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取长补短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取长补短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取长补短的故事

第1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二、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地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三、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2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抓常规训练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如果仅仅懂得了道理,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直到做好为止,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有些同学还与别人打闹,于是我讲《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让孩子从“小头儿子”身上自己学习。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利用晨会时间为学生讲解文明礼仪;其次,抓住一切机会,用经典教育孩子,如《孔融让梨》等,使孩子受到教育。再次,遇到学生出错,努力提供机会让他改错,增强学生自我约束的信心。最后,以综合课为主阵地,强化学生的爱校、爱班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第3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1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英语角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不但可以练习口语,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2如果找不到学伴或参加英语角的机会很少,那也没有关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自己练习口语。比如通过自己对自己讲英语来创造英语环境,可以对自己描述所看到的景物,用英语口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等。

3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且很容易坚持――口译汉英对照(或英汉对照)的小说或其它读物。首先我们先读汉语部分,然后逐句直接口译成英文,完成一小段后,去看书上的对应英文部分并与我们的口译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以发现我们口译的错误、缺点和进步。请注意:开始要选择较简单的读物,且应大量做,只做一两篇效果是不明显的。开始可能较慢,费时较多,但请坚持,整体上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高级阶段请计时练习,以加快反应速度和口语流利度。作为成人学英语,记忆力差是个拦路虎,作复述练习或背诵课文往往力不从心,或者由于词汇量太小觉得直接作口译太难,那么这样做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先学习英文课文,通篇理解透彻后,再来看汉语译文,把汉语译文口译回英文。这样做等于既作复述练习又作口译(语)练习,可谓一举两得。

4听译法――角色互换:三人一组,模拟翻译实战。一人讲汉语,一人讲英语,扮演老外,一人作翻译。练习一段时间后互换角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翻译训练方法,也是很好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方法。而且可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和能力。此法的高级阶段为同声传译,我们可以在听广播、看电视或开会时,把所听内容口译成英文。

5口语作文和三分钟训练法:此法适用于强化训练。找好一个题目作一分钟的口语作文,同时将其录音。听录音,找出不足和错误,就此题目再作两分钟的口语作文,同样录音,再听并找出不足与进步,继续作三分钟口语作文。这是高级口语训练,效果不俗。

6复述练习: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口语学习方法,是从根本上攻克英文的方法,特别适合初学者和中级学者,用自己的话背诵所听的英语故事或短文,应该大量地练习。

第4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203-01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对创造性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有效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5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的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掘小组群体智慧,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自身也在不断提高,就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二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是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

1.必须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比如,在讲授行程问题时,挑选数学计算能力强的,理解能力好的同学当小组长,就能带动其他同学,帮助其他人共同进步。

2.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生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才能学好数学,所以要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就必须将数学中的概念、规律、法则等的化成可以观察的事物、模型的形象或可以动手操作的程序,有了这些直观的具体材料为依托,就可以为学生构建起“合作学习”的舞台。

3.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三、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老师绝对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恰当呢?

1.在课的导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1)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学习相遇问题,为了扫请学生学习障碍,在课的开始,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主动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设置悬疑,使学生不断探索。例如学习“平行线”时,首先利用生动的电视画面把儿童带进这样的故事画面:一条前宽后窄的道路上飞驰着汽车,一会儿路就堵塞了。这是提问:路为什么会堵,如果你是设计师如何设计道路?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入良好的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

2.在学习重点、难点上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3.在对知识整理复习时,组织分小组自主整理

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师生角色的转换,知识的结构体系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很大,一旦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他们就能开动脑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第5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第6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人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我首先采用“实践引入”和“游戏引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在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一节时,提前让学生各自制作几种立体图形,圆柱、圆锥、三棱柱等模型,上课时让学生从上、下、左、右方向观察每个图形,然后把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大家。这样以后再引入新课,学生很快地会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同时能让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的课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做一个相关的游戏,将情境设置在游戏中,再导入新课。如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四人一小组,用扑克牌做“24点游戏”,其规则是:黑桃、梅花点数为正,片子和红桃点数为负,每次任取四张牌,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每个数用且用一次)看谁做的快、做的对。这道带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能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知不觉地再快乐中学,在争论中求知。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用“故事引入法”和“趣题引入法”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是探究的先决条件,也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充满好奇心时,才迫不及待地对它产生追根究底,不弄事情来龙去脉不罢休地探索欲望。正如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所说“科学始于好奇”。学习新知识前先让学生对新知感到好奇,课堂上,他们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用不等式解应用题时感到难,拿到题后无法下手,我在上新课之前,展示一个趣味题赏析,在车站开始检票时,有a(a>0)各旅客在候车室排队进站,检票开始后,仍有旅客继续来排队检票进站,设旅客按固定的速度增加,检票口检票的速度也是固定的,若开放一个检票口,则需30分钟才可将排队等候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若开放两个检票口,则需10分钟便可将排队等候的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如果在5分钟内将排队等候检票的旅客全部检票完毕,以便后来到站的旅客能随到随检,至少要同时开几个检票口?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

爱听故事是每位学生的天性,有时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时,先给学生叙述“梦的启迪”这一故事。17世纪以前的数学,代数和几何这两个分支采用的时迥然不同的方法,人们把代数中研究的“数”和几何中的“形”看作时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公元1619年,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的法国青年军官笛卡儿(1596―1650)对如何将代数与几何联系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多瑙河畔的军营中,笛卡儿开始着手寻找一种能连接代数和几何的新方法,他用大部分时间来思考一个全新的设想:能否用代数计算过程来代替几何证明呢?

笛卡儿的思维一直处于苦思冥想之中,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出神,突然,天花板上一只小虫落入他的视野,虫子爬行的痕迹形成各种形状的斜线与点的运动……这时他感到茫然不可思,终于深深地进入梦乡。

俗话说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确有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夜晚的梦却能给人以启迪,那天晚上,一个伟大的灵感在他的睡梦中产生了:小虫移动留下的痕迹不正说明直线和曲线都可以有点的运动而产生吗?而小虫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笛卡儿兴奋极了,此后几天,他的思绪全被自己的发现所占据了。

笛卡儿用两条互相垂直且相交与原点的数轴作基准,将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惊奇的故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7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设计有效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像这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既能铺砌台阶,化难为易,使学生既因境生疑,又可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作为台阶,入境释疑,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实现多维互动,共同合作与竞争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能使师生在多维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促进有效教学。如地理课堂上分析“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时,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细化学习任务:一组查找我国的主要河流,读出河流流入的海洋,再分析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二组分析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向低一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猜猜三峡电站的位置;三组分析地势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并拓展分析美国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的原因;四组分析地势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五组分析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讨论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以这种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总的学习任务,使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完成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用生活实际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情趣

古人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高中阶段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情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文综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例如,学习《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课时,可以引用《三国演义》中借东风的故事:周瑜准备火烧曹营,苦于没有东南风,正是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准确预测到冬至前后气候的反常现象,抓住短暂的东南风,火烧敌船,大破曹营。魏书生曾说:“激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情趣一旦建立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

四、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有趣

文综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在文综教材中,许多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抓住历史事件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口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地理课上学“水循环”时,用李白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新课。再如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垂直的地势。课堂教学中还可用地理故事增强学生学习文综的兴趣。

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辅助,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在课前布置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资料,共同谈论。上课时给其他同学展示,然后教师点评,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课堂的兴奋度。

六、鼓励质疑,使和谐气氛充满整个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敢于质疑,就得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使学生有此感受,老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喜于质疑,就得让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的美好期待。教师平时不能吝啬于对学生点头、微笑、鼓掌、肯定、表扬他们。

第8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以读为媒,让语言的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枯燥的文字往往缺乏兴趣,因此低年级的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都朗朗上口,体现了汉语语言本身具有的、独特的音乐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字描绘的画面,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从而让语言文字的那份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领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充满了童趣,主要体现在“小草从地下探出^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段话我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然后提问学生:“当你看到点点嫩芽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们都说是高兴的、开心的,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轻松欢快的语调朗读,最后我和学生一起用手做出小草、野花、嫩芽的形状,边做边读,学生朗读的兴致更高了,读完后,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了嫩绿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有的说:“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的说:“我听到了丁丁冬冬的水声。”还有的说:“我看到了漂亮的春姑娘。”个个兴趣盎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描绘的画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坚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让语言的美与诗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极好极美的事,从而让其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帮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我是什么》的教学中,我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情境:①“我是一位魔术师,变猫变狗变羊群,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跑。”(云)②“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无花叶,朵朵都是天上来。”(雪花)③“我是一颗小硬球,握在手里冷飕飕,有大有小从天降,动物庄稼都害怕。”(雹子)这几个“我”到底是什么呢?让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通过巧妙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了他们的思维能动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课文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启迪。真可谓“读书之乐何处寻,谜语歌曲处处趣”。

三、精设训练,让学生取长补短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标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读书再思考,是展现个性的自学。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从整体着眼,精心设计问题,围绕带动全文的大问题向部分知识点辐射,设计好训练层次,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自学。根据设计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学习,再合作交流独学所得,查缺补漏,达成共识,最后小组发言,教师点拨,达成共识。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训练,第一个层次:①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即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葡萄沟是个好地方”。②质疑:“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里?让学生先读在文中找答案,通过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明确答案:第一,“出产水果多”;第二“葡萄好,维吾尔老乡热情好客”;第三,“葡萄干甜,很有名”。③ 理解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体会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同样,让学生先读在文中找答案,通过独立思考后再合作交流,明确答案。了解葡萄“数量多”“颜色鲜”“味道甜”。第二个层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出示填空:葡萄沟出产( ),葡萄的枝叶( ),成熟的葡萄( ),挂在绿叶底下的美丽极了,那里的葡萄干( ),(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有的小组能解决,有的小组只在正确答案的边缘徘徊,我具体的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第三个层次:训练写段,仿照课文“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p白的p紫的p暗红的p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写一段话,搭建从读到说的链接,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个个兴致勃勃,说得妙趣横生。有的说:“到了夏天,芒果成熟了,一个个穿着黄黄的衣裳挂在枝头,让我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设计,让学生有章可循,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9篇:取长补短的故事范文

一、布置前置准备,激发起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劳动技术课需要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劳技作品,需要学生带好制作作品所需的合适工具,部分学生往往漏带或者不带工具和器材,从而游离在教学的课堂之外,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为了突出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教学中来,笔者尝试了劳技新授课布置前置作业的方法。

劳技新授课布置前置作业,主要内容有:第一方面,劳技工具的准备,并且研究这些劳技工具会具体运用在制作过程中的哪几个步骤中。第二方面,要学生准备劳技材料,通过劳技材料的准备,熟悉材料的大体性质。第三方面,要学生研究一下即将制作的新作品的结构和大体的制作方法,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创新和可以改进等等。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正式制作之前对所做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出发点是希望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地参与,在小组讨论时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同学参考。这样当教师在正式授课的时候,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听讲,而是主动积极参加。

二、转变课堂角色,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突出学生和学习

生本教育的课堂是一种新模型的课堂形式,是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它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讲授型形式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作用,规定每堂课教师的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这个教学模式特别适合我们劳技教学。

从矛盾论的观点来分析,一切内因都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笔者在新授课上课的时候,先采用多种积极的导入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有一种内在的冲动感,有一种自我想学的意愿。导入的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故事导入、直观导入、情景导入等等,这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授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准备的心得收获,一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二来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教师的引导有的放矢,可以精讲,突出重点的介绍;三来能进一步突出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重视课前准备的,前置作业的准备很重要;四来通过学生的汇报,可以相互弥补课前准备中,学生个体的不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更多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可以是在座位上举手发言,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后小结发言。这样做是生本教育理论所提倡的,教师也能按照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的思路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在课堂上通过学会聆听教师、同学的讲话,然后上讲台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或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方式,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突出学生是自我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这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合作和探究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