?我以为他没有恒劲,吃不了苦,受点打击挫折后,对厨师行业失往信心。或是没有钻研到厨师行业里边往,厨师这行业真可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第五,厨师应该处理好四周人际关系。有些厨师问:“人际关系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以为关系很大,首先作为厨师长(厨师)应处理好与老板或经理的关系,这不是说给老板或经理送礼套近乎,而是应和领导勤沟通,相互交流信息与想法,相互交换意见。使彼此相互更加了解。作为厨师长(厨师)更应和下属打成一片,了解下面人的想法,向下属传达领导指意, 不要以命令式口气对待下属。带______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下属中树立自己的威看,要言而有信,不要刻薄对待______与同事。经常以谈心形式和下属或______们谈厨艺,交流感情,切不可高傲自大。

总而言之,厨师要想在厨界有所为,必须有创新意识,且努力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博学多才并不断进步自己的艺术修养,讲究厨艺厨德,使自己在厨师生涯里有所作为,才有发展,从厨道路才会越走越。

烹饪师工作心得6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次参加首钢实业杯烹饪技术高峰论坛的心得体会。

首先,很高兴的通知大家,这次大赛我工作团队荣获团体比赛金牌奖。在这里,我代表工作团队的全体成员,向公司领导对我们的信任、鼓励和支持,及各位同事对我们工作的配合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工作团队一行五人代表__公司赴__参加此次烹饪大赛。10月18日抵达首钢烹饪比赛大厅后,连夜进行赛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参赛展台、宣传标识的布置,还是烹饪工具、食材的准备,我工作团队各有分工,紧张有序的完成了工作。

烹饪比赛过程中,我团队的参赛作品有:卤牛头、烤羊排及莜面等热菜、面食、果盘及冷拼,以内蒙古地区的特色食材,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队员运用娴熟的技巧和独特的方法,烹饪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美食,深受评委的好评。

各地参赛团队的比赛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石油的参赛作品:“梅兰竹菊”。这道冷拼是用精细刀工将食材加工,制作成富有中国古韵的花中四君子,刀工操作干净利落,不仅形状整齐美观,诱人食欲,更重要的是这一作品创意新颖,引人眼球。单这道冷拼,令我感受到烹饪不仅仅要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协调一致,并且要讲究菜肴的传统美感,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美食相统一的特殊享受。

另外,各地参赛选手的面点更是制作精致,不仅品类丰富、而且风味多样,比如将面点制作成绽放的花式、可爱的动物、逼真的晴雨伞等,让我见识到面点制作技艺的高超,面对形状各异、别致精美的面点品,不禁垂涎欲滴,更令我坚定了信心,努力提高我团队面点师的工作技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使面点师技艺精湛,为顾客提供更新颖精致、美味可口的面食。

通过这次参加比赛的经历,有机会与各地参赛选手交流、学习,深刻认识到 “平衡即健康”的传统养生思想,烹饪讲究的不再是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更重要的是强调各类营养成分的平衡。比如:粗粮、细粮搭配;副食品种类要多样,荤素搭配;主副食搭配;干稀饮食搭配等等。这样搭配混合食用可提高食物的风味,有助于各种营养成分的互补,还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程度。

饮食质量的提高,在于烹饪水平的提高,烹饪水平的提高,在于厨师之间相互研讨、相互勉励及共同努力。每天能够让员工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员工就会有一种家的感觉,才会更好的为公司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增加年收入,为公司增收,就要不断创新进步,研制更加物美价廉、营养均衡的佳肴招揽顾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深感肩负工作的创新性与挑战性。今后,我将会带领我的团队不断接受挑战、勇于创新,烹饪更精美的菜肴,改进工作思路,考察新的菜品,争取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再次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次参赛学习的机会,相信在各位领导的指导和各位同事的配合帮助下,我们的团队一定能够精诚团结,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

烹饪师工作心得7为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5月1日至11月30日,我们组织烹饪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了专业课程实习,现将实习工作的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专业实习内容

在本次烹饪专业实习中,我们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安排了这次实习。课程实习的具体内容:对于二年级的烹饪专业学生而言,由于此前有一年级时期的认识实习,也由于烹饪专业二年级同学利用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课,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还由于一年多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课程实习的内容更具有专业特点。这次课程实习中,我们根据海阔天空的现实需求,实习期间,同学们学习了生产工艺及相关的操作流程,实地走访了海阔天空的一些老顾客群,实习过程组织有序,实习内容讲求实效。

二、专业实习体会

虽说类似的实习每年都会组织,但每次的实习都使我们对于专业实习有更多更新的体会,也使我们对于在中职营销专业教学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1、专业实习的专业特征是确保实习效果的基本要件。

这次安排的课程实习,紧紧围绕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计划展开,实习过程中都贴近了酒店实际,实习结果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酒店,学校,专业,学生,多赢的效果,基本完成了实习计划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实习目标。

2、周密翔实的实习计划是完成实习任务的有力保证。

在这次实习之前,为制定翔实可行的实习计划,烹饪专业全体教师都全力合作,既积极努力借助各种社会联系落实可依托的企业,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企业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出了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计划,计划反映了企业目标,体现了专业要求,结合了学生特点,规范了实习过程。

3、发挥企业的作用是专业实习的必要支撑。

由于这次实习得到了海阔天空大酒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实习计划的针对性,实习过程的专业性,实习教学的现实性,实习结果的客观性都得到完整的展示。

4、专业实习同样是对学校,专业,教师的客观评价。

这次课程实习有效地与酒店相联系,既是酒店需求与学校专业教育的有效对接,也是学校,教师,学生专业教学与实践价值的直接检验,能否在得到酒店支持的同时,给予酒店以回报,不仅仅要求学生努力,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认真与专业。

三、专业实习反映出的问题

这次实习虽然成效突出,但在实习中也反映出专业教学中亟需重视,解决的问题。

1、专业建设的基础有待加强

这一问题在历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中都有所表现,比如专业教师,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实训基地不足,新的专业实训基地开发不够,这次实习中这些问题又再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需要调整

教学内容较多地关注了专业中有关是什么,为什么等方面的问题,而真正能触及到怎么办的内容较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差。

3、学生的专业素养应予提高

专业实习中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同学们以特有的刻苦认真精神及扎实专业工作技能努力完成,也需要大家相互鼓励与支持共同应对,但有不少同学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欠缺,有的表现出的是态度中固有的不屑,有的表现出的是在坚持中的韧性不足。

四、改进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就目前专业教学的现实条件来看,解决好专业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与实习合作单位的联系,条件成熟时拓展为新的实训基地。

这次实习中,同学们的良好

1、专业实习的专业特征是确保实习效果的基本要件。

这次安排的课程实习,紧紧围绕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计划展开,实习过程中都贴近了酒店实际,实习结果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酒店,学校,专业,学生,多赢的效果,基本完成了实习计划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实习目标。

2、周密翔实的实习计划是完成实习任务的有力保证。

障等机制,加强与这些企业的联系。

2、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关注企业经营的现实问题,为专业教学寻找更多的标的。

在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更多地从熟悉的企业,从身边的企业中发现问题,显然更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更利于解决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问题。

3、深化"导师制"的进程,引导同学们认识,树立烹饪职业人理念和作风。

"导师制"的推行确实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在今后教学中更应大力推进。要使同学们及早与专兼职专业教师建立联系,为同学们提供直接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激发同学们更新理念,夯实基础,锤炼作风的自觉性。

总之,这次烹饪专业实习同样成效明显,问题突出,为我们今后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我们全体营销专业教师定会从自身努力做起,继续保持和发扬认真,敬业,奉献的专业精神,借助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持续改进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烹饪师工作心得8中国的烹饪技术在世界上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富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饮食文明的国家,众多的传统佳肴,精湛的烹饪技艺,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烹饪奇迹,中外称誉。中国对饮食的重视程度有史以来都是很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饮食文化不仅仅是以作的巧,吃得好为主要内容了,而是增加了一个健康的概念。饮食与健康也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词语了。

在中国的饮食中,很多都是富有传说和故事的。这不仅为饮食文化增添了一种深厚的积淀,也同时记录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

据《易,鼎》中最早的记载,“以木翼火,亨任也。”在古汉语里,“亨”同“烹”,作烧煮讲也就是用火加热食物。”饪”是指事物加热到适当的程度(成熟),随着时代的发展,烹饪就是对事物原料的科学合理的加工,制成有一定艺术的,有营养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我国的烹饪技术在夏朝得到很快的发展,当时不仅宫廷中,官府中有专职的厨子,明鉴也有“沾酒市肺”的“庖人”专司饮食业。少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年代可查的厨师,而是夏代国王,从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夏王朝对烹饪的重视。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在商朝春秋等以后的时期,到元明清时期,饮食烹饪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到了清朝烹饪技术算是到了又一个高峰。清朝的满汉全席,享誉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是清朝的一个代名词。

中国的饮食文化文明与中外,山珍海味,特色佳肴,它也成为了中国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特色不一,有川鲁苏粤四大菜系,闽浙皖湘风味,京沪鄂风味等,以长江为界又分为北方菜和南方菜。不同的菜系又有别的分类方式,菜肴又可分为宫廷菜,素菜,少数民族菜,官府菜。每种菜肴又有细分,由此可见,中国的饮食文化深厚之底蕴。

烹饪师工作心得9回顾过去之前的的厨师工作,我有很多的感慨,我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上,我担任局机关食堂主管兼食堂烹调工作

首先保证干部职工饮水、用餐从不失职失误并在技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根据湖南和粤北地区的饮食爱好,不断提高自己的刀功和烹调技术,配制有多套特色的菜谱,让全局干部职工和来往客人都能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让干部职工吃的满意,生活安心。第二我在食堂管理上狠抓了几个环节。一是把好食堂原料进货关,我不怕远路,进市场,货比多家,选购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原料,保证物美价廉,让干部职工吃得好,花钱少。二是当好食堂食品保管员。保证食品及原料不腐烂,不变质,不浪费,节省食堂开支,近五年来,为局机关节省招待费20多万元。三是保证按时开餐,保证开水正常供应,平时我起早贪黑,甚至星期天不休息,作好下星期的后勤准备工作,自20__年以来,每年由教育局主持召开的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每月教育行政例会,每年的教职工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和上、下级来往的有关工作人员的开餐和接待工作,都由我个人操办。我也从不怕苦怕累,也不失职失误。由于食堂工作有特色,深受市、县领导及其他部门的好评,保证了局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政治思想上

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__,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向来坚持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从不讲价钱,虽然自己是工人,我从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抓好食堂管理工作。保证教育局各项工作正常动转。

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又积极参加县教育局各项中心工作,历年的高考、成招、中考、自考等考务工作,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包括今年“非典”期间值夜班我都主动参加,不辞劳苦,任劳任怨,深受同志们好评。

三、注重学习,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

关心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大事,做到头脑清醒,不落后于形势。

四、遵守劳动纪律,不缺勤,不旷工

今年来,我都是出满勤,甚至超满勤,做了些份外勤杂工作。总之,近几年来,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烹饪师工作心得10我成为了厨房一名新厨师,因为没有多少经验,很多时候都是在岗位上学习,面对工作压力,我选择虚心接受。对于自己遇到的很多问题,自己思考,自己去练习,尽快提升自己。

在实习期间,我需要协助酒店的主厨为酒店提供很多菜肴,一开始的四个月,我没有自己炒过一个菜,全都是在学习如何切菜,以前很少注意这些,认为并不麻烦,但是等我真正走入岗位后我发切菜也是需要学习,不但要能够炒菜还要能够把菜切出花样来,让客户吃着开心,看着高兴。

当然我们切菜很多都是用最廉价的萝卜食材来练习,不过有些菜不需要我们去切,有专门的机器,很快就能够把需要的菜切好,我们需要切的是一些冬瓜,水果,把他们切成块,或者雕出不同的形状让客户感到有新鲜感,这是我们初学者需要做的。

当我们能够真正的掌握好刀功之后,我们就需要开始做自己的菜,比如一些比较热门的菜肴,一开始炒菜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任务量并不重,只需要慢慢做好就行,可是当我们慢慢熟练之后,就需要负责整个酒店的餐饮工作,经常会从早上开始炒菜,到晚上__点钟都不能够及时下班,只要客户需要厨房至少要留下一个人轮值。

长时间的在厨房工作,已经习惯了忙碌,当生意好了后,就是我们忙碌的时间,如果你的手艺不行,客人不大喜欢,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收入,我们厨房靠的就是能不能炒出一手好菜。当然我们新人很多都是半斤八两,没有什么能力,都是靠着主厨指导我们,然后慢慢在厨房练习。

只有做的多认真努力了,学会在工作中分析其中很多问题我们的能力才能够提升,比如如何掌握火候,什么时候放油,又如何保证食材经过烹饪爆炒后口味鲜美,都需要靠自己分析,不能完全依赖厨房主厨,每个人都需要成长,想要在厨房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要能听得进其他人的话,需要自己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做的长。

第3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创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三个目标

创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烹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使培养出的学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也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企业再依据学生的能力,做好进一步的培养工作,满足企业的长远需求。

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掌握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前提下,通过真实岗位的实践操作,使二者达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劳动意识得到全面的加强;最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及注重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走出校园后,可以快速地融入社会,用最短的时间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模式一理念”特色教学

烹饪专业破除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与实施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企业走访、调研,召开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会议论证,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原来的2年在校学习、1年外出实习的安排,调整为“1.25(在校学习)+0.5(学训交替)+0.75(在校学习)+0.5(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开创了“三模式一理念”的特色教学。

“春秋轮换,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烹饪专业学生多、班级多、校外基地多的特点,烹饪专业实行了紧密协作型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春秋不同班级轮换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带着困扰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带着问题回学校找老师讲解。既变通地满足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又解决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无处解答的困境。

通过烹饪协会与20多家餐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依托真实职业环境,实践和优化“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同步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烹饪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确定厨房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用。

“顶岗实习,联动就业”模式

除完成校内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外,学校全面实行“三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安排学生不少于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顶岗实习与学生的就业联动,实习企业往往就是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在实习期间,企业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也对企业进行选择,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实习结束就签订就业协议,留任企业工作。近几年,实习、就业联动率达90%以上。

“企业冠名,订单培养”模式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点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双方签订的《冠名班协议书》,授课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职业学校试行企业冠名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学训交替制度,以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深化开展校企合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

提出“突出德育教育,强化技能训练”的办学理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为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烹饪专业全面实施“德育工程”,提出了“德高、艺精、守纪、创新”的系训,即在教育中抓好两个侧重点,一是表象的能力,通过市场调研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理论课“必须、够用”原则的前提下,加大了一体化教学课的比例,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达到了1:3,实训课程比例的提高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习兴趣及专业技术能力;二是隐性的素质,包括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情感智力部分,主要从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

校、企、家三方合力保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学院、学生、家长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各企业均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书》的要求,安排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专业技能,传授自己在行业多年以来所得到的经验,并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对这一职业、这一行业的认知及认可度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因为在实践中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对下一步的回校学习有着强烈的渴望。

学院各级领导同样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政策上为其大开绿灯,同时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企业沟通,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工学结合单位,对工学结合期间表现优异以及通过工学结合后进步明显的学生,以奖学金的形式进行奖励。

学生与家长对工学结合也非常支持,在签订工学结合相关协议的时候需要家长来校当面协商签订。烹饪专业所有学生家长到场,全员到校签订协议,包括很多家住外地的学生家长都来到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热情很高。

学生素质提高,实现三重转变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也是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提高。由于笔者学校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非常懒散,在学校与企业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半年的岗位实习,学生们普遍对这一职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人生的发展找好了定位,工作上刻苦努力,学习上也积极主动。学生们通常是在实践操作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到了企业后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碰到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再到学校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建立,可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在与社会和企业员工接触的同时,学生素质也得到快速提升。

通过这段时间的尝试,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重转变:从与单个企业合作,到与企业群合作;由简单推荐就业,到“订单式”培养;由校企合作,到校企合一。在半年的时间里,这一教学模式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烹饪系已有青岛北大荒人餐饮集团、大连三寰酒店、世贸假日酒店和万嘉集团四个企业冠名班,合作企业基本覆盖了牡丹江所有地区。

两大举措解决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这一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半年以来,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显而易见。但是学校在摸索中前进,客观地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时间还很短,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来自企业和学校两方面。

首先,企业方面。影响企业培养人才的因素较多。如《协议》本身不具有刚性,制度上缺乏保障;部分企业担心培养后人才会流失,在教学上,尤其是特色项目上留有后手;由于学生年龄小,技术不熟练,企业培养学生的难度较大,担心投入过大影响其正常运营;该阶段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指导教师(师傅),能力水平及工作态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企业不愿意承担实习中的安全责任,管理上存在漏洞。

其次,学校方面。由于这一教学模式仍在探索阶段,各项制度及运作办法均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磨合。同时,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也给学校指导、检查、监督学生实习带来较大困难。

针对以上不足,烹饪系领导带领各科室教师认真思考、分析、总结,为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工作,也为拓宽冠名班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工学结合,学训交替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在明确责权的前提下,尽量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减少企业用工成本,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教学方式方法等内容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引入专业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以强化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及管理。

继续大力开展德育教育,尤其是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制定更加有效的奖惩机制、制约机制,以保证学生的实习纪律、时间及效果;学校要作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加强沟通,减小摩擦,化解矛盾。

冠名班

融入企业文化,引入企业元素。在班级、寝室的布置以及教学内容的设定、学生活动的安排等方面,校企双方要共同协作,将该企业特有的文化融入进来,既能营造真实的职场气氛,又能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第4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其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淘汰类中删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解禁至今,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未实施市场准入,也没有对应的产品标准。1年中,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走访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近百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发现解禁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存在随意使用外购回收废料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标准混乱、现有标准检测用废料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废弃餐盒无人回收等诸多问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针对发泡餐具生产及市场乱象,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向国家质检总局及16家省级质监局发送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料监督查处的建议》文件。目前多家地方质监部门已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取得联系,正在对发泡餐具企业进行检查和执法。目前,已有10余家不法企业因使用工业级滑石粉、石蜡,添加荧光增白剂,使用不明来源的外购废料以及产品和外包装标识混乱等原因被监督部门查处。

安捷伦科技定义原子光谱技术前沿标准

本刊讯(记者 唐蕊)2月25日,安捷伦科技在北京举办了“2014光谱新技术研讨会”。来自安捷伦科技原子光谱领域的产品经理、资深技术专家分享了行业观点及安捷伦最新技术,客户、媒体及众多专业人士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会。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安捷伦为2014年最新推出的两款原子光谱新品4200 MP-AES和7900 ICP-MS隆重揭幕,谱写原子光谱技术创新发展的未来篇章。

安捷伦原子光谱仪器研发和创新亦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针对常规检测,在提高仪器性能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简便、实用、可靠且更低运行成本的专业技术;针对科研、行业的复杂难点分析,为用户打造全面、灵活和极致的解决方案。安捷伦完整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行业用户常规分析和科研难题的得力助手。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开幕在即

本刊讯(记者 孟雯)5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SIAL China 2014)将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为顺应国内食品行业生产增长、海外食品进口提速和市场需求上行的趋势,中食展预计将有海内外2400家企业参展,并还将增订一个馆,实现15%的面积增长,达到10万平方米;而专业观众和买家将增长10%,达到45000人。

第5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式餐饮连锁;人力资源;开发

餐饮连锁经营是指直接或间接控制和拥有两家以上的餐厅,在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以相同的店名、店标出现,实行统一经营方式、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操作程序和服务标准,集中采购、分散销售、以获取经济效益的联合餐饮经营模式。连锁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一、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匮乏之间存在矛盾

近年来,餐饮业逐步改变了多年来沿用的单店经营模式,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络经营,在全国涌现出一大批餐饮连锁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业快速替代传统餐饮业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经营、人为经验型管理,向产业化、连锁化、集团化的方向迈进。据烹饪协会对2002年餐饮百强企业调查,连锁业态成为餐饮企业快速发展的首选经营模式。百强企业中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的87家企业,其营业额337.92亿元,占前百名企业营业额总和的94%。2003年我国拥有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法人企业236家,门店数5451个,从业人员30.2万人,营业收入252.9亿元。其中,正餐企业143家,占60.1%,快餐企业78家,占33.1%,这两类业态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的90%以上。表明我国餐饮业连锁经营发展势头持续强劲,连锁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在中国餐饮连锁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明显的出现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由于餐饮业入行门槛低,形成从业人员来源广泛的局面,餐饮企业普遍存在从业缺乏高素质的餐饮职业经理人才队伍、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

(二)中式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连锁经营一是种技术含较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中式餐饮连锁企业急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1.中式餐饮连锁品牌经营管理人才。中式餐饮企业在从单店经营到连锁经营的成长过程中,纷纷出现了品牌发展策略模糊,缺乏特色而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等问题。急需一批既懂得餐饮行业特点,又具备战略规划能力的经营管理者,实施战略规划,加强投资风险管理,实行标准化的营运。

2.中式餐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餐饮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保障,需要一支有着一定管理经验、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和店长后备队伍。

3.中式餐饮产品研发人才。现在大多数的中式快餐店还都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产品的开发只是将各地小吃和已有成品进行简单组合。而对比肯德基,其在全世界拥有的一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90年代就在中国建立了产品研发团队和试验厨房,每年都花费其销售额的8%—10%的费用来专门进行对产品的研究。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在产品开发上,需要一支能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研发人员,加大产品生产工业化、标准化的程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物流配送管理人才。现在许多餐饮企业内部的支撑体系还没有健全,物流配送网点不足,原材料供应没有规范,急需一批懂得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具备物流管理知识的人才来加强企业配送中心和中心厨房的建设。

5.中式餐饮烹调技术人才。餐饮制作人员的烹调技术直接决定了餐饮产品的质量,而餐饮行业普遍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烹调技术人员。

6.熟练的餐饮服务人员。餐饮企业不仅提供食物,还同时提供服务与环境质量。餐饮连锁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培养一批具有熟练的技术本领、一定的服务艺术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餐饮服务人员。

(三)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许多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未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层次上来,认为员工只是被一种简单的“给钱干活”关系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人事经理关心的只是管理、招聘、安排培训和计算工资。在这种落后的人事管理体制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下降,流失率上升,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全国连锁餐饮企业中,私营企业占到40%以上,而业界还有着中国民营餐饮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五年的存活率也只有10%的说法。餐饮连锁企业目前还主要是采取家族管理模式,当餐饮企业的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家族管理模式的弊端就会日益尖锐,人才的匮乏和对外来人才的排斥,是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是面临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式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餐饮连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观念,关心和培养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到战略的高度,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相配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要求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总政策、实施步骤及预算安排;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系,通过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绩效考核、员工激励、交叉培训、员工参与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

(二)建立餐饮连锁企业培训体系

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的人才培训不仅仅是对连锁店数量扩张的一种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进行符合餐饮连锁企业管理标准的再造与控制。

1.规范管理,制定明细的培训手册。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识别系统、餐饮产品制作与服务的标准化、营运与管理的标准化是餐饮连锁企业经营的基础。餐饮连锁企业必须制定管理规范,在保证产品和管理营运是可复制的前提下,组建无差异的培训基地,消除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服务与管理差异,复制出一批标准化的生产、服务与管理人才,使餐饮连锁企业各分店都以无差异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提供具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与服务。同时,通过对制作、服务、管理流程的细化和规范,使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并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建立分级培训体系,实施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培训。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应建立分级培训体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体系应从基层员工到店长等,都有不同内容、各有偏重的培训,并定时、定人、定岗,予以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培训。如基层侧重于操作方法,中高层侧重于沟通、管理等培训。分级培训,不仅可以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同时可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积极性,使他们对企业充满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加强与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培训与研发能力。要实现中式餐饮业连锁经营,必须提高餐饮业的科技含量。餐饮连锁企业应加大对中餐品种、质量的研究,将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食品工业化操作手段相结合,完成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化、数据化、标准化的转变,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逐步摆脱手工操作的随意性。但是,中餐品种丰富、制作复杂,既要保持中餐在配料、烹制技术和产品色、香、味、形上的基本特点,又要与现代化工艺结合,无疑增加了其工业化和标准化的难度。同时,餐饮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偏低,制约了我国烹饪科学的发展。餐饮连锁企业通过与院校、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培训学院”,可以解决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传统的烹饪技艺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

(三)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中式餐饮连锁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使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有机衔接,实施外具竞争力、内具公平性的薪资制度。同时,完善各项福利保障制度,提高员工工作安全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职业发展激励。任何员工的工作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金钱,同时还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餐饮连锁企业应站在每位员工的角度,帮助员工设立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但有助于员工认识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员工克服在职业目标实现中的困难和挫折,而且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不仅从管理层级上晋升,还可以从技术等级提升、工作轮换、工作重新设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培训和指导。

3.工作激励。餐饮连锁企业应建立员工参与管理的分权和授权机制,这样更容易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企业应充分信任和尊重员工,一方面,建立开放式的双向沟通渠道,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实质性工作中;另一方面,让员工在工作中拥有一定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员工在参与中感到企业的信任,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个现代化的餐饮企业,需要深厚的企业文化做支持,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企业成熟度与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它是企业全体职工的内在认同,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际关系,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关心、密切合作、互相尊重,形成了对企业的强大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依恋之情,形成了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可以不断培育着员工,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和发展。

第6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强国过渡的中期,对于复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模式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国家对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也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行业和企业的参与,将“工”与“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引导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内涵式发展道路,让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 职业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研究。

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并且逐步向世界制造业大国、强国迈进,这一目标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服务于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技工荒”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渐突显,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方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深入、专业设置上缺乏与市场、行业发展现状的联系,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不能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落后,但也提上了日程。早在2005 年10 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教思想,由此可见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国家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符合当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形势。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的结合,注重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形式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进行密切地结合,使职业院校真正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以及现代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进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2 职业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践工作当中,通过亲身实践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的实际内容,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还未进入社会就已经具备了企业实际岗位对人才要求的能力了,大大降低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更有助于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就业几率。

2.2 有助于促进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职业院校要想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现有的教师队伍就必须强化自身的能力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要求。在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大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方面,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在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教师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能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演示操作。因此,为了满足新的教学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岗位实践,增加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技术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满足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比如对于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务管理分院的烹饪专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要求下,部分教师选择到酒店进行专门的烹饪学习和实践,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实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更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 能够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是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将企业和职业院校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能够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培养满足需求的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共赢。工学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向企业输送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相应的岗位工作,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大大节约招聘和培训新员工的费用,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满足经济主体的发展要求。

3 职业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目前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下面进行逐一阐述。

3.1 企业和职业院校缺乏必要的合作意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高效地完成,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教学模式发展得还不够成熟,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还未建立起相互依靠、相互结合的信任感和紧迫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院校在思想观念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传统和落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不匹配;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大部分企业都将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人才培养在企业未来建设发展中关键作用,因而也就缺乏了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双方缺乏合作意识,在利益需求方面难以达成共识,这就导致了职业院校和企业难以相互信任,达到优势互补,因而也就难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还缺乏支持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因而部分企业拒绝接受学生实习,缺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孕育人才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更不愿意成为培养外流人的基地,因而制约了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3.2 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

目前制约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提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虽然部分职业院校已经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部分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虽然与企业签订了长期有效的协议,但是却很少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参与实践实习,而是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课堂的理论教学方面,没有提高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岗位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只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而对现代具体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技能、职业素养不甚了解,实践能力差,难以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既浪费了实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又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导致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在职业院校中得以推广。

3.3 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内容的教授,更要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偏重于理论化教学,按照专业、学科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化,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即使部分学校在课程设计时加入了一些课内的实训,在学生毕业前安排校外顶岗实习,但是没有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出现严重的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4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4.1 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院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达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目的,进而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要求职业院校和企业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企业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地和机会,职业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其安排到企业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提供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并在实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同时,职业院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进入企业进行调研,参与岗位锻炼,并且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加强交流,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院校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聘请企业当中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导师,并且让他们为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性技术,使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提高,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效完成。

4.2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在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根据各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科学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开设一些新兴行业相关的学科,即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储备人才。

另外,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想现状以及当地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打造职业院校特色专业,进而更加高效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通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职业院校课程的优化,能够使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3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要根据实际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安排,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使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和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另外,职业院校还要加大力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改革。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将“教、学、做”进行科学统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对于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就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参加创业项目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职业院校要想真正发挥自身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职业教育创造新的辉煌,就有必要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充分结合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进教学方式,进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培养出满足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付玲.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职业技术,2011,10.

第7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行业引入专业延伸企业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的专业书本知识不同于教学知识,不同于各专业的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书本知识是自在知识经过处理而转化的理论知识,它是编者赋予的。编者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时期和环境来归纳总结,且一本教材的更新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解授课,仍囿于书本知识,且受教师经历和经验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书本知识、教学知识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故职业学校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样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就不完全适合企业的需要。解决这一滞后性的途径就是“把行业引入专业,让专业延伸到企业”。校企之间开展深度合作,让书本知识通过教学得到更新,让教学知识通过校企合作更贴近行业的发展,更符合企业生产需要,实现职业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把行业、企业引入专业

学校是校企业合作的主体,“把行业引入专业”是由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学校只有按照行业和企业标准育人,才能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1.教学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标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按行业、企业标准审定,每届学生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由各教研室讨论拟定后,再聘请各行业的技师或专家参与讨论,共同修改后付诸实施,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进行不断完善。

2.请进来。学校可以长期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技师、名师作为客坐教师,定期或不定期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讲课或实操教学。学生与企业师傅、行业专家面对面,学生即学技术、长见识,又提高了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3.学生管理、德育工作中引入企业文化。学校与企业相隔遥远,如何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如何让学生减少对企业的神秘感和陌生感,这是学生管理中德育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学生与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平台,如学校通过一些板报对企业进行推介;请往届毕业生到学校开展讲座,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请企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等。

4.学生实训室与企业工作间对接。学生实训室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真材实料进行实训:如烹饪实训室要有酒店一样的厨房设备,数控、模具专业实训室要有工厂一样的数控车床或模具制造设备等,并提供原材料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做出产品,学生才可以学到真本领。有的专业至少要有仿真模拟系统:如电子商务专业、财会专业等。

二、让专业延伸到企业

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合作达到相似或相近,但学校不能等同于企业,学生要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的合格员工,还需要企业大“熔炉”的锻炼。

1.在校期间学生经常性地走出去。老师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到公司、企业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或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如旅游专业教师把学生带到周边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导游实训,就是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知识得到很好的延伸,书本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

2.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1)“工学交替”。如学生第二期或第三期到企业实习,然后返回学校学习一期或两期。(2)“先学后工”。学生在校把理论和实操(实验室)课学完后再到企业实习,如“2+1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在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后仍是学生身份,学校按照学校制度进行管理,校企共同制订企业实习教学计划,建立实习学生信息通报制度,学生问题处理制度,实习生表现和成绩定期考核考评制度等,并成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实习管理机构。带队老师与企业员工密切配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委派老师到企业培训学习。教师深入企业是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企业是学校新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教师在解读和传授书本知识时,根据自身在企业的感受和深入了解,更新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让书本知识得以补充完善,缩短了教学知识与行业知识、企业知识的距离。

4.学校与企业进行共同研发、推广新产品或新工艺。学校专业理论研究方面优于企业,企业在实践经验方面优于学校,学校教研和企业生产相结合是强强合作的体现,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形式。利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独特优势与企业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新生产工艺或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并对企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实现产、教、研一体化,实现企业效益更大化;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学校的依赖度,形成校企长期合作的纽带和桥梁。

三、如何真正实现“把行业引入专业,让专业延伸到企业”

政府主导校企合作,是真正实现“把行业引入专业,让专业延伸到企业”的法宝;二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前者的核心内容。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支点是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的支点又在于政府的管理和支持,学校与企业联姻,政府是“媒婆”。否则,学校要“把行业引入专业”比较困难,如企业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计划研讨或进行讲课,仅凭个人感情难得长久坚持,只有成了受企业派遣的工作任务,才可以持之以恒。“让专业延伸到企业”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学生最后一年到企业,实际上变成了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而要让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轮岗实训,全面锻炼,是很难做到的。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双方往来、沟通则难以深入开展。

1.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校企合作。如制定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制定校企合作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等。

2.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领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有政府的支持,学校能选择到当地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优秀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和人生发展是不一样的;学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型的合作关系才有更现实的条件。

第8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社会服务 辐射力 实践 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高职院校应主动提升社会辐射力,在这个进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社会辐射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社会辐射力也就是增强服务社会、推动乃至拉动经济发展的能力或效应。就金华地区而言,随着浙中城市群建设的持续深入,迫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常规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拓展学校的专业辐射力,实现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为地方经济建设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接轨,面向社会,依托行业、多渠道、多机制地开展高职教育,积极探索“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高职院校基地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社会培训体系,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高职院校社会辐射力的内涵

没有教学,大学就不能成其为大学;没有科研,大学就不是高水平的大学;而没有社会服务,大学就不是现代大学。正所谓“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才是兴校之策”。正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校长范・海斯指出,社会服务和教学、科研并列为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学校的边界就是州的边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涵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直接为社会所做的具体服务,如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等。本文所谈及的社会辐射力属狭义范围的社会服务概念。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其社会服务有着自身的特点,社会服务有着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特征,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才能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的内容可包括培训服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物质资源服务、文化传播服务等。此外,教育部出台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要求高职院校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外,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要超越区域性的空间范畴,要求增强高职院校区域外的辐射力;二是增加了新的社会服务内容,明确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提供师资培训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内容。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能,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师资、场地、教学设备等资源,成为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认证中心,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使培训人员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产学结合,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成为共享开放型的区域综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成为企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基地,面向区域内的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咨询提供服务,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产品,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实现“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

3、校、政、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发挥为地方企事业进行员工岗位培训职能,积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企业为培训主体,树立服务企业的主导思想,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实际,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企业,为企业员工进行学历提升、专项技术研修、生产现场咨询、高新技术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在教育中紧扣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讲理论,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问题中引入科研攻关课题,从解决课题中提高生产经营效益,既有效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提高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加快了高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4、服务“三农”

高职院校依托“政校合作”平台,采用“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机制,整合教育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与信息培训,帮助规划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村庄整治、道路建设、景区开发出谋献策;送医疗下乡,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送图书、送知识、送文化下乡,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送法律下乡,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送教下乡,为农村小学、幼儿园开展教学教改等等,为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5、对口支援

高职院校应积极投身到对口的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中,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中西部地区及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对口支援,并在教学管理、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要加强支教和干部挂职交流,进一步增强受援学校的造血功能。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提高受援学校基层院系的师资和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受援学校的整体水平。

二、高职院校社会辐射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辐射力还没有成熟的社会服务模式体系和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大多由行业举办的中专学校或地区性的职业学校升格而来,这就使得当前的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对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由于长期隶属行业管理,紧密联系企业,融入社会往往停留在认识上或者口头上。由于学校从行政隶属关系上已经离开了行业,客观上造成了与企业联系日渐弱化,而学院的行业属性、专业特色等,又造成学院与社会紧密联系度不够,这些都导致了社会服务意识滞后,服务成效不大。有些院校把社会服务看成是“副业”对教学“主业”的陪衬,仅仅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有人把社会服务和学校内涵建设分割开来,看成“两张皮”。没有从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2、能力不够

一是引进的科研资金尽管增长幅度很大,但总量偏少,说明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实用型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较弱;二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偏少,反映出学院教师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的人数偏少或者是投入的精

力不足;三是技术推广服务的项目申报数偏少,标志着学院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承揽的社会性大中型工程技术服务项目缺项,反映出学院服务社会整体水平偏低的现状;四是教师在行业或企业做兼职服务的申报统计数字缺失,说明学院办学水平和整体师资力量在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有待提高。

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社会辐射力的实践与思考

1、紧紧抓住“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辐射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五位一体”育人模式下,使学校逐步进入“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目前,学校已建成生产性实训车间(室)34个,引进生产线5条,组建工作室12个、专业性公司3家,并有中央职教专项基金资助基地3个,实训场所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逐步具备“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技能考证、社会培训、成果展示”五大功能。学校将校外基地分为一般型、紧密型、示范型三个层次逐级建设,重点建设具有稳定教学车间与指导师傅、批量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并承担一定课时课程的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有规范管理的校外基地728家,其中紧密型基地237家、“教学化”的示范基地70家。通过政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生产线或操作规范、产品工艺、生产流程等,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大大缩短了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差距,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品牌辐射力。

2、以基地“两化”为载体,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建立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创办专业公司,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辐射力

积极配合各专业领域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制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培训项目,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

设立面向社会提供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的公共实训基地。加强职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与后备高技能人才评价要求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专项职业能力公共认证服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共培训鉴定服务网络。

专业公司是依托学校专业优势,以学校教学资源、教师的专业技术或科技成果,引进社会力量,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独立运行的科技型公司。专业公司提供了学校开放式办学的平台,既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学校,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专业公司的实施为教师在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有力的支持,极大地增强了所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同时,增强了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投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为学校的开放式办学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3、服务“三农”,建立农技培训基地,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辐射力

学校利用良好的师资设备和科技成果等资源,通过科技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信息传递、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新品种推广、专业教师与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等方式,在养殖、种植、动植物疫病防控、信息资源利用和整合、农产品加工和经营、农业机械使用和维修等方面,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现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民技术培训是“科教兴农”的一项重大举措,只有当广大农民群众知识、文化、技术和整体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安定、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9篇:烹饪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 培训基地建设背景与基础

奇台县成职教中心(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6亩,建筑面积26785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94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在校生2869人(其中中职1222人,电大函大1647人)。学校年举办各类短期培训达2万人次以上,形成以中职教育、开放教育、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办学格局。

近三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已成为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农牧民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各类技能型人才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的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可容纳2000人教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可承载培训10000人次的综合培训楼,有可容纳600人的多功能大厅,有6000平方米的实训楼,有1000人住宿的公寓楼和600人就餐的餐厅等设施,基本满足培训的需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已被国家授予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学校设有国家农业行业122技能鉴定室,昌吉州第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自治区中职教育计算机水平测试第26考核点。现设有煤电煤化工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美术与工艺设计室、音乐与舞蹈室、多媒体视听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电焊实训室、烹饪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家政护理实训室、家居保洁实训室等。拥有校内外实训基地51个。藏书80000册,其中电子图书4万册,教学用计算机300台。通过近三年来的努力,学校现已成为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奇台分院、昌吉州东三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东三县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昌吉州计算机中级培训

点、昌吉州应用能力培训基地、奇台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来疆务工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培训基地。目前,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条件可承载东三县的各类培训。学校先后荣获奇台县卫生先进单位、治安先进单位、昌吉州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州先进学校、新疆第一产业职教园区理事单位、自治区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培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

建设思路: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的建设,是为提高我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鼓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围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进行创业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社会化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可以推进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开展公益、社会化创业和创业人才培养输送,使培训基地成为农村科技服务的核心力量。

建设目标:

1立足科技特派员培养目标,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充实、更新、提高实训基地水平。继续完善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动物疫病防治实训室建设、继续加大学校农场实习基地的投入,加大设施农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科研投入。

2、在已经建成的实训基地基础上调整、合并、充实、提高。加大实训基地高新技术含量,为科技特派员培训打好基础 3、“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培训教学的关键,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双师 教师的参与。“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采用以下途径:一是 从区内外聘请相关专家,二是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兼职实训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中职专业教师到

先进实训基地实践、考察。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三、重点建设内容:

1、建立培训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有分工、有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培训网络和体系。加大学校农场实习基地的投入。继续完善动物疫病防疫实训室的设备仪器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培训。充分利用星火学校、农民技术学校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特派员培训。

2、完善培训内容。围绕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训内容,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训,创业技巧、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融资,创办创业团队要领等培训;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能力培训,种植养殖技术、设施农业、农村经纪人、计算机、法律法规、科技特派员参观考察实训等全方位的培训,不断增强科技特派员的发展后劲,把科技特派员队伍培养成为一支精业务、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扎根基层的科技队伍。

3、加强科技创业培训。依托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农民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技示范户、农村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农村经济人、农民技术员等乡土科技带头人,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

4、培养一批科技创业人才。建设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使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县,提高基层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5、扶持一批科技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引导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村科技型企业,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6、带领广大农民致富。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培训,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直接带动农户人均收入年同比增长10%左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主要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狠抓落实:为加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行业业务指导,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经县人民政府研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劳动人事、教育、工商、财政、经贸、农业、水利、畜牧、林业、交通、旅游、科技等30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培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见奇政办发[2005]89号文件),具体负责培训基地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培训部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培训基地工作小组,具体实施各项培训工作。

2、教学管理:学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积极协作,根据农时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强操作性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做到事事有计划、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总结。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提高培训质量,首先做到自我充电,外派专兼职教师15人次,参加相应的培训学习和考察。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农牧民的需要,做到内聘、外请相结合,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4、积极争取配套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培训的资金投入,在科技项目上予以重点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集成现有资源。引导各类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加强优化配置,集成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项目、资金等各类科技资源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服务。

5、扩大宣传。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要注重培植典范,为了发挥教学资源优势,保证教学培训的需要,我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优势,

利用音像资料库,对外开展远程教育,注重收集整理工作中的经验、提炼升华,利用各种媒介,扩大宣传。

五、实施步骤:

1、县科技局积极进行全面协调,联系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培训基地搞好培训准备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集中进行培训一次,使其专业化,明确科技特派员的主要任务、目标和要求。培训造就一支能力强,技术精,留得住的村级科技特派员队伍,使全县农村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得到提高,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3、强化培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设立科技特派员培训专项计划,力争为每一位科技特派员每年提供一次培训机会.培训既要更新知识也要拓展视野,既提高业务素质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