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业与就业范文

创业与就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与就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业与就业

第1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关键词:衡阳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就业现状

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整体呈现一种比较困难的态势,近两年甚至还屡屡出现了“最难就业季”的情况,很多学生的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在这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大军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尤其不容乐观。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组数据,多年的“艺考热”带来的是众多高校普遍开办艺术类专业,这使得艺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大幅度上升,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张,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却连续多年就业签约率偏低。现在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上已经将艺术设计、表演主持等艺术类涉及十几个本科专业被列为“年度预警专业”,许多人建议应该将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规模压缩至少10%。衡阳本地的几所高校包括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这几所高校都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涵盖了不少艺术设计门类,包括视觉传达、建筑设计、数字媒体、环境艺术、工业设计。每年招生人数屡屡上升,但是这些年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偏低。我们还了解到一些高校的近几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及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就业情况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500余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中,只有大约20%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并长期任职,20%的学生不能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而是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例如工作不理想时跳槽,或是有时处于临时失业状态,还有大约20%的学生则是长期不能就业。

二、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通过对一些高校就业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认为设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当前社会在多重因素的共同驱使下,包括经济因素、考学因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强。衡阳范围内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跟全国一样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但是市场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却是缓慢的,这就导致供远远大于求,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近年衡阳几所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2.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混乱,不能体现专业特点,泛泛而谈,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创新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缺乏实际联系,使得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些是现在设计艺术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必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不专业,设计创新能力弱,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难以很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产生强烈的现实反差:一方面是企业大量地需要人才,一方面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在调研中,当问到“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存在的最大问题”的时候,33.3%的单位选择了“课程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23.3%的单位选择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13.3%的单位选择了“设计理念落后”。这些问题不解决,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难以解决。3.艺术生个性较强,不愿多受约束,也容易自由散漫,这对于一个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人际活动能力的培养有阻碍作用,有些学生不善与人沟通,喜欢独来独往,对于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对周围环境比较挑剔,这将使得就业后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缺乏团队意识。从一项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给用人单位带来的最不满意的就是“沟通能力缺乏”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最希望选择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学生。4.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期望值很高,这也是因为该专业的培养需要较高的投入,他们希望将来就业的时候能能有一份与之相匹配的高回报,因此在择业的时候比较挑剔,对于高报酬有着理所当然的期望。如果对于学习期间的每年两万的投入,几年下来一共需要十多万,却只能得到月薪二、三千元左右的工作时,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像每年几千块钱学费的工科类生那样淡然处之,而最终选择放弃就业。哪怕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一份高回报的工作,好及时偿还因就学而背负的债务,一味盲目地追求到沿海发达城市、收入高、环境好的地方去工作,这是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5.在许多的用人单位中,大部分需要的是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单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更有甚者,很多单位愿意招聘中专生、技术学校学生这些低学历的人员,反而不愿意招聘高校本科毕业的学生,也是因为用人单位更看重直接动手能力,而并不看重虚高的学历,因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用人单位要的是直接能用的员工,而不愿意进入单位后在对其进行培训。

三、改善设计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的途径

要解决衡阳,高校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招生,也要重视学生的就业,要按照社会需要来办学育人,这是解决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方法。具体有如下措施:1.控制招生数量,严把招生质量。高校不能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每每随意增加招生人数,控制好招生人数有利于社会更好的消化毕业生。而且要严格挑选符合条件的高考生,不能走后门,降低了生源质量。2.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就业打好基础。要想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平时扎实的专业教育,只有获得真正的专业能力,从容应对各种社会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可以开展就业教育,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白为如何就业,可以邀请衡阳相关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学者来给学生讲解就业知识,让学生的就业更理性化。4.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专业知识和学历的要求,而应届毕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和职场阅历,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广大校友的社会作用,广开就业信息渠道。专业教师与相关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师本行业领域的优势,对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校友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资源,他们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所以,要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搭建校友网络,充分利用校友与母校的“亲情”关系,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就业。总的来说,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困难是具有众多原因的,而解决这一困难的关键就是学校教育。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就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教育,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需要多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的,就内在因素而言主要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通常喜欢比较自由的状态,对工作环境比较挑剔不满,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就外在因素而言,就业供大于求,待遇相对较低是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它关系到国际民生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内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就业教育中,我们要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现状和缺点,又要引导他们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完善高校就业教育体系。对外我们要面向社会理规划专业设置,使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切实做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建立优秀的高校师资队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帮助学生开拓多种就业途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帮助大学生自我创业,从而真正提高衡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这将为衡阳的社会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淑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王琦.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破解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卢国新.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4

第2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本文作者:应帅彬 原创投稿

不要脸的愚人步伐

大智若愚

现在很多人都很聪明,但是也有很多人聪明反被了!我们现在四个人,是一群“笨人”,愚狼这个名字或许就是这么被取出来的。我们作为一群“笨人”,会积极的做公交车去遥远的江南江家村,会一天去拜访商家两次,会宁愿自己多找一个小时,而怕打电话给老总打扰公司开会••••••但是,我们的真诚,赢得了公司的肯定!香蝶百合种球有限公司老板对愚狼和雪狼非常好,老板还赠他们两盒贵重礼物,他们说老板非常热情,讲述了很多自己的经验,对他们很有帮助!我和丛林狼是去了同创科技,电话里说老板在开会,我们虽然提前一个小时到了相约的地点,但是为了不影响老板的会议,我们在周围转了很多圈,最后老板到相约地点打我们电话的时候,我们从很远跑回见面的地方。进他的办公司,他看着我们满头大汗填协议的时候,说:“你们让我很感动!”我们顶着大太阳两次去拜访可若丹婷的时候,能看出老板娘非常希望我们能够留下来,但是总部有规定,不找兼职员工••••••虽然我们没有进入很多家公司,但是至少我们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只是缺少一些条件。

“放得下面子”

“面子值多少钱!”我们会听见很多无厘头的人讲这句话。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句话?可若丹婷的营销经理问我们能不能拉得下面子,主动迎上去介绍。我毫无迟疑,“能!我相信我们四个都能!”这个其实不是面子不面子的问题,而是一种工作的态度问题!主动去介绍产品怎么了?我们是为顾客好!是为顾客着想!我们从来都不使用任何手段,因为双赢是我们的追求!只要这个工作有意义,我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你这样去介绍产品而觉得你这个人不要脸!我觉得真正没有面子的人是那些不努力的人,但是偏偏不去做,靠别人养活的人!

别太看重我们的“大”步伐

可若丹婷老板对我们说:“像你们这样学历高,台阶高的人,就业不要看台阶!不要每天想着去五百强公司,假如你以后毕业去就业,找一家小公司,工资完全可以与大公司相媲美,而且上升的空间更大!”是的,如果那些大公司看重我们,那更好,但是如果他们不接受我们,那我们也不会多想,我觉得只要我们有能力,随便进入哪家公司,都有我们的发展余地!我们是本科生,“步子比较大”,但是也要找合适的台阶,不然找太高的台阶,迈不上去也是一种悲剧,倒是一些小的台阶,或许会迈得比较轻松,一次也可以迈两步,最终还可能迈得更高!

彬狼

20xx-7-5

本文作者:应帅彬 原创投稿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很喜欢这句话,只有经历过寒冬的考验,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强者。

今天,在去金华香蝶百合育种有限公司的路上,我在用这句话激励自己。我们的经验不足,今天在找公交车上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我们要成为松柏,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与不屈不饶的精神便一定会成功。百合公司的程总经理是一个不错的人,感觉他身上有一股闯劲,只是企业家特有的气质。程总也对我们这个实践队很支持,他本身就是做干销售人员出身的。他甚至愿意为我们做一次培训。我感到一丝感动,只有自身也是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人,才会对我们感同身受,才会对我们无比支持。创业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与程总交谈后,我不在觉得创业,销售路上充满了困难,而是无数的挑战。困难与挑战的区别在于,困难只会让人觉得烦,而挑战却能让有激情的人充满战胜它的欲望。对勇敢的战士而言,接受挑战是一件无不刺激的事,我们是狼的队伍,有狼的精神,对我们而言不是有无困难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征服挑战!

我们代销的黄金菊它们价格高,没有品牌,没有认证,没有经验,我们不应感到畏惧,感到难以销售,我们反倒应该感到高兴,终于可以挑战自我了!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一件也卖不出去,但我们只要认真去做,就像战士死也要死在沙场上。鲁迅说过:“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如果我们畏惧挑战,倒不如去做工厂打工,去做家教,甚至回家休息,但是我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就不能回头,要用勇往直前,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欢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借用一句歌词:We are the soldiers, we are marching on!

愚狼

20xx-7-5

本文作者:肖上霖 原创投稿

真诚——沟通的钥匙

昨天我们的工作是搜索目标,今天的工作就是锁定目标。在网上查了很多我们需要的招聘信息,电话预约之后,今天我们就是去与公司负责人面谈。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

早上7:30准时来到杏园食堂,念完我们的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大家为了节省时间就拿着几个肉包子边走边吃。狼是有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的,在等车的途中我们见到了一项关于寻找市场营销伙伴的广告,于是我们就立马打了广告上的联系方式。结果没打通,大家相互笑了笑,也没说什么,细心的我们还存了联系方式……

因为有四家公司需要会见,于是我们分组行动,我就和彬狼一组,愚狼和雪狼为另一组。在狼群里真的有好多可以学习的,途经人民广场时看到有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观看戏剧,彬狼就突发奇想,我们可以将当初看的一种保健鞋推销给那些老人们……

在寻找同创科技公司时,我们走了很多的路,机会青睐于有准备的人,途中还与原先并不在访问列表的一家房产公司取得了合作。后来我们找到了同创科技公司,受到热情招待,其实是我们的激情感动了经理。经理说,他很少见到有这么真诚的学生,不管这是不是恭维的话,但我们真心是想做好我们的团队。

因为是高档保健品行业,有些特殊,最后没达成合作。但在跟经理的谈话中,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他跟我们分析了公司不需要暑期工的原因,培养一个新人,往往不是一个月就可以了,如果公司给我们培训好了,然后我们就直接走掉,这也是公司的损失,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高档保健品做的更多是一种消费理念,推销一种健康文化,作为一名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公司及公司的产品,一些操纵方法,相关的健康知识。而不是仅仅跑到大街上一个个的推销……虽然没有成功,但我们还是很高兴和“老师”聊天,社会这个学校可以教会我们跟多的东西。

我和彬狼拜访可诺丹婷,刚开始与负责人聊天时,就收到了不需要暑期工的意思。但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给他们说明了我们的理念和我们精神,凭借我们的真诚,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临走时我们给他们一个建议,提醒他们可以在休息厅的台阶处加一个醒目的标志,顺便可以加上自己的广告……总之我们谈话还是很愉快的。

我们正在身体力行!不是体验!不是尝试!不是锻炼!也不是实践、实习!而是奋斗!

丛林狼

20xx-7-5

本文作者:肖上霖 原创投稿

我正成为一只狼

对于大家来说,今天是创业实践的第三天,而我是第一天。确切来说我是空降的菜鸟……当我询问彬狼我能不能加入这个队伍时,他有点犹豫地回复道:“这个有点累的啊……”可是当我问及他累不累时,他说:“恩•••还好•••不累的”,我很清楚,想要创业的人不吃点苦又想取得成绩的简直就是在金华做白日梦,迟早你会被惊醒……

想要成为一只狼,就要跟着狼群在一起。这只狼群要有超强的团队精神、敏锐的嗅觉与观察力、主动出击、勇于奉献的精神……就算你是只狼,在羊群里呆久了也会被同化。我很荣幸能加入这个团队,我也很清楚,我也许就是这个团队的短板,可能会拖团队的后腿。就像刚开始彬狼对我说的,“你加入我们的团队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做的得到了你的认可,同时也是一件坏事……”我要做的是就是努力把坏事转化成好事……

一开始,彬狼就跟我重申了三大纪律:1.生活要简朴2.所得要归集体3.行动要听指挥;六大纪律:1.有忍耐力2.有自制力3.有仁爱之心;4.说话和气,不讲粗话脏话 5.做好公平交易,实现双赢 6.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当结束一下午的工作后,我想买杯饮料,可是队友说我们不喝饮料的,只喝纯净水……突然我想到了我们的三大纪律之一的生活要简朴,蓦地我拿起旁边的水瓶,咕咕地喝了几大口!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来吃苦的!

第3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完善,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所好学校的评判标准除了教育教学质量等传统指标外,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成了人们考量和评价的重要因素。同时,就业与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与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更侧重于对学生认识自我、挖掘自身潜能和发挥自己才能方面的教育。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其目的在于指导、启发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全面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从而能正确地选择职业或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开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既是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1.1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要求也在提高,而且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尽管近年来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方式等层出不穷,但仍难以满足社会消费的需求,社会呼唤创造出更多、更新的高质量的消费品,这就要求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大学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培养更多、更好的从业人员是社会对高等院校的期望,学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随着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难已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做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实施大学教育的人才出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进口之间的顺利对接;另一方面也使得毕业生有可能以创业者的身份进入社会,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市场,缓解社会矛盾。

1.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结果

创业教育,即“Enterpriseeducation”的中文表述,综合来看,创业教育可以界定为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或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素质的教古”。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教育。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并非是创办企业的教育,创业教育重在在受教育者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将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中存在着两对矛盾。其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与很多需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招不到人才的矛盾;其二为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待业与大部分大学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和水准居高不下的矛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首先是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校的精英教育时期,大学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存在就业压力问题,然而当就业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后,部分学生仍受以往国家统包统分思想的影响,对自己缺少认识,对社会缺乏了解,找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就出现了部分就业难的现象。其次,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宁愿待业也不愿降低标准就业。要解决这两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在高校中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观、就业目标、就业标准和对社会的认识从进校起就开始进行全程性的、系统化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顺利就业,并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1.3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的扩大和毕业生就业的双向选择。一方面是学生对学校选择的余地和自由度都在逐渐加强,另一方面是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评价就成为学校招生的金字招牌,生源的多少和好坏反过来又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并最终影响到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变得象企业与产品的关系一样,产品受消费者接受和欢迎,占有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学生能适应社会,为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等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及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指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自主创业也是学校扩大影响,增强自身生存和竞争能力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2主要途径与方法

2.1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不论是以何种方式开展的何种形式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专长就是他们大学几年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他们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创造的事业多数都与他们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关。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的最传统也是最根本的就业和创业教育。

2.2开设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教育

就业与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建议在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系列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每门课程学时为15-30学时,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对大学生实行系统的、全程性的指导和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系列课程应系统地阐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力求全面准确地贯彻和体现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新内容和新做法。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选择中的自我评价;②择业原则、求职技巧和面试与应聘技巧;③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者的素质;④创业品质与就业意识培养的指导;⑤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指导;⑥就业准备与职业道德的指导。

2.3加强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

在我校的学生社团中,相当部分是与学科、专业相关的,比如公关协会、农学协会、汽车协会等,这些协会都分别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学校可以在社团管理中创立相应的机制,让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前进行职业练习或创业尝试,以社团为基础成立一些相关的实体,社团成员就是实体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社团活动就是对这些实体进行经营管理,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长期良性运作,使社团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习基地。

2.4开设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

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和开放的交流平台,上网是现代年轻人新的生活和交流方式。我校的校园网覆盖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学校从事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学生就业与创业论坛,学生在网上对就业与创业进行信息交流、评论和探讨。由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和故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提供一些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比如:创业思路的启发和创业项目的来源、创业团队的组建和组织、融资的方法和渠道、目前创业的外部环境、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等等话题。

2.5设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会

我校学生联合会设有学习科技部,学校每年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于资助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和调查活动。因此,学校可以依托学生联合会的学习科技部,注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校团委和学生联合会可以指导学生在经过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项商业或事业活动进行策划,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模拟运作,并定期举行评比,对优胜者除进行奖励外,学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孵化,帮助学生创业。对于运作不佳者,可以学习企业的倒闭运作方式矛以停办。

3关于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条件保障

3.1思想保障

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项招生、就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况将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要求我们在做好招生工作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与创业的选择、适应和发展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程性的、系统的帮助和引导,向他们介绍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精神,养成健康的就业和创业心理,提前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准备。

3.2人力保障

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不是短时间能够培养得起来的,更不是找一个就业单位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因此,有必要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方案及途径等进行研究,为我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可将学生工作处的“毕业生分配办公室”重新设置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增加编制2~3人,并重新制订其工作职责。将其工作职责修订为:负责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本专科毕业生资格审查、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就业与创业服务、就业与创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就业与创业状况调查及数据统计、就业与创业信息报表的编审等工作,负责全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的教学。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优化课程内容,探索有效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学方法,防止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局限于择业技巧的传授和就业政策的宣讲上。

3.3物质保障

不论是学生的社团活动,还是学校有计划展开的就业尝试与创业活动,或是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都必须有相当的经费开支。鉴于我国及我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都刚刚起步,相当多的基础工作要从头做起,这些都需要有物质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一个使学生能好好学习,也能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校园环境。

第4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__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调查与思考

妇女创业就业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形势下,变得更为举步维艰。女性创业就业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一是性别歧视仍然存在,男女就业机会并不是平均分配,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在一些企业难以得到落实;三是创业资金缺乏,贷款手续繁琐,成为影响女性创业的障碍;四是女性就业整体层次不高,女性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妇女在创业就业这片天地仍然属于弱势群体,妇女在创业就业方面远没有达到“半边天”,如何撑起妇女创业就业的“半边天”,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增强创业就业能力,培训做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被列入了议事日程。妇女在培训方面有哪些需求?她们对培训的态度如何?培训对她们的帮助程度如何?她们想接受哪些方面的培训?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培训天数多长为好?培训后将采取哪种就业渠道?……针对这些问题,__市妇联对全市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和评述。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285份,收回率为89%,接受调查妇女的平均年龄为31.3岁,其中初中学历119人,占41.8%;高中学历86人,占30.2%;中专学历38人,占13.3%;大专学历34人,占11.9%,本科学历4人,占1.4%;小学学历4人,占1.4%。调查结果如下:

1、妇女对培训重要性的态度:39.2%的妇女认为培训非常重要,51.9%的妇女认为培训重要,8.9%的妇女认为培训的重要性一般,没有人认为培训不重要或没有必要。

2、培训对妇女的帮助程度:52%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很有帮助,43.4%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4.6%的妇女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帮助一般,没有人认为培训没有帮助或是浪费时间。

3、妇女对培训课程的选择: 63.7%的妇女选择计算机,28%的妇女选择财务管理,24.4%的妇女选择文秘,20.2%的妇女选择烹饪,19%的妇女选择美容美发,19%的妇女选择缝纫,14.9%的妇女选择家政服务,13.7%的妇女选择种养殖。

4、可接受的培训天数:①脱产培训天数:21.7%的人选择半个月以内,37.2%的人选择1个月以内,14%的人选择1个月至2个月,9.3%的人选择2个月至3个月,17.8%的选择3个月以上;②在职培训天数:25.6%的人选择半个月以内,27%的人选择半个月到1个月,30%的人选择1个月至2个月,17%的人选择2个月以上。

5、培训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合适:16.3%的妇女选择上班时间,26.5%的妇女选择下班后,42.2%的妇女选择双休日,15%的妇女选择其他时间。

6、 妇女就业渠道选择:46.4%的妇女选择本地打工,29.8%的妇女选择自主创业,10.7%的妇女选择外出打工,7.1%的妇女选择其它的就业渠道。

从调查结果显示,妇女们普遍认为培训很重要,她们认为培训对自己很有帮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女们在自我发展方面要求越来越迫切,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一技之长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培训课程要求上,妇女们要求非常广泛,特别是对计算机知识的培训需求尤为突出,学历高的年轻人要求参加财务管理和文秘培训的居多,年纪大一点的妇女愿参加烹饪、缝纫、家政等技能要求相对低一点的培训。在培训天数方面,妇女们认为以半个月至2个月为宜。由于妇女都承担着“家庭主妇”的角色,她们希望培训的同时能够兼顾家庭,她们大部分认为培训安排在下班后或双休日比较适宜,选择本地打工就业渠道的占多数。

根据调查结论,妇女创业就业的需求很迫切,她们不再满足于 “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现自身的价值。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援助,撑起妇女创业就业的“半边天”。

一、争取政策资金倾斜,提高妇联组织在创业就业上的“话语权”。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推动妇女创业就业政策的完善,让妇女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在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体系中实现创业就业愿望。上级妇联要积极争取政策导向,使社会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资金的流入向女性倾斜。大力实施促进女性创业就业的支持性政策,为女性创业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创业融资方面,由政府推动建立妇女创业基金,提供各种降息、贴息和无息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意识地向女性倾斜,鼓励、支持和帮助更多的女性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在就业导向方面,政府部门应大力发展和改造社区服务业,推动发展吸纳弱势妇女群体的公益性岗位,扩大妇女就业领域,开拓妇女就业渠道,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在培训方面,从劳动、农业部门的培训补助资金中列出一部分做为女性培训专项资金,由妇联组织开展具有妇女特点、适应女性发展需求的创业就业培训。

二、建设妇女培训阵地,掌握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的“主动权”。

建立自上而下的妇女培训网络,确保妇女培训经常化、持久化、规范化。在举办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妇女群众的需求,主动为她们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激励和吸纳妇女参与各类培训,使政府及社会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惠及广大妇女群众。联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探索创建一批具有引导推动作用的妇女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在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培训服务上逐步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充分掌握妇女创业就业的“主动权”,增强女性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满足妇女就近参学的需要,以资源共享谋求培训网点的建设与扩大,在农村积极争取利用远程教育中心、成人学校、农校等阵地培训妇女,兴建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妇女培训基地。

三、树立女性创业典型,增强妇联组织在创业就业上的“

宣传导向”职能。通过广泛宣传、典型激励及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广大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并宣传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妇女就业先进典型。通过组织先进典型事迹演讲会、表彰等形式,增强了妇女姐妹创业就业的信心,并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鼓励妇女多学习、多参加实践,掌握一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对于有一定能力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搞好创业经营,扩大规模,成为创业带头人,激励和带动周围的妇女。关心创业女性的生活和事业,为她们提供学习、交流、沟通和发展的平台。

第5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有关创业的理论,将个体决策置于就业与自我就业的中间。已有研究成果揭示,在资本市场不充分的前提下,财富在塑造个体这一决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倾向性的差异及创业能力或技能,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由于创业能力并非个体的内在能力,力图形成这些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因此,这些创业教育项目能否有效促进自我就业,仍然值得研究。

创业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一部分劳动者拥有稳定工作。在那些创新程度要求低的经济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创业教育项目能够带来更多的有吸引力的技能型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许多政策制定者坚信,创业教育极有可能促使青年获得技能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技能型工作。

在中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率也在持续上升。中国已经实施了若干改革,以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或自我就业比率。在这些改革措施中,包括一项新的项目,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辅导。新入学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除了传统上的毕业论文之外,大学生在毕业时还可以撰写职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为了撰写本文,查阅了很多文献。

首先,有关创业教育课程对形成个体技能并促进自我就业的直接影响的文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几个国家在学校里实施了创业教育。尽管这些项目受益者众多,但它们对大学生自我就业的效果的影响仍然很小。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教育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不起作用,并对大学生成为企业主会起到负面作用。然而,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们只是研究了创业教育对在校生的影响,却没有考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结果的影响。以此局限性为基础,创业教育的影响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其次,有关创业支持项目效果的文献,这类文献在逐渐增多。创业支持项目包括资金支持和技能支持相结合的项目。大多数有关职业培训的研究对已有的创业技能能否提高生产率进行了探讨。最近的研究表明,职业培训能够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实践,尽管其对就业率或生产率的影响更小些。相反,极少数研究关注职业培训能否使个体获得自我就业方面的技能。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针对女大学生进行的职业培训对职业实践有影响,但对企业主的生产率没有影响,同样的培训在短期内能够促进自我就业。

再次,有关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的文献,这类文献关注创业培训项目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绝大多数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缺少技能的青年或失业者的就业率和生产率。发展中国家有关培训项目的影响的研究,聚焦于为缺少技能或难就业的青年提供技能和职业培训,以便使他们有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有关劳动力市场培训项目的文献非常多,并对培训效果提出了质疑。一般的研究结果是,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员相比,接受过全面培训项目的受训者,更有可能找到工作,并获得更好的工作,尽管不同工作的工资有所不同。相反,有些研究关注青年从大学生到工作后的转变,以及自我就业方面的决定。相对于低技能人员而言,培训项目对高技能人员的影响更大还是更小,目前尚不清楚。一方面,与大学生相比,低技能青年的人力资本更少,因此,培训的效果有可能更高。另一方面,高技能青年在自我就业初期所面临的阻碍更少,创业培训的影响可能会大些。

最后是有关创业的心理学文献,这些文献关注成功的自我就业的技能特征或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业务技能、个性和创业特征,与生产率或就业结果有关,与职业选择和创业有关。一些研究通过将创业者与管理者或工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创业者是否具有显著不同的个性或创业特征。另外一些研究还分析了,与自我就业所需的个性特征相比,创业所需的个性特征是否有所不同。将创业者与其他群体相比较的研究,试图发现创业者有不一样的个性或创业特征。有些研究发现,青年的行为技能和个性仍处于变化中。然而,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创业培训或创业教育对强化就业效果的影响。只有少数研究发现就业培训对行为技能、动机或态度存在影响。我们也研究了创业培训对业务技能、个性和创业特征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我们将从自我就业、就业状况、就业特征三方面,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自我就业

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在毕业一年后的自我就业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就业的积极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判:毕业一年之内高校毕业生拥有的创业项目、高校毕业生近期内参与自我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近期内从事稳定工作的情况。聚焦于大学生近期内参与的自我就业活动,相关部门估计,有可能自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会有所增长。对于那些切实完整地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相关部门估算,将会增加5%左右的人会自我就业。

(二)就业状况

调查显示,只有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顺利就业,少数毕业生未能就业。这揭示了高校毕业生从校园到工作的缓慢转变过程。

尽管创业教育使自我就业人数有所增长,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并没有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受益者拥有稳定工资收入岗位的人略有减少。尽管这种影响不明显,稳定收入工作人数的减少差不多等同于自我就业人数的增加。在美国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创业教育改变了就业结构,对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稳定收入工作人员减少了,自我就业人数增加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稳定收入工作到自我就业的转变,对那些没有参加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机会就增加了。这有可能提高总就业率。

总体而言,尽管创业教育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参加稳定收入工作的毕业生却减少了,这一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既没有提高大学毕业生找到稳定工作的机会,更未能对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产生明显影响。原因之一在于,创业教育仅对有限的大学生的自我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创业教育未能像预期的那样,为大学生提供雇主所需的技能并提高就业机会。相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自我就业的政策与促进大学生参加稳定工作的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这种博弈对创业教育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

(三)就业特征

创业教育对就业特征的影响,包括工作时间、收入、劳动合同、社保、所在公司规模及保留工资。就业特征的重要变量包括是否有社保、是否签有劳动合同。这些变量是二元的,互相影响。个体是否享有社保,是否签有劳动合同,或者个体压根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没有社保,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差异使我们能就创业教育对就业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6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作者简介]赵驰轩(1967-),男,江苏泰兴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江苏苏州215009)朱伟方(1963-),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江苏苏州215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江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9SJD880061)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86-02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

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的不断深入,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大学毕业生纷纷加入了失业大军的行列,其不断增长的趋势着实令人担忧。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60万人,同比净增3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量高达53万人,加之往年积存的未就业毕业生和外省涌入江苏的就业大学生,总量应达70万人,就业压力巨大,且这种压力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用人单位“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并存,且有常态化倾向。

2.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值偏高。根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居于首位,其次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大多数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寻求发展机会,希望在城市站稳脚跟,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企图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内”,于是各地竞相出现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惨烈景象。从调查和访谈来看,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由于今年以来社会需求量的持续攀升,毕业生对薪资、地区、行业的期望值明显上升,到城乡基层、艰苦行业就业的热情有所下降,择业的观望现象和“高就”心态普遍存在,这有可能失去就业的恰当时机。

3.信息不对称导致“难找”与“难招”问题并存。在竞争激烈、日趋浮躁的社会,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首份工作颇有期待,总希望能在第一份工作中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才华,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能力。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社会需求信息知之甚少,不免处于被动的状态。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以及高校扩招后就业困境的长期存在,使得用人单位凭借“需方市场”的优势地位不断提升人才规格,本来适合专科生的岗位,却要招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于是,研究生与高职生一同竞争操作工岗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总体上来说,由于信息存在严重不对称,致使毕业生“难找”工作与单位“难招”人才这一矛盾一时难以解决。

4.高职院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积聚社会风险。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期望值偏高,时常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之间“切换”,跳槽频繁,无固定工作,他们暂时“漂”在城市,从而形成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这部分毕业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仍将为寻求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断打拼,但当期望与现实产生巨大差距时,在心理层面极易产生相对剥夺感,而这种剥夺感会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比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敌对感等。如果对他们不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很可能形成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心理孤岛”现象,长期积聚的社会风险可想而知。

5.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困难多。高职毕业生富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而且勇于接受创业的挑战,然而创业初期的困境往往使他们难有作为。高职毕业生对于创业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思路,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培训,缺乏创业的理念;对于市场需求不甚了解,难以获取市场信息,并且由于创业之初的盲目乐观使其在遭遇失败或挫折时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而茫然无措;他们可能有很多好的创业计划和项目,但总是为创业资金的短缺烦恼不已;他们除了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外,困扰更多的还是技术难关,难以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另外,高职毕业生创业尚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特别是创业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部门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等等。这些因素使得高职毕业生创业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二、破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困境的策略

1.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应市场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市场的需求现状及趋势;二是自身是否已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目前确实有少数高职院校对职业性的把握比较欠缺,没有完全按照市场岗位的需求来确定专业,名称不规范,特色不鲜明。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只看社会需要,不顾自身条件,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规划,造成热门专业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机制本身就已经确定了学生的具体从业岗位,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基本对口的。但近年来,由于存在供需结构性的矛盾,仍有较大数量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漂”着打工。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特性鲜明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新课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该校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确立“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紧密跟踪苏州及长三角地区制造类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改革专业结构。2010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态势、苏州与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同城化趋势,新增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并调整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连锁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IT服务外包”等九个专业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以及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

2.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应当确立平民就业观,即以一个普通的社会求职者的身份去对待就业问题。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就业起点不一定太高,先就业后择业,充分发挥高职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用技能的特点,脚踏实地地干,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高职院校要坚持务实态度,鼓励高职毕业生扎根基层;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西部地区工作,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档案根据毕业生本人的意愿可以转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继续在原就读学校保留。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非国有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到城乡基层工作。

3.深化校企共建,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就业。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灵魂。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主线,主动依托行业、对接产业、服务企业。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立起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在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培养人才等方面实施充分合作,而且在吸纳学生顶岗实习、安排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深度合作,使校企双方真正做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多年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省级示范性院校一直致力于推动校企合作,每个专业都与至少十家以上的企业建立起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引入校园、项目引入课程、员工引入课堂,让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进入岗位、教学进入现场,大力推进“校中企”“企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很多优秀企业成为专业实习基地、教师挂职锻炼基地、科教研发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两所学校都有部分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的冠名班,从人才培养的计划、实习实训的安排、师资的配置、经费的保障等方面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并由企业全部安排毕业生就业。通过加强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最终为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平台。

4.增强综合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自然其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也得以提升。就用人单位而言,希望毕业生具有过硬的基本素质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很快融入企业文化,并尽快地满足工作需要。在当下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势下,毕业生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就业竞争力就成为能否找到合适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就业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毕业生的发展性素质,包括其进取意识、创新能力、技能水平等。此外,就业竞争力还需具备适应性素质,即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适当的人际关系、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抗压的心理素质等。由于毕业生个体的差异,其就业竞争力各有不同。总体上说,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或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的毕业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且他们通常也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作为。因而,我们提倡学生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不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为今后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创业培训,促进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近年来,我们党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更加注重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和创业,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各级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不仅开展各类创业竞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而且努力与地方各高校开展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培养师资,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首先,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顺利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并为其理想而奋斗。创业培训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培养创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必备的知识结构,包括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等,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周琼.是工作“难找”还是人才“难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2]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

第7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关键词 高校 就业与创业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Graduates on th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UAN Xiangshuai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1)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base of the National Basic Thing, social harmony, schoo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ask, but also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tudents. Strengthening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romotion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colleg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mployment ability

1 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也是高校办学的命脉,也是学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大学毕业生是社会新增劳动力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和谐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业事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稳定,是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1.2 就业与创业相结合,推进学校整体提就业工作质量,更好地推动就业

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以创业教育的理念促进就业教育,以就业教育作为基础,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不能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割裂开来,两者并不是一种对立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就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又能够带动和促进就业。

1.3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1)品格素质,包括吃苦耐劳精神、独立自主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考技能等;(2)创造素质,包括突破环境压力的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3)岗位素质,包括效益意识、质量意识、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4)领导素质,包括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影响能力、指挥能力等;(5)应聘素质,包括个人形象气质、应聘能力、个人才艺、其他个人特质。

2 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分析与对策

2.1 政策支持

在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下,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对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制度和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只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源性问题。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2 用人单位扶持

(1)提供适合本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发展的工作岗位;(2)加大校企合作力度;(3)为员工提供培训与较好的发展前景;(4)拓展岗位。

2.3 高校不断丰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形式

2.3.1 提升就业与创业意识及自我认识

正确理解和对待就业与创业,准确自我评价与定位,在就业与创业选择、实施过程中避免过于偏激。

2.3.2 提高就业与创业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

高校实现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心理准备;快速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便捷化的就业与创业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知识、技能、经验的深化和积累;推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整体化水平提高。

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企业实习基地的合作,促进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专业教师团队。

2.3.3 培养就业与创业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构建校园就业与创业平台,加强就业与创业的社会实践、实习。构建校园就业与创业平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能够有效的加强就业与创业的社会实践、实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对就业与创业的认识、参与、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创业竞赛等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作用,通过先进校友典型事迹的感染与榜样作用,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2)利用高校共青团的社团作为思想教育的培养作用,促进学生社会实践。高校共青团的社团具有先进性、组织性、思想性、育人性、主动性、群体性、导向性、资源性等特点及优势,能够很好的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带动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过去。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缩短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维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科学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

2.4 构建和谐、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2.4.1 教育与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1)客观的自我认识与评价;(2)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等综合素质提高;(3)以市场需要为向导;(4)灵活就业,自主择业;(5)积极创业;(6)基层就业;(7)认清形势,了解趋势;(8)不做啃老族。

2.4.2 分层次、分阶段全面实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针对农村学生、内向型学生、贫困学生、部分女大学生等,这部分特殊群体因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因素大多数存在经济支持薄弱、综合素质欠缺、社会关系狭窄、就业期望值不稳固的缺陷。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分层次、分阶段的全面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通过暑期实践、勤工助学等多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对这部分特殊群体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职业道德、岗位责任感和身心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树立。同时,加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这部分学生缓解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3 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部环境分析与对策

3.1 加强大学生身心素质培养

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实现大学生培养成才,就业与创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保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较高的心理承受力,抓住就业机遇,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物质基础。

3.2 提高大学生是就业与创业理念、意识、思想及认识

先进的创业理念是实施创业行动的前提,过硬的思想素质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根基。(1)改变传统观念,灵活就业、自主创业;(2)加强自身独立、协作、管理、生产、自我激励与约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素质基础;(3)弥补学生自身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缺陷;(4)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创新意识;(5)诚信是成功的资本;(6)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发展大方向;(7)思想道德体现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精神面貌,社会责任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必然要求;(8)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第8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关键词:创业带就业视角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16-02

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以生态化教育为主要教学理论基础,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教学突破口,不断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两个改革、六大措施”为主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与理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目标

高校坚持生态化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为主,鼓励多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应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教学最终目标,不断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适合高校自身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念

高校“生态化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生态化教育理念把高校和社会相结合,重视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目标和培养设计,利用高校与社会资源进行教学。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要教学中心,确定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上,应该提倡实践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在探索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教材应该贴近现实生活,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上的因人而异。

二、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改革

(一)加强高校学分制改革

高校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加强学生学分制改革。首先,高校应该适当调整学分和课时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必修课程,保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课程设计上增加相应的选修课,对毕业的学分要求适当地进行调整。另外,高校应该实施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跨专业、跨年级选课,甚至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选择。

(二)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改革

高校的课程结构应该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加强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水平。高校将主要课程分为两大类,分别为通识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高校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分类,同一类别的选修课程必须保持一致;同一大类的专业必修课程也应该保持一致,高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精简和浓缩,保证专业课程的质量和数量。最后,课程结构中应该加入实践教学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校每个专业都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在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发展空间。

三、人才培养模式六大措施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充分实现以生态化教育为主要基本理念,以产学研教育合作为主要突破口,不断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六大方面的改革,六大基本改革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重视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大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强对人才培养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建设、完善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制度等。具体措施如下:

(一)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高校应该加强对生态性创业型学校的建设,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办学主要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加强与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基准,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加强把高校发展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相结合,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道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应该加强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大力建设创新型的高校。

(二)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为加强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具备科学的工作思路,研究出一套适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包括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业活动,深化学生课程改革,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建设,各个专业开展相对应的创新创业体验式教学课程,保证课程质量与选课制度符合高校学生的需要。最后,高校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调动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以教师的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带动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机制的运行。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应该以学生为教学培养的主体,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给予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师、教学教育时间上的选择权,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为学生安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高校应该改变学校传统选课制度,把公选课程改为选修课程,把专业课以及非专业课模板课纳入选修课范畴之内,提高选修课程的总体质量。同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以W生为教学主体地位。教学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四)加大高校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推进高校和企业间的相互连接。高校实训基地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业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环节。实训基地建设是高校进行产学研教育的基础,高校应该加强学校与校外的结合,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进行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接,创建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五)建设人才培养团队与创新创业培养基地

高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建立团队合作的教育机制,加强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加强学校科研成果的研发,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无限的教学价值。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六)完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制度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下应该加大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学分制代替传统的考试制度,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比赛、、获奖证书、参加校内活动等替换学分。高校学分制的能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结语

创业带就业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明确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目标,紧抓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突出了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学的革新,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不断完善与改革原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弊端,积极推进科研合作教育,完善学生学业能力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经过不断实践与完善,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9篇:创业与就业范文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 创意设计 就业 创业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运用知识产权,创造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快、附加值高的朝阳产业,包括广告、艺术及古董、漫画、设计、时装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13个行业。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确定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宏伟蓝图的铺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创意产业必将成为热门行业并迅速崛起。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创意产业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各种战略目标的实现、未来河南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意产业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创意人才”是目前被炒得火热的一个词,这类人才需求量大、薪资水平高。目前,在中国创意人才市场中,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和具备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最急缺。

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创意设计专业连年扩招却无法满足就业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所谓创意类专业科班出身的求职者,甚至被企业直言“少创意”,创意人才的培养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严重的供求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创意设计类专业连年扩招与就业难的“冷热不均”现象长期并存,不仅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具有独创设计思维、综合设计能力正逐渐成为考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质量的标准,对此学校该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创意设计专业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创意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求职现状

就业率的分析。就业率是衡量毕业生质量强弱的直观反映,高校就业率的统计纳入学院就业工作的考核,在学生就业力、高校就业服务建设以及就业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是当前就业率统计方法仅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就业数量,无法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如果高校一味追求高就业率就会忽视就业层次的高低和工作性质,使就业质量下降,二者相分离便失去了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意义。

2011年,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填报高考志愿时最热门的专业却不是毕业时最好就业的专业。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的数据则表明,动画专业因为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就业难的原因。为了让高校专业配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河南省高校专业设置已经有一定的变化,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被列入河南省控制招生规模的专业。扩招与就业难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世界各国相比,目前我国大学以上人口比重不仅未饱和而且严重偏低,这个矛盾意味着扩招并不是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失业。一面是企业招不到人,另一面却是大学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找不到工作。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匹配、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外因是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内因则是连年扩招脱离了就业市场,高校从办学理念到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深层次问题也是根本原因。

创意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后再择业的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创意类专业尤其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服装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等多为高校近二十年左右才普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就业买方市场尚在成长期很不稳定,用人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导致应届毕业生存在不稳定感,工作更换较频繁;另一方面,创意类专业属于高投入的专业,根据各高校收费标准的不同本科四年时间的学费之和在四万元至十万元之间,是其他专业的两倍甚至数倍,导致很多创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然而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发现高投入带来的未必是高产出,所以,很多创意类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导致频繁更换工作。

就业指导要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变

积极贯彻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生就业力。要引导创意设计类大学生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了解社会、培养就业素质并建立科学的就业观、熟悉职场规则,增强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帮助学生分析行业需求,了解中原经济区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方针政策以及区域优势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思想。全面围绕以有利于创意设计类毕业生的成功就业典型展开教育,积极发动一切资源开辟就业市场的就业指导工作。

树立多元化人才观和质量观。创意设计类专业多是高投入的专业,毕业生本人以及家长的就业期望值较其他专业更高,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学校应该针对毕业生的个人兴趣、就业价值取向和个人实际情况划分为多层次、多类别的指导合理就业。

重视市场实践。困扰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是实践能力弱的问题,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势必与市场需求渐行渐远,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尽快服务社会的能力,深入了解社会对创意产业的需求,以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去观察社会,提高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这对于以灵活就业为主的创意类毕业生尤为重要。

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就业方式多元化和自主创业,灵活创业。从目前的情况看,创意设计类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签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灵活性就业的显著特点。其特点是毕业生就业后,其户口、档案、党团关系挂靠在学校或者人事机构,进入企业和公司工作。除此之外,创意类专业直接服务社会和多样化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比较容易创业。据了解,不少往届的创意类毕业生已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动漫制作、摄影、专业培训等等一系列的业务。此外,目前的电子商务比较热,也有很多创意类毕业生转行开网店的,无法就业的创意类毕业生,也可以考虑到专业的培训机构代课,每个月的收入也是不错的。

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创意设计专业中开展自主创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创意设计专业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和特有的创意理念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这些无形的资源在市场的运作中更加适用;创意设计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如建筑、广告、包装、服饰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需要设计,这也就决定了创意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创业服务范围,丰富的发展空间能缓解创意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高校创意设计专业急需构建适合本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其专业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大的机会空间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营造“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教学改革、社会实践、自主创业三方面循环促进的具体解决途径。

综合化人才培养是创意人才就业与创业的对策

一方面,立足河南经济,评估市场变化,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随着中原经济区逐渐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种类也慢慢发生着变化,创意设计人才作为整个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有必要评估就业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全力培养“一专多能”创意类人才。

另一方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创业环境是解决创意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不二法宝。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从平时的教学实践环节着手,针对创意类专业应用性和难以代替性强的特点,注重培养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竞争力的创新型创意设计人才,并注重对全能型人才的发掘。日常教学中,学校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创意设计专业学生了解职场,逐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明确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实习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创意产业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破口,虽然目前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创意产业问题的重中之重。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院校创意设计教育必须完全融入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创意设计、艺术感染力以及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改变河南省创意产业高等教育资源严重落后的现状,充分利用现有创意设计教育资源完成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阶层”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这样能够促进和满足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