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

第1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一、科技馆的功能和作用

1.培养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开始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为了开辟更多的第二课堂,使青少年更好的接受教育,开始不断升级科技馆的硬件和软件,强化了对科技馆的管理和建设。如今,科技馆已经成为青少年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为青少年的发展和长材奠定了基础,优化了青少年的成长过程。科技馆的硬件建设,将诸多领域的科技展成果涵盖其中,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同时,还会有人物展厅设置在科技馆中,详细介绍了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贡献,并且向青少年们展示科学家发明的实物。青少年可通过自己浏览或者听解说,对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精神深入了解。同时,在软件方面,通过讲解员的解说,能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迪,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技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青少年的启蒙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2.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科技馆同时肩负着国防教育和科普教育的重要职责,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意义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许多科技馆将不定期的展现一些高、精、尖的科学技术,通过有机的结合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能使青少年对国家自主产权的科技深入了解,使之接受高科技熏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还培养了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对其爱国主义情怀进行了强化,使其更加深切的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科技馆里有很多学校所没有的模型,如神州七号飞机模拟器,汽艇模拟器和各具特色的汽车模拟器,学生可以在里面对飞机发射、升空和对接等过程进行体验,或者亲自遥控指挥车。通过讲解员的精彩演说,对爱国思想潜移默化的进行传播。

二、发挥科技馆作用及功能的途径

1.利用固定展览,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科技馆的一项常备工作,就是固定展览。而开展这一项工作,能更好的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开展。不仅仅能对展览作品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打造感官体验,利用作品的直观形象,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提升青少年各个方面的素质。所以,在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技馆应对固定展览的设计高度重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固定展览所蕴含的教育蕴意进行强化。具体而言,开展和设计固定展览,能对青少年审美观的需求给予满足。通常情况下,科技馆的固定展览会划分为高新技术区、水乐园等等不同的区域,会带给青少年嗅觉、听觉和视觉等多个方面的感官刺激和体验。能够培养青少年全面的审美观,进而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2.举办临时科普,提升青少年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科技馆中普及科学知识,对于提升青少年素质意义重大。不仅能使青少年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事物,同时还能通过知识的再传播和再创造,将科普知识的影响力从更高领域、更高层次拓宽,使青少年对科普知识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以增强多层面能力。通过青少年基本素养的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临时科普,对于提升青少年的理解力和认知力,意义非常重大。具体而言,开展临时性科普教育,是根据时代热点,结合实际需求,科普相关的知识。例如,在神舟飞船成功上天时,科技馆就要立足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科普有关航空和航天的知识,并运用这种方式,普及相关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基本素养的提升。3.组织专项活动,满足青少年身心特征需求。为了能真正将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出来,就需要与青少年的身心特质相结合,开展相关实践。青少年往往还具有相对薄弱的抽象思维,对事物缺乏成熟的认知。因为个体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有着更好地行动力要求。所以必须利用相关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以真正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具体而言,通过各种专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与青少年身心特质需求给予满足。首先,活动要对青少年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与安全性相符。其次,活动要具有教育性,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最后,活动能够对青少年个体的学习需求给予满足,彰显一定的趣味性。4.开展协同探究,增强青少年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就是开展探究活动,培养青少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有效发挥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功能,就需要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以此增强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科技馆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就需要密切配合其他群体,对探究主题的延展性进行强化,增强资源的覆盖度,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具体设计和开展中,应紧密结合知识与设备,围绕各个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种探究合作活动。

第2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教育 活动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49-01

引言:

科技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全民的科学教育,应当从青少年开始。因此针对这一状况,要充分的了解到当亲青少年活动的特点。本文将通过调查而得到的关于青少年活动的特点,科学性的提出关于青少年如何更好的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案。

一、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要素

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主要由三方面的要素构成: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这三方面的要素各有各的侧重点,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对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更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内容。

1、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对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是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科学精神所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阔,包括了青少年对于科学的看法、思维活动等。简单的说,科学精神表现为追求科学的勇气,尊重真理的态度以及理性的思考等。这些共同构成了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键内容。在任何年龄段科学精神都对一个人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对于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培养。

2、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了七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有生命科学、基本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史。这七个方面内容分别涉及了不同的内容。在对这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教授时,应当重恩考虑到学生接受的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各年龄段的水平,根据由远及近、由深到浅、有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

3、科学方法和能力

科学方法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另主要内容。科学的方法所设计的方面也十分的多,例如:观察、操作、实践、收集等。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到进行科学方法和能力的教育。

这三个部分并非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简单的只对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阐述,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意义

全民的科学素质培养中,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首先,我国当前大力提倡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对于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也是在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其次,当前我国呼吁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模式创新的呼喊,传统的科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这样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学校、社会以及广大教育者的努力,这也无法解决当前中小学科技教育落后的状态。因此,传统的科技教育模式不能够实现对农村、城市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模式的创新应当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对动手的能力,构建一种能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机制。对中小学科技教育创新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例如互联网、大众媒体、城市基础建设等,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长的力量,突破传统的模式。

三、着力构建科技教育新模式

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创新科技教育的模式,打破传统的方式,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着力打造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种教育相结合的科技教育新模式。

1、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学校模式

在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时,要充分的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的要求,同时还要将科技教育的层次理论为指导,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同时,在传统的科技教育模式中,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介绍有限的知识,应当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颠覆。将日常课堂的教学作为主阵地,从而不仅仅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并且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学校内开展相关的大型科技教育活动。从而在学校内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校外模式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不仅仅需要来自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校外的努力。尤其是相关的科技馆、高等院校、D书馆以及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从而实现科技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可以在图书馆、大众媒体、社区的联合努力下共同的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可以采用演讲、讲座、影视作品播放的方式,对广大的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的教育。向学生们展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当前在科学技术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要展示当前的综合国力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不仅仅对于一个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对科技知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家长应当充分的支持学生参加相关的科技教育活动,可以在周末等时间带孩子到科技馆等进行参观,为学生提高科技素质创造良好的氛围。

3、培养专职科技辅导员

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还可以培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专职辅导员。首先这一辅导员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储备,能够胜任这一职位;还要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带领学生完成简单课题的研究;再者,专职科技辅导员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讲求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具有理性精神。学校培养专职科技辅导人员,还要对这些在教育一线上的科技辅导员适当的进行奖励和表彰,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要及时的进行表彰。同时,各个学校之间的专职科技辅导人员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研讨工作,共同献策,分享在实际的教育中总结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

四、总结:

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水平,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要充分的考虑到科技活动的三个要素: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传统的科技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时,要创新科技教育模式,从学校、社区、家庭三方面入手,共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科技学习的氛围,还可以培养专职的科技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技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西博,浅谈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J],科技视界,2011(3):5-6。

[2] 张静华,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4):157-157。

第3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展览教育;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教育;策略

科技馆最主要职能的是面向社会大众弘扬科学精神,并向人们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同时还担负着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的传播与交流,可以说是祖国科技发展的摇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政府与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科技馆工作人员的我们,必须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与突破,这也是本文对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展开探讨的根本出发点。

一、科技馆展览教育对于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青少年更加直观的理解教材

相对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言,科技馆的展品更能使学生直观的理解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毕竟传统的科技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青少年多是从课本中获取科技知识,不仅知识获取的渠道过于单一,并且这种学习方式还比较枯燥。我们开展科技馆展览教育,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让原本枯燥课堂教育方式生动、丰富、高效起来;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参观科技展品,能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具体化的分析,这对于青少年直观理解科技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认识都是非常有效的。

2.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教育新体制下,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各科教育的重点方向,科技教育中也应当将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作为其核心内容。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出科技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将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作为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主攻方向之一。科技馆有着丰富的科普资源,并且还具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教育环境,能够使青少年在展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与思考,进而提高他们对科技产生继续探索与研究的兴趣,以此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3.有助于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培养

根据科学研究,只有当人类对某种事物或者是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该事物或知识的探索与学习中来,而只有这时,人类的学习成果往往也是最高的。而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青少年参与、互动或者是亲身体验等教育手段,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科技教育,进而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知识学习与探索中来,以便于他们科学技术知识与技术的全面提高。

二、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有效结合具体策略

1.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

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是将青少年科技教育与科技馆展览教育有效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以下两点:首先,将处于不同学习阶段以及社会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分,按照他们的科普知识水平将他们细分,然后有针对性的举办适应不同青少年学习的科技展览。其次,对于青少年难以理解的高新科学技术,要适当的引导他们,通过讲解和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在科技馆进行现场教学

发挥教育馆展览教育作用的又一有效途径是科技馆可以加强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在科技馆实施现场科技教学的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力度。这样做的优点在于,科技馆教学比学校课堂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在这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科学技术,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科学技术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让青少年在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两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3.举办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比赛、科技活动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科研经管部门、科教协会还是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类青少年科技产品展览,都很好的起到了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科技馆可以通过举办富有趣味性的科技比赛、科技活动等,很好的将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在此,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科技馆举办的各项展览教育活动应当注重形式上的活泼、开放性,内容上的生动、有趣性以及较好的观赏性,应当尽量贴合当前青少年科技学习的特征以及具体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关于科技馆展览教育与青少年科技教育有效结合的探讨,在此我们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简要的论述。总的来说,充分发挥科技馆在科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还需要我们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和现代化的科学工作方式去分析、筹划与实施。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和教育界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效实施与顺利实现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佟贺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背景下的科技馆发展研究[J].科普研究. 2009(06)

第4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对于创造力能否培养的问题还存在着广泛的质疑。有学者认为:“人类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才的稀缺是基因注定的,不可更改的,至少在基因工程启动之前的历史中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怎样摧毁创造力,特别是根据中国的经验;我们不知道怎样判断和促进创新潜力,即使囊括全世界的经验。”中小学生不能侈谈创新,这种观点在中小学教师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在他们看来,创新成为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必要的负担。教育观念上的种种迷惘必然会最终反映到人才培养质量上来。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育结果,与基础教育领域长期盛行的神秘主义创造观有关系,也与创造力科普工作不到位有关系,导致了对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必要性、可行性的质疑。事实上,包括创造力在内的人的素质发展是具有明显的连续性特征,即使会在某个特定的节点表现出明显的飞跃性特征,但也必定离不开一个量的积累。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会在某个特定的人生节点突然出现,它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是个体科学创造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在14岁时要下降,在17岁时趋于定型。还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青少年创造力从小学四年级起呈上升发展趋势,六年级到初一时水平明显提升,到初三时达到最高峰,进入高中后,其水平有所下降并呈稳定状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帮助青少年有意识地去完成个体创造力的累积过程。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弊端之一是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因此,青少年创造力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它是培养一大批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更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

二、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理论阐释

当今社会还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认识误区:人才培养即教育是学校的任务,是教师的职责,其他社会主体的教育责任被严重边缘化。就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来说,普遍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学校根本没有强大到可以独自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我们从来不曾质疑过的“教育”和“学校”本身需要得到理性的检视。丹尼尔•科顿姆提出“教育是无用的”这一命题。他说“:如果我们打算全面彻底地思考教育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必须想想教育的无用性……如果教育有任何价值可言,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教育是无用的。”这种观点无疑挑战了大多数人的教育常识,但却不乏其真知灼见。同样受到挑战的还有学校,家长们往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尤其那些所谓“名校”,似乎就给孩子的人生买了一重放心的保险。盖托却提出了“上学真的有用吗”这一质疑,尽管这是针对美国教育和学校而提出的,但是,其独特的视角无疑能够引人深思。根据某研究机构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国内约有1.8万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而选择了“在家上学”。学校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局限性,它难以独自完成其教育使命,以开发青少年创造力为旨归的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建立和优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就是从大教育观出发,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与机制,形成以学校为基地,社会各类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社会系统。它至少包括以下重要的构成要素:一是学校。学校依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面向青少年创造力开发,学校应当在教师专业素质、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设施设备等做出相应调整。二是家庭。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其创造力开发。三是企业。企业应当肩负起社会公民的责任,承担起促进教育发展的社会义务,尽其最大能力为青少年提供参观与实践的机会。四是社区。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社区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校开展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五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是建立机制、搭建平台、统筹协调各类社会主体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六是群团组织。如团委、关工委、科协等组织应当多组织校际之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七是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是地方的智库,应该为青少年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能够走进实验室、走近专家学者,亲身体验创新过程。八是科技场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各类展览场馆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青少年们走进科技场馆,能够从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建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实践

近年来,绵阳市的高校和中小学校,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了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创新竞赛、创业实践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喜人。在科技博物馆建设、创新中心建设、乡村少年宫建设、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成效显著。在创新教育机构方面,绵阳师范学院成立了专门开展创新教育的创新学院和国家级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西南科技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绵阳市建有以展示中国核科技发展历程和展示“两弹一星”功勋获奖者及感人故事为主题的绵阳科技博物馆、绵阳市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担当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的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等。在创新实践活动方面,由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体育局等单位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内容主要包括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等;此外,2014年还增设了科技城“小发明家”评选活动。由绵阳市教育体育局根据中小学课程组织开展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为生活而设计”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等活动。绵阳市团市委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当然,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科技创新教育存在多头管理,缺乏必要的协调统合,主要涉及的政府部门有教育体育局、科协、团市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中国科技城的科技人才、科研院所、科教场馆等科教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多为业余性质,许多单位缺乏专门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经费投入需加大,相关政策制度需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层次较低,制作较粗糙,知识与技术含量偏低。

四、优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对策

绵阳市作为中国科技城,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此同时这方面的工作还大有潜力。根据创造学原理和系统原理等理论,建构科学的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一)明确一个目标

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青少年创造力,倾力打造科技城创新文化。系统、科学的科技创新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能够促进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绵阳市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工作。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软实力”方面还需要提升。通过系统、全面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在全市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提高青少年创造力的同时,带动中小学校、社区、教育机构的创新氛围,同时影响家长和教师,形成更多、更大范围的市民关心、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够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对中国科技城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搭建三个平台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在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需要搭建合理的创新实践平台以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创新实践平台主要包括三类:教育培训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展示提升平台。

第一,教育培训平台。

科技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对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从现有的教育体系来看,传统的师范教育没有相应的创新教育师资,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师资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是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力军,需要组织开展市级、区县级、校级的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教师不仅要学习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掌握如何在校内外有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在学生培训方面,应该在最大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方法的培训,并结合学生兴趣、需求、知识背景等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生培训。三是在家长培训方面:可在有条件的学校中开展家长培训;可借助“绵州讲坛”等形式,向更广泛的市民进行宣讲、培训。此外,在培训形式方面,可以借助“科技夏令营”“智能机器人培训班”“创造发明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生动有趣的、互动式的、体验式的不同方式,激发创新创造的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活动平台。

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往往是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通过竞赛来吸引青少年进行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启迪创意思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创新竞赛包括多种类型,尤其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青年创新创业竞赛等。一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要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类层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环保总局等联合主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竞赛和展示。二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计算机编程、工程设计、动手制作与技术构建,结合青少年的日常观察、积累,去寻求自己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三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是一项更贴近社会、更为复杂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国内有多个创新创业竞赛,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2014年5月,绵阳市启动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四是各类专题创新竞赛活动,例如:创意设计竞赛、航模比赛、劳技创新作品竞赛、“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都是激发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

第三,展示提升平台。

通过教育培训和创新竞赛,将产生较多创新成果。为了营造创新氛围,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创新实践,设置不同类型的展示提升平台,不仅促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而且能够较好地营造城市创新文化。首先,设立“市长创新奖”,每年评选2至3名在创新创造或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少年,颁发市长创新奖。通过对获奖者的宣传报道,营造创新氛围。其次,设立科技城发明奖,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奖,对突出的青少年创新发明成果进行奖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科学家”评选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科博会上对绵阳市青少年的优秀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在绵阳市的新闻媒体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展示等活动,营造科技城创新文化。

(三)提供四项保障

为了确保中国科技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力促进绵阳市创新文化的宣传,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中,还需要明确保障措施。

一是人员保障。

人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主体。在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方面,需要确保三类人员。首先,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市科技创新教育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其次,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专家委员会,聘期国内外科技创新教育领域的专家,由他们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项目评审、指导等工作。最后,各类学校的“种子教师”,从各个学校抽选出骨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然后回到原单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扩大科技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是条件保障。

青少年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时,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资料室等条件,因此需要必要的条件保障。首先,在绵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设立开放实验室,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其次,遴选科技创新基地,将绵阳科技博物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等作为基地面向青少年开放。此外,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经验,成立“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并借鉴北京市的“翱翔计划”、重庆市的“雏鹰计划”,设立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三是制度保障。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在制度方面跟进,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明确职责、规范经费使用、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创新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四是经费保障。

第5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科技类竞赛具有独特的内在生命力

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开展多年以来,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科兴趣、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促进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一直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竞赛选的获奖学生在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高校的普遍认同。作为培养拔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五项学科竞赛为我国基础学科领域选拔了大量优秀后备人才,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于这些竞赛活动在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2001年教育部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工作规定》,首次明确规定,参加五项学科竞赛获得一定奖项的高中学生可获得免于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的资格;2002年,又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大赛”等竞赛获奖学生享有高考保送资格。这既是对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鼓励,也是对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工作_及参赛学生优异成绩的肯定与奖励。历年各高校在学科竞赛冬令营(全国决赛)现场争相录取获奖学生、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各大重点高校的现象也证明,在过去的十年当中,青少年科技类竞赛的成绩具有相当的刚性,通过竞赛选的学生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竞赛活动能够历久不衰也正说明其自身具备独特的内在生命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考保送和加分政策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组织五项学科竞赛的初衷是为学有余力的中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课外知识、展示个人能力、交流学习心得的平台。科技类竞赛在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推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方面有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竞赛获奖与高考保送加分挂钩后,这项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家长和考生出于功利心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将学科竞赛当作升学的一种“捷径”,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奥赛培训开始出现了扩大化的趋势,违背了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些都为竞赛蒙上了阴影。近年来,社会舆论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矛头也多次指向竞赛活动本身。

2010年,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清理、完善配套政策,对这项实行了近十年的政策进行调整,将竞赛获奖与保送“脱钩”,既是在新时期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教育观念的有益尝试,也是深化高校招生办法、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的积极探索。可以说,此番政策调整是站在国家层面的一次长远设计,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奥赛和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中,调整最彻底的项目是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的省级竞赛。获得该赛事一等奖的学生,既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资格。而科技类竞赛获奖的学生,虽然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的资格,但仍可能享有加分优惠。这样的调整肃清了学科竞赛等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的环境,还竞赛以本来面目。保送变加分,不但要求获奖学生必须参加高考,有效防止弄虚作假和偏科,更将加分的自交给了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在政策层面弱化了竞赛的功利性。鼓励获奖学生参加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体现了高校的招生自,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招生考试制度、方式和方法,探索多元化价值取向,科学地鉴别和选拔人才,改变目前的应试教育困境。

守住稳定的底线

这一政策的重大调整势必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适应政策变化、保证竞赛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竞赛组织者和管理者面临的挑战。面对竞赛活动纷繁复杂的具体情况和各方的多种声音,维护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稳步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政策的调整不是对竞赛管理组织工作的否定。相反,科技类竞赛作为培养选拔优秀科技后备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它的作用在全社会得到了普遍肯定。作为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应当理直气壮地肯定自己多年来所做的工作,统一认识,一致按照《通知》精神,充满自信地继续将青少年科技类竞赛办好。

《通知》对于现行的保送政策并未做出一刀切的调整,而是采取了分步走的办法: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一的学生将开始适用调整后的新办法,而2011年之前已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仍执行调整前的办法。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将成为政策调整的“过渡期”。如何确保稳定度过这段“过渡期”便成为竞赛组织者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新的政策公布后,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全国相关学会和竞赛主管单位中国科协立即召开贯彻落实《通知》的会议,要求各级竞赛组织管理者不但要将思想意识统一到调整后的政策上,努力贯彻落实,更要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竞赛管理监督,通过严格保密试卷、严格控制考点、严格控制获奖学生名额、严格惩处违规行为等措施确保竞赛的公正性。作为“创新大赛”、

“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技类竞赛组织机构的中国科协也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竞赛章程、规范竞赛的组织工作,确保各项赛事规范有序地开展。

坚守初衷,保持常态

第6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技教育 创新能力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10-02

在2013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讨论会上指出:要想立足全局,更好的面向未来,那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不仅如此,该战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破解,这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这样一个世纪中,我国想要全面的彻底的实现振兴,那么就必须通过知识、体制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创新来进行,而这些创新的前提则是创新性人才的聚拢。

一、青少年创造性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最高形式的体现就是创新教育,与此同时,创新教育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要更有效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就不能忽略青少年的创造性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所带来的学生潜能的开发。目前来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全球范围内都逐渐的受到重视。目前教学目标的核心主要就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而不仅仅只是知识[1]。就目前的大多数学校来说,他们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创造性而教”。

二、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时任心理学会会长的J、P、吉尔福特(J、P、Guilford)早在1950 的时候就开始对创造性研究进行倡导和宣传。他认为多远的反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力。直到1962 年,A.纽厄尔等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总结:从思考者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和价值都比较高;正是因为这种思维的新颖性,所以这种思维的动机性、坚持性以及强烈性是非常大的;创造性思维的任务主要是勾画出原来不够清楚明确的问题。哈佛大学创造力研究的引领者霍华德.加德纳在80 年代中期在《智能的架构――多元智能理论》将自我认识智能、身体――动觉智力能力、音乐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等7 种不同的天赋或智能列举了出来。

三、在科技类场馆运用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通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有学者指出,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得依赖于学科教育,在学科教育中,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学生还要学会创造性的去学习。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创造性思维。

1.搭建平台以便于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科技馆不仅代表着校外教育这种形式,它还是青少年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科技馆当中的展品资源和学生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这些优势是科研机构比拟不了的。学校课程改革发展和科技馆发挥教育功能都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同时将这些资源整合成科普活动资源包。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因为学生要动手动脑的去对活动方案进行学习和探究。

2.培养和训练学生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青少年是科技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能传授给学生们,而不是需要空有其表的热闹与“繁荣”。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听,老师讲,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只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集体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之下能够独立的进行思考、观察、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小蜜蜂这一种比较常见的昆虫作为载体去让学生们进行观察,让学生们查阅资料或者在观察过程中对小蜜蜂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以及身体结构进行学习和研究;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去了解与蜜蜂生存息息相关的水分、食物以及空气等等重要因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知道环境与生物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性。

3.培养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教育由于其自主探索的性质因此需要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发现、探索以及解决问题,与此同时,科技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并且获得了怎样的体验。科技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精神以及思维技巧。科技教育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要求很高,这种方式不仅注重到提高学生实事求、勇于探索是的精神,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氛围。

4.评估创新教育成果简约而不简单

传统的考察模式没有注重能力提高方面,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考察模式从而不是一味的只在意分数的提高,这种新的、灵活的考察模式不仅仅注重团队合作能力,还注重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效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科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手、眼、脑各个方面活动能力,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自主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见解,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树立起来的自信心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青少年社会科技教育场所一般来说包括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其他校外科技类场馆,这些科技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这三者在培养和发展青少年思维创造力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效的结合三者起来,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薇.浅析科技创新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2期.

第7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重科技创新教育,促学生潜能提升

实际上,这并不是学校首次在此类比赛中获奖。2016年3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团中央等八部委组织的“2015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评选结果出炉。在此次活动中,学校组织了1155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太阳能汽车大赛”、“我是再生纸制作小能手”、“随时随地看彩虹”、“校园堆肥”等系列体验活动。最终,学校徐捷、叶世群、谢燕老师的作品“变废为宝,从我做起”获得二等奖,徐捷、陈明兰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获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单位”。

此外,在贵州省第三届、第四届“贵青杯”青少年学生机器人大赛,六盘水市首届、第二届“万事达”杯青少年学生机器人大赛及贵州省、六盘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学生多次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殊荣;学生撰写的科技论文《化肥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获得六盘水市首届科技论文评比一等奖。

这些荣誉,见证着六盘水第十四中学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六盘水市第十四中学是一所较大型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坐落在“中国凉都”六盘水中心城区,学校占地面积21139平方米,建筑面积1543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58个,教职员工184人,学生3278人。

多年来,学校一直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面向每一个学生,扎实、深入、有效、全面地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把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学校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逐步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师资雄厚、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学校高度注重学生创新潜能的培养与开发,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创新中不断提高自我,学校成立了各种科技兴趣小组,由有经验的科技教师常年坚持辅导,积极组织开展科学知识学习、科学调查体验、社会实践拓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培养了良好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树一流教育品牌,育莘莘学子

六盘水市第十四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175人,其中高级教师65人,中级教师46人,区级优秀教师30人,市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凉都名师1名,钟山区名师3名。教师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师德师风好。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钢琴室、学生活动室、健身房、多功能电子白板教室及“多网合一多媒体综合校园网”,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强大的师资力量、齐全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学水平……这一切,都在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和整体实力,为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学校和一流的教育品牌奠定了基础,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中考成绩和升学率均居全市前列。

第8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爱科学学科学的倡议书一:科技创新世界 科普成就未来XXX年科技活动周倡议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民族的前程,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甘州区科技活动周正是普及科学知识、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窗口,多年来科技展览馆一直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普实物和图片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引导青少年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鼓励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发挥着很好的科普育人功能,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贡献了力量。

为了为更好地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全面推动甘州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我们向广大青少年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科普法》,努力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形成学科学、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告别不良陋习,提高防御疾病能力,破除封建迷信,提高对的警觉和识别能力。

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增强科学文明健康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则,带头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改陋习、树新风,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增强民族精神和社会道德观念,珍爱生命、关怀他人。

倡议人:XXX

XX年X月X日

爱科学学科学的倡议书二:创新在我身边学做小交警 快乐促成长 活动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我校创新在我身边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今天正式启动了,这是学校为了提高全校同学的科技素质,从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而推出的又一新举措,我们全体同学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此次活动中去。 在这里,我们倡议全校同学在调查体验活动中要努力做到:

1、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者。

2、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参与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等系列活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这些比赛活动中。

3、深入观察,积极行动,通过科技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激发自己的科技兴趣,启迪自己的创造意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4、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生活,关心国家的科技发展,关心本地区的科技发展。

同学们,播下一粒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收获一片科技创新的希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收获长大成人后的精彩。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科技创新之风,践科技创新之行,让科技创新活动点燃我的梦想!

倡议人:XXX

XX年X月X日

爱科学学科学的倡议书三:阅读科普书籍_倡议书众所周知,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每月阅读一本科技书活动。我们向广大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科学,爱科学,多读科普书籍。

二、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引领我们从狭窄的港湾驶向无垠的海洋。优秀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尽情欢笑,而科普书籍的阅读能够增长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此,我们建议大家每月阅读一本科普书籍。

三、在阅读中,提高我们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于本月末在学校大会议室开展以读科普,爱科学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参与科技周活动。即,举办一次班级科普主题班队会;办一期科普主题的科技手抄报;开展一次科学观察日记评比活动;动员每个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到科技发明和科学研究中来。

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进来,多读科普书籍,让科技之光在我们XXX小学发扬光大。

第9篇: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普教育 实践探索 创新

1目前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现状

科技馆以展览教育为主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为我国的科普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就贫困地区来说,青少年活动中心或科技馆都还是一种奢望,因此科普活动比较单一。

贫困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科技知识土壤贫瘠,是科普活动的薄弱环节,更需要“科普扶贫”、“科技下乡”,进行“科普希望工程”,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除增加那里的科普投入外,中小学生可由专门的科普工作者组织科普宣传团队深入边远郊区进行科普教育下乡宣传,增强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有条件的地区可新建科技馆等科普单位,进行科普活动的定位宣传,以缩小“城乡差别”。

认识到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存在的矛盾,必然能打造出解决问题的钥匙,用来强化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系统工程,使之成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科教兴国战略的起点,因为它关系到农村贫困地区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两个文明建设。

2创建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意义

模式创新是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关键。构建一种能够结合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产生引力、动力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科普教育机制,使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觉投身于科普教育,必须进行模式创新。要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并集成应用。有效地将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课程教学、互联网络、大众传媒、科技馆所等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师、家长、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普合力。突破传统教育观念,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依据城市、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科普对象的独特性、情境性、丰富性和社会性特点,制定多元化、多样性的科普教育新模式。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科普新模式

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中小学正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和探索对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科普活动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某些缺陷。“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这一浅显语言深刻地描述了经济、科技、教育的三重关系。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之所以至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根源就在我国教育、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国民的基本素质较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要求,更要重视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大面积推进科普教育的力度,探索和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

3.1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基本组织方式

3.1.1 学校主导型

学校组织各种科技类选修课、活动课、科技兴趣小组及科学俱乐部,开展各种学习、研究和探索活动。如指导青少年阅读科技书刊,收看广播电视的科技节目、科技电影,参观科技展览,访问科技专家,组织专题讨论会、课题研究、科技竞赛、学科探秘、科技制作、种植养殖、发明创造等活动。美、英等国教育界普遍认识到,科普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死板以及教科书存在的局限性等。

3.1.2 科教交融型

基础教育课程与科技教育相融合。站在战略性的高度上,早在1985年,美国就启动了著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61计划,针对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技术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代表着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要通过中小学整个学习过程反映技术已渗进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采取实验和亲身体验的方法,随着从幼儿园到第12年级而不断增加其深度。

3.1.3 社会与学校互动

校外教育机构和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为科技爱好者组织相应的活动,利用假期举办综合的或专业的科技夏(冬)令营,组织青少年进行学科竞赛活动,组织各种科技参观、考察和实验活动,组织短期研习活动等。科技团体组织高校、科研单位与学校建立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使一部分有志于科学技术研究和探索的优秀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直接得到向著名科技专家咨询学习的机会,在科技专家指导下进行高层次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并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组织社会多种科普资源,使之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是国外科普教育值得借鉴的模式。

3.1.4 网络化科普教育模式

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运用于教学,会逐步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将日益淡化,学生也将更多地自主学习。在此情形下,政府研究机构、科技团体、大学等开发的各种科普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方便地进入学校,学生的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也会更加科普化。美国能源部门把计算科学纳入中学科学教育,实施了一项称为“超级计算探索”的计划,该计划支持开发了许多计算科学学习资源。比如让若干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登录因特网进行科学探究。华盛顿大学为帮助中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专门开发了一系列虚拟现实演示项目用于课堂教学,它还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虚拟生态环境等虚拟现实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工作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既突破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下感受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又更加重视让科普教育进入中小学教育主渠道,从而拓宽了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实施途径,初步形成学校、科技界和社会各界联手,大面积实施科普教育的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对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2 探索和构建科普教育新模式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能源环境、生态,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项从儿童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大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探索创新并构建能够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融科学课程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科学可行的科普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

3.2.1 青少年科普教育校本模式创新

以科普的层次理论为指导,结合教育部“新课标”,研究和探索如何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学校教育单纯传授有限知识的做法;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水平,分层次分年龄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研究科学素养教育进入学校正规教育的渠道和途径,组织有关学校进行科普教育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实验。利用课程进行科技教育,开展校内大型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环境。

3.2.2 青少年科普教育校外模式创新

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探讨如何构建学校科普教育的开放系统。即:实现及时跟踪最新科学发展,科学课程教育内容的实时更新;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学校科普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和实践;学校师生与科研人员的互动,课程教学与社会科普资源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协调发展的自组机制。

3.2.3 青少年科普教育信息化模式创新

以信息化理论为指导,利用教育部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契机,探讨如何利用“校校通”工程教育网络,组织教师开发和整合网络科普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对科普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在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如何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活动,树立主动学习和合作研究观念,促使科学学习内容和方式向更加科普化的方向发展。

3.2.4 不同地区科普教育模式创新

以哲学、经济学、生命科学和生态环境理论为指导,根据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探讨城市、城镇和农村等不同学校的科普教育分类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实现大面积进行适当地需要的科普教育模式,研究如何提高青少年对封建迷信糟粕的抵御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2.5 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模式创新

中国大部分青少年在农村,促进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青少年科普的重要方面。农村青少年科普学校—社区—家庭协同是农村青少年科普的基本特点,要结合农村教育改革,探索如何把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创新和创业能力。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养殖、种植的便利条件,开辟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供青少年观察、研究。使青少年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基本的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结论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校内、校外科普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寻找我国中小学科普教育落后状态的症结所在就是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