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纳米银抗菌范文

纳米银抗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纳米银抗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纳米银抗菌

第1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凝胶;富林蜜凝胶;烧伤;创面愈合

II°烧伤创面愈合有赖于真皮层复苏及生发层的上皮再生,而残存的组织易干枯、感染、坏死至创面加深难以愈合,给患者康复治疗带来了困难,影响功能的恢复[1]。我科从2012年3月~2013年8月通过对120例II°烧伤创面作对照性研究观察,发现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富林蜜凝胶可缩短II°烧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无不良反应,证明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富林蜜凝胶对烧伤II°创面有显著的促进愈合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3月~2013年8月观察烧伤的住院治疗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平均25岁,平均烧伤面积15.32%(均无休克患者),烧伤原因中以热液烧伤为主71例、电弧烧伤30例、火焰烧伤17例,激光烧伤2例,所有患者均有II°烧伤创面,浅II°72例、深II°48例。

1.2材料 富林蜜凝胶(注册号:国药管械(进)99第0410号),纳米银抗菌凝胶(粤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2640331号)。

1.3分组对照 选择同一患者两处大小相同、部位对称或相近、基底相似的II°烧伤创面分A、B组作对照,其中A组用纳米银抗菌凝胶混合富林蜜凝胶作治疗组,B组用富林蜜凝胶作对照组。

1.4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烧伤后24h内入院并伴有轻度污染,入院后烧伤创面按常规方法予以彻底清创(禁用含碘、过氧化氢、凡士林产品)。A组纳米银抗菌凝胶与富林蜜凝胶以1:1比例混合后,外涂创面约4mm厚。B组富林蜜凝胶外涂创面约4mm厚。A、B两组同样以无菌敷料常规包扎固定,隔日换药。

1.5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指标 根据中华烧伤学会三度四分法判断烧伤深度。观察并记录两组创面生长情况及动态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较对照组提前1d以上为有效值,相同或小于1d为无效值。

1.6统计学方法 愈合时间(d)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2.2治疗中治疗组创面渗出少、分泌物稀薄无异味,细菌培养24h均无细菌生长,换药过程中及换药后疼痛感轻。治疗后6个月随访上皮有较好的抗牵拉、摩擦能力。

2.3不良反应 均未发现纳米银抗菌凝胶及富林蜜凝胶相关过敏反应、毒副作用和过度增生现象。

3 讨论

II°烧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自身修复过程,许多机制和因素参与其中,创面局部微环境的变化、细菌的侵袭和创面处理都可至创面残存的真皮组织干枯、感染、坏死,最后创面加深难以愈合。

富林蜜凝胶(Flamigel)是一种新型的具综合性能的水活性胶体-水凝胶医用伤口愈合敷料,它能覆盖和保护创面,使伤口处于一湿润的微环境中,加速局部干燥、渗出或混合性开放性伤口的愈合。它兼具水化功能以及吸收功能并独具激活水的特性(2~3)。对于干燥创面,能使创面水化,最终软化并去除坏死组织。对于渗出创面,创面渗出物的静电荷离子激活凝胶,随后活化的凝胶吸收创面多余的渗出;富林蜜凝胶为创面营造微酸性环境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并加强肉芽组织形成,有利于创面愈合,但富林蜜凝胶本身不具有抗菌作用,对感染或有潜在感染的烧伤创面治疗效果欠佳。纳米银抗菌凝胶作为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4-6]。特点:①广谱抗菌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强效杀菌;②渗透性强,可由毛孔迅速渗入皮下杀菌,对各种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③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④纳米银颗粒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抗菌效果持久;⑤纳米银离子安全性高,不会与人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结合而沉积,杀灭细菌后会从体内完全排出,不会产生毒副作用。临床上抗感染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本临床实验120例患者烧伤创面条件、面积、深度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A、B两区的II°创面愈合时间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P

本临床实验纳米银抗菌凝胶加富林蜜凝胶治疗II°烧伤创面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创面几乎为零刺激,痛苦少。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轻,抗牵拉、摩擦、感染能力强。联合用药既可以加强创面的抗感染能力,又能加速创面的愈合,提高愈合质量,为烧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黎鳌,杨宗城.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

[2]晁生武,王献珍.富林蜜凝胶在II°烧伤及供皮区创面的应用[J].中华创伤与修复杂志,2008,3(3):289-292.

[3]黎明,李卫,陆平言.富林蜜凝胶治疗68例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1:4.

[4]母瑞红,曹红英,王春仁,等.纳米银抗菌凝胶细胞毒性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6.

第2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肺泡灌洗液;菌落数;物膜厚度

[中图分类号] R714.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c)-0004-03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 research on nano-silver/polyurethane coated new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cheal catheter in rats

HUANG Xiao-xia XU Che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ntimicrobial ability of nano-silver/polyurethane-coated endotracheal tube in rats.Methods 48 Sprague-Dawley (SD) male rats in SPF grade supplied from Shenzhen PKU-HKUST Medical Center were selected in January 2016.24 healthy rats performed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mplanted with nano-silver/polyurethane were coated new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cheal catheter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During the same period,24 healthy rats performed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nserted common tracheal catheter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in random.The clump counted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was tested by plate culture counting method 12,24,48 h,and 72 h after surgeries.The biological membrane thickness formed by endotracheal tube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Results There was no great difference in clump count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12 h after surgeries (P>0.05).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clump count by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24,48 h,and 72 h after surgeries were both much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biological membrane thickness was formed by endotracheal tube 48 h and 72 h after surgeries were grea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Nano-silver/polyurethane coated new antibacterial endotracheal tube;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Clump countr;Film thickness呼吸机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气管内插管往往会使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现象,故需要给予足够重视[1]。因使用导管所引起的肺部感染的治疗往往选用抗生素疗法,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且患者多次反复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更加不利于治疗。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造成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2]。故从导管材质方面入手可减少导管所引起的感染概率。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以聚氨酯对导管表面进行处理并用纳米银覆膜技术制备而来,具有抗菌的性能[3]。本研究以48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探讨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的抗菌以及抗生物膜增生的效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SPF 级SD 雄性大鼠48只,体重 180~200 g,年龄3~5个月,由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提供,许可证编号:SYSK(粤)2010-0106。所有的大鼠状态良好,在实施本研究前大鼠应至少提前饲养7 d,且温度及湿度均适宜,给足够的食物和水。普通4.0 mm I.D.导气管(爱尔兰Mallinckrodt Medical 公司),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由本实验室自制,聚氨酯对普通气管导管表面进行处理并用纳米银覆膜技术进行制备。

1.2 动物分组方案

将SD 雄性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12、24、48 h及72 h将每组大鼠随机分为6只,进行测定。

1.3 实验方法

动物手术前要先注射配制好的水合氯醛1 ml/100 g进行麻醉。大鼠放在实验台上,把前牙和四肢绑好。放一些棉花在大鼠头部下面,将大鼠舌头拉起,顺势将耳镜送入口腔,待大鼠吸气时将导管置入气道中。实验组大鼠放置的为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对照组放置的为普通导管。

1.4 观察指标

于大鼠术后12、24、48 h及72 h(每组每个时间点使用6只大鼠行观察指检测),获得肺泡灌洗液以及取出留置的气管导管,检查导管表面的生物膜厚度。实验完毕,脱颈处死全部对象。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9.0统计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肺泡灌洗液菌落数的比较

术后12 h,两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的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及72 h验组大鼠肺泡灌洗液的菌落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2.2两组生物膜厚度的比较

术后12、24 h,两组大鼠内置导管所形成的生物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术后48、72 h内置导管所形成的生物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呼吸机为ICU病房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在救治危重患者生命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将导气管置入呼吸道内方可使用[3]。而气管导管则会引发肺部感染,从而增加患者死亡率[4-5],此问题仍然是ICU病房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便强化气道管理,也无法完全防止肺部感染的产生。与导管感染有关的常见细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导管诱发的感染常常运用抗生素医治,但治疗效果不佳。反复使用抗生素还可使导管产生的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加大治疗的难度[6-7]。改良导管的材料,增强其抗菌性能,从源头上遏制肺部感染现象[8]。

随着通气的进行导管表面有细菌生物膜生成为导致呼吸机肺部感染的首要原因之一。细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分泌的多糖物质及细胞所构成的多细菌复合体。细菌为适应周围环境而产生生物膜,生物膜具备较强的抵御抗生素及机体免疫的能力,进而形成临床上的难以治愈的感染。

有相关文献报道,导管引发的肺部感染,主要的病发时间为使用呼吸机之后的3 d内,且病发率与使用时间成正比[9-10]。呼吸机通气时导管表面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感染形成,所以可以通过研制新型的气管导管,抑制生物膜的生成,很有可能会成为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膜最先形成于导管的表面,可以根据该特点,研制新型医学抗菌材料。可在导管表面涂层特殊物质以减少细菌的黏滞性,或者应用抗生素渗透处置技术等方式,增强材料的抗菌性能。以上方式目前还处于研究中,尚无真正用于临床。如今虽有一些带有涂层的新型材料已上市,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抗菌涂层易脱落等。而涂层抗生素由于其抗菌谱较窄,故导致感染的很多细菌没有被杀灭。而导气管生物膜增厚与细菌大量繁殖的时间一致,均为通气3 d之内[11-12]。故本研究以12、24、48 h及72 h为主要研究时间,监测大鼠肺部菌落数目,以及导管生物膜增厚情况,评价新型导管的抗菌性能。

有相关研究人员报道,导致表面所产生的生物膜是导致细菌感染的最主要原因,而生物膜首先产生于导管的表面[13]。导管表面会滋生细菌及生物膜,为增强抗菌性能可以对导管表面进行处理。已有学者采用抗菌物质覆盖在导管表面来达到抗菌的目的,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表面的抗菌物质容易溶解脱离,影响其发挥作用[14]。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是用聚氨酯对导管表面进行处理并用纳米银覆膜技术制备而来,具有安全性高、抗菌性能强、不易溶解待优势。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的抗菌性能极强,且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球菌以及革兰阴性球菌均可产生抑制效果,除此之外还对一些微生物及病毒也有抗性[15]。纳米银可以对抗肺炎相关致病菌,如对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长效、缓释且无耐药性产生,效果优于抗生素。聚氨酯由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优良的血液成物相容性,已普遍应用于医学范畴。纳米银/聚氨酯复合材质具备无害、安全、抗菌性能好等优势,可以抑制导管表面的细菌黏滞,延缓生物膜的生成时长,进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所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具备显著的差异,提示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及抗生物膜增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作为一种新型医用材料,具有抗菌的优良性能及应用前景,可作为在多种医学材料的复合涂层。新型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抗菌导气管可以明显抑制SD大鼠呼吸道细菌滋生及生物膜生成,说明其能够抑制呼吸机肺部感染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登立.220例重症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254-255.

[2]杨兆钰,邱淑璇,王勇利,等.一种可再分散的纳米银/聚氨酯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 (12):118-121.

[3]林竹,敖新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大家健康,2014,8(8):100-101.

[4]f艳,李晓阳,丁丽丽,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1):7-10.

[5]于洪涛,贾金广,王敏,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 10(1):69-71.

[6]王醒,江筱莉,周昱薇,等.纳米银/聚氨酯覆膜新型抗菌气管导管在家兔体内的抑菌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20-22.

[7]罗保华,陈捷,王共先,等.医用纳米银涂层输尿管支架体内及体外抗菌效果[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0,27(12):1953-1954.

[8]何伟,王翔,高莹,等.新型纳米银/聚氨酯胆道支架表面抗菌涂层的体外抑菌试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453-456.

[9]蒋述科,罗彪峰,李荣明,等.重症监护病房早发与晚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耐药性差异[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4):208-211.

[10]马冬璞.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4,33(1):42-44.

[11]徐琳琳.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6):1059-1061.

[12]周玉仙,涂丽娜.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监测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10):1933-1935.

[13]李晓倩,阎锡新.气管导管生物膜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S1):4-8.

[14]刘卫娟,左泽兰.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722-724.

第3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羟基功能化纳米银;甲壳素纤维;吸附性能;抗菌性能

中图分类号:TQ341.+5 文献标志码:A

Prepa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Silver Nanoparticle-loaded Chitosan Fiber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ydroxyl-functiona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were applied to prepare AgNP-loaded chitosan fibers by a novel incubation-adsorption method. The adsorption ability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s of AgNPs on chitosan fibers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the 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The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AgNP-loaded chitosan fibers as a function of AgNP content was also studied. Finally, the AgNP-loaded chitosan 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tosan fibers’ adsorption capacity to AgNPs was up to 3 390 mg/kg, and the AgNPs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of chitosan fibers. Antibacterial test showed that AgNP-loaded chitosan fibers showed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hen AgNP content reached to 1 000 mg/kg, the antibacterial rates against both E. coli and S. aureus were over 99%.

Key words: hydroxyl-functionalized AgNPs; chitosan fiber; adsorption capacity; antibacterial property

由甲壳素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具有手感柔软、无刺激、高保湿保温等功能,对过敏性皮炎具有辅助医疗功能,可制作成各种婴儿服装、医用敷料等。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甲壳素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一些研究发现甲壳素纤维在偏中性的环境中抗菌性能较差,这限制了其在纺织品尤其是医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纳米银因优异的抗菌特性在载银纤维/纺织品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关于载银甲壳素纤维研究的报道却很少,这主要是因为纳米银溶液与甲壳素纤维的电荷体系类似或者亲和性较低。如耐尔?纳米银溶液属于阳离子体系,根据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对于同属阳离子型的甲壳素纤维而言,纳米银将很难负载到甲壳素纤维表面;此外,甲壳素纤维表面含有的氨基和羟基是高亲水性的基团,因而表面含有疏水性基团或者较少亲水性基团的纳米银颗粒对甲壳素纤维的亲和性较差,导致纳米银难以负载到纤维表面。本研究利用自制的非离子体系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采用浸渍吸附法制备了载银甲壳素纤维;研究了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甲壳素纤维负载/吸附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试验材料:甲壳素纤维(泰州榕兴抗粘敷料有限公司);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HBP-OH)(张家港耐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银(AgNO3)、硼氢化钠(NaBH4)、氯化钾(KCl),均为分析纯;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上海中科昆虫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张家港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试验仪器:FE20K型pH计(梅特勒 ― 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PPS 5001型激光粒度分布仪(英国马尔文公司);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AXIS Ultra HAS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广州佳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RH-250A型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1.2 试验方法

1.2.1 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的制备

将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和HBP-OH溶液混合,得到HBP-OH浓度为1.6 g/L和银含量为1.0 g/L的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后,在常温下滴加浓度为 1 g/L的NaBH4溶液,充分反应后即可得到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

1.2.2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整理工艺

将 2 g甲壳素纤维浸渍于100 mL浓度为20 ~ 120 mg/ L的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中,随后将其转移至90 ℃水浴中高温处理120 min。所得载银甲壳素纤维经反复水洗并烘干后即可得到不同载银量的甲壳素纤维。

1.3 测试方法

1.3.1 甲壳素纤维对纳米银的吸附性能测试

利用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吸附前后纳米银溶液的吸光度,计算甲壳素纤维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纳米银溶液的吸附量。

1.3.2 ζ电位的测试

甲壳素纤维:将甲壳素纤维剪成长 l mm的细小纤维,利用KCl溶液将纤维配制成0.5 g/L的溶液,并调节溶液的pH值(2 ~ 12),最后超声波搅拌10 min。取少量上述混合溶液利用HPPS 5001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其ζ电位。

纳米银颗粒:利用去离子水将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稀释至50 mg/L,调节溶液pH值(2 ~ 12),利用HPPS 5001型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不同pH值下溶液中纳米银颗粒的ζ电位。

1.3.3 微观形貌(SEM)分析

采用S-4800型扫描电镜在一定倍数下观察甲壳素纤维的纵向表面形态。

1.3.4 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采用AXIS Ultra HAS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元素成分进行分析。

1.3.5 抗菌性能测试

参照GB 15979 ― 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5非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试验方法测试载银甲壳素纤维的抗菌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机理分析

2.1.1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制备

将甲壳素纤维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中,然后转移至90 ℃水浴中高温处理120 min。在制备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中的银颗粒已基本完全被甲壳素纤维所吸附,纳米银溶液由金黄色变成无色透明,甲壳素纤维从白色变成金黄色(图 1),说明采用浸渍吸附法可实现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制备。

2.1.2 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的吸附性能

为了了解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的吸附性能,将 2 g甲壳素纤维浸渍于100 mL浓度为20 ~ 120 mg/L的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中,随后将其转移至90 ℃水浴中高温处理120 min,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吸附前后纳米银溶液的吸光度,计算甲壳素纤维对纳米银溶液的吸附量。结果如图 2 所示。

由图 2 可知,羟基功能化纳米银对甲壳素纤维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当纳米银溶液浓度为80 mg/L时,甲壳素纤维对纳米银的吸附量高达3 390 mg/kg;当浓度低于80 mg/ L时,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纳米银溶液浓度高于80 mg/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吸附量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溶液中未与纳米银结合的HBP-OH与羟基功能化纳米银形成竞争吸附,即自由HBP-OH会首先吸附到甲壳素纤维的表面,当溶液浓度较低时,自由HBP-OH浓度也较低,甲壳素纤维吸附自由HBP-OH后,其剩余吸附位点仍能够将大部分纳米银吸附至纤维表面。但是,当溶液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甲壳素纤维表面大部分吸附位点被自由HBP-OH所占据,其对纳米银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2.1.3 吸附机理分析

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的吸附机理在于 2 方面:静电吸附作用和氢键缔合作用。如图 3 所示,甲壳素纤维表面因含有大量氨基而带正电荷,而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pH值=7.8)为非离子体系,在碱性条件下银颗粒表面电位为负。因此当甲壳素纤维浸渍到羟基功能化纳米银溶液中后,负电位的纳米银颗粒会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到甲壳素纤维表面。上述猜想可以通过对甲壳素纤维和羟基功能化纳米银颗粒的表面电位分析来证明。如图 4所示,甲壳素纤维和纳米银颗粒在pH值=7.8时的电位分别约为 5 mV和-15 mV,显然两者表面带有相反的电荷,故存在静电作用力。此外,羟基功能化纳米银颗粒表面所含高密度的羟基基团易与甲壳素纤维表面的羟基和氨基基团形成氢键缔合作用,这种氢键缔合作用要远远强于普通线性聚合物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将纳米银固定在纤维表面而不会出现解吸附现象。综合两种因素,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2.2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抗菌性能分析

虽然也有报道认为甲壳素具备一定的抗菌能力,但实际上抗菌效率并不高。因此,利用纳米银来提高其抗菌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了证明载银甲壳素纤维具有高效的抗菌性能并验证其抗菌性来源于纳米银,本文对未载银甲壳素纤维、HBP-OH处理的甲壳素纤维以及载银甲壳素纤维进行了抑菌率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

通过对E. coli和S. aureus抑菌率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未载银甲壳素纤维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抑菌率分别为36.95%和23.26%,抗菌效果很不明显;HBP-OH处理的甲壳素纤维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抑菌率分别为39.01%和31.16%,与未载银甲壳素纤维相比,抑菌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载银甲壳素纤维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抑菌率均达到了98%以上,且随着载银量的提高,抗菌效果更加明显,当银含量达到1 000 mg/kg时,其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抑菌率均可达99%以上。这表明载银甲壳素纤维相比于未载银甲壳素纤维抗菌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抗菌性来源于纳米银本身而非HBP-OH。因此,可以说明载银甲壳素纤维具备了优异的抗菌性能。

2.3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纵向微观形貌分析

为了表征载银甲壳素纤维的微观形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未载银甲壳素纤维和载银甲壳素纤维的纵向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如图 5 所示。

从图 5 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未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并未附着其它物质;而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附着有很多小颗粒,且颗粒大小均一、均匀分布。

2.4 载银甲壳素纤维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

为了进一步表征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的颗粒为银单质,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定了未载银甲壳素纤维和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的元素成分,结果如图 6、图 7 所示。

由图 6 可知,两种甲壳素纤维主要含C、O两种元素,其中C1s结合能位于284.5 eV,O1s结合能位于532 eV。此外,载银甲壳素纤维在368 eV处,出现了Ag3d的结合能,而未载银甲壳素纤维没有出现相应的结合能,说明纳米银已被成功处理到甲壳素纤维表面。另外,由于载银量较低,Ag3d的峰值较弱。

由于纳米银暴露在空气中后容易被氧化,为了进一步分析纳米银的价态,这里进一步测试了载银甲壳素纤维的Ag3d高分辨率XPS能谱,结果如图 7 所示。由图可知,Ag3d轨道的能谱峰由 2 个峰组成,峰点位置分别出现在368.0 eV和374.1 eV附近。根据相关文献,Ag单质的Ag03d(5/2)对应的标准结合能为368.2 eV,Ag03d(3/2)对应的标准结合能为374.2 eV。因此可以判断载银甲壳素纤维表面银颗粒存在形式主要为单质银。

3 结论

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高吸附量可达3 390 mg/kg。甲壳素纤维对羟基功能化纳米银较强的吸附能力源于两者之间的静电作用和氢键缔合作用。相比于未载银甲壳素纤维,载银甲壳素纤维具备优异高效的抗菌性能,当银含量达到1 000 mg/kg时,其对E. coli和S. aureus的抑菌率均可达99%以上。纳米银颗粒在甲壳素纤维表面分布均匀,且未被氧化,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Madhumathi K, Sudheesh K PT, Abhilash S, et al. Development of novel chitosan/nanosilver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2010, 21(2): 807-813.

[2] Liu X D, Nishi N. Chitosan coated cotton fiber: prepara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44): 233-238.

[3] Jin L, Bai R. Mechanisms of lead adsorption on chitosan/PVA hydrogel beads[J]. Langmuir, 2002, 18(25): 9765-9770.

[4] Kong M, Chen X G, Xing K, et al.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chitosan and mode of action: 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0, 144(1): 51-63.

[5] 张峰,武娜娜,徐思峻,等. 强吸附型纳米银溶液的研制及在抗菌医用敷料中的应用[J]. 纺织导报, 2012(5): 92-94.

[6] 张德锁,廖艳芬,林红,等. 纳米银的制备及对真丝织物的抗菌整理[J]. 丝绸,2013,50(7): 5-11.

[7] 徐思峻,张峰,陈宇岳,等. 强吸附型纳米银对粘胶纤维的吸附性能研究[J]. 纺织导报,2013(2): 75-76.

[8] 王海娟,武娜娜,张峰.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银溶液的银含量及其应用[J].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14(4): 12-15.

第4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 纳米银凝胶;宫颈糜烂;疗效

子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50 %~70 % ,其中中、重度糜烂占患者总数的60 %。物理治疗是目前疗效可靠的方法,国内外对其物理治疗后的愈合过程多采用自然修复的方法,但愈合时间长达3~4 周,重者6~8 周才能完全愈合,而且脱痂过程中常出现创面出血甚至大量出血。近几年医务工作者正在寻找一种方便、可靠、满意的治疗方法,2006年1—12月对门诊的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纳米银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入选标准 要求患者均初次诊断为宫颈糜烂, 近2周未应用任何抗菌素, 非妊娠期,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及治疗前宫颈糜烂面积均有可比性。

1.1.2 排除标准 治疗前均排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1.2 一般资料 2006年1—12月间就诊于本科门诊的宫颈糜烂患者,根据上述标准通过筛选、监测和评估,抽取120例, 随机分为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宫颈糜烂的诊断标准[1] 。其中轻度糜烂62 例,中度糜烂45例,重度糜烂13 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治疗组 60例,年龄33.75 ±5.31岁;对照组60 例,年龄32.98 ±5.10 岁。两组患者在就诊前症状、宫颈糜烂程度及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

1.3 材料 采用爱杰特(深圳市爱杰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爱杰特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治疗。

1.4 方法  睡前清洗外阴后,将爱杰特抗菌凝胶推入阴道内,每天1次,每次1支,6天为1 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妇科传统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于月经后3~7天开始, 隔日1次, 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禁盆浴。

1.5 疗效评定  (1)痊愈; 宫颈光滑, 糜烂面消失;(2)显效:症状体征好转, 糜烂面积缩小;(3)无效: 症状体征无好转,糜烂面积无变化;(4)有效:痊愈+显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宫颈糜烂,其治疗效果纳米银凝胶比对照组更有效。治疗宫颈糜烂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0.00%、91.67% , 对照组治疗宫颈糜烂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1.67%、75.00% , 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银被广泛作为杀菌剂使用,可抑制感染,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愈合作用[2] 。纳米银凝胶可杀灭引起生殖道感染的各种病原体,且无耐药菌出现[3] 。纳米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天然杀菌剂,据研究,银可与细菌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的DNA结合,置换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胸腺嘧啶与腺嘌呤、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的氢键,导致细菌DNA分子结构变形,抑制DNA、RNA、蛋白质的合成,使病菌失活。具有抗菌、抗滴虫、抗支原体活性,且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宫颈糜烂时,糜烂面的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增强,会破坏生长因子和新生组织,不利伤口愈合。MMP含有巯基,它的活化需要锌离子参与,而银可以与MMP结构中的巯基结合,竞争性抑制锌离子与巯基结合,降低MMP活性,促进糜烂愈合[4] 。纳米银利用银抗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纳米银相比普通级别的银具有更强大的抗菌性能和持久释放的杀菌效果,且杀菌不影响阴道正常菌群和酸碱度,对阴道炎、单纯型宫颈糜烂及轻、中度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且采用了人性化设计的专用阴道给药器,剂型为水凝胶,方便了患者用药,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方法。所以,纳米银凝胶比妇科传统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疗效更显著。

目前对于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对于宫颈糜烂许多医生坚持以物理治疗破坏柱状上皮及化生上皮,使宫颈阴道部全部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但这种方法是否会导致过度治疗,至今仍有争议[5],且治疗后均可能会引起较大量的排液,部分患者有阴道少量出血、宫颈颈管狭窄、不孕、感染等[6]。朱荫莲等[7]曾报道,中、重度宫颈糜烂微波治疗后应用纳米银促进创面愈合效果显著。所以, 采用纳米银凝胶治疗宫颈糜烂有较明显疗效,并且能减少因使用物理治疗产生的并发症。

过去一直认为硝酸银、磺胺嘧啶银等银盐或银复合物在杀菌的同时会妨碍伤口愈合,尤其是妨碍上皮化的过程。Demling 等[8]认为伤口愈合延迟与银本身无关,可能受磺胺嘧啶的影响有关。Demling 等[9]研究发现,单质银能使网状上皮移植片的上皮化率提高40%,而且银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与其抗菌作用无关。纳米银采用先进的纳米技术,将单质银制成直径大约在25 nm 左右的纳米粒子,吸附在载体纤维上,易于吸收,效果更好。因此, 纳米银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主要是由于银的杀菌作用,也可能与它促进上皮化、使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加速有关。其综合效应可表现为加快物理治疗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愈合脱痂期内的创面出血情况。

以往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不能有效根治宫颈糜烂,且停药后极易复发。患者对物理治疗大多存有恐惧害怕心理。而大多数宫颈糜烂患者在使用纳米银凝胶治疗后,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云桥.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8-139.

2 腊蕾,蒋雪涛,霍启录. 复方磺胺嘧啶银胶原蛋白烧伤膜的药效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9):6691.

3 程央红.纳米银临床应用特色. 中国执业药师, 2005,15(3):331.

4 程央虹.纳米银医学的研发热点.中国执业药师, 2005,(3):331.

5 张志胜.阴道图镜.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43-46.

6 邓敏端.阿希米对宫颈糜烂治疗效果观察.实用妇科与产科, 2005,(2):115-116.

7 朱荫莲,张翠媚.宫颈糜烂微波治疗后应用纳米银促进创面愈合.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3):138-139.

第5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纳米银粉;乙醇;分散性

纳米银粉具有粒度小、活性大、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好、熔点低等优点,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其还具有金属银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抗菌性能,同时还保留了电铸银颜色光亮的特点,在催化剂材料、低温超导材料、防静电材料、生物传感材料、抗菌以及对部分紫外线进行吸收等功能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关于实验

1.1实验材料和仪器

在本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材料主要有:平均粒度为40nm的纳米银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无水乙醇以及油酸;在试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包括:型号为PHS-3C的数字显示PH计、型号为S22PC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型号为KH-700DE的超声波清洗器、型号为80-2B的台式离心机、型号为BS224S的电子天平以及型号为Zetasizer3000的粒度分析仪。

1.2实验的过程

第一步,采用所研制的高真空双枪直流电弧等离子蒸发设备完成实验所需要的纳米银粉的制备。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高纯度(99.99%)的金属银,以纯度分别为99.99%以及99.7%的氩气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工作电流为200A,工作压力为0.02Mpa,氩气:氢气=6:1。第二步,使用粒度分析仪将银粉在无水乙醇中的eta电位测出来,获取银粉的等电点位,依据其大小对调节无水乙醇的酸碱值,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以及油酸作为分散剂进行分散实验。对表面活性剂浓度以及超声的时间进行改变,将粉体放在560W的超声清洗剂中进行超声分散。第三,使用胶头滴管取样,在离心之后取其上层容易注入大比色皿中,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对其的吸光度进行测量,同时要做好测量记录。

1.3对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

分光光度计在制造时是依据Beer-Lambert定义的基本原理,其中物质的吸光度和浓度之间是成正比的,吸光度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文中实验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对离心后的上层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测量,对于纳米银粉的分散效果是通过吸光度的大小来表征的,吸光度越高表明在乙醇中单位体积的纳米粉体的含量越高,分散效果越好,纳米银粉最大的吸收波长为420米。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2.2测量纳米银粉在无水乙醇中的Zeta电位

第6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 LEEP刀;纳米银凝胶;宫颈病变;疗效

宫颈疾病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日趋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目前三阶梯技术的开展使许多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得到早期发现[1],因此宫颈癌是惟一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妇科肿瘤[2]。宫颈环形电切术(即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但术后阴道流液时间长,脱痂期出血率高,切口恢复慢,增加了患者不适和感染机会。我院采用LEEP刀联合纳米银凝胶对45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短期观察术后恢复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因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阴道镜检查异常,经病理检查结果为慢性宫颈炎、CIN (宫颈上皮内瘤变) Ⅰ~Ⅱ的患者90例,年龄28~51岁,中位年龄37岁,其中慢性宫颈炎54例,CINⅠ30例,CINⅡ6例。其中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纯LEEP刀45例,试验组LEEP刀联合纳米银凝胶45例。两组年龄构成,生育次数无统计学差异。

1.2 术前准备 ①手术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 d(绝经者除外);②术前24 h禁性生活;③所有患者均无急性生殖器炎症,术前检查:血常规正常及出凝血时间正常。④同意采用LEEP刀术。

1.3 治疗方法 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阴后暴露宫颈,拭净宫颈粘液,碘伏棉球消毒阴道及宫颈,术前行阴道镜检查,行碘试验及醋酸白试验确定手术范围。电切功率为40W,电凝功率为60W。根据病变范围和性质选用不同型号环形电刀,于9点处进刀,顺时针锥切,切下组织深达宫颈管10~15 mm,切缘超过病灶边缘3 mm,后改用球形电极电凝创面止血。切除组织标记后用10%甲醛液固定送病理检查。术后试验组用外用纳米银凝胶涂于创面,以后患者在家中自行阴道上药:每晚睡前将纳米银凝胶的给药器缓慢插入阴道深部,利用助推杆将凝胶推入阴道,每天1次,连用14d,阴道流血多停止局部上药。对照组宫颈环形电切后局部不用药。对照组术后口服三代头孢及甲硝唑1周预防感染。术后均禁止性生活及坐浴2个月;2周内禁剧烈运动、远足等;术后7、14、21d电话随访, 随访内容主要是阴道排液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情况。若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腹痛随时就诊。

1.4 术后疗效观察 术后3个月每次月经干净3~5d来院检查宫颈恢复情况并记录。痊愈:宫颈光滑,大小正常,外观恢复自然形态;好转:病变面积比治疗前减少,深度变浅;无效:病变面积及深度变化不明显。

2 结果

2.1 术后阴道排液时间 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为(4.1±0.8)w,试验组为(3.1±0.8)w,二者相比较P

2.2 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情况 对照组流血为10(22.22)例,试验组流血为2(4.44)例,二者相比较P

2.3 创面愈合时间 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9.4±0.4)w,试验组为(6.4±0.4)w,二者相比较P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方因素的影响,如早期,多次人工流产及多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HPV病毒等感染所致宫颈病变[3],至使宫颈癌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宫颈病变是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早期积极治疗宫颈病变,阻断和终止宫颈癌发生,是当今妇科医师的重要课题之一。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均不同程度存在缺陷,宫颈环形电切术(即Leep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不会发生组织拉扯、炭化现象,不影响病理学检查,减少了宫颈癌的漏诊。所以越来越受到妇科医师的关注,特别为希望保留子宫的宫颈病变妇女,LEEP术后宫颈可恢复自然状态,是很理想的治疗手段。但临床治疗中发现该术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慢,愈合时间长,阴道流液时间长,而且少数患者会出现宫颈瘤样增生等情况。

纳米银凝胶是天然抗菌元素银与现代纳米技术结合的制剂,具有明确的广谱抗微生物,促进伤口愈合功能。其作用机制为: ①纳米银与致病微生物体内巯基酶结合,使巯基酶失活,阻断能量代谢,阻断细胞壁合成,从而达到广谱杀灭微生物的功效,拥有较强的抗菌能力; ②慢性宫颈炎时,糜烂面的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强,活性过高会破坏生长因子和新生组织,不利于伤口愈合,纳米银可使金属蛋白酶失活包括巯基,减少伤口表面锌离子,增加伤口表面钙离子,促进上皮再生及组织修复,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③纳米银可使细胞粒体膜通透性改变,使线粒体释放凋亡因子,从而促进细胞凋亡,使病菌失活[4-5]。钠米银抗菌凝胶为局部用药,银含量少(银粒红大约25 nm左右),对人体无明显毒付作用。因其是阴道局部用药,可避免因口服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它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不会影响阴道内起保护作用的有益菌,更不会破坏阴道的自洁功能和免疫功能。我们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LEEP刀术后3个月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阴道排液时间及宫颈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2]乐杰,谢辛,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5-256.

[3]钱止维.子宫常见病毒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3):266.

[4]程央红.纳米银医学的研发特点[M].中国执业药师, 2005: 33.

[5]BennettBB, Stone IK,Anderson CD, eta.l DeepLopp exision forprehys-terectomy endocervical evaluation[J].Am JObsteltGyneco,l 1997, 176(1): 82-86.

第7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安信纳米银凝胶;复方利福平散;压疮;重症监护

压疮又称褥疮、压迫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好发于长期卧床及患有疾病的高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往往患有基础疾病,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新陈代谢缓慢、营养不良,或因病情危重,易出现难免压疮[1],一旦压疮形成,愈合困难,有的向深部发展可累及骨膜甚至骨质引起局灶性骨膜炎或骨髓炎,有的甚至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对整体治疗带来不利。笔者采用纳米银联合复方利福平散,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压疮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39~82(64±6.5 )岁;带入压疮40例,科内发生难免压疮 2例;压疮面积:1cm×1.5cm~8cm×6cm;糖尿病患者 8例。42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压疮的药物 安信纳米银凝胶(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外用复方利福平散【利福平胶囊(山西三九同达药业公司)、紫草(安徽毫州中药材加工厂)红花(安徽毫州中药材加工厂)按2:1:1配比以研磨法按外用散剂标准项下的工艺制备】

1.2.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海绵垫床或气垫床,设立翻身卡,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 次,预防创面受压,保持床整,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 ,做好大小便护理 ,防止并发感染。观察组: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创口后再用注射器抽吸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创面待干,再用无菌棉签粘取纳米银适量涂于创面,使其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于创面上,然后外用复方利福平散,按靶位面积与深浅设计剂量,以复方利福平散60mg/cm2均匀地撒布于创面.然后选用通气性好,能够保持伤口湿性环境的纱布或棉垫盖在创面上。若患者对医用纱布有过敏现象,可选用医用透气性胶带固定。出现压疮严重感染,脓性分泌物较多,换药增至3次/d,炎性反应控制,分泌物减少,换药减至2 次/ d ,当有新鲜肉芽生长时,换药1 次/ d 。1 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创口,后用注射器抽吸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创面待干,外涂红汞,每天4~5次,渗液较多时予血竭粉外涂。为保持床单清洁,2组均于患者压疮部位垫一块成人护垫。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

1.4疗效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上皮覆盖;有效:创面明显缩小,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创面无肉芽组织生长,伤口无缩小。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疗效观察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2.2 预后 观察组死亡2 例,对照组死亡4 例;余皆治愈。

3 讨论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昏迷、瘫痪、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压疮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显著消耗医药护理费用,红汞的汞离子解离后与蛋白质结合,从而起到杀菌作用,但易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于创面,细菌易在薄膜下生长繁殖,形成化脓性病灶,影响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甚至无效。而甲硝唑对多种厌氧菌有抗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压疮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压疮愈合,所以用于压疮创面的冲洗效果较好,且费用较低。纳米银凝胶具有以下特点:①广谱抗菌、强效杀菌,利用《医用微生物》中“使细菌变形或沉淀”的理论,纳米银直接进入菌体与菌体蛋白酶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导致依赖此酶的细菌无法生存,从而达到杀菌作用[2];②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活性,能有效的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③改善微循环,纳米银具有超强的渗透性,能有效渗入组织杀菌抗炎,并产生生物热效应,改善创面周围组织的微循环,加速创面愈合[ 3 ]。复方利福平散系应用生物药剂学技术.利用剂型因素、生物因素可改变药效(疗效、副作用、毒性)、呈现生物效应的特点,对利福平进行剂型设计与制备工艺改进,并加入具有活血、收敛特性的紫草、红花而制成。利福平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尤其是繁殖期细菌作用最强,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4 ]。紫草味甘、成、性寒,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紫草水醇及油溶液和紫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5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6 ]。综上所述,纳米银联合复方利福平散具有改善微循环的血液灌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患部营养,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清除坏死组织,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促进肉芽生长,促进上皮愈合的功效。对重症病房的患者疗效满意,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德芳,陈海蒂 加强压疮预防管理的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6,6(5):51-52

[2] 贾公孚, 谢惠民. 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 M ]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22.

[3] 李有娥. 碳纤维敷料与纳米银创伤贴在压疮中的联合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80.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 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

第8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食品包装 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

1 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优势

纳米复合材料多以聚合物为基底,是将柔性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缴入纳米尺寸(1nm~100nm)分子中或纳米颗粒制备而成[1]。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有无机纳米材料和有机聚合物组成,这两种材料都能改善包装材料的特性,防止细菌滋生,从而有效保障食品的品质。

1.1柔性高

纳米复合材料由柔性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所以其制成的包装材料具有非常好的柔性,不易磨损,相对与传统食品包装材料使用寿命更长。且纳米复合材料的可塑性高,食品包装的设计者可以将纳米复合材料设计成需要的造型,以便突出整个食品的特点与设计理念。

1.2物理化学性能稳定

纳米粒子的直径小,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会发生变形。纳米复合材料的阻断性能也好,能有效防止细菌滋生,祛除异味,延长食品的使用时间,保证了食品的质量。

1.3生产成本低且环保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作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如新型抗菌材料PA66中就是加入了一种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将纳米氧化锌运用到包装材料的生产中,使得该材料的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且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分子是微孔结构,具有高比表面积,能自主的选择过滤氧气与二氧化碳,为果蔬类食品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气调包装,延长了果蔬类食品的保鲜时间。

2 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2.1在延长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果蔬类食品存放时会释放乙烯,当乙烯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加速果蔬类视屏的腐烂。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中并不能够很好的吸收乙烯,因此无法实现对果蔬类食品长时间保鲜的目的。但有研究发现纳米银可以催化乙烯,若在果蔬类食品包装材料中加入纳米银,就能减少乙烯的浓度,延长果蔬类食品的保鲜时间。

2.2在提升食品包装封闭性中的应用

食品包装的封闭性主要是用于阻断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都具有良好的阻断性,能提升食品包装的封闭性,降低其渗透性。如岳青青研究发现,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相较与天然橡胶,其对对氧气的渗透量率降低了近50%,说明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气体阻断性,能有效提升食品包装的封闭性[3]。

2.3在保证食品抗菌中的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滋长,从而保证食品不受细菌污染。有研究显示,在聚烯N薄膜中加入无菌纳米抗菌剂和增增效剂,其杀菌力能够达到98.13%,且阻断性与封闭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但其柔性、坚韧性就会有所下降。

3 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安全性

虽然相对于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抗菌性强、柔韧性高且材料环保,但其纳米材料是否会与其他分子产生生物学效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有研究发现,纳米颗粒若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质,那么在生物体内就会呈现出一定的毒性;若纳米复合材料中有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纳米颗粒就与生物体内的蛋白结合,造成蛋白功能异常,直接或间接呈现出基因毒性[4]。通过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分、温度和时间等研究发现,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颗粒产生的毒性与其浸泡的温度与时间有关,但具体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5]。而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颗粒进入到人体后归宿、是否会对机体组织造成影响、造成怎样的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方案,都需要大量的研究与探讨。

结语

纳米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阻隔性、抑菌性与催化乙烯的等性能,能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保鲜时间,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与品质,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且其造价成本低,对环境不造成任何危害,故而被广泛的运用与食品包装中。但因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纳米颗粒会与其他分子发生生物学效应,产生一定的毒性,故其安全性仍待商榷。

【参考文献】

[1]韩伟,于艳军,李宁涛,王利兵.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评价[J].科学通报,2011,03:198-209.

[2]张宏康,G.S.Mittal.纳米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1,05:82-84.

[3]艾茜,胡长鹰,林勤保,王志伟,李河.纳米银/低密度聚乙烯复合食品包装薄膜的表征及性能[J].食品工业科技,2014,22:294-298.

第9篇:纳米银抗菌范文

[关键词]银离子抗菌凝胶;磺胺嘧啶银软膏;烧伤创面;创面感染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3-1045-03

烧伤后的创面处理一直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外科无菌术及合理外用药物,使烧伤创面少发生或不发生感染、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治疗费用是临床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目前烧伤外用药物品种繁多,选择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药物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2]。银离子抗菌凝胶是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基础上研发的凝胶型敷料,以此理论为基础制成的产品不粘连伤口,不会造成二次撕脱伤,且可隔离创面,形成密封环境,能相对隔绝外来细菌,还可以保护新生肉芽,清除时无痛 [3]。本实验以传统烧伤创面外用药磺胺嘧啶银软膏为对照,观察银离子抗菌凝胶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同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4],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设计:临床验证试验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烧伤深度基本一致,面积相近、相邻部位或对称部位的创面进行自身同体对照观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5]。

1.2 病例选择: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笔者科室门诊、住院部治疗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1.3入选标准:①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②伤后72h内入院;③入院前未做任何处理;④由两名烧伤科医师诊断为II0(浅II0、深II0)烧伤,烧伤面积≤30%,观察面积≤2%;⑤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年龄65岁;哺乳期、孕期妇女;对银过敏;有严重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 (即肾功能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一倍以上);肝脏疾病、肝功能不全(肝功能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一倍以上);伴有急性代谢紊乱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有严重的创面感染者;有精神疾病者;3个月以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

1.5 药物:试验药物为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银离子抗菌凝胶(30g/支);对照药物为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磺胺嘧啶银乳膏(40g/支)。

1.6治疗方法

1.6.1清创、冲洗、消毒:以生理氯化钠溶液冲洗创面、稀释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反复3次后无菌敷料拭干创面,碘伏溶液消毒创面3min。

1.6.2用药:将银离子抗菌凝胶1支或磺胺嘧啶银乳膏1支涂抹创面,再用普通灭菌纱布包扎,或将凝胶或乳膏直接涂抹于无菌纱布上,再覆盖创面,敷料保证大于20层纱布,隔日换药1次,或视创面情况换药。

1.6.3 观察指标:①创面疼痛:(-)无痛感,(+)稍有痛感,(++)疼痛明显,但可耐受,(+++)疼痛不能耐受;②创面渗出液:(-)无渗出液,(+)渗出液较少,(++)渗出液呈黄色,渗出液较多,(+++)渗出液很多,外敷料湿透;③创面肿胀:(-)无肿胀,近似正常皮肤,(+)创面边缘肿胀高出正常皮肤, (++)边缘肿胀或创面周围出现红肿、胀痛,并有扩散,(+++)创面周围浮肿或胀痛,水肿明显扩散,按压有凹陷或肿胀;④创面愈合率:以愈合创面百分率计算;⑤创面细菌培养;⑥血常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各做一次。

1.6.4观察时间:①创面情况:浅Ⅱ度,治疗前及用药后3、7、14天各记录1次。深Ⅱ度治疗前及用药后3、7、14、21天各记录1次;②创面细菌培养:浅Ⅱ度创面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14天各1次,深Ⅱ度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14、21天各1次。分泌物培养时间与换药观察时间一致(换药时间误差值为:±1天)。

1.6.5疗效评价标准[6]:痊愈:用药区创面愈合,全身症状消失;显效:浅Ⅱ度用药区创面愈合90%以上,深Ⅱ度用药区创面愈合80%以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浅Ⅱ度用药区创面愈合50%以上,深Ⅱ度用药区创面愈合50%以上,全身症状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创面感染未能控制。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改善例数)/总病例数×100%。

1.6.6安全性评价[6]:①不良事件的发生程度、发生率;②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程度、发生率;③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记录。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均采用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判断, P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时间:由表1可见试验组浅Ⅱ度烧伤创面为(9.47±1.55)天、深Ⅱ度烧伤创面为(17.33±2.16)天;对照组浅Ⅱ度烧伤创面为(9.33±1.83)天、深Ⅱ度烧伤创面为(17.80±1.89 )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创面愈合率:由表2可见治疗后在四个观察时间段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见表3共有3例培养有细菌生长,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1例大肠杆菌,其中浅Ⅱ度患者中磺胺嘧啶银组存在1例。深Ⅱ度患者中银离子组伤后10天存在1例,第20天取分泌物标本,未见细菌生长。磺胺嘧啶银组深Ⅱ度患者中存在1例伤后10~20天持续存在。典型病例照片见图1~2。

2.4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本试验研究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在治疗前后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由于烧伤疾病本身所引起,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改善其异常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有与药物作用相关的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明显异常,创面局部未发现过敏反应。

3 讨论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是引起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烧伤后侵袭性感染大多来源于创面,烧伤后创面局部血管栓塞,全身使用抗生素很难达到局部,疗效差。而早期外用抑菌或杀菌剂是一种有效的措施[7]。磺胺嘧啶银在烧伤创面中使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烧伤外用药[8]。但由于病菌耐药性的出现,使其杀菌力明显下降,银离子抗菌凝胶敷料是在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基础上研发的凝胶型敷料[9],伤口湿性愈合理论是现代创伤治疗新理念,以此理论基础制成的产品不粘连伤口,不会造成二次撕脱伤,且可隔离创面,形成密封环境,能相对隔绝外来细菌,还可以保护新生肉芽,清除时无痛。而且产品中含有银离子,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抑制真菌、细菌的生长繁殖[10],于创面表面,形成一层抗菌屏障,达到抗感染的功效[11]。

本试验两组药物疗效对照,从创面愈合时间、同期创面愈合百分率比较,未发现银离子抗菌凝胶与磺胺嘧啶银软膏存在明显治疗效果差异,但从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相比较银离子抗菌凝胶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软膏。其中使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浅Ⅱ度患者未发现1例细菌培养阳性,深Ⅱ度患者存在1例细菌生长,后复查消失。磺胺嘧啶银组浅Ⅱ度及深Ⅱ度患者各有1例细菌生长,且持续存在。实验证明银离子抗菌凝胶同其他形式银制剂相比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本试验无不良事件发生,纳米银抗菌凝胶有较好的安全性,使用方便,患者换药痛苦少,早期使用可预防易感染创面发生感染,有利于创面愈合,从而使患者住院日期缩短,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黎鳌,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1-225.

[2]胡骁骅,张普柱,孙永华,等.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银离子吸收和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 2003,24(83):2178-2179.

[3]缪玉兰,汪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及其在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意义[J].中华烧伤杂志,2006,22(6):478-480.

[4]解怡洁,张媛,蒋琪霞.含银敷料在伤口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34(8):889-892.

[5]刘琳娜,李学拥,吴晓春,等.银离子抗菌敷料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22-924.

[6]田利剑,金森,王建亭.水溶性胶冻剂烧伤0号治疗深Ⅱ度烧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1):34-37.

[7]刘哲伟,苏开新,陈军,等.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4,10: 92-93.

[8]王勇,王光华,苏卫国.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1):2098-2099.

[9]陈炯,韩春茂,张力成,等.纳米银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5):451-455.

[10]孙丽欣,郝秋华,王虹,等.银离子敷料联合水凝胶在创面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3,22(8):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