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财会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管理理念中提出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在于管理工作的“精”和“细”,应用在财会工作中也就是要求财会人员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高超的专业工作水平,也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要细心,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财会精神。因此,探究事业单位财会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单位财会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员配备不合理
在事业单位日常财会处理工作中,极有可能出现这种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有的财会人员状态闲散,而有的却忙的不可开交。根据现实情况的了解,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各财会人员的工作分配不合理;第二,各财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差异,根据单位内部工作的复杂度,财会工作的难度也会不一样,随着工作的深入进行,财会水平高的工作增多,而专业水平较低的财会工作者则会因无法处理相关业务而变得无所事事。
(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素质化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均可以参与专业外的从业资格水平考试,如会计等财会方面的资格证这也就意味着财会工作门槛的逐渐降低,也因此导致各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多却不精,具有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事业单位中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或者学习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其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甚至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强化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三)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精细化管理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也是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的新兴管理理念,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将精细化管理与财会工作内容进行融合,从而导致财会方面的管理机制短时期内不能及时完善和健全。如财会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财会人员的招聘机制等,都需要根据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初步应用情况而进行相应的改善。
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财会管理注重核算工作,业务类型也是偏静态和机关性质的,而精细化管理是动态的,更加注重财会工作的服务性,这样也就减少了财会管理中不必要的工作内容,通过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能够顺利进行各项财会处理工作,也因此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优化了财会方面的服务质量,有效的完成了这方面的工作。
(二)降低财务风险
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仅仅依靠财会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算盘等简陋的计算设备,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中也处于较高水平。但精细化管理的引进,却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方面的困境,降低财务风险。精细化管理强调工作的“精”和“细”,并且有快速并准确的计算工具,即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更是加快了会计事务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记录的准确度。
三、财会精细化管理应用策略
(一)引进现代财会管理设备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给财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财会处理方面合理的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是现在甚至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如会计电算化等软件的应用,不仅可以准确细致的进行会计分录,登记凭证等,还能够为单位的年度核算统一处理数据,减少了年终会计人员的记录账簿和编写财务报告的麻烦,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通过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单位的会计处理水平,也减少了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量,为其他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实践经验。
(二)培养财会人员精细化意识
针对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缺乏专业的学习和素质培训等问题,培养这些人的精细化意识,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具有极大的必要性。首先要提高财会人员的招聘门槛,其次是强化岗前培训,最后还要督促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充实和自我提高。在我国的会计法规中,就着重强调了财会人员在自身会计生涯中需要始终贯彻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邯郸某市政公司通过贯彻执行这一管理思想,在财会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健全财会内部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思想是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对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制度也具有十分高的要求,首先是单位的预算和核算管理制度,其次是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以及招聘制度,最后是财会资金的管理,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在具体的工作方面甚至需要彻底的改革和创新单位的管理思想,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从而把控和健全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因此,必须要不断健全才会内部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再结合我国先进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以及全方面培养和完善财会人员的精细化财会工作意识等这些精细化管理思想的贯彻应用,对事业单位来说,不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单位的经济效益的显著增加。
作者:潘慈云 单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15.
[2]徐晨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9.
1.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在编制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编制方法不够合理、不够科学,预算内容不全;预算编制时间上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随意性过强,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工作,缺乏现实的指导作用,导致整个预算编制没有可用性,毫无准确性,致使今后的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预算执行时,由于预算编制没有办法为实际的开展提供借鉴,将会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例如:随意支出财务、事业单位收入资金管理规范性过低、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性过大、流动项目资金直流或者出现闲置无用的情况等等,最终预算执行没有质量可言。
2.注重数字,忽略文字
事业单位负责财会管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财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手段,并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开展事业单位财会方面的审计与核算,并且非常重视数字的准确性,但是没有重视财会编写文字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例如:部分事业单位中某部分财会账面或者一些收据当中存在一些错别字,而且由于收据内容的简单,还出现了一些经济纠纷,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影响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良好形象。另外,还要注意财会管理人员记账过程中由于字迹过于潦草,必然给审查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不良影响,不能将财会管理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就无法开展正确的经营决策。
3.财产管理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
整个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例如:财产管理中权利与责任不够明确、清查财产的手段也不够合理。这些弊端的存在,导致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越来越低,出现更多闲置无用的资产或者资产重复购置的情况,另外,缺乏合理的调配与使用管理等等问题,最终影响事业单位实物与账户档案核销的一致性。另外,事业单位部分财务管理综合素质不达标,相关专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即使有一定的基础技能,但是通常还以传统的算账型会计手段为主,还没有真正成为管理型会计人才。长期以来,造成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管理能力低、处理风险能力缺乏。
4.注重会计,忽视出纳
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现状来看,主观认为出纳工作其实就是收款与付款两方面的内容而已,因此,财务出纳人员不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只要是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直接担当此职位,由于没有重视出纳工作,事业单位负责出纳工作的人员自身也感受不到工作的实质性与重要性,也就无法对此工作尽心尽力。但是,出纳工作可以说是事业单位财会费用报销的关键之处,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调动与分配资金,而且还能进行适当的配置以及供给。财务出纳工作过程中若是出现现金流动方面的问题,例如:钱款错误、收付款延迟等等,必然造成事业单位经济方面的损失。
二、加强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管理的具体策略
1.最大限度保障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随着事业单位企业化财会管理开展的不断深入,要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要重视企业财会信息实行对外公开的制度,这样才能确保相关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其次,要重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考核工作的开展,要不断强化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将企业财会信息充分的反映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财会计划的制定,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最后,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不同财会信息渠道,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保障相关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避免对财会计划的实施造成阻碍。
2.加强对事业单位各种资产的有效控制
只要将资金筹集的工作做好,才能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效率。对资金筹集渠道进行合理的扩充,以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构建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结算中心,加强集中管理力度,便能对相关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实现高效的运营。其次,不断加强资产管理,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单位所有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并以科学合理的预算、核对相关账目,加强对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对当前市场运行的实际动态进行关注,并以对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便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项目申报、公示、跟踪、监督检查等等工作也必须得到重视,也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要严格把好资金流动的各个关键环节,提升资金控制力度,对相关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力求保障资金能跟着计划走,进而避免项目资金分流到其他环节。
3.加强经营成本的管理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要落实开展企业化财会管理就必须树立经营成本意识,进而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会管理措施,要避免资金浪费,有效控制成本,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要重视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工作,针对影响经营成本的因素要进行控制与监督,而且要以重复核算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经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了保障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优化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方式是有力途径,而且要根据相关权责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并加强对事业单位整个经营成本实现系统性的预算与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会核算效率。
摘 要 本文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监督来切入研究,以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报告等方面作为研究视角,剖析事业单位当前财务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监督水平提出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监督
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部门机构,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当前,推进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从长远来说,这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财务管理虽是事业单位的一个微观的层面,但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不可否认,在财务监督管理这个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具体说来,有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及法制制度等方面。
首先,在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当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会从业人员在进入单位前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本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就严重先天不足,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后,在安稳的环境下重复着简单一律的工作又没有相应的后续深入学习,或相应考入一些中专和成人高校学习,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基础技能方面根本无法胜任财会工作。还有很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者是从原来的职工中选拨出来的,可能政治素质过硬,但专业技能不足。而且,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专门的财会工作人员,兼岗现象非常普遍,一些不相容的职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导致互相监督的流于形式。
其次,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原始凭证收受不规范,账簿失真情况严重,往来账务较混乱。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会原始凭证,审核环节把关不严,不够细致,原始凭证上填写的内容随意简略,内容笼统,发票上不填购物数量与单价的现象普遍,甚至连公章都没有盖的单据也能作为原始凭证,手续欠严密。一些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是自己制订的,没有统一的格式。账户的设置不够全面,账簿的使用也欠规范,这些方面都是有待改进的。
再次,在财务报告等方面,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只有单一的报表,没有财务状况说明,没有报表附注,财务报告的内容不够完整,常出现账务与报表情况不符的情况,而且没有专业的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监督管理的一大组成部分,财务分析是事业单位提高财会管理的水平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财务分析能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长期以来,因为计划经济的“后遗症”,我国许多事业单位都是注重投入,而不关注管理,由于国家财政部门为它们提供充足的经费来源,使它们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性,在资金使用效益和价值方面观念不强,财务分析意识淡薄。
二、做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新理念会引发新思维,从而带出新行为及变化,事业单位财会从业人员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财会风险意识、经济效益观念与时间价值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事业单位财会队伍的建设
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者的招聘要求是根本之策。事业单位应贯彻持证上岗的制度,绝不让无会计从业资格证者主持会计工作。对新上岗的员工,要组织会计上岗培训,并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考试合格甚至优秀者方可从事会计工作。这应作为一个硬性标准,各事业单位都应执行。在财会队伍的管理建设中,事业单位领导的作用非常重要,客观地选聘优秀人才,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财会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一大动力。
另外,财会工作者的后续学习也不容忽视。事业单位要定时组织会计法、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学习,使财会工作者坚持学习,不断充实知识结构,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有序的培训能使会计基础工作日渐规范化,并有效地提高财会工作的技术含量,在将最新的电算化技术应用在日常会计工作的同时,还能检查各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与评比。财务知识只是财会工作者入行的敲门砖,要真正精于会计工作,法律知识、财政、审计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2.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会计核算工作的加强是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在原始凭证一环上严格把关。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稽核规则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每个事业单位都应该设有稽核工作人员,严格检查各种发票凭证,只有经过稽核人员的审核才能真正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当然,一些事业单位规模比较小,设立专门的稽核岗不实际,这种情况可以让会计工作人员代行其职责。同时,稽核工作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公正、客观,如有失职情况尤其是被财政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检查出来,稽核工作人员负有相应的责任。
其次,凭证的流转程序要规范。当前,我国的凭证流转程序非常混乱,单位内部的牵制严重不足,这是造成事业单位资产浪费甚至流失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规范凭证的流转程序,必须严格分离开票、记账、审核、经办与审批等职能,从各个环节上加强单位内部的牵制。每个职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如果发现在财务管理中有截留收入、肆意隐瞒和乱报支出的行为,财务人员应接受相应处罚和法律制裁。
另外,要严格制定开支标准。以每年初制定的预算为基础,切实将每项费用分解到各个部门,完善单位内部的费用收支体系。在日常核算过程中,严格对各个部门费用进行单独计算,客观准确地反映每个部门的收支情况。
3.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监控体系应是能监督管理到财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及时发现计划与实际的距离并能有效地纠正相关问题,保证事业单位和内部工作人员能顺利执行财务目标与计划。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控制标准,健全控制制度。要制定明确的控制标准,先要了解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与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支出降低率与成本费用率,一些比较大的单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适合的指标控制方法。健全的控制制度包括业务流程制度、凭证制度与收入支出审核审批制度等方面的完善,使得职权分明,日常财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提升控制效果。财务管理与监督要真正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而不能局限在某个环节。职责的划分要具体分明,易于操作,控制力度不能过大,适当放权又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说,加强财务的管理与控制是为了真正贯彻国家的政策,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领导要重视单位内部的财会工作,真正建立起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定期对每个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及时改正发现的问题,以日渐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另外,事业单位应善于运用全面预算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会计复核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的方法,在清楚财会业务性质与特点的基础上,适时地运用不同的监控方法,或灵活组合各种监控方法,正确的方法才能收获最好的监控效果。同时,风险防范的控制也要加强,分清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对重点环节要制定预警、应急及防范政策,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误与资产损失。
三、结语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稍有松懈均有可能导致系统风险、财务风险和经济风险。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务管理与监督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财务的职能才会有效发挥。随着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变化,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新型事业单位财会管理监督制度的建立与有效执行则是事业单位搏击经济大潮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冯晓霞.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吉林财税.2010(7).
[2]谢芳.对事业单位改制企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交通财会.2007(8).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控制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财务控制,既是保证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经济活动,保障单位资产安全的强有力措施,也是充分维护事业单位财会信息质量与真实性,严厉杜绝贪污、造假行为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核心内容之一的财务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杜绝行为保障单位的资产安全,也为了提高国家公共服务的效力与效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进行改革与优化。
二、事业单位财务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财会基础工作薄弱
众所周知,在没有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之前,它的性质是为了给人民大众提供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免费服务的政府公益性单位。所以,由于受到很多传统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基础工作普遍比较薄弱。会计信息的更新速度缓慢,数据统计不够准确,保存的会计资料不完全等问题,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基础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它们直接给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改革与规范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而且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人员中,很多人的财会专业技能都偏于陈旧和老套,加之他们自身又没有意识要及时去更新和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就会逐渐被现代化的财务控制要求所淘汰。加之事业单位也未能给财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学习机会,从而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管理难度。
(二)事业单位的财会岗位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会部门的岗位设置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不容忽视。首先,对财会人员的配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性。特别是出纳和会计岗位上一人兼多职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无疑会加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不规范性,使得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对财会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进而导致暗箱操作等恶劣问题,让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也让国家的财产安全遭受巨大威胁。其次,事业单位对内部的固定资产也疏于管理,很多固定资产在完成采购之后却不得不面临无人管理和负责的尴尬境地。同时也让单位在物资采购与利用时可能面临的风险骤升。加之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比较欠缺,很多人员都并非是专业对口的人员,所以在日常的财会工作中很难保证其规范性。
(三)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很多都流于形式,缺乏足够的执行效力,导致其对财务控制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第一,没有建立起与财务控制制度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都存在非常严重的形式主义,很多内部监管机构基本上都是空有其表,根本不具备管理与监督职能。这无疑加剧了内部财务管理现状的混乱程度。加之各种诱因的影响,就会导致事业单位经营不善、出现亏损,而此时单位内部根本无力承担责任,如此一来就不得不由国家来承担相应的损失。第二,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计部门不具备独立行使职权的能力。在对单位内部的财务进行审计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利益因素的干扰,导致内部监督与管理职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务运营脱节。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夯实事业单位的财会基础工作
要想进一步巩固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就要从夯实其基础工作做起。第一,事业单位在核算内部的财务账本和统计财会数据时,必须要采用正规、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尽力避免可能出现的计算误差,降低财务信息记录中的随意性,避免夸大收益、隐藏违法支出等不实账目的产生,从而真实地将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反映到账面上。第二,规范事业单位原始会计凭证的填写,保证会计资料和数据的严谨性。每一张原始凭证上都必须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保证其开具程序的正确性,进而从基础上规范事业单位财会资料保存的规范性。第三,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核算程序。并且加强对内部财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定期培训。让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财会知识和技能,从根本上规范好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基础工作,以促进财务控制工作更顺利地进行和更快速的发展。当然也要加大对财会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力度,落实好配套的奖惩制度,尤其是对做假账等违法乱纪行为要给予严厉惩处。
(二)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岗位
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岗位,首先,应该要严格限制出纳和会计岗位的设置,尽量避免一人兼多职现象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才能严格避免暗箱操作等违法行为的产生,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的财产安全。其次,要将事业单位财会岗位中不相容的职务分离开来。例如,必须将负责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的岗位进行分别设置,而对于负责财产保管和监督检查的岗位也应该分别进行设置,进而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一支综合素养高、业务技能过硬的财会管理队伍。同时也要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会计工作岗位,明确好不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形成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也应该加大力度。不论是有形资产、固定资产,抑或是流动资产,都应该及时地做好对应的账目记录。并且要保持账面的清晰和明确,以方便后期查账对账。对于已经产生消耗行为或者是新入库的有形资产,要及时登记入账;对于采购回来的固定资产,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在物资采购与利用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的内控制度,为单位的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制定好依照标准,以保证财务工作的执行效果。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赋予内部审核部门独立的监督职权,确保其对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具有足够的执行力。并且要落实好各项财务工作的具体责任人,以提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和对单位财务行为的监督约束力。其次,要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制的职能效力。定期对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和解决,以强化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作用效力。并加强对会计部门、财会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综合监督,以落实对财务控制的全方位监管。当然,还需要加大财力物力投入,打造一支事业单位自己的专业化、综合性内部财会审计队伍,让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更专业、更规范。此外,还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事后监督机制。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财务部门的各个岗位和各项日常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谢云峰.事业单位如何有效提高内部财务控制[J].财经界,2014(27).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会计工作的众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前沿性、全局性等特点,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整个系统带来风险,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补救就会延宕会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给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最终出现管理问题,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因此,立足提升整理财会业务水平的宏观目标,依据“实效导向、创新驱动、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好诸多要素、诸多部门的业务权责与一般流程,推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实际,紧跟会计信息化发展前沿
会计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财会管理理念的变革。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尽管经过多年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革,但是深层次的观念性、制定性的束缚依然存在,财会管理的理念与思路落后于时代。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与当前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相对脱节,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绩效考核缺乏、滞后信息化发展等问题,进一步说明推进包含会计信息化在内的财管改革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世界其他国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而且我国企事业单位在改革中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然而我国有自身的国情,不同的事业单位有不同的组织环境,不加思考的盲目跟从,不仅不会实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反而会导致事业单位与世界其他国家事业单位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面对此种情况,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必须立足实际,对其他单位会计信息化进行批判性的借鉴。持久不懈的紧盯财会信息化战略制高点,加强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潮流的发展研判,瞄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动态、阶段特征与发展方向,强化用户服务、全程服务的运作模式。同时,事业单位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中心业务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模式、方法,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统筹事业单位的整体规划,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投入、改造、创新纳入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发展之中,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的完成会计信息化改造,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进而突破业务重点口,整合流程内容,缩小发展间隔,实现“小步快走”式的跨越式发展。
二、局部先行,推进“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
事业组织体量巨大、体系反复、体制固化,在此种情况下推进会计信息化,就要从当前众多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市场化的总体情况出发,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先行于会计信息化的总体现状,寻找突破口,以“以点带面”的推进其实施进程。
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发展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因此,需客观分析阻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诸多的制约因素,摒弃全线并进的工作思路。而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循序渐进的选择操作性强、成效性高的信息化建设突破口,以盘活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局面,推进整体工作开展。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一是加强整体、部门、岗位的多层次建设,大力加强物资的过程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运作损耗。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过程管理制度,落实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跟踪监督措施,具体地监督会计信息化运转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资金划拨以及现金流动情况都要有据可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将会计信息化落到实处。二是强化财务支持建设,以推进业务水平提升为先导,推动财务保障部门信息化,为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服务水平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加强会计管理与沟通体系建设,以信息交联、及时保障为切入点,推进信息技术保障平台建设。将传统的单向的、线性的网络模式转变多维的沟通模式与信息渠道,构建式的会计信息移动、全息、立体的传输方式,有机的契入其他业务管理模块中,提升综合监控、会计管理、数据分析水平,改进会计信息披效果。
三、深化交流,整合会计信息化社会资源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部署。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能够快速打开局面,事业单位应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实施步骤、保障举措进行系统规定。推动不同行业、专业、部门的业务协作,集中优势兵力,对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重点攻克。通过人、财、物的集中调配,提升会计信息化的技术研发与问题解决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从“大会计”的视角出发,推动社会范围内的不同行业、部门、组织之间会计信息的联动渠道与平台的搭建,提升会计管理、“预决算”系统等会计器材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完善信息化保障系统,妥善解决“我要”与“我配”之间的有效衔接,借助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安全环境建设,通过"数据库安全防护"用信息条码和防窃听与侦听”等一系列信息化安全手段的应用,为保障财会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对于会计信息化交流与共享机制进行优化,于考核规划中纳入会计信息化的考量参数,增强与其他组织单位的交流力度,“借风行船”的吸纳他人经验为己所用,并进行相应的融合性建设。在硬件系统、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基建安装等方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面向市场购买信息服务。三是在会计信息建设过程中,根据事业单位业务开展情况与自身条件,建立功能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行机制。用制度的形式确保会计信息化控制体系的完备和有效,构建各级财务管理机构,配齐财务管理人员,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责任落实到人。四是适时推进与税收申报、预决算的审批、物品采购、资金划拨、固定资产监管进行有机联动,通过信息化、集约化的处理方式,缩短会计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会计业务办理效率,促进会计业务信息共享,发挥社会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
四、重点突破,凝聚信息化建设整体合力
在事业单位财会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内外部管理机制、信息化人才相对不足等情况,对会计信息化产生了巨大的制约。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快速由科研成果转为会计实践,在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理论与实践,业务部门与服务部门的有机结合,强化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着眼于此种情况,事业单位应该推进系统一体的“兼容”体系建设,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群众保障。具体而言,要强化对国家经济体系化建设情况的了解,以“统一规划、协同推进、宏观设计”为指导,对会计硬软件设备、会计标准规范、会计操作平台、会计信息安全措施与系统等内容进行广域兼容。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业务整合与合作。着力化解与金融动员、银行保险等部门在通用合作、互用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额问题,促进专业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同时,会计信息化不仅对技术提出要求,对于人的素质也有要求。经验缺乏、技水平不高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重要障碍,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可持续推进。因此事业单位培养体系必须要将会计专业人才纳入其中,按照“一岗双能”的要求,在培训机会、培训资源、培训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以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操作能力为突破口,将其打造为精通计算机、网络通信、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会工作人员应树立为事业单位服务的思想,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遵守会计的基本职业道德,让自己从内心挚爱这份工作,努力做到精业、敬业,竭力为单位的总体利益、为全体职工服务。着眼于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着眼于自身工作时间较为短暂的实际,增加了自身在信息化背景下处理一般会计事物的财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提高了处理信息化会计事务的数字运算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有了重大变化。会计信息化到事业单位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对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而且其又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和了解其特性,才能实现有效地推进其进程,发挥其在技术上的最大优势。因此,围绕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思路,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成为各项工作的关键。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必须立足这个大的发展背景,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技术攻关,找准发展定位,明确推进重点,以更快的步伐,更有力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l李杰等.强化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J].财会通讯,2012(7):29.
[2]李媛,王坤.增强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的思考[J].新周刊,2012(10):27.
[关键词] 高职院 教师专业技能 学生 竞争力
当前高职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素质较低等种种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财务会计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存所欠缺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毕业生一系列原则意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高等职院应该着力提高财务会计教师技能实训的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校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一些现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对事不对人,是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所致,与教师个人无关。
1.近年有一全省的会计技能考试(被称为小高考的全省统考)的考官(教师)培训班结束考试中,有几个位高职院校派出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考官(据说均为高级职称),居然在全场三个小时的考试都不能完成技能实操考试,连最简单的会计凭证归类沾贴装订都没操作完成及记账凭证汇总不平衡等等。省招生考试中心的领导说,你们所谓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加考官自己都不懂,那平时所教出来的学生水平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后由于同校另一位教师请求考试中心领导网开一面,允许帮助做实操汇总及特许延迟1小时才勉勉强强完成。
2.有一位老师曾为此表示无奈。前年有几位会计专业高校财经讲师在指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操实训时,从学校的会计部门借来会计凭证装订机,但在几十个学生面前却束手无策,弄了半天,汗流浃背,也搞不清楚三角式的会计记账凭证封面是如何将记账凭单装订成又结实又整齐有序的一本账册,但就是宁愿在学生面前丢脸也不肯向在场的这位同行老师请教,是这位老师实在于心不忍看热闹,主动站出来说让他来试一试,并且当众很快就装订出一本本结实整齐的记账凭证。这时全场学生掌声齐呜。
3.很多同行教师曾多次见到一些年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教师给学生上课时只拿一本教材,别的连一张教案纸、一支笔都不带,后来一了解才知道他们每次上课都一本书,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
4.有学生反映,在《外贸会计》的出口产品退税与成本计算与实操实训中,将一些错误的核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在核算商品费用定额时,按含值税的购进价格计算,并作为该课程的考试题目,使一些毕业生到社会工作中运用时被税务部门批评为少计利润以少缴交所得税,同时也受到老板的责骂。
如有一技能训练的资料:我国某外贸公司出售一批货物至日本,出口总价为12万美元CIFC6横滨,其中中国口岸到横滨的运费和保险费占11%,这批货物的国内购进总价格为人民币819000元(含税价),该外贸公司的费用定额率为6%,增值税率为17%,退税率为9%,结汇时外汇买入价为1美元折合人民币8.30元。要求分析:试算这笔出易我方是否盈利,利润额为多少?
计算商品总费用定额时,财会老师是这样错误地教授给学生的:819000×6%=49140元。
正确的计算应该是:商品总费用定额=819000/(1+17%)×6%=700000×6%=42000(元)。仅这笔账的错误计算就少计利润7140元,最终导致少计缴所得税2356.2元〖7140×33%=(当时税率为33%)〗。毕业生工作后按照这种错误的教授方法计算当然会被税局批评以及老板责骂了。这样学生社会工作的竞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了。其社会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有一位已任教多年的财经讲师在上课时碰到学生提出问题: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该老师不懂。课后点名问了几位会计老师也无人知道,当时在场教师就有一位曾经在商品流通企业担任多年会计工作,但就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而宁愿大家都不懂,也不问这位教师。
6.有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会计实务》课程的“银行存款转账结算方法”章节的授课时,并不知道转账支票的结算方式,由于现代的交通及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不是以前所谓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了,而是可以在不同城市但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进行转帐结算,比如一个省的大部分甚至是全省的城市都可以使用转帐支票结算。但是我们不少的财会专业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还是按照原来的“只能用于同城范围内结算”这一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说法教授给学生。使得不少学生工作后曾经多次提问,为何这些问题会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运用不一样,使学生受到了工作单位的师傅们批评,说是在学校没学好。
7.有些“多师”型高职教师也时常张冠李戴,讲错课程内容。如企业退休人员经费放在营业外支出核算、销售费用包括了销售部门的业务招待费等等。因为连年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评教分数比较低,后来就采取了在期末闭卷考试之前先出六、七道复习题,期未考试卷就选择其中的五道题进行考试的方法,以获得学生“较好的”评价。有些会计师或财务会计负责人在教授学生工资核算的实操实训时,就是简单的如何按承包经营完成利润总额计算奖励工资都讲授错误,在有人提出正确的算法后仍然坚持己见,至今未改。还有发生一些常见的错账也都无法查清等等。
二、着力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
提高高等职院财会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也许这些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我们的身边还常有类似上述的问题发生,我们就有必要再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作为高等职院的财会专业课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将和本专业的社会实际职业工作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1.切实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职院要真正地重视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财务会计教师的岗位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力度,以解决财务会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滞后的现象。现在的社会人们大都重视大学的第一学历教育,而不重视大学毕业工作以后的继续教育,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知识的继续再教育,使不少的人捧着在很多年前拿到的毕业文凭而高枕无忧。其实这些以前所学到的知识不少早就已经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技术进步与发展而变得不够适时与不大实用。只有在职称评定时有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但没有严格的知识深度及范围与时限要求,如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等,使得有些人老是拿着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本科毕业证或三、四门多年前的所谓硕士课程的结业证书就引以为荣而满足于此了:我也是本科毕业了,我也读了研究生呢……。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职院应制定有严格并详细的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比如财经讲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的授课教学工作的四至六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副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硕士研究生课程或四至六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教授应于近三年学习进修所承担授课的六至八门同类博士研究生课程规定等等。不达到继续教育的规定的教师应该不给晋升职称与参加评优及享受同等奖金待遇等等。
2.扎实地抓好高等职院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提高高等职院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关键。以上所列举的体现教师本身专业技能的一些事实,实际上并不是让人们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而只是简单的财会专业教师实训技能不清的具体情况,这大都是我国大学因为一些教师只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书本到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双师型”教师。目前大家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什么是‘双师型’的高职师资”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专家学者对此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下有“双职称”之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还有“双证”之说,即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还有“双能(双素质)”之说等等。由于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质性培养工作。本文认为“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双师型”的说法不够贴切,因为若将“双证”或“双职称”等即定义为“双师型”,那么有三本或更多的证书及有三个或更多职称的就是“三师型”、“多师型”吗,这显然不妥,不符合高职院校教师及培养学生的特征。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或说明,以利于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
(2)着力于高等职院“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着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经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水平的首要任务。
①高职院校自行培养“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学校任教亦即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践与实际工厂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教师占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需要自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任务还非常繁重。主要有如下几个途径:
学校企业培养相结合。每个学期,高等职院都应该组织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工厂、公司等企业学习或交流,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请教。带领学生下工厂、公司实习和实践。使教师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管理方法,以便适时地将反映新的技术、新方法、新的经济、政策法规等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之中。
直接培养新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院凡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进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教师的新人,比如硕士研究生,都要让他们首先到相关的工厂、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岗位的第一线参加实际工作一年时间以后,才能接受其回学校给财经类学生授课。
安排非“双师型”教师进修培训。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条件中“……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验实训活动”的规定,高职院校每个学期也都应该安排一些财务会计教师到教育部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专门学习,使之转变成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
②高职院校可以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高等职院还可以从相关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岗位企引进“双师型”教师。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调进“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工作单位的调动,就是脱离企业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应该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将有志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既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财务会计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将他们调到学校担任专业教师,充实“双师型”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聘请“双师型”教师。这里强调的是聘请,就是不脱离企事业的工作岗位到高校任教。高等职院还可以将企事业单位中那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担任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这类教师平时工作主要在原企事业的财务会计岗位,只是学校安排有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时候才到学校上课。
3.高等职院财会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财会技能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高等职院的专业教师除了上述所探讨的社会和高校要给教师提供的环境与条件之外,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本身自觉不懈地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努力学习与提高自我。
(1)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敢于实践创新以避免从大学到大学与及从书本到书本教学。不少的高等职院财会专业课程教师本来大学所学的就不是财会专业,只是一些经济类专业转“行”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在大学里充其量就学过会计学原理等一两门会计的课程,且大多还因为不是本专业课而学得不怎么样,再加上根本就没有财会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担任财会专业课程教师也就只能是教科书怎么写就怎么教给学生;另外还有些虽然在大学时是多学了几门财会课程,但是也是从大学到大学担任财会专业课教师,也没有社会实际的财会工作经验,往往就会有些这样的现象,原来老师教授给我什么样的知识、是怎么样教授的,我也就怎么样教给我现在的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会专业教师必须要虚心好学,与时俱进,不满足于从大学毕业时的一些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两个假期时间,自学和参加一些财会专业知识研究生课程学习培训,不断地吸收更新的财会知识与信息,开拓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工作竞争力。
(2)高等职院财会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到社会工厂公司企业学习实践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上所列举的一些例子中,你都知道向学校财会部门借用会计凭证装订机,而且也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操作及装订凭证,你就应该在借用装订机的同时,放下面子请教一下相关的财会人员,就不至于在学生面前发生“教师本身都不会操作而何以教学生”的事情了吧;其余的问题的发生也大多如此。但是这又确确实实地发生在高等职院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而且都是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财经类骨干教师中的事情,而且有些问题还贻患不小,甚至会让人们有那么点“误人子弟”之感呢!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财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 这些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财会教师的自身学术水平与实训实操技能还有所欠缺。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财会教师应该尽量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常常自行联系到社会当中的一些工厂、公司、商场、银行等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第一线去学习财会实践技能,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强所培养学生的社会就业及工作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财会;实践教学;模式
一、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革新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熟,在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被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财会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由于财会专业本身和经济密切相关,如今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市场环境下,更加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具备丰富经验、高水平、高素质以及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才能够具备未来发展前景,所以,在目前高校教育的过程之中,针对高职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极为重要选择。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会专业教学特征
在目前各大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之中,财会工作应当日益实现信息化,这是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如今财会工作岗位日益需要精细化工作,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是以人工模式开展工作,而往往是以软件以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工具。所以,在目前,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也应当进一步的加强财会工作的信息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保障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可以符合目前财会工作主要形式,进一步的强化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促使学生掌握信息化为主的职业技能,这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财会专业教学的重要特点。
三、适合于信息化环境的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网络化
在目前财会工作的过程当中就应当逐步的实现信息化,这也可以促使当前财会工作的各大环节实现网络化连接。在高校方面,应当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高度尊重信息社会的网络形态,要促使实践教学教育活动可以逐步转变成为网络化的教育教学,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教育教学平台,这样促使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学会更多的财会专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熟练掌握财会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另外,还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的感受到财会工作网络化的特点。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目前的高校融入专业知识资料库以及专业技能练习资料库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满足学生在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在目前高校开展一体化网络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兼容多种模式,比如最常见的pdf软件以及office软件等。除此之外,在目前的高校财会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当前对于课件形式加以转变,要切实保障课件的多样化,例如要具备视频、音频、图片等教育资源,提升课件的生动性、直观性等。另外,在网络教学平台当中还需要对于网络教学标准实现良好的融合,比如高校一体化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过程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的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能够实现财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地。在网络平台之上,并不像传统的教学场所,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和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以充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的需求。
(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加强对于财会专业的培养就应当采取递进式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但是,想要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具备财会工作技能和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并不是依赖于几次实践操作以及学习就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开展财会实践教学活动要促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要将理论教学和财会技能教学二者相互融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高校的学生应当学会财会专业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促使信息化实践操作模式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高校就应当加强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广泛运用。首先,第一个阶段就需要对于财会专业学生开展基础性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使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消化财会专业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日后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学生经过第一个阶段之后,基本上掌握了相应理论知识以及财会技能,之后就需要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要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具备应用计算机能力以及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性思维的培养;第三阶段,需要加强对于学生财会技能实习活动,要求学生尽量到社会上去实习,学校要和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岗位上得以实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养。
(三)以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会专业日益重要,财会专业本身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胜任财会岗位。所以,这就需要目前的高校为学生安排各种实践的机会,但是即使高校为学生安排了符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实践活动,然而,真实性却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学生往往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但是对于突发性的会计工作事故并不能够有效地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大高校需要加强环境模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要在高校当中建立相对真实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可以加强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财务工作之中来,为促使实践技能水平提升提供相对真实的平台,增加实践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论述了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质量,增强事业单位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化
事业单位中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精确的重要环节。结合各级财政机构公开的检查报告及事业单位平时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从业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发挥会计管理能力。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意义
(一)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有助于维持财经纪律
在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性工作期间,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设定及从业者聘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为会计管理者、从业者及出纳等员工制定了工作要求,确保会计的职能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得到具体发挥,更好的落实会计的监管职能,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所以,想要更好的维持财经的纪律,就需要加大对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利用会计工作能够对事业单位内的各项资金费用运转进行精确、及时的了解与控制,借助会计机构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收支情况及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反应,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初始凭据的内容、表格的编订、审核的手续等会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从而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
(三)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想要保证会计的基础性工作管理规范化,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基础工作期间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与健全,例如:针对会计填写凭据的工作、登记账簿的工作、整理档案的工作等进行明确规定。让会计的处理行为得到提高,增强企业内部整体会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二、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核算部门落实相关法规、标准的力度较弱
当前,事业单位的核算部门在落实有关会计管理法规标准时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遵照法规标准从事工作。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如《会计法》、《预算法》等,限制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活动及弄虚造假的行为,但是,因为后续法律制裁的力度较弱,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核算机构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的问题,相关标准形同虚设,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不标准行为提供了空隙;其二,认知不到位。因为法律宣传的力度相对较弱,在加上一些财务从业者自身能力较低,综合素养较差,对法规标准缺少了解,观念淡薄,从而造成了违法违规情况出现;其三,监管水平较差。事业单位本身、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三类监管配合与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实现有效的合力监管。
(二)有关部门管理者对财务工作缺乏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疏于管理,法规观念淡薄,为了获取个人利益,钻法律及管理的空子,经常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大做文章,一些不可以报销的内容变成了可以报销的项目,编造虚假的票据等,从而严重损害的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利于单位的未来发展。
(三)缺少电算化的能力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者及会计人员缺少电算化的能力,并不了解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生成的会计资料也无法弄懂,缺少应用电算技术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的能力,忽略管理光、磁等介质的档案。进而造成一些光磁介质的会计资料与纸质资料内容不符,无法及时入档等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对单位造成严重影响。
三、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不断改进并完善会计有关标准法规,加大落实力度
想要更好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在建设法规系统方面,应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配备相关的配套设施,确保各标准的衔接,防止在落实期间发生混乱问题;其二,应加大监管、检查的力度。财政机构、审计部门等国家业务管理单位在对事业单位实施检查期间,需要严格遵照《会计法》等标准法规,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及标准,加大对会计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基础工作不符合法规标准、私自设立账外账的情况,一经发现,不仅要整改有关部门,同时还需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其进行严惩。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第一,应加大对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使财会从业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规标准,树立强烈的责任观念,可以主动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照法规办事,形成公正的岗位形象;第二,应不断增强财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应关注财会从业者的职后教育,应有组织、有规划的对财会从业者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够尽快了解税收、财会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整体会计队伍的能力及素养;第三,落实好财会从业者持证上岗的标准。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程度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存在紧密的关联,因此,应保证从业者可以持证上岗,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三)改进并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增强档案管理的能力
应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信息保存条件、方式、从业者的工作职能等内容,同时要求人员严格落实。需要对纸质档案及电子化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电子化档案采用只读形式保管,做好备份工作,防止电子档案丢失。另外,因为电子档案较为特殊,管理从业者需要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检查、备份,防止信息损坏。
结束语
会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反应着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深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研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文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违规现象的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1.1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符合要求
在我国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财务管理必须是经过考核拥有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员,但在一些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同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不符合国家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工作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由于没有接受财务管理这一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辨识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在管理的过程中会由于管理不当而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1.2没有严格的管理监督体系
在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大多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监督体系。在检查财务问题时,主要以时候检查为主,对财务管理过程中以及管理前没有及时的监督,有的事业单位在监督的过程中,多表现为突然的检查,而不是注重财政管理的日常的监督,同时在监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不够广泛,不能全方位的对资金的使用以及流通进行监督,也就无法发挥出财政管理监督的真正作用。
2加强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途径
2.1加强事业单位财政岗位的管理
针对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管制进程中,第一就要先增加对财务职位的管制。让财务从业人员在对财务进行管制时,能够严谨的根据规则规定进行。并且,把财务管理的责任明确的落实到每位财务从业人员中,能够防止在单位的财务管制中发现问题时,财务从业人员你推我,我推他,谁都不承认的情况。并且,建立健全财务管制手段,不仅能够让财务从业人员互相监管督促,还能够有效的防止财务人员利用自己的岗位,把公家的财产放进自己的口袋,避免国家资产的损失。
2.2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财务预算进行工作,不只能够合理的运用资金,还能够提升资金的利用率,所以,在进行财务预算的工作中要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科学的编造,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进行资金预算工作时,还要对超出资金的部分和已经到账的资金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以及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在资金支出中主要有两方面,事业性以及业务性,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事业性资金的金额。第三,在资金支付方式中主要有两类,维持性以及发展性,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已经拥有的公共机构能够正常运转所需支出要能够保证,这属于维持性支付,之后根据工作业务的需求,在资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发展性支付。第四,对于支付是否重要性可以分为重点支付以及一般支付,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正常运行的工作中,对于每项资金的支出,要按照主次先后的顺序安排,既要确保重点性支付,又能够顾及到一般性支付,平衡资金的利用作用。
2.3完善财会的报表体系
在对事业单位财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一方面要明确事业单位财会报告的目标,报告的目标应该定位于为国家、公众、事业单位,提供真实、科学、准确、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要在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分析的指标和方法进行创新,建立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普遍通行的财务分析指标模式。同时,在对财务报表整理时,要尽可能的缩短报表的周期,以便能及时的向财务会计报告,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此外,在针对特殊的专项报告时,应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2.4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监督制度
在增加对财务管制时,还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管制监管系统,能够在日常的财务管制工作中、财务审核中以及资金的支出收入中,可以快速的察觉到资金运行中的问题,以便能够马上发现,同时进行整改,有效的防止因为财务管制工作的过失导致资金的流失。并且,建立健全完整的财务管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财务人员利用自己的岗位,贪污了单位的国家财产。所以,必须要求财务管制监管工作者在对财务进行监管督促时,要把管制工作贯彻落实到每个细节中,详细谨慎的开展自己的监管工作。防止因为管制上的过失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