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诚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的需求也越发的多样化,正是基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方能为社会提供和输入大量合格的人才。而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题目中所谈论的“核心素养”问题。正是因为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现代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实现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养理念对当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那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
1.自主性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之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制定计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自主管理自己的时间。这种自主能力的培养,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正是当代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概念,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方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一点对于促进数学课程的改革,对于促进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创新性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创新是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现代社会人才的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国外的教育来讲,以美国为例,在七八十年代人家的教学改革就已经将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重点。由此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此,创新性也可以作为当前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4.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诚然,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是为了让这些理论化的知R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实践性成为当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和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主要是从自主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社会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从根本上讲,不同的时代,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核心素养体现的,往往都是和时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呢?
1.强化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对于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和时展相适应,是否和当前国家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想适应。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为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奠定基础。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学习,可以从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灌输式的,或者是题海战术式。尤其是处于高三阶段的学生,每天面临的都是大量的试题,做完以后面临的就是教师大篇幅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地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例如,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这种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手段是很多的,如课堂教学导入、情境教学法等的运用,都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交流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交流和反思是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必由之路。为什么可以这样讲?我们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里的当局者,我们可以认为是老师。教师在教学中,有时对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清楚,那和学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通过积极的教学反思,最终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摘要: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非凡。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新教材 教育功能 主体 素养
着新课程改革的兴起和对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使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理念相一致,努力探索与实践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从而进一步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在编排的体系、教材结构有了许多新变化,它更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这些特点更符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更适合教学的教材,更能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并没有进行认真的调整,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在新课改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
1、要树立新教材的新的教育理念。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导向。作为数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数学的精神 、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则是第二位的。因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运用数学观念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但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思考 ,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要充分认识新教材的教育功能。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且包括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教材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不能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它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教育效能
1、运用新教材,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合学生预习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容易提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教材,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拿出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他们自己制订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要让学生积极讨论。还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学习兴趣也会不断增强。
2、教师要不断学习,力求创造完美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根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教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与学习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高中数学新教材在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与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可操作性,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素材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
1、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中,学生是富于思考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空间,教学中的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理应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差异的个体,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收获,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来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渗透,信息素养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新课程改革下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其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各个高中应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信息素养的教学,不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争取培养出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中生。
2.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知识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信息素养就是创新人才就是提高教育水平,适应信息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壮大科学队伍的重要前提。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高中生,很难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获得足够好的发展,很难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所突破。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了现在信息技术选择技能,发展应用能力,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知识,推动自我发展,进而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3.高中学生的素养整体水平需要提高
在已有的关于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信息素养大多体现于网络通讯工具、信息娱乐工具等的应用,对于信息的选择能力较低,不具有很好的信息好坏分辨能力。就高中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而言,是非常不理想的,他们在信息科学和信息社会方面明显薄弱,并亟待提高。针对这一情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尤其注重教学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教学转变为信息素养综合能力培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
国家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由于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新的定位,而误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没有充分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具体的机器操作更重要。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课程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低,没有很好地将新信息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信息素养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
2.缺乏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
现阶段各个学校都在努力为信息技术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这并不等于就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惯性,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缺乏一种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缺少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3.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的掌握,而将日常生活与信息处理隔离开来,使得信息素养成了脱离生活世界的奢侈品,这就违背了信息素养理论的宗旨,造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上的新误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现实生活情景的创设,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能做到“学中用”,而形成了一种“学而不用”的现象,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处于一种有意识但无目的的状态,信息活用能力差。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素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素养已日渐成为未来从业者必备的素质。
1.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只在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信息能力、培养信息情感的主要场所,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单一的教授计算机技术,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来,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现在许多教育专家提倡一种“任务驱动”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法的关键是任务的设计和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讲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制作一个班级主页,要求主页体现班级的特点,并评选出最佳网页到校园网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所讲的知识,来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培养了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标准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国外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是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直接编写到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达到其它学科教学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就需要在培养信息素养时与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结构的基本支撑点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信息素养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1974年,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经过信息时代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公认信息素养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也提出了“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
1 要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创设终身学习的平坦”的概念,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求相关教师时刻关心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并且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同等的重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光是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还有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等。这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再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应用信息的掌握和领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
2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等电子信息也得到了高速、持续地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娱乐的新通道。但不可否认,网络上也传播着很多不良信息和落后的文化。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大的兴趣,很容易被不良事物影响,甚至一些学生对网络上侵害别人的黑客盲目崇拜。所以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犯罪的恶劣情况。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学活动,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是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生的作业也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一些恶作剧或者偷偷地进行其他事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告诫学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载体,但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壮大,计算机的使用都会自动备份,如果有人在网络中传播不良信息,或者做出危害别人的恶劣行为,网络警察就会通过网络定位找到相关人员。
3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 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手把手地教导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自行学习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注意,应根据基础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该注意要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作为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和设置的问题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2 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家庭等因素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这种差异出发,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化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对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此类学生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对于在美学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爱好或者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软件编程或者设计。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可以为高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培养不同的优秀人才。
3.3 重视反馈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获取反馈信息,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及时提交。另外,教师要认真批阅,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指导。
总之,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培养。通过实践让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与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内蒙古赤峰市林东第一中学,内蒙古赤峰 025450)
参考文献:
[1]赵虞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2]盛海云.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3]叶建红.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 学习兴趣
21世纪,信息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无可置疑。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如何,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站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战线上的我们来说,教给学生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是新世纪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那么什么是信息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呢?《标准》明确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理念。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呢,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探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为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石。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我们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自主式探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是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外部因素。
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同样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信息技术环境。虽然改善环境依赖的因素很多,比如资金因素、观念因素、师资因素、上级决策因素等,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合理地利用身边的各种信息工具,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改善信息技术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优质的信息技术环境。
三、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提高信息素养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传教式教学变为启发式、自主式教学,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我就课堂教学谈谈看法。
1.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法的教学效果很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探索的精神。任务式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任务本身,首先任务要具有阶梯性,即要有基础的任务,还要有创新提高的任务,做到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学,都有所进步。我经常在一堂课程中,将任务设置成基础任务、提升任务、探索任务,其中,基础任务必须所有同学都完成,提升任务和探索任务让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其次任务的内容很重要,任务的内容要具有创造性,要具有启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我在提升任务和探索任务中,多采用目标式任务或主题式任务,内容不限定或少做限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熟知的内容完成,从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等的信息素养。
2.在教学中多使用“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特别是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作品制作等课程中,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取别人之所长弥补己之所短,在交流合作中互相提高。
3.课堂教学评价采用互助互评、多样化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评价能力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应多样化,可以采用教师点评,也可以采用学生互助互评、让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教师加以适当的点评和肯定。同样的,评价的内容也非常重要,可以从任务完成度、作品精美度、内容完整度、创新度、艺术度、小组合作度等方面作评价,找到每个学生或每组的亮点,以此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标。
四、合理利用各项校内活动,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宝贵机会。
每个学校,在重要的节日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活动,比如五一、国庆、五四青年节、运动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比如宣传海报、我班的风采、我的摄影精作等,让学生完整地参与到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交流中,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所长,完成题目。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和校内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课堂中无法达到的良好的效果。
五、教学中始终贯穿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专业素养;中学生;教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具备专业素质,比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这三方面。专业知识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形成与有效发展的前提,也是数学教师很好教学的基石。数学文化知识也是陶冶人文精神、形成内在人文素质价值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才能丰富中学生的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数学知识。然而,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新课改下要求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需要认真的分析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必要性、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方面的特征与内容、学会思考高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必要性
第一,教育部门的相关改革,其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高中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质量不仅受到教师与学校的关注,还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是科目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我们要想提高此阶段的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主要的是要有优质的数学教师,有完备的专业化数学教学,这是确立专业化数学的前提。怎样培养一名专业素养较高的数学教师,是我们共同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第二,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是实现新课改要求的前提条件。新课改以来,大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新课改中增加了三视图和投影的相关知识,引入了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数学理论与实践方法的学习;还有的教学内容是数学教师没有怎么接触的知识,比如:分形和编码等。这种新内容的设置不仅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完善知识储备,还需要完善心理、价值观和情感方面的素质,不断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才利于数学教学。
二、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内容
首先,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第一,漫长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思想、价值取向,不断丰富专业知识,锻炼出适合数学职业发展的一个角色。第二,复杂性。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培养优秀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个性化,还需要具备复杂性。第三,阶段性。教师专业化的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入门适应阶段与在职教育阶段。第四,规律性。一门合格的数学教师需要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均衡完善自身。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第一,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有耐心,尊重中学生,正确善待学生的错误,学会换位思考,为学生着想,为中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如:高中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科知识(算法、微积分、数据处理、概率统计等),切实掌握这些知识的结构与体系,把握重难点,灵活运用知识题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如:解析结合、数学分析等;数学教师还需要具备先进而实用的思想方法,帮助中学生在概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思想方法解答数学题;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具备数学史方面的知识,如:数学发展的大概情况、初等数学发展史等,这有利于数学教师用数学史材料很好地对中学生进行教学;高中数学教师更需要具备教育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结合数学知识很好地把握中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数学任务良好地完成,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数学教师还要具备教育决策、教学机智、与学生交往、自我方面的知识。第三,构建数学教师能力结构。高中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是以数学能力为基石的,它的核心是数学心理活动中的分析部分,通过反思实现数学教学。比如: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具备认识方面的能力(数学思维、对学生思维活动的了解、分析、教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等);操作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数学情感表达技巧、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能力、反思能力等);监控方面的能力(善于观察、调整自己教学的能力,正确判断与评价的能力等)。
三、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第一,高中数学教师不注重职前教育。大部分数学教师对职前教师不够重视,这影响了其修养的提升。良好的职前教育能够让数学教师接触教学,直接感受到与自身优缺点和兴趣有关的知识,进而作出规划。在这个阶段,数学教师需要自我反思、听课、观察学习等,这为其专业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第二,数学教师不注重规划。以往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忽视职业规划,这不利于数学教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群体队伍的共性,还要关注个性发展,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收集资料、发展目标、发展途径、行动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宋德江
安徽省天长中学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对于广大师生提出的全新要求。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离不开学生自身的主动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育中老师耳提面命的教学方法,其实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意义。[1]而通过老师引导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空间,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力,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是学习意识,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有多么重要。本文基于项目教学的环境下,对高中数学自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中数学;自主教学探究
项目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和讨论包含课程全部知识点的数学项目,锻炼高中生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能力。学生在参与的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和同组成员对于某一个数学项目进行讨论和沟通,对其与本次数学项目有关课本知识点展开理解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生不仅可以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和定律,同时在不同思想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一、项目教学的基础概念
项目教学法,从其字面上看,就是让学生负责一个项目内容。而通常情况下,‘项目’这个词都会出现在工程当中,例如‘xx项目’、‘xx项目办公室’等,在工程当中,对于同一项目需要一人申请并负责该项目的全部内容,直到工程完工。项目教学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将课本中的某一部分看作是一个工程,并且由学生讨论小组组长领取后,小组成员进行共同的讨论,最终将该数学项目解决掉。在数学项目教学法中,主要包括项目内容的收集整理、项目阶段进程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最终评价,学生在接受数学项目以后,老师通常会将课堂交予学生,自己则扮演起辅助引导的角色,对于出现困难或问题小组,老师需要对其探究的方形进行指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从而解决问题。[2]
二、高中数学自主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学方法。其中,自主教学法,呼吁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上课堂中的学习地位;而另一种则是项目教学法,它的主体思想是将数知识内容看做是一个项目内容,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项目流程的安排、设计、解决,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其实,无论是自主教学还是项目教学,他们的出发点和立意,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项目教学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项目、项目执行、项目评价。
1、项目。项目的是整个项目的开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重要,但是,对于老师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在商业活动中,如果我们想要包揽某个项目,必然会考虑这个项目带来效益如何,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3]所以,对于老师而言,老师就是项目的者,学生则是项目的承接者。老师想要学生对项目做得完美的解决,需要考虑学生是否拥有相应的能力,这就是本节内容要说的重点。老师在数学项目的时候,不仅要让项目和课本知识产生密切联系,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对于项目的感兴趣度,这样才能够将项目出去,从而让师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例如,老师在教授高三数学《概率》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丰富的概率项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项目中的内容进行推导,最终得出概率的定义。
2、项目执行。老师在项目以后,学生就可以开始去执行项目了。同样,在学生开始执行项目之前,需要老师将班级的同学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并且保证组与组之间没有太多的水平差距。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想,老师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探讨。当然在学生遇到难题以后,老师可以适时的进入学生的讨论中,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例如,学生在执行《曲线和方程》项目的时候,不清楚应该去搜集哪些资料才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将方程的定义、特点等方面给出学生引导,让学生顺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适当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千万不要一时兴起将全部的内容通通告知学生,这样,项目教学法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3、项目评价。项目评价,属于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老师对于自己设计的数学项目和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的回馈和评价。通常情况下,对于项目的评价标准主要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能力、心态。知识,就是学生对于数学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它的评价则是需要从学生对于该节知识问题的回答表现中,进行评判;能力,上文已经说过,项目教学法的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项目中的体现就是,相关数学图像绘制情况,是否绘制完成以及完成后效果情况;心态,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心态非常重要,尤其在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以后,学生是否可以保持正确的学习心态和探究心态,上课是否迟到、有没有参与小组讨论等这些都是学生心态的最好体现,如果学生心态不对,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
例如,我在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项目进行评价的时候,作为数学老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的、严谨的评价方法,所以,不能只靠我自己单方面的评价。通常情况下,我会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每个人在项目期间不同的态度、表现、贡献进行综合性评价,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项目的实践当中。在组内评价完毕后,我会根据在日常中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到小组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争取在下次项目实践中解决掉这些问题。同时,为了确保我设计出的项目,符合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我会让学生项目内容设计概念、项目难度、项目和课本联系三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4]对于学生不同的评价,我的会选择接受和反思,从而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高中数学项目化自主教学的运用策略
1、项目教学法需要着手实际运用
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教育又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里程。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了,通过学生的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和内容,不仅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相比较传统课堂中,老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效率提高2-3倍。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于是提出数学项目教学法,但是,作为数学老师要合理、科学的去看待每一种教学方法,不能把方法当作是数学教学的根本,而且不是每节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同一种方法的。所以,在使用数学项目教学法的时候一定要以课本为实际,确定项目教学法适合本节课的内容以后,再去给学生项目。
2、项目教学法结合高数内容特点
项目教学法在使用的时候,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个体或是一种方法,它是需要结合高中数学课本才能够使用的。在高中数学中,不仅拥有很多相似内容,而且在高中数学中还有很多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符号、原理和定义,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却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随着项目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形式,将大的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层层剥解,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由大化小,由小化无,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学习性,而且在还可以设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了高中数学学习的效率。
3、项目教学需以学生能力为根本
‘生本理念’,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从自我主观意识出发,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改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同时,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内容或是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当下的学习水平、实践能力、知识储备为了根本,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包含于‘生本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作为数学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时候,一定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程度有所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另外,如果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距实在过大,数学老师可以多设计几个数学项目教学内容,通过不断的调整数学项目难度,缩小班级学生能力差距,为实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搭建好基础。[5]
例如,在教授完《三角恒等变幻》后,在本节内容中主要的难点就是公式的转换和运算方法。为了能够让数学项目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水平,首先,我将班级中的根据水平不同成了两个部分,然后在从两个部分中,让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即可以保证小组人员充足,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在分组完成后,我把设计出的《三角恒等变幻》项目出来,在这节内容中,我只设计了一份《三角恒等变幻》项目,但是对于两部分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他们给出两套不同的方案内容,且不可以于水平较差的同学相同;而对于水平较差的同学,我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只是鼓励他们尽力去做大胆尝试,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才能让水平较差的同学的能力、水平逐渐上升,最终实现赶超。同样,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对于高水平同学多以引导、提升为主,而对于低水平同学,多采用鼓励、支持的方式,帮助学生缓步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项目教学法和高中数学课堂相结合做法,不仅可以让数学教学的目的、目标在项目中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学生在围绕项目展开谈论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丽. 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8, 000(006):P.45-45.
【2】杨洪全. 基于核心素养达成的高中数学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高考, 2018(32).
【3】侯文青. 模块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下), 2018, 000(005):72.
关键词:数学基础;核心素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
《标准》对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间接的要求:要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必要的数学素养,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要求。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进入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和数学发展异常迅速,甚至超出想象,这势必会影响教育,影响基础教育,影响数学教育。故此,笔者就解题教学中探索培养高中生数学素养的具体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利用数学基础、本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是素养的载体,数学素养首先表现为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高中数学关注的是如何使得所抽取的样本能够最大程度地检测考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的达成程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知识的选取或知识与知识的机械组合,关注点是高中数学知识所涵盖的数学素养的完整。
基础是素养的保证,是以后发展的基石,是高考的考点所在。没有基础就谈不上素养,高考以素养立意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绝对难度的整体提升。
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笛А
主题(单元)教学的要素,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分析,包括数学分析、标准分析、学情分析、教材对比分析、重点(本质、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方式分析,进而确定主题教学目标,选择、设计情境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流程,设计每一节课教学,进行教学实施,并不断反思―循环―提升。
三、利用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表格)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四、利用数学问题解决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团队合作精神作为走向成功的法宝,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合作学习活动,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在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师生的共同参与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不能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情况,那么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组合,不但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更可以各小组进行互相帮助和分享成果,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组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问题,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利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达到的一定心理发展内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技能、观念、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等。将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数学素养,从而使教师意识到数学素养比培养成绩更重要,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是在新时期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模式背景下所提出的,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持之以恒,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内化学生的数学行为,在提升数学素养的同时,还能习得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可贵品质,提升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出社会提供强大的思维判断支撑。
参考文献:
[1]李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广西教育,2016(6).
数学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我们用于交流的语言之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是锻炼思维的一个过程,能赋予人类创造性和想象力。数学在我们人类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至关重要,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为能更好的为未来数学教育教学服务,为培育对社会有用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对高中数学课程在高中学习中的价值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价值
高中数学课程是继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时展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高中数学课程具体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内容是为了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须的数学基础而开设;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获得较高的数学修养奠定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数学课程是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
培根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而作为数学组成中的一部分———高中数学,则是培养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做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了数学能力的主体。因此,高中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比如:我们在初中学习乘方时引用的例子“古时候,某国王为了答谢一个发明国际象棋的大臣,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在第一格放1粒米,在第二格放2粒米,在第三格放4粒米,在第四格放8粒米,第五格放16粒米,第六格放32粒米……一直到第六十四格。国王说: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于是国王答应了大臣的要求,国王能兑现对大臣的承诺吗?当我们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特别是等比数列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之后,我们就知道答案了。由此得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从教材的安排和编写中,我们就知道高中数学课程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即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3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选拔人才功能的优秀课程
在高中阶段,较长一段时间来对学生数学的考察分值是150分,分值在高考的选拔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数学扮演的角色将更加重要。纵观多年来的高考数学,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念组织材料,强调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及应用性,切合考生实际。因此,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课程。
4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学科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物理概念的量化就是数学表达式图形,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推断得出物理量的特征等;数学与营养学之间的关系,用探究的方法列出日常食物中前十位的营养成分名称及比例,结合一些营养学知识,进行合理配餐,并为学校食堂和餐饮业提出建议等等。总之,一个数学内容在其他数学中有应用,在其他学科中有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应用。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5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对国家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学科强大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对社会进步的贡献,数学也不例外。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养的哺育,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养的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是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特点,组织好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为培养更多更好的数学人才贡献微薄的力量。
作者:舒凤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