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工程管理标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标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标准体系

第1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贯穿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中,要狠抓措施落实,主动融入大开发、大建设形势当中去,以创新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督促落实工程建设各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机制为手段,切实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有机结合起来,开创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为企业的良好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一、文明施工与企业竞争力

建筑企业要想在建筑市场中站稳脚跟,稳定发展,不仅需要高水平的施工能力、先进的施工设备,还需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施工现场的情况是反映建筑企业形象最直观的途径,也是企业展示自身的一个窗口。施工企业作为施工现场的主体,一举一动都反映了整体施工的管理水平。高水平的施工管理和文明施工可以使企业具有良好的自身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施工单位要积极的提高自身施工水平,同时进行文明施工,以积极的态度利用合理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增强文明施工的意识,把长远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形势。在做决策时,改变陈旧的效益为重要思想,对整体项目工程进行全面的长远的分析,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做好文明施工工作可以增加施工人员主观能动性,提高施工效率,从而减少成本,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做好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成立文明施工管理队伍,对工程各阶段各个环节进行责任落实。安排专人进行施工现场的文明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各施工小组负责人的管理上,要签订相关责任制度,明确自身职责和管理范围,落实文明施工的制度。现场施工人员是施工工作的主体劳动力,加强现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工作进行中,加强文明施工的宣传,营造文明施工的气氛,从而影响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高施工文明程度。对于施工队伍中素质较低的农民工成员,要进行积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文明施工意识,改变不良习惯。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意识和施工操作水平,使企业整体形象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创建文明施工现场的必要条件

1、施工场所的分类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场所按照它们的范围和施工特点可以分为,工程建设区域、施工区域和施工作业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工程建设区域,都包含了竣工、施工、待建区域,以及企业生产、生活的区域。而施工区域就是仅仅就只是施工工人在正在进行建设的工地,在这个工地不仅仅工人施工,还有包括材料堆放,和生活临时区域。施工作业区域,它包括单项作业和正常配合作业区段,以单项作业为主,其他配合作业为辅。交叉作业区段,及多种作业交叉和协调进行的区段。在交叉作业区段,没有明显的据主导地位的单项作业,在各项同时交叉进行的作业之间需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安排,确保有条不乱和安全顺利的进行建设。最后的特殊作业区段,在这个区段,项目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难度性,需要高端的技术施工人员在此进行施工建设。

2、施工的平面布置要求

现场布置图必须根据场地实际合理地进行布置,设施设备按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并随施工基础、装饰、结构等不同阶段进行场地布置和调整。道路与场地道路平坦、整洁、畅通,用混凝土浇捣,无散落物,不乱堆乱放;建筑物周围应浇捣散水坡,四周保持清洁;无散落的杂物及散物,场地平整不积水;场地电力系统,排水系统,保证顺畅不堵。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及时处理,消防设施齐全,避免垃圾的乱丢乱放引起的火灾。凡市区沿道路的建筑工地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围墙,围墙两面刷白。外面涂上建筑物名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内容,企业标志,设施标牌工程标牌和安全标志都要种类齐全。

3、施工现场的卫生要求

生活卫生应纳人工地总体规划,落实卫生专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落实责任制。施工现场须设有茶水亭和茶水桶,有消毒设备。工地有男女厕所,有便溺设施,落实专人管理,保持清洁无害。工地有男女更衣室,有防窃措施,保持室内清洁。工地设简易浴室,保证供水,保持清洁。现生活垃圾必须随时处理或集中加以遮挡,妥善处理,保持场容整洁。在施工中不带泥沙出场,并做到沿途不遗不撒,道路与场地道路畅通、平坦、整洁,并还有排水设施。还要有卫生检查消毒工具,定期对卫生进行打扫和检查,保证施工人员的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健康积极的施工。

4、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

只有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进文明施工,要全面提高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众多的建筑施工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形成了共识,要把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所以企业就要有高素质、高文化、高专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管理人员。从项目经理再到施工人员,从企业办公室再到施工现场,都要有高度的负责和管理。企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有良好的岗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从员工的最底层做到人人关注文明施工、人人参与文明施工管理,来达到企业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来完善建筑文明施工管理模式。

三、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1、封闭式管理

施工现场设置大门及值班室,同时配备门卫值守。出入口处设置了企业名称及标识。有些工地入口内侧设置了临时停车场,供车辆停放。

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地面进行了硬地化处理,现场道路畅通

有防止扬尘措施,定时洒水清洗。设置了排水沟渠,排水通畅,不积水。设置了防止泥浆、污水污染环境的措施,污水滤网、泥浆清洗槽等,防止泥头车带泥上路,污染城市干道。有些工地还种植了绿色植物,布置花盆,在办公区前开辟一小片绿地栽种花草树木,设置旗杆,升起国旗及企业旗帜。

4、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堆放整齐

南方地区多雨、天气潮湿,遮盖料具,对进场材料采取防锈蚀、防雨、防火措施。及时清理建筑物内的垃圾,易燃易爆品分类储藏,设置灭火器、砂池,制定相应的防火措施。

5、施工作业、材料存放与办公、生活区划分清晰

伙房、库房不可兼作宿舍,而且必须均有防火措施宿。舍设置了开启式窗户,房间内床铺不高于两层,通道宽度不小于0.9m。南方地区炎热时间较长,蚊虫滋生,宿舍内设有蚊帐以防蚊虫叮咬。设置保健卫生室,配备保健药箱、常用药及绷带、颈托、担架等急救器材。配备兼职或专职的急救人员,处理伤员和职工保健,对生活卫生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食堂、饮食等卫生情况。保持宿舍清洁、卫生。

6、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消防措施

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高层建筑还应有消防水泵。灭火器保证可靠有效,过期的灭火器及时到有关部门更换,并布局合理,放在大家容易拿到的地方,普及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有应急预案,组织消防演习,演练发生紧急情况时如何逃生,保证逃生通道畅通。动火作业履行动火审批手续,配备动火监护人员。

7、生活区内设置学习、娱乐场所

有些项目建了篮球场,饭堂安装了电视,工作人员业余时间看看电视、打打篮球,增进了交流。利用会议室等场所组织工人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建立治安保卫制度,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有治安防范措施,在几处关键部位设置监控摄像头,加强巡察,防止出现偷盗事件。及时发放工资,对于投诉认真处理,杜绝发生。购买保险。

8、建立卫生责任制并落实到人

食堂、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布局合理,及时清理打扫,炊事人员有健康证,食堂通风良好,有冷藏、防鼠防蝇措施,生熟食分开存放。燃气罐的存放符合要求。保证现场人员卫生饮水,设置电热水壶,高温天气可适当煮食凉茶,起到消暑降温的作用。厕所内保持洁净,设施数量合理。有沐浴间。

四、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1、检查时间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牵头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质安部门、劳资部门、材料部门、动力部门等)每月对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

2、检查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公司文明施工检查团及文明施工管理组应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每次抽查,必须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重点检查,检查是否认真地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对于多次整改不合格的,必须进行相应的惩戒。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每次检查应认真作好记录,指出其不足之处,并限其责任人整改合格,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及公司文明施工检查团应落实整改的情况。

3、奖惩措施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应当对每次检查中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差的应当进行惩罚,并敦促其改进。由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采用的是分区、分段包干制度,应当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明确其责、权、利,实行责、权、利三者挂钩。奖惩措施由项目根据前面所述自行制定。

结束语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文明施工的重要性也是不断增加,现在文明施工甚至关乎到企业自身生存。文明施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明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文明施工也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佩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02).

第3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环境适应性是在有效的环境存储寿命周期内进行设计、运输、存储和整合,在预定期限内进行预应力作用,完善全套的应用功能,防止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环境适应性是通过实验和管理,确定其本省的定量指标,确定环境适应设备产品,在寿命周期内进行预定功能分析。产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产品可以承受的环境参数变化,充分认识装备设计、研制、材料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有效改善环境的质量方法,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二、环境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1.科学技术应用系统不合理。

缺少环境工程的科学管理,没有全面的观测,造成整体环境目标因素指标无法有效的制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境指标规范不严格,环境工程相关管理机构、资金、职责、方法、检查手段都不能有效的配合实际施工保护过程,无法实现环境科学保护管理发展。

2.环保管理技术人员不足。

环境工程因为没有政府的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科学的认识,各大院校没有对环境工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后续人才培养上会出现断档的问题。对于在岗的职员没有良好地技术提升机会,无法及时更新环境工程管理方案,提高有效的专业化科学管理。

3.环保管理意识闭塞,造成环保资源浪费。

因环境工程管理缺乏一定的消息同步性,造成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实验室、网站无法实时同步,环境工程没有得到有效的意识,直接造成环境工程的危机问题。环境保护工程的专业化管理较多,而规范性的系统管理不合理,实际的环保管理模式不符合实际操作,无法实现有效的环保效果。

三、加强环保工程的管理

1.加强环保意识、确保资金储备。

加深主动环保管理意识,逐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环境工程保护细则。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有效更新,以小见大,确保环境工程方法的有效落实。大力提高资金投资管理力度,确定环保工程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2.与环境治理需求相互结合。

充分分析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规范标准下,提升城市规范标准,确保城市企业发展的有效治理标准,实现定期考核体系标准管理,以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实现综合环境的快速保护。

3.建立环境工程法律法规。

根据环境工程的管理条例,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有效的环境考核管理办法,实地考核,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认识当地的环境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可操作应用效果。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环境工程保护标准,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评审标准。在环境工程保护执行过程中,记录相关不力影响决策文件,以方便后期环境工程管理部门的分析和管理。

4.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提高各专业学科与环境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逐步加深专业技术培养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有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组织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引导,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的综合人才管理,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水平。

四、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扩展环境保护体系。

在现有的环境工程保护管理制度下,逐步提升环境保护体系内容,以合理有效的制度提升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征求民众的心声,对不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和管理,废除各类陈旧环保功能管理制度,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源项目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染物,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加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组织环保工程活动,宣传有效地政府监管环保工程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综合的环境工程的有效治理。

2.改造环保工程管理体系。

采用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步骤进行分析,通过政府直接下属部门组织开展环境直接保护,通过部门传达环保任务,对各个下属企业进行监管,实现间接的政府统筹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中运行和实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通过快速、高效的品质运转,环境工程管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秩序规范,有序的秩序可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有序效果。组建良好的环境工程管理机构,采油有效地技术措施,对各个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确保整体制度的完整,从而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环境工程人员的有效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语

第4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工程管理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住房、商业服务等需求不断涌现,由于在宏观层面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致使绿色建筑工程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1)目前中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政策体系以《建筑法》和《节约能源法》为依据,但这两部法规所提及的绿色建筑内容过于笼统,只提及节能设计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却没有对施工的节能监理、节能材料等做出标准性的要求,致使很多工程在规划、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都存在漏洞,甚至某些高耗能的项目也能通过竣工验收。(2)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地方配套法规缺少奖惩等激励机制,难以有效制约工程,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效益的法律法规体现在还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没有作出个体行为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细节性规定。专项基金设置、补贴、信贷优惠等积极性政策都是当前绿色建筑工程亟需完善之处。(3)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等评价体系局限于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对于不同建筑类型的综合性绿色建筑并不适用,而且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仅仅体现为环境保护,而没有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全面评价。(4)绿色建筑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财政、劳动、民政等管理部门缺乏协调,在关键性的问题上没有主要部门牵头,再加上工程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缺少绿色建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就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工程的宏观管控

绿色建筑工程的宏观管控主要依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手段加强工程的宏观管控:(1)在法律层面上规范工程主体的权责和利益关系,通过完善工程的责任追究和理赔制度,以及引入绿色工程扶持咨询体系和执行严格的工程建设参与主体资质管理认定机制,使得项目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过程中的管理有据可依。(2)绿色建筑工程需要制定节能评估、认证和标识的制度体系,因此我们要开展绿色建筑物的分级评定,建筑主体一旦通过绿色建筑资格认证,即授予绿色建筑的标志,以便于对市场消费决策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3)加大绿色建筑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对绿色建筑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规范绿色建筑主体的管理行为,同时落实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建筑主体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要按照法律的程序予以纠正、惩罚并其责令限期整改,确保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4)设置节能技术的标准和能源损耗的基本指标,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工程的污染,一方面是淘汰落后的施工工艺手段、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推广新型绿色施工手段、建材和机械设备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完善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验收、检测和运行等管理过程中的标准体系,推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2完善绿色建筑管理的经济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工程的推广需要有效的激励体系进行市场调节,笔者认为要根据绿色建筑工程不同的管理阶段,制定不同的经济激励措施:(1)财政补贴,主要是在绿色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阶段,针对节能建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资金缺乏问题,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调动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同时刺激市场消费需求。(2)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主要是政府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对绿色建筑产品的投资和消费,让绿色建筑得以广泛推广。另外也要加重对能源过渡消耗者的税收,譬如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等,以此来抑制能源的浪费现象。(3)开发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作出投资决策的时候,会综合考虑绿色节能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往往会因为绿色节能建筑投资成本大,而放弃了绿色节能的投资。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合理分配公共财政,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用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绿色建筑的节能改造等,使得管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2.3严格把关绿色建筑的认证审核

绿色建筑的认证审核,是绿色建筑评估准入制度的基础,对于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建筑物,要加强认证审核,杜绝高能耗的建筑项目,重点关注在于:(1)在建筑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阶段,要将职责细化到各个部门,尤其是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整个过程的监督,根据监督管理反馈的信息,对监督管理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2)绿色建筑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资源损耗,为了推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通过建立经济、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促使开发企业主动对绿色建筑进行投入、推广和落实。(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要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鉴于目前定量评价不足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和丰富数据库,增加定量评价的内容。

2.4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管体系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监管体系,是由国家牵头建立的管理结构,协调各个政府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监管体系:(1)建立绿色建筑政府管理机构,以国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为依据,制定绿色建筑的发展战略,开展绿色建筑的交流活动,以便推广绿色建筑工艺、材料和设备等的应用,以及协调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工作等。(2)绿色建筑管理和运作模式的统一化,绿色建筑的管理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等阶段,这些阶段是交融在一起的,譬如某绿色建筑的通风、采光和照明,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绿色建筑理念的统一性,因此需要有统一的建筑设计院协调整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施工,使得绿色建筑功能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具有统一性。(3)保证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或者标准能够落实到位,在工程的建设、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监理等阶段,要认真执行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并审查节能工艺和材料的使用效果,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直接组织者,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对绿色建筑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绿色建筑工程在管理方面存在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缺少评估标准和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我们要在明确工程管理部门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工程的宏观管控,完善工程管理的经济激励机制,严格把关绿色建筑的认证审核,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监管体系,以此推动建筑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再玲. 建筑工程绿色节能施工技术评价体系探讨[J].企业导报,2012年09期:274-275.

[2]王兴杰.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2012年01期:104.

[3]刘志丹. 试析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科技,2012年07期:318.

第5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体系改革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与国家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执业资格的要求对接,以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眼光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工程项目技术背景,重视工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及工程能力。

应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依托本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定,制定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创建“卓越工程师”实验班。总体思路应体现工程建设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的综合特征,特别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模式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一线工作的,能进行项目决策,有效组织、管理和实施工程实践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是指以工程服务过程为主线,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知识的按需组合和更新。工程服务过程包括了项目与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等概念、特点、生命周期、过程模式等,以及工程项目及其管理在策划评价、规划设计、实施竣工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应体现“模块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和行业的最新理念。此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也是将原来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工程项目实践为主线,在现有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可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平台中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一般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等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模块是由多个相互独立的专业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成的,是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的专业层面的课程,按照工程服务过程和周期的知识模块来设置课程,从浅到深、从先到后的逻辑顺序,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要求。由此可见,“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际上是分别按照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要求进行设计和构建的一种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能够较好地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

三、国内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美国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审批都是由美国建筑工程教委员会(ACCE)来完成,ACCE对各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进行专业评估,使毕业生具有对建筑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和现场施工监管能力。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所以ACCE的课程设置总的要求是,使学生具备在建筑业中进行领导工作的能力以及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课程反映出社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发展,以及行为科学、定量科学中新知识在建筑业中的应用。ACCE 规定的课程主要包括:一般教育(一学期18个周课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及交往沟通技巧等。数学与科学(一学期18个周课时),包括数学及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建筑科学(一学期24周课时),包括建筑材料及实验;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学、电工学、道路、排水;工地临时设施、模板、脚手架、基础工程、工程测量;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现场规划、房建法规等。预算与管理(一学期21周课时),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会计与财务、企业管理、房地产市场学等。建筑(一学期27周课时),包括制图、规范、合同文件、计算机应用、报价与投标、项目设施、项目控制等,包含案例。其他课程(一学期12周课时)。

目前国内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这些院校以综合性质的、工科性质的和财经性质的院校为主。湖北地区有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专业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四、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1、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

一是满足培养目标需要的课程体系必须达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标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随着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调整,课程体系要作相应的变化。

二是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专业领域整体的发展,既要重视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又要注重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和信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所以课程的确定要经过充分的人才需求调研。

三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重系统性,具体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就是要按照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系统来决定课程和教学内容。

四是课程体系应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把握国内外管理学科的最前沿知识,将最新的知识及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2、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工程化背景下的平台课程的设置要求具有宽广的覆盖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平台中的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共同知识,一般包括工程技术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工程经济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应占较大比例,以秉持“工管融合、以管理为方向、以工程为基础”的学科发展道路。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首先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组织课程体系,可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学年为单位设计四个模块课程。

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导向,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鱼骨图,其中平台课程主要指专业基础课,平台课程1指工程技术类课程,平台课程2指经济和管理类课程,模块课程主要指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模块课程1至4指按照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主线设置课程,如图2所示。

五、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1、确定主干课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是主干学科:包括土木工程、管理学。二是核心课程:基础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经济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管理学原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筑法规。

2、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框架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结构,安排各学年的课程,如图3所示。

课程体系的改革就是要强化工程意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走产学合作的办学之路。可以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校内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努力塑造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素质。

六、结语

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教育改革深入教学环节的最佳切入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形成一整套既适应经济需要又适应行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教学体系、知识层次和培养制度,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的需求。我们的研究仅仅是一个小的分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体系有待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力图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模式。

(注:本论文来自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面向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2013C067)。)

【参考文献】

[1] 王雪青: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0(6).

[2] 陈金陵、梁桥: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

[3] 王煊、杨增科: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4] 杨太华、、潘华、蔡依平:工程管理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

[5] 蒋时节、祝亚辉、任波、周俐: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初探[J].学理论,2010(5).

[6] 方德斌: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7] 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

[9]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10] 郑皎: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

[11] 王淑雨: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12] 胡小芳、成楠: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6).

[13] 邹祖绪、邓彦兵:基于大土木环境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1(11).

第6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策略

一、强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能够对工作进行细分,确保责任到人,以明确的分工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对于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是工民建施工提升安全性,加强有效管理的重要条件,更是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的重要手段。只有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进度,确保工程施工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强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建筑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在平时管理中,管理人员也要对管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寻求管理中的问题,取长补短,提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标准的工作管理体系,在施工中实现相互监督,才能提高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其次,建筑工程管理要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制定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提升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安全施工建立一个积极平台,提升管理工作质量;最后,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各个环节各个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可以根据岗位责任制,第一时间找到相应负责人。

(二)优化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注重对科学方法的使用才能对造价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当下发展情况看,企业管理者也必须给予大力支持,以动态造价管理宣传为基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融入到企业对造价的控制当中去。从根本上为造价控制工作灌入新鲜血液,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造价工作效率,维持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完善整个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体系,确保工程造价工作实施的效果,将与工程造价实施相关的政策落到实处。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相关建设单位也必须不断完善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施工质量,让工程造价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

第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在入职之初强调安全准则,并要求施工人员遵守;第二,施工团队应建立自身的安全防护体系和安全预警方案,对各个岗位进行详细的安全介绍;第三,在作业前,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等,并对施工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环境安全后施工;第四,建立安全突发事件小分队,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启动,并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强化建筑项目的监督管理机制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实践中,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对工程施工工作的全面推进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加强新技术的推行,提升施工综合建设水平。按照科学观发展标准建设需求,准确的分析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对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技术等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通过新技术、新建设标准、监理单位的鼓励等措施,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技术要求,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综合控制建筑项目管理质量的标准需求;其次,在工民建安全施工管理工作体系中,应该加强对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保证工程施工实际质量。在具体操作方面,施工前应该对图纸进行认真的审查,保证能够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调整,希望能够保证技术交底工作质量,促进工程施工工作的系统优化。

(五)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方法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工程质量以及进度都有着一定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相关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施工管理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邀请一些大型企业或国外具备先进管理方式的管理人才讲解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工作经验及先进管理方法。此外,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创新时,要启用高素质的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内落后的工程管理方法。相关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加强相关管理系统的建设,如 BIM,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与民用建设工程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区分,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按照工业、民用建筑的发展过程,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标准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施工建设管理标准,确定施工细节,加强施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升综合工业建筑的有效化管理。

第7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一、我国工程造价学科发展概况

我国的工程造价本科教育主要是以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在1998年以前,我国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里并没有工程管理,其专业设置主要是专科层次。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原“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和“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合并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下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此时工程造价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大多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都是以工程管理造价方向的形式存在。

2003年,天津理工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其后全国先后有几所高校申报了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并招生。

二、我国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目前各院校造价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按照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来进行设置的,即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和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

综观该专业全国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工程技术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依靠土木建筑类专业,具有鲜明的土木工程背景支撑,强调专业的“技术性”,其技术平台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里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二是管理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鲜明的管理工程背景支撑,其各平台课程相对较为均衡,但管理平台课程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三是财经类院校,在课程体系中,经济平台课程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着重投资和财务能力的培养,而技术平台课程则相对较弱。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知识结构体系及相应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学科定位对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只有根据准确的学科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是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部分院校由于缺乏准确的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是简单的采用工程技术加管理加经济的模式,忽视各平台课程的有机融合。

2.专业能力培养欠缺。目前各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过多依托各院校的办学背景,课程结构不合理,或偏技术、或偏管理、或偏经济,而在与专业领域的职业要求对接上普遍存在不足,导致专业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无法满足行业学会对专业人士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

3.实践性环节设置不合理,实践内容、实践手段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实践时间存在偏少现象。

三、国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造价学科教育发展时间较长,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学科教育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实行行业学会对高校课程体系进行认证的专业教育评估制度,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要求之间的有效对接。

以英国为例,英国的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是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建筑、测量和环境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团体。它负责工程造价、房地产管理等专业的教育评估,通过一定的课程评估标准和程序,保障课程设置能达到未来的执业资格要求。在英国,如果要获得造价执业资格(成为工料测量师),则必须获得通过该协会评估通过的专业学位,否则必须参加与通过评估的专业水平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考试。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通过行业协会的评估,确保专业教学满足行业学会对专业人士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有效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有以下特点:

1.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紧密联系。

在国际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对工程造价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指导作用,并和行业执业资格挂钩,专业教师大都有建筑行业的相关从业经验,从而有效保障了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要求之间的对接。

2.学科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在工程造价学科定位上,都强调工程管理对工程技术的依赖,在课程设置上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基础,充分重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科目的整合。

以美国为例,根据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对美国建筑教育委员会考察结果(表-1),其专业课程基本上是以工程学科内容为主,管理学科内容为辅,各校的工程学科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大。

F:Florida大学的房屋建筑学院G:Georgia技术学院的房屋建筑项目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占了较大的比重,实习学分的比重也较大。以上表为例,在五所美国高校中,最高的占全部教学课时的36.1 7%(Georgia),最低的也达9.84%(Louisiana)。

四、结语

第8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字】工程管理;拓展

绪论

工程管理领域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的生活安定,因此一直受到国家、政府、各民间机构及个人的重视。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针对工程管理方面的投入日趋增加,这也体现了我国产业化进程和程式化的发展需求。

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并最大程度的提高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纷纷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及项目成本等方面进行优化研究,并进行性不同程度的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工程管理专业和学科。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工程管理在未来的拓展方向进行研究和介绍,对于此类问题的发展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概述

1.1 特点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其所具有的特点,即综合性、系统性及复杂性[1].

1.1.1 综合性

工程管理首先具有综合性特点,这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不同技术的协调性管理和根据不同产业特点所进行的综合性管理,而且对不同工程目标的实现和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性整合,并加以管理。

1.1.2 系统性

工程管理所具有的系统性特点,主要在于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分析,不但包含项目的整体,同时还进行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的系统管理。在这一过程中,系统化管理为了促进工程项目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1.1.3 复杂性

由于工程项目样式多元化、其流程也趋于复杂化,这也决定了工程管理也应该具有复杂性特点。其中的各种组织部门、各种工序和各种学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应用,其中的复杂过程需要进行工程管理整体统筹规划。一般来说,工程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其它的生产管理过程。

1.2 意义

对工程管理的应用和拓展,其原因在于新技术、新工序和新材料的大规模使用和扩展,使得市场结构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规划。通过工程管理的参与,直接代替传统的管理流程,并逐渐趋于标准化,这对于实现科学化与信息化来说至关重要。另外,工程管理有助于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规范了工程市场的建设秩序,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面进行企业和现场工程的运营结构调整,可以说大大提高了综合实力,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2]。

1.3 思维模式与检验标准

1.3.1 思维模式

在工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序流程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有关学者针对其特点,进行有效的归纳,大致可分为哲学性思维模式和理工科思维模式[3]。其中哲学性思维模式是指在工程中,对其需要统筹规划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尤其是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业主与施工单位等矛盾问题进行思考、管理和解决;而理工科思维主要是指在工程具体的项目中需要进行的合理施工和规划,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施工和管理,从客观进行方案的进行和实施。

1.3.2检验标准

在思维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使工程管理合理进行,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估和检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化检验标准,同时还需要采用一定的检验设备和措施,以提升工程的生产效率和精确度。

二.常见问题与拓展方向

在工程管理问题中,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质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分析和发展领域分析[4],并预测了相关的拓展方向[5,6]。

2.1管理水平方面

由于现阶段我国工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因此可以说,对于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进程需要深入、细致全面的发展,才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综合质量。

2.2 管理热情方面

对于管理热情,属于管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其主观能动性也关系到管理的进程和管理效果。因此,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和职责的履行程度等方面需要进行及时的监管和培训。不能心存好坏一个样的想法。

2.3 管理质量方面

在管理过程中,生产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取决 于管理质量的好坏。这不仅仅包括平时的生产、维护和保养,同时也包括对于整个过程的管理。在我国今后提倡提高整体质量的计划中,提升管理质量的要求不可替代。

2.4 管理环境方面

管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自然环境来说,包括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管理环境;而更重要的是人文管理环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积极向上的气氛,直接促进了生产各方面提高。

2.5 管理人才方面

在任何生产和管理活动中,人作为主体,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尤其在工程管理方面,提高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有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对相关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一定会成为工程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

2.6 管理制度方面

好的管理质量离不开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完善,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处于根据国情并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在未来的质量工程管理中,对于制度的制定有助于工程管理质量有据可查,有规可循。

2.7 网络化与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应用到了工程管理的活动中,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例,这些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的生产力,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和拓展措施,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措施制定[1,2]。

3.1 质量管理

在工程管理的质量方面,根据不同的单位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并重视对各类人才的发展和应用。并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和进程之间的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和协调。同时加强管理和维护的力度。除此之外,考虑多种包括环境因素、设备因素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和实施。

3.2 立法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工程管理活动也是如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法制管理的意识和体系。具体应用中,加强管理制度的干预能力和管理力度。并以规章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客观评估与管理。对于其中涉及到的缺钱和问题要以法律规章为基础进行解决。

3.3 技术管理

在技术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进行施工和管理,同时还要不但进行思考和研发,已提出新式高效的领先技术,这就要求各级单位和个人还要具备创新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合理应用,不断发展。

3.4 体系管理

需要构建合理、科学和有效的管理体系与辅助体系,这也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包括过程控制体系、计划体系、业务流程体系等机构等。能够使各单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结束语

通过上述介绍,说明了工程管理在现场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了拓展方向和解决的措施,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和深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宗绍庸. 关于工程管理的论述[J].科技电杂志.2010(3)

[2]孙川. 工程管理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1(4)

[3]吴文武. 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1)

[4]高翠玲.李锟.王庆华. 浅谈当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2010(35)

[5]陈鹏. 浅析当前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J].科技资讯.2008(3)

[6]辛华.王红俊. 工程管理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

第9篇:工程管理标准体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施工的要求,在当前科学技术的促进之下,各种先进的理论和管理措施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不断的增加,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手段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其发展前提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设计到各个因素和学科的过程,其应用和综合各种理念进行分析,更新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施工项目当作一个整体加以系统管理,通过对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理论进行分析与总结控制其发展中的响应手段和响应措施。通过实现其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来增加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从而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

1、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在整体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品牌形象。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必要的联系,第一,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1]。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2.1 加强进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中的管理

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

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管,对施工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明确规定,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质量控制书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要严格控制。

第一,既不能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对建筑结构布局、和装修等标准进行任意变更,也不能对建筑临时设备和材料进行随意变更,以避免造价失控的出现。第二,既定的施工时段内不要轻易更改施工方式,保证加班施工和签证用工的必要性,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第三,对于施工方面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和矛盾需要变更签证,要先弄清楚是属于哪一方面的责任。

2.2 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涉及的专业也愈加广泛,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这在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有效、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与国外计算机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6]。建筑工程业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职工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知识普及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办公,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2.3 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

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7]。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