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企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44家,占12.9%;私营企业251家,占22.5%;有限责任公司332家,占29.7%;港澳台投资企业80家,占7.2%;外商投资企业136家,占12.2%。

一、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情况

(一)销售总额增幅回落,物流需求有所放缓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0%,增幅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4.3%,增幅同比回落6.9个百分点。销售总额增幅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物流需求增速放缓。

(二)货运量平稳增长,委托货运量比重提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9.4%。其中,工业企业同比增长8.6%,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同比增长15.1%。在货运总量中,委托货运量同比增长12.5%,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7.4%,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委托货运量同比增长12%,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7.2%,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委托货运量同比增长15.5%,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58.5%,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委托货运量比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出于节约物流成本和集中精力于主要业务的考虑,更多地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以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物流成本增速明显减缓,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比上年增长8.2%,增幅低于销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0.1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其中,运输成本同比增长1.8%,增幅同比回落28.9个百分点。保管成本增长11.9%,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在保管成本中,配送成本、仓储成本、货物损耗成本和利息成本同比增长17.4%、7.2%、2.4%和3.6%,增幅均有较大回落,分别为15.4个,35.8个,4.6个和55.4个百分点。此外,物流管理成本增长10.7%,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四)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略有下降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受企业物流成本增幅减缓,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等因素影响,2009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9.8%,下降 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8.1%,下降0.2个百分点。

从不同行业看,2009年,工业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橡胶制造业为24.3%,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相对较低;批发零售行业中,物流成本费用率最高的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行业为23.3%,无店铺及其他零售、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等行业相对较低。

二、物流企业情况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速普遍放缓,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双双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按类型划分,综合型物流企业131家,占29%;运输型物流企业244家,占55%;仓储型物流企业占70家,占16%。在运输型物流企业中,道路运输企业和水上运输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64%和26%。

(一)主要业务量增幅回落,主营业务收入下降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货运量同比增长6.0%,一体化物流业务量同比增长26.1%,配送量同比增长13.6%,增幅同比回落1.2个、0.3个和16.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10.2%,货代业务量同比下降11.9%。

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3%。其中,占主营业务收入三成的运输收入同比下降25.3%,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个百分点。此外,一体化物流收入、配送收入增长27.2%和21.7%,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7.4个和9.2个百分点。在全部调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的企业占43.6%,同比上升17.8个百分点。

从不同类型看,2009年,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降幅最大,同比下降13.2%;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8年的增长36.2%转为下降12.9%;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但增幅同比回落19.9个百分点。

从不同区域看,西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26.6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增幅同比回落26.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6%。由于东部地区物流企业数量和规模普遍大于中西部,成为影响总体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不同登记注册类型看,2009年,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8%,降幅最高;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但增幅同比回落30.7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降3.7%和9.6%。

(二)主营业务成本小幅下降,企业利润率水平走低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6%。其中,运输成本下降20.4%,货代成本下降15.0%;一体化物流成本增长33.3%,配送成本增长23.0%,仓储成本增长10.2%,但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6,11.5和13.1个百分点。

从不同类型看,运输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3.1%;综合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15.6%;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8.7个百分点。在运输型物流企业中,铁路运输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4.9%。航空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企业,一方面,受需求动力不足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分别下降18.9%和12.7%。道路运输业企业受成品油价格上涨和税费改革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0.9%。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 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为5.5%,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6.0%,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物流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2009年,物流企业收入利润率小于3%和大于10%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为38.7%和31.0%,物流企业盈利水平呈现两级分化现象。

(三)资产规模较快增长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物流企业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7.2%。其中,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占14.2%,资产在1亿到10亿间的企业占28.5%,资产在5000万到1亿间的企业占12.6%,资产小于5000万的企业占44.7%。不过与2008年相比,资产大于10亿元的企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小于5000万的企业所占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四)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十亿元

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9年,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4506亿元,同比下降5.3%,但降幅低于全部调查企业8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同比增加3家;前50家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亿元,第50位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2亿元,同比提高60.5%。

从不同类型看,在主营业务收入前50家物流企业中,运输型物流企业30家,占60%;综合型物流企业12家,占24%;仓储型物流企业8家,占16%。

从不同区域看,在主营业务收入前50家物流企业中,八成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占8%和12%。

第2篇:物流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手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美国的经济模式具有将信息通讯领域里的新技术有机融入到社会之中的灵活性,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与集成化。美国的生产流通率非常高,这使企业的利润和投资收益能持续增加,从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这种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形成良性循环。美国专家Litan曾于2001年计算了物流领域里的信息革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运输费用、减少存货等方面的管理性节约,如在制造业里,成本降低为1%~2%。信息化程度与中国相当的法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应用软件技术,追求高起点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国KN 公司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业务。在没有自己的轮船、汽车和飞机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使其空运业务做到了世界第五,每周运输量1.9万次,其海运业务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通过对过去1000年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由通信和运输成本降低带来的,经济自由化以及运输和通信成本的日益下降将继续推动经济一体化。从这一点来说,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现代物流将继续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物流业正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迅速转型并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国际上,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与方法、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对现代物流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并且在新的技术平台的支持下不断创新。

    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呈现四个主要方向,即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的集成化。相对而言,目前现代物流的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问题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高速增长。

    1.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2.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

    3.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

    4.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

    但是,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需相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

    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应用推广信息技术是关键

    从国外发展的情况来看,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从基础性的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管理的效率尚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展开,具体讲就是要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达到现代物流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物流信息系统需要像纽带一样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伙伴、各个环节联结成一个整体,这就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物流软件也需要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物流信息来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整合区域内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与电子商务B2B或B2C系统的对接。良好的物流信息平台是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同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作水平,提高企业的数据连接性和供应链可视化,普遍降低现代物流社会总成本,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