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痛心病首范文

痛心病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痛心病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痛心病首范文

第二天,小诺觉得全身无力,怎么也坐不起来,奶奶赶紧带着他到当地医院看病。几项检查后,医生怀疑小诺可能患有复杂“先心病”,但无法确诊病情和进行治疗,于是建议转院治疗。

奶奶一听就呆住了,平时活蹦乱跳的孙子,怎么会有心脏病呢?得知这一消息,小诺的爸爸妈妈从外地赶回了老家,带着孩子到郑州求医。

专家解析: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作为最常见的婴儿出生缺陷病,已经超过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因素,成为5岁以下儿童死因首位,所占比例达12.24%。

大部分“先心病”患儿在1岁以内手术效果最好。10%的“先心病”患儿可通过产前检查发现,重症患儿在出生时会出现手指、嘴唇发黑,大部分轻症患儿都是出生6个月后因反复感冒或肺炎去医院被发现。

心脏病患儿的居家照顾

喂奶原则: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吸吮能力较差,易喘,并容易呛到或呕吐,因此,父母在给病童喂奶时应注意下列几项原则:

1.少量多餐,例如:喂奶量每4小时60cc可改为每3小时45cc或50cc。采取分段喂食,不可一次喂完,中间应给予患儿休息及排气数次。

2.喂奶时最好抱着喂,采取半坐卧姿45度。而发绀型患儿应采取膝胸,有助于增加吸吮力,更能消化,不易疲倦。

3.喂奶时要随时注意患儿的情况,如发绀,患儿呼吸过快时应立即停止喂奶。

4.患儿吐奶完毕之后,应拍背排气,予右侧卧,抬高床头并观察有无溢奶。

5.吐奶时处理:头侧边,拍背部,让口腔内的残余牛奶流出,以防呛到造成吸入性肺炎。

6.奶嘴选择:

(1)将牛奶泡好后,将奶瓶呈40度左右,使牛奶充满整个奶嘴后,牛奶滴下会呈直线状并持续1~2秒,之后牛奶呈滴状约1秒一滴。

(2)奶嘴软硬要适中,煮沸消毒十分钟后,捏奶嘴可立即恢复原形。

(3)洞最好用圆的,尽量不要十字形,因为十字形较费力。

饮食原则:

一般心脏病童因易喘、易疲倦,导致营养摄取不良,从而影响活动生长状况,因此,鼓励孩子吃东西,提高食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食物选择上并没有太大的禁忌,三餐以五大基本均衡饮食为主,可适当增加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

1.均衡饮食包括:

糖类:面类、稻米、米饭、小米、麦、玉米等。

蛋白质:动物性─肉类、鸡、鸭、蛋、鱼、牛奶。

植物性─豆类、豆腐、豆浆。

脂肪:动物性─猪油、牛油、奶油。

植物性─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

以及水和维他命、矿物质。

第2篇:痛心病首范文

那么为什么这个患儿小小的年纪就得了冠心病呢?

原来他的冠心病是源于他患的“川崎病”。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川崎氏首先在日本发现了此病,因此该病被命名为“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皮肤、粘膜、淋巴结,因此此病又被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此病会造成以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损害。该病对皮肤粘膜造成的损害是一过性的,而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害则是永久性的。川崎氏认为这是由于机体对付多种感染源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反应。

儿童川崎病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此病的患者多数是4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两岁以下的患者较多。患儿在发病时,会突然出现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口唇干燥皲裂出血,口腔粘膜有弥漫性充血,舌有杨梅一样的突起,还有咽部充血等症状。患儿的发热可持续一周左右,并可伴有腹痛、吐泻等症状。有的患儿还会出现全身的弥漫性红色斑疹,手足皮肤上有广泛的硬性水肿,掌心潮红、有斑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会在发病2―3周后逐渐消失,并出现指趾的大片脱皮现象。

第3篇:痛心病首范文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麝香保心丸;耐受性;安全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2.04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olerance and safety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exiangbaoxin pills b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exiangbaoxin pill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by drugs, toler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administ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5 excellent cases, 19 effective cases and 6 ineffective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0 excellent cases, 19 effective cases and 1 ineffective cas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67%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hexiangbaoxin pill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provides better curative effect than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This method shows good drug tolerance and few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Shexiangbaoxin pills; Tolerance; Safety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常见心血管疾病[1];其发病迅速, 且恢复后易复发, 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的情况下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将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不可逆性损伤, 严重者可致死[2, 3]。藿香保心丸是由人工麝香、人参、人工牛黄等中药材提取炼制而成的具有缓解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固定不移等症状;在临床应用中针对心肌缺血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4-6]。本文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 参照常规药物治疗方式, 对比其治疗效果及药物耐受性和安全性, 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取本院心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所有入选患者经临床实验室诊断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疾病诊断, 且排除存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重大器官衰竭和麝香保心丸药物使用禁忌证患者。对照组:男21例, 女9例;年龄最小37岁, 最大74岁, 平均年龄(51.3±7.6)岁。观察组:男22例, 女8例;年龄最小39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1.9±8.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 并签署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 针对采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药物、调脂药物、抗缺血药物等针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注意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并做好急救措施准备。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2丸/次, 3次/d。在采用实验用药过程中, 均不给于两组患侧服用其他抗缺血中药, 针对两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随访。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7]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效果, 显效:实验室检查心肌缺血情况完全恢复;有效:实验室检查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明显好转, 无心绞痛症状复发;无效:实验室检查心肌缺血情况无明显变化, 且在用药6个月内, 患者出现心绞痛复发现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用药6个月后患者药物耐受性情况, 以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 药物耐受性越好;并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做记录和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 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6例,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药物耐受性评分为(94.05±1.27)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药物耐受性评分为(93.72±1.24)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官腔狭窄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的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 目前临床以40岁以上男性患者居多[8];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原因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有关[9, 10]。

麝香保心丸作为中药制剂的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目前在临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根据中医学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原则, 在综合人参、麝香、牛黄、冰片、肉桂等芳香中药材的温理重要效果后, 针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灌注、改善心肌缺血等效果, 提高动脉壁一氧化碳合酶活力[11-13];增强动脉组织一氧化碳代谢产物的浓度, 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4];同时具备明显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促进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值并形成管腔结构, 增加心肌血管密度, 从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达到治疗的目的[15, 16]。

本文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 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6例,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安全, 药物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 针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显著, 且药物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 用药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洪春.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医学信息, 2014, 27(21):278.

[2] 刘桂萍.麝香保心丸联合消心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23):6-7.

[3] 史波, 杭燕.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65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25(12):34-35.

[4] 王青, 杜海晴, 周莹, 等.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160例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6):3424-3425.

[5] 王丽洁, 罗心平, 王涌, 等.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评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5):399-401.

[6] 白瑶, 许耀宗.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5(1):308-309.

[7] 姜波. 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2(14):6-7.

[8] 李继远, 李晓军.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长期应用曲美他嗪的临床耐受性与安全性. 医学信息, 2011, 24(6):3306-3308.

[9] 郑跃英, 朱敏.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中国保健, 2010(1):107.

[10] 范厚武. 麝香保心丸联合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分析.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10):71.

[11] 冉秀红.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中外医疗, 2007, 26(19):43-44.

[12] 郭密, 谈兵.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2):2433-2434.

[13] 关贤颂.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健康大视野, 2013(8):409-410.

[14] 朱澍. 麝香保心丸合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8):1303-1304.

[15] 朱慧, 罗心平, 王丽洁, 等.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评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30(5):474-477.

第4篇:痛心病首范文

>> 冰心儿童散文的语言特色 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用特色的研究 为著名作家王平华散文集《情满春江》序 试论冰心儿童散文的独特艺术风格 我国几位著名作家笔名的由来 台湾著名作家无名氏的婚恋传奇 著名作家无名氏的一段爱情传奇 著名作家方方推荐:去年我在德累斯顿 著名作家流沙河养生之道 著名作家石钟山:幸福不用激情燃烧 道德失守,著名作家跌入粉红陷阱 沉痛悼念著名作家韩素音 著名作家叶永烈――跨界“飞行”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巍然天地苍生情――记著名作家、诗人魏巍与我的一段词话情缘 “著名作家写云南”活动举行妙笔书写彩云南 著名作家李杭育:另类教育也有方 著名作家霍达倾情讲述:我和儿子做搭档 11 著名作家 王宏甲——铸造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打牢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 著名作家二月河: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 一位著名作家,一个陌路少女,一场生死大营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冰心.《樱花赞》(散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

[2]冰心.《冰心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

[3]冰心.《冰心散文选》.人文出版社.1953年出版

[4]吴宏聪、范佰群主编.《中国现代丈学史》.武汉大学出版杜.1991年2月出版

[5]卓如.《冰心全集》(1919-―1922年)第一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6]汪文顶.《冰心散文的审美价值》、《文艺评论》.1997年第五期

第5篇:痛心病首范文

摘要:目的 研究对椎间盘镜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ectomy(MED)手术围术期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MED术围术期病人300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入院时两组均采用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术后第5天再次采用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统计数据,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围术期负性情绪如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惧呈现明显降低趋势,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睡眠等因子分术后第5天统计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也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专业人员持续多日“一对一”地对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明显缓解了紧张情绪,降低了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消除了顾虑,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了最佳手术效果,增加了手术后康复的信心。

关键词:椎间盘镜系统;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

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骨科针对椎间盘镜系统难以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钙化及锥体后缘骨赘增生的问题,已完成椎间盘镜系统辅助器械研制和椎间盘镜系统辅助器械及改良方法的拓展研究等课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对接受手术的顾虑较多,担心手术带来疼痛,害怕手术会损伤神经而致瘫痪,对手术缺乏了解,感到恐惧,尤其是术后手术部位水肿消除前症状没有明显减轻时,患者不理解,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了MED术围手术期病人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MED术围术期病人3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50例,男81例,女69例;对照组150例,男85例,女6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级、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采用NOSIMH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将MED术围术期病人心理状态分两组进行调查评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CL90)分为5级评分(从0~4级),0=没有,1=很轻,2=中等,3=偏重,4=严重。SCL90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另外附加项可作为第10因子主要反映睡眠。每一个因子反映出病人的某方面症状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 , 因子分=组成某一个因子的各项目总分

组成某一个因子的项目数。阳性项目数是指评为1~4分的项目数。

2.2 评定时间 参与心理治疗的护士对随机选择的300例准备做MED术的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1次,手术室护士同时进行术前访视,对干预组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后,术后第5天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再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评估1次。统计数据,进行效果比较。

2.3 评定方法研究前先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并对量表的使用进行一致性检验(r=0.92),在研究过程中由研究人员亲自调查询问填写量表。疗效评定均采用双盲法,在所有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前后均请另外的心理治疗护士调查询问填写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2.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百分比,t检验。

2.5 SCL90的因子分常模比较分析客观地评价MED术围术期病人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3 课题实施

根据NOSIMH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调查的资料评估MED术围术期病人心理状态,并对MED术围术期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本研究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干预形式,所有干预均由研究者实施,确定干预对象后,每天予以1次心理干预,30 min/次,一般从术前2 d至术后5 d,出院后酌情电话跟踪干预。干预措施:

3.1 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①认真倾听:首先要热情接待患者,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主要临床症状,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希望、要求、痛苦和郁闷;②积极关注、真诚可信: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告知患者可以获得哪些帮助和解答,指导患者积极适应周边环境、人员、制度等,使患者感到治疗者的真诚与关爱,尊重和温暖,增强其安全感、信任感和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地参与治疗,与医务人员充分合作;③共情:设身处地的去体会病人的感受,体验病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并理解患者,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求治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尊重和关注患者的愿望,引导患者对内心体验做进一步思考,激发患者自身的潜力。

3.2 建立合理的认知和良好的社会支持①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帮助患者认识到过高地估计危险,低估自己应付危险环境的能力,使危险度增高,从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抑制等负性情绪。研究人员要帮助患者纠正其认知过程中所存在的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改善其不良心境。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纠正其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内容,个体的期望值应该适当,建立良好的健康价值观念,以缓解负性情绪和精神病理症状。②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培训,使家属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与家人的密切关系,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及其他患者沟通,如实表达内心需求,同时帮助患者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 。

3.3 针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

3.3.1 针对焦虑的干预针对患者担心手术带来疼痛,害怕手术会损伤神经而致瘫痪,研究者对其介绍椎间盘镜系统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对其介绍施术医生的精湛技术,并介绍本病区已经施行MED术的病人,使其相互交流经验和感受。提供手术治疗的有关信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危害性、手术方法、手术效果。使病人对该手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消除顾虑,增强信心和对医生的信任。评估病人对术前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心理干预的方法。应用行为控制技术,及时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方法有:①松弛疗法:指导病人按步骤依次放松全身各组肌肉,例如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肘臂肩等,为了让病人获得“松弛”的体验,并达到更理想的松弛,要指导他们先收缩肌肉,自行放松,治疗时让病人调整呼吸,以增强松弛的效果。练习放松,深呼吸,有效咳嗽来对抗术前焦虑;②示范法,即让病人学习手术效果良好的病人是如何克服术前焦虑恐惧而取得最好的手术效果的,掌握一些战胜术前的焦虑的方法 。一般可请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经验,让其相互交流经验和感受等,使其信服。针对患者术后因麻醉所至排便困难引起的焦虑则要及时对症处理。

3.3.2 针对失眠的干预手术前因焦虑和恐惧,多数患者均出现睡眠障碍,尤其是术前晚,让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或采用言语暗示加视觉刺激 ,言语暗示加听觉刺激,言语暗示加皮肤感觉刺激帮助患者入睡。

3.3.3 针对抑郁的干预患者病程长,经过反复的保守治疗不见好转,消沉悲观,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尤其术后手术部位肿胀没有消退,症状无明显改善时更是担忧。给与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生存价值,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症状无明显减轻的原因是术后手术部位的水肿没有消退,介绍手术成功的程度,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配合医生认真执行治疗,配合护理,症状一定会消除,打消病人的顾虑。病人担心术后复发的心理干预: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指导其训练。嘱病人术后半月内多卧床休息,半年内避免负重,尽量少弯腰 、久站和久坐。建立病人档案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

3.3.4 针对恐惧的干预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顾虑重重因整个手术过程病人都是清醒状态,对手术室环境陌生,对一个人将要躺在手术室里接受手术感到恐惧;对手术器械恐惧,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技术,责任心和态度缺乏了解;病人有孤独无助的感觉,担心医护人员敷衍了事,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均要谨慎。手术室的环境应保持整洁寂静,切忌惊慌失措,大声喊叫,谈笑风生,以免产生消极作用,造成病人紧张或恐惧。手术室护士自接到病人的那一刻起,必须态度和蔼,热情的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手术过程,介绍麻醉师的情况,主刀医生的精湛医术、设备的先进和精良以及手术护士的情况,让病人感到尊重与温暖,打消病人的顾虑。医护人员动作要轻稳,不要造成过大的响声使病人害怕。可采用音乐治疗,播放轻音乐,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完手术。

4 结果

本研究同时从原因和状态入手,关注患者围术期的整个心理过程进行干预,尤其是专业人员持续多日“一对一”地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明显缓解了紧张情绪,降低了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消除了顾虑,使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取得了最佳手术效果。疗效判定按MeNab标准 :优:无痛,活动自如;良:偶背或腿痛,不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可,间断性疼痛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功能得到改善;差:疼痛无减轻,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未改善,需再次手术。参照MeNab标准干预组优良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3%,见表1,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我们开展的MED术围术期病人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5 结论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比较强烈的应急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针对状态和原因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明显地降低患者围术期各种负性情绪,尤其对躯体化、焦虑、忧郁、恐惧和睡眠的影响大。从表2可知干预组因子均分接近正常成人SCL90的因子分常模,而对照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因子分,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的因子均分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略)

表2 SCL90各因子均分与正常成人常模的比较(略)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中因子分大于或等于2分者比较(略)

有显著差异(P

从表2可知,经连续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围术期负性情绪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因子分术后第5天统计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

[2] 王长虹,丛 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2.

第6篇:痛心病首范文

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是指对病案首页从采集到医疗信息统计的全过程质量。病案首页是住院病案的缩影,是病案中信息最集中、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它提供了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出院诊断、诊断符合情况、病情转归等基本信息。病案首页资料采集是否完整、真实,直接影响医、教、研、社会服务、医疗统计等多元化服务的质量。主要包括病案首页的手工填写质量、计算机录入质量、诊断编码质量、医疗收费管理质量、统计数据核查质量以及统计分析质量等。

病案信息质量要求:一是信息完整性,不允许空项、缺项;二是信息的准确性,填写内容必须符合真实情况、准确无误;三是按照信息标准规范填写;四是数据的及时性。这些都是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要求的基本保证。

在病案首页信息采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运用确定的病案首页标准来衡量质量,及时纠正信息偏差,保证病案首页质量。主要应采取以下控制方法:

1 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医院信息系统的病案首页是由多个部门采集而成,每一个岗位都必须自觉按照各自应该遵循的标准认真完成。各级人员在管理中一级监督一级,包括住院处、病房护士、经治医生、病案人员、统计人员等,都有责任和义务对首页的质量进行监督。

2 职能部门要负起责任

医务部门主要是针对病案质量的环节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包括首页质量。检查是否及时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标准对病案首页信息质量进行落实。终末检查主要由病案室负责,对医护人员的首页填写进行监督检查,重点为诊断、手术名称,确诊时间、诊断符合情况等等,对没有填全的要及时督促医护人员进行补充。

3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病案首页质量意识

临床医护人员是病案首页的书写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其书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医生的医疗质量以及医生的基本素质与工作责任心。1、定期举办《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和《黑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培训班,学习病案首页的有关规范化和制度化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2、发挥病历质控小组的作用,普及推广ICD-10和ICD9-CM3知识,使临床医生了解国际疾病分类和手术分类的重要意义及分类原则,能够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正确填写第一诊断和手术名称;3、科室主任是保证病案质量的基础,科室主任要高度重视,严把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病案不出科室。

4 病案编码、统计人员严格把关

编码、统计是病案首页信息录入和数据核查的最后把关审核单位,特别是对医生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如主要诊断次序、治疗转归、院内感染、并发症等信息的准确性方面。病案编码是质量进行核查把关的关键部门,因此,提高病案编码工作质量是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关键。

病案首页可以生成的主要指标及统计项目如下:

4.1 三日确诊率

4.2 院内感染率

4.3 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

4.4 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统计

4.5 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4.6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4.7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4.8 病案甲级率

4.9 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

4.10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乙级、丙级愈合率

4.11 尸检率

4.12 患者住院费用统计

4.13 医疗付费方式统计

4.14 患者来源统计

4.15 输血情况统计

4.16 患者转归情况统计

4.17 患者发病年龄统计等等。

5 常见病案首页信息主要缺陷与统计关系

5.1 付费方式未填,影响患者费用消耗统计

5.2 邮编及住址未填,影响患者来源统计,三级医院要求外埠患者应达到20%

5.3 医师姓名未填,影响医生工作量统计

5.4 主要诊断填错,导致医保付费不准确

5.5 转归情况填写错误,影响科室的治愈率

5.6 院内感染与手术并发症漏填,影响病种质量和费用管理

5.7 确诊日期未填,无法计算三日确诊率等等,以上项目经常是医护人员出现最多的现象,应引起质量控制部门的注意。

6 小结与建议

通过对数据核查和原因分析,为确保医院统计质量、信息畅通、数据翔实,不但要实现数据采集的终末质量控制,更要确保其环节质量控制。总结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6.1 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素质

6.2 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各级负责制,严格把好数据源关口

6.3 加强医院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一统计口径

第7篇:痛心病首范文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一类一级结构相似,主要对白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在机体的防御和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基础信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特别是趋化因子受体被发现充当HIV感染的协同受体后[1] ,趋化因子领域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约50种人趋化因子[2],其有如下生物学活性: (1)对各种细胞的趋化活性;(2)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并参与炎症的免疫调节;(3)抗细菌和抵御变应原等功能;(4)造血细胞调控;(5)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和凋亡;(6)参与血管的修复和再生;(7)在肿瘤免疫及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3]本文着重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es,ICs)的沉积可引起多器官的炎症和损伤,组织损伤和功能失调主要通过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多种活性介质的直接作用而产生。涉及多种炎性介质和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趋化因子对特异白细胞的趋化和功能活化是启动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病变的关键步骤之一。

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1.1 趋化因子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慢性过程的维持依赖很多不同的机制,对外来抗原的正常免疫反应及宿主的自身免疫反应的病变基础是对白细胞的诱导募集和功能活化。这种诱导特定的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类细胞因子即趋化因子。同其他细胞因子的区别是趋化因子是细胞因子家庭中惟一的能与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结合的成员。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人基因组测序和EST(express sequence tag,EST)数据库的建立[4],趋化因子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定位都已确定。它们都具有重要的结构特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20%~70%,是一类非常丰富的系统。所有趋化因子具有相似的一级结构,一般在N末端都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此区域是受体活动的重要区域。N末端修饰的趋化因子影响趋化因子受体的活性。据N末端半胱氨酸残基的相对位置,分为4个家庭。其中两个与SLE有关的趋化因子家族包括CC类趋化因子和CXC类趋化因子。(1)CC类趋化因子(β趋化因子),N末端2个Cys之间无任何氨基酸。CC趋化因子主要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NK细胞,诱导它们的迁移和功能活化。目前的研究表明,CC类趋化因子与多种炎性疾病,如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等相关联。(2)CXC类趋化因子(α趋化因子),N末端Cys中的第一个与第二个之间含有任意一个氨基酸。此类趋化因子主要对中性粒细胞具有强大的趋化和功能活化作用,也作用于淋巴细胞。另外的趋化因子家族还包括只有2个Cys残基的C类趋化因子和CX3C类趋化因子、病毒基因编码的趋化因子等。如RANTES可以和CCR1 CCR3 CCR5结合[5]。

1.2 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介导白细胞的迁移是通过与靶细胞上各自的受体的有规律的相互作用完成的。不同的白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不同取决于这些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目前已明确有20多种趋化因子受体。他们属七次跨膜转运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主要表达于骨髓来源的各白细胞亚群,同时也表达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类型的细胞上。主要包括CC类趋化因子受体和CXC类趋化因子受体。一种趋化因子受体可以与几种趋化因子结合,一种趋化因子也可以和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这表明趋化因子除趋化白细胞外,还具有很多其他生物学活性。例如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的表达影响着这些细胞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易感性和迁移方式。有些受体如CCR2、CCR3、CCR5、CXCR4,尤其CCR5是HIV1感染人体不可缺少的主要协同受体。而CC趋化因子RANTES、MIP-1α和MIP-1β可以阻断CD4+细胞介导的HIV-1的感染。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趋化因子受体有可能成为某些白细胞亚群的表面标志物和某些疾病治疗的靶点。

2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疾病中的表达

2.1 趋化因子 各种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通常是最初的对特定自身抗原的强免疫反应。组织损伤的病变基础是趋化因子介导的白细胞的诱出和功能活化。几乎任何改变细胞稳定的因素的刺激,如前炎性细胞因子IL-1和TNF-α、IFN-γ、细菌产物脂多糖、病毒感染等都能诱导趋化因子的分泌,然后趋化因子募集特定的白细胞达到炎症区域,执行各自的功能,这种作用在防御微生物感染和创伤修复等是非常有用的。然而,趋化因子的高水平的持续的不适当的表达,也会使募集的白细胞大量增加形成破坏性的损伤。另外,白细胞介导的损伤又使趋化因子高水平表达或使其他类型的趋化因子表达增加,产生更广泛的组织损伤,这样使白细胞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被破坏而引起疾病。大量研究表明SLE患者肾组织中MCP-1、IP-10、IL-8、MIP-1α、RANTES等表达增加[6]。

2.2 趋化因子受体 事实上,无论机体正常与否,趋化因子受体都会表达于某些细胞的表面,也即白细胞表面抗原,只是表达的量上有所不同。它们属七次跨膜转运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主要表达于骨髓来源的各白细胞亚群,同时也表达于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类型的细胞上。

3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SLE中的作用

SLE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通常是多器官受累。其中狼疮性肾炎(LN) 是SLE病人较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1 浸润于狼疮性肾炎病人肾组织中的细胞 狼疮性肾炎病人肾功能失调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损伤引起的,白细胞的浸润是这种炎性疾病的一种表现。在狼疮肾炎病人的肾小球中浸润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很少,而在组织间隙主要是T淋巴细胞,其次是巨噬细胞。这表明这些细胞在狼疮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很多自身免疫病都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随着趋化因子对特异白细胞的募集和在组织中更进一步的聚集和活化形成破坏性的损伤。虽然受损组织中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依赖于疾病的活动情况,但主要与这些细胞所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和组织内产生的趋化因子的种类有关。

3.3 肾组织中趋化因子的来源及其对白细胞的迁移、趋化作用 不同的肾实质细胞和浸润于肾组织的细胞都可以产生趋化因子。肾实质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在IL-1、TNF-α、IFN-γ等作用下可产生MCP-1、MIP-2、RANTES、IP-10、IL-8等趋化因子。外周血白细胞向肾组织的迁移是在趋化因子作用下,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协调作用的结果。肾组织在前炎性介质等的作用下,肾实质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吸引血循环异白细胞沿着趋化因子浓度梯度向肾组织迁移,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因子,使白细胞易与血管内皮黏附,并使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增加,促使白细胞外渗于肾组织间隙。

3.4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SLE狼疮性肾炎肾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于肾组织介导肾组织损伤。炎症中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于肾小球及组织间隙,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可产生IL-1、TNF-α等细胞因子,这些产物刺激肾实质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等产生促进肾组织损伤的活性物质,包括趋化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细胞因子等。进一步扩大了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损伤。受损的肾实质细胞持续释放趋化因子形成一个浓度梯度,与趋化因子受体特异的结合、解离,形成一个反复的动态过程,以吸引特异的白细胞沿着趋化因子浓度梯度向肾组织单向迁移,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萎缩、组织间隙纤维化。严重的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3.4.1 MCP-Ⅰ的作用 趋化因子MCP-1的受体有CCR2、CCR4、CCR8等,它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等产生。对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趋化和活化作用,对活化的CD4+T细胞也具有相似的作用。并促进SLE病人T细胞的活化。在小鼠(对狼疮易感小鼠[7]MRL/FAS1pr鼠和MZB×MZW鼠)实验性肾小球肾炎、人狼疮肾炎的肾组织中MCP-1增加。MCP-1能介导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在前炎性细胞因子IL-1、TNF-α、γ-IFN等和循环性IgG免疫复合物作用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产生MCP-1,趋化单核细胞迁移进入肾组织,使肾组织中巨噬细胞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经MCP-1作用活化后,分泌溶酶体酶、细胞因子,并产生超氧阴离子等造成肾组织局部损伤。超氧阴离子能促进肾实质细胞MCP-1 mRNA表达。在MCP-1和其惟一的受体CCR2基因敲小鼠的狼疮肾炎模型中,MCP-1缺乏小鼠对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弱,单核细胞向肾组织的迁移降低,对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但并不能阻止肾小球的损伤,从侧面说明了MCP-1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应用MCP-1抗体在上述模型中对肾小球和肾小管都具有保护作用。Noris等[8]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血清及尿中MCP-1 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而且,非狼疮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MCP-1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另外,多项研究表明,SLE患者血清中MCP-1浓度高于正常健康人,而且其浓度随疾病活动性进展而增加,随疾病恢复而降低。这些结果均提示检测SLE患者血清及尿液中MCP-1水平可以反映SLE的活动性。 动物模型研究中,Zoja等[9]从mRNA的表达水平阐明了小鼠狼疮肾炎中肾脏MCP-1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肾炎的进展而显著增加,而且与单核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Hase[10]等发现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CCR4表达高于健康对照和非活动期患者,而且其与疾病活动指数记分呈显著正相关,皮质类固醇治疗后CCR4、血清中抗ds-DNA和疾病活动指数记分均明显下降。另外,他们还发现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有所增加,且与CCR4表达显著相关。这些均TH2免疫应答在SLE患者活动期有重要作用,且CCR4表达与SLE患者的病程有相关性。

3.4.2 RANTES的作用 趋化因子RANTES的受体有CCR1、CCR3、CCR5等,它由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几乎与MCP-1一样对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趋化活性,但作用不如MCP-1强。也能作用于T淋巴细胞,并介导这些细胞的活化。RANTES能促进迁移的白细胞与肾小球基质成分的黏附、聚集并促进自身免疫性肾损伤。在狼疮肾炎易感鼠MRL/FAS1pr中,肾损伤发生之前肾组织中RANTES表达即增加[10]。除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外,RANTES还可以促进不同的T细胞亚群在肾组织中浸润,辅助并促进肾组织的损伤。应用RANTES的受体阻断剂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的浸润。梁鸣等[11]报道在狼疮性肾组织中 RANTES在肾小球及肾小管均呈高水平表达,与肾小球细胞数、狼疮活动指数肾间质损害程度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Cor呈负相关;王建有[12]报道,RANTES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SLE活动与非活动间均无明显差异。出现这种不同结论原因,可能是所研究样本发病特点不同,累及器官不同,存在不同的Th1/Th2紊乱。

3.4.3 MIP-1的作用 趋化因子MIP-1的受体有CCR1、CCR5、CCR6、CCR7、CCR8等,它由肾组织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经羟基磷酸灰石层析可将MIP-1分为MIP-1α和MIP-1β。MIP-1α较MIP-1β有更强的趋化和活化单核细胞作用,但不如MCP-1作用强。MIP-1也作用于T淋巴细胞。MIP-1α主要作用于CD8+T细胞,而MIP-1β主要作用于CD4+T细胞。在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造成的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4.4 IP-10的作用 趋化因子IP-10属CXC趋化因子家族,它的受体为CXCR3。在IFN-γ的作用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可产生IP-10。Narumi S[13]等报道在SLE病人血中IP-10明显增加,并与抗DNA抗体呈正相关。IP-10与SLE疾病的活动情况有关,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P-10主要作用于Th1类细胞,在Th1类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肾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展望与设想

研究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SLE中的作用,已经成为研究SLE发病机理的重要途径。由于趋化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及趋化因子的作用受控于受体的表达,受到其受体在不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亚群上及不同组织上的不同水平的表达调节。所以,同时研究多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上的表达与SLE发病的关系,才能更好理解趋化因子在SLE发病中的作用。随着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趋化因子和受体被发现。他们对免疫细胞的作用和在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也会被揭示。

由于趋化因子与其受体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其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网络状系统,使得更清晰的阐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精确的生理及病理生理作用成为难点,阻断一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很难达到阻断炎症的发生发展。Mantovani[14]提出趋化因子系统的“缜密性(robustness)”使人们对趋化因子之间的调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离趋化因子用于疾病的治疗还相差甚远。多项动物学试验均表明阻断某一种或几种趋化因子及受体的确能够对疾病的缓解有很大的作用,随着对多种趋化因子及受体以及他们的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不久的将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可能成为疾病治疗的靶点。目前,趋化因子阻断剂、受体拮抗剂和受体抗体作为治疗的分子正在研究中,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CCR2受体拮抗剂(spiropiperidines)是特异和强大的MCP-1与CCR2结合的抑制剂[15]。针对趋化因子的和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有望对SLE、肿瘤、艾滋病、各种炎症疾病等进行治疗。所以深入细致研究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不同免疫细胞上表达的变化与SLE发病的关系,对控制和治疗SLE具有深远的意义,从而达到治疗狼疮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Firestein GS,Yeo M,Zvaifler NJ.Apopto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um.J Clin Invest,1995,96:1631-1638.

2 Nath SK, Kilpatrick J, Harley JB. Genetics of huma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e emerging picture . Curr Opin Immunol ,2004,16:794-800.

3 Gerard C,Rollins BJ. Chemokines and diseas .Nat Immunol ,2001,2(2):108-115.

4 Belmont HM,Abramson SB,Lie JT.Path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vascular injur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Rheum,1996,39:9-22.

5 Holcombe RF,Baethge BA,Walf RF,et al .Correlation of serum interleukin-8 and cell suiface lysosome-associated me mbrane protein expression with 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Lupus ,1994,3(2):97-102.

6 Wada T,Yokoyama H,Su SB,et al.Monitoring urinary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and activating factor reflects disease activity of lupus nephritis.Kidney Int,1996,49:761-767.

7 Hase K, Tani K , Shimizu T, et al . Increased CCR4 expression in active syste lupus erythematosus. J Leukoc Biol, 2001,70(5):749-755.

8 Noris M, Bernasconi S, Casiraghi F. et al .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is excreted in excessiv amounts in the urine of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 Lab Invest,1995,73(6):804-809.

9 Zoja C,Corna D, Benedetti G,et al. Bindarit retards renal disease and prolongs survival in murine lupus autoimmunedisease.Kidney Int, 1998, 53(3):726-734.

10 Moore KJ, Wada T, Barbee SD,et al. Gene trabsfer of RANTES elic its autommune renal injury in MRL-Faslpr mice . kidney Intemational, 1998,53,1631-1641.

11 梁鸣. RANTES 在狼疮性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2,6:161-164.

12 王建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几种趋化因子检测.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20-21.

13 Narumi S,Takeuchi T,Kobayashi Y,et al.Serumleveis of ifrrinducible PROTEIN-10 reating to the activity of Systemic iupus erythe matosus. Cytokine,2000,12(10):1561-1565.

第8篇:痛心病首范文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益气活血;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4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66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首要死亡原因,它的防治研究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实验所研究方剂就是导师杨积武教授总结近40年的临床经验,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型的验方。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4年12 月―200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及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3~76岁,平均61.7岁;病程3~20年,平均8年;有心电图改变者(主要导联T波倒置、ST段下移)21例。对照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9.9岁;病程1~17年,平均9年,均有心电图改变。两组在性别分布及平均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

2诊疗标准

2.1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标准。

2.1.1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气虚血瘀证)主症:胸闷、气短。次症: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象、脉象:舌质淡黯、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或沉涩。具有主症和次症至少2 项,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2.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0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②恶化型心绞痛,③静息性心绞痛,④梗死后心绞痛,⑤变异性心绞痛。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标准,中途有病情恶化、死亡或失访者剔除本观察。2.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制定。

2.2.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2.2.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 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治疗后ST 段降低加重,T 波加深,或T 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2.2.3硝酸甘油停减率

停减率=(停药例数+减量例数)/总例数×100%。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不变: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

3治疗及观察方法

3.1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方:黄芪20g,丹参15g,川芎20g,红花15g,桂枝15g,陈皮10g,枣仁15g。对照药物:脂必妥片(红曲),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 ,批号:0411016。

两组患者每天均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共18天。试验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益气活血方汤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剂科煎制)。对照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脂必妥片,1日3片,共1.05g/日。观察期间禁止使用除硝酸甘油外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疗程18天。

3.2观测指标

3.2.1安全性检测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功能(ALT)、肾功能(Cr、BUN)检查。(服药前、后各检测1次)

3.3.2疗效性观测①心绞痛自觉症状、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②心电图: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③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

3.3统计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Ridit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见表1~3。由各表可见,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无加重病例。心电图疗效指标上,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例出现头痛,减慢滴速后改善。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并伴有高血压,波动在170/95mmHg左右,于含服硝酸甘油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组1例失访,对照组1例病情恶化,1例新发糖尿病需降糖治疗,均剔除本观察,各例患者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5讨论

气和血的关系是相互资生、相互维系的。气能摄血,血能载气,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老年胸痹患者中气虚血瘀型占大多数。若有气虚血瘀脉证时,患者往往有高黏血症、微循环血流缓慢。在应用益气活血药后,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纤溶活性,防止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本观察中应用黄芪、丹参、红花等益气活血中药为观察药,其中黄芪剂量最大,在黄芪为君药的复方制剂中,黄芪可以使血小板的黏附率明显降低,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还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脂代谢并营养心肌。

第9篇:痛心病首范文

[关键词]缬沙坦;胺碘酮;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室性期前收缩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052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valsartan combined 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premature ventricular Tp - e interphase and premature ventricular index.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6 were treated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room early, take a random number report metho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75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rt failur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given amiodaron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its treatment with valsarta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oupling law between, premature ventricular index, Tp - e interphase and echocardiographic change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89%,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89%, total effectiv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duration between law and premature ventricular index increased, Tp - e period shorten,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indicator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an LA, LVEDV, LVESV decreased, increased LVEF,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above indicator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valsartan combined amiodaro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ventricular earl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 relieve symptoms,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high safety.

[key words] valsartan; Amiodarone; Chronic heart failure;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由心K结构及功能异常引起的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踝部水肿、疲乏、劳累、心尖搏动移位及颈静脉压升高等,属于心脏病的终末阶段[1]。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为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85%以上,常常加重心力衰竭甚至影响预后[2]。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我院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脏功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е蔚1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全部患者的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以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基础疾病;入院前4周均未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对本次试验用药无过敏史;排除了合并阵发或持续性心房颤动者;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4]。采取随机数字报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47~66岁,平均(57.93±2.52)岁,病程1~8年,平均(5.11±1.53)年,心功能Ⅱ级40例,心功能Ⅲ级3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48~67岁,平均(56.17±2.43)岁,病程2~7年,平均(4.74±1.82)年,心功能Ⅱ级41例,心功能Ⅲ级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试验符合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

1.2治疗方法:参照 201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药物治疗方案,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吸氧等,对照组给予胺碘酮(上海信宜九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872)治疗,口服,每日3次,每次0.20g,连续口服1周后改为每日2次,再连续口服2周后改为每日1次,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对用药剂量给予适当调整,共治疗12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治疗,口服,40mg/次,每日1次,连续使用3天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每日不超过160mg,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Lee氏心衰积分法进行评价,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浮肿、肺部音、肝脏体积增大、颈静脉、胸片异常等,采取四级评分法[5],标准包括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极重度4分,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主要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证候积分为0分或减少70%及以上评为显效;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主要症状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以以上评为有效;将患者经过治疗后主要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甚至增加评为无效[6-7]。以显效及有效之和作为总有效。

1.4观察指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指数(PI)、Tp-e间期及心功能指标。为两组患者均行24h动态心动图检查,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中最短的联律间期(RR’)及前一次正常心搏的QT间期值(Q-T),利用两者数据的比值计算是PI,Tp-e间期的测定主要选择室性期前收缩前3个连续的正常心动周期的TP-e间期平均值完成计算[8]。心电监护仪由长春时代数码科技提供。采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超声心动图仪器由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疗前为协变量,疗后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均以 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ACEI使用情况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ACEI使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联律间期、PI及Tp-e间期比较

治疗前两组联律间期、PI及Tp-e间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联律间期延长、PI增加,而Tp-e间期缩短,组内比较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比LA、LVEDV、LVESV、LVEF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A、LVEDV、LVESV降低,而LVEF增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