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万里长城资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万里长城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万里长城资料

第1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面对那壮观的万里长城,面对那雄伟的故宫、庄严的天安门,我的内心激昂澎湃。我要放眼看,看那奇迹般的万里长城,如何盘旋在那连绵起伏的高山上。我要看,看那天安门,看那豪华美丽的故宫。看那挂在天安门上的主席画像,看那被八国联军刮去金子的金狮子。

我要看,我要看遍世界。

看那圆明园的断壁残柱,那个代表清朝政府软弱无能的建筑,不知以前的圆明园是多么金碧辉煌啊!了解到了国破家亡,荣辱沉浮之变!阅读资料时,我看到后人模拟设计出来的圆明园图片,是那样豪华,那样壮观,仿佛看到了人间仙境。

我要看,我要看遍世界。

穿越时空隧道,看那建筑万里长城的工匠的辛苦和劳累。看那勤劳智慧的先人们如何建造那金碧辉煌的故宫、天安门,看那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如何在八国联军的铁蹄下香消玉损。我还要看看那代表古埃及人民智慧的埃及金字塔,揭秘它那神圣而又神秘的面纱。

……

第2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理解文本中“梦”的含义

二、课型与课时

说读课,一节

三、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如有关长城的图片、历史、传说、诗歌等。从而认识长城,积累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感悟文本,分享“梦”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才不会迷失方向;学习了《袁隆平的“寻梦园”》,理解了他为实现自己伟大梦想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学习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于为梦想而献身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家刘雨田的梦想。请大家看着屏幕动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徒步长城沿途风景,如大漠、戈壁、悬崖、大河、丝绸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读语速出现)

师: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生:读书当作家,走遍祖国山河。

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师:好!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生: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师:是的,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但为什么又在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生: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师:是啊,他还要继续读书,继续行走,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去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体味内涵,研究“梦”

师:课文中讲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这就是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组合作帮助。

师:好,有研究成果了,我们来交流。

生:有了这两个梦,才有去实现这个梦的“长城万里行。”

生: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

生:有了这两个梦的交代,第25段“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显得自然而不突然,这也是作者在实现他的第一个梦。

师:最后,作者以“我的梦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严谨的。

师:作者刘雨田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小组研究,看哪个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师:许多同学跃跃欲试,我们来互相交流。

生: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基础,没有知识,怎么能去旅行?

生:没有文化知识,怎么能去观察风土人情,怎么能去领悟其中的文化意义?

生:行万里路也是在读生活的书,作者自己也说:“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师:是啊,大自然是一部无字的大书,要读懂它还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阅读课文相关段落,然后用“他经历了……,让我们……”的句式说一句话,去共同感受作者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艰难困苦。(课件显示这个句式)

生:他经历了漫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生: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生: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生: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生: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师:你看,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验,所以大自然是无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也学不完,用不尽。”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为这本书里有中华民族的勤劳的智慧。

生:因为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为读这本书还让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师:是啊,大自然确实是慷慨的,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这也说明作者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

生齐:艰苦的努力。

师:好,请同学们再动情的朗读,体会作者为实现梦想而克服困难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敞开心扉,放飞“梦”

师: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的告诉所有同学,要求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说出。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惩恶扬善,打击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所有人能安居乐业。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探险家;我希望我能为祖国发现更多的资源宝藏。

第3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关键词】师生互动;品读法;精读课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子和段落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通过朗读教学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品读课文,了解长城为什么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2.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和关键段落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2.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品读法、课件展示法。

一、复习上节内容

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一课的生字和词语,我们来复习一下好吗?(出示课件:智慧 堡垒 每隔 打仗 屯兵 盘旋 城砖 扶着 气魄雄伟 嘉峪关 蜿蜒 垛子 望口 崇山峻岭)学生活动:认读词语。

二、精读课文

导语:上一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那些地方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同桌交流。师:同学们,现在请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1:我从长城的样子中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来读第一自然段。师:你是从远看长城发现长城很长的。我将你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师: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长城的长呢?生2:课文用打比方的方法,将长城比喻成一条长龙。

师:同学们,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课文将长城比喻成龙,写出了长城的气势。

齐读这一句:读出气势。

生2:我还从这一段中发现了写长城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我来读这句话。师: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我讲了长城的长。的确,这绵延万里的长城怎能不说是世界奇迹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还想说一说呢

生1:从第一自然段我们找到了远处看长城的句子。现在我从第二段中找到了近看长城的句子,它写出了长城的高大坚固。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长,你现在发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生1:读: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生2:从第二自然段中我发现城墙的构造是很复杂的。垛子、望口和射口在什么地方呢?

课件展示示意图: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奇特。这真不愧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伟大奇迹。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还从哪里发现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呢?生1:我觉得第三自然段也能体现出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来读一下相关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师:同学们,你们大概有多重呢?生:五十多斤重。师:算一算:一块条石相当于多少个你?生:四十多个。师:同学们,你还发现了什么?生2:这样重的条石“数不清”,可见劳动人民当时修建长城是多么的辛苦啊!生3:当时的条件又很艰苦: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师:我仿佛也看到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很辛苦的样子。

师生齐读这句话。

师:谁还发现了什么?生4:我找到了写劳动人民的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这句话当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4:“多少”这个词表现了当时修长城的劳动人民非常多。“才”则体现了劳动人民修长城是非常辛苦的。

齐读这一句。(课件展示)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师:我们刚才是通过读课文体会到了。那么,作者又是怎么体会到的?生5:作者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课件展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生6:我觉得:“站、踏、扶、自然地”这几个词,用词准确,显得很真实自然。作者遥想当年的修建情况。师:我们以后也要这样准确的用词好吗?齐读这句话。

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导语:同学们,这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万里长城怎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饱含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知识拓展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2.师小结:只有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能创造出世界的奇迹。导语:同学们,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3.学习课本85页“资料袋”了解一下:自由读。4.提问:世界遗产包括几个部分呢?

四、作业布置

我国的世界遗产很多很多,同学们下去可以搜集一些与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等。

第4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运用 数学 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脑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创设图文并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电脑多媒体能够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如一年级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明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列出8+4=12(个)。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放了一段录像故事:有一天,13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后,鸭妈妈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13只鸭子怎么变成了12只鸭子了呢?看完故事,小朋友们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丢了。通过创设图文并茂的故事情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使教学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效果。

2 让图形说话,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时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概括、分析、判断、综合以及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电脑多媒体的介入,不但能使图形活起来,更能轻而易举地使知识的难点得到解决。如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两个半圆平均分成的份数达到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多份数,从而拼成一个最接近的长方形,使学生懂得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又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开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的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和一个侧面(长方形)。利用多媒体,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图形化静为动,以自己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圆)+侧面积(长方形),本课的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已得到化解。

3 获取信息资料,拓展数学知识面

快捷、方便的电脑己迅速溶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它以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等诸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取得信息的资源库。而信息与知识密切相关,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电脑查阅资料。如在教了圆的面积后,我布置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自然中,为什么花儿都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或正方形?学生对于这个现实、有趣的问题很感兴趣,通过电脑查询,终于得到问题的解答: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三角形、正 方形、圆中以圆的面积最大,花是圆形就能接受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好的成长。

又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找一找我们周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有关表面积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分小组设计一个装修自家房间的方案。如:需要购买什么价格的方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需要准备多少钱?学生通过电脑查找一些必须的资料数据用以解决问题,并且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跨越时空,帮助学生解疑释难

运用电教媒体,教师就等于多长了一条灵巧的手,多了一张讲解自如的嘴,而且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机会。只要有网络,教师就可以和学生随时随地交谈,而不局限于教师这一独立的空间,不局限于上课这一点可怜的时间,能及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上的疑难,充当他们真正的学习引路人。这样会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达成共识,在培养师生感情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的回答:“没有。”而六年制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长城砖》一课有以下文字:“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辨别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学生了解到这个信息后,马上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联系,他问:“为什么杨利伟会看不到万里长城呢?”

第5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长城”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在专题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梳理出本专题的教学目标

教材中本专题设置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第一,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

第二,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第三,在讨论和研究中,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第四,在写作评价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说,这个专题所应用的是对学生和教师要求都很高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效果也是其它阅读形式不能相比的。它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加强阅读积累,又能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二、对本节专题课的几点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对专题进行阅读和思考

教材围绕专题提供了有一定广度的文本和资料。有著名建筑理论家罗哲文的《万里长城的构造》,作家吴祖光的《万里长城断想》,吴伯箫的《我还没有见过长城》,历史学家的《赵长城》等等。这些文本资料,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长城文化”的内涵。学生只有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才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究、思考。因此,教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每篇文章的观点进行考察,比较其异同,在比较中实现综合。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活动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专题后面设有“讨论・研究”一栏,这是该专题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是学习的深化阶段,即从感知到形成理性认识的阶段,同时也是实现综合、形成自己观点的阶段。这一部分,教材向学生提出了六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例如,长城的价值问题,如何评述秦始皇的功过等,都是关于对长城文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价值的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在前面充分阅读文本资料的基础上,积极讨论、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收集相关资料,在讨论活动中证明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对问题的探究

学习专题的过程,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活动中,应尽量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不应该造成思维定式,不应该用设定的答案、固定的模式去限制学生。对有能力进行探究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和指导。另外,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从课本走出来,拓宽他们的眼界。

鉴于以上考虑,笔者拟出“长城”专题的教学过程。

三、专题《长城》教学过程

1导入本课

(1)教者: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有关长城的资料,大家对长城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们来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引导学生从长城的外观、构造、修建历史等方面介绍长城)

(2)展示长城图片并播放有关长城的影视文件。

2依孟姜女传说,评修长城功过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提到长城,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传说吗?请你来说说。

(2)在秦朝那个时候,交通运输不发达,劳动人民怎样来修筑长城呢。

(3)修筑长城太艰难了。众多的生命倒在长城脚下,让人悲痛欲绝。可是,孟姜女真的能把长城哭倒吗。

(4)对于秦始皇修筑长城这件事,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你们是怎么看的。

3评价长城的价值

(1)在学生展开热烈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下问题:

有人说,中国古代帝王相继修筑长城,想以此巩固江山,但他们的朝代还是灭亡了。而在今天,长城更失去了用武之地,成了一座僵硬的雕塑。你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2)教师给出课堂时间,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资料和课外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3)教者引导学生分别从长城的军事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建筑学研究价值、精神引领价值等角度来评价长城的价值,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

4关注长城、保护长城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链接,提出长城遭破坏的问题。

资料链接:据媒体最近披露,去年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但麻烦的是有一段长城“碍事”。于是乎,村长一声令下,拆!这段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顷刻间灰飞烟灭。事后,虽然各级管理部门极为重视,又是发文又是开现场会,但最后不过是罚款200元了事。细细算来,一米长城还不到四块钱。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长城。学生在此激烈讨论,畅谈保护长城的举措,交流各自的保护措施。整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四、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积极讨论,深入研究,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的话题,从长城的外观构造、建筑历史谈到了长城的价值及今后的保护措施。学生们谈古论今,畅想未来,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许,学生个体在课前收集的关于长城的资料是很少的,他们对长城的了解也是薄弱的,但是本节课,学生发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使他们课前收集的资料不断地整合、提炼,这样,他们在这一节课上获得的知识达到最大化。

第6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放弃需要毅力,20世纪60年代英国姑娘珍妮古多尔担负了一项艰巨而危险的任务,她只身前往非洲大森林去以研究黑猩猩。长期以来 ,人们对野生黑猩猩的行为了解的少之又少,因为它们生性凶猛人们不曾有过细致的观察,但是她却和如此凶猛的黑猩猩交上了朋友,整整十三个年头她也从来没有出过森林,她全心全力的研究大猩猩。当她步出丛林已银发满头但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这十几年的丛林生活是难以想象的,她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但得到了珍贵的资料。

而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的,比如说:“知识”,大文豪高尔基的房间失火了,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场抢救出来的不是钱财,衣物而是一箱箱的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他放弃了金钱却拥有了比金钱更可贵的——知识。

放弃是一种宽容: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这个巷子本是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在京城做宰相,张老夫人于是就托人捎信给他,请他为家里撑腰。她回信说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了叶家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便也让了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放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尊严,换来了两家和平相处,他拥有了别人的尊敬。

第7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教师自管自教,学生不肯投入,课堂纪律涣散,课堂气氛沉闷;二是教师屈从于学生,放弃教材内容,欣赏曲目流于低俗,课堂氛围流于杂乱。没有和谐的节奏与旋律,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与快乐。

面对现实,我们要真正地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就必须认真学习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真正学习掌握音乐学科教学的目标、意义和方法,着重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生活的习惯,具备获取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体验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特殊性往往表现为“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即体现在它的非语言性、抽象性上。音乐教育的审美,往往表现为人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审美的愉悦是不能依靠灌输的,离开了审美体验,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创设艺术环境,渲染情感氛围,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艺术作品,领悟作品内涵,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唱长城谣这首抗战歌曲时,当大家唱到“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掳掠苦难当”这句歌词,个别学生竟会发笑。为此,我向历史老师借来资料制作了一段视频课件:血流成河;日本鬼子拿同胞当活靶子;被日军轰炸过的廊坊车站废墟中孤儿撕心裂肺的哭喊……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们的表情渐渐凝重。这时,我轻轻地唱起“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期间又激励学生“大家一起唱”:“万里长城万里长……我们要打回去夺回故乡。”画面定格在银装素裹的万里长城,学生的情感也在互动中倾泻而出,有的眼中还含着泪花。此时此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升华为爱国主义情感的迸发,也明白了音乐感知的意义和方法。期末声乐测试中,很多学生选唱了这首歌,而且声情并茂。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有很多优点,比如对于自我的肯定、不甘落后、敢于竞争、善于表现自己。在音乐课上,教师应该积极发扬这些优点,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与表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例如,为了引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我采取PK的方式,师生PK、生生PK,民族舞、校园舞、健美舞齐上阵,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互动参与后再观看古典舞或芭蕾等,学生兴致明显提高了。有时教师放下架子向学生学跳一两个动作,在学生看来不止是一次音乐技巧上的交流,更是情感上受到尊重的难忘记忆。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感的耳朵,不排除先天的赐予,但主要是后天铸成的。如果不是在后天的教育中掌握了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那么,一个人所听到的就可能仅仅是音响而不是音乐,他也就难以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活动,灵敏的音乐之耳也就难以生成。

例如学习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于学生对于经典乐曲的旋律过于熟悉,注意力并不集中,回答问题时也不够兴奋。怎样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梁祝》的鉴赏水平呢?我暗自在问题上下工夫。“哪个乐器吹出了鸟鸣般的引子开头旋律?”“引子部分展示的正是我们身边一座城市的春景,它正参加‘倾国倾城’城市评选,猜猜看是哪个城市?”这样,欣赏分析中以问题衔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还发问:“创作时作者何占豪、陈钢多大年纪?”学生回答“40、 50、60”,而我的答案让学生大感意外:“26、24,上海音乐学院大三学生。”看着学生惊愕的表情,我趁机与学生进行了观念上的沟通:“大家别把经典想成单纯是技巧高超、深不可测,它们也蕴涵着青春的气息、真挚的情感。”这样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即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我们大部分人认为音乐课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唱歌曲,而忽视了学生天生的想象力。其实,年青活泼的中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也喜欢表现自己的音乐创造能力。而培养音乐创造能力的过程,又是与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与鉴赏能力密不可分的。

第8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20xx植树节宣传标语口号1、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2、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3、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4、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6、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7、桃李绽春风。

8、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9、只有保护环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10、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11、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12、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

1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4、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15、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涝不干宜柿个

20xx植树节宣传标语口号精选1、清洁从一点一滴抓起,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

2、山脚板栗河边柳,荒岗滩上植乌柏。

3、鼓励各种社会主体投资发展林业。

4、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条件。

5、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6、条儿要青,苗儿要新。

7、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8、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9、过河要搭桥,栽树要育苗。

10、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11、改善投资环境,造林绿化先行。

12、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13、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14、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15、加快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平衡。

20xx植树节宣传标语口号推荐1、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2、要叫树成林,把好护林关。

3、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绿化是我们生存的希望,美化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6、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7、爱我邯郸,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8、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XX的一草一木。

9、请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10、向阳好种茶,背阳好插杉。

11、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12、双木成林染尽山河,独苗虽绿怎抵风沙。

13、生儿生女靠教养,植树造林靠抚育。

14、眼前富,挑粪土;长远富,多栽树。

15、移苗有诀窍,莫让苗知道。

16、清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

17、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18、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19、光栽不护,白费功夫。

20、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21、造福子孙后代;春来千松秀。

22、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23、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第9篇: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轻轻地,您走了,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悲痛;缓缓地,您倒下了,树起的,是人们对您的敬重。为人,为友,为母,责任虽重,可白衣战士的职责,却胜过自己的生命,四十七年瞬间即逝,叶欣阿姨,您一路走好!

用“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来形容您,一点儿都不为过。不是吗?面对您的是生与死的较量,是死与生的考验。在许许多多平凡的日子里,您忙碌着,您奉献着,您无畏地面对着。看,您眼中的疲惫,昨天,又熬了一个通宵吧!听,您沙哑的声音,今日,又得挺身而战吧!

面对肆虐的病毒,您毫无惧色,从容应对,您天使般的笑靥写满了人世间的勇毅和真情。在电视上,看着您面对家人告别时轻松的微笑,我流泪了;看着您面对患者鼓励时亲切的笑颜,我流泪了;看着您面对非典病毒作抗争时刚毅的笑容,我流泪了;看着您躺在病床上,以一个医务工作者专业的眼光审视并汇报着自己的病况时从容的笑脸,我流泪了......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深深地撼动了我。您把所有的情感倾注到“非典”病人身上,把所有的勇气聚焦于抗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病友们一个一个康复了,而您,却因“零距离的接触”,不幸感染,因连日的操劳,倒在了病床上,任我们千呼万唤,永远离开了我们。

敬爱的叶欣阿姨,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您是多么可歌可泣啊!人们不会忘记您,正以您为楷模,成为着抗非典的生力军。您看,一个又一个的“叶欣”迅速聚拢来,抗非典的队伍已是浩浩荡荡。七十多岁的老军医姜素椿来了,在战场上不慎负伤的老人,用康复者的血清为自己治疗,疗效显着,为非典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来了,他以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智慧和刚毅,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取得了非典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工人、农民、学生来了,众志成城,携手筑起抗非典的万里长城......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大家接过您手中的枪,依靠科学力战非典,一次次地书写着医学史上的奇迹。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也一定要以您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与“非典”斗争到底,绝不退缩。长大了,我也会像您一样,用自己的本领,为人类谋幸福。

敬爱的叶欣阿姨,您虽然走了,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身边。您知道吗?最近,您荣获了国际护士最高奖章——南丁格尔奖章,您的汉白玉雕像也已在您生前工作的医院揭幕。在这阳光明媚、百花争艳的五月,人们用各种方式把象征着崇敬、怀念心情的鲜花送到您的身边。您用行动书写了人生最壮丽的青春,在我的心中,您是最美的,您的微笑是灿烂的。

亲爱的阿姨,人间的天使,我们炽烈地爱着您,您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此致

精选范文推荐