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中小企业在业务发展、规模以及企业管理方面都远不及大企业,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就存在一定的劣势。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机,比如说在广告宣传方面,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大大地降低了产品宣传成本;而且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虚拟企业,完成各自单独完成不了的订单,这种渠道为企业挣到了可观的利润;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客户群,为客户提供售后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我国工信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总体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水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信息化意识和投入比例有所上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有所提升。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大;第二,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从整体看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性差异比较明显。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被分为四个阶段,即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阶段以及战略应用阶段。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四个阶段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信息化技术使用广度差别不大,但信息化技术使用深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2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构建与发展策略
2.1云计算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云计算使用以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企业根据每个部门的需求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并且企业自主开发或者购买应用软件,所有的信息和数据都储存在本地,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数据互换是通过组建局域网实现的。云计算是一种由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存储和数据计算的服务,而且运行和维护工作也由第三方来提供,而用户只需将终端工具接入系统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云计算能够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广泛,所以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建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可以利用IaaS服务来租用多台服务器进行信息和数据储存;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SaaS服务中的应用软件订购服务;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PaaS服务来构建软件开发平台、产品设计平台。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很大的转变和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即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支出减少;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趋向标准化;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云计算的应用使得中小企业竞争力增强。
2.2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技术模式指的是企业采用哪种方式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服务外包以及整体外购等,又有开源模式、整体引进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SP、SaaS以及云计算等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时,不仅要了解建设模式的特点,而且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和条件,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
2.3云计算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策略
为了促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快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充分地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管理要求等,同时还要做好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第二,科学地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应用项目,将它们具体的分为通用事物管理项目和专用核心项目。将项目分类以后可以更好地选择信息化建设模式,比如说对通用的管理项目可以利用SaaS服务模式;第三,充分地应用新的服务模式,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势更明显,所以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尽量的采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第四,在数据储存方面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等级分析,不同安全等级的数据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这样可以达到充分、合理地利用云计算资源;第五,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方面,要积极地采用全新的技术和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地利用好云计算这个服务系统;第六,争取将企业已有的信息化系统融合到云计算环境中,做好新建系统与原有系统的衔接。总之,在云计算环境下还需要采取这些有效的策略,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旅游企业站稳脚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思想认识、信息化模式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旅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本文针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了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二、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旅游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从而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
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拓宽了旅游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最有效的信息资源,抓住市场机遇,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旅游业特殊的产业性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简化管理程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旅游信息化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沟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中小旅游企业也将摆脱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获得与大型旅游企业同等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基本认同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的巨大作用,也有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愿望和意识。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在价值的正确认知,主要表现在缺乏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很多旅游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宣传网站的建立当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价值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都使得旅游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旅行社,而且多数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旅行社内部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还没有形成局域网,信息化模式较为单一。随着个性化旅游趋势的日益扩大,传统的接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范围,陈旧的广告宣传活动和旅游产品的推销手段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总之,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若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单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现代技术接轨。
(三)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差
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旅游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旅游服务,并且有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传输网络来支撑。但我国的多数旅游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旅游消费者的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一整套的信息应用系统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网上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全、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定制业务能力低下、旅游信息广播不到位等等。这种粗放型的旅游信息化发展不仅收益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就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来说,规模已是相当庞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却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二者发展极不协调,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中国某些旅游强省虽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旅行社,可是这其中拥有独立网站的旅行社还不及一半;有些拥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能够进行在线预订房间的更是少之又少;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捉襟见肘,信息更新严重滞后。旅游者很难在网上获取最新的旅游信息,也很难与旅游企业进行网上咨询和交流。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坚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念,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深入认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界定和重要性,去除对信息化建设固有的错误认知和偏见。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职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旅游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身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应当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果。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手段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进而从粗放到集约式的转变等问题,都需要旅游企业深化和提高对信息化本质的认识。
(二)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开拓创新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
随着个性化和多极化的旅游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旅游企业信息革命势在必行。要想保持旅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旅游企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旅行社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和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模式,着重打造本社特色。中小旅行社虽不及大型旅行社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或挂靠在别人的网站上积极进行信息化宣传和在线交易,加快自身结构转型。
(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职能,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也应当为之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提供适当宽松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我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
结合旅游信息化的特点,构筑旅游信息网络,缩小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企业取得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因此,广大旅游企业应依据当地旅游特色,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内容。同时,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思想,充分运用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旅游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
一、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4年10月,已有IT应用的中小企业数量四百多万家,其中有20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IT应用系统,是中小企业IT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从2004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便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从单机应用阶段或局域网应用阶段向更高层次的系统应用与整合方向发展,企业的个性化应用和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快速推广。杨亚会、刘远忠(2005)对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开始信息化接触和探索;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利用程度有很大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初显成效,信息化已经或正在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约一千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地区分布广泛,行业分布跨度大,在IT应用方面水平相对较低,且应用层次差异比较大。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处在信息共享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
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SAP、ORACLE等国际巨头厂商宣布全面进入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据统计,欧美几乎100%的企业装备有部门级的信息系统,超过6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而协同商务模式的应用也不是一件新鲜事;我国虽有60%的企业已经装备有部门级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但只有不到3.8%的企业装备有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至于涉及协同商务模式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其应用率还不到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绝大多数仍停留在部门级的手工模拟应用上,与企业管理变革要求相差甚远。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落后的理念阻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理念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水平,落后的理念必然阻滞和妨碍企业信息化的执行。部分中小企业家对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不足,甚至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建立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或企业网站就进入了信息化。同时,他们也缺乏现代化管理意识,没有清晰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实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重硬轻软”,即重技术和设备、轻管理和企业变革,重开发、轻维护,重系统、轻数据。许多企业对于基础网络设施的投入比重较大,而对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说,更新理念,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实质与意义,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看到,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它不仅涉及大量资源投入和技术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业务与管理流程改善、组织结构调整、管理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融资难度大,自有发展资金极为有限。然而,企业投入信息化系统需要大量资金,中小企业收入有限,现金流紧张,信息化支出主要依赖于内部积累资金,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一些中小企业在前期能够购置基本硬件设备与必要的软件系统。但实际上,企业信息化的各类系统会随着企业发展而调整升级,因而不断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因此,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力度与大型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全国1 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真正实现计算机较高级应用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还不足10%。周建梅(2005)调查研究表明,64%的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在10万以下,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杨亚会、刘远忠(2005)研究显示,资金短缺是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制约因素。
3.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开展信息化,需要既懂企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缺乏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中小企业受企业实力如资金、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制约,人才缺乏现象更为严重。除了一些新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IT部门,或IT部门力量薄弱,信息技术人才水平不高或人员不够,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这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周建梅(2005)调查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而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绝大多数聚集于IT类企业,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境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杨亚会、刘远忠(2005)对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研究表明,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足表现为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两种情况。首先,市场上信息化人才总量有限,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供给的绝对量不足。其次,就市场上有限的信息化人才而言,其工资要求较高,而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每个产品上所分摊的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产品就失去了价格竞争力,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接受这一点,这就造成了所谓“小庙容不下大和尚”的相对不足。目前大量中小企业所雇佣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有限,很难适应和承担企业信息化所赋予的重任。
4. 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管理成为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它涉及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企业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程序化。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大多具有明显的相机而动的行为特征。如果对其流程、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会发现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小企业家不愿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藉口。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实现了基础性管理系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方法陈旧,个别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状态,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系统建设与企业制度改革、管理创新协调推进不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5. 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缺乏。2000年以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提供商主要来自国外,国内开发商的产品品牌不突出。一方面,这些国外产品价格十分昂贵;另一方面,国外软件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认识不充分,盲目选择与大企业类似的模板,而不是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做一套系统,这必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可供选择的合适的信息化产品十分缺乏。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为国内软件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就目前市场上的信息系统产品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信息系统难以符合中小企业的个性需求。中小企业面广量多,不同行业的运营方式各异,而当前的信息系统产品往往是根据整个行业特点或同一企业规模设计的,这往往与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难以相符。第二,信息系统软件市场价格偏高,且对企业管理基础环境要求严格,超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基础环境,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第三,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6.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发展环境不完善。一是缺乏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相关标准与规范。虽然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秩序不规范,有形市场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中小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网上营销缺乏配套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和支付系统,企业间网上销售、采购、财务结算等业务往来困难。所以只有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建立良好的制度规范,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实施信息化建设。
二是缺乏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法律保障体系,电子商务总体发展落后。尽管我国在200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赋予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并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但是,一部篇幅有限的电子签名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电子商务法律问题,它还需要其他电子商务法律的配合,以形成我国系统的电子商务法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只是我国电子商务法制建设的一个开始。由于受网络安全、网上支付、社会信用及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在信息、收集、交流的阶段,订单与合同的正式签订、支付及物流配送等活动基本上还在网下完成。虽然企业普遍重视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
三是尚没有行业性的或统一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不能准确评估地区、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能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尚无统一规划和标准,造成信息无法流畅传递和共享。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咨询——监理——评价体系”机制也没有形成。
总之,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公共支撑环(下转第57页)境滞后于应用系统建设与开发,大企业(或关键环节的价值链)的带动效果不明显,中小企业从事信息化的外部激励因素不足,使得企业信息化积极性不高。
三、 结语与对策
在当前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企业经济效率已从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转向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不能再照搬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信息化之路是未来企业发展不可阻挡的战略趋势,企业借助于信息化历程不仅有利于组织学习,而且还能通过管理与信息的互动、管理潜能的挖掘、知识学习等促进组织转型。
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还面临着诸多不利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推广的问题,如理念落后、管理基础差、资金与人才缺乏、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缺乏、宏观发展环境不完善等。当前形势下,需要通过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多方互动和努力,不断完善与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与微观环境,从而有效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政府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规范、立法以及支持与投入上加大力度,以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环境,为市场发展与提升构建广阔的空间和政策及法律保障。其次,要鼓励并推动我国信息化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鼓励国内科技企业发展适应于本土中小企业需求且能面向国际竞争的信息化产品。最后,要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基础建设与人才培训,从而改善企业信息化推行的微观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建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通信企业管理,2005,(12).
2.杨亚会,刘远忠.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经济师,2005,(12).
3.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及IT应用趋势报告.
4.卫东.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启示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5.中国国家企业网.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选.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胡延平,高红冰.第二次现代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的棉纺织企业的业务范围都涉及了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销售、产品的储存、相关的研发设计等,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架构应该综合考虑企业的业务能力、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企业运营和发展目标、企业的市场战略规划等不同的要素,同时也必须覆盖到企业的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控制、日常的经营管理和计算机支撑体系等不同的方面,形成企业决策支持、企业市场运营管理和企业产品生产控制的不同架构层面。
二、合理把握棉纺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住信息化架构设计的关键之处,为技术架构的实施打好基础。第一,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要与企业长期的市场经营目标和公司战略有机结合,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使信息化架构的实施有可操作性,同时符合企业发展的核心利益。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架构要注重实用、功能稳定、平台的可扩展性良好的原则和要求,在信息化处理系统的选择时要选用技术成熟、品牌先进、性能优良的信息平台,并考虑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公司信息安全、软硬件的合理匹配、信息管理便捷稳定等不同选择要素。第三,企业业务流程、相关的生产技术标准、企业的信息流程制度要规范、合理,本着经济节约、使用方便、流程规范、技术先进的统一架构标准制作信息化平台模式化的表单。第四,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功能设计上要以资源和信息共享、处理手段统一为目标,满足各个功能模块的相互联通和信息整合,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平台上要统一协调。第五,信息化系统要有良好的适用性和较好的可扩展性,使信息平台适应于不同的企业环境,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增强企业在业务扩展和业务综合管理方面的适应性。总之,企业信息化架构的设计与实施要以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为目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的信息通道,将生产设备和企业员工统一管理,实现企业决策信息化、生产管理一体化。
三、结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性因素;非技术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67-02
1引言
为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尤其重要,是推动我国企业发展及提升国民经济的必经之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为更好地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早解决技术性与非技术性因素成为企业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以下是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为解决现存因素而作出的分析及提出的意见,阐述如下。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社会最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有关,要求企业管理者运用当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造,完善企业管理,使管理趋向于规范化、标准化及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效益。总而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决策层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数据信息,便于决策层对企业目前所需做出及时评估与预测,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及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如同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为企业完成一系列日常运作流程奠定最基本保障,依据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流程是我国及早缩短与西方国家差距、加快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管理诸多方面的迫切需要,例如企业财务管理。[1]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短期及长期需要的信息化项目,经企业建设能力与信息化项目能力的充分结合,达到顺利实施并应用信息化项目的目的,从而将信息化项目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这是信息化项目实现价值的必备条件。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因素
信息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快速提升在市场上的地位及缩短与别国距离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国企业均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在商场中的地位。然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即并非所有企业均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尤其是大型的信息化项目,需要企业为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企业如若没有足够的建设能力,则难以驾驭信息化建设。[2]从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分析,首要条件便是管理理念必须先进,其次,借助IT将理念固化下来,如此一来便是对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提出相应要求。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失败率已达70%,而不考虑自身建设能力便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往往损失大量流动资金。
3.1技术性因素
从基层管理至决策,从数据信息至业务流程,企业信息化建设均覆盖每一环节,加之以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均能显现出信息化的价值,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综合而言,信息化建设能规范传统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决策层正确并实时作出预测奠定保障,便于决策层进行预测管理。以下是本文从管理者与决策者的角度出发将信息化建设划分为三层面。
3.1.1数据信息化
企业日常运营中发生的业务与数据有密切关联,数据信息作为管理者的判断依据,具有潜移默化作用,例如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之一,将费用凭证、采购凭证、销售凭证及库存信息等数据信息逐一录入计算机内,利于保存,便于查询。以上数据均来自企业基层岗位的日常运营,要求企业及时并准确记录数据信息,必须加强管理基层岗位在职人员的基础业务数据录入,为管理者了解运营状况及决策者分析企业发展前景、正确作出预测等提供数据参考。
3.1.2流程信息化
将企业已规范了的业务流程借助与之相对应的软件程序达到固化目的,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在职人员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因人为掌控与缺乏科学判断而随意决策的管理行为,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提升企业的效益。[3]
3.1.3决策信息化
决策的实质是对所收集的运营数据信息,即原始数据进行合理且科学的分析、处理,而这一过程需运用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模型。经模型测算后所集合而成的数据构建为框架,数据集成化便于决策者分析企业运营结果,判断盈亏,为今后发展预测情景并提出方案,因此,既为决策者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又为管理者切实了解企业当前运营状况及控制预期风险做好充足准备提供依据。总而言之,决策的信息化便于管理者与决策者及时获取企业运作信息及控制风险、纠正管理现存偏差,从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并获取高效效益。
3.2非技术性因素
3.2.1资金投入比例失调
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但据调查,企业对硬、软件的资金投入缺乏合理,往往是过于重视硬件的投入量,反而忽视了软件的投入,这一现象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不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维护更新间的协调发展,则难以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向于健康发展,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3.2.2人力资源相对匮乏
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上层领导的支持与推动,但如若缺乏诸如管理层、技术层及执行层间的密切配合,则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而言便是空想,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岗位在职员工均具备相应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且经定期培训均能掌握软件操作。然而,信息化相关知识及技术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4]针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极度缺乏既掌握业务与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2.3企业文化缺乏深入变革
信息化建设改造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化了业务流程,促进在职人员间互相学习并形成团队合作精神,由此便出现了企业新文化。然而,新文化势必给企业带来某些影响,诸如企业信息共享程度、在职员工有无参与决策及企业管理等,这均归结为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花费一定时间。目前,我国诸多企业对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贯穿于企业内、外部相衔接的业务中、对业务流程的重构及提升企业效益均未能彻底实现。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略
4.1合理编制组织,正确实施企业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编制需根据当前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过程以信息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关键部分,采取“分层递增”方式具有针对性总结出管理中现存薄弱环节,并确定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将其视为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便于确保合理且科学的管理机制具备信息化。其次,完善处于稳定状态的运营秩序及适用的规章制度,将会使信息化充分发挥正面作用。
4.2强化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阶段,我国诸多企业均缺乏信息化人才。要解决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主要从积极引进人才与为在职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其中,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既掌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是为企业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能源,将为企业建设注入新的生命力。关于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在职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技能的专项培训,加快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
5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自身发展及我国缩短与别国间的差距至关重要,因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有相关要求,并非所有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均能获取高效益,实践证实唯有企业具备建设能力方能驾驭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如果要更好地掌控信息化建设、促进其顺利实施与发展,就必须从自身运营状况出发,对信息化建设作全面分析后方可决定是否开展,便于减少因盲目开展信息化建设而导致大量流动资金外流。
参考文献:
[1]喻声频.数据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J].生产力研究,2009,5(17):159-160.
[2]卢向华.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力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4):89-92.
[3]乔自艳.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流程再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1,3(9):23-24.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中,分析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应用,可以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需求,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同时,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应当起到的积极、有利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针对企业生产、产品流通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各项企业生产经营、产服监管的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有资源和周围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程度,以满足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完成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自动化的过程。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合理、明确,各项建设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内容之间,既要相互独立,也要相互联系,要求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一般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想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形势、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甚至还要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总结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威胁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挑战。
2.企业战略与企业现状比较
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各个部门发挥关键职能,明确企业各个部门潜在关系,使企业目标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融合。同时,要结合企业现状,总结企业目标与企业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得出最佳解决办法。
3.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信息化战略制定
企业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可实现的企业信息化目标,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根据信息化需求,指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4.信息化总体框架确定和信息化项目分解
在战略目标制定好之后,首先确定企业新的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然后定义单个项目的范围、成本、收益、技术手段等。
5.信息化保障过程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保障计划,由其重要性排列先后次序,制定评分标准,监督项目完成情况。
(二)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的本质是,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在特定的时间、成本预算和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准确的工具,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的一种管理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在成本、时间和范围三个方面做出约束和权衡,从而在合理利用资源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它是在指定资源限定条件下,按照项目的要求以及规定,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设计合理的计划、组织安排行动的一项管理活动。项目管理一般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
1.项目启动过程
是一个项目的起始阶段,是否将一个项目开始实施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确定项目实施团队,确定技术指标和项目目标。
2.项目策划阶段
拟定项目目标,编制项目计划方案,进行成本预算,配置人力资源,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制定项目风险预防措施。
3.项目执行过程
协调所有资源,组织完成计划中的各项工作,激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企业目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项目监控过程
制定项目评审标准,监控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分析总结项目偏差产生原因并及时更正,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5.项目完成过程
是项目管理的收尾阶段,是项目管理完成成果的移交阶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项目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项目管理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框架,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依靠项目管理的支持。两者拥有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统一目标而经历的不同阶段。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实现,就是对项目管理的改造过程,企业处于不同的时期,为满足管理的需求,必须细分出许多的具体流程,在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之中,组织有明晰统一的构架和定位,各个流程之间不存在重复和盲点,也就是说,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细分项目管理的过程。此外,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会决定项目管理水平。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都是为了更科学地实现企业的宏观目标而应运而生的。
2.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细分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管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此外,项目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成本,协调企业现有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目标。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良好的项目管理团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过硬,降低企业无用的投入,减少时间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析
项目本身就拥有从概念形成到最终落实的完整的生命周期,项目的自身特征要求项目在限定时间之内完成既定目标。从项目本身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和目标确立
这是项目经历的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要求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宏观市场有准确的定位,对企业自身状况仔细总结,对新产品或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从成本、时间、效率等方面分析各个分阶段的进程,总结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实施计划的制订
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项目计划切实可行,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要组织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进行项目讨论,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出合理的计划,力求无项目重复和资源浪费。制定的计划要与企业的宏观战略保持一致,同时要兼具灵活性和可执行性。
3.计划的执行
这是项目的成熟阶段,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要根据项目执行计划,实践新项目现实化所需要的所有活动,测试、分析和总结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阶段性评估体制,识别新项目运行结果与项目管理目标的差距,进行调试,弥补不足,提升企业的运行功能和效率,以充分提高项目的实际价值。
4.收尾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和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更加提防松懈的态度导致项目的失败。在这个阶段,团队领导者应组织团队成员保持一贯持续的状态,及时评估项目运营的阶段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修改,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可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分析客户需求,提出项目计划,并论证该计划是否可行,认真分析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需求、及时终止价值不大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项目计划。收集信息,调查数据,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只有对客户需求做出充分详细的分析,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计划。灵活的计划和提前分析好的风险预测,可以有效减少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时间耽搁,以免造成延误。
2.组织阶段
在项目开始具体实施之前,做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分析策划。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将细分项目下发到不同的工作小组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是缩短企业目标实现时间的必要条件。
3.领导阶段
是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要整合公司所有的资源力量完成项目,对各个项目小组的完成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准时、高效地完成。
4.控制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每个阶段要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计划的顺利完成。企业要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及时比较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知,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即启动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完成过程,是对项目实施生命周期的细化和分解,其目的是使目标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得到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两者相比较而言,项目管理的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固有生命周期,是固有模式,对于不同的项目,其生命周期可以归纳为同样的四个阶段;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和达到企业预期结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或行动合理分化过程,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项目组织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首先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企业的现状进行仔细分析,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的重要来源,有了这些重要的数据,企业要以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对各个细分项目进行组织,这就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信息化项目的起始筹备过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完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做好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组织人员,做好内部沟通。企业的需求分析,是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资源进行分析,以便做出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是要依据需求分析和自身条件提出明确的项目期望,明确的项目目标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缩短企业项目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做好内部沟通,是企业项目管理活动成功的内部保障,内部沟通到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二)项目计划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企业的战略需要,制定可实现的项目目标和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企业的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并将细化目标下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手中,分清主次关系;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众多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并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力求做到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画出工作流程图,充分分析每一个细分项目,认真考虑每一个项目,考虑到每个项目和每个阶段可能要遇到的问题,提前提出对策,分析其实际可能性,做好流程的记录,在每个细节做到优化处理。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前提,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项目目标实现的质量,所以,良好的项目计划,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项目实施和控制
将整体的项目计划进行分解,核算单个项目的成本。建立保障措施,确定先后次序,逐步实现项目。企业项目的实施,是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调整好人员配置,在仔细规划过后,开始执行细分项目,确保资源合理的利用。在合同达成之后,企业根据详细的项目计划,开始执行项目。它包括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监控两个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企业领导者带领专业团队,按照项目计完成项目;项目的监控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或者单个项目完成之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与项目计划相对比,发现计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修改。监控过程对于保障项目结果质量和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项目监控,关键在于定期地对项目实际进程进行测量,及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若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越早发现问题,越有利于项目质量的保障。
(四)项目收尾
在按秩序结束各个阶段后,将阶段成果融合在一起,正式移交项目成果、服务或者产品,项目管理过程结束。在项目管理过程结束之后,企业可以从中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将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有明确的依存关系,共同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将项目管理的知识融会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覆盖到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企业的项目管理,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宏观上对企业管理信息化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想尽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制定相对应的战略,在具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中,充分了解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努力营造政府推动下各企业信息化管理稳步进行的策略。
1.1企业应制定长远的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远的、需要长期坚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企业关系越来越倾向于相互协作又随时能分离重组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企业要参考成功案例,明确自己的发展形势,了解信息化管理的有利之处,分析未来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有哪些方面的支持,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味地追新求大,以目前企业的目标为依据,为企业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企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信息化管理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关系,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制定大的目标后再一步一步确立详细的发展计划,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共同进行,以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量。
1.2明确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促进力度,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资金支持,重新明确各高校培养信息化高级人才的目标,将信息化技术与管理艺术相结合,为企业继续输送大量高级信息化管理人才,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后续人才支持,使信息化系统处于长期有人维护的状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促进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脚踏实地辅助企业信息化建设稳步进行。
1.3保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核心业务的支持
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要保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帮助企业在核心业务上获取更大的利润。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正是这些关键的核心业务才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规划信息化建设时,要将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要竞争力考虑进去,在稀缺的资金中获取最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集中精力将核心业务处理完善,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培训中,也要鼓励员工自己创造有利条件,将自己部门的业务融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去。
1.4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进行科学决策
企业要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地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在每个合适的环节要进行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后顾无忧地进行下去。决策者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自身管理因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因素和资金情况,综合处理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和问题,规避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困境或破产风险。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要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多种信息,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和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了解自己和对方真正的竞争优势,提升自我的竞争力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可获得第三方咨询机构的支持,根据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方针,选择有质量保证、安全风险小和可扩展性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保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2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1提高企业信息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搜集、处理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企业信息能力的提高决定了企业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有着很强的竞争能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管理,直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效率,优化了企业信息的传播渠道,保证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2.2优化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绩效
组织效率的提高需要更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能很好地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大大压缩管理层次,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管理要求,减少了信息传递的错误,加速了信息的传输,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有保证的竞争力量。
2.3促进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出现新型的学习型组织并及时地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在企业中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了企业整体运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加快了企业对于最新信息的反应能力,增强了决策的稳定性,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4优化企业价值链
企业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信息价值链的完整运作必须依靠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处理。信息技术加速了企业价值链的重构,支持企业在相关产业的竞争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信息资源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传播,扩展了业务之间的关系,降低了企业价值链之间的通信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因信息延误或信息处理错误引起的损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3结语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探究
伴随近几年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思维使各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多种变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本身特点以及自身作用影响的。因此,要想探究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间的联系,必须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以及管理创新在其中的应用方法深入探究。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1主要内涵
企业信息化即在企业管理机制中,现代技术在不同模式环节的运用,其促使企业信息间的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促使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效率明显提高,促使相关有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1]。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企业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运营模式服务,进而促使企业的管理效率明显提升,营造较好的企业管理环境。
1.2具体表现
能够使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达到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在原有的记录、输入以及输出的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将剩余的流程工作均由计算机系统自身进行处理,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算信息以及存储资料等。促使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不仅可以促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具精准性与明确性,还可以为其快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法,与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紧密联系,能够促使企业之间业务办理的速度明显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企业的高速运转,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效益,并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2]。使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数据的来源等均提出了一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为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提供有利保障。此外,企业内部信息化统筹经营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的商务链接提供了发展平台。
2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作用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以后,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降低投资成本,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的特点,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针对企业中产生的管理问题,均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办法将其科学、有效的解决。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过程,企业能够利用信息中的集成技术,对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给予有效的改造;利用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的工艺水平,同时,还可以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更进一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给予针对性的提高,促使企业在成本以及信息等多个管理方面的创新;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销售体系等发生改变,有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信息门户,促使企业的供应链在管理方面的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3]。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创新的应用措施
3.1所有工作人员的踊跃参与
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创新,就必须将每一个职能部门充分结合,各级领导与有关工作人员踊跃参与。企业要想达到信息化水平,领导具有重要的作用。领导如果没有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信息化的有关宣传、决策以及组织不能有效的开展。另外,因为企业信息化一种管理变革,要想达到信息化水平,一定要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给予合理的调整,对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将中间的管理层次适宜的减免,使原本的每一个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的情况充分改善,对业务流程再次改造。相关内容均应该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给予适当的分配,所以,必须获得企业领导与有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与认可,还应该得到职能管理部门的有效支持,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信息化。
3.2将企业有关的具体问题充分解决
企业要想实施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着手,对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将具体效果充分凸显。企业要想实施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实施,同时,实事求是、分层次实施,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企业的投入与企业产出的效益充分重视。现阶段,是市场经济型社会,针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企业中战略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是关键环节,也是极易产生问题的环节,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上述环节着手,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运用,防止产生漏洞、防止有不正确的决策出现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产品与服务方面的质量进一步提高[4]。另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必须进一步探索,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化方法,促使企业管理方面的有效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在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较滞后,主要表现在管理基础十分薄弱、经营理念十分陈旧、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较滞后等,在管理方面不具备创新性。而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促使管理创新已成为本领域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利用管理创新与信息化,能够促使企业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同时,还可以促使自己的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促使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3.4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的根本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种较强的专业化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巨大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内外、硬件以及软件等相关问题。所以,必须将资质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以及顾问公司的影响力有效发挥,进而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人才以及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解决。但其基础必须是企业本身一直处于主置,根据管理创新作为根本,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地位深入掌握。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应该防止厂商处在主导位置上以外,还应该避免盲目地跟风与实施,也不可以将自己的成败完全归功在厂商身上[5]。企业必须将分工以及合作项目充分完成,这样才可以促使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4结束语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管理创新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使管理创新进一步的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就必须以管理创新为前提,从而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更好运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过程,其能够引进现代化的技术,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促使时代性企业变革的实施,还能够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更好的发展。
作者:赖连春 单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锦萍,商庆梅.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40-42.
[2]康雅淑,池晓娟,郭兰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23):92-93.
[3]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