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第1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引领者;专业发展者;追随者;激励者;保障者;战斗者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05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所学校保持长盛不衰的基石。只有做到了教师专业化,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有后劲、有前景。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作为一校之长,其对此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与落实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与质量,当然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因此,分析校长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校长认清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一、高屋建瓴,合理规划,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首先,作为校长,应当在不同的学校管理时期,针对学校不同的师资状况,提出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构想,并能够利用不同的场合和方式,引导全体教师自觉、主动地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也就是说在学校发展规划中要有一个全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包括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措施等。其次,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制定各种管理办法,并利用这些成形的规章制度,去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第三,要积极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应包括: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为达此目标自己应做什么、怎样做;以及需要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与支持。校长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就是要“量体裁衣”地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需要,帮助他们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从而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只有这样的校长,才能强有力地引领教师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

二、自我提高,树立榜样,成为一名专业发展者

如果校长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那么他的管理水平也就能与专业水平正在提高的教师相适应。如果校长能明确自己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也是一位专业发展者,那么,他一定也会像广大教师那样,坚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教育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努力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地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使自己的管理策略更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亲身体验,有利于校长更好地做好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管理,使其管理措施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也只有在校长专业化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也能体会出办学“以人为本”的内涵,才能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校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导,一定要以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为教师专业成长作示范。事实表明,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的经验,无论是管理方面的,还是业务方面的,对其自身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将更有助于校长切实而有效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三、深入实际,甘做“后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追随者

笔者非常赞同蒋敦杰先生的话:“最好的引领是追随,指导者必先成为追随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要真正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首先必须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倾听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正在想什么、正在做什么、怎样做,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什么等。了解了这一切之后,再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要求,并帮助他们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做到教师为上、教师为先。作为一校之长,他的言行和一切的管理行为,都应当考虑到教师们的需要。因此,校长要适度地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去,甘心做群众的学生,甘心做群众的“后台”,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思想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心甘情愿地做他们的“服务生”。也就是说,只有在追随的过程中才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需求,从而指引方向。

四、完善制度,提升成就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激励者

一般来说,校长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事业心都很强,所以很多校长都容易犯“严于律人”的毛病,总喜欢按照“律己”的要求来规划教师的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院长说到:“一个人,你越表扬他,他就会朝着你的方向努力,你越批评他,他就会离你越来越远。”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何尝不是如此。因此,要正确运用评价手段,将教师评价当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树立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对教师教学教研行为的评价上,校长应由“评判者”角色转变成“激励者”,最大限度地支持、促进教师投身教研工作,促成其快速成长。这其中,可以充分使用教育评价这个杠杆的作用,激励教师的自我发展行为,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品质,进而完成教师自我发展的目标任务。也就是说各种制度的建设都要以培养教师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发展动力为目的,从制度上引领教师走向成功。校长要特别注意让各个层面的教师都能有成功的机会,如制定《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学校名师评选办法》《学校先进教师、先进职工评选办法》《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等。同时也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工作的成就感,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

五、强力支持,搭建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者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校长利用手中的“职权”,最大限度地在学校管理上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行政上的强有力的支持,是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进程中保证其积极性和效果的重要条件。这种保障主要包括精神保障和物质保障:

1. 物质的支持包括强化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的建设,图书、资料应俱全而丰富,并保证开放时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扩大教师的学习面,为教师在资料查阅、积累、调用等方面提供方便;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和各科教学所用教具、实验器材、电教材料、音响制品等,为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提供场所等。另外,学校每年还要保证一定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创造条件逐步增加。

2. 要尽可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尤其应在校园里积极开展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业务活动。如组织专题学习、教学观摩、教法研讨、经验交流和技能竞赛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或接受更高学历的教育;也可以积极地与教育专家联系,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或直接与专家进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讨中、培训活动中,校长要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采纳那些在专业上真正“术有专攻”的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如果校长真正能对教师专业活动的权力给予充分尊重,则肯定会大大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专业发展中。

六、不畏艰难,循序渐进,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战斗者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校长谈到了他在推行后茶馆式教学时的困难,一节课一节课的争取,一个教师一个教师的说服,一个教研组一个教研组的推行,在谈到后茶馆式教学所取得的成就时,他不禁感慨:“这是斗争和努力的结果。”要想教师跨越发展,必须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进一步转化教师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一样,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校长要充满激情,敢于坚持,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成为一名执着的战斗者,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中,校长对教师的专业引领不是靠行政权威去实现的,而是要依靠校长的人格魅力、正确办学思路、高超管理艺术、真才实学和真知灼见。只有脚踏实地做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导者、保障者、服务者、实践者,才能够保障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不断创新化、专业化、知识化,才能使一所学校永远走在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科学发展、优质发展的健康轨道上。

参考文献:

[1] 王荣德.学校管理新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陆家海.校长合理授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3] 韦昌勇.学校压力管理[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第2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一、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继续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观念和技能等进行在职培训的统称。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世界各国开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教师的职后培训受到了真正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为在职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养而安排的继续学习活动,它与教师职前培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新时期,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着挑战与机遇,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感,基于此,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必须探索新的理念,选择更有效的措施与路径,才能推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师先天化不足。由于职前教育缺失使教师专业化先天不足,高职教师专业化本身应该具备多重性,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现了职业性与教育性,这种多重性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体系的多重性和实践经验的多重性。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的绝大多数高职教师专业化并不具备多重性,具备较强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知识不系统,没有扎实的教育经验,这说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处于畸形状态,这样的师资力量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由此可见,为了弥补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先天不足,亟需对其进行职后继续教育。2.教师专业化后天乏力。2.1教师能力素质不高,过于看重教师学历。职后教育误区首先表现在于过于重视教师学历,轻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刚刚起步,并没有完全打破以往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教育模式,所以对人才的定位仍然主要依据他们的学历、学位,这大大限制了高职教师的发展。为了稳定工作,他们只会不断强化理论知识,而对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他们不愿意去花时间学习,这样就会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平衡发展,致使高职教师专业化多重性的缺失,不利于对社会型人才的培养。2.2对普通教师的发展不够重视。过于重视高级教师及干部的培养,而忽视普通教师的发展,也是职后继续教育的一个误区。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机会,许多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对象几乎全部集中于高级教师与干部,这样两极分化越来越大,但是普通教师才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高级教师与干部只占极少数,这种职后继续教育的方式,不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没有保障。2.3忽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盲目的职后继续教育,忽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这是另一大教育误区,继续教育不应该是盲目的,它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阶段所设置,要体现出实用性、针对性和盲目性。例如让学识渊博的教师参加基础知识培训,他们会感觉平淡乏味;而让刚工作的教师参加学术知识座谈会,他们会毫无作为,这些不合理的方式会极大的影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1.更新继续教育理念,顺应时展。更新继续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要让高职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这是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任职期间,要不断学习,敢于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为了尽量弥补高职教师职前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和立法,也显得十分重要,它对高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促进了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广大高职教师的学习,我们可以将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与网络课堂结合,例如将MOOC引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等,这也符合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式。2.转变继续教育方式,注重普通教师的发展。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状况,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参加由政府或学校投入大量财力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仔细想一下,为什么这种继续教育模式效果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完全忽视了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遵循教师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尊重教师成长过程的专业自主性和差异性。将继续教育的主动权交给教师,让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提升素质素质,以自主学习型组织取代培训班将会更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普通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主力军,普通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向普通教师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让他们充实自我,完善自我。3.改进继续教育管理方式,重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目前,继续教育组织和管理存在局限性,考核评价并没有正真落实,在培训过程中经常出现假学、逃学等现象,这是教育经费的一大损失,而且继续教育证书不被社会和高校承认,这样就更加阻碍了继续教育的进程。为此,只有改进继续教育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公平的、严格的考核制度,并提高继续教育成果的社会认同度,这样继续教育才能得到教师的亲睐,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重视教师成长阶段的个性需求,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让他们对继续教育感兴趣而不是带有厌恶的情绪,让他们主动的去研讨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

第3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教师是计算机教育的实施者,是普及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保证,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规划组织作用、课程教学作用、教材编制作用、资源建设作用、教学评价作用、总结研究作用、合作竞争作用、榜样激励作用。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需找准认清自身定位,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角色: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导师、同事、师生间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

(一)专业能力方面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欠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不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教学效益较低。这跟计算机课程是性质特殊的新兴学科,尚无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靠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提炼有很大关系。另外,计算机教师的科研成果尚不丰硕。

(二)计算机教师专业化水平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设立计算机教育(学)专业,现在从事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电子等)的毕业生。而这些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有关计算机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因此他们走上教学第一线后,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计算机知识扎实一些,操作技能熟练一些,而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以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特点、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师一样。许多学校为了追赶形势,大搞表面化的计算机教育,没有师资,就“赶鸭子上架”,让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转行,在有些学校,计算机教师甚至是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来兼任的,其专业化水平可想而知。调查表明,“准科班”出身的计算机教师约占58.5%,转行教师达到了41.5%。可见,计算机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三)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不到位,专业发展无保障。教师计算机培训应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对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二是对其他专业的转行教师的入门型培训,三是对专职计算机教师的进修和提高性质的培训,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当前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后两类教师的培训关注度不够,或者培训档次低,或者没有特色。这样一来,专职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教师就被剥夺了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其专业发展失去保障。

二、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育及其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计算机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教师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

(一)计算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个合格的计算机教师至少需要三种知识以确保完成计算机教学的基本任务,即计算机领域知识、计算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有关学生的知识。

1.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保障其他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理论知识是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的一大支柱,比如,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管理等等。

2.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比如,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应用、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辅助教学、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等。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对这方面及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比如电子科学、技术科学等等。

3.计算机教育与艺术密不可分,图形处理、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网站建设、多媒体素材集成,无不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也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开展好计算机课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这几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计算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在应对信息化教学都应具备的能力。所以,计算机教师只有将其有效内化,同时提升一个档次,达到更专业的水平,方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其应用(其中主要指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总结

第4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8―01

从目前实际来看,幼儿教师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标准的要求。而且,现代教育本身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与专业化的标准是非常一致的。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许多教师面对新课程、教材茫然失措,急需专业地、深入地、持久地、一对一地深度培训。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涵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其专业化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幼儿教师通过专业教育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使自己逐步发展成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职业逐步走向成熟、专业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快速发展变革的教育现状的现实需要。“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本质就是各阶段教学各有其特殊规律及独特性。一些人简单地认为学前教育对象是一群年龄小的孩子,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准学历比其他阶段低,这种偏颇之见忽视了幼儿教师知识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广博性特点。幼儿教师职业实践的对象虽是幼儿,可许多科学和经验都证明了幼儿时期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和易被忽视性。幼儿时期的生命特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比其他任何阶段都更显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教师专业化正是幼儿教育特殊性的需要。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存活力,永葆教育的青春。

1. 以“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园及时转变教研活动的方式,针对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安排了“课改系列”教研活动,达到“以研促改,以研促教”的目的。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丰富教师参加课改的知识底蕴,为培养新课改的生力军,推进新课程做好准备。我们不仅动员全员参与师资培训,还在政治及业务学习会上学习课改的相关资料,撰写体会,对教师进行“洗脑”、“充电”。通过活动、体验,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实现自我提高。

第5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知识转型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1993年,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也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并于1995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知识转型的任务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一是教师实际经历的专业发展的变化过程,侧重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发展要经历哪些阶段、发展是否有关键期等;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有关观念的指导下,给教师提供哪些外在环境和条件,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顺利地走过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诸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2]:一是外在的因素,即根据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形象的要求和期望,由政府或有关机构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内在的因素,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的愿望、个人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实践和个人的精神追求。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强调对自己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和对实践的反思、改进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纵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3]。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国外持行为习得观点的学者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4],即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这种划分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质和量方面的变化都没有表达清楚。而以德耶弗斯(Dreyfus)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通过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比较研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4],即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和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万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万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

国内学者也以分阶段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问题作过研究,他们认为,教师的发展要经历适应阶段、定型阶段、突破阶段和成熟阶段。但这种划分明显缺乏清晰的界定,人们很难从各阶段的称谓上理解和把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与各个阶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种划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综合上述观点,特别是借鉴德耶弗斯的研究,结合自己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及开展的研究,笔者认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和专家阶段这四个阶段,比较符合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

三、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知识转型

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阶段不同,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任务也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仅属于自己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1新手阶段:实现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

我们把德耶弗斯划分的新手阶段和优秀新手阶段统称为新手阶段,是指毕业三年以内的教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培训实践,新手阶段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他们在把握教学进度、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知识缺陷。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手阶段的教师必须把理论知识的获得放在重要的位置。这里所说的理论知识专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属于操作层面的知识)。在内容选择上,包括教育改革与师德修养、班主任工作、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学常规、评课和说课技术、教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等。它能使新教师在理论上有所收获,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依法治教的意识和能力;应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掌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掌握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教学常规,同时增强终身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处于新手阶段的教师,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也缺少相应的知识储备,很难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建构。虽然他们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纳入了自己的知识图式,并存储在自己的记忆系统之中,但由于实践不足,这种知识一时还难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用以指导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新手阶段教师的知识任务是将理论知识的物质存在形式向心理存在形式转化,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心理图式。只有当新教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问题和实践经验,并学会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刍”的时候,先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转化为实践性知识,并最终指导和改善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

2胜任阶段: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从事教学工作三到五年的教师,基本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胜任教师的岗位要求。这个阶段的教师所获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观念层面的知识)为主,知识内容包括师生沟通艺术、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的方法指导、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信息技术等。教师获得这类知识是为了能够了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学习教育科学新知识,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增强学习意识、角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善心智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再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5]。

由于胜任阶段的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本阶段知识获得的目标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理论学习不再是本阶段的目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成为本阶段学习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性知识的转变,最终指导实践。因此,该阶段是生成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阶段,胜任教师所要完成的知识任务就是要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转型。当然,这种转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知识的存在形式经由多次转化,先从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状态转化成策略性知识,再从策略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最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3熟练阶段:实践性知识的定向迁移

熟练教师多数是各个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在理论知识上的追求主要是延展性的知识,体现出前沿性、创造性、研修性和高素质、高水平、高起点等特点。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教改研究(特别是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研究)、素质教育研究、中外教育教学的比较研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知识等;在教育科研方面,要掌握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特别要强调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报告等方面的指导;在教学技能方面强调教学评价和教学测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和英特儿未来教育;在学科延展方面开展艺术理论的学习和学习心理的学习等。通过学习,使自己能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发展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坚实的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自己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具有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主动吸纳、处理信息和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具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能力,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初步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作为学校的业务骨干,熟练阶段的教师拥有更多接触名师的机会和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加之他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为他们生成实践性知识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因此,从知识获得的方面来看,熟练阶段的教师所要完成的知识转型,一是把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升转化为实践性知识,把工作经验提炼成知识,这是知识发展的重要步骤,可以认为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二是通过自己的心理加工和改造,把别人的实践性知识定向迁移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心理图式之中。由于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心理加工和改造,所以这种迁移绝非对别人的实践性知识的简单移植或嫁接,而是实现了基因变异。

4专家阶段:从实践性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转化

由于每位专家型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之他们在教育生涯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类型的培训和学习,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都非常丰富,特别是有着鲜活的教育教学经验。一般说来,这类教师在学科教学、教研、教改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并在地方享有广泛的声誉。他们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成为研究者和积极反思者,并把自己研究和反思的成果拿出来与人分享,从而实现由知识的消费者向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转变。诚然,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个体拥有了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就已经达到了目的。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力,发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的价值。如果他们都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加以总结和提升,就能把自己大量的处于隐性状态的实践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状态的比较容易被别人认识和接受的理论知识,这无论是对于他们自己,还是对其他教师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此,从知识获得的角度出发,专家型教师所要完成的知识任务就是实现实践性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型,当然这种转化绝非易事,主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生产知识的自觉性。

因此,作为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各个阶段知识转型的范式进行研究,以便在帮助教师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促使专家型教师积极地生产和创造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红斌.从教师专业到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5(12)

[2]李丽华教师内隐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6(4)

第6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规划;反思;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89-02

信息技术是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领域之一,它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我们的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曾经说: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所谓魔棒,既可以作为促进教育创新的动力,也可以作为夯实传统教育的手段,至于他到底有何作用,还取决于使用他的魔术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在教学中的观念,是随着他在教学中的反思,在接受继续教育中所吸收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而变化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完善自我,寻求自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能力?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恩格斯说:“没有理论指导的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作为教师,教育学和心理学就是指引教育发展的领航灯。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解决教育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为持久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教师这一角色,体会到教师的乐趣。掌握了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在教育的岗位上做得更好。

教师在关注教育方法的同时,更要关注教育对象――学生的心理。这里的心理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学生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喜欢怎样的授课氛围;其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只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动向,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而这就需要有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当教师洞察了学生的心理,教育就像春风,随风潜入夜。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心理学。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使自己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同样是我们的必修课。

2 热爱本职工作,制定发展规划

古往今来,从事各项事业,没有爱心是不能成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由于有教师的劳动,才把整个社会推向进步。在当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教师更是对学生的现在乃至将来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干这行、爱这行、专这行,在这片天地里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当今的计算机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作为计算机教师,面临更多的是学习的压力。在纷繁的技术面前,我们不但要有专攻,还要多了解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我酷爱制作ppt,刚开始纯粹是课件,渐渐的是制作电子板报,现在又是数字故事。围绕着这一专攻,需要我学习色彩的搭配、图片的绘制、音乐的剪辑等等。

教学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对待每一节课,钻研教材,换位思考,多花心思在教学的设计上,处理好小的细节,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3 行动中思考,实践中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更是信息技术老师能否进步的重要因素。教育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很常见,关键是教师是否找到问题并且找寻改进方向,是否能再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在锤炼中升华,在探索中进步。

在反思的^程中教师要写随笔,记录下课堂教学中设计的不足、对学生的预判和实际情况的出入、课件在使用过程的缺陷、作业的实际效果、改进的方向等等,形成总结供日后改进。反思也是对大脑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的过程。在信息时代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技能,开放灵活的头脑,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学会教学前的反思,以使教育教学过程高质量高效率的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找出不足,总结改进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经验理论化、实际化。

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途径,反思使你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不断提升,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出“反思型”教师,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拓宽视野,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 加强交流,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帮助和共同体的影响。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只能使自己的思维僵硬、孤陋寡闻。在这样一个网络的时代、多元化的时代、信息的时代,如果没有交流合作,没有团队精神,你就走不远。只有通过群体的力量,相互提携,集体的共勉才能是我们有更大的进步。多向专家请假,与信息教师交流、与其他学科教师互换心得交流,与学生谈心,扩充个人的专业内涵,使自己的事业更加宽广。

此外,参加各种培训是更新和补充知识、技巧、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让老师在接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5 参与教学研究,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要在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中保持热情,让工作带来乐趣,就必须走到研究的道路上。将实践在理论中升华,让理论成为指引实践的明灯。教师要在研究中提高自身,做“研究型”教师,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细小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全方位展开研究,并著述成文。另外,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自我提升科研能力,增强对新的教育问题、思想、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第7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发掘已有知识和建构新知识并不断增长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众所周知,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我有幸参加这次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让我更加体会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教师当前存在的问题

这次参加的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其中要完成的作业,如,主题单元规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等,很多教师都是云里雾里的,让我看到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薄弱。

农村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肩上和心上都压着沉重的负担。一般一个星期都至少有12节课,由于缺编经常要跨学科、跨年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经常还得去家访。工作量大,地位低,工资低。我们还发现农村教师的收入还不如农民。由于地处农村,各种信息闭塞,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是尽到了教师的责任了。许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欠缺、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看法

我结合自己这几年在农村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看法。

1.适当地提高教师的待遇。现在物价的上涨趋势可谓是如“雨后的春笋”,而工资就如“正常人的体温”一样,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实行财政的力度。虽然教师法颁布已有17年,教师的地位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的职业期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的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因此,应该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2.教师自身要树立专业意识。这次的教育技术培训很多教师都在抱怨,他们觉得农村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这些。这正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跟不上的一种表现,以前总是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在现在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现在的教学已经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上讲台的。

第8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微格教研;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李慧敏(1984-),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江西南昌 330088)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微格教研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Yl 341)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在经过严格的培养和训练、动态的学习与实践后,提高思想意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并将其融为一体的能力,与走向专业、成熟的历程。教师必须积极接受挑战和考验、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并不断实践加以优化,高水平、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活动,展示教学的艺术。

一、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从国内高校的学生评教结果来看,问题主要集中于青年教师,具体如:讲课逻辑混乱、条理性不强、语言不简明、重点不突出、内容枯燥乏昧、组织形式呆板。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在走向教师岗位前,没有正规、系统的学习过教育理论,教学经验低浅,且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熟过程偏长,较早出现“高原反应”现象,自身处于停滞不前的瓶颈时期却苦于无所适从。

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毕业后直接任职于高校教师,没有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而此恰恰是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关键教学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尚且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学方式通常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课堂缺乏实践操作环节。青年教师急需改变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

高校大多注重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培养,较少关注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成长、成熟。传统教研活动下,学校从制度和时间上给予很大支持,可作为组织教师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的主要形式,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反映活动内容空洞且缺乏新意、评课主观性强、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生机,教研活动逐渐成为教师一种负担。教学研讨时,由于缺乏具体的载体,教师大多泛泛而谈,无法相互分享、借鉴经验和特长,难以取得、提炼教研成果,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与成熟,青年教师具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冒险、适应能力强和勇于接受新事物挑战等优势,高校应建立相对开放、良好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以促进高校青年教师由教师职业向专业化健康发展。

二、微格教研及其作用

(一)关于微格教研

微格教研是微格教学的应用和发展。是采用“微格教学”合理内核,提取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采取摄录像手段提供教研活动时进行局部的、定格的研讨,既学习有关原理也探讨具体操作,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微格教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研究出一整套可具体描述、可示范操作、可训练培养、可定量评价的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要素、结构、功能三者关系上达到了最优化。

早在1973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就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培训师范生,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又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进修的在职教师进行了微格教学培训实验,由此证明微格教学培训方法对在职教师也有很大帮助。

微格教研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由于微格教研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特定、单一行为进行研究,要求学习者“知其所以然”,所以,学习者在实践时应逐个寻找理论依据加以支撑,两者相互联系,提高理性认识、加深理解运用。微格教研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实践性强、目标集中、切口较小、反馈及时、角色多元化、自我观察、利于创新等优点,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途径。

(二)微格教研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1.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向能力型发展。教师成熟过程往往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主要需经历羡慕、模仿、把握等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由于理论的普遍性与抽象性,在解决具体、特殊的实际问题时易产生“障碍”,往往理论缺乏联系实际,造成此阶段的摸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三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出现“高原期”现象,即无论教师自身如何努力,其教学水平都没有明显的提高,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基于微格教研,教师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开展相关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基于理论的高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青年教师较快克服、渡过“高原反应”,缩短成熟的进程,加速提升教学能力。

2.促进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几乎是空白,缺乏实践经验,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可以充实、更新实践操作知识,但青年教师通常授课任务较重,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的局限性较多、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效果欠佳,而企业发展变化、业务更新快,青年教师总感觉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实践技能滞后。基于微格教研,随时摄录并更新企业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具体实践操作环节,为青年教师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搭起便捷、快速的桥梁,并与企业携手一起与时俱进,为学生传授最新、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提炼中老年教师教学经验结晶,传承教学实践的感悟。有些老教师,课上得很好,教学效果也好,但是请他们介绍经验时,却说不出多少教学道理,更谈不上系统地说理。对个人而言,什么也没留下,对后人而言,又得从头开始,经验与感悟因此失传,岂不可悲可惜?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基于微格教研,摄录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捕捉成功经验、教学特长,分析教学特点,并使之发扬光大,为促进青年教师发展贡献宝贵财富。

4.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法研究。基于微格教研,有助于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问题方面形成共识,变革教学理念,由传统教研注重于讲什么,转变至微格教研注重怎样讲,怎样教。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学”的过程,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思考,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因”与“主体”作用,微格教研则比较形而上,落点在传授的形式。通过微格教研,以摄像记录,再现研究,分解比较微特征,自己看自己上的课,看身边人上的课,及时并客观地自评与互评,切口小,感触深。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觉反思意识,觉察、分析自身变化,扬长避短,升华观念,将实践上升至理论,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三、基于微格教研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观摩反思:促进青年教师自我反省、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没有反思的教师何谈专业发展。教学观摩是开展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其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实现专业自我发展。

微格教研的观摩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观摩的诸多局限性:时空制约、观摩内容记录的不完整性、反馈信息主观性强等。除现场观摩外,最重要的是摄录教学全过程可事后观摩,由于再现录像,可对教学过程进行局部定格、分解比较,使得教研目标明确、具体,观摩内容客观、全面,这是传统教学观摩无法比拟的。在微格教研中,教师本人不仅是受训者,更是评价者,直接正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比他人反馈进行的反思效果更深刻。比如,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技能(发音、语速、音量、口头禅)、教态(行为举止、肢体语言)等细节问题,当事人在教学时难以觉察,传统教学观摩无法准确的、直观的予以评价,受训者改进效果不佳;当观摩中出现争议或感到某细节需重新观摩时,则再现录像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除自身教学观摩外,教师可随时、随地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长;或是观摩具有典型性问题、代表性强的教师的课;自我反省、实践,凝练改进教学的方法与经验,实现专业自我发展。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有效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排除时间、地域的局限性,实施异地实时或非实时教学观摩,也是微格教研的一大优势。

(二)协作研讨: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虽强调其主体意识与自主性,但并非孤立的个人行为,由于教师个体的理论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有限性,教学效果是以教师集体对学生集体起作用,教师集体代表教学整体水平。因此,微格教研时,除注重确立教师教研的主体地位外,更应加强教师团队的协作研讨与合作,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体教研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以促进教师集体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微格教研中,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教师,可就创设教学情境或内容、教学设计展开形式多样、具体的协作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互帮互助、分享借鉴,有助于实现共同提高和发展。如今,新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能只以传道解惑为目的,而应注重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此背景环境下,青年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协作研讨便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自评互评等形式,共同分析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为青年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同侪互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技能

同侪互训,是微格教研中培养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形式,教师进行相互的教学或训练,包括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同水平的同侪训练,如新手教师之间的相互训练;另一种是不同水平的专家去训练或帮助其他同侪,如专家教师对新手教师的帮助。第一,确定训练内容。训练内容可以是某项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是某种具体教学情境和环境的技能,比如,教学语言、板书、讲解等基本技能,或是导入、提问、组织讨论等高级综合技能,或是多媒体课堂教学技能等。第二,选定评议方法,主要有“2+2”重点反馈方式与“x+1”方式,数字分别代表评议者提出表扬性意见与改进性意见的数量,采取教一评一再教一再评的方式,不断循环改进。在评价反馈时,不仅注重训练具体教学技能,而应深层次关注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新教学理念等分析,如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等。因此,青年教师须顺应时展,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转化为教学能力的专业技能,重塑和完善教学能力结构。

(四)建设立体化专业发展档案袋:有利于全面记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历程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是一种有效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方法,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成就,展示教师的进步,取得的专业成果,个人能力的提高,展现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其他记录和资料,是一种以质性评价为主的评价,重在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积极自我反思。在教学评价中,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倡导多元化评价主体,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档案袋不仅保障记录了教师的发展过程,更是一种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的结构和内容决定其实现预期评价的效果。在微格教研中,教师运用微格教学技术手段并担任多元化的角色,为建设档案袋提供具体形象、真实全面的立体化材料与多媒体化的表达形式。微格教研可提供全方位材料,如,教师作为执教者时的教案、课件、教学现场录像等材料;作为受训者时的训练视频、专家点评、观摩教学案例等记录;作为研究者时的参研活动记录,协作研讨教学问题的教育叙事;作为反思者时的观摩心得体会、反思日记等;作为评价者时的自评、点评等记录。综上所述,基于微格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成长历程可从多个维度、以多种形式予以反映,从而增强与提高档案袋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第9篇: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应用

一、前言

上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美国教育界第一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在1986年,卡内基在《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中,正式将教学从一个行业提升为一个专业,确立了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地位。由于卡内基的巨大影响力,在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当中,世界上很多国家从不同角度开始注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使得更多人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发展,这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主流话题。在现代教育复杂的改革与实践当中,学校教师的职能与能力结构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要求以及创造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要求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所学专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不断学习,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作者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总结阐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并尝试给出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如何更好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与要求离不开时代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工作的方式。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新要求,甚至是思考问题方式都发生了巨变。人们在渴望更好的环境、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更好的教育,而要提供更好的教育,就必须有专业化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现代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与条件保证。它能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同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促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1、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能力提高中的作用

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前提条件。信息时代下,教师在工作当中扮演的角色与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是否了解现代教育、前沿理论,以及新的教学设计手段,有没有能力创设新的教学方法等。现代教育技术综合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技术手段,融合了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实践的具体要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整理、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建立起高效课堂。使得现代教育技术真正的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是教师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更加宽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使用QQ、Email、MSN实现瞬时交流,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使用工具的改变促进了人观念的转变,在这里体现的尤为突出。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终身学习能力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需要教师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知识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互联网使得整个社会知识迅速增长的同时,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也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学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愈加丰富。在信息化语境下,学情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手段要符合学生的期望。所以,教师要能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素养。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不断地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与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育教学科研做支撑,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命题的科学研究,研究如何有效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身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求教师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有反思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能力与水平是衡量一名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能力结构从传统意义上的二元结构,即“教”与“学”,演变成“教——学——研”三方面缺一不可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很多数据库供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极大的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的物质保证。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

在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建设却长期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考核主体的信息化素质需要不断提升。但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而言,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标准要涵盖教与学的全过程,涉及到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并且要分别针对不同的教育学科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子标准。同时,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考核难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鉴定机构,颁发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将会形成有力的促进。

2、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

作为现代社会的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为了学习教育技术而学习,新的教育技术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新的手段,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一些传统的、优秀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考核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时,要从“教什么”与“如何教”两个维度,看教师是否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应用技能,是否在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建设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否具有强烈的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承担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等等。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技术观、应用观,才能为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3、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改变了教师授课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开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不断拓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领域,既要在教学领域加强应用,也要在个人学习与科研领域加强应用,还要学会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资源贡献与同行交流,这对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将会大有裨益。

4、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教学“个性”,提高教学过程的“人性化”,实现个人专业素质学习的“终身化”,加快优质课程、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而逐步确立自身在专业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这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够形成积极的促进,对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相应的示范效应。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革命性的改变了教师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在学习与工作当中的反思精神。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要求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专业化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终成为一名专业化教师。

【参考文献】

[1]兰静君.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5-56.

[2]化得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3(8)18-19.

[3]祝智庭.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86-87.

[4]王宏.数字媒体--社会发展与媒体变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4.

[5]斯腾伯格,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45-46.

[6]唐永中.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教师专业化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63-65.

[7]李梦丽,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