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第1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关键词】 商业模式 顾客价值 价值链 供应链 基本路径

一、引言

“商业模式”这个词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商业术语,正如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F・德鲁克所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然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宏微观环境瞬息万变,高科技飞速发展,给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有的商业模式在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之后,正面临着质的改变,面临着“创造性破坏”。在这种机会和挑战并存的状况下,企业要想把握住市场机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就显的尤为重要。

二、商业模式的内涵

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的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系统流程,这是关于商业模式最早的定义之一。Weill和Vitale(2001)在PaulTimmers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地位提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顾客、供应商等相关利益者的角色与关系的描述。Scott M.Shafer、H. Jeff Smith、Jane C.Linder(2005)认为模式就是创造价值并能从这个价值中获得回报,他们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潜在核心逻辑和战略选择。

在国内,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和彭亚利认为商业模式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罗珉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建立以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

三、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框架

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那么,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明确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高闯、关鑫(2006)指出,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通过对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创造更大的价值,是通过对目标顾客需求和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区分已满足的需求、未满足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进行创造价值的内部核心资源能力;对供应链分析,把握与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转换有关的外部资源能力,在这四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的变化为中心,找出创新的可能区域,进而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来实现价值活动的创新,如图1。

1、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顾客需求而展开的,只有顾客满意了,企业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目标顾客的需求分析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中心,只有洞察了顾客的需求,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顾客需求,并设计出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才能据此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顾客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企业持续地对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分析,站在顾客的角度,来了解和认识顾客的需求,不断挖掘顾客的深层次需求,发现新的需求,这里的新需求包括全新的需求和对现有需求的细分。这些不断发现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依据。

2、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是静态发展的,都是处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的。虽然竞争对手的存在对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但是却能够增强市场的活跃度,有利于促进行业的深入发展。这里对市场竞争状况的分析,主要是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是针对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的价值定位来做的分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主要竞争对手对目标顾客现有需求满足了哪些方面,从而剔除这些已经满足的需求,界定那些没有满足的需求和有待引导发现的需求。那么,这些没有满足和有待发现的需求就成为企业创新的方向。

3、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波特认为,这些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有五种基本类型,包括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销售、服务;辅助活动有四种基本类型,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每一种类型的价值活动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活动,都对企业竞争优势发挥作用,只是所起的作用的重要程度不同而已。并且,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识别这些起关键作用的“战略环节”,使得企业资源得以最优化组合利用,从而发挥企业的独特特性,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4、供应链环节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的本质是为了创造更多价值,这是通过优化配置内外部各种资源获得的。通过内部价值链的分析,起到对内部资源的配置;那么,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可以更深入了解企业的外部资源,促进供应链各成员和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紧密相连的价值网络,能够使得网络内的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使得企业能够有效适应外部动态环境的变化,为企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空间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寻找:一是从顾客角度,如何创新顾客价值;二是从企业角度,如何来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三是放眼整个产业角度,如何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发挥最大价值。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创新,企业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形成最优组合,使得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获得最大化收益。据此,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有三类:一是顾客价值创新;二是价值链创新;三是供应链体系创新。各种类型具体的创新路径如图2所示。当然,实际的商业模式创新可能由于变化因素的非单一性和不确定性,更多的可能是它们的各种组合运用。

1、顾客价值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顾客价值创新的实质是企业通过对一种新的顾客价值的搜索和自身使命的调整实现了一种新的市场定位,扩大价值空间的聚焦半径,由此进入新的利润区。综合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三种创新途径:第一,重新定义顾客和顾客需求。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发现潜在的顾客,二是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顾客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个性化、体验式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来适应这些需求的变化,使得企业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这种创新是围绕新的市场需求来对产品或服务的创新,但是这里所说的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不是指在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而是根据新的顾客需求,来重新定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价值的实现方式,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改变了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局部性的改变。第三,提供新的服务方式和途径。这种创新的目的是通过降低分销过程中所增加的附加值,从而达到提高顾客价值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压缩分销的环节,或者调整与分销商的合作方式,甚至提供新的分销渠道,与顾客之间建立新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不仅可以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分销渠道的效率,使产品和服务能更便捷到达顾客,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且也能更好地维持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有助于直接、及时地了解顾客的需求。

2、价值链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价值链创新的实质是围绕顾客需求,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使得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发挥成本优势。有以下两种具体的创新途径:第一,价值链组合调整。关键思想就是围绕顾客需求确定重要的部分为中心,组合调整非重要的部分来适应这个中心。也就是说,强化企业价值链条上关键环节的主导作用,非关键环节的辅助配合作用,据此来重新组合调整价值链条上资源的配置。具体的做法是以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的某一点或者几点为中心起点,相应调整价值链条上的其他环节来适应这种变化。第二,价值链优化整合。关键思想就是做优势弃弱势,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降低总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具有价值链条上的每一优势环节,一般而言,一个企业仅具一点或者几点价值链条上的优势环节。然而企业创造价值需要投入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必将带来高额的成本,那么优势环节可以使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有些弱势环节占用较多的资源却创造较少的价值。据此,可以选择具有优势的企业把弱势环节实施外包,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优化整合出一条具有高效率的新的价值链。

3、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供应链体系创新的实质是优化配置企业内外部的资源,形成整个供应链协同创新,保障企业在激变的市场环境中动态发展。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第一,重构供应链结构。关键思想是对供应链资源的优化,加强协作关系,提高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这种创新是围绕顾客需求,简化供应链环节,改善企业与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关键环节的联盟合作关系,其他环节的灵活应变性,保障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柔性,能快速依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第二,形成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网络。这个价值网络是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企业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的实力,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并建立相互之间的伙伴关系和隔绝机制,发挥协同效应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通过这个价值网络,优化配置企业内外各种资源要素,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

五、结束语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对成功商业模式的模仿带来趋同化,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因此,没有商业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始终会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企业经营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获取利润,才能生存和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以顾客为中心,来调整、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以合作共赢的观念来建立各种联系,不断地对自身的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思考,采用合适的创新途径来调整商业模式,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Scott M. Shafer、H.Jeff Smith、Jane C.Linder: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Business Horizons,2005(48).

[2] 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3] 刘艳巧:探析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企业活力,2008(10).

第2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40-03

一、商业模式概念、特征和创新内容

任何一个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的组织,都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在新的产业和产品快速更新并取代旧的产业和产品的同时,新兴企业或传统企业要取得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商业模式创新是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商业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创新内容。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在很多商业方面的文献中,商业模式概念被给予不少非正式的定义。例如彼得・F.德鲁克(Drucker,1994)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是:组织的或公司的经营理论(Business Theory)[1]。罗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2]。商业模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整合多种要素,同时使客户价值和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概念性工具。

(二)商业模式的特征

首先,商业模式不是单一因素的组成,而是一系列相关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商业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关键流程、盈利模式、关键资源等,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其次,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必须要有紧密联系,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以此为企业带来利润。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

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内容的研究也有很多。其中,原磊(2007)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六大视角,然后结合代表性观点对每一视角进行了板块式研究[3]。刁玉柱和白景坤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包括三大模块[4]。张敬伟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有五种途径[5]。总的来说,目前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多集中于创新动力、创新路径、创新实施创新阻力等方面。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无论国内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并不是很成熟,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而且单独研究商业模式或者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果比较多,而将两者结合起来并探讨两者协同机理的比较少。因此客观来说,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较强,能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环节

商业模式创新己经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路径包括价值主张模式创新、价值创造模式创新、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和价值网络模式创新四个阶段。下面具体加以分析说明。

(一)价值主张模式创新

价值主张是指企业或品牌所制定的蓝海战略,需要达到市场消费诉求的兴奋点,在满足市场诉求的关注同时,企业还需获利。其中客户价值主张(CVP)是价值主张模式创新的关键,即宣称其产品和服务能为消费者带来的独特价值,即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不能替代的价值。商业模式的出发点是顾客价值主张,清晰明确并且独特的客户价值主张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对客户价值主张的敏锐捕捉,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层次挖掘,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企业价值主张模式。

(二)价值创造模式创新

价值创造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开发更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为顾客带来别的企业无法替代的消费体验。在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的细分市场,一个企业成功价值创造模式的创新会使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获得持续的利润,而且因为价值创造而为其带来的优势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

(三)价值传递模式创新

价值传递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分销渠道与流通环节的创新。在分销渠道创新方面,关键的是建立多且短的销售渠道,例如利用网络、电话等的直销模式,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扩大对顾客的覆盖程度,既能让利给消费者又有利于企业的壮大;在流通环节创新方面,关键在于消费者的支付环节。交易或者计费方式的灵活性,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具体方法有信用交易、网络支付、分期付款等。

(四)价值网络模式创新

价值网络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利用互联网协调好企业自身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顾客需求追求的是个性化服务,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价值网络模式来回应顾客。比如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使得顾客的投诉或要求都能得到专业的技术服务的支持,与供应商、分销商协同发展,形成良好有效的价值网络等等。

三、商业模式创新促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案例

(一)苹果公司: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的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旗下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其从未停止的创新。它不仅仅为新技术提供时尚的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它把新技术和卓越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

成功的商业模式的第一步就是价值主张模式创新。对于苹果而言,iPhone的核心功能就是一个通讯和数码终端,它融合手机、相机、音乐播放器和掌上电脑的功能,这种多功能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了超越手机或者iPod这样单一的功能,几乎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苹果的APP Store拥有近20万个程序,这些程序也是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苹果的顾客可以任意下载这些程序。除此之外,苹果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也正是因为苹果为其用户带来的独特又无法替代的价值主张,苹果在科技浪潮中才能做到屹立不倒,才能越来越强大。

苹果公司还有着成功的价值创造模式。对于苹果公司而言,价值创造路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靠卖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二是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由于优秀的设计,以及超过10万计的音乐和应用程序的支持,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要比同类竞争产品的利润高很多。同样,由于有上面这些硬件的支持,那些应用程序也更有价值。苹果用户也非常愿意花比同类产品甚至高一倍的价钱为苹果的产品买单,原因是苹果出色的用户体验。所以说,苹果的价值创造是以苹果产品的质量为基础的,而苹果的价值创造又为其带来更高的利润。

(二)阿里巴巴: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导者,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茁壮成长,现已拥有五家子公司: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

阿里巴巴有着收取会员费的初始盈利途径,它先通过低价甚至免费吸收大量的会员,之后通过提高收费标准剔除大量低效益会员和一些恶意用户,从而牢牢地掌握了通过缴纳会员费获取收益的老会员,之后通过品牌效应、口口相传不断发展新会员。可以说,阿里的这种价值创造的方法经过精心的设计,既不会让客户感到厌烦,又牢牢抓住了可以从中获得收益的高效益用户。除了会员费,网站竞价排名、阿里软件服务、支付宝、贸易培训、阿里商学院教育产业和物流都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利润来源,为阿里创造了很多除主营业务之外的价值。

阿里巴巴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价值传递模式。通过分销平台代销业务,供应商可以直接面向淘宝招募淘宝掌柜成为自己的分销商,无需使用商品数据包,分销商可直接点击商品,一键铺货到网店,做正规的一件;通过分销平台批发业务,供应商可以免费将优质货源直接推送到千万淘宝掌柜后台,淘宝掌柜可通过“我的淘宝”直接采购阿里巴巴上的各类商品,批发业务直接指向阿里巴巴1688批发大市场。由快速有效的分销平台形成的价值传递模式使得阿里在众多企业中以“快”取胜,并且这样的传递链是独特的,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竞争优势。

(三)PPG服饰:价值主张和价值传递的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PPG(Perfect Products Group)服饰成立于2005年10月,是全球领先的消费品直销商,有其独特的经营、管理方式。这些消费品包含服装、家居用品以及首饰和箱包产品。PPG服饰因为其成功的直销模式被称为服装业的“戴尔”。

PPG公司的价值主张模式非常出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PPG服饰的产品定价平民化,注重“性价比”,这牢牢契合了顾客对于产品价格的要求,而且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也能享受其产品和服务,扩大知名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口碑。其次,PPG礼品卡可以说是PPG公司非常具有创意和人性化的一种产品,它的推出成功地避免了消费者想买服饰送人却无法选择合适又令人满意的服装款式的问题,PPG礼品卡不仅扩大了市场销售额,同时还成为一种推广工具,可谓是“一石二鸟”。最后,PPG的个性绣花服务也紧紧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更好地适应了顾客对服装个性化的需求,获取潜在的利润。

PPG服饰的价值传递模式创新的成功还在于,通过“产品目录+订购热线”、“广告+订购热线”、“直销网站+订购热线”等方式,直接降低了产品成本并减小了库存压力,把真正的实惠留给了顾客。还辅助以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将上游的采购、生产与下游的仓储、物流、发送都用IT系统互联互通,使信息在这个闭环的供应链里得以快速流转。这样的做法减去了中间商所赚的利润,大大地降低了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到的商品的价格低于传统方式购买的商品。

(四)海尔集团: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海尔集团是世界大型家用电器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984年创立于青岛,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海尔集团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 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可以说,海尔已经成为了全中国人的骄傲。

海尔的价值网络模式可以说是国内企业的领先者,对顾客的各方面的支持都做得非常到位。只要顾客拨打“海尔全程管家365”的热线,就会有一系列的服务为你量身定做:售前过程中的上门设计;销售过程中的咨询导购、送货到位;售后过程中进行安装调试、电话回访、指导使用、征询用户意见并及时反馈到生产开发部门,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另外,根据用户的预约为用户提供上门维护、保养等,还有“先设计后安装”、“星级服务一条龙”等持续不断的创新服务。海尔依靠其庞大而有效的服务网络,将顾客在售前、售中、售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给顾客一个很好的保障。单单从这方面来说,国内也很少有企业可以和海尔相竞争。

从以上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苹果、阿里等这样的科技型或高新技术企业,还是PPG服饰这样的传统优势企业,都可以利用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从传统行业来说,企业可以利用新兴的技术平台和服务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传统产品,着力于营销模式和企业的内部机制,从而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从科技型企业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该更关注于如何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开辟新的更多的盈利途径。

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启示

从以上的创新路径与典型案例来看,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复杂且难度大的工程,企业要注重各方面的要素整合,特别是对于企业供给和顾客需求的把控。一方面,企业要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必须扩大顾客的需求规模,获取更多的盈利途径。本文结合案例的分析具体得出以下启示: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高管人员的商业模式创新意识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企业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商业模式创新的意识。具体来说,企业可以组织企业高管人员上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课程或者听些专题讲座,潜移默化地提升高管人员的商业模式创新意识,使高管人员将商业模式创新逐渐实践到对产品或服务的把控上。

(二)联通企业产品上下游系统,缩短产品的供应链

从价值传递模式创新和价值网络模式创新出发,将产品上游的生产、包装与下游的储存、销售、物流互相联通,形成一个密切的网络体系。具体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话等方式,尽量减少产品在中间环节的物资人力消耗,从而缩短企业的供应链。这样一来,便可以相应地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价格,在同类商品销售中更具竞争力。

(三)开发企业连带产品,扩大企业盈利途径

挖掘开发企业的连带产品或者附属产品,增加顾客的购买需求,是从价值创造模式创新路径来解释的。企业往往不能单靠单一产品来维持生存,必须有附带产品。譬如苹果公司在销售硬件的同时,还靠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取持续的利润。企业应该大力开发诸如此类的产品,吸引顾客购买,开辟更多的盈利途径。

(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

价值主张模式创新讲求企业提供令人满意的客户价值主张,获取潜在利益,关键在于要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这个方法可能不如别的措施那样见效快、有较明显的顾客反映,但却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客户价值主张是顾客的主观体验,顾客对产品的信任或依赖完全取决于产品是否契合自己的价值主张。企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是有必要的,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也就意味着企业信誉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Deruker.P.F.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9).

[2] 罗珉,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5,(7):73-81.

[3] 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第3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 商业经济 创新发展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污染工业保持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挑战,急需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环境污染和资源能耗来换取,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目前,我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新的经济产业布局,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常态。

一、经济转型的背景和内涵

经济转型指的是由于来自外部的压力,导致社会原本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重新确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保持社会继续发展的一种行为。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和面临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危机。

我国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这是因为经济体量越小,发展速度越快。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一个调整期,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变为中高速。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适当的发展速度对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有利的,在原有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往往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才能继续保持发展的态势。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到7%之间,这一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尽管目前仍然在维持着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式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庄边,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新经济发展政策的消化等。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等,是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全面发展战略。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

由于经济发展形势的改变,新兴产业对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推动产业结构改变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社会基础的建设。我国的经济转型相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有许多特点和趋势。

比如,我国为了推行家电普及,开始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的活动,由政府提供补贴,鼓励家电企业深入到乡村基层中去。而一旦活动结束,商家立刻失去了这方面的动力。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干预市场的行为,违背了市场规律,尽管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农村地区的家电普及率,但是对于农村地区长远的经济发展没有明显的作用。在经济转型之下,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实现商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我国的商业经济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你入手。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第三产业是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的产业,从2013年开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中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另外,中央制约三公消费的战略也部分解决了造成过快增长的制度原因。

经济转型之下,我国的商业经济流通速度显著加快,各种快消费和快服务占据了越来越高的份额。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优势产业,是新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亮点。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经济模式和创新发展

新的商业经济形势给我国的商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新的商业模式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经济方式。目前的商业经济模式和创新发展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电子商务给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对传统的实体商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让我国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实现了重新组合,甚至带动了物流产业和交通格局的变化。新的商业模式给边了人们的消费理念,让人们对于商业有了新的理解。

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商业模式是商家出租柜台,依靠物业和租金来获取经济利益。这导致真正的商家并没有自利,无法发展自营品牌,阻碍了我国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商业模式之下,商家能够更好的把握自身的命运,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型商场从集中在城市中心转变为向郊区发展,小型便利店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主力军。未来的商家该逐渐变过过去的经营模式,而逐渐改为商业地产的自营。而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也不仅仅会考虑到销售实体,而是把服务水平等各种因素纳入到考量当中。

四、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

经济转型,思路先行。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思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政府的职能开始发生转变。长期以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一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调节经济发展速度,健身诚信体制,改良商业环境等。在未来的新经济体制之下,政府逐渐转变为对市场进行调节和监督的作用。通过改革流通经济来改善市场环境,平衡传统的实体商业与新兴的电子商业的发展。

诚信体系和健康的商业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我们要调整商业模式和结构,建立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构建统一的成熟市场,利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来实现中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还要解决自营的商业模式实现回归,转变思维方式来纠正不健康的商业现象和商业行为。未来我国将依托创新带来的发展动力,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将持续进行商业经济的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盛业经济发展有着转变政府职能,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经济质量的特点,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有明显加快的趋势。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将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巧珍.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产权制度分析与创新模式建构[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18.

[2]王永.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1.

第4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创新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动荡不定,产业价值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有些产业甚至呈现超强竞争的态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塑造新游戏规则的重要途径,戴尔、Zara等公司凭借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从商业模式角度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重视。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大事,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综述内容

2.1商业模式的概念

在理论研究中,每位研究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而给出相应的商业模式的概念。Morris等(2003)将商业模式的定义为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国内的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而每一种有意义的形态组合称为商业模式原型。原磊(2007)在详细分析了国外研究者的概念定义后,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存在逻辑层级关系的。总之,普遍认为新商业模式与过去的模式的相比,往往代表着一种“更好的方法”,而且成功的经营模式还是最适合企业的“最佳方法”(李庆华,2007)。

2.2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商业模式概念研究状况相仿,对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 Viseio 和 Patemark 认为,好的商业模式应该由核心观点、经营单元、治理模式、服务项目以及系统联系这五个部分构成。根据Scott M. Shafe(2005)的研究,商业模式的要素归为四大类即战略选择、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价值获得。供应链创新,即改变创造和送达产品价值的方式,主要通过改进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及运营整合来实现;目标客户创新是指企业发现并开发它们营销、销售和分销工作还没触及的细分市场。

2.3决定商业模式设计的因素

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配置、价值管理等环节。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价值发现。价值发现是基于企业愿景目标,通过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定位,进而利用核心优势创造市场价值的过程。价值发现是建立在客户精准分析上的关注客户、思维创新、合作共赢、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理念的应用。(2)价值创造。价值创造研究的是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即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商务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3)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一整套指导原则,是一种以促进组织形成注重内外部业绩和价值创造激励的战略性业绩计量行动。(4)价值配置。价值配置是资源和活动的配置。价值配置是为了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

总之,环境分析是变革商业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商业模式变革是企业价值系统为适应环境变化做出的调整,企业要尝试变革其固有的商业模式,才能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从这些论述可见,环境因素应该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设计商业模式要考虑顾客、技术、竞争等一些因素。

2.4商业模式创新

从企业价值用度砜矗欧阳锋认为顾客作为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以及利润来源,商业模式演进是基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即顾客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从顾客价值角度来看,Mitchell(2008)提出商业模式创新是以客户满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顾客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商业模式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取得商业成功,它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再伟大的技术创新在商品化之前也不能为企业带来满意的利润,企业必须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创新理念和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这样才能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商业模式与战略概念之间的关系,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首先,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异质性特征可以帮助公司获得超额回报;其次商业模式创新活动由于存在对手的模仿障碍, 即创新租金不会被竞争耗散掉;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具有专有性和嵌入性特征、并且是难以交易的;所以由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

3、评述

3.1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这些研究总体来看还不成熟,不同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关,而是相互交叉或各有侧重。所以,有必要对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设想,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商业模式要素创新研究对企业的实践更有实际指导意义,但研究者往往强调商业模式某一构成要素的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性考虑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企业在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获得了改进,但无法达到商业模式整体创新的目的。学者们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进行了研究,研究视角多样化并取得了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成果。但由于成功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且数据、资料搜集存在困难,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仍有许多理论空白需要填补,这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

3.2研究展望

(1)商业模式创新动力与创新时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动力研究可以借鉴技术创新动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对商业创新动力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对企业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时机提供指导。(2)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后续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应该加强案例研究工作,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3)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方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对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为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以及评价商业模式创新的结果提供依据。(作者单位: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Porter,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62-78.

[2] 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 ,business models and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Public Policy&Market-ing,2000,(03).

[3]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6 7).

第5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一、商业模式驱动:引导创新机制的构建

商业模式的概念有多种定义,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获知商业模式的概念基本包含了经济、运营和战略三重含义。其中,经济含义是指“如何赚钱”的利润产生逻辑,即企业商业模式以赢利为根本目标;运营含义则关注于企业内部流程及构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生产运作流程、知识管理等;战略含义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及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同时,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还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企业商业模式的概念注重描述企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企业商业模式包含了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种机制。企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两种机制在企业内部的平衡。两种机制的统一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商业模式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从商业模式定义的多种含义出发观察商业模式的整体运行,同时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可以将商业模式的整体运行看成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商业模式可以看成一个“黑匣子”,输入的是各种资源,输出的是各类价值。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单独从输入、单独从输出,或者同时从输入、输出寻求路径。从输入方面,我们可以聚合不同的资源,驱动产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里资源含义很多,包括:数据、财力、技术、人员、现有的商业模式,等等。从输出方面,我们可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创造各类价值,引导建立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这里的价值含义也很多,包括:实现新功能、满足新需求、扩展新边界,等等。我们也可以同时从输入、输出两方面来考虑,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即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尽量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本文根据这种设想,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引导机制,以此创新机制为分析基础,探讨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

二、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理论来源

从商业模式的驱动-引导创新机制来看,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复杂工程,它涉及企业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等流程,也涉及企业的资金、人才、品牌等资源,同时还要考虑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服务、体验的价值性。因此,要为商业模式创新确定一个唯一的战略与路径是不可取的。我们只能从某几种理论出发,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一种可用战略与路径。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提出,也是基于对现有几种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的。

模仿创新理论认为,模仿创新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反求破译或吸引投资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地说,模仿创新是后发者的创新。从这个定义来看,前人学者对于模仿创新的认识都基于产品的层面,认为模仿创新仅仅是技术创新中的一个基本类型。本文认为,模仿创新的内涵应该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模仿率先创新者的产品,还包括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商业模式。

蓝海战略理论要求我们从企业边界寻找机会,也就是从不同产业的结合部分,从其他企业尚未关注的部分进行业务的开拓。其实,蓝海战略的这一思想,并不是要求企业一定要有全新的创造。企业可以结合两类或更多产业不同的商业模式,也就是模仿这些商业模式的最有价值部分来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蓝海战略强调价值创新,对于商业模式创新而言,也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商业模式的输出一端,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就在商业模式中构建满足这种需求的相关部分。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中企业必需树立模仿创新战略的一个理论支持。

三、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现实基础

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现实基础。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也是根基于一定的现实条件而提出的。首先,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都在网络上大量、快速地出现与交流。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较之传统经济下难以得到的情报,这里就包括最新商业模式的相关信息。对于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企业就可以对其分析,找出与自身条件匹配的进行模仿。其次,商业模式是一种无形的思想,创造者对于商业模式向外的传播难以控制。同时,目前的法律也没有将商业模式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创造者不能像对待实体下的产品,和作为商业秘密的技术一样为商业模式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其他企业可以对商业模式进行模仿而避免触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款。第三,目前的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层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层次的竞争。随着大规模制造技术的发展,代工企业的出现,产品更易制造。企业采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时,不需要自己的厂房就能制造出产品。企业需要发展,就要以最有效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价值。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驱使,使企业不断地去寻找更有效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模仿创新的道路也成为许多企业首选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创新资金不足、整体创新水平低下的现实困难,一味追求原始创新,隔绝外来先进的思想与模式是不可取的。根据钱纳里和库茨涅茨等人的研究,以及对美、日、韩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就会越需要、越重视科学技术,也更有可能从人力、资金和设备上支持科技的发展。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新出现的商业模式,我们的企业应思考如何最富成效地实施模仿创新,而不是要不要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问题。

四、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与路径

通过以上的理论与现实探讨,本文提出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概念。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根基于商业模式驱动-引导创新机制,用模仿创新的思路来考虑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就是率先模仿、不断创新。率先模仿就是对于外界的、先动创新者的成熟商业模式,企业应该积极去发现,并根据自身资源的条件决定是否模仿。不断创新就是对于模仿的商业模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源的优势,从满足客户价值出发,对现有商业模式不断进行创新。

根据商业模式的驱动-创新机制,我们可以描绘出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的模仿路径。首先,企业应该寻找商业模式示范人;第二,企业进行资源匹配,分析自己的资源优劣势,对模仿所缺的资源进行补足;第三,企业就应找出示范人商业模式中的有价值部分,并对其模仿;同时,企业也应对客户价值未满足部分进行创新,并在自己的商业模式中体现;最后,企业可以综合以上构建自己全新的商业模式。

本文提出的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虽是以模仿为基础,但并不强调单纯、机械性的模仿与复制。从本质上看,模仿创新应属于一种创新活动。对于很多弱小企业来说,率先模仿就是创新,模仿不是单一式,模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消化、与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的过程,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去学习、模仿,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市场的特点,再进行创新。首先要找世界上最好的葫芦画瓢,先把这个葫芦画下来,一定会有不太符合自身实际的情况,故就得修改,这个修改过程就是现实化过程、创新过程。对于商业模式模仿创新战略而言,模仿是现阶段、短期要做的,创新是任何阶段、长期都要进行的。

第6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探讨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试论我国低碳商业模式的构建 我国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关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思考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联网未来商业模式探析 我国电子图书商业模式构建对策探析 我国婚恋网站商业模式SWOT分析 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研究 我国020商业模式研究 我国团购网站商业模式及其创新 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我国B2B医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 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B2C医药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论我国物权变动模式的构建 共享模式,将会是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最佳突破口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03):37.

[4]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0):14-15.

[5]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04):?7-1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研究(2010JDXM035)”;江苏软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及引导政策研究(BR2011064)”。

作者简介:

赖有水(1955―),男,江西瑞金人,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多媒体教学、网络通信等方面的研究。

第7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随着互联网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商业模式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提出,并迅速在新兴市场中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移到商业模式竞争,大量实证研究证明,选择正确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从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商业模式发展滞后导致新兴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企业不断做大产业生产制造规模,但却无法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甚至导致产能过剩,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我国目前在某些高端产业不乏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汽车锂电池、LED、风力涡轮机、超级计算机、干细胞研究和3D打印钛合金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技术创新与突破,甚至在局部环节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商业模式的滞后,这些企业缺乏将新技术推向市场的渠道,技术创新无法转化为经济价值,直接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和产学研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创新路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是破解新兴产业发展困局的可行途径。 

二、网络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从商业模式的概念来看,Linder和cantrell指出,学者们尽管都采用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但所研究的问题并不相同。当前关于商业模式的界定主要有盈利模式、价值创造模式和系统整合模式三种。随着对商业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学者们大多倾向于支持后两种模式的界定方式,Itami和Nishino指出,盈利模式仅仅是商业模式的一个构成要素,从盈利模式视角界定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片面追求收入和利润,忽略了企业间价值传递与合作等重要因素,模糊了商业模式的本质和作用机理。而价值创造模式明确了商业模式的诉求,系统整合模式明确了商业模式系统运行的本质,虽然研究视角不同,但在内在逻辑上存在互补之处。因此,Teece、王晓明等以及张敬伟和王迎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价值模式和系统模式相结合的界定方式,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以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整体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设计、安排和选择。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静态视角的研究更关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在其构成要素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某个或某些构成要素的更改实现的商业模式创新。Baden-Fuller和Morgan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指构成要素的创新,还应包含各要素之间的规则及作用关系。由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变化和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剧烈变动,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也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变化,学者们逐渐开始从动态视角关注商业模式创新,如Linder和Cantrell、Mahadevan以及Osterwalder等提出的基于核心逻辑改变程度的创新,Knecht和Bronner-Fraser等提出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战略规划式创新,Morris等提出的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递进升级式创新等。随着网络理论的引入,学者们开始从网络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波特价值链理论扩展的价值重构式创新以及Weill和Vitale以及原磊提出的价值模块化创新等。 

1 价值重构式创新 

价值网络理论主要起源于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即将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价值活动。价值链理论不仅揭示了价值创造的过程,同时强调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存在。随着企业间合作行为的日益普遍化,在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进行扩展,提出价值星系、价值矩阵、价值流和价值网络等理论,价值结构日益复杂化,逐渐从传统的点结构演化为线结构和面结构,最终形成价值网络结构。价值网络理论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媒体通讯技术,将合作成员连接在一起的价值创造模式。与传统的价值链理论相比,价值网络理论既注重客户需求,又强调合作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将关注重心从企业利益转向价值网络的整体利益。 

价值链理论与价值网络理论为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价值链或价值网络的重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如Timmers、Magretta以及高闯和关鑫基于价值链理论提出企业可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和重构实施商业模式创新。Rappa提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企业可通过其位置和上下游伙伴的选取等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价值网络理论的提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也随之扩充,Dieng和Corby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V3价值模型,并指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模型重构的过程,王琴和纪慧生等从价值网络重构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第8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起点 顾客需求

中图分类号:F74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10-02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从未像今天这样,人们如此关注商业模式创新。2008年12月《哈弗商业评论》的研究报告指出,上世纪后1/4的时间,世界财富500强新入围的27家企业中,有11家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实现的{1}。从2006至2009年,IBM开展的一项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调查表明,70%的CEO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甚至高达98%的CEO正在对各自的商业模式进行程度不等的修正。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2}。甚至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实际上,国内企业也一直在关注和审视各自的商业模式,也在对各自的商业模式的进行创新。但从有关文献和案例来看,国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乏善可陈,这与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状态极不相称。相比之下,国外有关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则层出不穷。这其中既有来自发达国家,如苹果iPod、瑞安航空Ryanair、日本游戏机生产商任天堂的Wii;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TaTa。

这些企业是如何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通过分析这些成功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历程,总结隐藏在商业模式创新背后共同的逻辑,提炼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所共同遵循逻辑法则,对国内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国际巨头商业模式创新之路

1.Apple的“iTunes+ iPod”。2003年,苹果推出了“iTunes音乐商店+iPod”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让用户轻松方便地搜索、购买、下载和享受音乐体验。它通过硬件与软件iTune的完美结合,使用户可以将音乐及其它内容从iPod同步到电脑中。同时,iTune还提供了与苹果在线商店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从这个商店里购买和下载需要的内容{3}。这种商业模式,本质上把“音乐版权商”和听众直接联系起来。这使得苹果公司跃升为当今全球最大在线音乐零售商,其销售额从2003年的10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0亿美元。

2.Ryanair航空。上世纪90年代,美国航空运输也竞争异常激烈,航空巨头为抢夺中高端客户不惜一切,但疏于对低端客户的开发。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航空运输领域生存,90年代初期,Ryanair航空开始其商业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商业模式向低成本商业模式的转变。它降低成本手段非常多,如取消一切不必要的服务,对所有非必需服务收费,聚焦目标于价格敏感的客户,不提供免费饮食,大幅缩减中途休息时间,载客飞机统一使用波音737,尽可能使用非工会雇员,精简公司指挥部人员等等。通过这些花样繁多的手段和措施,Ryanair航空的机票价格降至闻所未闻、竞争对手难以招架的地步。正是依靠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Ryanair不仅牢牢地锁住了那些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客户群,也不断蚕食着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逐年快速增长,成为行业领头羊{4}。

3.印度TaTa。印度人口很多,交通设施不发达,很多家庭的交通和代步工具是一种可以同时承载多人的脚踏车,汽车仅是上层社会特权人物的炫耀品。为此,TaTa的创始人Ranta决定开发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来满足印度巨大的尚未满足的市场需求。于是他开发了一种名叫Nano的微型汽车,这种汽车不但安全,适合于任何气候条件;而且价格低廉,多数家庭可以负担得起。凭借对市场空白的敏锐观察,Tata借助Nano这种新型交通工具,成为印度最大的私人企业{5}。

4.任天堂Wii。在游戏机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微软、索尼和任天堂三分天下。索尼和微软的竞争代价昂贵,专利性和最新型的技术都以游戏发烧友为目标,赞助游戏机的同时希望赢得市场细分市场份额;但是游戏发烧友市场容量是很小的。

任天堂则另辟蹊径,专注于另一个对技术性能远不敏感的市场细分群体,也就是那些数量庞大的休闲游戏玩家,而不是很小的传统游戏发烧友市场。任天堂通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它以动作控制游戏的“趣味因素”吸引客户,通过给相对便宜的游戏机配备一个专门遥控器,让玩家可以通过身体的姿势控制方向。任天堂Wii的成功在于其通过产品(运动控制)的低成本差异化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上述案例表明,商业模式创新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对于市场需求与机会的深刻理解、挖掘和准确把握;而不在于对高新技术和雄厚资本的追逐。

实际上,在iPod问世之前,Diamond和Best Data两家公司在数字音与市场早已声名远扬,两家分别控制着该行业的硬件和软件,但是二者之间一直缺少沟通,这给iPod后来的成功提供了绝好的市场机会。iPod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整合一个外形时尚的音乐数字设备iPod与音乐交流平台iTune,将音乐爱好者和版权所有者联系起来,这极大地满足了音乐爱好者更容易和便捷地下载、购买和体验音乐。正是基于对市场空白或机会的敏锐观察,Apple成为行业第一。Ryanair、印度TaTa及任天堂Wii,都是基于对市场空白的敏锐观察,以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并没有凭借高新技术或雄厚资本。

相反,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似乎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子。国内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时,对高新技术和资本注入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市场需求与机会的关注。当“狭小”的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胃口时,国内企业最近痴迷于海外兼并扩张这种新商业模式,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吉利收购瑞典的沃尔沃,TCL收购法国的阿尔卡特,其结局都非常糟糕。这些商业模式创新失败个案之根本原因在于,过分关注于高新技术与资本注入,而忽视市场机会与客户需求。

商业模式的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通过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挖掘,发现未被开发和满足的顾客需求;而不是过分依赖高新技术的引进、资本的注入或其它。国外商业模式创新成功案例背后所隐藏的这些理念或逻辑,很值得国内企业深思和借鉴。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Mark W. Johnson et al.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12): 51-4.

{2}Deruker.P.F.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9): 88-105.

{3}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商业模式新生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7.

{4}Ramon et al. How to Design A Winning Business Model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1-2): 101-7.

{5}Matthew J. Eyring et al. New Business Models In Emerging Markets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1(1-2): 89-93.

第9篇:商业模式创新分析范文

摘 要: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中介效应,依据全国314家企业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量网络嵌入性、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竞争优势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商业模式创新在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鉴此,企业应注重构建不同形式的网络嵌入,推动商业模式的调整与变革,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关键词: 网络嵌入性;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5-0108-07一、 引 言虽然企业可通过构建网络关系获取各种资源和能力来提升竞争优势已得到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普遍认可,然而,对于到底应以何种方式嵌入网络来强化竞争优势仍是困扰多数中国企业的难题,同时,相关的深入研究还比较缺乏[1]。一方面,以往研究多数选取从关系嵌入性或者结构嵌入性进行单视角研究,综合考虑网络嵌入性两方面联合作用的研究非常有限[2],从而难以深入、系统的研究网络嵌入整体;另一方面,除少数特例外,多数学者忽略了对企业网络与竞争优势间中介机制的剖析,现有研究基本上仅识别出知识获取为主要的中介变量[3]。因此,研究网络嵌入整体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仍有待通过更多实证检验予以探讨阐释。网络嵌入性的本质是价值性的资源,那么如何将资源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本研究借鉴Teece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的逻辑,认为企业为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需要异质性的资源,另一面方则更需要对资源配置利用,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实现内外部资源的重组与优化的重要的新途径。网络嵌入性降低了企业获取异质性资源的难度和成本,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外溢资源支撑和成本优势,而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能力的重新组合配置,并使得企业嵌入于网络中,为实现各种资源能力价值提供了应用情境[4]。网络嵌入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在联结内外部资源能力、重塑价值主张和实现整体价值协同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关联性[3]。因此,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嵌入性与企业竞争优势间的关系已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证基础,但其中的机理尚缺乏足够的实证加以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将整合企业网络视角和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探索网络嵌入性、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做出了以下的理论贡献:首先,综合考虑了网络嵌入整体(包括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深化和完善了网络嵌入机制在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其次,实证检验了网络嵌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拓展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最后,构建了网络嵌入性-商业模式创新-竞争优势的概念模型,补充和完善了对网络嵌入性与竞争优势间中介路径研究。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一)网络嵌入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网络嵌入性是指由于以往的交往而在企业内部或企业间形成的稳定和日常化的联系[5],本文对网络嵌入性维度划分沿用结构嵌入性与关系嵌入性的经典分析框架,分别探讨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如何影响竞争优势。1.关系嵌入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关系嵌入性指交易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和承诺的程度,关注行动主体间直接联系形成的二元交易关系,可通过三个特征维度刻画: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决问题[6]。企业通过关系性嵌入可以获取可利用战略性资源,为企业提供关系租金,从而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首先,基于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信任,使得网络内互补性资源的深度交换和利用的可能性增加,企业在合作中更愿意承担风险;其次,信息共享使企业可能获取超过合同协议规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创意等价值性信息传播推广,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最后,组织间共同解决问题的实践经历为彼此提供一个近距离观察和实践的学习平台,加深了彼此信任,提高了运营效率[7]。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1:企业间信任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2: 企业间信息共享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3 :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结构嵌入性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结构嵌入性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位置,用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两个维度加以刻画[8]。网络密度是指行为主体之间的直接联系占所有可能联结的比例,反映了整体网络结构的疏密程度[9]。学术界关于网络密度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存在一定分歧。一方面,以Coleman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稠密网络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稠密网络至少能产生三方面优势:提升价值性资源的可获得性、促进资源共享和信任、产生声誉效应从而减少监督成本等;另一方面,依据Burt“结构洞”理论,部分学者认为稠密网络限制了从外部搜寻资源信息的开放性,容易产生集体盲区行为,而稀疏的网络能有效减少信息冗余性,为企业获取异质性信息和资源提供了渠道,从而更利于促进企业绩效。然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虽然稀疏的网络结构可以带来一定的异质性资源和信息,但通常获取这种资源的机会是不可持续的[10],企业间由于联系弱化缺乏信任与保障,难以实现深度的资源的分享和合作,共同的价值创造和创新较难实现,不管是在稠密的网络还是稀疏网络中,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还是稠密网络带来的效应。因此本研究倾向于稠密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实现。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在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有利于提升绩效。网络中心位置意味着企业处于优势性的资源被需求者地位,拥有对其他节点资源流动的强控制力,具备更多的知识信息交流机会[11];同时,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因具备良好的关系和强大谈判能力而更容易协调资源,故具有决策时机、战略控制和推荐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独特来源。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1:网络密度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2:位置中心性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网络嵌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1.关系嵌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商业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企业与相关的合作伙伴用来表达共同价值观的载体,在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组织间信任关系成为调节利益冲突的剂[12];其次,组织间信息共享是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通过积极搜寻获取组织边界之外的创新资源,通过整合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合作企业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意、知识等,提炼出客户尚未被满足的价值需求,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外溢性的知识支撑[13];最后,企业间基于共同解决问题的合作性沟通的态度,也是企业相互学习的过程。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3-1:企业间信任程度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2:企业间信息共享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3-3: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结构嵌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一方面,稠密的网络结构意味着企业间存在着较多相互联系和信息共享规则,加快了网络内资源信息流动,有利于商业模式创新决策和行动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往往意味着具有较强的伙伴选择能力,可以及时准确的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并更有可能从合作伙伴中获取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资源[14]。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1:网络密度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4-2:网络中心性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商业模式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一种新趋势,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商业模式创新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顾客体验价值,实现新的价值传递和创造[15]。顾客的超预期的体验能有效的刺激顾客再次购买的欲望[16],这必然会提升企业的认可度;第二,商业模式创新依赖于对组织内外资源的有效组合配置。这不但保障了商业模式变革的成功实施,同时也对资源要素和结构的配置与重构产生了协同效应,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资源管理成本;第三,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了竞争壁垒,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活动,需要对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和调整,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简单的模仿与跟进,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5: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商业模式创新是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重组与优化,以创新的经营逻辑完善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其起点是企业边界内外资源的流动和交换,终点是企业获取的竞争优势[17]。Wincent指出企业通过构建网络关系型商业模式,可以获取丰厚的收益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18];Rogerio等以Metallurgy 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构架了创新网络-商业模式-战略目标的概念模型[19]。企业通过网络嵌入机制,降低了获取异质性资源的难度和成本,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外溢资源支撑,有利于资源要素和结构的配置与重构,进而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竞争优势。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6-1: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间信任-竞争优势间起了中介作用;H6-2: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间信息共享-竞争优势间起了中介作用;H6-3: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间共同解决问题-竞争优势间起了中介作用。H7-1: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密度-竞争优势间起了中介作用;H7-2 :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中心性-竞争优势间起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研究的概念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信度与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正式调研前,进行了初始问卷的小样本预测,并分析了变量测度的有效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收集第二次大样本数据。通过两次问卷的发放,本研究共回收有效样本334份,样本基本特征的分布如表1所示。(二)变量测度由于涉及的变量大多难以客观良好测量,故采用5点Liket量表来测量,5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同意,3代表一般,2代表不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1.自变量。(1)关系嵌入性。主要借鉴了McEvily&Marcus[20],Gulati &Sytch[6]等学者的研究,其中信任子维度从商谈时实事求是、信守承诺、误导行为、利用弱点谋求收益等角度设计了4个题项;信息共享子维度从信息交换内容、主动提醒存在问题、提供彼此所需信息、分享未来发展计划等角度设计了4个题项;共同解决问题子维度从共同负责完成任务、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共同协作克服苦难等角度设计了3个题项。(2)结构嵌入性。将结构嵌入拆分为两个子维度,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参考Burt [21],李志刚等[22]量表,使用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科研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联系的频繁程度来测度,共7个测量题项;网络中心性参考Powell[23]等研究,从合作企业联系建设需经过贵公司、使用网络新知识解决问题、网络内流动的知识和网络联系稳固性等角度设计了共4个题项。2.中介变量。主要参考Zott和Amit[15]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测度,并借鉴郭海[24]提出的商业模式创新的量表,采用9个题项进行测量。具体包括为顾客提供价值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引入大量的、多样化合作伙伴、创新合作方式、创新交易方式、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商品、引入新的运作流程、惯例和规范、商业模式的开拓者角色及商业模式新颖度等。3.因变量。竞争优势从6个方面进行测度: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品或服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高性能的产品或服务;以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执行操作流程;能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并更快地做出反应;重视客户的需求;市场份额增长更快等题项。 4.控制变量。为了控制外生差异,本研究选取产业类型、企业性质、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等4个控制变量。产业类型分为一般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制造业,分别赋值1、2、3;企业性质将其分为国有、民营、三资、集体和其他5类,分别赋值1、2、3、4、5;企业规模用企业员工人数来区分,员工人数越多企业规模越大,对应数值也越大,1代表员工人数为100~200人,2代表员工人数为201~500人,3代表员工人数为501~1000人,4代表员工人数为1001~2000人,5代表员工人数2001人以上;企业年龄为企业自成立起到2015年为止所经历的年数。四、实证分析(一)信度和效度分析首先利用SPSS1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对各变量进行样本充分性KMO测试系数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KMO>0.7,且Bartlett统计值显著异于0要求,适合进一步做因子分析;对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最大因子载荷大于0.4的要求提取相应因子,结构嵌入性变量测度量表中题项14“贵公司与竞争者建立了紧密联系”和题项15“贵公司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出现了横跨因子现象,故将其删除。修正后所有变量测度题项均能按预期归入到某一因子,且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变量的累计解释变差率最低为62.37%。以上分析表明新量表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然后,采用LISREL8.73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的均达到χ2/ df 0.9;CFI>0.9;IFI>0.9;GFI>0.9的可接受标准。因此,各变量的量表拟合情况较好,其效度通过检验。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的问卷科学有效,可以用来检测研究的概念模型。(二)相关性分析对各变量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实证检验的结果初步验证了上文提出的假设,接下来将采用回归分析对变量间关系做更精确的检验。(由于版面问题,具体结果未能呈现,如有需要,请联系作者)。(三)回归分析1.网络嵌入性对竞争优势的回归分析。运用SPSS13.0进行回归分析,步骤如表4中模型1~模型4所示。模型1检验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竞争优势的解释作用;模型2检验关系嵌入性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信任显著的正向影响竞争优势(β=0.209,p

参考文献:[1]徐建中,徐莹莹.企业协同能力、网络位置与技术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5,27(1):114-125.[2]Inkpen,Tsang,E.Social, networks,and knowledge transf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1):146-165.[3]张妍,魏江,彭雪蓉.组织间网络与创新关系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2):35-42.[4]Doganova L,EyquemRenault M.What do business models do? Innovation devices i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J].Research Policy,2009,38(10):1559-1570.[5]Polanyi.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M].Boston MA:Beacon Press,1944.[6]Gulati R,Sytch M.Dependence asymmetry and joint dependenc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a manufacturer's performance in procurement relationship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3):32-69.[7]陈熹,范雅楠,云乐鑫.创业网络、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9):105-114.[8]Gulati R,Khanna T,Nohria N.Unilateral commitm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cess in alliance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4,35(3):61-69.[9]Gnyawali D R,Madhavan R.Cooperative networks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a structural embeddedness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3):431-445.[10]Kreps D M.Corporate culture and economic theory[J].Perspectives on Positive Political Economy,1990,(7):90-143.[11]Edwards P,Mayernik M S,Batcheller A,Bowker G, Borgman, C.Science friction:data, metadata, and collaboration[J].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11,41(5):667-690.[12]Jones G, George J.The experience and evolution of trust: Implications for cooperation and team wor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2(4):58-69.[13]易加斌,谢冬梅,高金微.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知识视角[J].科研管理,2015,(2):50-59.[14]高展军,王龙伟,陈锋.市场导向与联盟控制对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69-76.[15]Zott C, Amit R, 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4):1019-1042.[16]Ma R, Huang Y C ,Shenkar O.Social networks an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a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1,32(11):1183-1205.[17]王雎,曾涛.开放式创新:基于价值创新的认知性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14-125.[18]Wincent J.An exchange approach on firm cooperative ori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strategic multilateral network participants[J].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08,33(3):303-329.[19]Rogerio C,Fabio G,Gilnei M.Innovation networks:from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business model reconfiguration[J].Technovation,2007,27(8):426-432.[20]McEvily B,Marcus A.Embedded tie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5,26(5):1033-1055.[21]Burt R S.Structural holes[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56-62.[22]李志刚,汤书昆,梁晓艳,赵林捷.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7(8):777-782.[23]Powell W W,Koput K W,SmithDoerr L.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locus of innovation:network of learning in biotechnolog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7):116-145.[24]郭海,沈睿.如何将创业机会转化为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及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70-83.[25]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责任编辑:钟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