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打样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等相关实践环节的设置
我国一直都以应试教育为主,作为工程应用型的纺织工程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成培养学生“大纺织”的综合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任务的,因此在本科教育期间加入实践环节是十分必要的。纺织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结合相关专业各高校的培养模式,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重新做出调整和修改,依然在《纺织材料学》和《纺纱学》理论课的课程后配有相应的《纺织材料实验》和《纺纱实验》,将原有的《纺织综合实验3》和《纺织综合实验4》进行了整合,变为现在的《织物实验》,设置在《织造工艺学》和《织物组织与结构》相关理论课程之后,同时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和地方特色,设置了《亚麻织物打样》等实训课程;与此同时还设置了与理论课程相联系的《纺纱工艺学课程设计》、《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和《纺织厂设计课程设计》等相关实验实训课程。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实践环节的应用与实效性
实践环节是作为工科的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专业实际,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下,结合亚麻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优势条件,本专业一直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原有培养方案中,我们也将各门专业理论课程之后都配有与之对应的实验课程,或者课程设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今时展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地域特色,增添了《亚麻织物打样》和《亚麻纱线设计综合训练》等相关课程。纺织专业的各年级学生都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陆续完成相关的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学生们会有很多不同的实验经历和感受,比如学生在进行棉纤维显微镜观察的时候,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棉纤维天然转曲的存在,而且在调显微镜焦距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但在显微镜焦距调节过程中非常仔细、非常用心;在进行织物布样强力拉伸测试时,有的同学发现被拉断的布样非常整齐,就会想是自己的操作出了问题还是布样的选取出了问题,最终该小组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了上述问题;在纺纱实验中,很多同学都体会到生条在生头时的困难,但大家一遍遍练习,最终解决了生头难的问题;在细纱操作时,细纱总会出现断头的现象,这时学生们会想很多原因出来进行分析:如细纱管是否合适,钢丝圈和钢领的速度不协调等等,一次次重新操作,依次排除原因,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会很好地纺出所要求的细纱;织物小样设计中,同学们会自行拟定织物组织,选择所需经纬纱线,然后将自己设计的织物组织在实验室小样机上赋予实践。在小样整体设计中,同学们体会到穿经阶段用时最长,且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穿经阶段关系到织物组织形成的正确与否,穿经好坏关系到用纱是否会造成浪费,织物布面形成是否平整,是否会出现条痕等现象;这些经历都是学生们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的,他们同样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教训,吸收经验,不断改进,使实验测试及产品设计越来越接近理论设计的结果。在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不断地看到上述类似问题的发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学生会在实践教学中对专业产生兴趣,并能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问题的所在,及时讨论或解决,也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实验过程中不在意实验时间是否结束,直到将测试完成或织物小样设计完成才会离开。本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有了实践机会,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纺织行业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也在教学中陆续进行,由于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按照相应的理论划分得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学生进行实验时内容更具象,与相关理论联系更为紧密,更符合现在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
2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
根据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开放实验室的设置与实施是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现,为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的同时,更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验条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和谐的实验环境,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得到锻炼与提升,为以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本专业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从专业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开设了一些开放实验室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自行选定题目,设计实验方案等,也可以根据教师的相关项目,学生选择进行实验和实训活动,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开设开放实验室,除了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外,还可以弥补课内实验的不足,有时可以很好地与课内实验教学相互配合;同时部门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仪器设备、实验场所、试剂药品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开放实验的教学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学生进行的实验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关联的,综合性的,可以是研究性实验项目,也可以是与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的相关实验项目与设计,实验方法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主体自行设定。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体会到开放实验室可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有时实验需要很长时间,实验量较大,几个同学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实验中,有些学生展现出了不同的优势,现在在校生有的跟着老师做相关科研课题,他将自己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了理论课堂;还有些同学已经毕业,但很感谢开放实验室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他说正是因为在开放实验中的坚持、耐心,注意观察、自主思考,在问题中不断前行,才使他现在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更踏实、更认真地走下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开放实验室成就了很多学生的现在与未来。
3结合专业参与纺织品设计比赛活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附加需求越来越多,无论是纺织品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还是产品的特色化与多样化,色彩种类的选择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高。本专业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校级或国家级组织的本专业纺织品设计大赛,学生们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避免了很多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也在原来简单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增添了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年级学生也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参加纺织品设计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
4结语
实践教学的设置成为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相关实验课程的设置与理论课程相互补充,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放实验室的设立弥补了本科实践教学中的缺憾,打破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设计大赛,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及相互配合协作能力。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也不断地总结与改革实践教学,不断地完善实验和实训的设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实践环境,也为提高纺织专业人才的综合专业素质而不懈努力。
作者:孙丹 王大伟 孙颖 栗洪彬 郑文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
参考文献:
[1]杜钰洲.对纺织高等教育工作的五点建议.纺织教育[J],2007(1):4~5.
[2]孙颖,刘铁山,叶仲琪,王大伟,颜丹.应用型纺织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黑龙江纺织[J],2011(1):6~8.
[3]林卉,胡召玲,赵长胜等.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0(3):153~155.
[4]苟如虎,王亚玲.“三线并进”实验室开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J],2015(1):238~241.
[关键词]学习理论;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131-03
作者简介:戴黎鹂(1976-),女,浙江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与双语教学;曹晓明(1982-),女,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与双语教学。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项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实训课程——以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QJJW03。
一、引言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和技能为导向,学校会在硬件和软件上有较大投入,建设综合模拟实训室来满足各类实训课程的需求。但是本科院校通常只是在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为期较短、与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培训。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在短期内,比如说10周时间内,将与专业相关的某种职业的特征和工作流程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而学生则在短时间内既要理解和掌握某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流程,又要亲身感受该职业的技能要领。这对于教学双方显然都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大现代学习理论,结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本科院校的实训课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但以科学学习理论进行指导,还要完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脑、动手、动嘴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三大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旨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已经有许多不同理论来解释学习是如何达成的。三大现代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具有核心的理论指导意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前因与后果在改变行为上的重要性(Wayne & Cecil,2005),将学习等同于可观察业绩的形式或频率所发生的变化。例如,教师将某种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记住并能够在下一次提问时给出一个恰当的反应,学习就算是发生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只是对环境中的条件做出反应,不起主动作用。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强调学习的目的、设定每单元的学习主题、内容和评估方式、教授每单元的专业知识要点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遵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带着什么东西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Wayne & Cecil,2005)。认知主义理论强调知识获得和内部心理结构;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结果,是一种心理活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在于: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变被动的学习过程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在个体和社会活动中的意义与学习的重要性”(Brunning,Schraw,and Ronning,1999),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理论是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技术的源头;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学习理论对于教学设计人员(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根据Johnson(1992)报告说,将“学习理论”作为核心概念的大学课程在教育技术一般领域中不到2%,也就是说,至今理论知识的实际好处人们还没有看到(Peggy & Timothy,1993)。
三、三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三大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习的技巧以及教学策略选择的基础。三大学习理论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亦具有指导作用。
行为主义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是最有效的(Peggy & Timothy,1993),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见表1),使学生可以清楚明晰地了解自己通过每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来评估自己是否掌握这些教学要点。对于专业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法(见表2)来教授学生。认知主义教学方式在教学生如何将确定的事实与规则运用于一个不熟悉的情境中,也就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面是最得心应手的(Peggy & 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得更加合理、有效。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则是使学生通过行动中的反思来学习并解决问题(Peggy & 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真实、复杂的任务,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索。对于通过直接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主动探索当前事物的意义,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四、三大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
以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为例,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式;或者对要求较低认知加工程度的学习任务,如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的认知等可以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像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和直接教学。对要求中等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观看模拟商务实战录像、做课堂记录、复述录像内容以及复述相关商务知识等可以采用认知主义的教学方式,像记笔记、视觉工具和记忆术(见表1)。对要求高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成立商务公司并按照商务流程进行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举办小型交易会等可以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像情境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
在设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时,通常安排10周的授课时间,每周为4学时,分两次上课。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确实训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介绍10周的主题、主要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10周实训的主题分别为:1.机场接机、初次会谈、参观工厂、宴请客户、商务洽谈。2.打样与产品推荐、商务洽谈。3.报价与产品质量、商务洽谈。4.运输与付款方式、商务洽谈。5.投诉与索赔、招待客户、送别客户与后续合作。在10周实训结束时,要求学生组织一次小型的交易会,在交易会上进行业务洽谈和合同签订。在课程一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模拟的外贸公司,选择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制作产品目录、报价单、准备样品等,在实训期间与业务对等公司进行模拟商务洽谈。学生准备的公司资料、往来商务函电、会议纪要、角色扮演的照片或录像、合同等资料都整理并汇总归档,最终作为教师评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每单元第一次课中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播放商务情境模拟录像;与学生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和模拟商业接洽,教师根据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点评,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10周实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掌握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三大学习理论从理论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指导实训课程,并从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实训课程中。
五、结语
通过对三大学习理论的探讨与分析,我们得知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便他们及时、有效地获取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训课程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和技能,并懂得如何加以运用的课程。因此,三大学习理论对于实训课程的指导作用尤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三大学习理论指导下设定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也切实可行,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强调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普通本科院校要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实训课程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即可以帮助他们体验如何应用和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为他们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本科院校加强对实训课程的关注和重视刻不容缓,也应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实训课程教学法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Brunning,R.H.,Schraw,G.J.,and Ronning,R.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3rd ed.)[M]Englewood Cliffs,NJ: Merrill,1999.
[2]Johnson,J.K.Advancing by degrees: Trends in master’s and doctoral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J]Tech Trends,1992,37(2):13-16.
[3]Peggy A.Ertmer & Timothy J.Newby.Behaviorism,Cognitivism,Constructivism: Comparing Critical Features from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1993,6(4):50-72.
[4]Wayne K.Hoy & Cecil 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5.
[5]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J]盛群力译.电化教育研究,2004(3).
[关键词] 教学方法 锉配 指导 配合原则
现代加工技术不断更新,加工手段千变万化,新的加工模式逐步取代繁重的手工加工。但在某些领域钳工锉配仍不可替代。如高精度模具的修配、各种精密样板的制作、工业生产中的配建等,以及各种钳工技能大赛也以锉配为主。锉配不但巩固和提升学生已掌握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还着重培养学生“三问”和“三心”,“三问”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三心”即信心、耐心和恒心的培养。
现就日常教学中锉配课题教学方法予以介绍,请各位同仁给予指导。
教学中锉配课题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师按照实训授课计划进行学生实训操作,锉配课题占到钳工实训课题的60%以上,所以锉配是钳工实训课的核心课题。不同年级的学生其锉配训练的课题不同,由浅入深依次展开。例如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凹凸、单燕尾、双燕尾(图1)等平面、角度直线型锉配,二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圆弧锉配训练,三年级学生以装配钳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为主,进行直线、圆弧复合型锉配以及考试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同阶段的学生,锉配训练课题的教学方法不同。
1.教主学次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评。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陌生”的事物,学生要了解它、学习它,从无到有的掌握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教学方法能替代。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对锉配的概念、类型及加工方法全然不知。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零件图纸,运用教学作图工具按一定比例把图绘制在教学黑板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在图纸以外的地方)。②依照学生绘制的图形进行讲解,主要从线条的正确和标注的规范性进行讲解。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纠正,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讲解图纸的加工要求,进行尺寸间的分析,最后确定加工顺序、重点、难点及安全事项,学生按此加工。③学生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依据我从事实训教学十几年的经验证实:技能操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时候,同时也是学生最渴望获得教师指导的时候,所以实习中的巡回指导就显得尤其关键,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指导他们排除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障碍。例如,某个加工面的局部加工尺寸比公差大0.02mm,如果依旧采用锉刀加工,势必使工件尺寸小于公差,造成尺寸不合格。可教学生用折断的“废”锯条断面去铲工件表面上的高点等技巧加工。④互检互测。在加工过程中,在学生自检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两两互检,给对方“挑毛病”,指出对方的测量和加工失误。如果有争议,引入第三位同学,还有争议,教师进行测量,判断“是非”。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测量能力,一个不会测量的学生就不可能加工出高质量的工件。
2.学主教次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这个层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体做法如下:①分组讨论法。按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3组~4组,各组根据黑板上的图纸讨论制订工件的加工步骤、工量具及设备的选择等。教师事先不作任何讲解。讨论结束后,由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类似于教师平常讲课)。然后全班进行各个方案比较、分析、综合,最后选择一个合理的加工方案进行加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牵线搭桥”以及最后的综合作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又锻炼学生专业术语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上讲台的勇气。现在还有部分学生一上讲台脸就发红,说不出话来。②编制工艺。按照讨论的最后方案,参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生编制工件加工工艺。③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逐步提高的同时,工件难度也逐渐加大,教师的巡回指导仍然一丝不敢放松,及时解决学生技能训练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较高精度孔距的钻孔,可以教学生运用“放大镜”看着对准工件上孔的中心位置打样冲眼和对准钻头钻孔。④互检互测。继续坚持这一训练方法,有利于为今后培养企业中的检验员作准备。
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逐步过渡的教学方法。
锉配件的测评工作:每个课题结束后教师按照给定的评分标准,严格对学生的工件进行测量,认真记录。最后进行全班讲评,逐个工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及解决方法,在下次加工此类工件时避免产生同类的失误。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根据评分标准的侧重点,重点关注分值较高的项目,有所取舍。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指出学生在本次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操作技能水平,掌握巡回指导中的重点。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此外,实习结束以后要及时作好总结工作,指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在入学时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坚持“面向全班、着眼中间、扶优帮困、分类推进”的教学原则。精心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上进精神。
以国家试题库技能考核为基础,
全面掌握工件锉配原则及考试技巧
我们学院机电工程系的学生毕业时取双证,即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机电专业的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大多为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图2就是历年考题之一)这里仅讲一些锉配的一般原则:
为了保证锉配的质量,提高锉配的效率和速度,锉配时应遵从以下一般性原则:学生练习先从一些简单的直线型锉配练起,难度逐步加大,精度逐步提高,待学生全面掌握基本技巧后,再进行平面、圆弧复合型锉配等高难度锉配。具体原则如下:(1)先加工凸件(图1中的件Ⅰ)、再根据凸件对凹件进行试配加工,直到达到要求的配合间隙。在锉配时一般不再加工凸形面,否则会使其失去精度而无基准,使锉配难以进行。(2)对于对称类工件的加工,只能先加工一边形状尺寸(包括间接尺寸),再去锯掉另一边的余量,按照图纸尺寸加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对称性;对于非对称类工件,先分析各尺寸间的先后顺序,哪些是平行尺寸,哪些是非平行尺寸。对于非平行尺寸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加工。(3)在作精确修整前,应将各锐边倒钝,去毛刺,清洁测量面,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造成错误判断。配合修锉时,一般可通过透光法和涂色显示法确定加工部位和余量,逐步达到规定的配合要求。
在考试工件制作过程中,要从基准件开始,一项一项达到图纸要求。同时仔细阅读评分标准,在不能全部保证时,一定要注意取舍。心态平稳,尽心尽力地达到规定的锉配要求。不管是何种锉配考题,都是由平面和曲面组合而成。要求学生钳工基本技能操作扎实,工艺分析合理。我们学生的装配钳工高级工通过率在80%以上。
总而言之,学生技能训练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取了正确、合适、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都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现代学徒制
一、引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且涵盖范围广,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力量。国家始终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美术作品、手工艺产品和艺术设计作品题材的重要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各族人民劳动中产生的文化。2013 年12 月,国家教育部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以保护、传承与发展各地特色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和培养艺术创作人才为目标。据统计,国家设立艺术基金至今,每年参与申报与获批立项的项目以培养传承民族文化人才专题为主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8 年,《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中决定支持高校围绕民间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同时指出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 。可见,中国教育部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设计类专业如增设传承与创新民族技艺的专业,将大大丰富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增加实操经验,提高设计素养,培养设计美感,从而增强设计文化内涵。
二、高职设计类专业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优势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且种类繁多,以中国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为例,传统手技艺有漆、雕、染、绣、刻、瓷、竹、根和织九类,通过这九大技艺制作而成的优秀手工艺产品,不仅沉淀着艺术美,还体现出工匠师傅深厚的美术功底、熟练的技艺、非凡的审美能力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据网上与实际调查,我国许多艺术类高职院校一直都在坚持致力于创办、开设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专业,譬如我国的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坚持开设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等相关专业(表1 )。他们是中国较早成立的拥有传统工艺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院校设有省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国家持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匠技能型人才。除此之外,各省也相继响应国家号召和地方需求建设了许多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此同时,现如今许多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普通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了传统手工艺相关专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总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实操型人才为目标,这与大多数高职艺术设计学院或系部相继开设的手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所以,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如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三、高职现代学徒制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性
民族传统文化与人类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般,不可分割。由于现代机器制造业和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矛盾造成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譬如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无人问津,传统工艺传承人老龄化,甚至部分民族传统技艺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等现象。(图1 )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有很多,譬如传承人选择范围小却做到了极致传承的家族传承模式,其特点是在家族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人员中选择传承人,这些人员在幼儿年纪就被当做传承人来培养,其优点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熟悉一切制作工艺和流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受到杰出父辈和长辈的技艺、文化熏陶,严苛和精益求精的训诫,他们凭借日积月累的学习知识和实践经验将其家族技艺传承与发展下去,其缺点是如果传承人对此文化没有兴趣,传承人或选择放弃传承或另谋他业,其文化就会出现无人继承或传承断层,最后变成销声匿迹的结局。另外,除了家族传承还有传承人选择范围较广的学徒传承,其特点是没有苛刻家族血缘关系的限制,外姓人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只要喜欢和想要学习也可以传承某种文化或技艺,其优点是文化或技艺的传承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传承范围更广。总之,不论是家族传承还是学徒传承,其传承的根本还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可见学徒制从古至今,都是文化、技艺传承的根本形式。现如今,我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族学徒制虽然存在,但远不及古时繁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新的传承模式、传承方法和手段,现代学徒制便应运而生一解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燃眉之急。从广义上说,现代学徒制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完成的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模式。现代学徒制一般在学校、企业、培训组织机构、工匠大师工作室等场所进行,但其中具有专门独立组织运行机构、严格的管理体系、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成熟的教育教学团队的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平稳落地与快速运行的最佳场所,无论从场所、设备、教师资格方面,还是从国家资助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高职院校都独具优势。当然,学校缺乏企业的流水线生产工厂和企业导师的实践经验,这些都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完美实现。因为与古时学徒制不同,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和工匠师傅的联合,可以形成协作和互补的优势,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相结合,两个完美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设计类专业学生直接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转换成创意设计和工艺产品,通过企业和市场加以验证,不断总结和提升专业技能,最终得到企业和市场认同,可以说高职现代学徒制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为了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高职院校需要和企业、工匠大师强强联手、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质量创新设计人才。
四、高职设计类专业人才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有效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可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政府可牵头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文化,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助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譬如在校内或企业内建设传统工艺现代学徒实践基地,保障学生与企业设计师、工匠大师、行业专家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同时该实践基地的设立可以有效解决高职设计专业教育与当下市场人才需求脱节、技能与实践脱节和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其次,政府和学校鼓励设计类专业教师进企业和大师工作室锻炼学习,使教师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改良教学方式和方法,紧跟时展要求。最后,学校需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教学内容,推进设计类专业传承、发展与创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学生专业考核制度,培养业精艺专、品学兼优的全方位设计人才。
(一)提高现代学徒制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质量,加强专业传承、实践与创新
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工艺,高职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需要坚持走传承、实践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只继承不创新,因循守旧,文化可能会无人问津;只创新不传承,文化将失去其核心的精神内涵,可能会出现昙花一现的现象,所以,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密不可分。通过政府扶持、学校主办、企业配合三者合作共同建立校内校外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现代学徒实践基地,从政府的扶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匠大师和艺术家的加入再到企业的孵化,打造政府、学校、工匠大师、企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校内校外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建设和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杜绝校内外实践基地空置和有名无实等现象。另一方面,坚持提高现代学徒制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质量,从理论教学、技艺教学、项目实操实训、工厂打样生产再到市场检验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且相互配合完成。教师、工匠大师和学生在实训基地上课作息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课后实训基地对专业学生开放,真正让学生拥有与教师沟通、交流问题的专业实训室,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实践基地,真正的使教师和工匠大师配合教学,共同发展,使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爱、学有所乐,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传统工艺文化与技能的魅力,开拓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新时代方式。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设计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深入推进民族文化融入高校,不仅需要各地政府、学校、企业和工匠大师的加入,还需要学校结合地方文化、非遗文化或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和企业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政府应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成为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坚实后盾。政府搭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加快高职设计人才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进程。其次,职业院校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培养双师型、双能力、双素质、双证书和双职称教师,因为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原有的知识积累和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去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主动接受和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一样,需紧跟时代的发展,学校需全方位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形成高效、团结、协同、合作、鼎新的教学组织。最后,企业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广度与深度,学校针对设计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积极吸纳行业和企业人才招聘标准作为主要参考点和依据。另外,企业导师和工匠大师需要和高校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建立高素质的校企教师教学团队。
(三)改革教学内容,拓展与创新专业技能
改革教学内容,拓展与创新专业技能。一方面,合理增设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专业基础课程、核心实践课和选修课程,实现三者的互补与支撑、协调与发展;同时,在进行民族艺术文化教学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真热爱、真学习、真讨论、真思考、真实践和真创新的自主学习模式。另一方面,2014 年至今,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理念,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是设计专业人才的新时代使命与责任。拓展与创新专业技能,可以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譬如,一从教学模式方面看,可以从固有的线下教学、固定的教室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或在企业、实训基地、田野等场地学习。二从教学内容方面看,应该设置一些注重与产业需求对接、注重与职业技能对接和注重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② 。三从教学方法方面看,可以运用项目驱动法和竞赛驱动法,将任务和工作带入课堂,使学生告别安逸的学习环境,营造适当紧张的学习气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四从教材选择方面看,不限制教材的形式,总的要求就是能够满足实用、适应的需求,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对接时代趋势;五从考核方式方面看,推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考核模式,偏重理论与实操技能应用的考核,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家和企业承认的职业技能考试并获得等级证书,拓展与创新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