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于四季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四季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四季的古诗

第1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 配股资格 会计准则

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自1993年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布了《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以后,上市公司纷纷通过配股进行融资。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抑制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曾先后六次对上市公司配股政策进行修改。为迎合配股政策,上市公司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以适应证监会的政策变更。那么上市公司通过什么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呢?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呢?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背景

中国证监会对我国上市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规定经历了几个阶段:

1993―1996年的配股政策

1996年1月24日,中国证监会下达了《关于一九九六年上市公司配股工作的通知》,将1993年12月17日规定的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由“上市公司连续两年盈利”才能申请配股的条件,以及1994年12月20日规定的“须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公司净资产税后利润率三年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于10%”,改为“最近三年内ROE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1999)在《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一文中对净资产收益率与配股条件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在配股政策公布后,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公布的ROE大都集中在[10%,11%]区间,经过分析推断说,这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凭借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条件,为了达到配股资格,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操纵的结果。

1997―1999年的配股政策

考虑到上述问题,为了规范证券市场的秩序,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3月了《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原来的“公司净资产税后利润率(ROE)三年平均在10%以上”,改为“三年平均ROE不低于10%,每年ROE不低于6%”。

阎达五等学者(2000)在《中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中指出,该政策出台以后,上市公司ROE在[10%,11%]的公司数目明显减少,而在[6%,7%]之间的公司数目明显增加。

2000―2001年的配股政策

为了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秩序,降低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3月15日公布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再一次降低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ROE不低于6%。

杜斌等学者(2002)在《Detect Earnings Management at Threshold Firms in China》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资格会进行盈余管理,即“10%现象”(1994―1998)、“6%现象”(1999―2001)。

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方式

盈余管理的特点

盈余管理是关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的问题 所谓“经济收益观”是指盈余管理是通过某些会计指标来反映企业经济收益的。所谓“信息观”是指盈余管理非常关心信息的传递作用。在经济收益观下,人们把真实收益作为衡量由于盈余管理导致偏差的标准;信息观下,人们偏重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并不需要作为真实价值的盈余概念。数据的真实性在经济收益观下至关重要,而在信息观下不再是重要的属性。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会计政策、程序、方法的选择,都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控股大股东、董事会选择的,他们充当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角,会计人员只是充当了配角角色。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的会计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 盈余管理的空间要素是企业的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时间要素是会计事项的发生时点。

此外,从现金流量表的角度看,利润由两部分组成:即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应计项目。其中应计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项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在可操纵性利润上做文章。

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法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2001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Enron)公司造假披露,经调查,安然公司在1997-2000年期间,通过与关联方以对冲交易和出售回购的方式,高估营业收入42亿美元,虚增利润15亿美元。在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有些还是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剥离从而改制的,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子公司及其联营公司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可以通过购销、资金往来、担保和抵押、租赁、特许权等与关联方进行关联交易。目前,关联方交易及关联方交易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然性损益,如债务重组收益、财政补贴收入、处置资产损益、合并价差等。非经常性损益不同于持续性收益,是上市公司偶发性的、非正常的经营活动,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公司主营业务出现巨额亏损,却依靠一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摆脱亏损困境,使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甚至达到了政府部门规定的配股标准,这不能不说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

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期末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偏低,很多盈利的上市公司通过冲回当期资产减值准备来实现利润,亏损的上市公司通过多计资产减值准备以便下期通过扭亏为盈再冲回来。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究竟采用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或赊销百分比法完全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事实上,企业选用不同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完全不同,企业很可能根据自身需要,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对企业的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债务重组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谓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从而实现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的目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等方式。我国2000年颁布的《非货币易会计准则》中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只对发生补价的非货币易确认收益,而且收益的大小不应该超过补价金额。准则对抑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防止资产重组中不公平交易的发生。

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出的判断。如一些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方法具有可选择性,折旧率的较少变化就能引起折旧费的较大变化,这就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治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

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目前的盈余管理行为一般都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现行会计制度在规范会计实务方面的不完善,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的。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参照国际惯例,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进一步规范会计处理,以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程序和方法。如对非货币易的处理由原来的按“公允价值”计价,改按账面价值入账,从而减少了将非货币易产生的收益限定在补价的范围之内,上市公司通过与关联方通过非货币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达到配股资格的机会大大减少。在债务重组原则中,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计入当期利润,从而回避了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获得配股资格的机会。在2001年12月21日颁布的《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而不得继续作为当期利润。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兼顾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从而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可选择空间范围大的机会,为达到配股资格而进行盈余管理。

改革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审批制度

目前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认定,一般都是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标准的。中国证监会2001年规定“净资产收益率最近三年平均6%以上。”配股资格由证监会实行审批制,只有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条件才能发行股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资格,就会利用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对公司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获得配股条件。目前上市公司衡量配股的指标比较单一,这就给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上市公司获得配股权应该建立由主营业务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指标在内的多元指标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配股的管理也应当逐渐由审批制过渡到注册制,由事前审查过渡到事后监督。

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

董事会、股东大会是上市公司的决策层,上市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都由控股大股东表决后才能通过。笔者建议建立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在董事会中增加独立董事的比重,使中小股东和债权人进入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的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董事会下面建立监事会,负责调节管理层的经营行为。从而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配股时,董事会应严格检查公司是否符合配股的条件,确保配股的数量、价格等真正公平合理。在发行股票时,为确保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和可靠性,要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市场导向作用。证券监管部门应规范审计准则的建设,建立一套有效规范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虚假会计信息。同时做好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检查,使其履行职责,提高审计质量,并加强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只有这样,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才能得到减少。

参考文献:

1.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1)

第2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 理想国 儿童故事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教育的著作。在关于国家建设的讨论中,涉及到教育的问题。其中关于儿童故事方面的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学前儿童故事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 《理想国》中儿童故事的思想

理想国中儿童故事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儿童故事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故事包括在音乐中;儿童故事有两种,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在教育中应该两种都用,先用假的。”0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而儿童故事是包括在音乐里面的。同时他还认为儿童故事从整体上看是假的,但是其中也有真实。所以要在幼儿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的时候用儿童故事教育孩子,让儿童在最容易接受的时候接受最好的故事教育。

在儿童故事的选择方面,“首先要审查故事的编者,对于写作故事的人要加以监督。接受他们编的好的故事,拒绝那些编的坏的故事。”0柏拉图认为必须痛加谴责丑恶的假故事,不要听那些把伟大的神描写的丑陋不堪的故事,不应该放任儿童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要所讲的对于未来的战士有益。

1.2 儿童故事的形式

柏拉图认为故事不外乎是关于以往、现在和将来的事情。古希腊的儿童故事大都以诗为承载主体。诗就是儿童故事,儿童故事就是诗。儿童故事的大多表现形式是以戏剧的表现形式进行,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特洛伊木马》等都是儿童故事比较经典的代表作。

1.3 儿童故事的风格

柏拉图认为儿童故事的风格包括模仿、叙述以及模仿叙述并用。模仿是指把对话之间诗人所写的部分一概除去,仅仅把对话留下,例如悲剧与戏剧。柏拉图认为道白以及道白与道白之间的叙述都是叙述,诗人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模仿他所扮演的那个人,完全同化于故事中的角色,当叙述者讲道白的时候已经同化于故事中的角色了。

“诗人在讲述的过程中处处出现,从不隐藏自己,那么模仿便被抛弃,成为纯粹的叙述。”柏拉图认为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诗人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不用原文中的语句、对白,将变成纯粹的叙述故事。

柏拉图在其文章中提出到底是只用其中一种方法呢还是两者并用呢?他认为一个温温正派的人在叙述过程中碰到另一个好人的正派的言语行动,他会喜欢扮演这个角色,模拟的惟妙惟肖,仿佛自己就是这个人。他尤其愿意模仿这个好人坚定而明于事理时候的言谈行动。如果这个人不幸患病或性情暴躁,或酩酊大醉,或遭遇灾难,他就不大愿意去模仿他,或者模仿了也很勉强。所以,为了对自己有益,要任用较为严肃较为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模仿好人的语言,按照开始立法时所定的规范来说唱故事以教育战士们。

2 当代关于儿童故事的思想

在学前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儿童故事也日益丰富。不论是从内容、体裁、展现方式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儿童故事都展现了其多样性。儿童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出来的,适合儿童读、听、讲的,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情节生动的故事。

2.1 儿童故事的内容

儿童故事内容选择方面,首先要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Markman(1985)提出,儿童应当大量阅读“组织良好、结构紧凑的文章”,这些文章包含着“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者时间关系”,对儿童的发展有利。其次要了解儿童的先前经验、语言能力以及对不同故事文学表现形式的掌握能力,以便选择适合儿童需要的故事。知识结构理论已经强调了先前经验在故事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讲述故事时要善于将故事情节与儿童的已有知识储备联系起来,引导儿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预测即将发生的故事内容,从而扩展儿童的相关图式,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

儿童故事的内容在今天有了更多的细致分类,如:有人物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科幻故事等。这些儿童故事分类界限并不一定很明显,例如历史故事讲述的有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那么他也可以称作是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也可能是历史故事。总之,这些故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这些儿童故事给予儿童的都是爱、勇气、正义与智慧。

2.2 儿童故事的形式

当代中国的儿童故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上来讲,儿童故事的形式有以下两大类:

文本,“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儿童故事依赖于阅读媒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种重要载体阅读文本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对象。

“绘本”溯源于中国,这个词是从日语借用过来的。它是一种以图为主、图文并重的书籍,图有时甚至比文更多、更重要。一般而言,“绘本”也称为“图画书”(Picture Books)。绘本既不是小人书,也不是连环画,更不是漫画书。绘本是区别于这些图书类型而独立存在的一种书籍形式。它以图行事,以图言物,以图悦众,以图制胜。绘本是儿童的“人生第一本书”,优秀的儿童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

在当代的中国以及世界上,图画书成为儿童故事发展的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经典的图画故事书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图文制作者对于图文关系的融合连贯及意义衍生必须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这是一种特别讲究“图”也特别讲究“文”的书。图画故事书以“图”为主,“图”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意义脱离的无意义的配图,“图”本身是叙事的,具有极为精致的细节和情绪起伏。图画是如此精致,文字必须变得异常精简,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字书,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文数数不到五十个字,可是通过惟妙惟肖的图画,图画书的美就跃然纸上。文字是一条主线,可是图画表现出的又是一条主线,两条主线相互交叉纵横,构成了《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绝妙之处。

2.3 儿童故事的风格

在柏拉图时期,教师讲解故事也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儿童故事的方式,这种方式古已有之,并对我们今天幼儿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柏拉图在2000多年前曾提出“讲解儿童诗时是要完全模仿还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进行叙述”的问题。这在我们当代中国也是各位幼教人不断探索的问题,幼儿教师不断探索好的故事的方式与风格,希望能够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儿童充分参与到故事中来。教师通常是先解读故事文本,在充分理解故事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惟妙惟肖的模仿,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将儿童故事充分的演绎。

儿童故事剧是一种以儿童故事改编成的故事剧本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是幼儿通过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道具、场景等,再现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或某一个片断)的表演形式。通常在讲述儿童故事时,幼儿教师与家长会指导儿童进行儿童故事剧的表演,让儿童戴上一定的道具,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来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以达到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第3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交通事故,司机,血型,肇事

 

我们知道,许多人的性格思维活动,反应等机理与其本人血型有关系,如A型血的人爱动、活泼;B性血的人不拘小节,心胸宽大,但对其周围事物注意力不够集中;AB型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能够集中精力,但容易疲劳;O型血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强,不喜欢受压抑。那么汽车交通肇事的特点是否与司机血型有关系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文对汽车司机的血型及事故发生的频率做了简要的分析。揭开了这个秘密,证明血型与驾驶特点和交通事故有着密切的关系。

1 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年限和血型的关系

为了弄清楚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年限和血型的关系,我们对1359名肇事司机进行了调查,数据如表1如示。根据取得驾驶执照后事故发生的特点,可以看出,领取驾照不满一年的以A型、O型人的事故发生率相对最高,78名调查对象中差别很大。

表1 交通事故肇事者的驾驶年限和血型

第4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张裕A股;公司基本面;股价

一、行业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总量迅速扩张到结构显著升级,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市场。最近十年,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亚洲最大的葡萄酒市场之一。

1.我国葡萄酒行业产量分析

在经济危机的之后,2008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呈萎缩趋势,产量增长仅仅为3.32万吨,增长率只有5%。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葡萄酒的生产再次出现了几何式的增长。从2009年5月至今,葡萄酒的产量开始转正,进入2012以后,葡萄酒的生产速度一度超过白酒,成为酿酒行业中的领头羊。

2.我国葡萄酒市场销量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奢侈品市场在中国越来越有潜力。尤其是当我国人均GDP超过1千美元后,居民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消费升级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到饮食消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酒类消费逐渐向低度、营养等方向发展;而葡萄酒作为符合这一消费的产品,必然会有巨大市场。

3.我国葡萄酒产量增长分析

目前葡萄酒的销售对象并不是内地14亿人,而仅仅是2亿左右的城市和富裕乡镇的人口,而且其中经常性饮用葡萄酒的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将以较为可观的速率逐年增长。

二、公司分析

1.公司分析意义

在现实应用中,上市公司的经营概况等信息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必须要了解的,尤其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与投资风险,为有效规避风险,合理选择投资对象,从技术方面对公司股价变动趋势做出大致判断,进行公司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公司经营状况

(1)公司经营背景

市场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扩大,国内葡萄酒行业竞争也更为激烈,同时,大量国外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国内葡萄酒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得张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更为艰难,机遇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5年,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葡萄酒销售整体平稳,适合广大消费群众的中低档葡萄酒增势较好,然而高端葡萄酒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加之国外葡萄酒大量进入我国市场,销售竞争进一步加剧。

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中心,调整产品结构,继续实施“稳步发展中高档葡萄酒,大力发展低档葡萄酒、白兰地以及自有品牌进口酒”的经营战略,在全面发展中高档葡萄酒的同时,将各类资源向市场需求更为旺盛的中低档葡萄酒、白兰地以及自有品牌进口酒进行了适当倾斜,以实现营业收入的增长。

3.张裕公司SWOT分析

(1)竞争优势

一是品牌优势,张裕公司是一个拥有120余年历史积淀的传统葡萄酒品牌。其使用的“张裕”商标和“解百纳”商标以及“爱斐堡”商标均为中国驰名商标,具有超强的品牌影响力、品牌信誉。

二是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以公司营销人员和经销商两只队伍为主体形成了“三级”营销网络体系,具又极强的营销能力及市场开拓能力。

三是科研实力雄厚、产品研发体系完备,张裕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葡萄酒酿造技术和生产工艺全国领先,具有较有优势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四是公司建有现代化葡萄种植基地,张裕在山东、辽宁、河北、宁夏、陕西、新疆等事宜葡萄生长的地域建设葡萄基地,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

五是现行产品组合完备,高中低档产品品种、品类齐全。白兰地、葡萄酒、起泡酒等产品线具百余个品种,各类消费者均可满足。在过去的1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张裕公司已居国内葡萄酒行业前列,对于未来的竞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竞争劣势

一是销售渠道,尤其是餐饮渠道与长城公司等国内大型葡萄酒企业略有差距。销售范围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城市为主,但北京、上海、深圳等购买力较强的一线城市,张裕市场占有率不突出。

二是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存在从产地烟台直销厂中提货,再提高价格跨城市卖出,存在市场窜货现象。

(3)机遇

一是今年张裕不断收购海外葡萄酒公司、大型知名酒庄,强强联手,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平台。

二是国家酒业的总体政策为“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未来酒业将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这类政策一定程度上向葡萄酒行业的倾斜。

(4)威胁

一是国内葡萄酒行业扩张,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占我国葡萄酒消费量比重已达到30%,随着零关税的推行,进口葡萄酒消费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攀升。

二是价格挑战,国内葡萄酒市场供求不平衡,产量远高于消费者需求量,各大企业间竞争难免发生价格战,降价获取市场份额。

张裕公司应正视自己的劣势,克服不足,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管理,将劣势与威胁尽量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机遇,获取更好的发展。

三、股价分析预测

1.分析方法

预测每股收益,结合已求出的的公司历年市盈率,根据潜在波动率,预测未来三年股价变动范围,即市盈率波动幅度等于股价波动率。

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即市价盈利比率,亦称为“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通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由每股股价除以年度每股收益得出。应用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收盘价。市盈率是非常具参考价值的参考指标,由于投资者常常认为依据会计准则算出的盈利额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方面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公布的净利加以调整。

2.市盈率计算

取近五年来最高市盈率30.19、最低市盈率16.71作为潜在市盈率范围,乘以预测的未来每股收益2016年1.74元,2017年1.99元,2018年2.27元,得出未来三年的股价波动范围。

2016年:股价最高=30.19*1.74=52.53

股价最低=16.71*1.74=29.08

2017年:股价最高=30.19*1.99=60.09

股价最低=16.71*1.99=33.25

2018年:股价最高=30.19*2.27=68.53

股价最低=16.71*2.27=37.93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分析,结合张裕公司基本面及其十年来公司经营情况,得出结论以下:

一是张裕公司发展势头稳健,盈利性强,具有较高成长性。利用其市盈率潜在波动范围预测出了张裕A2016年-2018年股价波动范围分别为29.08元-52.53元,33.25元-60.09元,37.93元-68.53元,投资者可在适当时机选择进入。

二是葡萄酒行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展,具有较大潜力,有广阔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唐代芬.张裕A股票投资价值分析[J].中国知网,2011.

[2]李常青.股利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事故;风险管理;预警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40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1 我国安全事故的总体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信息显示,2015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在持续下降,无论是从事故所发生的起数还是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均有一定的减少,两者减少的幅度分别为7.9%和2.8%。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重点管理而实现基本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如煤矿行业中事故发生起数以及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2.3%、36.8%,多个行业领域事故实现“双下降”。

从我国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来看,出现这类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和缺陷。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从而造成了事故的出现。因此,安全隐患的危害是极大的,其极容易造成事故,事故的发生不是无任何征兆的,企业一些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经过长期积累以后容易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而形成安全事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重大隐患还可能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如果企业能够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那么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将会有一定的减少。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事故一旦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人员生命安全、财产损失等,都是无法弥补的,企业不能等到教训出现以后再去对生产进行改进。只有对安全生产隐患加强防范,才能真正做到事故前的预防,维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2 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2016年2月初,经国务院调查组认定,天津港“8・12”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2 案例分析

通过对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大多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引起,或者由其中的两者作用所引起,抑或由三者共同作用而引起。在案例事发当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里一共储存了7大类、111种、11 300多吨危险货物,其中包括800吨硝酸铵、680吨氰化钠以及290吨硝化棉类货物。硝酸铵属于危险性极高的物质,是这起事故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元凶。

其次,事故是由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所导致。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员工自身存在一些缺点,如个人业务素质很低,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差,抱有侥幸心理和冒险心理,等等,所以工人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见,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因为工人自身的缺点。

再次,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纠正,安全检查人员发现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因素后,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分析中笔者发现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其所引发安全问题的人员、材料、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隐患,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是不到位的,这直接导致一些基层生产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技巧,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从而使这些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出现一些非正常操作、违规操作及非法操作等现象。其次,受成本控制的影响,企业对一些安全设备的投入不足,认为安全管理设备无法产生有效的经济效益,企业对安全生产设备无需投入过多,这也造成企业安全防护措施缺乏,生产设备老化、陈旧等,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再次,企业在整体设计时缺乏安全战略布局的意识,安全生产环境整体规划不合理,这也就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存在一定的隐患。最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能明确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对管理失职人员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有所松懈,忽略对企业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对一些安全隐患未能做到及时排查。可以说,管理上的漏洞是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最根本原因。

3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首要面对的是如何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因安全生产事故给企业带来的不可弥补的损失。企业只有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后,才能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才能满足用户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从而保障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3.1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而言,安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环节,这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首要工作,也是及早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些不安全隐患的重要方法。通过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安全生产指导规章进行排查,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运行状况、维修情况以及生产人员的实际操作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隐患和危险,让员工在安全方面保持重视和警觉,从而构筑起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

3.2 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因此,对企业而言,构筑和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预警体系是有现实意义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在风险管理组织和风险预警体系的配合下才能得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生产预警体系所要防范和控制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通过协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整体运行秩序和功能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达到最优状态,以最大程度发挥其预警功效。基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体系可以通过风险报告、风险评价等方式来加强建设。

其中,风险报告主要是信息传递的一个窗口或渠道,通过报告的形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复杂风险情况传递给相关管理部门,以便相关部门能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风险预警报告还可以对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各个阶段不同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在风险评估方面,目前我国正在主推注册安全工程师,通过对企业要求必须配备安全工程师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在中小企业若无条件则可以通过聘用中介机构来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价和评估。

3.3 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企业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后,另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安全生产的概念,并使他们对相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有所了解和掌握,以有效运用到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一些新招聘的员工,必须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文化的考核和专业培训,在获得相关认可以后才能上岗。而对于一般职工,也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普及安全生产文化知识。可以说,在企业的每一天经营中,要时刻谨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时时处处注意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生产的意识能够在每一位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并时刻牢记。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1).

[2]陆雄华.地铁工程建设中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

第6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 管理层;股东;会计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股东和管理者处于支配地位和对信息占有的绝对优势,他们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取有着强大的支配权。由于股东和管理者都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当两者的利益一致时,会计政策的选择很容易达成一致,但当两者的利益有冲突时,企业的会计政策又该如何选择呢?下文主要阐述在这两种情况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一、股东和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分析

(一)股东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股东进行会计选择最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股价的稳定、增长和税务筹划以降低税赋等几个方面。

目前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在面临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都倾向于把公司的利润提高。一方面,公司利润的提高有利于股价的上升,有利于公司价值的增加;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配股、特别处理及摘牌等问题。比如,国家明文规定:连续3 年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的上市公司将失去配股资格,那么股东就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将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控制在略高于10%的范围之内,以保持其配股资格。股东倾向于提高公司利润并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为了防止利润波动而导致股价产生较大波动,股东在面临会计政策选择时,会平衡各期间的利润,使得企业的利润处于稳定的增长状态,从而给市场以积极的信息,保持股价的稳定和增长。同时,股东还会选用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纳税筹划,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等。

(二)管理层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在一个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当中,管理层作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主体,必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选择。企业对管理者的激励通常是以与经营业绩紧密联系的管理报酬为手段实现的。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衡量其工作业绩的高低也是衡量企业当期经营业绩的高低,通常是以利润指标来衡量的。这种激励机制存在方式单一和长短期激励失衡等问题。同时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存在债权人参与约束机制较差、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独立董事监督弱化等结构性缺陷等。人作为行动主体,往往有其特定需求结构或偏好所决定的理想激励结构,而上市公司为其设计的激励结构常常偏离其理想。于是,人就有自动校正现实的激励机制与其理想激励机制之间差异的动机,这就为管理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操纵利润从而提高自身报酬提供了充足的动机。因此,管理者可能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将未来期间的收益提前至本期确认,提高本期盈余,从而提高本期自身的报酬。在某些情况,管理层为了保证自身业绩的稳定性,也可能会降低本期的业绩以平衡各期的业绩。

二、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一致时的会计政策选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层和股东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利益在某一期间的某些方面达到重合。在此情况下,他们就会合谋,进行相应的政策选择。

(一)具有相同的提升利润的需求

股东在下列情况下有提升公司利润的需求:1.基于筹措资金的需要,当企业资金匮乏时,通过调高利润,给人以积极信息,顺利筹措资金;2.基于上市、配股和避免处罚的需要;3.基于提高股价,继而提高公司价值的需要。当企业实际利润较低时,管理层也有提升作为自己业绩考核保准的公司利润的需要。在两者的这种需求达到一致时,他们就会通过折旧计提不当、借款费用核算不当、收入确认方法不当、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当、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当和避税等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提高企业的利润,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维护他们各自的利益。

(二)具有相同的稳定利润的需求

股价受到企业利润的影响很大,如果利润波动较大就会使得股价起伏不定,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同时,一个企业对其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一般都是以上年的业绩作为评判标准的,如果上年的利润增长较大,而当年的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经营者的业绩考评,故企业管理者有平衡和稳定利润增长的需求。当股东和管理者的这种需求在同一时期达到统一时,会计政策的选择则比较容易确定。稳定利润就是使得各期的利润达到一个平衡的增长状态,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实现的期间来实现,比如说通过利润堰塞湖效应,先积累大量的未实现利润,待需要提升利润时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股东和管理层利益相悖时的会计政策选择

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一致时,公司的会计政策固然好选择,但当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相违背时,作为会计政策选择主体的管理层怎样进行选择呢,同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又会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施加怎样的影响呢?

(一)利益相悖时,管理层会计政策的选择

自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来,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其表现之一就是两者对与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不同。管理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从以下思路来考虑如何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1.从被发现的概率方面来考虑,即在违法的情况下会得到法律制裁的概率和被公司所有者发现这些损害他们利益的概率;2.从成本效率方面来考虑,即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得到的效益与可能面临的法律处罚和被股东发现而丧失继续经营公司所带来的损失相比较,来衡量是否符合成本效率原则。

(二)利益相悖时,股东会计政策的选择

由于目前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是管理层,股东并不是亲自去制定公司的会计政策,而是通过对管理层施加影响,进而能够得到符合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股东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1.通过第三方的独立审计来对管理层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监督;2.实行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散制,即改变以前那种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由管理层独自完成的局面,股东可以自己加入,也可委托专业人士加入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3.改善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探索和建立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从而减少管理层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为自己牟利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任百志.会计政策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9(21).

[2] 赵灿.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计政策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3] 高黛娥.基于上市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会计政策选择约束[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

[4] 杜兴强.高层管理当局薪酬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1).

[5] 邵翠丽.管理者行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探讨[J].现代财经,2009(8).

第7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摘要:本文运用非线性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了管理层股权设置(MSR)与公司经营绩效(ROE,Tobin’s 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通过系数矩阵的正负统计分析发现,国外学者提出的“利益趋同效应”和“掘壕自守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同时还发现,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存在区间效应。实证结果在否定税盾假设、企业成长假设、资产性质相关性假设的同时,肯定规模相关假设。

关键词:非线性相关分析 管理层股权设置 经营绩效 区间效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关于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相关性的研究和对区间效应的研究两方面。最早的研究由托辛斯和巴克尔(Taussings&Baker,1925)进行的,他们发现企业经理报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墨菲(Murghy,1985),高夫兰和斯米德(Coughlan&Schmidt,1985),约斯考、罗斯和谢帕德(Joscow Rose&Shepard,1993)等,研究了高管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后发现,经理报酬和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Mcconnell和Servaes通过对2660多家样本公司的托宾Q值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了Q值与公司内部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之间存在曲线关系的结论,当内部股东拥有的股权从O开始增加时,曲线开始向上倾斜;而当内部股权比例达到40%~50%之间时曲线向下。Myeony-hyeonCho通过对500家制造公司有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0~7%和38%-100%两个区间内,公司价值会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而增加;在7%-38%区间内,公司价值会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增加而减少。西方学者还对经理人报酬与其他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经理报酬和企业规模、股票市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刘国亮和王加胜(2000),张晖明,陈志广(2002)等人的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而魏刚(2000),袁国良、王怀芳和刘明(2000)等人的实证结果则表明,上市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和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很低或基本不相关。本文以2004年为研究窗口,应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对公司股价等数据的影响以及确保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依据以下标准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为了控制股票上市初期股价表现不稳定因素,本文选择200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为避免A,B和境外上市股之间的差异,本文只以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股东权益小于0的上市公司;剔除公司主营收入小于或等于0的上市公司;剔除ST上市公司。根据上述原则,本文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15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上公布的2004年度报告(http://csrc.省略/)、证券之星网站(省略)以及江海证券网上行情分析系统(http://省略)。同时在选取数据的时候,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简单加工。

(二)研究假设为了研究和证实我国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为业绩之间的关系,我们作了如下假设。

持股激励效应假定。由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激励机制成为必要,委托理论中激励机制是委托人激励人努力工作,但由于人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和不可量化,委托人所能观测到的只是企业的产出结果(即企业的经营业绩)并据此判断人的努力程度。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管理层股权设置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管理层股权设置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

区间效应假设。利益趋同假说认为,随着管理层所有权的增加,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管理者和股东的目标函数渐趋一致,即人拥有的剩余索取权越多(持股比例越大)就会越努力工作,也越愿意承担风险。掘壕自守假说则认为,管理层和外部股东的利益通常并不一致,两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利益冲突,管理者持股过多会使其有更大的权力控制企业,同时外界对管理层的有效约束程度将减弱。此时,管理者会更多地以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持股权处于不同区间数值的公司而言,两者与绩效的相关性可能会有所不同,由此提出假设2。

假设2: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存在区间效应

其他影响因素的假设。税盾效应假设。由于债务融资具有税收屏蔽作用,因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能带来短期内企业营运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公司业绩和价值的提高。但负债过高导致的财务困境和破产风险,可能会使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判大打折扣。因此,由“税盾效应”带来的价值提高效应与破产风险带来的价值降低效应,取决于企业利润率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假设3。

假设3:资产负债率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有影响作用

规模相关假设。虽然研究表明公司规模能较好地解释不同公司的经理人员持股权比例问题,但对于道德风险而言,公司规模有不确定的影响:一方面,规模大公司的监督和成本大,需要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持股权合约。另一方面,规模大公司可能获得由高级经理层和各等级的人监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导致最优化的较低持股权合约,所以提出假设4。

假设4:公司规模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有影响作用

企业成长能力假定。在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企业成长性越强,投资者对其未来预期越好,企业的市场价值表现就越好;相反,企业风险越大,未来收益越不确定,投资者对其价值判断也就越低。由此提出假设5。

假设5:企业成长能力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有影响作用

资产性质相关性假定。Gertler和Hubbard(1988)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固定资本投资是可观察的和监控的,具有更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的公司可能需要低水平经理人员持股权的最优化合约,而公司的无形资产更容易受经理人员的自由裁量而遭到减损。Himmelbergetlal(1999)的经验研究支持这一理论依据,据此提出假设6。

假设6:无形资产在公司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有影响作用

(三)研究方法及参数选择本文首先采用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然后选择拟合二次方程(Quadratic)方法和拟合三次方程(Cubic)方法进行Curve Estimation过程的区间效应分析。

(1)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选择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改进,采用的计量模

型为:performance=α+β1MSR+ β2MSR2+β33MSR3+γ ContralVariables+ε…(1)

式中Performance指公司绩效;α指常数项;β1β2,β3,指回归参数;MSR指管理层持股比例;MSR2指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MSR3指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立方;ε指随机扰动项。

该模型是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所用分析框架的一般扩展,如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和Morck等人的研究结论相近,则MSR,MSR3的系数应为正(表明“利益趋同”效应在较低持股比例区间和较高持股比例区间起主导作用),而MSR2的系数应为负(表明“掘壕自守效应”在中间持股比例区间起主导作用)。

(2)CurveEstimation过程的区间效应分析。在进行区间效应分析时本文选用了CurveEstimation过程,并对该过程中的各种模型进行评价分析,选定以拟合二次方程(Quadratic)和拟合三次方程(Cubic)为模型进行分析,见(式2、3)。

拟合二次方程(Quadratic):Y=b0+b1x+b2x2…(2)

拟合三次方程(Cubic):Y=b0+b1x+b2x2+b3x3…(3) (四)变量选择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和Tobin's Q(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分别反映会计利润和企业价值,用管理层持股比例(MSR)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用财务杠杆(DAR,公司负债总额与账面总资产之比)、企业规模(SIZE,以公司账面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成长能力(GROWTH,以企业每股收益增长率表示)、无形资产比重(RDTA,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账面总资产之比)作为控制变量用来控制其他公司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由此,研究模型可以具体表示为:P=a+b1MSR+b2MSR2+b3MSR3+c1DAR+c2SIZE+C3GROWTH+c4RDTA+8…(4)

(五)研究样本的总体描述,市场对上市公司价值普遍看低。2004年,Tobin's Q值最低为0.25958,最高为3.43910,平均值仅为1.51356,这与我国股票市场处于调整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股价信息时观察上市公司股票K线图可以发现,2004年下半年是一个很明显的股市低靡期。同时可以发现2004年管理层持股平均水平已达到3.909%,最高水平甚至达到96.390%,这与2003年的管理层平均持股水平为0.04%,最高水平为0.56%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时期已经开始结束。

三、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论有所差异,既有支持两者显著相关的,也有支持两者不相关,同时有支持非线性相关的结果。在对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ROE与Tobin's Q进行了t检验,通过系数矩阵的正负统计发现两个指标均未通过t检验。两个指标的回归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极有可能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一)非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模型4对ROE和Tobin’s Q两个绩效指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首先,ROE非线性分析。以ROE为公司绩效衡量指标时,经过5次叠代运算之后,在95%的置信度下,相邻两次的方程剩余均方差值不大于规定的1×108由此可知,ROE曲线方程为:

ROE=-0.249+0.186MSR-0.319MSR2+0.118MSR3+0.023DAR+0.014SIZE+0.006GROWTH-0.128RDTA…(5)

其次,Tobin’s Q非线性分析。运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得出了Tobin’s Q曲线方程为:

Tobins Q=6.573+1.690MSR-4.502MSR2+2.587MSR3-0.288DAR-0.235SIZE+0.025GROWTH+1.031RDTA…(6)

由此验证假设1,即管理层股权设置与公司经营业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系数矩阵的正负统计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8)认为,如果MSR和MSR3的系数为正值,表明利益趋同效应在一定持股比例水平下起主导作用,同时MSR2的系数为负值表明掘壕自守效应在某个持股比例之上起主导作用。这说明国外学者提出的“利益趋同效应”和“掘壕自守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这两种效应发生作用的持股比例区间及其作用方向、力度等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区间效应分析为进一步揭示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2,我们进行了以ROE和Tobin’s Q为绩效衡量指标的区间效应分析,暂时剔除DAR,GROWTH,SIZE和RDTA指标,选择拟合二次方程方法和拟合三次方程方法进行Curve Estimation过程。由于Tobin’s指标通过了F检验,选择以Tobin’s为绩效衡量指标的函数进行三次函数的驻点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函数驻点为27.58%(Tobin's Q在此点取极大值)和88.09%(Tobin’s在此点取极小值),拐点为57.84%,具体结论如下:0~27.58%区间“利益趋同假说”发挥作用。当管理者持股比例在0~27.58%的范围内,Tobin’s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此时管理层会关心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层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从而形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源泉,公司绩效随之逐步提高。表明管理者与外部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同占主导地位,这时增加管理层持股比例会提高上市公司绩效。27.58%~88.09%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有效。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在27.58%~88.09%之间时,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导致管理层对外部股东的利益侵占,增加公司的成本,从而表现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Tobin's 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负相关。在这个区间,掘壕自守假说开始有效,一方面管理者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为回避更大的风险,管理者也会采取较保守的经营战略决策,从而使得公司的整体效益有所下滑。在57.84%~88.09%之间,负相关现象更加明显,说明问题更加严重,财富转移侵害行为更突出。当管理者成为占有公司一定比例

的股东之后,管理层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加大内部人控制力度,侵占、损害外部股东的利益。88.09%以上区间验证“股权激励理论”。在管理者持股比例大于88.09%的情况下,Tobin’s 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又恢复为正相关。这说明当经理人持股达到相当大比例,甚至相对控股或绝对控股时,股权激励作用越发明显,成本会逐渐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r詹森的股权激励理论并为经理人持大股提供了依据。

(三)其他影响因素研究在研究其他影响因素时,本文引入了财务杠杆(DAR),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能力(GROWTH),无形资产比重(RDTA)等控制变量,这些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绩效。研究发现,引入控制变量后模型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水平与引入前基本一致。回归结果只支持税盾假设,不支持规模相关假设、企业成长假设和资产性质相关性假设。这表明在引入其它变量之后,管理层持股和企业价值之间仍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第8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一、涉外雇佣关系的性质分析

 

涉外雇佣关系一般指国际雇佣合同关系,明确界定涉外雇佣合同的定义不仅有利于保护雇主的正当期望也有利于保护相对弱势一方的雇员的利益。涉外雇佣关系涉及涉外与雇佣,因此要明确涉外雇佣关系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涉外与雇佣的概念。

 

(一)“涉外”的界定

 

雇佣关系是否涉外关系到法律适用中准据法的确定,进而关系到纠纷能否顺利地解决,故必须厘清哪些关系是涉外的雇佣关系。我国《民通意见(试行)》的第178条和《法律适用法解释(一)》第1条曾对“涉外”一词作出过明确规定。即涉外民事关系的“涉外”包括了主体涉外、标的物涉外、法律事实涉外和经常居所地涉外,而涉外雇佣关系作为涉外民事关系的一种,其概念中的“涉外”也应包括上述四者。

 

(二)“雇佣关系”的界定

 

以提供劳务为内容的合同关系在我国主要有雇佣合同关系和劳动合同关系。但国际上似乎并不区分两者而将其统一认为是雇佣关系,而是认为雇佣合同关系一般包括了劳动合同关系。

 

1.涉外劳动合同关系

 

涉外劳动关系属于强制适用我国法律的法律关系,其主要由《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根据《劳动法》,要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合格,即一方必须是有资格的用人单位;二是“劳动者”必须事实上向“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三是合同的双方必须有书面劳动作为证明。

 

另外,由于涉及到涉外,劳动合同关系还必须受到相关涉外法律法规的规制。对于涉外的用人单位,2004年《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第4条及2012年《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从事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取得相关的合作经营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招募员工的资格以及对于涉外的劳动者,其必须具有用人单位为其申请的就业证等。

 

2.涉外事实劳动关系

 

涉外事实劳动关系是指,虽然涉外劳动合同不存在或者由于违反我国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强制性规定而使得劳动合同无效,但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实存在着提供劳动与接收劳动的劳动关系,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情况。但是根据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这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关系,而且不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调整。就其实质而言,这种涉外事实劳动关系实际上属于广义上的雇佣关系。由于在该种涉外事实劳动关系中,双方已经具有了实质上的劳动关系,即已履行了合同义务,就其两者的关系而言,双方已然符合了一般合同的成立要件。《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故此时涉外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已签订一般的雇佣合同(非劳动合同),其应当受到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以外的相应法律的保护。

 

3.一般意义上的涉外雇佣关系

 

我国法中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概念不一致,劳动关系是指“适格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而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法律关系”而雇佣关系是指“是当事人一方(受雇者)向对方(雇主)提供劳动力以从事某种工作、由对方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的协议(或契约)”从两者的观念对比来看,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主要有几点不同:一是前者的双方主体可以是单位和劳动者,也可以双方都是单位或者自然人,而后者主体中必须有一方是用人单位;二是前者的关系中主体双方的地位平等,主体双方是而后者隶属关系;三是前者争议时优先适用的法律是《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后者争议时优先适用的法律是《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

 

在我国,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是指除劳动合同关系及事实劳动合同之外的个人之间的劳务提供关系,比如家里雇佣保姆等。故中国的涉外雇佣关系体系并不包括涉外劳动合同关系及涉外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二、涉外雇佣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发展

 

(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涉外劳动关系法律选择中的运用及发展

 

自16世纪杜摩兰提出意思自治原则③,该原则不断发展并且已成为涉外合同准据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涉外雇佣合同的准据法确定也应适用意思自治原则。

 

1.欧盟

 

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罗马条例I》第8条第1款明确规定:“雇佣合同,依当事人根据第3条规定所选择的法律。”该条规定中所指的第3条即赋予当事人以纠纷发生时的法律选择自由权,当事人有权通过明示的方式选择其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该选择权与一般合同法律适用的选择权无异。

 

但是对当事人的这种法律选择权也必须限制。《罗马条例I》第八条第2、3、4款是在当事人未对雇佣合同进行法律选择的情况下对雇佣关系适用的法律进行了规定,即当雇佣合同争议发生时应当优先适用雇员惯常工作地的国家法律;如果该优先适用的法律不存在,则适用雇员为履行合同的出发地国的法律;如果该出发地国的法律仍不存在,则适用营业所所在地国法支配。

 

除了《罗马条例I》之外,在该条例之前的1980 年《关于合同之债法律适用的罗马公约》第6条就已把当事人意思自治规定为雇佣合同法律适用的首要原则。《罗马条例I》对雇佣合同的规定基本上沿袭了该公约的内容。

 

2.美国

 

美国在《第二次冲突法重述》的第196条对以提供服务为标的的雇佣合同作出了规定。在实践中大量的案件也支持了雇佣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大部分支持法律选择的案例中当事人选择的法律也主要是雇佣地的法律。当然,美国对意思自治也是有限制的,其《第二冲突法重述》就采取政府利益分析和传统的公共政策进行了限制。

 

无论是根据欧盟的法律选择模式还是根据美国的法律选择模式,在涉外雇佣关系的法律选择上,其最终指向的都是雇员的惯常工作地的法律,这往往有利于雇员利益的维护。

 

(二)涉外雇佣合同法律适用规则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法律对于纯粹的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没有相关的规定,但与此相对应的却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通过2011年的《法律适用法》43条加以明确了,这是一条属于有条件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该条法律规定直接排除了当事人涉外雇佣合同纠纷法律选择的自由权。虽然将冲突规范与案情相结合之后涉外劳动合同的准据法可能适用外国法(劳动者工作地在外国),但是实践中法院一般直接依据中国的实体法作出裁判,且作为国内实体法的《劳动法》对于涉外劳动合同的处理并未作出任何规定。

 

由于涉及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我国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属于强制性规定。确实一国的劳动法律及政策具有公共性,不能以其他形式加以规避,特别是当涉外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是本国人时,为了更切实地保护劳动者,适用本国法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的双方均非本国的单位和个人,适用中国法对双方是否公平就很难说,故一律适用中国法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我国涉外雇佣合同法律适用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贯彻不够

 

我国对于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加以强制性规范,但是涉外劳动合同仍然属于私法性质的合同。该类合同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两者经过磋商及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订立了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的订立符合合同法的一般原理,故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的自由。尽管劳动合同中关系的主体双方的地位权利等并不平等,国家为弥补两者的不平衡也对劳动者进行了一定的倾向性保护,特别是作为国内实体法的《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充分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劳动合同的私法性质,因此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该劳动合同的法律选择中应当有所体现。

 

但是我国新的《法律适用法》对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排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直接适用劳动者工作地法。此项规定立法目的是为了避免劳动合同中的用人单位利用自己的谈判优势地位选择只有利于自己的准据法从而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但这损害了劳动者的意思自治的选择权。故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应当赋予劳动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以相应的法律选择权,当然这不得剥夺在没有法律选择情况下应当适用的法律的强制性规范。

 

(二)司法实践所忽视的“涉外”

 

涉及雇佣关系的合同,除了最为严格的涉外劳动合同关系外,还有涉外雇佣合同关系(狭义)及涉外事实劳动关系等。我国的法律除了《法律适用法》对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加以规定外,对于另外两类却没有明规定。也许这默许了其他几类合同可以适用一般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规则,但据调查显示,新《法律适用法》实施后至今大约有88%的涉外劳动合同关系的案件是由于合同无效所导致的涉外事实劳动关系,这些案件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直接适用中国的一般民事法律规则处理而非按照冲突规则来处理的。

 

按一般思维,涉外事实劳动关系满足事实劳动合同成立的条件,即使该涉外劳动合同由于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被法院宣告无效,但是作为一般的以提供劳务为内容的合同却因符合法律规定而有效。故涉外事实劳动关系和涉外雇佣合同(狭义)作为国际私法中涉外合同关系的组成部分,其法律的适用必须符合国际私法中的冲突法规则。根据我国《法律适用法》第41条的规定,一般的涉外合同关系的法律选择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先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如果当事人没有选择则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适用法律,而非直接适用我国的实体法规范。

 

(三)“劳动者工作地”的确定问题

 

《法律适用法》规定的涉外劳动合同的法律选择第一顺位的是劳动者工作地法,如果劳动者工作地难以确定则选择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但是如果劳动者在某个时间段内有多个工作地,法院一般会将其认定为劳动者的工作地难以确定的情况,从而适用用人单位主营业地法律。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主营业地的法律往往不如劳动者工作地的法律给劳动者的保护更多。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罗马条例I》及《罗马公约》都采用了“雇员惯常工作地”,这样就解决上述法律适用不能的情况。故为了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化进程以及促使法院能够更精确地适用法律,立法机关宜将《法律适用法》中规定的“劳动者工作地”改为“劳动者惯常工作地”。

 

四、总结

 

涉外雇佣合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涉外合同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它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应当对其概念加以明确。而当前中国对有关以劳务为交易内容的涉外合同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实践中涉外雇佣关系冲突法规则的适用错漏百出,十分不利于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及社会的发展。故应对这种涉外雇佣合同进一步研究,并希望这能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提供一定问题解决的思路,以更好地促进当前我国国际私法的发展。

第9篇:关于四季的古诗范文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也汇集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当代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时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思考,旨在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众多专家与学者已经改变自身的认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这就促使众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在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但从目前来看,多数教师还没有足够的意识以及能力针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提高, 导致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基于此, 本文在此对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推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

二、导致高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的原因分析

(一)古诗词的内容相对抽象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 拥有超过60%的高中学生认为古诗词中的内容相对抽象。一方面,古代诗人生活的背景与现代学生生活的背景大相径庭,诗人所描绘的事物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导致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单纯的阅读诗词建立直观具体的形象。另一方面,古诗词的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难以引起当代学生的情感共鸣。当代学生无法理解诗人表露的爱国之情、忧民之情或者向往自然的情感,导致学生无法对古诗词进行有效的鉴赏。

在这种背景下, 当代高中学生从主观上认为古诗词是抽象难懂的,作者在诗文中表达的真挚情感也显得苍白无力,进而降低了学生鉴赏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有待完善

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旧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在主观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高。相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只是在教导学生如何解答问题,如何应对考试,导致学生只会机械的作答,却无法对古诗词进行真正有效的鉴赏。

基于此,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方法有待完善,学生即感受不到古诗词鉴赏教学的乐趣,同时也没有真正的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三)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最后,当代高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当代高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非常大,通常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积累。

因此,学生在面对古诗文时只能够从诗文的本身进行理解,却无法联系到诗人的生平事迹,也无法参考当代的时代背景。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与诗人产生真正的情感共鸣,无法对古诗词进行有效的鉴赏。

三、如何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

在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的有力支撑下,教师可以将原本抽象的诗文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形象提高理解与鉴赏的质量。

以《蜀道难》这一首古诗的鉴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蜀道的崎岖,将古诗中的文字性描述通过图片或音像的方式再现。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正含义,也就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对其进行更有效的鉴赏。

又如,在《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的鉴赏中,李清照凄婉的词句也很难让当代学生感受到那一抹忧伤和哀愁。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相应的氛围,可以给学生播放较为凄婉的背景音乐,搭配滴滴答答的雨滴声进行烘托,使学生更好的鉴赏词中的思想感情。

(二)改革鉴赏教学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开展鉴赏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条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诗文。其次,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与交流,提出不同的观点,并最终得出鉴赏的结论。最终,教师将学生合作交流的结果进行汇总,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和解答。

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更自由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自由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同时吸收与借鉴其他学生的思维和意识。这就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和方向鉴赏古诗,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有效的提升,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样以李清照的经典作品《声声慢》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感受李清照经历的人生起伏。在鉴赏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去感悟诗文中的悲怆与哀愁,进而与李清照产生情感共鸣。

又如,在鉴赏杜甫和李白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两人同为唐朝诗人,但诗歌的意境却差距甚远,其原因就在于时代背景的转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文化积累,使其成为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有力支撑,达到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见解,使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正云.中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9(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