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感想范文

体育课感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感想

第1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1.注重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强调运用。因为从必修教材一和必修二来看,很多词汇和语法都是初中学习过的,课文的句式,长难句和词汇都是十分简单的,篇幅较初三的文章要短得多,加强了常用词汇和句式的练习,非常接近我们的生活,这有利于学生把学习到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了词的巩固运用,词的变化形式,从而对学生词汇的积累以及词形变化形式有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会在不同的语境运用这些词汇。

2.课本的选材更加丰富多采,起点高,难度大。特别是顺序选修六这一点尤为突出,这不仅要求我们老师知识面要广,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而且要终身学习。新教材是初中新课改的延续,在完成必修一至五的过渡之后,相对以往高中教材来说难度增大了,要求也高了。所增设的拓展,发挥的内容虽说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外知识的补充。但词汇较多,也较难,甚至有些是我们在师范学院学习才遇到的词汇,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旧教材明显不同,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特别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设置上,过去的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基本上演绎法为主,而现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例句中让学生感知,发现,再现让学生强化,学生共同探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4.新教材给予教师整合教材的空间更大,学生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机会明显增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利于他们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尽管如此,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在此不妨抛砖引玉。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髓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习,是一种表面功夫,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2.穿新鞋,走老路。不少高中英语教师仍以讲解语法,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词汇知识为主,学生听、说、读、写的课内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听不懂,讲不出”。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许多教师只侧重课文内容的分析,知识的传授。未能结合课题提供与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补充和延伸,或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导致一些高中生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以口头形式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老师为了满足学校领导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分数,还是坚持使用自己手中的法宝,周周考,月月考。我和同事经常讨论分数就等于学生的素质吗?难道课改只是一阵风吗?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交际性,在于吸收信息和传递信息。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实践中又怎么运用自如呢?根据我自身的实践和同事讨论,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以下着手。

建立“大英语的概念” 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练习的基本布局是听力占据30分,完型占据30分,完型占40分,写作占35,单项选择占15,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应该多进行语言的输出和输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除了把课本读得滚瓜烂熟以外,我们还要让学生看大量的英语杂志,二十一世纪报,或者英语小说,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的情景,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来表达自己,增加了很多讨论题,在设计"任务型"活动时应特别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感到真实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综合地运用语言,去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某个任务。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2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的错误带有普遍性等,要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初中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逞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结果,消除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三、根据初中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学习锻炼,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各阶段组织教学。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做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可以做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联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可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兴趣,如舞蹈放松,并注意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四、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决定了其对体育课程的投入度,而投入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很多女学生都不怎么喜欢运动,导致她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不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活动时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往往做旁观者,恶性循环,运动能力越来越差,运动的欲望越来越低。所以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五、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怀,那么课堂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教师要坚信“亲其师而信其道”,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要学生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那么他就会积极地学习,积极配合你完成教学任务。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首先让学生认可你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你的课十分愿意上,其次是对学生付出关爱,让学生既爱你又敬你,你就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七、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而竞争机制的引入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好的竞争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鞭策落后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不成形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其活跃起来,强烈起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我求成”的需要、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和成功感等。例如在篮球传球教学中,巧设多级传球练习,组成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竞赛,以提高全体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作者/鲁国富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节校级思想政治公开课。课堂上在分组讨论的环节,授课老师就某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组里先后讲了五次,课后评议时就这一教学行为不同的老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老师们的争论情况:

一派老师认为,同一个问题有五个组的学生不懂,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对着大家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受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老师负担。

另一派老师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处理的时候在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第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由于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思考探究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他们发现问题的时间是不可能一致的,这样即使是共性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有的学生发现得早、有的学生发现得迟的现象。如果当第一组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教师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无疑是剥夺了其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而如果等到最后一组提出问题时老师再去解决,对第一组、第二组的学生来说就可能因为时间过去已久而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第二,由于不同组的学生知识构成不同,理解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样他们需要老师讲解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情况下,有的组老师刚讲三句话,学生就“哦”的一声现出了兴奋的表情,而有的组老师讲了两分钟却仍有学生表情凝重,目光游移。在此情况下,如果老师面对着大家讲,那么是多讲一些还是少讲一些?讲多了对某些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讲少了对某些学生来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只有分开讲这一矛盾才能得到妥善解决,否则不是浪费这一部分学生时间,就是浪费影响那一部分发展。第三,分别讲解有助于在双向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同一个问题不一定是由同一原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基础不好,有的是因为阅读困难,还有的是因为思维障碍等等,分别讲解有利于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做无用功。面对集体讲解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会使教学失去针对性。第四,分别讲解有问有答有探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尽可能分别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能会更辛苦一些,但只要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老师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老师认为,本节课评议时大家讨论的话题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方式问题,而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过去我们都强调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但我们对这一句话的理解并不够深刻。今天我们认识到,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然后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讲什么?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讲什么都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事先确定的,它的目的在于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讲什么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仅要研究课程要求我们教什么,更需要关注学生需要我们讲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学生发言的权利,不能剥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讲,某堂课因为某某学生节外生枝,教学任务未完成。在这里,这些教师对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是模糊的,他们以为教案上预设的东西讲完了就叫完成教学任务,否则就不是。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就叫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预设的问题全部讲完了,但仍学生的问题没解决,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算完成了。因为教学的任务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存在的问题没解决,学生发展的需要没得到满足,教学任务当然没有完成。

二是何时讲?许多教师都知道应该讲在学生不懂时,但我们只考虑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如果是讲在学生不懂时,那么是讲在全体学生不懂时还是应该讲在部分学生不懂时?是讲在多数学生不懂时还是只要有学生不懂时就讲?是讲在优生不懂时还是讲在差生不懂时?是讲在一有学生发现问题时还是讲在所有学生都发现问题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学生的需要往往被忽视,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什么时候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而不能根据教师的主观感觉来决定。换一句话说就是,早发现的问题早解决,迟发现的问题迟解决,真正做到愤时启,悱时发。要做到这一点,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只能是,把大量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去解决,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教师只讲关键点,只讲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是谁来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后谁来解决?当然是教师。但是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就大有研究的价值。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学生具备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整理信息研究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应当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在合作中发展。尤其是在讨论课中,教师更应该发挥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着基础差的学生学,使差生的水平得到提高,使优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四是如何讲?传统的方法是,教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立即根据自己的判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缺少互动,教师只知道学生中存在什么问题,却不知道学生存在这个问题的原因,因而解决起来往往缺乏针对性。所以要解决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是引着学生直奔结论而去,而是应该奔着学生产生问题的源头而去,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必须留给学生暴露问题的时间,创设学生暴露问题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这个条件呢?还是合作!否则一个教师解决不了几十个学生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在小组解决不了时教师再去协助,这样才能确保讲得具体,讲得实在,讲得具有针对性。

第4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摘要】对我校体育教学和课程设置及教法与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我校体育教学应向发展学生个性为主线的灵活、多样的教学转化。扩大学生学习自和学习空间,发挥学生潜在创造力,为国家造就健康人才,实现学校体育培养目标,旨在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专体育;护理课程设置;设想

1 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完善的中专体育的培养目标

中专体育的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教与学的一个完整的师生双边活动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具体是: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基础保健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和保健意识,了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好和体育特长,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继续创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要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及专门人才,中专体育教学除完成以上的目标,还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验体育的乐趣,并形成习惯,使体育逐渐生活化,使学生在身心及心理的自我完善,对体育观赏美的欲望,最终成为有能力参与和享受社会体育文化的乐趣、发展社会、建设社会的新时代接班人。

2 调整体育教材、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中专体育的教学观念应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而且还要对其进行品德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加强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健康教育、体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的评价者。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完成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自我的价值所在,在自主、自练和互相练习的体育实践中逐渐养成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习惯。

调整和改革中专体育课的教材设置,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首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出能够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要求的具有护理职业教育特色的内容。其二,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统一,学科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兼顾,规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时,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其三,要适应体育学科的科学性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

当前,体育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在教材安排上,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在完成国家和地方的教学计划基础上,开设有学校地方特色,适合护理专业学校特点的项目和内容。如设健美操、艺术体操、形体操、街舞、体育兴趣课等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减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枯燥无谓的走、跑、跳老三样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具有初步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教是手段,学是目的,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建立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重在引导、指导、点拨学生,培养学生愿意学习、思考、训练、实践等多种能力;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反对死板的教条模式。

3 培养学生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是指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体育思想。这种思想的出现与终身体育观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有密切的关系。迄今为止,国外许多国家的学校体育都进行了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试验和改革。这种思想已成为一种有影响的世界教育思潮,各国的教育家都把它作为研究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主题,并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

第5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老年;肾内科;安全;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52-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老年肾病患者越来越多,从肾病类型上看,比较常见的有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老年肾病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做好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的护理,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将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过去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肾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58名,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9名,依次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相关肾内科疾病标准,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①试验组:男48例,女31例,年龄62~77岁不等,平均69.53岁,病程1~11年不等,平均5.32年;肾病综合症29例,尿路感染21例,肾小球肾炎16例,肾功能衰竭14例。②对照组:男38例,女41例,年龄64~76岁不等,平均68.56岁,病程1~13年不等,平均6.02年;肾病综合症25例,尿路感染20例,肾小球肾炎18例,肾功能衰竭1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病情,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磷饮食,观察患者电解质和体液变化,给予用药护理、透析护理。

1.2.2试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预防患者坠床、摔倒,减少患者的社会活动,预防感染、水肿,合理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积极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从坠床、跌倒、烫伤、拔管、感染、压疮、内瘘血肿、内瘘出血等方面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软件SPSS11.0处理本研究中的资料,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比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如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如果P

2 结果

两组老年肾内科患者均顺利接受3个月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在6-96d,平均为(23.2±2.5)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95dd之间,平均为(24.8±3.0)d,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t=0.425,P>0.05),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坠床、烫伤、拔管、内瘘出血等意外伤害(t=0.000,P>0.05),试验组跌倒、感染、压疮、内瘘血肿的例数分别为1例、5例、2例、1例,对照组对应为5例、13例、6例、4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群体中属于比较庞大的群体,老年患者的肾病又是比较多的类型,因为自身的机能退化以及身体素质问题,使得要求医护工作比较严苛。在肾内科的护理工作当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我们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用药复杂,治愈周期长,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为其应用合适的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病情,消除其意外跌倒、拔管、烫伤等安全隐患。针对性护理的详细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坠床、摔倒:老年患者生理姿势控制能力较弱,加强对有坠床史、摔倒史患者的陪护,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伸手可够的地方,在患者手边放置呼叫器,加强夜间巡视;②烫伤:给予患者热敷、热水时,严格控制水温;③拔管:约束意识不清、易躁动的患者,防止其意外将胃管、尿管或静脉置管拔出,加强看护;④感染、压疮:做好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叮嘱患者经常变换,若患者病情严重,应协助翻身,若患者为女性,经常清洗其会位;⑤内瘘血肿: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增加进针准确率,叮嘱患者保护遣痿肢体,不剧烈活动。在以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饮食干预,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磷食物,增强营养,促进康复进程。

本文我们结合实例研究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跌倒、感染、压疮、内瘘血肿的例数分别为1例、5例、2例、1例,对 照 组对应为5例、13例、6例、4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肾内科患者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易在治疗期间出现意外伤害及并发症,为其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安全隐患,降低患者出现跌倒、感染、压 疮、内瘘血肿的概率,提高患者 舒 适度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素玲. 老年肾内科患者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针对性对策[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06:140-141.

[2] 李进东. 肾内科老年患者在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对策[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3:78+80.

第6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关键词】孕产妇;解脲支原体感染;稽留流产;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06-01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感染特别是解脲支原体(UU)感染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为了解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 对60例稽留流产患者行宫颈分泌物UU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60例均为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年龄19~38岁,平均28.4岁;曾有自然流产者16例,占26.67%;稽留流产时间为孕1~4个月,无生殖道发育异常,抗抗体男女双方均为阴性;选择同期自愿在我院进行人流的60例正常孕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均排除生殖器官异常,取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未发现滴虫、真菌、淋菌、衣原体及其他致病菌感染,无患严重贫血、心力衰竭、慢性肾炎等全身性疾病或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史者。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者阴道内窥器暴露宫颈,以无菌棉拭子伸入颈管内约1~2 cm旋转数周后停留30s,将标本接种于UU液体培养基中立即送检。置入37℃温箱中,培养24~48 h观察结果。采用珠海丽株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操作步骤与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两组所有操作均由我院同一医师进行。

1.3 结果判定:

观察液体颜色变化,各孔培养液清亮,颜色由黄变为红为阳性,经过48 h培养仍未见颜色变化者为阴性。同时将两组妇女流产或清宫的绒毛及部分蜕膜组织送病理检查,若镜下见绒毛或蜕膜有炎症反应者为宫内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为43.3%(2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8/60),观察组中UU阳性发生宫内感染率为100.0%(26/26),明显高于UU阴性的15%(9/6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未自然排出者,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形式。B超表现为妊娠囊内胚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枯萎囊。其病因比较复杂,需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才能确定病因,目前除遗传基因缺陷、内分泌失调、子宫病变、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外,感染所致早期流产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原,多与宿主共存,不表现出感染症状,仅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会性感染,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感染人类的支原体约12~14种,其中以寄居在女性生殖道中的UU及人型支原体(MH)最为常见[2]。而UU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的病原体[3]。UU是一种处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主要寄生于泌尿生殖道黏膜,若UU为正常携带状态时,免疫系统呈保护抑制状态,但若UU达到一定数量,则会破坏免疫平衡[4],可导致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或造成输卵管性不孕及异位妊娠等严重后果。妊娠时由于孕妇体内内分泌水平发生了改变,降低了机体防御病原体的能力,这种慢性的、潜在性的感染对子宫内膜可产生有害的炎性反应,大量的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巨噬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a (TN-Fa) 和前列素F-a,对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同时可损害生长中的胚胎或干扰胚胎的植入,也可能干扰母体免疫系统保护胚胎的调节机制而导致早期流产[5.6]。除此之外,孕妇UU感染通过垂直传播也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感染,导致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生,并使产褥期病率、新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升高。但宫颈分泌物UU培养呈阳性是否必然导致流产,目前尚无绝对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关系是肯定的,认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可使妊娠过程恶化,导致流产。提示人流术前应常规做宫颈分泌物UU的检测,及时诊断UU感染病例,人流术前后给予系统抗UU治疗,降低盆腔炎、不孕症及稽留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有宫颈重度糜烂和严重感染者宜选择药物流产,以减少生殖道炎症及输卵管性不孕、异位妊娠等的发生。

综上所述,UU感染与稽留流产有密切关系,对准备怀孕的妇女进行UU常规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无症状的携带者,降低稽留流产的发生率,提高妊娠成功率。以利于优生优育工作及妇女日常保健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玲玲,张碧云,曹文丽.子宫颈支原体感染与胚胎停止发育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2) : 83-85

[2] 乐杰. 妇产科学[M].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85

[3] 刘瑞爱, 詹美色, 刘秀卿, 等.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J]. 河北医学, 2006, 12 (5) : 449-451

[4] 周军.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妊娠影响的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1): 25~27

[5] 张兰英, 王成瑜.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 12(4) : 744

第7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由于女性患者生理结构的特殊性, 在实施手术治疗妇科肿瘤过程中应用的器械及药物可能对子宫、卵巢等女性生殖系统及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不仅影响了患者生理机能上的改变, 还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1]。因此,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 以达到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目的。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均为首发入院的良性肿瘤患者或恶性肿瘤Ⅰ期患者, 并签署了手术知情权同意书, 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45例, 年龄28~56岁, 平均年龄为(38.7±3.4)岁, 发病类型包括8例宫颈癌, 23例子宫肌瘤, 14例卵巢肿瘤。个体化护理组45例, 年龄32~54岁, 平均年龄为(41.9±3.6)岁, 发病类型包括9例宫颈癌, 25例子宫肌瘤, 11例卵巢肿瘤。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发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个体化护理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术前干预 在妇科肿瘤手术开始前,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环境, 并正确及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疑问, 并向其交代疾病发病特点, 及注意事项等, 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恐惧, 焦虑心理。

1. 2. 2 术后干预 在行妇科手术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记录, 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应及时与医疗工作人员共同制定解决对策。另外,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饮食及日常生活指导, 并帮助患者进行每日的锻炼, 促进生体机能的康复。除此之外, 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进行定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 使其放松身心,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负担[2]。

1. 2. 3 出院指导及随访 出院前由其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恢复措施, 并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包括:面部表情、日常生活、对治疗的态度等。同时记录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复况。

1.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个体化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术后复况 常规护理组与个体化护理组于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的总复发人数为分别为25例(55.56%)、9例(20.00%), 个体化护理组总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8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身体素质;健康

一、高中体育课必须体现《标准》中的基本理念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学校和社会要充分重视中学生的身体锻炼,认真贯彻《标准》中的指导思想,使每一个高中生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长期以来,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观念里,仍然认为体育教学应以传授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只重视体育教材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象意识不强,教学始终是在演“独角戏”。

现在很多地区,体育成绩将计入中考总成绩,体育课普遍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也善于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上好体育课呢?笔者认为,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自主体育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认识自己,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体育课要有明确目标

目前比较认同的学校体育目标是多元化的阶段性目标,普遍认为高中及以上学校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一节体育课的内容要围绕目标来选择,注重体育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标准》进一步向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需求方面发展,对教学内容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只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各地各校教师可选择多种多样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的学校体育目标,都是围绕着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来设置,而且每个目标又划分出不同的水平目标。

三、体育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多数都来自正规院校,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掌握着多种教学方法,但哪些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哪些教学方法又能有机地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高中体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大,不愿意上体育课,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而忽视身体锻炼。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身体健康的基础,这样看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体育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熟悉《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动作、熟悉学生。熟悉《标准》是因为《标准》是教学的依据;熟悉教材是因为要把握一堂课中重点、难点,使重点突出;熟悉动作是因为要给学生做示范,对培养学生的整体运动印象起直观作用;熟悉学生是因为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教学中的要求要因人定量。其次,要注重“四活”,这是指课堂气氛活、授课方法活、学生思维活、处理手段活。课堂气氛活是要求教师教态自然,精神要饱满,要以满腔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仪表、姿态要得体,声音洪亮、清晰,不然就不能得心应手;授课方法活是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要想有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把学生的思维搞活是因为动作之间的衔接、难以转化,以及学生预测期待与能力强弱有矛盾,如果对学生不诱导、不启发、不及时给学生提供思维线索,学生就会感到盲目,无所适从;处理手段要活是因为体育课堂多以室外活动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再次,体育课的内容任务设计要精、主干课程设计要精、教学语言讲解要精。如果能做到这几点精,就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和感想,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2.体育课呼唤综合性、科研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品格对学生会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要完成肩负的重任,就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博览群书,丰富文化知识,以及熟练示范动作技能等,成为综合性的高素质体育教师。

第9篇:体育课感想范文

【关键词】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 若干问题 相关建议

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是中国矿业大学为扩大本科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其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将对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

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x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为创新创业类、人文社科类、艺术鉴赏类、科学技术类、经济管理类、体育军事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按开课类型分为稳定性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和机动性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分16学时、32学时两种,其中,16学时课程计1.0学分,32学时课程计2.0学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取得10个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所有学生至少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2学分。其中人文类各专业学生至少选修艺术鉴赏类、科学技术类课程各2学分;艺术类各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人文社科类、科学技术类课程各2学分;理工类各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人文社科类、艺术鉴赏类课程各2学分;经管类和体育类各专业学生至少选修人文社科类、艺术鉴赏类、科学技术类课程各2学分。

二.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开设的“顾客需求调查”严重不足,学生总体满意度偏低

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的选课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从更好地服务学生、优化课程开设效果的角度出发,在校大学生希望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哪些内容以及喜欢教师采用何种上课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顾客需求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本人发现,无论是稳定性全校素质教育选修课还是机动性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其课程的开设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考核工作量不足而被迫开设,或者是教师本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能够开设的讲授课程,提出开课申请并经过校方形式上的审批之后即可接受学生的选课申请。如果教师申请开设课程的选课人数不低于30人即可开班上课,选课人数如果低于30人则该课程则无法正常开出。这种课程开设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在校大学生对于课程开设的呼声和诉求,主要是广大申请开课老师的一种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一厢情愿的行为,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大理想,要么是选课人数不足而“胎死腹中”无法正常开课,要么是选课人数虽然不少但是出勤率很低,或是出于老师考勤的压力被迫出勤但是对课程讲授内容及方式提不起兴趣最终受益寥寥、虚度时光。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议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审批的相关主管部门,在每个学期都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们对学校已经开设的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每门开出课程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以便能够存优汰劣,同时收集学生们希望在今后希望学校能够新开设的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的相关信息,并将该信息在学校相关信息平台上予以,并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老师开设这些新的课程以便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服务于广大同学,更好地帮助广大在校学生成长、成才。

三. 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学生选课及上课“冷”、“热”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本人发现在每个学期学生选修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冷”、“热”两极分化的现象,“人满为患”与“人丁惨淡”并存,有些课程选课学生却不甚了了甚至出现了无法达到开课条件而被迫取消的尴尬局面。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多种方式,本人了解到了造成这种现象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选课过程中“盲从”现象严重,对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补充的知识与技能缺乏清醒的认识,一些名字看起来较为洋气、吸引人的比较“高大上”的课程在选课时比较受学生欢迎,而对所选择课程的具体内容及以往上过该课程的学生的综合评价缺乏深入的了解。(2)老师对待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的态度是否认真积极、课程内容对学生本人的学习及未来工作的实用性高低、以往选课学生的口碑好坏等对学生选课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一些老师对待所开设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的态度比较消极,可能仅仅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要求而准备不足、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讲授知识内容陈旧、实用性差,上课方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PPT),课堂上又缺乏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口碑很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一些老师开设的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少有人问津。 (3)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是否选择某一门全校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比较喜欢考核方式是考察(即撰写课程结业论文或提交书面课程大作业),而不太喜欢采用正式考试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