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生命安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关系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

学校的生命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有很多学者研究这个新课题,一般来说,学者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而国外的专家们认为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学生远离、暴力、自杀等等教育。而本文探讨的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合理躲避自然灾害,他人伤害、交通事故伤害、食品安全等等,另一方面,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学会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

二、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存在问题

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发展的很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并且他希望借此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的威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国外的生命安全教育很关注健康、关怀生命,这种观念也逐步在全球得到推广,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随后的研究中,学会生存、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被日益强化,并逐步纳入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生命安全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例如,在应急避险能力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实践程度上,国外的研究与实践比较科学和系统,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突出表现为理论化、教条化、零散化和形式化等特点。这种非常态的、非系统的践行方式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认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尽管我国总结了不少应急避险的内容与方法,但在实践途径上还是摇摆不定,难以找到一种凑效的根本路径。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变动,这种状况必然造成更加严峻的后果。

三、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联系

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应急避险能力训练,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需要身体身体操作性,通过身体运动完成任务,在动态绎中获得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协作和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从目标上来说,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下的一些内容标准与生命安全教育是一致的。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最能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学校体育的角度讲,体育教育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尤其是对身体器官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形成健康的体魄、改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均衡性,提高反应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也为生命安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体育的情境教学模拟锻炼各种应急避险技能;并且学校体育师资无疑是避险技能训练自然的优秀组织者与引导者。

四、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并且与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契合的。“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上和教育观念上,都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体育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学校应当回归体育教育的本性,以“以人为本”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2.建立优秀的体育教育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应当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技巧,在科学合理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避免课内出现安全事故,同时需要掌握并传授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3.合理利用体育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第2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全民教育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一知名学者就对生命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会生存的技能,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类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关心人拥有一个完整生命的成长,注重加强人的精神信仰和个性的培养,使人的人格更加完美,从而促进人获得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理想、感受生命的意蕴,使人的生命得以超越自我、向辉煌和永恒的生命发展和延伸。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集中关注精神层面上生命的提升以及形成一定的生命安全意识。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关注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漠视而无法摆脱内在或外在的困惑和压力,避免意外或危险等造成对个体生命的伤害。生命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以个体的安全存在为前提条件,旨在培养个体生命安全意识、生存能力以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的一种素质教育过程。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中职学生处于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时期,又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道德的缺失、有害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等,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当前,意外伤害、自杀等已成为危及中小学生生命的首要因素,因此学校要运用多渠道、多方法,落实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生存技能、自救自护的能力、自控自理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寻求帮助的能力等。下面笔者就课题的实施,谈谈中职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梳理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体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工作制度,是做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前几年安全教育工作的反思,认真梳理,重新打造了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及管理网络,构建了纵向:校长科室、学部教师学生,横向:家长、实习企业学校社区、街道和各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的安全工作管理、教育网络体系。完成了与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相匹配的制度建设,使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依据、有力度、有保障,确保了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层面、学部层面、学生层面得以顺利、有效开展。

2.借力施力,充分发挥专业力量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落实生命安全教育,但学校相应的专业师资力量明显跟不上生命安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校依托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网络,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时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社会专业力量协助学校落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对全校师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真正落实了生命安全教育,而且培养了一批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的师资力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禁毒教育工作中,依托市禁毒办和市禁毒支队,仅2012年,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10次以上,带领学生到禁毒教育基地参观达23批次,参与学生累计达到三千余人。学生们在听了讲座和现场参观后,感触良多,纷纷写下感想和心得,很多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了社区的禁毒教育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校通过外引专家,进行专业指导,让生命安全教育正规化、专业化、普及化,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全社会齐心协力,全方位推进”。

3.现场体验,感同身受,从做中学。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它最早源自库尔特•汉恩的外展训练学校,通过野外训练让参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际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体验式教育迅速发展,在各领域都得以迅速普及。我校开展的“体验式”生命安全教育是依据生命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所搭建的各类生命安全教育基地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学生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行为,最终掌握生命安全基本技能。我校师生通过走进真实法庭、消防实践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切身感受。这种体验所带来的知识的取得比任何说教的效果都要好。

4.活动辅助,使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

我校生命安全教育在充分依托外部专业力量,采取体验式教育外,也侧重于校内活动的开展,通过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让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的程度和想学的技能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本学期的周行事历,确定周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主题,确定活动承担者(一般以学部为单位,优秀班级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独立承担活动,如11商务助理班就独立承担过校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和安全演讲活动),确定活动方案。通过每周主题鲜明的安全活动,让全校师生都能参与其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生命安全教育常态化。

5.隐性课程辅助,让生命安全教育无处不在。

隐性课程是学校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我校通过学科教学的渗透和学校教学环境的渗透两方面,来实现隐性课程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生活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频率。而学校的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身心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我校在近两年内,加大了对校园环境的改造力度,仅绿化改造就投入了近40万元,清理美化了曾一度被废弃的荷花池,继续打造一年四季有花、处处有景的绿化整体景观。校园内增加了休闲长廊,心灵家园进行了温馨化装修,实施了安全和美观并重的校园亮灯工程,实施了校园有声有色文化工程。通过发挥这些隐性教育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加强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

三、生命安全教育的成果和反思

1.生命安全教育的成果。

两年中,我们通过重构网络、专家引领、基地体验、活动辅助、学科教学辅助等,认真开展中职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课题实施起,我校无任何师生安全事故,并被评为市教育局的优秀综合治理学校。同时,我校正式出版了《中职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该读本包括了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疏散线路、必要的安全知识等,并将该读本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的辅助教材,正式进入课堂。

2.学校生命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年时间的实施,我校生命安全教育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反思过去,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与家庭、社会做到有效衔接,我们目前做得还不太到位。怎样发挥已经取得的经验,从而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美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要去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第3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次班会《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这次班会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饮食安全和性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也多次提到王大伟教授,王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犯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老师在课上也教给了我们不少摆脱异性纠缠,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第4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育教学;建构

一、学校安全问题的内容和范畴

安全问题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问题。校园的基础设施存在隐患,楼梯间过于拥挤,缺乏照明设施,上下课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第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很多学校食堂餐厅实行外包制,学校对餐厅缺乏安全监督,校园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第三,交通安全问题。交通伤害已经是世界范围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校车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第四,校园伤害问题。由于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有些同学心理不平衡,采取报复同学或老师的行为,社会负面影响和危害极大,法律意识和道德感薄弱,甚至做出危害同学生命安全的事情,暴露出了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缺失。我国青少年生命安全意识淡薄,学校缺乏必要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灾害发生时,学生根本无法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导致损失惨重。

二、生命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原因

1.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学校对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局限于生活安全常识的普及以及校园安全管理条例的制定,形式化严重。对生命安全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化和形式化,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来减少学生进行相对危险的活动,只是单纯地进行校园安全管理。对于安全教育应该设置应急预案,平时在课程中添置应急演练的环节,对学生教授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教授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的讲解,没有把安全教育付诸实践,对安全教育缺乏更深入的思考。2.生命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在孩子全面发展过程中,家长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大部分家长缺乏科学健康的生命安全观,过分注重所谓的成功,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商和文化课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忘记了生命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忽略了体育运动对孩子健康的作用,忽视了教育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活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综合的教育。等到事故真的发生以后,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从根本上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缺乏健康科学的生命安全观。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构建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主要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从学生的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为基本的原则,使中学体育教学生活化。因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过分注重体育教学中技术和战术的教学,而我们进行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应急救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存环境的预判能力,达到对生命安全的保护。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的内在兴趣与创新精神得不到发展,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整个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保持良好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原则

1.教学目标生命安全化原则。现有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具体的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应该使生命安全教育的目标更加系统化,更加明确。只有设置了清晰的目标,才会为生命安全教学内容的开展奠定基础。2.教学评价多元化原则。注重对教学评价的研究,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在评价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改变以教师为权威的评价模式,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当中,使评价体系更加系统化。3.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标准。体育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将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逃生自救技能和运动技能进行结合,通过锻炼身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着重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意设置一定的运动难度,挑战其心理极限,让学生在自救和互救的过程中发展团队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构建

1.体育理论课的教学。通过理论课让学生了解到生理解剖的知识以及如何应对生理反应,通过讲解经典的案例将生命安全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包括发生灾害后如何逃生自救。2.体育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将各种武术的攻防组合加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面临危险时做到基本的自我保护。模拟基本的伤口处理以及各种身体损伤的应急处理,增强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3.定期举办生命安全运动会。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定时定期开展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题运动会,将生命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运动会进行结合,例如:将障碍跑和救助伤员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紧张的竞赛状态下将学到的生命安全知识用于实践,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4.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学校、家长、社会有共同构建生命安全观的责任,地震、公安、交通、消防部门要积极配合,请有经验的人帮助制定应急预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

六、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构建保障

1.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中学体育教学制度中。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以运动技术的教学为载体,将运动技术的培养内容和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有意识地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中的开展制度化。2.体育教学环境的创建。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要进行运动技术的学习,还要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应急避险的能力,挖掘不同地域环境资源,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3.师资保障。(1)生命安全意识的树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爱来教学,要从内心开始认识并尊重生命,要做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只有体育教师具备了科学的生命安全观,让教师明白课堂是自己诠释生命价值最好的舞台,要认识到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2)体育教师知识技能体系的完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哲学理论;二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三是体育专业知识;另外,体育教师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品德、审美情趣等全方位的教育。(3)体育教师的培训。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丰富的生命安全知识。生命安全教育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足够广,相关教育部门要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体育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安全负责。4.全方位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要做到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根据自身地域和学校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学校和地域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命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生活安全知识,二是主要针对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进行评价。

七、结论

我国学校教育现有的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对于生命安全教育具体的实施没有很好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更具实践性,中学体育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价值的升华。采用生活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使体育教学课程更加具有实践性,使体育教学课程中的生命安全教育更加规范,评价机制更加健全,将生命安全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土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43-44.

第5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一我国休闲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区分度比较低

我国目前的休闲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的区分度比较低,重叠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没有把休闲体育教育从以往的专业中分离出来,进而难以达到体育和休闲的有效融合。休闲体育专业是从社会体育专业中分离出来的新型专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新产物。

2教学模式的单一

我国的休闲体育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我们有必要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休闲教育主要是与大学的相关专业而设置的,并且将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化,拓展专业选修和基础选修的范围和种类,进而优化学生的择业环境,使休闲体育的发展更加的广泛。我国现在还是主要以专业的教育模式来培养高端的人才,没有进一步的确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3教育资源方面的问题

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场地、教材和师资力量等都比较的缺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的新兴学科,薄弱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知识不能及时的把握体育产业的运作方向。所以在加强一线教师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引进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适合休闲体育发展的教材,以及与运动项目相匹配的体育器材。

二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安全教育一直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侧重的是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形成学生对身边安全环境的负责态度,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学生评价和认识危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进行应对,及时消除危险状况下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用性。

2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的活动种类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对抗性和竞争性,所以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降低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和事故的发生在休闲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理论方面,还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建构。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课程的安排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学中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它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教育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而且还能促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为目的的,并且两者均是以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都注重体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其知识结构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教学人员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技能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设施安全、人身伤害安全、教学行为安全等方面。公共安全教育在近几年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以为公共安全管理培养专门性的人才,进而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三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根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的SWOT分析及常态化研究》,我们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休闲体育教学理念,进一步的扩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将生命安全的教育内容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实现生命安全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当前很多高校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1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将生命安全教育充分的纳入到休闲体育教育之后,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休闲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情境。进而能够在体育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整合、设计和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和避险技能等内容。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根据休闲体育的教学情况来改变之前的教师职后培训和体育教育的专业培养,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自身能力,强化生命安全防护和应急的认知教育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来促进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巩固,将生命安全和身体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休闲教育的发展。

3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建设生命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是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休闲体育课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休闲体育教育的特点,将生命安全教育训练纳入到体育课程和教学的范畴,使休闲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关于休闲体育教育方面的思考

1休闲体育方面的实证研究

很多学者在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没有将自己置身于休闲体育的现实情境中去,导致一些研究只是文字的叙述,比较抽象,不能触及到我国休闲体育的实质。对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必须走出理论性研究的模式,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把握休闲体育方面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为中国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证研究在学科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进而实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实证性研究主要包括调查、观察、实验和文献分析四个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研究,我们要结合实际运用合适的研究方式。在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的休闲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的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而使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更加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

2多方面地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休闲体育文化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我们应该从休闲学、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我们应该顺应主流的发展趋势,进而促进休闲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和谐共处。在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两种主流文化,其中一种是地域文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我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主要是以为指导,进一步的吸取中华民族的的优秀传统。这是休闲体育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大文化背景,然后就是要具体考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文化对休闲体育文化在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在主流文化背景下,休闲体育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并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

3以全球视野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世界全球化对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体育教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的一些休闲文化形式也不断的登陆中国,因此我们要加快全球化背景下的休闲体育研究。在全球化视野下来研究休闲,休闲不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和纯粹的时间概念,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并且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全球化情境下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需要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全球化休闲体育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其次是发达国家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模式和主要特征等。最后是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的创新和继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休闲体育文化。

4加强休闲体育文化的个别案例研究

个案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单位案例的详细分析来进一步的研究社会现象。我们所研究的个案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群体、一个人或者是一个过程。个案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个案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通过详细的分析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进而适用于同类的其它案例。个案研究一般是与典型调查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如今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由于悠久的历史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体系。在这种体系下,我们要重视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城市都有其独特性,我们要对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构建完善的休闲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总之,针对生命安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参考西方先进的休闲体育教学经验,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革,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振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25.

[2]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101-103.

第6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生命安全教育;体育课堂教学;高职学生;《体育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车祸、火灾、踩踏、暴力、溺水、校园安全事故以及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所造成的伤亡损害上,因此,生命安全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时代是学习安全防范技能的最佳时期,学校应该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首要场所。如何从生命安全教育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掌握有关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存,学会保护生命,提高应对危机、避免灾难的能力,已成为教育专家及学校师生员工共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探究来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目前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阐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与内容,探究两者有机融合的途径,以期能为高职体育课堂介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其他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借鉴,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素材。

1国内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1.1国外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在生命安全教育进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问题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理论思想,著作有《生命教育》。美国中小学开设了一门《健康与幸福》的生命教育必修课。从文献资料分析,美国的安全教育专家对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研究,多基于对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因素进行,如提高认识、个人技巧、行为改善等,以其达到认识危险、评估危险、避免危险的能力。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含了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意志、心理的身体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则包括了自然灾难、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等内容,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认识危险的能力,学会在出现危险时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

1.2国内对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

我国对生命安全教育研究较早的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学者,但总体情况还是滞后,仍处于缺位和起步状态。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偏重认知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学者也主要侧重于校园安全制度的建设、生命安全意识的树立、生命安全知识技能传授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不多。国内对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两者相结合的策略方法。当然,随着生命安全教育受到的关注度逐渐上升,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2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联性

2.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应变能力的教育,是提高自我保护、安全防卫、法制观念、健康心理和抵御违法犯罪等能力的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涉及生活、生命、生存等各个方面,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可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2.2高职体育健康第一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育能力为出发点,以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公共体育必修课。

2.3体育与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一致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定位与指导思想上和生命安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结合有其优越性,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两者有机融合是大学生获得生命安全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2.4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现实需求

生命安全教育自身的价值迎合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生命安全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诉求,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教育。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拓宽了体育教学功能,对当前和未来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平安校园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3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3.1生命安全教育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

生命安全教育和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结合,紧扣当今社会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的大背景,切合学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急需完善的现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紧迫性和创新性。实施生命安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是对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掌握和安全素养提高的养成教育,是在校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

3.2《体育与健康》课程为生命安全教育搭建平台

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能更好地实践生命安全教育。通过搭建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的平台,使高职体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和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和需要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提升学生岗位迁移能力、应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

通过审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找到适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载体,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项目载体,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在运动中、在项目内容中完成,激发学生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生命安全的意识和技能,最终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4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1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高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4.1.1身体安全教育

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运动损伤、急救等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使学生理解各种危险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处置方法,储备身体安全应急避险知识,熟悉自救、互救措施,并将安全知识践行于日常生活之中。

4.1.2公共事件安全教育

通过灾害的逃生技能教育、自救互助教育等,使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知识和安全准则,理解采取安全行动的意义,端正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锻炼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4.1.3心理安全教育

通过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与预防教育等主题教育,营造学生相互间信任、尊重、关心的氛围,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掌握调适心理状态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2生命安全教育与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融合的途径

4.2.1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应从培养社会安全责任感、学会运动安全技能、了解法律法规常识、掌握心理安全知识、具备自救自护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几个方面制订。

4.2.2教学内容选择

如选择安全救护、防身术、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运动项目,擒拿格斗、走跑攀爬等身体素质练习,紧急疏导、灾害自救互助、伤害应急处理等实战演习进行教学。

4.2.3教学形式设计

通过现有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选项课,渗透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分阶段、分批进行授课,或者在全校开设大学生集中式生命安全教育课。

4.2.4加大科研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大量的专项技能以外的知识,很多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掌握,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与科学研究能力,并将获得的知识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授给学生。

4.2.5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而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在一定的运动技能课教学中穿插一些安全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内容为遭遇突发事件的逃生练习,教学中可根据不同险情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团队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如果安全教育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需融入主题教育,通过学生活动体验、分享回顾、教师引导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结论

明确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书育人的实效。论证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充实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搭建生命安全教育路径,积累体育课程改革经验,使体育课堂教学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载体。培育校园生命安全文化,建立长效机制,开发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教材,发挥两者有机融合的优势。

作者:卓贤迪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湘.生命安全教育初探.体育世界.学术[J].2011,(1).

[2]马忠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增设生命安全教育方向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6).

[3]王晓萍.大学生生命安全和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分析[J].黑河学刊,2011,(1).

第7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有句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从人类诞生的几千年来看,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发展与进化。早期的人类靠打猎与果实采摘来维持生活,后来人们不断地优化、改善他们所参与的实践活动,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与指针就是这一优化历程中强有力的证明。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它有着独特的意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它们相辅相成,保证了生命的精彩与充实,彰显了生存的意义。毫无疑问,体育可以锻炼人类的体魄,帮助人们强身健体,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充实人类的生活,改善人们的健康与体质,使自然生命得到保障,向着健康的方向前进。同志就主张一个人只有拥有一个充实、健康的生命,也就是只有保障了自然生命,他的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才能得到完善与健全,自然生命是社会与精神生命的必要前提与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一个人若是想要拥有一个正常、充实的人生,体育锻炼必不可少。传统的只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当代的高校体育教学不但注重学生身体的锻炼,更使学生的意志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使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了提升,精神生命得到了改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需要几个同学结为一组,共同完成一项体育活动,所以体育学科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使学生的社会生命得到了锻炼并更加积极地发展。体育这一学科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三个层面出发,使学生的生命能够正确、积极地发展,体育学科较其他学科来说更加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一门极为重要并不可轻视的学科。

2当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现状

虽然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当代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职工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深,并且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教师会认为体育是一项无关紧要的课程,相对于文化课程来说价值不高,学生也往往是应付公事地来上课,所以体育的教学往往比较散漫,授课的效率不高。第二,体育是一项注重身体活动的课程,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体力是十分大的,老师在一天的教学过程中,难以维持旺盛的精力。第三,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重视身体的锻炼和各项竞技活动的进行,老师很难意识到学科术语、营养学、健康学、保健学等一系列的教学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的教学会让学生受益颇多。第四,传统的体育教学缺乏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对每个人、每项工作来说都至关重要,体育的教学相对于其它文化课程的教学来说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为体育教学是一系列竞技活动的进行,女学生还好,性子一般较为温柔,她们之间的相处模式较为融洽,很少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但男生的好胜心较强,他们会因为肢体的摩擦或一言不合便发生冲突,所以在竞技运动的进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险。但是由于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及关于安全教育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受伤的现象频发。第五,竞技运动过程中会因为剧烈运动造成人员伤亡,在这些意外情况发生时,大多数的学生都惊慌失措,并不能及时地、正确地处理伤口,这是由于老师只一味带领学生做一些肤浅的准备活动,并不教育他们如何预防激烈的运动所造成的意外伤亡;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六,因为体育这一门课程一般不计入总成绩,对学生排名和领取奖学金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对体育抱有轻视的态度,他们只是应付公事一般去上课,在老师教授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时,态度散漫、举止轻慢,这是对授课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生命的不尊重,会造成极坏的后果。

3高校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的引进与实施

3.1在高校体育的授课过程中引入安全教育理念

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往往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重视,他们会因为学业不顺利、感情生活的失败、与同学关系不融洽便产生轻生甚至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教育他们用一个乐观的、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教师要充分地向学生展现生命的活力与精彩,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激发学生自身对运动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做到自主运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充分地享受生命的精彩和运动的乐趣。体育教学要利用自然资源,适当地实施户外运动,让学生在自然中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3.2向学生教授安全实例,设立生命课堂情景

单纯地向学生讲授一些安全教育知识未免太过枯燥乏味,这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很难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并且很难将所学到的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育老师在安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安全实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一些危险的严重性,能够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教导他们面临这种情景时的正确做法,保证他们弄得懂、学得会、用得着,让他们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感悟,学生往往会更加主动、认真地学习这些知识。

3.3保证教师的专业性与教学质量

有些体育老师在繁重的教学过程中,精力不能长久地保持,他们往往会提供给学生较长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在这期间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没有老师的监督,学生间的冲突、激烈的体育运动都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松懈,要保持一个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必须较强,能够正确地、有力地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安全意识得到较大提升,学到充足的安全知识。

4结语

第8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 健康第一

一、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从1996年起,国家把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国务院又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块。要求学校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课程中逐渐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班、团、校会、专题讲座、参观和实战演练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径、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的知识,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掌握保障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能。《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中把“健康第一”作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向学生传授体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然而,当我们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5335名学生因来不及逃生或不会自救而最终遇难;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育才中学学生下楼梯时,一同学跌倒,结果酿制了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2010年11月29日,悲惨的一幕再次上演,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也是因为一位同学下楼梯摔倒,导致近百名学生受伤。如此灾难一次次发生,令我们深感痛心,感叹生命的脆弱,但又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学校会一再发生这种灾难?学生的应急逃生技能为何如此低下?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为何如此淡薄?

一幕幕悲剧发生的背后必然会有各种层面的原因,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日常教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背离。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受到“竞技体育”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秉承传统的生物观理念,强调“增强体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人文关怀。虽然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缺乏实践性的操练,或者仅仅强调了运动本身安全常识,没有涉及应对突发灾害时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一旦遇到突发危急情况,就仍然无法正确应对,最终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惨剧。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遭遇突发性、灾害性事件时所需要的应急和应变知识与能力的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保护与安全防卫能力,从而避免人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侵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知识,而且要进行安全防范技能的实际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就是人的动态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回归生命本源体验。生命安全教育就应该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深化与拓展。以生命的视角审视体育教育,达成人的生命的本源回归,体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过最具体的体育实践创造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唤醒生命、激扬生命,引导学生展示生命的魅力,使生命通过体育教育而获得自身的透明性,体现自身生命质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2]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把生命安全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通过学校体育独有的优势,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要高度重视,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出台相关文件,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育中,尝试构建学校体育、生命安全教育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变零散的被动式的安全防范教育为系统的全方位的生命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要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考核和体育教师考核的内容之中,奖励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较好的教师,树立先进,榜样示范,不断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宣传,通过黑板报、专题宣讲、校园广播(电台)、知识竞赛、主题运动会等形式,向师生们宣传生命安全知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得生命安全教育入耳、入心,成为师生生命的一种自觉。

(二)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水平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和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例如,请公安民警给学生作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方面的讲座,请消防队员给学生讲解火灾预防知识和进行火灾现场自救演练,请医院的医生给学生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疾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救治,等等。从而把学校和社会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助推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提升从业技能。

教师是第一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学的许多体育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转岗而来的,有的教师即使毕业于师范院校、体育院校,但是由于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生命安全教育,因此,当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后,对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再加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新兴门类,还没有明确的操作内容和评价体系,导致体育教师在践行生命安全教育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为此,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新课程理念的解读、课堂教学规范、运动技能的掌握上,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内容、目标、评价措施等,也可以编写或开发相关教材资源,使得体育教师有章可循。

(四)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促进自我学习。

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识,形成生命安全意识与心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不配合。毫无疑问,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教育的理想效果将不可能达到。因此,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就成为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学习行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种生命教育的载体,生命安全教育就是体育教育回归生命本源的应然。只有体育教师真正理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生命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生命安全教育范文

一、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1 制订教学目标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增加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结合每课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

2 在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时,及时渗透安全的重要性。例如:我在讲植物一单元时,需要准备一些果实作为标本来研究,提前进行布置课下搜集,在这个环节,强调到路边、沟渠、河边、果园、池塘等危险地段一定要注意安全。由同学一起或家人陪同,防止摔伤、划伤、溺水等问题发生。

3 每个教学环节,要强调安全。例如:在讲给物体加热一类的课时,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要多次强调,一旦酒精灯被碰倒如何灭火等方法要亲自演示;在使用电器时如何防触电等方法,要讲清讲透。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个个体,注重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对学生不挖苦打击,平等待人。

二、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1 家访时,教师谈学生在校表现,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有安全隐患请家长协助解决,给家长谈在家的做法,教师应如何引导。

2 让家长在接送孩子途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例如:骑在自行车上脚放的位置、坐姿、与路边的建筑物、树木、行人等的距离。

3 家长的言谈举止要注意。把生命安全放到首位。做事前先想想是否有安全隐患,谈话中与行动中把安全看成是大事。

4 开家长会时,对家长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请家长首先珍视自己的生命和安全,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言传身教。

三、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1 每次带领学生比赛前、参观前、考查前、旅游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出明确要求。

2 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例如:每年带领学生参加航模比赛时,飞机的螺旋桨常常在高速运转下打伤人,在手掷过程中常扔到人身上,在飞机飞远捡拾过程中常常在池边、树上、庄稼地里、公路上等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在参观科技馆时,有些仪器,工具在工作时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提示。

3 在活动后要及时总结,奖优惩劣,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

四、和师生的亲身经历相结合

1 用自己经历的事现身说法,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学生。例如自己在小时候打梭子时差点打伤眼,至今有疤痕。

2 用周围的事,姐姐迈井时掉进井中差点溺水身亡,外甥爬树时,从树上掉下,受伤严重。

3 用学生自己身上发生的事去体会,分组讨论并分析。

五、和校内外各种媒体相结合

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现代媒体信息量大,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于一体。具有交互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利用网络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将极大地促进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学生掌握起来更便捷。例如: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在几秒钟传遍全球,它对人类的伤害在第一时间向外,随之它的预测、预防、救护、转移等活动借助网络在全国及全球展开。借助网络这种媒体,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及网上交流,学生在从中受到的教育空前强大。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媒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时,有关伤口化脓的问题,如果用语言很难表述清楚,但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病菌入侵,白细胞和病菌展开激战的场面,甚至白细胞、病菌死亡的具体过程利用动画描述得淋漓尽致、形象逼真,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当人体受到病菌侵害时有白细胞在保护它们,生命肌体是多么和谐相处和相互协作。

六、和周围事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