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指导师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20年,线上线下招聘抓好重点企业、重点群体主动服务,突出宽度和广度,增加服务频次和密度;职业指导工作抓好专业化,突出全地区整体提升,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监测分析工作抓好新业态和坚持日常分析相结合,密切关注新情况新变化。全年,在局领导带领下兄弟科室配合下全科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看到不足。具体总结如下:
一、多措并举,推进常规工作
一是实行挂图作战。第一时间建立复工复产企业联系人制度,成立领导小组,实行挂图作战,主动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部门联系,确定625户企业为调查目标。采用在工商网站、114查寻、联系企业包保人等多种方式,找寻企业联系电话。为确保工作任务及时完成,在两次疫情期科内人员全员上班,采取下任务量的方法,每人每天完成40--50户企业任务,每天专人晚上下班时汇总企业信息。通过多轮电话调度,全年共打企业电话6965个,掌握企业情况,开复工时间,了解企业需求,多渠道招聘信息,并为企业推荐适合人才。
二是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保障机制与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工作,并对韩国返吉人员情况开展服务。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调度保障机制,确定18户企业为24小时重点企业,建立企业需求台账,每天调度企业情况,实现企业产能清、员工总数清、缺工人数清、空岗结构清、问题困难清,保障重点企业尽快复工达产,其中友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疫情物资企业,我们重点推荐保证企业用工需求。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工作,平台开通以来,每日进行平台维护,服务外地企业92户,返岗员工108人,其中87人跨省返岗复工。在全地区开展韩国返吉人员情况调查,通过和防疫部门、社区走访等方式,了解返吉人员情况,对有就业需求人员建立台帐,逐一打电话,开展职业指导及岗位推荐工作。
三是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公益网络招聘月活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金秋招聘月活动,制作网络招聘平台使用方法短视频和操作指南,指导用人单位在网站或微信平台上注册岗位信息,预约网络招聘会和网络面试;指导求职者在线查询岗位信息、投递简历,与企业在线沟通洽谈。全年,招聘人数1、2万人,新增注册求职人员698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投递简历254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
四是优化网站微信版块,做好线下宣传,用户活跃度高。
(改版)优化网站和微信平台功能设置,将原有功能分类汇总,分为找工作、查信息、要上网三个模块,简单明了,重新梳理招聘与求职流程,为关注者提供快速使用通道,在微信端新增就业微课堂、就业援助绿色通道、职业指导在线咨询、在线素质测评、百日千万、本市岗位信息、湖北籍人员专栏、省外岗位信息等多个版块;在微信平台设置专栏,分为政策篇和岗位篇,政策篇中将相关就业政策整理汇总,岗位篇根据每周主题内容优选岗位集中,促进求职用工双方网上适时匹配,打造更优更便捷的线上招聘服务平台。
(宣传)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在疫情期间推广使用线上招聘求职平台的通知》,要求保证在疫情期间用工招聘不断线,发挥线上服务人岗匹配功能,广泛推广线上招聘服务平台,扩大线上招聘力度,印制成宣传单和条幅,在社区显著位置张贴,扩大平台知晓率,让疫情期间网络招聘深入人心,引导更多的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线上实现有效对接。在三大运营商发短信,对网站、微信进行宣传,这期间电话咨询人员巨增,最多一天接近50个电话,其中也有人因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情绪焦虑,工作人员都耐心细致的解答,做好求职者的心理调适,减轻心理压力。
(引领)每日调度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对于有问题的地区,随时解答,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网站和微信平台每日更新,更好的满足了不同层次求职者的需求,提升平台对企业和求职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加用户黏性,目前活跃度高,有的招聘信息上传当日即能招满(万达、创业夜市摊位) 。到目前为止,网站总访问量219万人次(去年底70万),日最高点击量达5万人次,微信关注人数突破10、9万,日浏览量达1.7万人次,每天工作人员在线为四个微信求职群近2000名求职者提供在线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已有求职者在微信群中,通过我们的信息,找到工作岗位,并说这个平台很好,对于有问题的人员,群主都及时回复。
五是开展职业指导服务。从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学校、企业中选取优秀职业指导师录制16个职业指导精品视频课程,其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个视频课被人社部采纳。课程针对用工企业、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涵盖企业防疫、求职准备、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生涯规划、个案分析等各个层面。
主动服务。对于在网上登记的求职者,采取每人至少打一次电话的方式,了解求职者情况,推荐岗位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对于焦虑者起到安抚的作用,全年共打求职者电话12365个;职业指导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求职者进行一对一分级分类指导,帮助求职人员走出迷茫,树立正确择业观,每个职业指导师日平均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达到5人次。在微信平台开通职业指导专栏,留言求职者51人,逐一进行电话回复,有因长期失业失去信心,有面临职业选择,需要心理调适,通过职业指导老师促膝长谈,一对一指导和面对面相结合,最终助其上岗。
(进校长园)11月开始跟随团市委分别到北华大学、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东北电力大学等八所院校开展职业指导讲座服务,为该校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如何做好从学生到职场的转换。
六是开展监测工作,为供求分析提供支撑
1、时时监测企业情况。年前即对我市100户用工企业电话开展调查,了解企业节前节后用工需求情况。疫情发生后,多次了解重点监测企业290户情况,每10日上报数据,每月形成分析报告;同时在网站登记企业中,选择部分因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餐饮、商贸、物流等行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100户,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开展企业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缺工情况、减员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进行详细调查和统计,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
2、开展供求分析工作,掌握企业情况。制作系统操作流程视频,指导全地区上报12张数据统计表,具体分析数据情况,从性别、年龄、学历、技能、人员类别等分析求职人员特点,从企业所处产业、行业、企业性质、需求人员类别、分析企业需求状况,统计出需求大于求职前10个职业,求职大于需求的前10个职业。分析全地区用工形势,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实现系统上报数据)
3、完成各类报表材料上报工作。上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情况(日报)、2020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线上岗位信息(日报)、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招聘情况(日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信息统计表(周报)、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工作信息汇总表(日报·周报)、 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周调度统计表、吉林市居民家庭收入评估标准(报民政局)、韩国返回人员调查表(总结)、当前经济活动拉动就业情况调查表、供求分析季报(12张表)、企业用工动态监测(10日报、半月报、月报)、招聘会月报表、职业紧缺目录(此项工作我市是试点单位)
上报各类材料:省就业服务局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调研汇报材料(找两户企业)、疫情防控期间人社系统政策落实情况总结(介绍怎么做)、24小时重点用工企业用工保障情况汇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搭建用工平台、100户企业情况分析报告、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工作情况、韩国返回人员情况总结(周报 总结)、百日千万活动周总结(活动情况、图片、视频、职业指导视频课)
其它工作:按照省人社文件《关于做好就业岗位信息归集和服和的通知》先后两次导入系统数据;为省信息化成果展提供数材;完善信息化建设,针对目前系统使用两年多时间,提出在关问题,并协调软件公司进行修理完善;协调各部门办理线下招聘会手续,汇总全市职业指导师情况。
二、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国全省取得佳绩
为让求职者进一步了解企业情况,帮助求职者就业,利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员,在新媒体微信、抖音、快手中开展直播服务,借鉴网红直播模式,开通就业招聘直播间,职业指导师变身网红,播出企业情况,邀请企业人资参与,详细讲解企业和招聘条件,展示企业生产情景,解读就业政策,针对普遍问题,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测评服务。现场向求职者推介岗位,与求职者在线互动,帮助答疑解惑。团市委看到直播后,主动联系我们,我们共同开展“江城就业有未来,线上就业招聘会”活动,并在各大高校进行宣传,拓宽服务领域,最多一次关注近200人,自开播以来,共计322户企业推送岗位2500余个,4户企业代表参与直招,为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了有效的对接平台。在省厅下发《关于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的通知中,将吉林市直播带岗向全省推送。
同时为重点群体开展专项服务,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开展对接,经过努力,经贸学校与建龙钢铁达成校企合作,双向对接,有9名学生即将上岗实习,帮助学校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总结其创建过程、运行特点、实际效果及工作启示,进而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服务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梁伟东(1968— ),男,广东湛江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伟强(1956— ),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
郑勇(1984— ),男,湖南耒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党建。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存在实践乏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将所学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引入服务学习,开设“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务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联系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于1993年开展的服务行动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务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即服务与课程学习是直接相联的,服务围绕着课程学习设计,学科教学渗透于服务之中,参与者依据学习目标展开反思,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三是强调品格教育。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关注社会、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中引入服务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既能满足学生提供服务时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其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感”,让党性锻炼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课程化运作具有固定的学制和周期,在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党性锻炼机制,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做一体化能促使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习惯,增强其实践参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展思维品质,完善品格,改进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准备、执行、反思、评估等服务学习步骤涵盖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实践的参与、自身反思、考核评估等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党性锻炼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原有挂职锻炼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学习,设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设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将现有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探索、构建一种党性锻炼新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实现自我发展。工作坊的服务学习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与学习并重,一边以挂职村(居)负责人助理的形式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挂职工作,一边学习思想政治、群众路线、行政能力等相关课程。
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对“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的设计和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准备、执行、反思和评估四个阶段分步骤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一)准备阶段
1.设计工作坊培养计划。明确工作坊的培养理念、目标、运作方式、人员招聘、经费预算等,与合作区、镇(街)、村(居)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取得合作单位的有力支持。
2.实施需求调查评估。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合作村(居)开展需求调研,综合所掌握的资料及需求情况,与合作单位确定合作的村(居)及对应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并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
3.招聘学生党员。在全院招聘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党员挂职服务学习团队
(5~9人)。
4.组建教学团队。从思政课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招聘专业教师,由镇(街)、村(居)等单位按照协议为每一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社区督导,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教师相关待遇参照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落实。
5.设置教学课程。召开指导教师、社区督导、学生助理及学生党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坊的培养目标,结合社区及学生党员的需求,规划设置党性锻炼课程体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课程。
(二)执行阶段
1.召开简报会。向学生党员介绍工作坊及村(居)相关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完善服务项目并跟进学生筹备项目的进度情况,协助解决所遇困难并组织相应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团队填写服务学习项目申报书并及时通报立项资助情况。
2.学习服务学习课程。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并列入公共选修课。服务学习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介绍,区情、民情概要,社交礼仪,沟通协作等内容;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基层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第三类为提高类课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基层群众生活变迁等内容。课程贯穿于全年,与服务实践穿行,一般半个月安排一次。
3.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党员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务三个月左右,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平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在村(居)服务,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天,在此期间,学生党员除了需要完成岗位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服务学习项目任务。
4.加强督导和分享。指导教师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咨询会,定期向学生介绍实践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每周,社区督导与学生党员进行深度面谈,进行“一对一”解疑答惑。各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成长分享会,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对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成长分享、反思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服务中的所见所闻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反思,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评估阶段
1.开展问卷评估。通过填写前测、后测问卷,对比各项问卷数据,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锻炼效果评估。指导教师通过填写问卷总结、期中(末)评估报告或评估表等,社区督导通过撰写鉴定表等,专家组通过验收学生团队的服务学习项目,“三方”联合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评定星级,并通过媒体报道、总结分享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长,鼓励其持续地参与党性锻炼。
三、工作坊锻炼模式的特点
(一)学做一体化的党性锻炼理念。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坊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课程与服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服务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增强认同感。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为例,在工作坊,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一活动”,即由一名思政课副教授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一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举办一场总结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党性锻炼态度,形成以践行深化认识、以体验增强认同的党性修养习惯。
(二)紧扣服务的党性锻炼内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区需求,将党性锻炼内容专题化,形成“专题学习+模块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形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突出对实践的指导、对党性修养提高的支撑;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注重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创建“幸福村居”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请本市专家举办“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幸福珠海”专题讲座,向学生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与儿童一起阅读”等服务项目,并围绕“幸福村居建设”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同。
(三)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方式。工作坊整合现有资源,将政治、法律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两新”组织团建等服务项目中,广泛运用任务导向法、社会调查法、团队合作法、课堂讨论法等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先安排学生对社区教育、医保、就业、劳动纠纷等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深化。
(四)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坊参照服务学习的做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团队评议、指导教师(社区督导)评议、前后测问卷测评等。学生通过撰写党性锻炼周记、自评报告等形式自评,团队通过举行小组会议对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导教师通过填写期中(末)评估报告、社区督导通过填写鉴定表等对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设计前、后测问卷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从而使工作坊对学生党性锻炼成效的评估实现全程化,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
四、工作坊锻炼模式的成效
(一)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工作坊通过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将党性锻炼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学生在锻炼中服务,在服务中锻炼,既让学生以服务社区的形式发挥了党员先进性,又满足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同时,学生的党性修养习惯逐渐从“学习—提高”向“学习—服务—反思—提高”转变。
(二)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诉求,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借鉴服务学习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外实践环境。学生在教师(督导)的指导下,广泛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等服务项目,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体悟党和政府的爱民惠民政策,这为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注入了“真情”,这一点在工作坊开展的前、后测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超过88%的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坊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思政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熟悉了“三农”、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对社情和国情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坊在党性锻炼内容、形式、时空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锻炼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社会建设,小到党群连心工程等。学生党员以助理的身份在具体岗位上长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党性锻炼模式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工作体验,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因此,参加工作坊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实践证明,工作坊在促进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创新、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上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党性锻炼方式,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与社会共享育人资源,合作育人,从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供真实的“知行合一”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官伟强,梁伟东,郑勇.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引入服务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赵希斌,邹泓.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及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